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41095A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41095A
CN108541095A CN201810298141.4A CN201810298141A CN108541095A CN 108541095 A CN108541095 A CN 108541095A CN 201810298141 A CN201810298141 A CN 201810298141A CN 108541095 A CN108541095 A CN 108541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body
microswitch
triggering block
guide rail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81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令
欧军辉
周小金
刘刚
王卫海
彭定元
鲍丽莉
王方璐
皮尔斯·詹姆士·巴纳德
赵鑫
卢阳佳
李品俊
唐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81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4109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6561 priority patent/WO201919205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541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10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14Aspects relating to the door of the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14Aspects relating to the door of the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 H05B6/6417Door interlocks of the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烹调器,包括:腔体,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加热腔的一侧形成为供食物进出的开口;门体,其设置于腔体上,用于封闭或打开开口,在门体上形成有第一齿条;门体驱动机构,伸向门体并与第一齿条啮合而驱动门体转动;至少一个微动开关,用于控制门体驱动机构的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触发块,形成于门体上对应第一齿条的位置处,触发块用于触发微动开关。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既实现门体自动打开或关闭开口,又实现了门体到位后自动停止,不再需要用户触碰门体或另外设置控制门体停止转动的按钮,避免由于用户不小心触碰门体造成的烫伤等问题,不仅增加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而且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通常,如图1所示,微波炉等加热烹调器为长方体形状,具备用于放置待加热食物的加热腔以及能够从加热腔前方的开口封闭烹调腔的门体。这种门体一般为侧拉式或下拉式的开门结构,即,门体能以开口侧边或下边为轴,侧旋或下旋地打开。
除了这种传统的长方体形状的加热烹调器外,现有技术中还出现了圆筒形的加热烹调器。圆筒形加热烹调器因其独特的外观能够给用户提供新的体验而受到用户欢迎。这种圆筒形加热烹调器可像上述那样设置侧拉式的开门方式,还可适配于圆筒形的腔体,使门体相对于腔体侧滑来实现开关门。
本发明人在实现上述侧滑式、侧拉式或下拉式开关门方式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开门方式都需要通过人为机械的大力量动作来实现开门功能,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产品逐渐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加热烹调器,其门体能够在打开或关闭开口时自动停止转动而增加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热烹调器,包括:腔体,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加热腔的一侧形成为供食物进出的开口;门体,其设置于腔体上,用于封闭或打开开口,在门体上形成有第一齿条;门体驱动机构,伸向门体并与第一齿条啮合而驱动门体转动;至少一个微动开关,用于控制门体驱动机构的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触发块,形成于门体上对应第一齿条的位置处,触发块用于触发微动开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门体的持续转动,当门体转动到预设的开口打开位置或开口封闭位置时,位于其上的触发块触发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向门体驱动机构发出关闭信号,门体驱动机构停止工作,进而门体停止转动,既实现门体自动打开或关闭开口,又实现了门体到位后自动停止,不再需要用户触碰门体或另外设置控制门体停止转动的按钮,避免由于用户不小心触碰门体造成的烫伤等问题,不仅增加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而且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加热烹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触发块包括:第一触发块,形成于门体上对应第一齿条