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3115A - 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3115A
CN108573115A CN201810443103.3A CN201810443103A CN108573115A CN 108573115 A CN108573115 A CN 108573115A CN 201810443103 A CN201810443103 A CN 201810443103A CN 108573115 A CN108573115 A CN 108573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inematics model
body kinematics
default
variable quantity
overhang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31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金泉
尹伟
万马
梁庚法
熊和保
傅丽华
肖波峰
万建
黄灿
李深
翟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431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731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73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31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对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后悬架进行整体扫描,以建立多体运动学模型;根据预设连接规则对模型参数进行连接设置;标记安装点,对多体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求解,以得到振动变化量,判断振动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若是,则获取多体运动学模型在预设工况下的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判断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是否小于加速度阈值;若是,则判定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合格,输出多体运动学模型,本发明通过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与加速度阈值之间的判断,保证了悬架运动特性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也可判断汽车后悬架的振动是否会对用户的舒适性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城市居民汽车保有量在迅猛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已经成为了汽车工程师最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
对汽车而言,汽车后悬架是汽车整车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后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是影响汽车舒适性等特性的重要参数。汽车后悬架担负着支撑车体、保证行驶平稳和安全的重要任务,其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性能,因此在汽车结构设计阶段就要对汽车后悬架的整体振动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然而,现有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过程中,均只是进行汽车后悬架的抗振检测,以判断汽车后悬架的抗振效果是否合格,并不能有效的分析判断汽车后悬架的整体振动强度是否会导致用户舒适性的降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的分析判断汽车后悬架的整体振动强度是否会导致用户舒适性降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后悬架进行整体扫描,根据扫描得到的扫描数据建立多体运动学模型,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内包含所述汽车白车身、所述汽车后悬架分别对应的模型数据;
获取本地存储的预设连接规则,并根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分别对应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的模型参数进行连接设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标记安装点,并对标记后的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求解,以得到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并判断所述振动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
当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则获取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在预设工况下的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并判断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是否小于加速度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合格,并输出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
上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通过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的获取,保障了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模型参数的连接设置,提高了后续模型仿真求解的准确性,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能准确的确定出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且基于对所述振动变化量与所述预设变化量之间的判断,能有效的对所述汽车后悬架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判定,通过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与所述加速度阈值之间的判断,既保证了悬架运动特性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可判断所述汽车后悬架的振动是否会对用户的舒适性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分别对应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的模型参数进行连接设置的步骤包括: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纵向推杆总成前点及后点分别与车身和后制动器总成之间以橡胶软性体形式连接;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所述后制动器总成依次分别与后上摆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前束调节杆总成之间以球销形式连接;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副车架总成依次分别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所述前束调节杆总成之间以橡胶柔性体形式连接;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减震器总成上点与所述车身之间、及所述后减震器总成下点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之间以橡胶柔性体形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分别对应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的模型参数进行连接设置的步骤还包括: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螺旋弹簧总成分别连接在所述后副车架总成及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稳定杆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后副车架总成和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所述后副车架总成与所述车身以紧固件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振动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优化所述汽车后悬架的结构和/或材料,并返回执行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的仿真求解。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是否小于加速度阈值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预设连接规则、所述安装点的坐标数据、所述振动变化量和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并将所述预设连接规则、所述安装点的坐标数据、所述振动变化量和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形成对应关系进行标号存储。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工况为垂直工况、刹车工况、左急转弯工况或右急转弯刹车工况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系统,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对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后悬架进行整体扫描,根据扫描得到的扫描数据建立多体运动学模型,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内包含所述汽车白车身、所述汽车后悬架分别对应的模型数据;
