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86211B - 一种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86211B
CN108586211B CN201810700434.0A CN201810700434A CN108586211B CN 108586211 B CN108586211 B CN 108586211B CN 201810700434 A CN201810700434 A CN 201810700434A CN 108586211 B CN108586211 B CN 1085862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reaction
catalyst
ligand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04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86211A (zh
Inventor
吴豫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Deru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Deru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Deru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Deru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86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86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86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86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01Preparation of ethers
    • C07C41/18Preparation of ethers by reactions not forming ether-oxygen bonds
    • C07C41/30Preparation of ethers by reactions not forming ether-oxygen bonds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e.g. by oligo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26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actions involving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in the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3/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C07C253/3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yan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3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3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not substituted on the ring sulphur atom
    • C07D333/0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not substituted on the ring sulphur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carbon atoms
    • C07D333/08Hydrogen atoms or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肉桂酸衍生物和芳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与催化剂、氧化剂、配体、添加剂和碱混合,在反应溶剂中氩气保护下,100~160℃下反应2~24小时,制得了目标化合物。由于肉桂酸是一种常见的不饱和羧酸,制备方便,便宜易得,芳基三乙氧基硅烷在有机化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硅烷,廉价易得,稳定性较好,对环境影响小。因此选用芳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肉桂酸衍生物的偶联反应来合成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具有原料便宜易得,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实验操作简单,可开发为工业化生产方法。本发明还对合成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反应收率。

Description

一种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二苯乙烯类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一种常见的重要中间体,其在农药、医药和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医药方面,1,1-二苯乙烯类衍生物具有抗雌激素活性,因此1,1-二苯乙烯类衍生物具有发展成为抗雌激素类药物的潜能,而抗雌激素类药又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药。在农药方面,1,1-二苯乙烯类衍生物是合成双苯恶唑酸的重要中间体,双苯恶唑酸是农药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解毒剂。材料方面,1,1-二苯乙烯类衍生物在空穴注入、空穴传输等材料方面有重要应用。
由于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苯基溴化镁和1,1-二苯基乙醇反应,但是该反应条件苛刻,需要在零下78℃下反应;另一合成方法是溴苯和苯乙酮反应,缺点是反应的副产物比较多。最近报道的合成方法碘苯和N-甲苯磺酰腙反应,该反应中用到了昂贵的三苯氧胺,增加了反应成本。
基于二苯乙烯类衍生物的以上重要应用,有必要对其合成方法进行研究,找到更经济适用的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所用底物廉价易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反应方程式为: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21
式(Ⅰ)中,Ar选自芳基和杂芳基;
n为0或1或2;
R为H、C1-6的烷氧基、卤素、氰基、C1-6的卤代烷基中的任一种;
式(Ⅰ)所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式(2)所示化合物、式(3)所示化合物与催化剂、氧化剂、配体、添加剂和碱混合,在反应溶剂中,于氩气保护下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00~160℃,反应时间为2~24小时,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
式(2)所示化合物与式(3)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式(2)所示化合物∶式(3)所示化合物=1∶2;
所述催化剂为:Pd(TFA)2、Pd(OAc)2、PdCl2中的任一种,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催化剂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5%~20%;
所述氧化剂为:CuBr、CuI、CuCl、Cu2O、CuF2、Cu中的任一种,所述氧化剂的用量为:所述氧化剂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1~3倍;
所述配体任选自以下化合物: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22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31
所述配体的用量为:所述配体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5%~20%;
