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5068B - 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65068B CN108565068B CN201810263345.4A CN201810263345A CN108565068B CN 108565068 B CN108565068 B CN 108565068B CN 201810263345 A CN201810263345 A CN 201810263345A CN 108565068 B CN108565068 B CN 10856506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pper strip
- aluminum rod
- roller
- power device
- alumin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0 sol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02—Single bars, rods, wires, or strip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02—Single bars, rods, wires, or strips
- H01B5/04—Single bars, rods, wires, or strips wound or coi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包括挤压机构和折弯机构,挤压机构用于固定铜带与铝杆且保证二者的上下贴合性,折弯机构相对于铝杆活动设置,用于对铜带边缘施加所需方向的力,从而使其围绕铝杆进行折弯,其中,挤压机构和折弯机构均可在铜带的传送方向上运动。通过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以不同尺寸的铝杆自身作为对铜带进行折弯的模具,通过辊轮的挤压,实现铜带逐级的折弯,其中,挤压的起始位置、挤压方向以及挤压速度均可使实现独立的控制,可满足多种工艺要求,通过自动化的控制方式,可增加整个装置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电子等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铜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作为地球上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铜和其他金属、能源等矿藏一样,在人类的不断开采使用下储存量日益减少,铜价因供求关系的绝对改变而不可避免地不断攀升,上述问题迫使相关领域积极的寻求新的导体材料来代替铜线。铜包铝线兼具铜的导电性好、强度高、韧性好及铝的密度小、易加工、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因而成为替代纯铜导线的最佳选择。
目前国内铜包铝线的制备工艺基本上均采用固相结合法,通过在铝杆外部包覆铜,然后通过拉伸工艺使得铜包铝线达到所需直径尺寸。目前铜以铜带的形式参与生产,在对铝杆包覆前,首先将其逐步的折弯,折弯的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的铝杆尺寸更换相应的模具,以使得设备能够满足不用尺寸铝杆的包覆需求,这样的做法无形中增加了模具成本,且在模具更换的过程中增加了人力成本。
鉴于目前在铜包铝线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对各种尺寸的铝杆进行铜带的包覆,无需更换模具,有效的节约了模具和人力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包括挤压机构和折弯机构,挤压机构用于固定铜带与铝杆且保证二者的上下贴合性,折弯机构相对于铝杆活动设置,用于对铜带边缘施加所需方向的力,从而使其围绕铝杆进行折弯,其中,挤压机构和折弯机构均可在铜带的传送方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挤压机构包括上挤压部和下挤压部,上挤压部上下活动设置,用于对放置于铜带之上的铝杆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下挤压部固定设置,用于对铜带进行依托,其中,下挤压部的宽度小于等于铝杆的直径。
进一步地,上挤压部与气缸连接,用作其上下运动的动力源,下挤压部以及气缸缸体通过支撑结构固定,支撑结构与随动动力装置连接,随动动力装置用于控制上挤压部和下挤压部在铝杆传送的方向上的同步运动。
进一步地,折弯机构对称设置于铝杆传送方向上的左右两侧,且沿铝杆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有两组,折弯机构包括辊轮、横向动力装置和纵向动力装置,纵向动力装置用于控制辊轮的上下运动,横向运动装置用于控制辊轮的水平运动;折弯机构与随动动力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横向动力装置、纵向动力装置和随动动力装置均为丝杆组件,且三者所对应的丝杆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上挤压部包括固定座以及与固定座转动连接的两滚轮,两滚轮关于铝杆轴线的长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滚轮的轴线方向垂直于铝杆的轴线方向。
进一步地,滚轮与铝杆贴合的表面为圆弧面。
一种如上所述的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启动沿铜带传送方向上的第一组折弯机构中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辊轮运动至竖直方向上位于铜带底部,水平方向上与铝杆二者间距离等于二者半径和的位置;
步骤二:启动沿铜带传送方向上的第二组折弯机构中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辊轮运动至竖直方向上位于铝杆顶部且二者间的垂直距离等于二者半径和,水平方向上与铝杆二者间距离等于二者半径长加铜带厚度和的位置;