连接设置模块,用于获取本地存储的预设连接规则,并根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分别对应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的模型参数进行连接设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仿真模块,用于在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标记安装点,并对标记后的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求解,以得到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并判断所述振动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
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仿真模块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则获取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在预设工况下的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并判断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是否小于加速度阈值;
输出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到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小于所述加速度阈值时,判定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合格,并输出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
上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系统,通过所述连接设置模块对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的获取,保障了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模型参数的连接设置,提高了后续模型仿真求解的准确性,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系统能准确的确定出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且基于对所述振动变化量与所述预设变化量之间的判断,能有效的对所述汽车后悬架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判定,通过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与所述加速度阈值之间的判断,既保证了悬架运动特性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可判断所述汽车后悬架的振动是否会对用户的舒适性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设置模块包括:
第一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纵向推杆总成前点及后点分别与车身和后制动器总成之间以橡胶软性体形式连接;
第二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所述后制动器总成依次分别与后上摆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前束调节杆总成之间以球销形式连接;
第三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副车架总成依次分别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所述前束调节杆总成之间以橡胶柔性体形式连接;
第四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减震器总成上点与所述车身之间、及所述后减震器总成下点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之间以橡胶柔性体形式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上述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相关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解释。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公开面更加得充分。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包括步骤S10至S60。
步骤S10,对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后悬架进行整体扫描,根据扫描得到的扫描数据建立多体运动学模型;
其中,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内包含所述汽车白车身、所述汽车后悬架分别对应的模型数据,通过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的建立,有效的方便了后续对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状态的分析,进而提高了所述汽车后悬振动分析方法的分析效率;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建立多体运动学模型时,对上述的汽车白车身而言,可根据实际情况截取预设白车身结构,并约束截取汽车车身断面六个自由度,以建立汽车后悬架与汽车白车身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设定相关约束。在此还需要补充的是,进行建模的前处理软件可采用Hypermesh或ANSA进行建模。
步骤S20,获取本地存储的预设连接规则,并根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分别对应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的模型参数进行连接设置;
其中,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的获取,保障了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模型参数的连接设置,提高了后续模型仿真求解的准确性,优选的,步骤S20中可根据汽车实际结构设定所述汽车后悬架中各零件的材料。
步骤S30,在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标记安装点,并对标记后的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求解,以得到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
其中,通过所述安装点的标记,提高了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的仿真准确性,所述安装点为所述汽车后悬架对应模型中各个零件之间的连接点,且步骤S30中通过对所述振动变化量的获取,以方便对所述汽车后悬架抗振强度优劣的判定。
步骤S40,判断所述振动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
其中,该步骤中可采用数值判定的方式以进行所述振动变化量与所述预设变化量之间的大小判断,且当步骤S40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则判定对所述汽车后悬架的振动分析不合格,其抗振强度差,并不能满足汽车设计前期的结构稳定性。
当步骤S40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执行步骤S50;
其中,当步骤S40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则判定所述汽车后悬架抗振强度满足汽车设计前期的结构稳定性。
步骤S50,获取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在预设工况下的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并判断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是否小于加速度阈值;
其中,所述预设工况为垂直工况、刹车工况、左急转弯工况或右急转弯刹车工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垂直工况为控制目标垂直向下4g,所述刹车工况为控制目标垂直向下1g并同时向前1g,所述左急转弯工况为控制目标垂直向下1g,并同时向右1g,所述右急转弯刹车工况为控制目标垂直向下2g并同时向右1g,向前1g,因此通过所述预设工况的设计,有效的模拟了不同场景下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对应的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的变换,以使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当步骤S50判断到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小于所述加速度阈值时,执行步骤S60。
步骤S60,判定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合格,并输出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的获取,保障了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模型参数的连接设置,提高了后续模型仿真求解的准确性,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能准确的确定出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且基于对所述振动变化量与所述预设变化量之间的判断,能有效的对所述汽车后悬架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判定,通过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与所述加速度阈值之间的判断,既保证了悬架运动特性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可判断所述汽车后悬架的振动是否会对用户的舒适性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1至S121。
步骤S11,对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后悬架进行整体扫描,根据扫描得到的扫描数据建立多体运动学模型;
其中,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内包含所述汽车白车身、所述汽车后悬架分别对应的模型数据,通过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的建立,有效的方便了后续对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状态的分析,进而提高了所述汽车后悬振动分析方法的分析效率;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建立多体运动学模型时,对上述的汽车白车身而言,可根据实际情况截取预设白车身结构,并约束截取汽车车身断面六个自由度,以建立汽车后悬架与汽车白车身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设定相关约束。在此还需要补充的是,进行建模的前处理软件可采用Hypermesh或ANSA进行建模。