所述碱为:CsF、KF、K2CO3、NH4F、CsCO3、Na2CO3中的任一种,所述碱的用量为:所述碱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0.5~2倍;
所述添加剂为对苯醌(BQ),所述添加剂的用量为:所述添加剂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0~2倍;
所述反应溶剂为:DMSO、DMF、DMA中的任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式(Ⅰ)中,Ar选自苯基或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32
n为0或1或2;
R为H、甲氧基、卤素、氰基、三氟甲基中的任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为Pd(OAc)2,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催化剂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10%。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氧化剂为CuF2,所述氧化剂的用量为:所述氧化剂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1.5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配体为: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41
所述配体的用量为:所述配体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1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碱为CsF,所述碱的用量为:所述碱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1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添加剂的用量为:所述添加剂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1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反应溶剂为DMSO,所述反应溶剂的用量为:每1mmol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使用5ml的DMSO。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5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采用肉桂酸衍生物和芳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肉桂酸是一种常见的不饱和羧酸,制备方便,便宜易得,在有机化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芳基三乙氧基硅烷在有机化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硅烷,廉价易得,稳定性较好,对环境影响小。因此选用芳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肉桂酸衍生物的偶联反应来合成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具有原料便宜易得,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实验操作简单,可开发为工业化生产方法。
本发明对合成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反应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4
目标化合物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42
反应方程式为: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51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钯催化剂(0.08mmol),2倍当量氧化亚铜(0.8mmol)、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52
(0.08mmol),2倍当量氟化铯(0.8mmol),2倍当量对苯醌(BQ,0.8mmol),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二甲基亚砜(DMSO,2mL)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120℃的油浴锅中,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目标化合物的表征数据:
1H NMR(400MHz,CDCl3,ppm):δ=7.33(m,4H),7.27(m,3H),6.86(m,2H),5.37(dd,J1=17.2Hz,J2=1.2Hz,2H),3.8(s,3H);GC-MS(EI,m/z):[M]+201.2。
实施例1-4分别采用不同的钯催化剂,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 钯催化剂 收率(%)
1 Pd(TFA)<sub>2</sub> 12
2 Pd(OAc)<sub>2</sub> 13
3 PdCl<sub>2</sub> 11
4 Pd(PPh<sub>3</sub>)<sub>4</sub> ﹤1
催化剂对偶联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首先对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使用Pd(TFA)2、Pd(OAc)2和PdCl2作为催化剂时,目标产物的收率为11~13%;而当使用Pd(PPh3)4催化剂时,只能在液相上检测到有痕量产物生成。根据以上筛选,优选采用Pd(OAc)2为催化剂。
实施例5-7
目标化合物结构式为:
反应方程式为: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61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62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不同用量的Pd(OAc)2催化剂,2倍当量氧化亚铜(0.8mmol)、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63
(0.08mmol),2倍当量氟化铯(0.8mmol),2倍当量对苯醌(BQ,0.8mmol),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二甲基亚砜(DMSO,2mL)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120℃的油浴锅中,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实施例5-7分别采用不同用量的Pd(OAc)2催化剂,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64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71
接着对反应中所用催化剂的量进行了优化,降低催化剂的用量,反应的收率略有提升。当加入催化剂的量为对甲氧基肉桂酸摩尔数的10%时,即实施例6,目标产物的收率有14%。当减少催化剂的用量为5%时,目标产物的收率有明显降低,如实施例7。因此,优选采用对甲氧基肉桂酸摩尔数的10%的Pd(OAc)2
实施例8-16
目标化合物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72
反应方程式为: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73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催化剂Pd(OAc)2(0.04mmol),2倍当量氧化剂(0.8mmol)、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74
(0.08mmol),2倍当量氟化铯(0.8mmol),2倍当量对苯醌(BQ,0.8mmol),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二甲基亚砜(DMSO,2mL)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120℃的油浴锅中,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实施例8-16分别采用不同的氧化剂,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 氧化剂 收率(%)
