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51015B - 一种连接器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51015B
CN108551015B CN201810278596.XA CN201810278596A CN108551015B CN 108551015 B CN108551015 B CN 108551015B CN 201810278596 A CN201810278596 A CN 201810278596A CN 108551015 B CN108551015 B CN 108551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body
clamping
connector terminal
connector
de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85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51015A (zh
Inventor
林松玲
张辉
尚亨建
吴天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Lib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Lib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Lib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Lib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785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510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51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51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51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51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端子,一种连接器,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有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用于发生形变以固定插入至连接本体内的接插件的夹持端,所述夹持端包括有:与接插件抵接的夹持面、与连接本体的内端面抵接以限制支撑端发生过度形变的支撑端;所述连接本体上还设有用于抵接夹持端并阻止夹持端形变的阻挡体。本发明具有防止夹持端发生过度形变的效果,提高连接器端子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连接器端子通常是通过对铜合金薄板等进行压制成形、冲压、或弯曲来制造。这些连接器端子为由金属锡板制成的相互接合的公端子和母端子。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CN1447478A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有公端子和母端子,母端子上设置有两个夹持端,公端子和母端子之间通过形变卡接的形式固定。
但是这种连接器端子和常见的连接器端子一样,连接器端子在发生形变时,连接器端子上的夹持端容易发生过度形变的问题,导致夹持端出现不可恢复的形变,导致连接器端子固定时出现松动,固定不牢固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具有防止夹持端发生过度形变的效果,提高连接器端子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有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用于发生形变以固定插入至连接本体内的接插件的夹持端,所述夹持端包括有:与接插件抵接的夹持面、与连接本体的内端面抵接以限制支撑端发生过度形变的支撑端;所述连接本体上还设有用于抵接夹持端并阻止夹持端形变的阻挡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器端子与接插件配合时,接插件插入至连接本体内,夹持面与接插件抵接并使得夹持端发生形变,当夹持端形变到一定程度时,支撑端与连接本体内端面抵接,支撑端的主要形变位置发生改变以防止夹持端某一段位置形变过度,同时增大夹持端的形变阻力。在夹持端继续形变后,阻挡体与夹持端抵接使得夹持端主要发生形变的位置再次增大,同时进一步增大夹持端的形变阻力,进一步加强保护夹持端的效果,增加连接器端子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本体形成有插入口,所述支撑端设置在远离插入口的位置处,所述阻挡体设置在所述插入口与所述支撑端之间,所述支撑端到连接本体的内端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支撑端到阻挡体之间的最短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插件在逐渐插入至连接本体内的过程中,先是靠近插入口的夹持端部分发生转动,从而导致远离插入口的支撑端部分转动幅度大于靠近插入口的夹持端部分,这样便于支撑端先与连接本体的内端壁抵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面在所述夹持端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夹持面包括有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多个所述夹持面之间设有用于与阻挡体抵接且向阻挡体凸起的抵接面,所述支撑端到连接本体的内端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抵接面到阻挡体之间的最短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夹持面起到加固作用,夹持端形变后,抵接面与阻挡体抵接,增大了夹持端形变的阻力,限制了夹持端形变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端包括有远离插入口且与支撑端连接的翘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持端形变到一定程度时,翘起部绕着支撑端旋转,翘起部上远离支撑端的一端向连接本体的中心面靠近并与接插件抵接,不仅起到了加固作用,还增大了夹持端形变所需要的阻力,防止支撑端过度形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端在连接本体内设置有多组,所述夹持端沿连接本体中心面镜像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镜像设置的夹持端,提高加固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与连接本体固定设置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上开有形变孔,所述插入端上开有与形变孔连接的形变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端可插入至电路板上固定,在插入端插入至电路板上的开孔时,插入端的外壁与开孔的内壁抵接,使得插入端进行缩小,形变孔的直径缩小,形变缺口的开口距离缩小,使得插入端的外壁与电路板上的开孔的内壁抵接,增加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入端包括有受压端以及导入端,所述导入端的外轮廓随着远离受压端的方向逐渐缩