步骤S21,获取本地存储的预设连接规则,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纵向推杆总成前点及后点分别与车身和后制动器总成之间以橡胶软性体形式连接;
步骤S31,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所述后制动器总成依次分别与后上摆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前束调节杆总成之间以球销形式连接;
步骤S41,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副车架总成依次分别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所述前束调节杆总成之间以橡胶柔性体形式连接;
步骤S51,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减震器总成上点与所述车身之间、及所述后减震器总成下点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之间以橡胶柔性体形式连接;
步骤S61,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螺旋弹簧总成分别连接在所述后副车架总成及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
步骤S71,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稳定杆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后副车架总成和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所述后副车架总成与所述车身以紧固件方式连接;
步骤S81,在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标记安装点,并对标记后的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求解,以得到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
其中,通过所述安装点的标记,提高了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的仿真准确性,所述安装点为所述汽车后悬架对应模型中各个零件之间的连接点,且步骤S81中通过对所述振动变化量的获取,以方便对所述汽车后悬架抗振强度优劣的判定。
步骤S91,判断所述振动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
其中,该步骤中可采用数值判定的方式以进行所述振动变化量与所述预设变化量之间的大小判断,且当步骤S91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则判定对所述汽车后悬架的振动分析不合格,其抗振强度差,并不能满足汽车设计前期的结构稳定性。
当步骤S91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执行步骤S101。
步骤S101,优化所述汽车后悬架的结构和/或材料,并返回执行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的仿真求解。
当步骤S91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执行步骤S111。
步骤S111,获取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在预设工况下的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并判断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是否小于加速度阈值;
其中,所述预设工况为垂直工况、刹车工况、左急转弯工况或右急转弯刹车工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垂直工况为控制目标垂直向下4g,所述刹车工况为控制目标垂直向下1g并同时向前1g,所述左急转弯工况为控制目标垂直向下1g,并同时向右1g,所述右急转弯刹车工况为控制目标垂直向下2g并同时向右1g,向前1g,因此通过所述预设工况的设计,有效的模拟了不同场景下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对应的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的变换,以使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当步骤S111判断到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小于所述加速度阈值时,执行步骤S121。
步骤S121,判定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合格,并输出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
优选的,步骤S121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预设连接规则、所述安装点的坐标数据、所述振动变化量和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并将所述预设连接规则、所述安装点的坐标数据、所述振动变化量和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形成对应关系进行标号存储。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的获取,保障了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模型参数的连接设置,提高了后续模型仿真求解的准确性,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能准确的确定出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且基于对所述振动变化量与所述预设变化量之间的判断,能有效的对所述汽车后悬架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判定,通过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与所述加速度阈值之间的判断,既保证了悬架运动特性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可判断所述汽车后悬架的振动是否会对用户的舒适性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扫描模块10,用于对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后悬架进行整体扫描,根据扫描得到的扫描数据建立多体运动学模型,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内包含所述汽车白车身、所述汽车后悬架分别对应的模型数据,其中,通过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的建立,有效的方便了后续对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状态的分析,进而提高了所述汽车后悬振动分析方法的分析效率。
连接设置模块20,用于获取本地存储的预设连接规则,并根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分别对应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的模型参数进行连接设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的获取,保障了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模型参数的连接设置,提高了后续模型仿真求解的准确性,优选的,所述连接设置模块20中可根据汽车实际结构设定所述汽车后悬架中各零件的材料。
仿真模块30,用于在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标记安装点,并对标记后的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求解,以得到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并判断所述振动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其中,通过所述安装点的标记,提高了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的仿真准确性,所述安装点为所述汽车后悬架对应模型中各个零件之间的连接点,且所述仿真模块30中通过对所述振动变化量的获取,以方便对所述汽车后悬架抗振强度优劣的判定,所述仿真模块30中可采用数值判定的方式以进行所述振动变化量与所述预设变化量之间的大小判断,且当所述仿真模块30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则判定对所述汽车后悬架的振动分析不合格,其抗振强度差,并不能满足汽车设计前期的结构稳定性。
判断模块40,用于当所述仿真模块30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则获取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在预设工况下的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并判断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是否小于加速度阈值,其中,所述预设工况为垂直工况、刹车工况、左急转弯工况或右急转弯刹车工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垂直工况为控制目标垂直向下4g,所述刹车工况为控制目标垂直向下1g并同时向前1g,所述左急转弯工况为控制目标垂直向下1g,并同时向右1g,所述右急转弯刹车工况为控制目标垂直向下2g并同时向右1g,向前1g,因此通过所述预设工况的设计,有效的模拟了不同场景下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对应的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的变换,以使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输出模块50,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40判断到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小于所述加速度阈值时,判定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合格,并输出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
具体的,所述连接设置模块20包括:
第一设置单元21,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纵向推杆总成前点及后点分别与车身和后制动器总成之间以橡胶软性体形式连接;
