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空间拓展的活动房的定位接头件及梁柱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扩展轻钢型房系统技术,涉及快装营房、活动板房等领域,尤其涉及到基于框架结构及附带一定框架的板柱结构、板板结构的三维空间可拓展房屋研究领域,具体涉及可空间拓展的活动房的定位接头件及梁柱连接件。
技术背景
国内活动房结构连接头设计大多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粘接等连接方式。焊接虽然连接性较好,省时省工,但焊接结构不可拆卸,更换不便,接头性能难以保证;螺纹连接虽结构简单,单次连接可靠,但重复使用时故障率较高;粘接方式在低强度、同材料时效果较好,但在受力强度较高的构件处不易采用,且粘接方式为一次性使用,后续拆卸较为不便。同时,连接头不能实现空间多方向无差异连接,从而不能实现房屋在平面的拓展扩大,以及在竖直方向上的累积加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活动房屋的快速连接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房屋平面拓展与竖直叠加。为解决该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
一种可空间拓展的活动房的定位接头件,其用于连接活动房的相邻的梁柱,该定位接头件包括一个第一中心柱,第一中心柱沿Z轴方向延伸,该第一中心柱具有一平行于Z轴的第一中心轴线,第一中心立柱的垂直于Z轴的截面呈正方形,第一中心立柱具有四个第一外侧面,其中两个第一外侧面垂直于X轴,另两个第一外侧面垂直于Y轴;
该第一中心柱具有端部A和与端部A相对设置的端部B,端部A具有一与第一中心轴线相垂直的端面A,端部B具有一端面B;
在第一中心柱上,对应于四个第一外侧面各设置有一个第一柱型配合体,沿第一中心轴线方向观察,四个第一柱型配合体呈十字型布置,且相对于第一中心轴线中心对称;
每个第一柱型配合体包括一个设置于所对应的第一外侧面上的第一连接体和设置在第一连接体上的第一限制部;第一连接体沿垂直于所设置的第一外侧面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一连接体的远离第一外侧面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一限制部由第一连接体的自由端的外侧面向外突出而形成;
在端面A设置有一个第二柱型配合体,第二柱型配合体包括一个设置于端面A上的第二连接体和设置在第二连接体上的第二限制部,第二连接体沿Z轴方向向上延伸,第二连接体远离端面A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二限制部由第二连接体的自由端的外侧面向外突出而形成。
本技术方案中的定位接头件主要用于建造各面均呈一定规则形状的活动房屋,在技术方案1中,每个定位接头件设置了四个第一柱型配合体和一个第二柱型配合体,其中第一柱型配合体用于连接活动房的水平方向的横梁,第二柱型配合体用于连接竖直方向的立柱,在将定位接头件作为活动房的顶角的连接构件时,在完成一间活动房的建造后,可将连接构件的未使用的第一柱型配合体为连接点,沿水平方向继续建造相邻的房间。当然在需要时,也可以连接构件为基础连接点,同步建造相邻的至少两间活动房。
该定位接头件在使用时,采用设置有能够与第一柱型配合体以及第二柱型配合体相连接的水平梁和立柱,利用第一柱型配合体的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柱型配合体的第二限制部使水平梁和立柱相互连接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平行于所设置的第一外侧面的截面呈矩形;四个第一连接体相对于第一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其中两个第一连接体沿X轴方向延伸,另两个第一连接体沿Y轴方向延伸;
在第一中心轴线方向上,第一连接体的下端面向下超过第一限制部的下端面;沿第一连接体的延伸方向观察,第一柱型配合体呈T形;
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垂直于第一中心轴线的截面呈矩形,第二连接体具有一经过第一中心轴线的侧面AA,第二连接体由侧面AA沿Y轴方向突出而形成,第二限制部设置在第二连接体的临近第一中心轴线的一侧,沿第一中心轴线的方向观察,第二柱型配合体呈T形;
第二连接体具有垂直于X轴的两个侧面,第二连接体的垂直于X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体的垂直于X轴的两个侧面共面;
第二柱型配合体的结构与第一柱型配合体的结构相同;
沿X轴延伸的两个第一柱型配合体均为相对于一经过第一中心轴线的XZ轴平面的对称结构;
第二柱型配合体、以及沿Y轴延伸的两个第一柱型配合体均为相对于一经过第一中心轴线的YZ轴平面的对称结构;