的位置处;至少一个微动开关包括:第一微动开关,在门体打开开口时,第一触发块触发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在门体封闭开口时,第一触发块触发第二微动开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触发块包括:第二触发块,形成于门体上对应第一齿条的位置处;第三触发块,位于第二触发块的对侧;至少一个微动开关包括:第三微动开关,在门体打开开口时,第二触发块触发第三微动开关;在门体封闭开口时,第三触发块触发第三微动开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触发块包括:第四触发块,形成于门体上对应第一齿条的位置处;第五触发块,位于第四触发块的对侧;至少一个微动开关包括:第四微动开关,在门体打开开口时,第四触发块触发第四微动开关;第五微动开关,在门体封闭开口时,第五触发块触发第五微动开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微动开关包括:第六微动开关,用于控制加热烹调器内的功能电路;其中,在门体打开开口时,至少一个触发块触发第六微动开关,以关闭功能电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门体包括:构成透视部分的半圆筒状的门面;形成为圆环状的下侧可动导轨,其从下侧固定门面;形成为圆环状的上侧可动导轨,其从上侧固定门面,门面、下侧可动导轨及上侧可动导轨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至少一个触发块形成于门面或下侧可动导轨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门面包括:形成为半圆筒形的外透视层;与外透视层适配的、形成为半圆筒形的内透视层;配置于外透视层与内透视层之间的、形成为半圆筒形的金属网孔层,其表面上形成多个通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门体还包括:下侧固定导轨,其形成为与下侧可动导轨适配的环状,用于从下侧和/或外侧支撑下侧可动导轨,且下侧可动导轨可相对下侧固定导轨滑动或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多个辊轮滚动;上侧固定导轨,其形成为与上侧可动导轨适配的环状,用于从上侧和/或外侧支撑上侧可动导轨,且上侧可动导轨可相对上侧固定导轨滑动或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多个辊轮滚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齿条形成于下侧可动导轨的内壁面,门体驱动机构可伸出到下侧可动导轨的内壁面,且与第一齿条啮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齿条形成于门面的内壁面,门体驱动机构可伸出到门面的内壁面,且与第一齿条啮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门体驱动机构包括:门体驱动电机,其上端设置门体驱动齿轮,第一齿条与门体驱动齿轮相啮合,使门面在门体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加热烹调器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闭合状态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打开状态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门体及导轨结构的分解结构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门体及导轨结构的结构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下侧可动导轨的结构图;
图7示出了图6中A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门体及导轨结构的分解结构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门体位于开口打开位置时的结构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门体位于开口关闭位置时的结构图;
图2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底座,20腔体,34加热腔,50门体,50a门面,51外透视层,52内透视层,54下侧可动导轨,541第一齿条,543内壁面,546凹槽,55下侧固定导轨,552下侧凹槽,56辊轮,57上侧可动导轨,58上侧固定导轨,59门体驱动电机,60门体驱动齿轮,621第四触发块,622第五触发块,631第四微动开关,632第五微动开关,633第六微动开关,70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2至图10所示,其中,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加热烹调器的示意图。图3为门体50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如图2及图3所示,加热烹调器主要具备底座10,其内部可形成供电源板、磁控管、变频器等电器件安装的下电器室(未图示);腔体20,其设置于底座10,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34,加热腔34的一侧形成为供食物进出的开口;门体50,其设置于腔体20上,用于封闭或打开加热腔34的开口;上盖70,其盖设于腔体20之上,内部可形成供风扇、语音控制模块等电器件安装的上电器室(未图示)。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门体50及其关联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4中部分部件的组装图。