6 Cu<sub>2</sub>O 14
8 CuBr 13
9 CuI 15
10 CuCl 12
11 CuBr.S(CH<sub>3</sub>)<sub>2</sub> 0
12 CuF<sub>2</sub> 24
13 Cu(OAc)<sub>2</sub> ﹤1
14 CuBr<sub>2</sub> 0
15 CuCl<sub>2</sub> 0
16 Cu 10
对氧化剂铜盐进行了系统的筛选,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加入一价铜盐CuBr、CuI、CuCl、Cu2O时,反应可以进行,但是产率偏低。加入CuBr·S(CH3)2不能使反应发生。二价铜盐CuF2对该反应的影响较大,可以得到24%收率的目标产物,其他的二价铜盐氧化效果都不理想。加入铜单质时,目标产物收率为10%。优先选择CuF2为该反应的氧化剂。
实施例17-20
目标化合物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81
反应方程式为: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82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催化剂Pd(OAc)2(0.04mmol),不同用量的CuF2氧化剂、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83
(0.08mmol),2倍当量氟化铯(0.8mmol),2倍当量对苯醌(BQ,0.8mmol),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二甲基亚砜(DMSO,2mL)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120℃的油浴锅中,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实施例17-20分别采用不同用量的氧化剂CuF2,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实施例 氧化剂 氧化剂用量 收率(%)
17 CuF<sub>2</sub> 0.6mmol 24
18 CuF<sub>2</sub> 0.4mmol 15
19 CuF<sub>2</sub> 0mmol 0
20 CuF<sub>2</sub> 1.2mmol 22
12 CuF<sub>2</sub> 0.8mmol 24
对氧化剂的用量进行了优化,当CuF2的量为对甲氧基肉桂酸摩尔数的1.5倍(1.5equiv)时,目标产物收率达到24%。继续降低CuF2的用量,目标产物的收率明显减少,当不加CuF2时,反应不能发生。当增加CuF2的量时,目标产物的收率略有下降。因此,优选用1.5equivCuF2为最终的氧化剂量来参与反应。
实施例21-28
目标化合物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91
反应方程式为: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092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催化剂Pd(OAc)2(0.04mmol),CuF2氧化剂(0.6mmol)、不同的配体(0.08mmol),2倍当量氟化铯(0.8mmol),2倍当量对苯醌(BQ,0.8mmol),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二甲基亚砜(DMSO,2mL)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120℃的油浴锅中,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实施例21-28分别采用以下不同的配体,实验结果具体如表5所示。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101
表5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102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111
配体对反应的影响特别大。所以我们又研究了不同的配体对该反应的影响。由上表可以看出,除了L6外大多数双齿氮配体对此反应都有较好的影响,菲啰啉类配体的效果没有联吡啶类的配体好,当使用4,4-二叔丁基联吡啶(L7)作为配体时,可以得到45%的目标产物。
实施例29-31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催化剂Pd(OAc)2(0.04mmol),CuF2氧化剂(0.6mmol)、不同用量的配体L7,2倍当量氟化铯(0.8mmol),2倍当量对苯醌(BQ,0.8mmol),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二甲基亚砜(DMSO,2mL)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120℃的油浴锅中,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实施例29-31分别采用不同用量的配体L7,实验结果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实施例 配体 配体用量 收率(%)
26 L<sub>7</sub> 0.08mmol 45
29 L<sub>7</sub> 0.02mmol 20
30 L<sub>7</sub> 0.04mmol 30
31 L<sub>7</sub> 0.06mmol 46
又对配体L7的量进行了优化,发现配体的用量为对甲氧基肉桂酸摩尔数的15%时,反应效果最好。
实施例32-39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催化剂Pd(OAc)2(0.04mmol),CuF2氧化剂(0.6mmol)、配体L7(0.06mmol),2倍当量的碱(0.8mmol),2倍当量对苯醌(BQ,0.8mmol),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二甲基亚砜(DMSO,2mL)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120℃的油浴锅中,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实施例32-39分别采用不同的碱,具体如表7所示。
表7
实施例 收率(%)
31 CsF 46
32 KF 15
33 K<sub>2</sub>CO<sub>3</sub> 33
34 NH<sub>4</sub>F 3
35 TBAF<sup>.</sup>THF 痕量
36 CsCO<sub>3</sub> 6
37 KOAc 痕量
38 Na<sub>2</sub>CO<sub>3</sub> 15
39 NaHCO<sub>3</sub> 痕量
在有机硅试剂参与的反应中,由于C-Si键很稳定,因此需要碱对C-Si键进行活化,一般情况下由氟化物担任活化剂。所以,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了不同的碱,并对其反应效果进行了比较。由表中可以看出,使用CsF、KF、K2CO3、Na2CO3都能促进反应进行,其中加入CsF时,目标产物有46%的收率。而加入其他碱时,反应效果不够理想。所以选用氟化铯为优选的碱来参与反应。
实施例40-42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催化剂Pd(OAc)2(0.04mmol),CuF2氧化剂(0.6mmol)、配体L7(0.06mmol),不同用量的氟化铯,2倍当量对苯醌(BQ,0.8mmol),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二甲基亚砜(DMSO,2mL)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120℃的油浴锅中,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实施例40-42分别采用不同用量的氟化铯,具体如表8所示。
表8
实施例 碱的用量 收率(%)
40 CsF 0.2mmol 30
41 CsF 0.4mmol 47
42 CsF 0.6mmol 45
31 CsF 0.8mmol 46
通过对碱氟化铯的用量进行筛选,比较其结果发现使用1当量的CsF时,反应效果最好。1当量的CsF就是与对甲氧基肉桂酸的摩尔比为1∶1。
实施例43-44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催化剂Pd(OAc)2(0.04mmol),CuF2氧化剂(0.6mmol)、配体L7(0.06mmol),1当量的氟化铯(0.4mmol),不同用量的对苯醌(BQ),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二甲基亚砜(DMSO,2mL)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120℃的油浴锅中,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实施例43-44分别采用不同用量的添加剂BQ,具体如表9所示。
