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92651A - 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92651A
CN108592651A CN201810339345.8A CN201810339345A CN108592651A CN 108592651 A CN108592651 A CN 108592651A CN 201810339345 A CN201810339345 A CN 201810339345A CN 108592651 A CN108592651 A CN 108592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water
cooling tower
season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93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92651B (zh
Inventor
孙东亮
李国龙
宇波
邓雅军
杨绪飞
吴小华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3393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92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92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2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92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2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034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iquid heat storage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包括蓄冷系统、进出风系统、淋水系统、换热管系统和取水补水系统,利用外筒壳、短六棱筒隔板、长六棱筒隔板、密封盖板、分液板、支撑板、短密封侧垫和长密封侧垫形成的弓形空间和六棱柱空间将各个系统的管路和风道彼此分开又使各个系统能够相互配合工作;整个冷却塔除进风口一及以上部分露出地面以外,其他部分均埋入地下;蓄冷系统在冬季可以利用水结成冰的潜热蓄冷,在夏季夜晚又可以利用夜间的凉空气给水降温的显热进行蓄冷;换热管系统中的换热管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保证充分换热。本发明节能、环保、用途广泛,能够与众多外接设备联合工作,如地埋水箱,热泵,空调冷凝器等外接设备,还可以将若干个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并联在一起使用。

Description

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利用循环冷却剂从系统中吸收热量以降低热水系统中热水温度的装置。主要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然后通过空气将热量携带至大气中,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目前,市场上的冷却塔大多位于地面以上,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并且不具备蓄冷功能,尤其是跨季节跨昼夜的蓄冷能力,这就对冷却塔在整个系统工作时的冷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耗能的增加和获冷成本的提升。
然而,现有技术中尚不存在将冷却塔部分埋入地下并利用土壤辅助冷却剂进行跨季节和跨昼夜蓄冷的冷却塔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用途广泛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蓄冷系统、进出风系统、淋水系统、换热管系统和取水补水系统;
各个系统的管路和风道安装在由外筒壳、短六棱筒隔板、长六棱筒隔板、密封盖板、分液板、支撑板、短密封侧垫和长密封侧垫形成的弓形空间和六棱柱空间内;
整个冷却塔除进风口一及以上部分露出地面以外,其他部分均埋入地下;
所述蓄冷系统中的蓄冷管上设有用于强化换热的热管,所述蓄冷管内部有用于蓄冷的水,所述蓄冷管上部被密封,仅留下用于抽气的抽气孔与单向气阀相连,所述蓄冷管下部设有能够过水的过水孔;
所述淋水系统中设有分液板,所述分液板上的分液环凸能使水均匀通过分液孔;