如图4及图5所示,门体50主要包括:形成为大致半圆筒形的外透视层51;与该外透视层51适配的、同样形成为大致半圆筒形的内透视层52;配置于外透视层51与内透视层52之间的、同样形成为大致半圆筒形的金属网孔层,其表面上形成众多通孔,以防止微波加热功能下微波由加热腔34通过外透视层51与内透视层52透射出来,其与外透视层51、内透视层52一同构成门面50a;形成为大致圆环状的下侧可动导轨54,其用于从下侧固定上述外透视层51、内透视层52及金属网孔层形成的门面50a;下侧固定导轨55,用于从下侧和/或外侧支撑下侧可动导轨54,下侧固定导轨55上设有供下侧可动导轨54滑动的下侧凹槽552(参见图8),下侧可动导轨54可滑动地设置于下侧凹槽552内;下侧可动导轨54可相对下侧固定导轨55滑动或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多个滚动件(辊轮56)滚动连接;形成为大致圆环状的上侧可动导轨57,其用于从上侧固定上述门面50a;上侧固定导轨58,用于从上侧和/或外侧支撑上侧可动导轨57,上侧固定导轨58上设有供上侧可动导轨57滑动的上侧凹槽(未图示),上侧可动导轨57可滑动地设置于上侧凹槽内;上侧可动导轨57可相对上侧固定导轨58滑动或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多个辊轮(未图示)滚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由于金属网孔层与内透视层52紧密贴合,在图中并未具体示出金属网孔层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由门面50a、下侧可动导轨54及上侧可动导轨57构成的门体滑动部分可在下侧固定导轨55与上侧固定导轨58(门体非滑动部分)所形成的凹槽内滑动,这种凹槽形式的滑动结构既能确保滑动部件相对非滑动部件接触紧密,又能确保滑动部件相对非滑动部件接触适度宽松,因此能够保证门体在滑动过程中较为平稳且能够防止门体滑动磨损过快及滑动摩擦阻力过大。
另外,通过位于门体50上下两侧的可动导轨和固定导轨之间设置滚动件,将可动导轨和固定导轨之间的滑动连接改为通过滚动件滚动连接,进一步降低两个导轨之间的摩擦阻力和磨损,使得炉门的打开和关闭更加顺畅,提高了轨道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还能避免因磨损产生的渣滓阻碍炉门的滑动。
此外,可选地,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还可在底座10内安装有门体驱动机构,该门体驱动机构包括门体驱动电机59,其上端设置门体驱动齿轮60,门体驱动齿轮60可与形成于门体50上的第一齿条541啮合,这样一来,门体50可在门体驱动电机59的驱动下自动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齿条541形成于下侧可动导轨54的内壁面543,门体驱动机构可伸出到下侧可动导轨54的内壁面543,且与第一齿条541啮合。
在该实施例中,门体驱动电机59利用相啮合的第一齿条541和门体驱动齿轮60使门体50可以自动打开或关闭开口,增加了用户使用加热烹调器的便捷性,提升了产品的档次;而且,将第一齿条541设置在下侧可动导轨54的内壁面543上,在设计门体驱动机构的安装位置时,将门体驱动机构设于底座10内对应下侧可动导轨54的内侧即可,为安装在底座10内的电器件合理化布局提供更多可能,减小了门体驱动机构所占加热烹调器内部空间,实现小型化。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齿条541形成于门面50a的内壁面,门体驱动机构可伸出到门面50a的内壁面,且与第一齿条541啮合。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齿条541设置在门面50a上,在门体50在受到较大外力时,第一齿条541不会脱离门面50a,提高门体50在开闭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门面50a与第一齿条54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简单,易于操作,需要维修时,都可以快速的进行拆卸,完成维修后,也便于快速重新安装,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至图8所示,下侧可动导轨54形成有环形的凹槽546,门面50a插设于凹槽546内。
在该实施例中,将门面50a插接在凹槽546内,实现门体50与下侧可动导轨54的可拆卸连接,不仅满足了门面50a、下侧可动导轨54及上侧可动导轨57的整体滑动,同时便于门面50a的拆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根据控制门体50的打开和关闭开口时门体驱动电机59运行方式不同,设置不同长度的第一齿条541,通过门体驱动电机59的正转和反转驱动门体50的滑动,只需将第一齿条541设置为半个圆环即可实现控制门体打开或关闭开口;通过门体驱动电机59的同一转动方向控制门体50的滑动,就需要将第一齿条541设置为整个圆周,才可实现门体50打开或关闭开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加热烹调器内设置至少一个微动开关,用于控制门体驱动机构的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触发块,形成于门体50上对应第一齿条541的位置处,触发块用于触发微动开关。
在该实施例中,门体50在门体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实现自动转动,以使形成于腔体20上的开口自动打开或关闭,在开口打开时用户可通过开口将食物放置在加热腔34内,在开口关闭时可保证加热腔34的密封性。且在加热烹调器内设置了相配合的触发块和微动开关,利用门体50的持续转动,触发块在门体50转动到预设的开口打开位置和开口关闭位置时触发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向门体驱动电机发出关闭信号,以使门体50停止转动,不再需要用户触碰门体50或另外设置控制门体50停止转动的按钮,避免由于用户不小心触碰门体50造成的烫伤等问题,不仅增加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而且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在本实施例中,门体50的运动轨迹为半个圆周,即打开开口可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顺时针转动实现,关闭开口时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逆时针转动实现,即门体50转动180度,或者反向设置;或者门体50的运动轨迹为整个圆周,即打开开口可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顺时针转动实现,关闭开口时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顺时针转动实现,即门体50转动360度,或者反向设置。
