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95058A - 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95058A
CN108595058A CN201810623299.4A CN201810623299A CN108595058A CN 108595058 A CN108595058 A CN 108595058A CN 201810623299 A CN201810623299 A CN 201810623299A CN 108595058 A CN108595058 A CN 108595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ptical adhesive
adhesive layer
parts
touch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232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95058B (zh
Inventor
李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Pingb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ingb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ingb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ingb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232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95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95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5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95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5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包括触摸屏本体,所述触摸屏本体包括盖板玻璃层和设在盖板玻璃层下表面的第一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设有可视区域和不可视区域,所述不可视区域的下表面设有水性油墨层,所述可视区域的下表面设有透明平坦层,所述水性油墨层与透明平坦层齐平,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的上表面复合于所述透明平坦层的下表面。本发明通过先于盖板玻璃层下表面复合一层第一光学胶层,使水性油墨的涂覆效果更好;此外,通过透明平坦层填补水性油墨层与第一光学胶层的层差,从而降低触摸屏的整体厚度,并且第一光学胶层也同理地可以增强透明平坦层与盖板玻璃层的复合效果,保持触摸屏可视区域的高透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触摸屏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电容式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Indium Tin Oxide透明导电薄膜),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现有的触摸屏可以分成可视区域和不可视区域,不可视区域需要涂覆油墨遮盖触摸屏中的元器件,一般现有的油墨均是直接涂覆在玻璃盖板的下表面上,但油墨与玻璃盖板的结合性不好,容易出现油墨掉落、遮盖力不足、油墨厚度不均匀等现象,严重影响触控屏的美观。
此外,为了提高油墨的显示效果,常在玻璃盖板直接涂覆多层油墨,而油墨与玻璃盖板形成的厚度差会影响光学胶层的粘合效果,光学胶层与玻璃盖板之间容易形成气隙,从而增加了触摸屏的整体厚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油墨涂覆效果并触摸屏的整体厚度的可触控式触摸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包括触摸屏本体,所述触摸屏本体包括盖板玻璃层和设在盖板玻璃层下表面的第一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设有可视区域和不可视区域,所述不可视区域的下表面设有水性油墨层,所述可视区域的下表面设有透明平坦层,所述水性油墨层与透明平坦层齐平;所述触摸屏本体还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层叠的第二光学胶层、导电屏、第三光学胶层和显示屏,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的上表面复合于所述透明平坦层的下表面。
本发明通过先于盖板玻璃层下表面复合一层第一光学胶层,从而使水性油墨层涂覆于光学胶层上,水性油墨层与光学胶层的复合性较与玻璃的复合性更优,油墨的涂覆效果更好。此外,通过透明平坦层填补水性油墨层与第一光学胶层的层差,可以提高第二光学胶层与水性油墨层的粘合效果,从而降低触摸屏的整体厚度,并且第一光学胶层也同理地可以增强透明平坦层与盖板玻璃层的复合效果,保持触摸屏可视区域的高透性。
第一光学胶层的加入后,可满足更多类型油墨层的复合要求,增加水性油墨层的更多的外观效果,例如,所述水性油墨层由上而下依次包括镜面银logo层、珠光印刷层、灰底印刷层和黑色盖底层,提供一种黑底的珠光银外观效果,并且可以清楚显现logo。
其中,所述镜面银logo层的厚度为1-2μm,所述珠光印刷层的厚度为10-12μm,所述灰底印刷层的厚度为4-6μm,所述黑色盖底层的厚度为2-4μm。该厚度设置可以保证黑色盖底层有足够的遮盖力,灰底印刷层和珠光印刷层可显现明亮的珠光银效果,而镜面银logo层显现的logo清晰,与珠光银效果区分度高。
其中,光学胶层的厚度太高,触摸屏的整体厚度过高,光学胶层的厚度过低,则对应元器件的粘合效果较差,因此优选地,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的厚度为20-30μm,所述第三光学胶层的厚度为25-35μm。
本发明中,上下方位关系仅为了区分相对方位,不代表绝对方位,上下可替换进行描述。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第二光学胶层、第三光学胶层均由UV光学胶固化而成,所述UV光学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预聚物 60-80份
光固化单体 30-40份
光引发剂 3-7份;
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
本发明额外加入了第一光学胶层,在厚度上容易产生劣势,因此本发明还对UV光学胶进行改进,以甲基丙烯酸甲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作为单体聚合形成丙烯酸预聚物,并且由该预聚物与光固化单体和光引发机组成UV光学胶,形成的第一光学胶层、第二光学胶层、第三光学胶层折射率均在1.43-1.56,透过率在91%以上,附着力极好,并具有较佳的强度和韧性。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偶氮类引发剂加入至丙酮中,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5-75℃,反应3-6h,然后减压蒸馏,即得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减压蒸馏是为了除去多余的溶剂以及杂质。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运动粘度为0.64-0.68mm2/s,所述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3-5.7mPa.s,所述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7-6.1mPa.s,所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的动力粘度为2.2-2.6mPa.s,以上的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均是在20℃的条件下测得。本发明以特点粘度的单体进行交联聚合形成的丙烯酸预聚物具有优良的交联密度,提高与光固化单体固化形成的光学胶层的附着力、韧性和固化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单体为丙烯酸异冰片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光固化单体的作用不仅在于参加光固化反应,还在于可以调节UV光学胶的粘度、透明度、成膜性等,本发明选择的丙烯酸异冰片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作为光固化单体与本发明的丙烯酸预聚物相容性好,可以提高胶层的成膜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单体由9-12重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8-10重量份的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6-10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7-8重量份的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组成。本发明的丙烯酸异冰片酯作为单官能度单体、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作为双官能度单体、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作为三官能度单体,四者以合适的比例相互配合,可以提高成膜交联密度,并稀释丙烯酸预聚物从而降低收缩率,提高光学胶层的韧性。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由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按重量比1-3:1-3的比例组成。光引发剂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加速聚合反应的作用,光引发剂的选择对于聚合物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发明的复配光引发剂与固化后的体系相容性好,可以有效提高丙烯酸预聚物与光固化单体的聚合效果。