步骤三:保持铜带和铝杆以同样的速度进行传送,且保证铜带与铝杆底部相切设置,同时启动两组折弯机构中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两组折弯机构与铜带的随动,且使得气缸对铝杆进行挤压;
步骤四:第一组辊轮将铜带的左右两侧自下向上弯折,弯折后的铜带运行至第二组辊轮处,由第二组辊轮实现铜带由外侧向内侧的水平弯折;
步骤五:停止两组折弯机构与铜带的随动,且通过控制电机转动,使得各机构在与铜带和铝杆不发生干涉的情况下返回至初始位置;
步骤六:重复上述过程,从而按照不同节段完成铜带在铝杆外表面的包覆。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各机构的返回速度大于其各自的工作速度。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以不同尺寸的铝杆自身作为对铜带进行折弯的模具,通过辊轮的挤压,实现铜带逐级的折弯,其中,挤压的起始位置、挤压方向以及挤压速度均可使实现独立的控制,可满足多种工艺要求,通过自动化的控制方式,可增加整个装置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折弯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铜带与铝杆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上挤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步骤一中辊轮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步骤二中辊轮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挤压机构1、上挤压部11、固定座11a、滚轮11b、下挤压部12、折弯机构2、辊轮21、纵向动力装置22、铜带3、铝杆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包括挤压机构1和折弯机构2,挤压机构1用于固定铜带3与铝杆4且保证二者的上下贴合性,折弯机构2相对于铝杆4活动设置,用于对铜带3边缘施加所需方向的力,从而使其围绕铝杆4进行折弯,其中,挤压机构1和折弯机构2均可在铜带3的传送方向上运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以不同尺寸的铝杆4自身作为对铜带3进行折弯的模具,通过辊轮21的挤压,实现铜带3逐级的折弯,其中,挤压的起始位置、挤压方向以及挤压速度均可使实现独立的控制,可满足多种工艺要求,通过自动化的控制方式,可增加整个装置的通用性。
因为在铜带3折弯的过程中,受到不同方向的力,因此为了保证折弯效果,需要一种合理的固定方式来满足不同方向的施力需要,因此挤压机构1包括上挤压部11和下挤压部12,上挤压部11上下活动设置,用于对放置于铜带3之上的铝杆4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下挤压部12固定设置,用于对铜带3进行依托,本实施例中,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当施力方向使得铝杆4受到原理铜带3表面的力实施,则通过上挤压部11对其进行挤压,而当施力方向使得铝杆4对铜带3的挤压加剧时,则无需使用上挤压部11,其中,为了避免干涉的产生,下挤压部12的宽度等于铝杆4的直径。
上挤压部11与气缸连接,用作其上下运动的动力源,气缸通过固定的挤压力来降低对控制系统的要求,下挤压部12以及气缸缸体通过支撑结构固定,支撑结构与随动动力装置连接,随动动力装置用于控制上挤压部11和下挤压部12在铝杆4传送的方向上的同步运动;折弯机构2对称设置于铝杆4传送方向上的左右两侧,且沿铝杆4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有两组,折弯机构2包括辊轮21、横向动力装置和纵向动力装置22,纵向动力装置22用于控制辊轮21的上下运动,横向运动装置用于控制辊轮21的水平运动;折弯机构2与所述随动动力装置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上述优选方案通过随动动力装置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设备工作的连续性,避免了在对铜带3进行折弯时所需的停机步骤。
横向动力装置、纵向动力装置22和随动动力装置均为丝杆组件,且三者所对应的丝杆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连接,各个动力源通过独立的控制方式可实现不同工艺要求下的生产要求,满足不同尺寸的铝杆4的包覆需要。
如图3所示,上挤压部11包括固定座11a以及与固定座11a转动连接的两滚轮11b,两滚轮11b关于铝杆4轴线的长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滚轮11b的轴线方向垂直于铝杆4的轴线方向,本实施例中的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滚轮11b的设置,使得在对铝杆4进行挤压时通过滚动的方式与其解除,避免了因设备的运行误差而造成的挤压部对铝杆4表面造成的损伤,使得挤压更加柔性化。因为铝杆4材质较软,为了进一步避免挤压部对铝杆4表面造成的损伤滚轮11b与铝杆4贴合的表面为圆弧面,且采用橡胶材料表层。
上述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如图4所示,启动沿铜带3传送方向上的第一组折弯机构2中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辊轮21运动至竖直方向上位于铜带3底部,水平方向上与铝杆4二者间距离等于二者半径和的位置;
步骤二:如图5所示,启动沿铜带3传送方向上的第二组折弯机构2中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辊轮21运动至竖直方向上位于铝杆4顶部且二者间的垂直距离等于二者半径和,水平方向上与铝杆4二者间距离等于二者半径长加铜带3厚度和的位置;
步骤三:保持铜带3和铝杆4以同样的速度进行传送,且保证铜带3与铝杆4底部相切设置,同时启动两组折弯机构2中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两组折弯机构2与铜带3的随动,且使得气缸对铝杆4进行挤压;