第二设置单元22,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所述后制动器总成依次分别与后上摆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前束调节杆总成之间以球销形式连接;
第三设置单元23,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副车架总成依次分别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所述前束调节杆总成之间以橡胶柔性体形式连接;
第四设置单元24,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减震器总成上点与所述车身之间、及所述后减震器总成下点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之间以橡胶柔性体形式连接;
第五设置单元25,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螺旋弹簧总成分别连接在所述后副车架总成及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
第六设置单元26,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稳定杆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后副车架总成和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并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所述后副车架总成与所述车身以紧固件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系统100还包括:
优化模块60,用于当所述仿真模块30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优化所述汽车后悬架的结构和/或材料,并返回执行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的仿真求解。
存储模块70,用于分别获取所述预设连接规则、所述安装点的坐标数据、所述振动变化量和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并将所述预设连接规则、所述安装点的坐标数据、所述振动变化量和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形成对应关系进行标号存储。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连接设置模块20对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的获取,保障了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模型参数的连接设置,提高了后续模型仿真求解的准确性,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系统100能准确的确定出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且基于对所述振动变化量与所述预设变化量之间的判断,能有效的对所述汽车后悬架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判定,通过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与所述加速度阈值之间的判断,既保证了悬架运动特性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可判断所述汽车后悬架的振动是否会对用户的舒适性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对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后悬架进行整体扫描,根据扫描得到的扫描数据建立多体运动学模型,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内包含所述汽车白车身、所述汽车后悬架分别对应的模型数据;
获取本地存储的预设连接规则,并根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分别对应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的模型参数进行连接设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标记安装点,并对标记后的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求解,以得到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并判断所述振动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
当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则获取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在预设工况下的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并判断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是否小于加速度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合格,并输出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后悬架进行整体扫描,根据扫描得到的扫描数据建立多体运动学模型,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内包含所述汽车白车身、所述汽车后悬架分别对应的模型数据;
获取本地存储的预设连接规则,并根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分别对应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的模型参数进行连接设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标记安装点,并对标记后的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求解,以得到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并判断所述振动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
当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则获取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在预设工况下的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并判断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是否小于加速度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合格,并输出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分别对应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的模型参数进行连接设置的步骤包括: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纵向推杆总成前点及后点分别与车身和后制动器总成之间以橡胶软性体形式连接;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所述后制动器总成依次分别与后上摆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前束调节杆总成之间以球销形式连接;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副车架总成依次分别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所述前束调节杆总成之间以橡胶柔性体形式连接;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减震器总成上点与所述车身之间、及所述后减震器总成下点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之间以橡胶柔性体形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分别对应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的模型参数进行连接设置的步骤还包括: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螺旋弹簧总成分别连接在所述后副车架总成及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稳定杆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后副车架总成和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
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所述后副车架总成与所述车身以紧固件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振动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优化所述汽车后悬架的结构和/或材料,并返回执行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的仿真求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是否小于加速度阈值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预设连接规则、所述安装点的坐标数据、所述振动变化量和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并将所述预设连接规则、所述安装点的坐标数据、所述振动变化量和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形成对应关系进行标号存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工况为垂直工况、刹车工况、左急转弯工况或右急转弯刹车工况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对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后悬架进行整体扫描,根据扫描得到的扫描数据建立多体运动学模型,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内包含所述汽车白车身、所述汽车后悬架分别对应的模型数据;