表9
实施例 添加剂 添加剂的用量 收率(%)
41 对苯醌 0.8mmol 47
43 对苯醌 0 31
44 对苯醌 0.4mmol 47
对添加剂BQ的量进行了研究,从表中可以看出,加入BQ的量为1当量时,目标产物的收率为47%,比较其结果优先选用BQ的量为1当量,即与对甲氧基肉桂酸的摩尔比为1∶1。
实施例45-48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催化剂Pd(OAc)2(0.04mmol),CuF2氧化剂(0.6mmol)、配体L7(0.06mmol),1当量的氟化铯(0.4mmol),1当量的对苯醌(BQ),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不同的反应溶剂(2mL)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120℃的油浴锅中,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实施例45-48分别采用不同的反应溶剂,具体如表10所示。
表10
实施例 反应溶剂 收率(%)
44 DMSO 47
45 DMF 22
46 DMA 20
47 NMP 痕量
48 Toluene 痕量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又对反应的溶剂进行了筛选,发现当使用DMF、DMA、DMSO时,反应都能顺利进行,DMSO的效果最好,而其他的溶剂反应都不理想。
实施例49-50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催化剂Pd(OAc)2(0.04mmol),CuF2氧化剂(0.6mmol)、配体L7(0.06mmol),1当量的氟化铯(0.4mmol),1当量的对苯醌(BQ),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不同用量的DMSO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120℃的油浴锅中,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实施例49-50分别采用不同用量的反应溶剂DMSO,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
实施例 反应溶剂 反应溶剂用量 收率(%)
44 DMSO 2ml 47
49 DMSO 4ml 34
50 DMSO 8ml 30
由上表可知,增加DMSO的用量到4mL,8mL时,产物收率大幅降低,使用2mL的DMSO时效果最佳。
实施例51-55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催化剂Pd(OAc)2(0.04mmol),CuF2氧化剂(0.6mmol)、配体L7(0.06mmol),1当量的氟化铯(0.4mmol),1当量的对苯醌(BQ,0.4mmol),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DMSO(2ml)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油浴锅中,在该温度下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实施例51-55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具体如表12所示。
表12
实施例 反应温度(℃) 收率(%)
44 120 47
51 100 35
52 130 51
53 140 56
54 150 58
55 160 55
研究发现升高温度对反应有利,当反应温度从100℃升高到150℃,产物收率从35%提高到58%。继续升高到160℃时,收率反而下降。
实施例56-60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在5mL反应器里先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1mm磁子、对甲氧基肉桂酸(0.4mmol)、催化剂Pd(OAc)2(0.04mmol),CuF2氧化剂(0.6mmol)、配体L7(0.06mmol),1当量的氟化铯(0.4mmol),1当量的对苯醌(BQ,0.4mmol),75mg分子筛(除水),将反应器抽真空,用氩气置换三次,然后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0.8mmol)和DMSO(2ml)混合加入反应器中,然后插上氩气气球,接着把反应器放入预先加热到150℃的油浴锅中,在该温度下反应不同的时间。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水相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反萃两次,接着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的有机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用薄层硅胶色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计算收率。
实施例56-60分别反应不同的时间,具体如表13所示。
表13
实施例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收率(%)
54 150 24h 58
56 150 12h 58
57 150 6h 58
58 150 5h 58
59 150 4h 55
60 150 2h 40
一般情况下,偶联反应都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从条件优化发现,当反应的时间从24h减少到5h时,反应收率没有明显变化,继续缩短反应时间,目标产物的收率有明显降低。所以,该反应时间应该控制在5h以上。
通过以上反应条件的筛选,得到了该反应的最优条件为:4-甲氧基肉桂酸(0.4mmol),苯基三乙氧基硅烷(2当量,2equiv),Pd(OAc)2(10mol%)作催化剂,CuF2(1.5equiv)作为氧化剂、4,4-ditert-butyl-2,2-bpy(15mol%)作为配体,CsF(1equiv)作为活化剂,BQ(1equiv)作添加剂,4A分子筛(75mg),Ar为保护气体,在150℃下反应5小时。
实施例61-68
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对底物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合成了表14所列化合物。
表14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181
Figure BDA000171419481000019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最优条件下,大部分α,β-不饱和羧酸都可以顺利发生反应并得到相应的目标产物。苯环上含有甲氧基时,目标产物都有中等收率;当苯环上含有氯原子时,反应效果较好。含氟的底物进行此反应时,收率较低。当苯环上含有腈基时,反应可以顺利进行,但目标产物的收率比较低;三氟甲基取代的底物在该反应条件下也能得到30%的反应收率。从取代基位置分析可以看出,当取代基位于苯环对位时,反应能顺利的进行,并且以中等收率获得目标产物,而当取代基位于苯环邻位时,反应收率明显降低。杂环取代的α,β-不饱和羧酸进行反应时所得目标产物收率比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方程式为:
Figure FDA0002882903980000011
式(Ⅰ)中,Ar选自芳基和杂芳基;
n为0或1或2;
R为H、C1-6的烷氧基、卤素、氰基、C1-6的卤代烷基中的任一种;
式(Ⅰ)所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式(2)所示化合物、式(3)所示化合物与催化剂、氧化剂、配体、添加剂和碱混合,在反应溶剂中,于氩气保护下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00~160℃,反应时间为2~24小时,反应得到式(Ⅰ)所示化合物;
式(2)所示化合物与式(3)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式(2)所示化合物∶式(3)所示化合物=1∶2;
所述催化剂为:Pd(TFA)2、Pd(OAc)2、PdCl2中的任一种,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催化剂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5%~20%;
所述氧化剂为CuF2,所述氧化剂的用量为:所述氧化剂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1.5倍;
所述配体任选自以下化合物:
Figure FDA0002882903980000012