所述换热管系统中的换热管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蓄冷系统在冬季可以利用水结成冰的潜热蓄冷,在夏季夜晚又可以利用夜间的凉空气给水降温的显热进行蓄冷;换热管系统中的换热管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保证充分换热。节能、环保、用途广泛,能够与众多外接设备联合工作,如地埋水箱,热泵,空调冷凝器等外接设备,还可以将若干个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并联在一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的整体外观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的俯视图;
图3为图7中所示的密封盖板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密封盖板的正视图;
图5为图7中所示的分液板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分液板的正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去除封头和外筒壳之后的轴测图;
图8为图2所示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的俯视图旋转之后得到的视图;
图9为沿图8所示方向将封头和外筒壳剖开后并保留淋水系统的打断剖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的俯视图旋转之后得到的视图;
图11为沿图10所示方向将封头和外筒壳剖开后并保留取水补水系统的打断剖视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去除封头后旋转得到的的俯视图,并将下部的隐藏的短六棱筒隔板18和凸起管塞13的轮廓显示出来;
图13为沿着图12所示方向将封头和外筒壳剖开后并保留进风系统的打断剖视图;
图14为图12旋转得到的视图;
图15为沿着图14所示方向将封头和外筒壳剖开后并保留出风系统的打断剖视图;
图16为沿着图17所示方向将封头和外筒壳剖开后并保留换热管系统的打断剖视图;
图17为图2所示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的俯视图旋转之后得到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蓄冷系统、进出风系统、淋水系统、换热管系统和取水补水系统;
各个系统的管路和风道安装在由外筒壳、短六棱筒隔板、长六棱筒隔板、密封盖板、分液板、支撑板、短密封侧垫和长密封侧垫形成的弓形空间和六棱柱空间内;
整个冷却塔除进风口一及以上部分露出地面以外,其他部分均埋入地下;
所述蓄冷系统中的蓄冷管上设有用于强化换热的热管,所述蓄冷管内部有用于蓄冷的水,所述蓄冷管上部被密封,仅留下用于抽气的抽气孔与单向气阀相连,所述蓄冷管下部设有能够过水的过水孔;
所述淋水系统中设有分液板,所述分液板上的分液环凸能使水均匀通过分液孔;
所述换热管系统中的换热管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
轴流风机和淋水系统的水泵布置在封头内,且位于高处地面,多个水泵呈对称布置,每个水泵出口分为两路将水注入到分液板上。
水管、注液管和所述水泵均布置在冷却塔内,取水管出口、补水管进口、换热管进液管进口、换热管回液管出口均布置在冷却塔外。
所述外筒壳筒壁上方具有多个进风口一,且呈对称布置。
所述密封盖板上具有通风孔一、注液孔、凸起管塞、压力传感器、抽气孔、单向气阀、管孔一。
所述分液板上设有蓄冷管孔一、分液孔、分液环凸、通风孔二、管孔二。
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蓄冷管孔二、通风孔三、管孔三、进风口二。
所述长六棱筒隔板上方有侧出风口,且呈对称布置。
所述进风口一和进风口二之间有过滤介质,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口一、过滤介质、进风口二、通风孔三、通风孔二、通风孔一,最后由上出风口排出。
换热系统的换热管分布在冷却塔底部靠近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定位凸台。
本发明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在冬季可以利用水结成冰的潜热蓄冷,在夏季夜晚又可以利用夜间的凉空气给水降温的显热进行蓄冷,节能环保。
具体如图1至图17所示,包括封头1,与外筒壳4相连接,内部安置有支撑环2和轴流风机3,上部具有上出风口45,整个冷却塔安装时封头高出地面;
所述外筒壳4上具有6个进风口一5呈对称分布,进风口一5位于地面上15cm-30cm处,外筒壳4的其余部分埋在地下,6个进风口一5可以分别与不同来源的空气管道连接;