所述XZ轴平面为垂直于Y轴的平面;YZ轴平面为垂直于X轴的平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定位接头件上的各个技术设置为沿第一中心轴线中心对称,使建造成的活动房更加规则,以利于将活动房的各个构件设计为标准件,以减少活动房构件的种类,更有利于活动房的快速搭建。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在第一中心柱的端部B设置有一个第一配合槽,第一配合槽具有一与第二连接体的侧面AA共面的第一底面,第一配合槽沿Y轴方向延伸并贯穿一第一外侧面;
第一配合槽包括在端面B具有开口的第一出口部、和由第一出口部朝端部A的方向延伸并扩大所形成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出口部连通第一容纳腔;
当两个定位接头件沿第一中心轴线方向连接时,其中一个定位接头件的第二柱型配合体能够紧密伸入到另一个定位接头件的第一配合槽内,使第二限制部至少部分能够伸入到第一容纳腔内,使两个定位接头件沿第一中心轴线方向成为一体;
当两个定位接头件沿第一中心轴线方向完成连接时,两个定位接头件的朝向相同的第一外侧面共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增加了第一配合槽,一个定位接头件的第一配合槽能够和另一个定位接头件的第二柱型配合体扣合在一起时,两个定位接头件能够沿第一中心轴线连接在一起,使上下两层活动房通过上述方式连接在一起,利用该技术方案中的定位接头件,可以避免采用其它连接件对上下两层活动房进行连接,简化活动房的结构件,在沿竖直方向搭建多层活动房时,能够快速完成各构件的连接,并保证各构件之间的稳定连接,避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焊接,以及采用多种规格连接件所带来的施工复杂度以及管理难度。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进一步,端面B与第一中心轴线相垂直;
在端面B设置有一个第三柱型配合体,第三柱型配合体的结构与第二柱型配合体的结构相同,第三柱型配合体与第二柱型配合体相对于一垂直于第一中心轴线的平面对称设置。
该技术方案中,增设了一个第三柱型配合体,本方案中的定位接头件可以与技术方案3中的定位接头件配合使用,在一个大致呈正方形的活动房屋的结构中,
本方案中的定位接头件可以作为活动房屋的底层的顶角的连接构件,技术方案3中的定位接头件可以作为活动房屋的顶层的顶角的连接构件,利用两个定位接头件的第二柱型配合体(或第三柱型配合体)与第一配合槽,使上下相邻的两层活动房屋连接在一起,本申请的定位接头件的第一柱型配合体用于连接水平方向的横梁,该横梁为活动房屋的底板或顶板的支持件。当本方案中的定位接头件与技术方案3中的定位接头件沿第一轴线方向连接在一起后,两个定位接头件上的横梁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下层活动房屋的顶板与上层活动房屋的底板之间形成一个夹层,该夹层可用于作为活动房屋的电缆等设施的通道。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在第一柱型配合体与第二柱型配合体上设置有螺纹孔。
在定位接头件于其它部件连接时,上述螺纹孔可用于安装螺栓,以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5的基础上,在两个端部上,在任一顶角上形成有一呈矩形的第一端部台阶部,该第一端部台阶部由所述顶角切去一截面呈正方形立柱后所形成,第一端部台阶部具有一个第一端部台阶面和两个与第一端部台阶面呈直角布置的第一端部台阶立面;以第一端部台阶部为基础,分别沿X轴与Y轴各形成一个第二端部台阶部,第二端部台阶部由两个第一端部台阶立面分别向X轴与Y轴方向各切去一截面呈矩形的立柱后所形成,第二端部台阶部具有一个第二端部台阶平面和两个与第二端部台阶平面呈直角布置的第二端部台阶立面;第二端部台阶平面较第一端部台阶面距离所在端部的端面更近;任一端部上的四个第一端部台阶部的形状相同,任一端部上的四个第二端部台阶部的形状相同;两个端部分别为端部A和端部B;
相邻的两个第二端部台阶部之间形成一直角凸起,每一直角凸起的宽度与朝向相同的第一连接体的宽度相同;
同一端部的四个直角凸起相对于第一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在Z轴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直角凸起的投影重叠;
第一柱型配合体与第二柱型配合体的结构相同;
沿X轴方向观察,第一端部台阶立面与相邻的第二端部台阶平面形成一90°的第一直角,四个第一直角形成为一个正方形A的四个角;
沿Y轴方向观察,第一端部台阶立面与相邻的第二端部台阶平面形成一90°的第二直角,四个第二直角形成为一个正方形B的四个角;
沿Z轴方向观察,相邻的两个第二端部台阶立面形成一90°的第三直角,四个第三直角形成为一个正方形C的四个角;