前述的微动开关向门体驱动电机59发出关闭信号,可以是通过触发块触发微动开关实现,即触发块顶靠微动开关上的按钮;也可以使触发块脱离微动开关上的按钮实现,在本实施例中以触发块触发微动开关后向门体驱动电机59发出关闭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触发块与微动开关的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案:
实施例1
至少一个触发块包括:第一触发块,形成于门体50上对应第一齿条541的位置处;至少一个微动开关包括:第一微动开关,在门体50打开开口时,第一触发块触发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在门体50封闭开口时,第一触发块触发第二微动开关。
在该实施例中,在开口打开位置处设置第一微动开关,在开口关闭位置处设置第二微动开关,位于门体50上对应第一齿条541的位置处的第一触发块在门体50转动到上述某一位置时,第一触发块可触发第一微动开关或第二微动开关,被触发的微动开关向门体驱动电机59发出关闭信号,使门体50停止转动。
实施例2
至少一个触发块包括:第二触发块,形成于门体50上对应第一齿条541的位置处;第三触发块,位于第二触发块的对侧;至少一个微动开关包括:第三微动开关,在门体50打开开口时,第二触发块触发第三微动开关;在门体50封闭开口时,第三触发块触发第三微动开关。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触发块形成于门体50上对应在开口打开位置处,第三触发块形成于门体50上对应在开口关闭位置处,在门体50转动到上述某一位置时,第三微动开关被第二触发块或第三触发块触发,第三微动开关向门体驱动电机59发出关闭信号,使门体50停止转动。
实施例3
如图9和图10所示,至少一个触发块包括:第四触发块621,形成于门体50上对应第一齿条541的位置处;第五触发块622,位于第四触发块621的对侧;至少一个微动开关包括:第四微动开关631,在门体50打开开口时,第四触发块621触发第四微动开关631;第五微动开关632,在门体50封闭开口时,第五触发块622触发第五微动开关632。
在该实施例中,在开口打开位置处设置第四微动开关631,并在门体50上对应第一齿条541的位置处形成有用于触发第四微动开关631的第四触发块621,以使门体50转动到开口打开位置时,第四微动开关631可向门体驱动电机59发出关闭信号,门体50停止转动;在开口关闭位置处设置第五微动开关632,并在位于第四触发块621的对侧形成有用于触发第五微动开关632的第五触发块622,以使门体50转动到开口关闭位置时,第五微动开关632可向门体驱动电机59发出关闭信号,门体50停止转动。
实施例4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提高门体50打开开口后的安全性,至少一个微动开关包括:第六微动开关633,用于控制加热烹调器内的功能电路;其中,在门体50打开开口时,至少一个触发块触发第六微动开关633,以关闭功能电路。
在该实施例中,在开口打开位置处设置第六微动开关633,在门体转动到该位置时,触发块可触发第六微动开关633,该微动开关向加热烹调器内部的功能电路发出关闭信号,以断开加热烹调器的至少部分功能,如微波加热功能等,此时加热烹调器无法正常使用,避免因用户的误开启微波加热功能导致人身受到微波辐射造成的伤害;在因门体50转动使触发块脱离第六微动开关633时,该微动开关向加热烹调器内部的功能电路发出打开信号,以恢复加热烹调器的至少部分功能,此时加热烹调器可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触发第六微动开关633的触发块可以为与开口打开位置时用于触发相应微动开关的触发块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分开设置;或者将加热烹调器内的功能电路与控制门体驱动电机59的微动开关相连接,这样在关闭门体驱动电机59同时可以关闭功能电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和图8所示,门面50a、下侧可动导轨54及上侧可动导轨57连接成一个整体;至少一个触发块形成于门面50a或下侧可动导轨54上。
在该实施例中,开口的打开或关闭是通过门面50a是否封闭开口,即开口打开位置和开口关闭位置为门面50a的两个极限位置,而将触发块设置在门面50a上,以使其随门面50a的转动触发相应的微动开关,响应及时和准确,减少误判;门体50的转动是通过下侧可动导轨54等构成的门体滑动部分实现,将触发块设置在下侧可动导轨54上,以使其随下侧可动导轨54的转动触发相应的微动开关;因此,无论是将触发块设置在门面50a或下侧可动导轨54上,均具有响应及时和准确的特点,可有效保证相配合的触发块和微动开关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大大降低误判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体(20),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34),所述加热腔(34)的一侧形成为供食物进出的开口;
门体(50),其设置于所述腔体(20)上,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开口,在所述门体(50)上形成有第一齿条(541);
门体驱动机构,伸向所述门体(50)并与所述第一齿条(541)啮合而驱动所述门体(50)转动;
至少一个微动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门体驱动机构的打开或关闭;