底板6位于外筒壳4下部,上有圆柱状定位凸台7;
密封盖板11,上有凸起管塞13,用于密封蓄冷管31,凸起管塞上有抽气孔15,抽气管贯穿密封盖板11与密封盖板上方具有压力传感器14的单向气阀12连接,使可以通过单向气阀抽出每根蓄冷管内的空气;
所述密封盖板11,上有4个注液孔16,分别于4根注液管10相连接;
所述密封盖板11,上有短六棱筒隔板18;
所述密封盖板11,上有4个通风孔一17,位于短六棱筒隔板18对称的两个面之外,每边有2个;
所述密封盖板11,上有6个管孔一48,位于短六棱筒隔板18对称的两个面之外,每边有3个;
所述密封盖板11,内接与外筒壳4,密封盖板11上表面与外筒壳4上部平齐;
所述短六棱筒隔板18与外筒壳4之间有6个短密封侧垫25,密封盖板11、短六棱筒隔板18、外筒壳4、短密封侧垫25和分液板19围成的6个弓形空间彼此之间互不联通;
所述分液板19,上有4个通风孔二23、6个管孔二24,分别与上方的密封盖板11上的4个通风孔一17和6个管孔一48对应;
所述分液板19,上有蓄冷管孔一20,分别与密封盖板11上的凸起管塞13对应,蓄冷管31上部可以穿过蓄冷管孔一20与密封盖板11上的凸起管塞13配合在一起,且蓄冷管孔一20与蓄冷管31之间及蓄冷管31与凸起管塞13之间配合紧密,不漏水和气;
所述分液板19,上有分液孔21和分液环凸22,每个分液环凸22对应一个分液孔21,位于对角相邻蓄冷管孔一20之间,使泵入的水可以漫过分液环凸22通过分液孔21均匀的淋在下方的蓄冷管簇30上;
所述分液板19与短六棱筒隔板18之间有六边形环状密封垫圈49,使由密封盖板11上注液孔16注入到分液板19和短六棱筒隔板18之间的水不外流;而是漫过分液环凸22通过分液孔21均匀的淋到下方;
长六棱筒隔板26位于分液板19下方,六个面分别与短六棱筒隔板18的六个面重合,上有4个侧出风口27,位于靠近分液板19的一端,分布在对称面上,对应上方的通风孔一17和通风孔二23,回风通过侧出风口27由通风孔二23和通风孔一17进入封头1,从上出风口45出冷却塔;这样的侧出风布置,避免了低温空气直接吹向分液孔21,也就避免了分液孔结冰堵塞的问题。
所述支撑板40、分液板19、长六棱筒隔板26、长密封侧垫28和外筒壳4形成了外侧6个弓形空腔和内部六棱柱空腔,6个弓形空腔彼此不联通,两个弓形空腔用于进风,两个弓形空腔用于排风,最后两个弓形空腔用于布置抽水管9、取水管38、补水管37、换热管进液管35和换热管回液管36;
所述支撑板40位于长六棱筒隔板26下方,上有蓄冷管孔二41与分液板19上蓄冷管孔一20相对应;
所述支撑板40,上有通风孔三42,与分液板19上分液孔21相对应,但是直径是分液孔21的2-3倍,位于对角相邻蓄冷管孔二41之间;
所述支撑板40,上有6个管孔三43,与分液板19上6个管孔二24和密封盖板11上6个管孔一相对应,分布在长六棱筒隔板26对称的两个侧面之外;
所述支撑板40,上有4个进风口二44,与外筒壳4的进风口一5对应同一个弓形空腔,外部空气在长六棱筒隔板26外侧两个弓形空腔,通过进风口一5经过过滤介质29由支撑板40上的4个进风口二44进入冷却塔下部,然后空气折回由长六棱筒隔板26内部往上流动,与淋下的水换热后通过侧出风口27进入长六棱筒隔板26外侧另外两个弓形空腔,最后从上方排出;
所述抽水管9有两根呈对称布置,下端深入水46中,并且每根抽水管出口连接有水泵8,每个水泵出口连接两根注液管10,4根注液管对应4个注液孔16;
所述换热管进液管35和换热管回液管36呈对称分布,上部的进出口分别位于封头之外;换热管进液管35下端分成两路换热管34,两路换热管34采用并联方式,交叉分层布置,最后两路换热管34汇到换热管回液管36;
所述补水管37下端与支撑板40下表面平齐,上部位于封头之外,与换热管进液管35位于同一侧;且两管出口平行;
所述取水管38下端深入水中,管口位于抽水管9管口下方,上部位于封头之外,与换热管回液管36位于同一侧;且两管出口平行;
所述蓄冷管簇30由蓄冷管31热管32和过水孔33组成,蓄冷管31处于长六棱筒隔板26内部六棱柱空间的部分安装有热管32,每根蓄冷管31上的热管32分层布置,每层有六个均匀布置的热管32,每根热管的一端伸入蓄冷管31内部,一端留在外边,接触部分密封良好,不透气,相邻的蓄冷管31之间的热管层与层交错布置,蓄冷管31处于支撑板下方的部分没有热管32,处在支撑板下底板上的空间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位置设置有过水孔33,当通过密封盖板11上的单向气阀12从蓄冷管31上方的抽气孔15往外抽气时,支撑板40下方的水能够从过水孔33充满整个蓄冷管31;
水位传感器一39,位于支撑板40下方3cm-5cm处,当水位到达此处时,传感器信号接通,停止补水,当水位超过此处时,传感器信号接通,取水管开始取水,直到水位再次低于此处时,取水终止;
水位传感器二47,位于过水孔33上方8cm-10cm处,当水位低于此处时,传感器信号接通,开始补水;
所述蓄冷管31、凸起管塞13、压力传感器14、抽气孔15、单向气阀12、蓄冷管孔一20、蓄冷管孔二41、定位凸台7均为等距布置,且数量相同,若靠近长六棱筒隔板内任意一个表面的蓄冷管31数量为n,则蓄冷管31的总数为3n(n-1)+1,该发明中靠近长六棱筒隔板内任意一个表面的蓄冷管31数量为4,蓄冷管31总数为37,但是在实际应中可参考公式:3n(n-1)+1,并根据实际需求在数量上适当增加或者减少;