进一步地,按需求,所述UV光学胶还包括0.1-0.5重量份光稳定剂、0.1-0.5重量份光吸收剂和0.1-1重量份抗氧化剂,相应地提高UV光学胶的光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先于盖板玻璃层下表面复合一层第一光学胶层,从而使水性油墨层涂覆于光学胶层上,水性油墨层与光学胶层的复合性较与玻璃的复合性更优,油墨的涂覆效果更好。此外,通过透明平坦层填补水性油墨层与第一光学胶层的层差,可以提高第二光学胶层与水性油墨层的粘合效果,从而降低触摸屏的整体厚度,并且第一光学胶层也同理地可以增强透明平坦层与盖板玻璃层的复合效果,保持触摸屏可视区域的高透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盖板玻璃层、2-第一光学胶层、3-水性油墨层、31-镜面银logo层、32-珠光印刷层、33-灰底印刷层、34-黑色盖底层、4-透明平坦层、5-第二光学胶层、6-导电屏、7-第三光学胶层、8-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包括触摸屏本体,所述触摸屏本体包括盖板玻璃层1和设在盖板玻璃层1下表面的第一光学胶层2,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设有可视区域和不可视区域,所述不可视区域的下表面设有水性油墨层3,所述可视区域的下表面设有透明平坦层4,所述水性油墨层3与透明平坦层4齐平;所述触摸屏本体还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层叠的第二光学胶层5、导电屏6、第三光学胶层7和显示屏8,所述第二光学胶层5的上表面复合于所述透明平坦层4的下表面。
其中,所述水性油墨层3由上而下依次包括镜面银logo层31、珠光印刷层32、灰底印刷层33和黑色盖底层34。
其中,所述镜面银logo层31的厚度为1-2μm,所述珠光印刷层32的厚度为10-12μm,所述灰底印刷层33的厚度为4-6μm,所述黑色盖底层34的厚度为2-4μm。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所述镜面银logo层31的厚度为1.5μm,所述珠光印刷层32的厚度为11μm,所述灰底印刷层33的厚度为5μm,所述黑色盖底层34的厚度为3μm。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第二光学胶层5的厚度为20-30μm,所述第三光学胶层7的厚度为25-35μm。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的厚度为15μm,所述第二光学胶层5的厚度为25μm,所述第三光学胶层7的厚度为30μ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第二光学胶层5、第三光学胶层7均由UV光学胶固化而成,所述UV光学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预聚物 70份
光固化单体 35份
光引发剂 5份;
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偶氮类引发剂加入至丙酮中,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反应4.5h,然后减压蒸馏,即得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运动粘度为0.66mm2/s,所述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5mPa.s,所述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9mPa.s,所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的动力粘度为2.4mPa.s,以上的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均是在20℃的条件下测得。
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单体由10.5重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9重量份的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8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7.5重量份的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由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按重量比1:1的比例组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第二光学胶层5、第三光学胶层7均由UV光学胶固化而成,所述UV光学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预聚物 60份
光固化单体 30份
光引发剂 3份;
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偶氮类引发剂加入至丙酮中,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5℃,反应6h,然后减压蒸馏,即得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运动粘度为0.64mm2/s,所述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3mPa.s,所述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7mPa.s,所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的动力粘度为2.2mPa.s,以上的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均是在20℃的条件下测得。
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单体由9重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8重量份的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6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7重量份的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由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按重量比1:3的比例组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第二光学胶层5、第三光学胶层7均由UV光学胶固化而成,所述UV光学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预聚物 80份
光固化单体 40份
光引发剂 7份;
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偶氮类引发剂加入至丙酮中,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5℃,反应3h,然后减压蒸馏,即得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运动粘度为0.68mm2/s,所述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7mPa.s,所述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6.1mPa.s,所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的动力粘度为2.6mPa.s,以上的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均是在20℃的条件下测得。
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单体由12重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10重量份的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0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8重量份的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由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按重量比3:1的比例组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第二光学胶层5、第三光学胶层7均由UV光学胶固化而成,所述UV光学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预聚物 65份
光固化单体 31份
光引发剂 4份;
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偶氮类引发剂加入至丙酮中,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2℃,反应5h,然后减压蒸馏,即得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运动粘度为0.67mm2/s,所述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4mPa.s,所述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6.0mPa.s,所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的动力粘度为2.3mPa.s,以上的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均是在20℃的条件下测得。
