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微小变化识别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获取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
步骤402:根据台账超高信息对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进行修正,获得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
步骤403:确定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值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值;
步骤404:根据所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值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值,判断轨道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图4中仅给出了如何利用两次的轨道几何检测数据识别轨道状态的变化的流程,对于多次数据,选定一次为基准,其它各次分别与它进行两两比较分析。
具体实施时,由图4所示的流程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402具体按照如下方式实现:
步骤4021:根据台账超高信息生成台账超高曲线;
步骤4022:利用台账超高曲线确定参考曲线段;
步骤4023:根据参考曲线段头尾的里程和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确定第一次实测曲线段;
步骤4024:根据参考曲线段头尾的里程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确定第二次实测曲线段;
步骤4025:确定第一次实测曲线段和所述参考曲线段的第一最佳匹配位置,第二次实测曲线段和所述参考曲线段的第二最佳匹配位置;
步骤4026:通过插值运算,根据第一最佳匹配位置对所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进行校正,根据第二最佳匹配位置对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进行校正。
具体的,在执行步骤4021之前,首先进行(1)实测里程分段:根据实测里程信号disp_mes前后两步里程差进行分段,当差值大于阈值(建议值取100m)时,将它们划分成不同的片段。(2)实测信号滤波:对实测的超高信号curve_mes_0进行滤波,保留趋势项(在振动测试中采集到的振动信号数据,由于放大器随温度变化产生的零点漂移、传感器频率范围外低频性能的不稳定以及传感器周围的环境干扰等,往往会偏离基线,甚至偏离基线的大小还会随时间变化,偏离基线随时间变化的整个过程被称为信号的趋势项),记为curve_mes。然后执行步骤4021:根据台账超高信息,构造台账超高曲线curve_ref,间隔步长取为0.25m。
步骤4022至步骤4026属于相关性分析阶段,在每个片段内,利用分段相关性分析方法,对里程进行修正,具体过程分四步,如下:
(a)(即步骤4022)对采样点进行循环jj=1,2,…len_ref,其中len_ref表示采样点的个数。利用台账超高曲线信息寻找参考曲线段,它可能由单条曲线组成,也可能由多条相邻很近的曲线组成。若记参考曲线段的头尾点为jj0_0和jj1_0,对头尾延拓一定窗长后的曲线头尾记为jj0和jj1,则参考曲线段定义为其头尾的台账超高值大于阈值thresh_elv,延拓窗内台账超高值等于0,即
(b)(即步骤4023和步骤4024)结合参考曲线段头尾的里程和实测里程信号计算确定实测曲线段。若记实测曲线段的头尾点为ii0_0和ii1_0,对其头尾延拓一定窗长后的实测曲线头尾记为ii0和ii1,要求实测曲线段满足如下条件,否则需要对其进行延拓或压缩处理:
(c)(即步骤4025)利用五点迭代方法寻找实测曲线段curve_mes(ii0:ii1)与参考曲线段curve_ref(jj0:jj1)的最佳匹配位置,并对实测曲线段的里程进行精调,具体操作分四步,如下:
(c1)选初始区段为[kk0,kk1]=[jj0,jj1-(ii1-ii0)];
(c2)在[kk0,kk1]上均匀选取5个点kk(j),j=1,2,…5,计算相关系数rela(kk(j)),j=1,2,…5;
(c3)寻找rela(kk(j)),j=1,2,…5的最大位置点,记为kk(j0);
(c4)更新区段[kk0,kk1]=[kk(j0-1),kk(j0+1)],重复(c2)和(c3)的操作直到[kk0,kk1]的长度不大于5。
(d)(即步骤4026)通过插值,实现对全线的里程校正,对于分布在曲线中间的点,则利用曲线段头尾的里程进行插值;对于两端的点,则按0.25的间隔进行延拓。
具体实施时,在获得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之后,还包括:
将长短链(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故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其桩号写法如下:长链k3+110=k+105.21长链4.79m,短链k3+157=k3+207短链50m)嵌入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里程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里程中,通过修改长短链邻域内采样点的步长间隔,再次对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里程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里程进行修正。
具体实施时,由于外界阳光反射干扰、传感器和数据传输误差等原因,铁路轨道几何不平顺检测数据中存在冲击异常值,如图5所示。冲击异常值的产生是随机的,第一次轨道几何检测数据中有冲击异常值,第二次可能没有。因此,在计算两次轨道几何数据幅值的差时,冲击异常值可能产生假的大值,容易对轨道状态的变化形成错误判断。如何滤除信号中的冲击异常值这一问题,在过程控制、声音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中也经常碰到。近二十年来,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大量的处理方法,如线性滤波法、中值滤波法、模糊滤波法、自适应滤波法等。Itagaki提出了一种处理图像冲击异常值的自适应滤波方法,通过多步迭代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Claudio在进行信号谱密度估计时,提出利用线性优化方法来自适应降低冲击异常值的影响。由于铁路轨道几何数据冲击异常值的特殊性,已有的方法还不能被直接利用。线性滤波法是一种全局滤波器,对信号所有的样本点进行处理,这样会破坏未被污染的样本的性质,降低信号的质量。自适应滤波法虽然能有效降低冲击异常值的影响,但其算法过于复杂和计算量过大,很难满足轨道几何数据冲击异常值的实时处理的需要。