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入端的设置便于插入端插入至电路板上的开孔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用于限制连接本体在固定时发生偏移的稳定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插入端的外轮廓稍微大于电路板上的开孔的开口内壁,将插入端插入至电路板上时容易出现倾斜的情况发生,在电路板上固定连接器端子时,将插入端插入至开孔内直到稳定沿与电路板表面抵接,从而保证连接器端子垂直于电路板表面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本体包括有榫头以及卯眼,所述连接本体通过榫卯方式固定,所述榫头与所述卯眼之间通过焊接加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榫卯结构的固定方式方便生产加工以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再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进一步加强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榫头与所述卯眼均只设置有一个,所述榫头与所示卯眼之间的焊接固定处位于榫头的中间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较很多常见的连接器端子,这种只有一个大个的榫头和卯眼的设置便于焊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通过支撑端、阻挡体、翘起端等合理的位置和距离设置,起到了逐步增加的夹持端形变的阻力,防止支撑端过度形变,提高连接器端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连接本体;2、插入端;3、接插件;4、榫头;5、卯眼;6、插入口;7、夹持端;8、金属弹片;9、上内端面;10、下内端面;11、第一引导片;12、第二引导片;13、第三引导片;14、第四引导片;15、翘起部;16、第一夹持面;17、抵接面;18、第二夹持面;19、支撑端;20、阻挡体;21、受压端;22、导入端;23、形变孔;24、形变缺口;25、稳定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如图1所示,包括有连接本体1以及与连接本体1一体成型的两个插入端2,该连接本体1上可插入一接插件3。
如图1所示,连接本体1为一条金属条压合形成,连接本体1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榫头4以及与榫头4配合的卯眼5,通过榫卯结构的形式卡接固定,便于生产加工。榫头4和卯眼5的中间部分,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进一步加强卯榫结构的强度,从而加强连接本体1的结构强度。由于在连接本体1的侧端只有一个榫头4和卯眼5,在焊接榫头4和卯眼5的中间部分时,更加便捷。
如图1、图2所示,连接本体1上远离插入端2的一侧为插入口6,连接本体1上弯折有位于连接本体1内的四组夹持端7,每组夹持端7均是由靠近连接本体1上下两个内端面的金属弹片8构成,且每组夹持端7上的两个金属弹片8呈镜像设置。
如图1、图2所示,连接本体1内设置有上内端面9以及下内端面10,金属弹片8靠近插入口6的一端为第一引导片11,该第一引导片11沿远离插入口6的方向逐渐向连接本体1的中心延伸。第一引导片11上远离插入口6的一端连接有沿远离插入口6的方向逐渐向靠近连接本体1的上内端面9延伸的第二引导片12,第二引导片12上远离插入口6的一端连接有沿远离插入口6的方向逐渐向连接本体1的中心延伸的第三引导片13,第三引导片13上远离插入口6的一端连接有沿远离插入口6的方向逐渐向靠近连接本体1的上内端面9的第四引导片14,第四引导片14上远离插入口6的一端连接有沿远离插入口6的方向逐渐向连接本体1的中心延伸的翘起部15。
如图2所示,第一引导片11与第二引导片12之间弯折有朝向连接本体1中心的一个第一夹持面16,两个镜像设置的金属弹片8上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夹持面16可对连接端子进行夹紧固定。第二引导片12与第三引导片13之间弯折有朝向上内端面9的抵接面17。第三引导片13与第四引导片14上弯折有朝向连接本体1的中心的第二夹持面18,进一步提高插入连接端子后的稳定性。第四引导片14和翘起部15之间弯折有支撑端19,且该支撑端19靠近上内端面9的一端到上内端面9之间的距离小于抵接面17到上内端面9之间的距离。
当连接端子从插入口6向连接本体1内插入时,连接端子会与两个第一夹持面16以及两个第二夹持面18抵接,导致夹持端7发生形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支撑端19靠近上内端面9的一端到上内端面9之间的距离小于抵接面17到上内端面9之间的距离,支撑端19会先与上内端面9抵接,起到支撑效果,在夹持端7发生形变时,由整条夹持端7发生形变,如果没有这个支撑端19,则形变幅度较大的部分会是在接近插入口6的位置处,有支撑端19相比较没有支撑端19,形变幅度较大的部分会是在接近插入口6的折弯处以及第四引导片14到支撑端19处,起到防止夹持端7过度形变的作用,提高连接器端子的使用寿命。当夹持端7形变到一定程度时,翘起部15绕着支撑端19旋转,翘起部15上远离支撑端19的一端向连接本体1的中心面靠近并与接插件3抵接,不仅起到了加固作用,还增大了夹持端7形变所需要的阻力,进一步防止支撑端19过度形变。
如图2所示,上内端面9和下内端面10上均冲压成型有向连接本体1中心凸出的阻挡体20,该阻挡体20与抵接面17相对应设置,当连接件端子与接插件3配合时,夹持端7发生形变,接近插入口6的折弯处以及第四引导片14到支撑端19处发生形变,同时抵接面17与阻挡体20抵接,提供了第三个主要的支撑力点,防止夹持端7过度形变,进一步提高连接端子的使用寿命。
需要提及的是,通过冲压的方式冲压成型有阻挡体20的方式,加工更加方便且生产成本低,同时直接构成与抵接面17的抵接以实现防止夹持端7过度形变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两个插入端2均是用于插入至电路板上以起到固定的作用。每个插入端2均包括有受压端21以及一端与受压端21连接的导入端22,该导入端22的外轮廓随着远离受压端21的方向逐渐缩小,起到便于插入至电路板内的作用。插入端2上开有贯穿受压端21和导入端22的同一个形变孔23,插入端2上还开有贯穿受压端21和导入端22并且与形变孔23的一侧连接的形变缺口24。当插入端2插入至电路板上时,导入端22先插入至电路板上的开孔内,然后导入端22上靠近受压端21的部分以及受压端21在插入至电路板上的开孔内时,导入端22和受压端21均发生形变,形变孔23的直径缩小,形变缺口24的开口距离缩短,使得插入端2的外壁与电路板上的开孔内壁紧密接触,起到加固作用。