正方形A、正方形B和正方形C的边长相等。
该技术方案中,在设置第一端部台阶部和第二端部台阶部后,在相邻的两个第二端部台阶部之间形成一直角凸起,在与相应的梁柱连接后,该直角凸起会成为墙板、顶板或底板安装时的抵靠件,便于上述各板件的安装。
技术方案7:一种梁柱连接件,该梁柱连接件与定位接头件配合使用,该梁柱连接件包括一梁柱连接部和与梁柱连接部相连接的咬合部;所述咬合部包括一第二中心柱,第二中心柱沿AZ轴方向延伸,该第二中心柱具有一平行于AZ轴的第二中心轴线,第二中心立柱的垂直于AZ轴的截面呈正方形,第二中心立柱具有四个第二外侧面,其中两个第二外侧面垂直于AX轴,另两个第二外侧面垂直于AY轴;
第二中心柱的垂直于第二中心轴线的截面所在的正方形的边长与正方形A的边长相等;
第二中心柱的远离梁柱连接部的一端为抵靠端;
第二中心柱的四个第二外侧面中,其中一个垂直于AY轴的第二外侧面为安装面,另外三个第二外侧面为结构面,在每个结构面的垂直于第二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中间部上各设置有一个条状凸起,条状凸起沿第二中心轴线方向延伸;
在安装面设置有一第二配合槽,第二配合槽具有一经过第二中心轴线的第二底面,第二底面平行于安装面,第二配合槽沿AY轴方向贯穿安装面;
第二配合槽包括在抵靠端的端面具有开口的第二出口部、和由第二出口部朝梁柱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并扩大所形成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出口部连通第二容纳腔;
第一柱型配合体和第二柱型配合体均能够紧密伸入到第二配合槽内,且第一柱型配合体上的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柱型配合体的第二限制部均能够完全容纳在第二容纳腔内。
该梁柱连接件可作为独立部件连接到定位接头件上,然后将梁柱连接件的梁柱连接部连接相应的横梁或立柱,进行活动房屋的建造,或将梁柱连接件预先连接到横梁或立柱上,形成能够与定位接头件直接连接的横梁或立柱。在将梁柱连接件与定位接头件配合使用时,由于两者具有能够相互咬合的第二配合槽与第一柱型配合体和第二柱型配合体,使两者能够快速连接,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有效地提高活动房屋的建造速度。
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第二配合槽的结构与第一配合槽的结构相同。
将第二配合槽的结构与第一配合槽设计为相同的结构后,可便于生产。
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条状凸起的垂直于第二中心轴线的截面呈矩形,条状凸起的宽度等于第一连接体的宽度。在将梁柱连接件连接到定位接头件上后,条状凸起会和定位接头件的直角凸起共同形成支撑活动房屋的板件的支撑部件,在这些支撑部件与板件之间可以设置密封件,以增强活动房屋的防水性能及隔热性能。
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当第二配合槽与第一柱型配合体卡合在一起时,第二中心轴线与第一中心轴线垂直相交、且第二中心轴线沿X轴或Y轴方向延伸,梁柱连接件的条状凸起分别与一直角凸起相接、形成连续的第一凸条;
当第二配合槽与第二柱型配合体上时,第二中心轴线与第一中心轴线重叠,梁柱连接件的条状凸起分别与一直角凸起相接、形成连续的第二凸条。
上述第一凸条或第二凸条能够成为活动房屋的板件的支撑件,在第一凸条与第二凸条与板件之间可以设置密封件以增强活动房屋的防水性能及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图1的C向视图。
图5是图1中的D-D向的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7是图6的E向视图。
图8是图6的F向视图。
图9是图6的G向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11是图10的H-H向的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应用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适当位置标注的XYZ坐标系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作为与图1所示的第一中心轴线10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为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为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同时正交的方向。