所述蓄冷管31上的热管32和下端的过水孔33可根据具体需求在数量上进行增加或者减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外筒壳4、短六棱筒隔板18、长六棱筒隔板26、密封盖板11、分液板19、支撑板40、短密封侧垫25和长密封侧垫28形成的弓形空间和六棱柱空间将各个系统的管路和风道彼此分开又使各个系统能够相互配合工作;整个冷却塔除进风口一5及以上部分露出地面以外,其他部分均埋入地下;蓄冷系统在冬季可以利用水结成冰的潜热蓄冷,在夏季夜晚又可以利用夜间的凉空气给水降温的显热进行蓄冷;换热管系统中的换热管34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保证充分换热。本发明具有节能、环保、用途广泛,能够与众多外接设备联合工作,比如:地埋水箱,热泵,空调冷凝器等外接设备,还可以将若干个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并联在一起使用。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使用前的安装准备过程。具体实施过程为:
1、将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竖直埋入土壤中,保持进风口一5在地面上方15cm-30cm处,并将空气源与进风口一5相连,出风口与大气或者室内进风系统相连,外部水源与补水管37连接,外部采水装置与取水管38连接,外部换热装置与换热管进液管35和换热管回液管36相连;
2、待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所有管道和风道与外部系统连接完毕后,开始通过补水管37向塔内注水,这里水作为冷却剂和蓄冷剂,但不局限为水,当水位传感器二47开始显示有水时,用真空泵通过抽气孔15抽出每根蓄冷管31中的空气,使管内液位靠近分液板19但又没有完全充满,液位的高度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14来进行观察,类似的直到所有蓄冷管31内液位到达合适位置后,停止抽气;
3、如图11所示,当水位传感器一39接到信号,显示有水时,补水管37停止补水,取水管38开始自动取水,当水位传感器一39接不到有水的信号时,取水管38停止自动取水,至此,完成了使用前的安装准备过程。本发明在工作期间只要水位传感器二47显示无水即开始补水,只要水位传感器一39接到信号,显示有水时即停止补水。同时取水管38开始自动取水,当水位传感器一39接不到有水的信号时,取水管38停止自动取水。取出的水可以注入地埋水箱中以作备用。这样可以使整个冷却塔始终保持:外壳筒4中水位在支撑板40下方,在过水孔33上方,接近但不淹没支撑板40,蓄冷管簇30每根蓄冷管31里的液位靠近分液板19但又没有完全充满蓄冷管31,保留一定的体涨空间,避免冬季结冰体积膨胀对蓄冷管的破坏。也可以避免因为冬季过多补水,冰融化后水量超限。
实施例2:
本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冬季蓄冷的过程。具体实施过程为:
1、冬季,当外部环境达到零下时,便可以让水结成冰,然后储存在塔中。如图13所示,外部的低温空气由进风口一5分两路进入外筒壳4与长六棱筒隔板26之间的弓型空腔,经过两个弓型空腔中的过滤介质29的过滤,去除灰尘和杂质,在通过支撑板40上的进风口二44,进入支撑板40下方,水46面上方的空间,然后如图15所示,低温空气方向折回,通过支撑板40上的通风孔三42进入长六棱筒隔板26内部,长六棱筒隔板26内部均匀布置有大量具有热管32的蓄冷管簇30,进入长六棱筒隔板26内部的低温空气往上掠过蓄冷管簇30,并与分液孔21中洒下的水进行对流换热,吸收了水中热量的低温空气温度升高,然后通过长六棱筒隔板26上方的侧出风口27进入外筒壳4与长六棱筒隔板26之间的另外两个用于出风的弓型空腔,再向上依次通过分液板19上的通风孔二23、密封盖板11上的通风孔一17,由上出风口45回到外部环境中,整个过程中风速应适当大一些,避免风速过小导致撑板40上的通风孔三42被冰堵塞;
2、如图9所示,支撑板40下方的水被抽水泵8从抽水管9抽上来,然后通过注液管10和密封盖板11上的注液孔16注入到由密封盖板11、分液板19、短六棱筒隔板18围成的空间中,然后水漫过分液环凸22,从分液孔21淋到长六棱筒隔板26内部,与从下方吹上来的低温空气进行对流换热,释放热量,温度降低,热管32外部的水蒸发吸热,使蓄冷管31内部温度降低,最后蓄冷管31内部的水和支撑板40下方的水温度都降低;
3、蓄冷管31内部的水位高于支撑板40下方的水位,根据温度分层的原理,结冰最先发生在蓄冷管31外,并由下往上,由外到内依次结冰,淋下来的水在支撑板40上、蓄冷管31外结冰后,支撑板40下方的水位降低,当水位低于水位传感器二47时,开始向塔内补水,使水位保持在靠近支撑板40的位置;