步骤四:第一组辊轮21将铜带3的左右两侧自下向上弯折,弯折后的铜带3运行至第二组辊轮21处,由第二组辊轮21实现铜带3由外侧向内侧的水平弯折;
步骤五:停止两组折弯机构2与铜带3的随动,且通过控制电机转动,使得各机构在与铜带3和铝杆4不发生干涉的情况下返回至初始位置;
步骤六:重复上述过程,从而按照不同节段完成铜带3在铝杆4外表面的包覆。
在本实施例中的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工作时,为了保证包覆的效果,步骤五中各机构的返回速度大于其各自的工作速度,快速的返回能够保证铜带3上被折弯机构2连续折弯的两部分之间的距离减小,在连续工作的过程中,较小的间隔不会对连续包覆产生影响。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压机构(1)和折弯机构(2),所述挤压机构(1)用于固定所述铜带(3)与铝杆(4)且保证二者的上下贴合性,所述折弯机构(2)相对于所述铝杆(4)活动设置,用于对所述铜带(3)边缘施加所需方向的力,从而使其围绕所述铝杆(4)进行折弯,其中,所述挤压机构(1)和折弯机构(2)均可在所述铜带(3)的传送方向上运动;
所述挤压机构(1)包括上挤压部(11)和下挤压部(12),所述上挤压部(11)上下活动设置,用于对放置于所述铜带(3)之上的铝杆(4)施加竖直向下的力,所述下挤压部(12)固定设置,用于对所述铜带(3)进行依托,其中,所述下挤压部(12)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铝杆(4)的直径;
所述上挤压部(11)与气缸连接,用作其上下运动的动力源,所述下挤压部(12)以及所述气缸缸体通过支撑结构固定,所述支撑结构与随动动力装置连接,所述随动动力装置用于控制所述上挤压部(11)和下挤压部(12)在所述铝杆(4)传送的方向上的同步运动;
所述折弯机构(2)对称设置于所述铝杆(4)传送方向上的左右两侧,且沿所述铝杆(4)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有两组,所述折弯机构(2)包括辊轮(21)、横向动力装置和纵向动力装置(22),所述纵向动力装置(22)用于控制所述辊轮(21)的上下运动,所述横向动力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辊轮(21)的水平运动;所述折弯机构(2)与所述随动动力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动力装置、纵向动力装置(22)和随动动力装置均为丝杆组件,且三者所对应的丝杆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挤压部(11)包括固定座(11a)以及与所述固定座(11a)转动连接的两滚轮(11b),两所述滚轮(11b)关于所述铝杆(4)轴线的长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滚轮(11b)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铝杆(4)的轴线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1b)与所述铝杆(4)贴合的表面为圆弧面。
5.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启动沿所述铜带(3)传送方向上的第一组折弯机构(2)中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所述辊轮(21)运动至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铜带(3)底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铝杆(4)二者间距离等于二者半径和的位置;
步骤二:启动沿所述铜带(3)传送方向上的第二组折弯机构(2)中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所述辊轮(21)运动至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铝杆(4)顶部且二者间的垂直距离等于二者半径和,水平方向上与所述铝杆(4)二者间距离大于等于二者半径长加所述铜带(3)厚度和的位置;
步骤三:保持所述铜带(3)和铝杆(4)以同样的速度进行传送,且保证所述铜带(3)与所述铝杆(4)底部相切设置,同时启动两组所述折弯机构(2)中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两组所述折弯机构(2)与所述铜带(3)的随动,且使得所述气缸对所述铝杆(4)进行挤压;
步骤四:第一组所述辊轮(21)将所述铜带(3)的左右两侧自下向上弯折,弯折后的所述铜带(3)运行至第二组所述辊轮(21)处,由第二组所述辊轮(21)实现所述铜带(3)由外侧向内侧的水平弯折;
步骤五:停止两组所述折弯机构(2)与所述铜带(3)的随动,且通过控制电机转动,使得各机构在与所述铜带(3)和铝杆(4)不发生干涉的情况下返回至初始位置;
步骤六:重复上述过程,从而按照不同节段完成所述铜带(3)在所述铝杆(4)外表面的包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5中各机构的返回速度大于其各自的工作速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63345.4A CN108565068B (zh) | 2018-03-28 | 2018-03-28 | 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63345.4A CN108565068B (zh) | 2018-03-28 | 2018-03-28 | 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65068A CN108565068A (zh) | 2018-09-21 |
CN108565068B true CN108565068B (zh) | 2024-01-26 |
Family