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单体由11重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9重量份的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9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7.2重量份的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由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按重量比2:1的比例组成。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第二光学胶层5、第三光学胶层7均由UV光学胶固化而成,所述UV光学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预聚物 72份
光固化单体 38份
光引发剂 6份;
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偶氮类引发剂加入至丙酮中,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8℃,反应5h,然后减压蒸馏,即得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运动粘度为0.67mm2/s,所述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4mPa.s,所述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8mPa.s,所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的动力粘度为2.5mPa.s,以上的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均是在20℃的条件下测得。
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单体由11重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9.5重量份的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8.5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7.6重量份的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由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按重量比1:2的比例组成。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第二光学胶层5、第三光学胶层7均由UV光学胶固化而成,所述UV光学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预聚物 66份
光固化单体 37份
光引发剂 5份;
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偶氮类引发剂加入至丙酮中,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2℃,反应4h,然后减压蒸馏,即得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运动粘度为0.67mm2/s,所述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4mPa.s,所述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8mPa.s,所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的动力粘度为2.3mPa.s,以上的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均是在20℃的条件下测得。
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单体由10重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8.8重量份的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6.7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7.8重量份的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由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按重量比3:2的比例组成。
所述UV光学胶还包括0.3重量份光稳定剂、0.3重量份光吸收剂和0.5重量份抗氧化剂。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第二光学胶层5、第三光学胶层7均由UV光学胶固化而成,所述UV光学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预聚物 77份
光固化单体 32份
光引发剂 6份;
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偶氮类引发剂加入至丙酮中,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1℃,反应5h,然后减压蒸馏,即得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运动粘度为0.65mm2/s,所述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6mPa.s,所述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8mPa.s,所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的动力粘度为2.5mPa.s,以上的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均是在20℃的条件下测得。
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单体由10.5重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9.1重量份的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8.9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7.4重量份的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由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按重量比1:2的比例组成。
所述UV光学胶还包括0.1重量份光稳定剂、0.1重量份光吸收剂和0.1重量份抗氧化剂。
其中,所述镜面银logo层31的厚度为1μm,所述珠光印刷层32的厚度为10μm,所述灰底印刷层33的厚度为4μm,所述黑色盖底层34的厚度为2μm。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的厚度为10μm,所述第二光学胶层5的厚度为20μm,所述第三光学胶层7的厚度为25μm。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第二光学胶层5、第三光学胶层7均由UV光学胶固化而成,所述UV光学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预聚物 75份
光固化单体 36份
光引发剂 4份;
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偶氮类引发剂加入至丙酮中,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6℃,反应6h,然后减压蒸馏,即得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运动粘度为0.66mm2/s,所述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4mPa.s,所述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的动力粘度为5.9mPa.s,所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的动力粘度为2.4mPa.s,以上的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均是在20℃的条件下测得。
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单体由10重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9重量份的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9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7.5重量份的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由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按重量比3:2的比例组成。
所述UV光学胶还包括0.5重量份光稳定剂、0.5重量份光吸收剂和1重量份抗氧化剂。