由冲击异常值可知,基于冲击异常值分布在信号的相对高频部分这一突变特性性质,本发明提出铁路轨道几何数据冲击异常值的小波-有序中值滤波方法。该方法分两步完成,首先将信号分解成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然后根据信号样本与其相邻样本的相似性,自动识别冲击异常值的位置并处理。
小波-有序中值滤波的实现过程可描述如下:
(1)利用多分辨率分析将轨道几何不平顺信号S分解高频部分Sh和低频部分Sl
S=Sh+Sl (2-4)
(2)利用有序中值方法(ROM)自动识别高频部分Sh中的冲击异常值并处理
Sh=Sh0+Shi (2-5)
上式中Sh0是滤除冲击异常值后的高频信号,Shi是高频冲击信号。
(3)将滤除冲击异常值后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叠加得滤波信号S0
S0=Sh0+Sl (2-6)
(2)中按照如下方式对冲击异常值进行处理:
根据冲击异常值Sh(n)与其相邻样本的相似性来自动识别冲击异常值的位置,并用相邻样本的有序中值代替冲击异常值Sh(n)。
定义长度为Lw的滑动窗W一般Lw取奇数,Lw=7时的滑动窗如表1所示。
表1
S<sub>h</sub>(n-3) |
S<sub>h</sub>(n-2) |
S<sub>h</sub>(n-1) |
S<sub>h</sub>(n) |
S<sub>h</sub>(n+1) |
S<sub>h</sub>(n+2) |
S<sub>h</sub>(n+3) |
在n时刻,对Sh(n)进行加窗,并取窗内除了Sh(n)外其它元素作为观察样本,
w(n)=[w1(n),w2(n),w3(n),w4(n),w5(n),w6(n)]
=[Sh(n-3),Sh(n-2),Sh(n-1),Sh(n+1),Sh(n+2),Sh(n+3),] (2-7)
按照上升的方式对w(n)进行排序,可得
r(n)=[r1(n),r2(n),r3(n),r4(n),r5(n),r6(n)] (2-8)
定义差分识别器
上式中μ(n)=(r3(n)+r4(n))/2是有序中值。
如果d(n)大于某一预先设定的阈值T,则判定Sh(n)是冲击异常值,并令Sh(n)=μ(n)。由工程经验可知,轨道不平顺相邻两点变化率一般不会大于3‰,轨道几何信号的采样长度为0.25,由此设定阈值T=0.75mm。
为了提高算法的效率,上述算法采用递推的方式,表1中窗内左边的3个值Sh(n-j),j=1,2,3是更新之后的。
对冲击异常值的滤波这一步骤可以放在对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进行修正之前,也可以放在对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进行修正之后。
具体实施时,在获取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步骤401)之后,还包括:
以所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第一次轨道不平顺参数和第一次里程数据为基准,从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查找与所述第一次轨道不平顺参数和第一次里程数据相对应的第二次轨道不平顺参数和第二次里程数据;
根据台账超高信息对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进行修正,获得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步骤402),包括:
根据台账超高信息对第一次里程数据和第二次里程数据进行修正,获得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
具体的,记第一次轨道几何检测数据(即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第一次轨道不平顺参数)及其里程为{PROF1(i),i=1,2,…N1},{DISP1(i),i=1,2,…N1},第2次轨道几何检测数据(即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第二次轨道不平顺参数)及其里程为{PROF2(i),i=1,2,…N2},{DISP2(i),i=1,2,…N2},以第一次检测数据为基准,第二次轨道几何检测数据中与之相对应的检测数据及其里程为{PROF_ref(i),i=1,2,…N1},{DISP_ref(i),i=1,2,…N1}。{PROF1(i),i=1,2,…N1}与{PROF_ref(i),i=1,2,…N1}的极值邻域内峰值与峰值之差的详细计算方法描述如下:
(1)利用迭代扩展窗方法计算得到{PROF_ref(i),i=1,2,…N1},{DISP_ref(i),i=1,2,…N1},具体过程分为三步,如下:
(11)对第一次轨道几何检测数据进行分段,对小区间[i0,i1]进行循环;
(12)计算PROF1(i0:i1)与PROF2(i0:i1)的相关系数并记为COEF1,如果COEF1大于阈值,则更新PROF_ref(i0:i1)=PROF2(i0:i1),DISP_ref(i0:i1)=DISP2(i0:i1)迭代结束;
(13)扩大第二次检测数据的小区间的范围,记为[j0,j1]=[i0-len_win,i1+len_win],以PROF1(i0:i1)为窗,对PROF2(j0:j1)进行扫描,找到相关系数最大的最佳匹配位置,记为[k0,k1];记最大相关系数为COEFm,如果COEFm大于阈值,则更新PROF_ref(i0:i1)=PROF2(k0:k1),DISP_ref(i0:i1)=DISP2(k0:k1)否则,继续扩大第二次检测数据的小区间的范围,并进行相关性匹配。
(2)(即步骤403)分别计算{PROF1(i),i=1,2,…N1}和{PROF_ref(i),i=1,2,…N1}的极值;
步骤404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以所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PROF1(i),i=1,2,…N1}为基准:
(3)对{PROF1(i),i=1,2,…N1}的极大值点{E
max,j,j=1,2,…N
max}进行循环,以与E
max,j最近的左右零点构造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邻域
计算峰值与峰值之差diff
max,j=PROF1(E
max,j)-max(PROF_ref(O
max,j0:O
max,j1));如果diff
max,j大于阈值,则诊断轨道状态在该极大值点处发生了变化;
(4)对{PROF1(i),i=1,2,…N1}的极小值点{E
min,j,j=1,2,…N
min}进行循环,以与E