至少一个触发块,形成于所述门体(50)上对应所述第一齿条(541)的位置处,所述触发块用于触发所述微动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触发块包括:
第一触发块,形成于所述门体(50)上对应所述第一齿条(541)的位置处;
至少一个所述微动开关包括:
第一微动开关,在所述门体(50)打开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一触发块触发所述第一微动开关;
第二微动开关,在所述门体(50)封闭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一触发块触发所述第二微动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触发块包括:
第二触发块,形成于所述门体(50)上对应所述第一齿条(541)的位置处;
第三触发块,位于所述第二触发块的对侧;
至少一个所述微动开关包括:
第三微动开关,在所述门体(50)打开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二触发块触发所述第三微动开关;在所述门体(50)封闭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三触发块触发所述第三微动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触发块包括:
第四触发块(621),形成于所述门体(50)上对应所述第一齿条(541)的位置处;
第五触发块(622),位于所述第四触发块(621)的对侧;
至少一个所述微动开关包括:
第四微动开关(631),在所述门体(50)打开所述开口时,所述第四触发块(621)触发所述第四微动开关(631);
第五微动开关(632),在所述门体(50)封闭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五触发块(622)触发所述第五微动开关(63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微动开关包括:
第六微动开关(633),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烹调器内的功能电路;
其中,在所述门体(50)打开所述开口时,至少一个所述触发块触发所述第六微动开关(633),以关闭所述功能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50)包括:
构成透视部分的半圆筒状的门面(50a);
形成为圆环状的下侧可动导轨(54),其从下侧固定所述门面(50a);
形成为圆环状的上侧可动导轨(57),其从上侧固定所述门面(50a),所述门面(50a)、所述下侧可动导轨(54)及所述上侧可动导轨(57)连接成一个整体;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触发块形成于所述门面(50a)或下侧可动导轨(5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面(50a)包括:
形成为半圆筒形的外透视层(51);
与所述外透视层(51)适配的、形成为半圆筒形的内透视层(52);
配置于所述外透视层(51)与所述内透视层(52)之间的、形成为半圆筒形的金属网孔层,其表面上形成多个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50)还包括:
下侧固定导轨(55),其形成为与所述下侧可动导轨(54)适配的环状,用于从下侧和/或外侧支撑所述下侧可动导轨(54),且所述下侧可动导轨(54)可相对所述下侧固定导轨(55)滑动或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多个辊轮(56)滚动;
上侧固定导轨(58),其形成为与所述上侧可动导轨(57)适配的环状,用于从上侧和/或外侧支撑所述上侧可动导轨(57),且所述上侧可动导轨(57)可相对所述上侧固定导轨(58)滑动或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多个辊轮滚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541)形成于所述下侧可动导轨(54)的内壁面(543),所述门体驱动机构可伸出到所述下侧可动导轨(54)的内壁面(543),且与所述第一齿条(541)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541)形成于所述门面(50a)的内壁面,所述门体驱动机构可伸出到所述门面(50a)的内壁面,且与所述第一齿条(541)啮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驱动机构包括:
门体驱动电机(59),其上端设置门体驱动齿轮(60),所述第一齿条(541)与所述门体驱动齿轮(60)相啮合,使所述门面(50a)在所述门体驱动电机(59)的驱动下转动。
CN201810298141.4A 2018-04-03 2018-04-03 加热烹调器 Pending CN1085410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8141.4A CN108541095A (zh) 2018-04-03 2018-04-03 加热烹调器
PCT/CN2018/086561 WO2019192052A1 (zh) 2018-04-03 2018-05-11 加热烹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8141.4A CN108541095A (zh) 2018-04-03 2018-04-03 加热烹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1095A true CN108541095A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83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8141.4A Pending CN108541095A (zh) 2018-04-03 2018-04-03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41095A (zh)