4、当上出风口45出风量减小到原来的一半时,水泵8停止抽水,分液板19不再往下淋液,此时蓄冷管31外的水基本凝结完毕,轴流风机3的风速可以调的很低,而轴流风机3低速运行过程中,塔身下部尤其是支撑板40以下部分会将大部分冷量传递给土壤,使得土壤可以辅助蓄冷,同时外界环境对此深度的土壤温度影响不大,使得冷量可以较长时间储存,最后直到蓄冷管31内部和支撑板40下方水46的上方都结冰,停止轴流风机3,达到了利用水的潜热以及土壤辅助蓄冷的目的;
5、整个冬季蓄冷的过程在速冷阶段需要开启水泵淋水并要求高风速,在缓冷阶段,不需要开启水泵淋水且只要求很慢的风速,但是需要间歇性运行以完成对土壤的蓄冷,整个冬季蓄冷的过程选择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时间开启,且温度越低,蓄冷效果越明显;
实施例3:
本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夏季夜间蓄冷的过程。具体实施过程为:
1、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将夜晚的冷量存下来白天用能有效的节约能源。如图13所示,夜晚,外部的凉空气由进风口一5分两路进入外筒壳4与长六棱筒隔板26之间的弓型空腔,经过两个弓型空腔中的过滤介质29的过滤,去除灰尘和杂质,在通过支撑板40上的进风口二44,进入支撑板40下方,水46面上方的空间,然后如图15所示,凉空气方向折回,通过支撑板40上的通风孔三42进入长六棱筒隔板26内部,长六棱筒隔板26内部均匀布置有大量具有热管32的蓄冷管簇30,进入长六棱筒隔板26内部的低温空气往上掠过蓄冷管簇30,并与分液孔21中洒下的水进行对流换热,吸收了水中热量的凉空气温度升高,然后通过长六棱筒隔板26上方的侧出风口27进入外筒壳4与长六棱筒隔板26之间的另外两个用于出风的弓型空腔,再向上依次通过分液板19上的通风孔二23、密封盖板11上的通风孔一17,由上出风口45回到外部环境中;
2、如图9所示,支撑板40下方的水被抽水泵8从抽水管9抽上来,然后通过注液管4和密封盖板11上的注液孔16注入到由密封盖板11、分液板19、短六棱筒隔板18围成的空间中,然后水漫过分液环凸22,从分液孔21淋到长六棱筒隔板26内部,与从下方吹上来的凉空气进行对流换热,释放热量,温度降低,热管32外部的水蒸发吸热,使蓄冷管31内部温度降低,最后蓄冷管31内部的水和支撑板40下方的水温度都降低,达到了利用水的显热蓄冷的目的;
3、整个过程中风速适中,如果夜晚温度较低的时间较短,则应相应加大风速,如果夜晚温度较低的时间相对较长可以不需要很大风速,另外,夏季土壤的温度相对环境来说较低,本发明把部分塔身埋在地下正是考虑到了利用这部分冷量。
实施例4:
本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通过换热管34给采冷设备供冷的过程。具体实施过程为:
如图16所示,根据温度分层的原理可以知道,整个冷却塔下部的温度最低,并且下部附近的土壤也储蓄了一部分冷量,因此将换热管34布置在冷却塔底部,具有较高的效率。外部温度较高的冷却液由换热管进液管35分两路进入冷却塔底部的换热管34,这两路换热管34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的方式,使换热管能够均匀的围绕在蓄冷管31之间充分换热,经过换热后的换热管34中的冷却液温度降低,由换热管回液管36输送到采冷设备用冷端,完成循环。
显然,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局限于上述4个实施例,本发明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除上述功能之外,还可以跟现有的冷却塔一样在常温下给水降温,同时又能够与众多外接设备联合工作,比如:地埋水箱,热泵,空调冷凝器等外接设备,还可以将若干个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并联在一起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蓄冷系统、进出风系统、淋水系统、换热管系统和取水补水系统;
各个系统的管路和风道安装在由外筒壳(4)、短六棱筒隔板(18)、长六棱筒隔板(26)、密封盖板(11)、分液板(19)、支撑板(40)、短密封侧垫(25)和长密封侧垫(28)形成的弓形空间和六棱柱空间内;
整个冷却塔除进风口一(5)及以上部分露出地面以外,其他部分均埋入地下;
所述蓄冷系统中的蓄冷管(31)上设有用于强化换热的热管(32),所述蓄冷管(31)内部有用于蓄冷的水(46),所述蓄冷管(31)上部被密封,仅留下用于抽气的抽气孔(15)与单向气阀(12)相连,所述蓄冷管(31)下部设有能够过水的过水孔(33);
所述淋水系统中设有分液板(19),所述分液板(19)上的分液环凸(22)能使水均匀通过分液孔(21);