min,j最近的左右零点构造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邻域
计算峰值与峰值之差diff
min,j=PROF1(E
min,j)-max(PROF_ref(O
min,j0:O
min,j1));如果diff
min,j大于阈值,则判断轨道状态在该极小值点处发生了变化;
以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PROF_ref(i),i=1,2,…N1}为基准:
(5)对{PROF_ref(i),i=1,2,…N1}的极大值点{Eref,max,i,i=1,2,…Mmax}进行循环,以与Eref,max,i最近的左右零点构造所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邻域[Oref,max,i0,Oref,max,i1],计算峰值与峰值之差diffref,max,i=PROF_ref(Eref,max,i)-max(PROF1(Oref,max,i0:Oref,max,i1));如果diffref,max,i大于阈值,则诊断轨道状态在该极大值点处发生了变化;
(6)对{PROF_ref(i),i=1,2,…N1}的极小值点{Eref,min,i,i=1,2,…Mmin}进行循环,以与Eref,min,j最近的左右零点构造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邻域[Oref,min,i0,Oref,min,i1],计算峰值与峰值之差diffref,min,i=PROF_ref(Eref,min,i)-max(PROF1(Oref,min,i0:Oref,min,i1));如果diffref,min,i大于阈值,则判断轨道状态在该极小值点处发生了变化;
其中,Nmax表示所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大值点的个数,Nmin表示所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小值点的个数;Mmax表示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大值点的个数;Mmin表示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小值点的个数。
举例说明。
对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实测的两次轨道几何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自动诊断轨道几何变化量大于阈值的区段。在对数据进行里程精调和冲击异常值滤波之前,两次轨道几何检测数据局部对比如图6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第一次检测数据,虚线表示第二次检测数据。由图6可以看出,若不进行预处理,就直接计算两次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的差,图中4个局部区段K316+800~K316+900、K348+150~K348+250、K387+150~K387+250、K398+300~K398+400的峰值与峰值之差都会大于阈值2mm,继而诊断这些区段轨道几何状态均发生了变化。对两次轨道几何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之后,然后以第一次检测数据为基准,从第二次检测数据中计算得到里程对应的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结果如图7所示。通过里程精调,可以有效避免如图7(b)所示在K348+150~K348+250发生轨道几何状态变化的误判;通过冲击异常值滤波,可以有效避免如图7(a)所示在K316+800~K316+900区段、图7(c)所示在区段K387+150~K387+250发生的轨道几何状态变化的误判。通过计算两次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的极值邻域内峰值与峰值之差,并与阈值进行比较,自动诊断得到如图7(d)所示区段K398+300~K398+400的轨道几何状态发生了变化。
结合台账超高数据和实测的超高曲线对某线的里程进行校正,校正前后的K1056~K1072区间台账超高曲线和实测超高曲线如图8所示,图中实线表示台账超高曲线,虚线表示滤波后的实测超高曲线。可以看出,校正前曲线头尾里程相差将近600m,校正后实测和台账曲线头尾完全重合。
区间K913~K1071校正后的里程及其校正前后里程差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校正前后里程相差最大可能接近1km。通过里程校正,能保证两次或多次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的里程与台账里程基本一致,有利于快速准确计算两次轨道几何的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微小变化识别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微小变化识别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微小变化识别方法相似,因此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微小变化识别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微小变化识别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微小变化识别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1001,用于获取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
里程修正模块1002,用于根据台账超高信息对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进行修正,获得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
极值确定模块1003,用于确定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值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值;
状态变化判断模块10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值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值,判断轨道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时,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001还用于:以所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第一次轨道不平顺参数和第一次里程数据为基准,从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查找与所述第一次轨道不平顺参数和第一次里程数据相对应的第二次轨道不平顺参数和第二次里程数据;