WO (1) WO20191920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3563A1 (zh) * 2018-02-08 2019-08-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烹调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2328A (zh) * 2003-05-30 2006-07-12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具有涂覆透明体的器具
CN2927930Y (zh) * 2006-06-06 2007-08-01 南昌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烤炉
KR20120139864A (ko) * 2011-06-19 2012-12-28 이충현 원기둥형 전자렌지
CN202835711U (zh) * 2012-08-28 2013-03-2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翻转式滑动门组件及具有它的柜机空调器
CN104266238A (zh) * 2014-10-27 2015-01-07 江波 一种扁球体形微波炉
CN105135495A (zh) * 2015-09-21 2015-12-0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加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70064A (ja) * 2006-09-15 2008-03-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高周波加熱装置
CN200993426Y (zh) * 2006-12-13 2007-12-19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圆柱形微波炉的开门机构
CN204534704U (zh) * 2015-03-23 2015-08-05 中山市康拉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双门体的烤炉
CN206709145U (zh) * 2017-03-22 2017-12-05 曹鑫雨 一种新型微波炉
CN107397449A (zh) * 2017-08-22 2017-11-28 福建万家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立式燃气烧烤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2328A (zh) * 2003-05-30 2006-07-12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具有涂覆透明体的器具
CN2927930Y (zh) * 2006-06-06 2007-08-01 南昌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烤炉
KR20120139864A (ko) * 2011-06-19 2012-12-28 이충현 원기둥형 전자렌지
CN202835711U (zh) * 2012-08-28 2013-03-2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翻转式滑动门组件及具有它的柜机空调器
CN104266238A (zh) * 2014-10-27 2015-01-07 江波 一种扁球体形微波炉
CN105135495A (zh) * 2015-09-21 2015-12-0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加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3563A1 (zh) * 2018-02-08 2019-08-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烹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92052A1 (zh)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36011B1 (en) Panel mechanism
CN104121628A (zh) 空调器
CN104196363B (zh) 一种门联锁结构
JP2011506900A5 (zh)
US8415573B2 (en) Appliance timer
US3145021A (en) Door locking apparatus
CN203609312U (zh) 一种自动与手动开门的烤箱
KR20070114982A (ko) 슬라이드형 트레이가 구비되는 전자레인지
CN108541095A (zh) 加热烹调器
CN105054767B (zh) 家用电器保温盖防漏装结构及家用电器
CN204060197U (zh) 一种门联锁结构
CN106037509A (zh) 用于烤箱的烤盘拖出装置
CN107339020A (zh) 一种带有童锁的烤箱
CN108361764A (zh) 加热烹调器
CN107184109A (zh) 防烫伤式电烤箱
CN109730542B (zh) 烤盘以及包含其的烤箱
CN108420296A (zh) 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6785154U (zh) 一种带有童锁的烤箱
CN207922304U (zh) 加热烹调器
CN110319560B (zh) 移门结构及集成电器
CN113279642A (zh) 铰链组件及家用电器
CN208058948U (zh) 加热烹调器
US20230144466A1 (en) Lifting mechanism and steak grill
EP1450583B1 (en) Microwave oven
CN109162562A (zh) 一种自动门的门扇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