在以下的描述中,将沿Z轴沿纸面向上的方向、即图1中表示Z轴的箭头的指向称为上方,与该上方相反的方向称为下方。
在本申请中,为描述方便,三维直角坐标系还用AX轴、AY轴和AZ轴表示,其中AY轴与AX轴正交,AZ轴与AX轴和AY轴均正交。
实施例1:
参阅图1-图5,可空间拓展的活动房的定位接头件100于连接活动房的相邻的梁柱,该定位接头件100包括一个第一中心柱10,第一中心柱10沿Z轴方向延伸,该第一中心柱10具有一平行于Z轴的第一中心轴线101,第一中心立柱10的垂直于Z轴的截面呈正方形,第一中心立柱10具有四个第一外侧面13,其中两个第一外侧面垂直于X轴,另两个第一外侧面垂直于Y轴。
该第一中心柱10具有端部A110和与端部A110相对设置的端部B120,端部A110具有一与第一中心轴线101相垂直的端面A36,端部B120具有一端面B37。
在第一中心柱10上,对应于四个第一外侧面13各设置有一个第一柱型配合体20,沿第一中心轴线101方向观察,四个第一柱型配合体20呈十字型布置,且相对于第一中心轴线101中心对称。
每个第一柱型配合体20包括一个设置于所对应的第一外侧面上的第一连接体和设置在第一连接体上的第一限制部;第一连接体沿垂直于所设置的第一外侧面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一连接体的远离第一外侧面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一限制部由第一连接体的自由端的外侧面向外突出而形成。第一连接体的平行于所设置的第一外侧面的截面呈矩形;四个第一连接体相对于第一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即两个第一连接体沿X轴方向延伸,另两个第一连接体沿Y轴方向延伸。
以标注为20A的第一柱型配合体为例具体说明第一柱型配合体的结构,第一柱型配合体20A包括一个设置于所对应的第一外侧面13上的第一连接体21和设置在第一连接体21上的第一限制部22。第一连接体21沿垂直于所设置的第一外侧面13的方向向外延伸,即沿X轴向延伸,第一连接体21的远离第一外侧面13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一限制部22由第一连接体的自由端的外侧面向外突出而形成。
在第一中心轴线101方向上,第一柱型配合体20A的第一连接体21的下端面213向下超过第一限制部22的下端面221;沿第一连接体的延伸方向(X轴)观察,第一柱型配合体20A呈T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制部22为一矩形块,使第一限制部与第一连接体之间形成一呈台阶状的第一限制面24,该第一限制面24垂直于X轴。
在端面A设置有一个第二柱型配合体30,第二柱型配合体30包括一个设置于端面A36上的第二连接体31和设置在第二连接体31上的第二限制部32,第二连接体31沿Z轴方向向上延伸,即第二连接体31沿第一中心轴线101向上延伸。
第二连接体31远离端面A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二限制部由第二连接体的自由端的外侧面向外突出而形成。
第二连接体31的垂直于第一中心轴线101的截面呈矩形,第二连接体31具有一经过第一中心轴线101的侧面AA314,第二连接体31由侧面AA314沿Y轴方向突出而形成,第二限制部32设置在第二连接体31的临近第一中心轴线101的一侧,既第二连接体31的与侧面AA314相平行的侧面AB313较第二限制部32的远离第一中心轴线101的侧面321更远离第一中心轴线101。
沿第一中心轴线的方向观察,第二柱型配合体呈T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制部32为一矩形块,使第二限制部与第二连接体之间形成一第二限制面34,该第二限制面34垂直于Z轴。
第二连接体31具有垂直于X轴的两个侧面311、312,第二连接体31的垂直于X轴的两个侧面311、312分别与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体21的垂直于X轴的两个侧面共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体31的两个侧面311、312分别与标记为20B的第一柱型配合体的第一连接体的外侧面216、217共面,即第二连接体31的宽度H3与第一柱型配合体20B的第一连接体宽度H1相同。
沿X轴延伸的两个第一柱型配合体20均为相对于一经过第一中心轴线101的XZ轴平面的对称结构。第二柱型配合体30、以及沿Y轴延伸的两个第一柱型配合体20均为相对于一经过第一中心轴线的YZ轴平面的对称结构。
所述XZ轴平面为垂直于Y轴的平面;YZ轴平面为垂直于X轴的平面。
在第一中心柱10的端部B37设置有一个第一配合槽40,第一配合槽40具有一与第二连接体的侧面AA314共面的第一底面43,第一配合槽40沿Y轴方向延伸并贯穿一第一外侧面;