所述里程修正模块1002具体用于:
根据台账超高信息对第一次里程数据和第二次里程数据进行修正,获得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
具体实施时,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001具体用于:
采用迭代扩展窗方法,按照如下方式得到第二次轨道不平顺参数和第二次里程数据:
设定所述第一次轨道不平顺参数和所述第一次里程数据为{PROF1(i),i=1,2,…N1},{DISP1(i),i=1,2,…N1},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及里程为{PROF2(i),i=1,2,…N2},{DISP2(i),i=1,2,…N2},第二次轨道不平顺参数和第二次里程数据为{PROF_ref(i),i=1,2,…N1},{DISP_ref(i),i=1,2,…N1};
对所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进行分段,对小区间[i0,i1]进行循环;
确定PROF1(i0:i1)与PROF2(i0:i1)的相关系数COEF1,如果COEF1大于第一阈值,则更新PROF_ref(i0:i1)=PROF2(i0:i1),DISP_ref(i0:i1)=DISP2(i0:i1)迭代结束;
扩大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的小区间的范围,记为[j0,j1]=[i0-len_win,i1+len_win],以PROF1(i0:i1)为窗,对PROF2(j0:j1)进行扫描,找到相关系数最大的最佳匹配位置,记为[k0,k1];记最大相关系数为COEFm,如果COEFm大于第一阈值,则更新PROF_ref(i0:i1)=PROF2(k0:k1),DISP_ref(i0:i1)=DISP2(k0:k1),否则,继续扩大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的小区间的范围,并进行相关性匹配。
具体实施时,所述里程修正模块1002具体用于:
根据台账超高信息生成台账超高曲线;
利用台账超高曲线确定参考曲线段;
根据参考曲线段头尾的里程和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确定第一次实测曲线段;
根据参考曲线段头尾的里程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确定第二次实测曲线段;
确定第一次实测曲线段和所述参考曲线段的第一最佳匹配位置,第二次实测曲线段和和所述参考曲线段的第二最佳匹配位置;
通过插值运算,根据第一最佳匹配位置对所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进行校正,根据第二最佳匹配位置对所述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进行校正。
具体实施时,所述参考曲线段满足公式(2-1),所述实测曲线段满足公式(2-2):
具体实施时,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实测曲线段和所述参考曲线段的最佳匹配位置:
从实测曲线段中选取初始区段为[kk0,kk1]=[jj0,jj1-(ii1-ii0)];
在[kk0,kk1]上均匀选取5个点kk(j),j=1,2,…5,确定相关系数rela(kk(j)),j=1,2,…5;
寻找rela(kk(j)),j=1,2,…5的最大位置点,记为kk(j0);
更新区段[kk0,kk1]=[kk(j0-1),kk(j0+1)],重复确定相关系数和寻找最大位置点的操作,直到[kk0,kk1]的长度不大于5;
其中,相关系数和最大位置点按照公式(2-3)确定。
具体实施时,所述里程修正模块1002还用于:在获得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之后,将长短链嵌入到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里程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里程中,通过修改长短链邻域内采样点的步长间隔,再次对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里程和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里程进行修正。
具体实施时,还包括:冲击异常值滤波模块,用于当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和/或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存在冲击异常值时,采用小波-有序中值滤波方法对第一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和/或第二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存在的冲击异常值进行滤波。
具体实施时,所述状态变化判断模块1004具体用于:按照步骤404具体的执行方式(3)-(6)来判断轨道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了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后,使用台账超高信息对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中的里程进行修正,获得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然后根据两次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修正数据的极值来判断轨道状态是否发生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不会直接使用获取的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来判断轨道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而是对获取的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进行了里程修正,这样使得检测里程值与真实里程值没有差异,不会导致误判,提高了检测精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