ID=63533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63345.4A Active CN108565068B (zh) | 2018-03-28 | 2018-03-28 | 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65068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135062U (zh) * | 2014-08-19 | 2015-02-04 | 张阿强 | 铜包铝排的制造设备 |
CN104439904A (zh) * | 2013-09-13 | 2015-03-25 | 王学平 | 铜包铝排连续挤压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 |
CN205069225U (zh) * | 2015-10-23 | 2016-03-02 | 江西安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铜包铝线包覆机 |
CN105469900A (zh) * | 2015-01-28 | 2016-04-06 | 上海胜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铜包铝导体的加工方法 |
CN206925141U (zh) * | 2017-07-13 | 2018-01-26 | 艾洛益(杭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金属复合排母材分离装置 |
CN207938382U (zh) * | 2018-03-28 | 2018-10-02 | 江苏华旺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 |
-
2018
- 2018-03-28 CN CN201810263345.4A patent/CN1085650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39904A (zh) * | 2013-09-13 | 2015-03-25 | 王学平 | 铜包铝排连续挤压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 |
CN204135062U (zh) * | 2014-08-19 | 2015-02-04 | 张阿强 | 铜包铝排的制造设备 |
CN105469900A (zh) * | 2015-01-28 | 2016-04-06 | 上海胜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铜包铝导体的加工方法 |
CN205069225U (zh) * | 2015-10-23 | 2016-03-02 | 江西安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铜包铝线包覆机 |
CN206925141U (zh) * | 2017-07-13 | 2018-01-26 | 艾洛益(杭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金属复合排母材分离装置 |
CN207938382U (zh) * | 2018-03-28 | 2018-10-02 | 江苏华旺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65068A (zh) | 2018-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98084A (zh) | 不等径壁厚或等径壁厚d型铜管的加工工艺 | |
JP2017105127A (ja) | 多段ロール式のシート成形装置 | |
CN102430575A (zh) | 一种展平w状弧形镁合金坯板的工艺及装置 | |
CN111952014A (zh) | 一种铝护套电缆的生产系统 | |
CN108565068B (zh) | 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934132A (zh) | 一种铜合金接触线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1351239B1 (ko) | 가공송전선용 사다리꼴 알루미늄합금선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장치 | |
CN104439904A (zh) | 铜包铝排连续挤压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 | |
CN102601143A (zh) | 调短坯料摩擦流动路径的挤压装置 | |
CN2832341Y (zh) | 后弯机 | |
CN113488290A (zh) | 一种电缆线芯清洁和捋直的辅助生产装置 | |
CN207938382U (zh) | 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 | |
CN204528807U (zh) | 一种高速定长双工位收卷装置 | |
CN212322734U (zh) | 铝护套电缆的生产系统 | |
CN214373850U (zh) | 一种适用于锌铝合金焊丝的拉伸试验夹具装置 | |
CN204090191U (zh) | 旋转切换式金属管坯感应加热装置 | |
CN103212601B (zh) | 一种滑触线复合导电轨道的单缸挤出设备及生产方法 | |
CN103316936B (zh) | 铅酸蓄电池板栅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3624184B (zh) | 一种钢铝复合接触轨成型设备 | |
CN205367322U (zh) | 自动换轴收线机的夹轴装置 | |
CN208261548U (zh) | 一种铝型材挤压机 | |
CN208444631U (zh) | 一种铝塑复合带纵包模 | |
CN202241970U (zh) | 一种用于塑料型材生产中的调弯装置 | |
CN204687338U (zh) | 塑料片材成型一体机 | |
CN104826887B (zh) | 一种挤铝模具及改善挤铝机挤出铝管起皱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