第一配合槽40包括在端面B37具有开口42的第一出口部41、和由第一出口部41朝端部A110的方向延伸并扩大所形成的第一容纳腔44,第一出口部41连通第一容纳腔44。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容纳腔44与第一出口部41之间形成有呈台阶状的第一抵靠面45。
在第一柱型配合体与第二柱型配合体上设置有螺纹孔。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体21上开设有螺纹孔23,螺纹孔23沿Z轴延伸并贯穿第一连接体21的上表面214;在第二连接体31上开设有螺纹孔33,螺纹孔33沿Y轴延伸并贯穿第二连接体31的侧面AA314。
在两个端部上,在任一顶角上形成有一呈矩形的第一端部台阶部11,该第一端部台阶部11由所述顶角切去一截面呈正方形立柱后所形成,第一端部台阶部11具有一个第一端部台阶面111和两个与第一端部台阶面111呈直角布置的两个第一端部台阶立面112、113。以第一端部台阶部11为基础,分别沿X轴与Y轴各形成一个第二端部台阶部14、15,第二端部台阶部由两个第一端部台阶立面分别向X轴与Y轴方向各切去一截面呈矩形的立柱后所形成,第二端部台阶部具有一个第二端部台阶平面和两个与第二端部台阶平面呈直角布置的第二端部台阶立面。其中第二端部台阶部14具有第二端部台阶平面141和两个第二端部台阶立面142、143;第二端部台阶部15具有第二端部台阶平面151和两个第二端部台阶立面152、153。
第二端部台阶平面141、151较第一端部台阶面111距离所在端部的端面更近;任一端部上的四个第一端部台阶部的形状相同,任一端部上的四个第二端部台阶部的形状相同。既在端部A上,四个第一端部台阶部的形状相同,且四个第二端部台阶部的形状也相同;在端部B上,四个第一端部台阶部的形状相同,且四个第二端部台阶部的形状也相同。
相邻的两个第二端部台阶部之间形成一直角凸起12,每一直角凸起12的宽度H2与朝向相同的第一连接体21的宽度H1相同。请参阅图1,第一柱型配合体20A的第一连接体21的宽度H1为第一连接体21的两个侧面211、212之间的距离,其余的表示宽度的概念与此类似。
同一端部的四个直角凸起12相对于第一中心轴线101中心对称,在Z轴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直角凸起12的投影重叠。
沿X轴方向观察,第一端部台阶立面112与相邻的第二端部台阶平面141形成一90°的第一直角16,四个第一直角16形成为一个正方形A的四个角;
沿Y轴方向观察,第一端部台阶立面113与相邻的第二端部台阶平面151形成一90°的第二直角17,四个第二直角17形成为一个正方形B的四个角;
沿Z轴方向观察,相邻的两个第二端部台阶立面143、152形成一90°的第三直角18,四个第三直角18形成为一个正方形C的四个角;
正方形A、正方形B和正方形C的边长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柱型配合体30的结构与第一柱型配合体20的结构相同。
请参阅图12,当两个定位接头件100沿第一中心轴线101方向连接时,其中一个定位接头件100的第二柱型配合体20能够紧密伸入到另一个定位接头件100的第一配合槽40内,使第二限制部22至少部分能够伸入到第一容纳腔44内,使两个定位接头件沿第一中心轴线方向成为一体。
在将第二柱型配合体20伸入到第一配合槽40内后,第二限制面34与第一抵靠面45相抵靠,限制两个定位接头件100在第一轴线方向脱离,使两个定位接头件100在第一轴线方向上成为一体,并使两个定位接头件的朝向相同的第一外侧面13共面。
为增强两个定位接头件100在连接后的连接强度,在第一容纳腔44的第一底面43上开设有一连接通孔46,连接通孔46沿Y轴延伸贯穿第一中心柱10。两个定位接头件100沿Z轴方向连接在一起时,可以将螺栓经连接通孔46旋拧到第二连接体31上的螺纹孔33内,增强两个定位接头件100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接头件100具有四个第一柱型配合体20、一个第二柱型配合体30、以及一个第一配合槽40,使采用该定位接头件100作为梁柱连接件建造活动房时,以第一柱型配合体20和第二柱型配合体30为连接点,在水平方向建造相连的活动房,并利用第一配合槽40沿竖直方向向上建造第二层活动房,当然也可以利用第一配合槽40继续向上建造第三层或更多层活动房。
可以理解,当不需要向上建造第二层或更多层活动房时,第一配合槽40可以取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柱型配合体30的结构与第一柱型配合体20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2
请参阅图6-图9,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实施例定位接头件200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实施例1中的第一配合槽被取消,而在端面B37设置有一个第三柱型配合体50。在本实施例中,端面B37与第一中心轴线201相垂直。