其中,所述镜面银logo层31的厚度为2μm,所述珠光印刷层32的厚度为12μm,所述灰底印刷层33的厚度为6μm,所述黑色盖底层34的厚度为4μm。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的厚度为20μm,所述第二光学胶层5的厚度为30μm,所述第三光学胶层7的厚度为35μm。
本发明还对实施例2-9的第一光学胶层2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的第一光学胶层具有良好的硬度、附着力和透光率,并且折射率与玻璃盖板接近,基本不影响透光效果。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屏本体,所述触摸屏本体包括盖板玻璃层和设在盖板玻璃层下表面的第一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设有可视区域和不可视区域,所述不可视区域的下表面设有水性油墨层,所述可视区域的下表面设有透明平坦层,所述水性油墨层与透明平坦层齐平;所述触摸屏本体还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层叠的第二光学胶层、导电屏、第三光学胶层和显示屏,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的上表面复合于所述透明平坦层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油墨层由上而下依次包括镜面银logo层、珠光印刷层、灰底印刷层和黑色盖底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银logo层的厚度为1-2μm,所述珠光印刷层的厚度为10-12μm,所述灰底印刷层的厚度为4-6μm,所述黑色盖底层的厚度为2-4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的厚度为20-30μm,所述第三光学胶层的厚度为25-3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第二光学胶层、第三光学胶层均由UV光学胶固化而成,所述UV光学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丙烯酸预聚物 60-80份
光固化单体 30-40份
光引发剂 3-7份;
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偶氮类引发剂加入至丙酮中,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5-75℃,反应3-6h,然后减压蒸馏,即得到所述丙烯酸预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固化单体为丙烯酸异冰片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固化单体由9-12重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8-10重量份的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6-10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7-8重量份的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由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按重量比1-3:1-3的比例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UV光学胶还包括0.1-0.5重量份光稳定剂、0.1-0.5重量份光吸收剂和0.1-1重量份抗氧化剂。
CN201810623299.4A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 Active CN108595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3299.4A CN108595058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3299.4A CN108595058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5058A true CN108595058A (zh) 2018-09-28
CN108595058B CN108595058B (zh) 2024-02-09

Family

ID=63628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3299.4A Active CN108595058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950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9449A (zh) * 2019-09-12 2020-01-10 东莞市宏凯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全贴触摸屏及其生产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6837A (zh) * 2010-12-17 2012-07-11 东莞联胜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3116199A (zh) * 2011-09-30 2013-05-22 惠和株式会社 棱镜片及使用该棱镜片的背光单元
CN203102229U (zh) * 2013-01-11 2013-07-31 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容感应屏
CN203178974U (zh) * 2013-03-30 2013-09-04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层触摸屏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6837A (zh) * 2010-12-17 2012-07-11 东莞联胜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3116199A (zh) * 2011-09-30 2013-05-22 惠和株式会社 棱镜片及使用该棱镜片的背光单元
CN203102229U (zh) * 2013-01-11 2013-07-31 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容感应屏
CN203178974U (zh) * 2013-03-30 2013-09-04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层触摸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9449A (zh) * 2019-09-12 2020-01-10 东莞市宏凯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全贴触摸屏及其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5058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79033B1 (ko) 광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5985750B (zh) Uv-湿气双固化液态光学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4251550U (zh) 一种光学双面胶带
WO2012099171A1 (ja) 平面板付き表示パネル、平面板付き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組成物
CN205788138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液态光学胶
JP2017161939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樹脂用ディスペンサー
CN104298381B (zh) 触控面板、应用于触控面板之光学匹配胶及前述制造方法
CN103160212A (zh) 一种紫外光固化光学黏合剂
CN1851549A (zh) 超高分辨率留迹式胆甾液晶书写输入显示屏
CN102977806A (zh) 导光液态胶及其应用之触控显示设备
CN103031106A (zh) 一种用于电容式触摸屏粘接的光固化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7287A (zh) 防紫外防眩光防指纹增硬涂液组合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96551B (zh)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9407891A (zh) 一种触摸屏与触摸显示屏
CN203350833U (zh) 保护面板、触控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03980821B (zh) 一种液态光学透明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83888A (zh) 光固化型树脂涂布液、硬涂层及其制备方法、硬化膜
CN105542703A (zh) 一种触摸屏loca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3046B (zh) 一种gf触摸屏的全贴合方法
CN106497438A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贴合用光热双重固化光学胶粘剂
CN108595058A (zh) 一种可触控式触摸屏
KR20110008715U (ko) 고투과 터치패널
CN106433492A (zh) 侧边遮光胶与无边框显示装置
CN105505275B (zh) 全贴合用液态光学胶
JP5804867B2 (ja) 液状粘着剤組成物、この組成物が封入された光学部材及びこの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