所述换热管系统中的换热管(34)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轴流风机(3)和淋水系统的水泵(8)布置在封头内,且位置高处地面,多个水泵(8)呈对称布置,每个水泵出口分为两路将水注入到分液板(1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抽水管(9)、注液管(10)和所述水泵(8)均布置在冷却塔内,取水管(38)出口、补水管(37)进口、换热管进液管(35)进口、换热管回液管(36)出口均布置在冷却塔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壳(4)筒壁上方具有多个进风口一(5),且呈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11)上具有通风孔一(17)、注液孔(16)、凸起管塞(13)、压力传感器(14)、抽气孔(15)、单向气阀(12)、管孔一(4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板(19)上设有蓄冷管孔一(20)、分液孔(21)、分液环凸(22)、通风孔二(23)、管孔二(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0)上设有蓄冷管孔二(41)、通风孔三(42)、管孔三(43)、进风口二(4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六棱筒隔板(26)上方有侧出风口(27),且呈对称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一(5)和进风口二(44)之间有过滤介质(29),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口一(5)、过滤介质(29)、进风口二(44)、通风孔三(42)、通风孔二(23)、通风孔一(17),最后由上出风口(45)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换热系统的换热管(34)分布在冷却塔底部靠近底板(6),所述底板(6)上具有定位凸台(7)。
CN201810339345.8A 2018-04-16 2018-04-16 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 Active CN108592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345.8A CN108592651B (zh) 2018-04-16 2018-04-16 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345.8A CN108592651B (zh) 2018-04-16 2018-04-16 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2651A true CN108592651A (zh) 2018-09-28
CN108592651B CN108592651B (zh) 2020-04-24

Family

ID=63622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9345.8A Active CN108592651B (zh) 2018-04-16 2018-04-16 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926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4474A (zh) * 2019-12-23 2020-05-19 上海中车通达智慧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蓄冷条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34417Y (zh) * 2007-04-28 2008-03-12 杨会龙 地下冷却塔
CN204705063U (zh) * 2015-04-03 2015-10-14 山东汉霖太阳能有限公司 跨季节地下储能及释放系统
JP2016102626A (ja) * 2014-11-28 2016-06-02 東芝プラント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地下変電所の変圧器冷却装置、変圧器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変圧器冷却方法
CN205316550U (zh) * 2015-12-08 2016-06-15 河南雍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管地源热泵跨季节蓄冷蓄热的系统装置
CN105674762A (zh) * 2016-03-14 2016-06-15 广州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埋地式横流冷却塔