如图1所示,连接本体1上一体生成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稳定沿25,当插入端2完全插入至电路板上后,两个稳定沿25的一端面与电路板的上端面接触,以保证连接器端子固定在电路板上后,连接本体1垂直于电路板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有连接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本体(1)上设有用于发生形变以固定插入至连接本体(1)内的接插件(3)的夹持端(7),所述夹持端(7)包括有:与接插件(3)抵接的夹持面、与连接本体(1)的内端面抵接以限制支撑端(19)发生过度形变的支撑端(19);所述连接本体(1)上还设有用于抵接夹持端并阻止夹持端(7)形变的阻挡体(20);还包括有与连接本体(1)固定设置的插入端(2),插入端(2)设置有两个;所述插入端(2)上开有形变孔(23),所述插入端(2)上开有与形变孔(23)连接的形变缺口(24);所述插入端(2)包括有受压端(21)以及导入端(22),所述导入端(22)的外轮廓随着远离受压端(21)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连接本体(1)上设有用于限制连接本体(1)在固定时发生偏移的稳定沿(25);当插入端(2)插入至电路板上时,导入端(22)先插入至电路板上的开孔内,导入端(22)上靠近受压端(21)的部分以及受压端(21)在插入至电路板上的开孔内时,导入端(22)和受压端(21)均发生形变,形变孔(23)的直径缩小,形变缺口(24)的开口距离缩短,插入端(2)的外壁与电路板上的开孔内壁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本体(1)形成有插入口(6),所述支撑端(19)设置在远离插入口(6)的位置处,所述阻挡体(20)设置在所述插入口(6)与所述支撑端(19)之间,所述支撑端(19)到连接本体(1)的内端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支撑端(19)到阻挡体(20)之间的最短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是:所述夹持面在所述夹持端(7)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夹持面包括有第一夹持面(16)和第二夹持面(18),多个所述夹持面之间设有用于与阻挡体(20)抵接且向阻挡体(20)凸起的抵接面(17),所述支撑端(19)到连接本体(1)的内端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抵接面(17)到阻挡体(20)之间的最短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是:所述夹持端(7)包括有远离插入口(6)且与支撑端(19)连接的翘起部(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是:所述夹持端(7)在连接本体(1)内设置有多组,所述夹持端(7)沿连接本体(1)中心面镜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本体(1)包括有榫头(4)以及卯眼(5),所述连接本体(1)通过榫卯方式固定,所述榫头(4)与所述卯眼(5)之间通过焊接加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是:所述榫头(4)与所述卯眼(5)均只设置有一个,所述榫头(4)与所示卯眼(5)之间的焊接固定处位于榫头(4)的中间位置处。
CN201810278596.XA 2018-03-31 2018-03-31 一种连接器端子 Active CN1085510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8596.XA CN108551015B (zh) 2018-03-31 2018-03-31 一种连接器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8596.XA CN108551015B (zh) 2018-03-31 2018-03-31 一种连接器端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51015A CN108551015A (zh) 2018-09-18
CN108551015B true CN108551015B (zh) 2021-02-19

Family

ID=63517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8596.XA Active CN108551015B (zh) 2018-03-31 2018-03-31 一种连接器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510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1192A (zh) * 2019-09-16 2019-12-24 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用定位爪及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8042B2 (ja) * 1999-02-03 2009-02-04 Dowa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銅または銅基合金の製造方法
DE102007049055B3 (de) * 2007-10-11 2009-03-26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Vibrationsdämpfendes Kontaktelement
US8911253B2 (en) * 2011-06-13 2014-12-1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eceptacle contact
EP2866306B1 (de) * 2013-10-23 2020-07-29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Kontaktbuchse für ein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51015A (zh) 2018-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6523B2 (en) Pressing terminal and terminal pressing device
JP418733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0592574C (zh) 内孔端子
US8979584B2 (en) Board-mounted connector
US7470153B2 (en) Audio jack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rangement
US1121173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S61237375A (ja) レセプタクル端子
US7677919B1 (en) Battery connector
US7611363B2 (en) Connector
KR101539873B1 (ko) 기판 접속용 단자
CN1806370B (zh) 连接端子
WO2019082753A1 (ja) コネクタ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US20130323955A1 (en) Connector terminal and card edge type connector including this connector terminal
KR20060050339A (ko) 커넥터
JP4889027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と端子金具との接続構造
CN108551015B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
US8747139B2 (en) Auxiliary fitting having a laminate terminal fitting with an assembling portion having interlocking portions
CN115064749A (zh) 一种电池装配方法及集流构件
CN111630725A (zh) 端子
EP0214022B1 (en) Contact for connector
CN215579147U (zh) 连接器及带有该连接器的键盘
JP2015207353A (ja) 電線用コネクタ
CN211045808U (zh) 一种新型组合接触件部件
JP2021002465A (ja) ウエハ用クリップおよびコネクタ
CN218997110U (zh) 鱼眼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