第三柱型配合体50的结构与第二柱型配合体30的结构相同,第三柱型配合体50与第二柱型配合体30相对于一垂直于第一中心轴线201的平面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定位接头件200可以与实施例1中的定位接头件100沿Z轴方向连接,当定位接头件200与定位接头件100沿Z轴方向连接时,定位接头件100的第一配合槽40可以卡合在定位接头件200的第二柱型配合体30或第三柱型配合体50上。
实施例3
梁柱连接件300,该梁柱连接件300用于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定位接头件100或200配合使用。
请参阅图10与图11,该梁柱连接件300包括一梁柱连接部80和与梁柱连接部相连接的咬合部70;咬合部70包括一第二中心柱71,第二中心柱71沿AZ轴方向延伸,该第二中心柱71具有一平行于AZ轴的第二中心轴线301,第二中心立柱71的垂直于AZ轴的截面呈正方形,第二中心立柱71具有四个第二外侧面72,其中两个第二外侧面垂直于AX轴,另两个第二外侧面垂直于AY轴。
第二中心柱71的垂直于第二中心轴线的截面所在的正方形的边长与正方形A的边长相等。
第二中心柱71的远离梁柱连接部的一端为抵靠端。
第二中心柱71的四个第二外侧面中,其中一个垂直于AY轴的第二外侧面为安装面,另外三个第二外侧面为结构面,为方便描述,将作为安装面的第二外侧面标记为74。
在每个结构面的垂直于第二中心轴线301方向上的中间部上各设置有一个条状凸起73,条状凸起73沿第二中心轴线301方向延伸。
在安装面设置有一第二配合槽60,第二配合槽60具有一经过第二中心轴线301的第二底面63,第二底面63平行于安装面74,第二配合槽60沿AY轴方向贯穿安装面74。
第二配合槽60包括在抵靠端的端面77具有开口62的第二出口部61、和由第二出口部61朝梁柱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并扩大所形成的第二容纳腔64,第二出口部61连通第二容纳腔64。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容纳腔64与第二出口部61之间形成有呈台阶状的第二抵靠面65。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配合槽60的结构与第一配合槽40的结构相同。
第一柱型配合体20和第二柱型配合体30均能够紧密伸入到第二配合槽60内,且第一柱型配合体上的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柱型配合体的第二限制部均能够完全容纳在第二容纳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条状凸起73的垂直于第二中心轴线的截面呈矩形,条状凸起的宽度H5等于第一连接体21的宽度H1。
当梁柱连接件300连接在第一柱型配合体100上时,第二配合槽60与第一柱型配合体20卡合在一起,第二中心轴线301与第一中心轴线101垂直相交、且第二中心轴线301沿X轴或Y轴方向延伸,梁柱连接件的条状凸起73分别与一直角凸起12相接、形成连续的第一凸条402。此时,梁柱连接件300的梁柱连接部80用于连接立柱403。
当第二配合槽60与第一柱型配合体20卡合在一起,第二抵靠面65与第一限制面24相抵靠,限制梁柱连接件300与定位接头件100在X轴或Y轴方向上脱离,使限制梁柱连接件300与定位接头件100在X轴或Y轴方向上成为一体。梁柱连接件300的梁柱连接部80用于连接水平梁401。
当第二配合槽60与第二柱型配合体30卡合在一起时,第二中心轴线301与第一中心轴线101重叠,梁柱连接件的条状凸起73分别与一直角凸起12相接、形成连续的第二凸条404。
当第二配合槽60与第二柱型配合体30卡合在一起,第二抵靠面65与第二限制面34相抵靠,限制梁柱连接件300与定位接头件100在Z轴方向上脱离,使限制梁柱连接件300与定位接头件100在Z轴方向上成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咬合部包括四个条形块81,条形块81沿第二中心轴线301的方向延伸,四个条形块81中,其中两个条形块沿AX轴方向延伸,另两个条形块沿AY轴方向延伸,四个条形块相对于第二中心轴线301中心对称。
请参阅图11,在本实施例中,在咬合部70上设置有一个安装通孔76,该安装通孔76沿AY轴延伸,贯穿与安装面74相背的条状凸起73以及第二配合槽60的第二底面63。在将梁柱连接件300安装到定位接头件上时,可以将螺栓410经安装通孔76旋拧到第一连接体21的螺纹孔23内,或旋拧到第二连接体31的螺纹孔33内,增强梁柱连接件与定位接头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利用咬合部可以将相应的梁柱连接在定位接头件100或定位接头件200上,从而快速建造活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