CN205482440U (zh) * 2016-03-28 2016-08-17 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塔系统
CN106123623A (zh) * 2016-09-20 2016-11-16 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式换热闭式冷却塔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34417Y (zh) * 2007-04-28 2008-03-12 杨会龙 地下冷却塔
JP2016102626A (ja) * 2014-11-28 2016-06-02 東芝プラント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地下変電所の変圧器冷却装置、変圧器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変圧器冷却方法
CN204705063U (zh) * 2015-04-03 2015-10-14 山东汉霖太阳能有限公司 跨季节地下储能及释放系统
CN205316550U (zh) * 2015-12-08 2016-06-15 河南雍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管地源热泵跨季节蓄冷蓄热的系统装置
CN105674762A (zh) * 2016-03-14 2016-06-15 广州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埋地式横流冷却塔
CN205482440U (zh) * 2016-03-28 2016-08-17 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塔系统
CN106123623A (zh) * 2016-09-20 2016-11-16 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式换热闭式冷却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4474A (zh) * 2019-12-23 2020-05-19 上海中车通达智慧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蓄冷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2651B (zh) 2020-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83076U (zh) 空气源热泵蓄能融霜系统
CN104456786B (zh) 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一体化空调机组
CN101266104A (zh) 一种低能耗或完全被动式的热量转移装置
CN202885340U (zh) 高效能源塔供能装置
CN108592651A (zh) 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
CN107763893A (zh) 一种冷暖机组
CN107906583A (zh) 一种家用冷暖机组
CN107917459A (zh) 一体式冷暖机组
CN109707434B (zh) 一种移动式矿井局部降温除湿装置
CN208425085U (zh) 具有防冻水箱的数据机房全年运行空调冷却装置
CN104567120A (zh) 不耗水无垢节能组合冷凝器
CN207379113U (zh) 一种用于小型地源热泵的供水改进装置
CN207797456U (zh) 直冷式深焓取热乏风热泵系统
CN207585141U (zh) 一种一体式能源塔热泵
CN203671999U (zh) 不耗水无垢节能组合冷凝器
CN107940802A (zh) 一种冷暖两用机组
CN203907864U (zh) 能量回收和水蓄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
CN208671778U (zh) 一种矿井余热二级利用装置
CN209310300U (zh)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CN207847801U (zh) 车载罐体加热系统及抑尘车
CN207197336U (zh) 一种闭式冷却装置
CN201909383U (zh) 节水节能的供热源与热水装置
CN206989368U (zh) 蒸发冷却供冷水装置及蒸发冷却供冷水装置的空调装置
CN203670815U (zh) 一种地埋系统用自动排气阀
CN104566722A (zh) 一种自然能风窗循环软化地下水水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