Figure FDA0002882903980000021
所述配体的用量为:所述配体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5%~20%;
所述碱为CsF,所述碱的用量为:所述碱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1倍;
所述添加剂为对苯醌,所述添加剂的用量为:所述添加剂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0~2倍;
所述反应溶剂为:DMSO、DMF、DMA中的任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式(Ⅰ)中,Ar选自苯基或
Figure FDA0002882903980000022
n为0或1或2;
R为H、甲氧基、卤素、氰基、三氟甲基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Pd(OAc)2,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催化剂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为:
Figure FDA0002882903980000023
所述配体的用量为:所述配体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的用量为:所述添加剂的摩尔数为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数的1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溶剂为DMSO,所述反应溶剂的用量为:每1mmol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使用5ml的DMSO。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5小时。
CN201810700434.0A 2018-06-08 2018-06-29 一种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085862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7322 2018-06-08
CN2018105873229 2018-06-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86211A CN108586211A (zh) 2018-09-28
CN108586211B true CN108586211B (zh) 2021-03-19

Family

ID=63634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0434.0A Active CN108586211B (zh) 2018-06-08 2018-06-29 一种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8621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889A (zh) * 2003-09-05 2006-10-11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二苯乙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1665419A (zh) * 2009-08-11 2010-03-10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一种(z)-3’-羟基-3,4’,5-三甲氧基二苯乙烯的制备方法
CN101693642A (zh) * 2009-10-17 2010-04-14 西北师范大学 合成1,2-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5367390A (zh) * 2015-11-25 2016-03-02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合成紫檀芪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889A (zh) * 2003-09-05 2006-10-11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二苯乙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1665419A (zh) * 2009-08-11 2010-03-10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一种(z)-3’-羟基-3,4’,5-三甲氧基二苯乙烯的制备方法
CN101693642A (zh) * 2009-10-17 2010-04-14 西北师范大学 合成1,2-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5367390A (zh) * 2015-11-25 2016-03-02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合成紫檀芪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86211A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71640B2 (ja) 2,2’,6,6’−テトラオキサゾリンビフェニル配位子およびその調製方法
CN105175328A (zh) 一种利用芳香胺、芳香醛、酮合成喹啉衍生物的方法
CN110862354B (zh) 双官能团的1,2,3-三氮唑衍生物中间体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586211B (zh) 一种1,1-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6188044A (zh) 一种碘催化的3‑芳硫基咪唑并[1,5‑a]N‑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4805013B (zh) 卤代联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3724246A (zh) 一种芳基单硒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447336B (zh) 一种三碟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6173B (zh) 一种利用铜配合物催化合成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3004248B (zh) 一种钴催化碳氢胺化反应合成咔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4989063A (zh) 一种β-卤代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0950836B (zh) 一种苯并二硫杂环戊烯类骨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384710A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2175006A (zh) 一种吡啶二苯基膦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5153003A (zh) 一种三氟甲基硒代炔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JP2017132738A (ja) ビピリジ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5153048A (zh) 一种2,4-喹唑啉二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2479997B (zh) 一种2,3-二苯基喹啉的合成方法
KR101554539B1 (ko) 금속이 배제된 호기성 산화 아민화 반응을 이용한 아마이드 화합물의 제조방법
CN111138259B (zh) 一种制备二芳基醚化合物的方法
CN113372279B (zh) 一种4,5-二氰基咪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12500346B (zh) 一种5,6-二氢苯并[c]吖啶的合成方法
CN111018800A (zh) 一种n2-芳基取代-1,2,4-三嗪衍生物及其合成和应用
CN111807986B (zh) 草酰肼类配体的合成方法及其用于c-n键偶联反应的用途
CN108250103B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二芳基乙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