连接设置模块,用于获取本地存储的预设连接规则,并根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分别对应对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的模型参数进行连接设置,所述预设连接规则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仿真模块,用于在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标记安装点,并对标记后的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求解,以得到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汽车轮心随所述汽车后悬架压缩行程的振动变化量,并判断所述振动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
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仿真模块判断到所述振动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变化量时,则获取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在预设工况下的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并判断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是否小于加速度阈值;
输出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到所述冲击纵向加速度变化值小于所述加速度阈值时,判定所述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合格,并输出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设置模块包括:
第一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纵向推杆总成前点及后点分别与车身和后制动器总成之间以橡胶软性体形式连接;
第二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所述后制动器总成依次分别与后上摆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前束调节杆总成之间以球销形式连接;
第三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副车架总成依次分别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所述前束调节杆总成之间以橡胶柔性体形式连接;
第四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多体运动学模型中后减震器总成上点与所述车身之间、及所述后减震器总成下点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之间以橡胶柔性体形式连接。
9.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的步骤。
CN201810443103.3A 2018-05-10 2018-05-10 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85731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103.3A CN108573115A (zh) 2018-05-10 2018-05-10 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103.3A CN108573115A (zh) 2018-05-10 2018-05-10 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3115A true CN108573115A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72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3103.3A Pending CN108573115A (zh) 2018-05-10 2018-05-10 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7311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1036A (zh) * 2021-06-09 2021-09-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减震器的模拟仿真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704887A (zh) * 2021-08-23 2021-11-26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tia软件模拟多种形式悬架系统运动的建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0727A (en) * 1989-09-04 1992-02-25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 with vehicular driving condition dependent height adjustment
FR2932416A3 (fr) * 2008-06-11 2009-12-18 Renault Sas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ntrole de suspension de vehicule lors d'une prise de virage
CN102087670A (zh) * 2009-12-02 2011-06-08 李维佳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汽车悬架与减振系统仿真试验及设计平台
CN104385873A (zh) * 2014-09-24 2015-03-04 湖南大学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06494407A (zh) * 2016-11-16 2017-03-15 山东天地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汽车行驶状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0727A (en) * 1989-09-04 1992-02-25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 with vehicular driving condition dependent height adjustment
FR2932416A3 (fr) * 2008-06-11 2009-12-18 Renault Sas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ntrole de suspension de vehicule lors d'une prise de virage
CN102087670A (zh) * 2009-12-02 2011-06-08 李维佳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汽车悬架与减振系统仿真试验及设计平台
CN104385873A (zh) * 2014-09-24 2015-03-04 湖南大学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06494407A (zh) * 2016-11-16 2017-03-15 山东天地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汽车行驶状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坤: "轻型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及稳定性控制系统研究", 《中国知网》 *
金凌鸽: "C级车悬架KnC特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1036A (zh) * 2021-06-09 2021-09-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减震器的模拟仿真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704887A (zh) * 2021-08-23 2021-11-26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tia软件模拟多种形式悬架系统运动的建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8125A (zh) 一种基于虚拟试验场技术的疲劳分析方法
CN104573174B (zh) 一种基于cae的车身刚度分析方法
US9086332B2 (en) Method for evaluating collision performance of vehicle member, and member collision test device used for same
CN101866378B (zh) 一种用机械仿真分析软件adams求解板簧刚度的方法
CN105095542B (zh) 一种汽车悬架关键结构件优化设计方法
CN110309598A (zh) 一种虚拟试验场的创建方法
CN105092261A (zh) 道路载荷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7590322B (zh) 驱动轴跳动校核方法
CN111079322B (zh) 列车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其仿真方法
CN108573115A (zh) 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022887B (zh) 汽车加强支架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1444623B (zh) 一种阻尼非线性商用车悬架动力学的协同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4175920A (zh) 车辆座椅悬置磁流变减振器最优控制电流的设计方法
CN110119577A (zh) 一种提取纯电动卡车电池包支架结构道路载荷谱的方法
CN112131672A (zh) 耐久载荷谱仿真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04462725B (zh) 一种单板冲压下控制臂的轻量化优化设计方法
CN110134106A (zh) 半主动悬架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10059404A (zh) 一种焊缝疲劳计算方法
Roy et al. Virtual road load data acquisition using full vehicle simulations
CN207556865U (zh) 汽车前副车架台架试验装置
CN113449376B (zh) 列车车下吊挂设备减振器的选取方法、系统及设备
CN208673333U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耦合动力学仿真系统
CN111241724B (zh) 一种宽体矿用车车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13609613A (zh) 一种识别转向节多轴断裂失效的分析方法
CN207937175U (zh) 一种前摆臂台架耐久试验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