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9735B - 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39735B CN108539735B CN201810352317.XA CN201810352317A CN108539735B CN 108539735 B CN108539735 B CN 108539735B CN 201810352317 A CN201810352317 A CN 201810352317A CN 108539735 B CN108539735 B CN 1085397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undary node
- phase angle
- boundary
- node
- incr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扰动前后状态估计的两个断面。2)划分电力网的节点。3)提取两个断面中边界节点电压以及联络线功率。4)根据互联系统端口个数计算增量。5)计算边界节点间的等值参数。6)更新等值注入功率。本发明只要求两个时间断面边界节点的关联量测状态估计数据,相关数据只需要内部电力网络的一次扰动即可获取,方法容易实现。同时,本发明强调不同时间断面之间的量测状态存在较大幅度的变化,由此可以有效减小量测误差对等值参数估计值的影响。本发明主要包括黑箱外网静态等值的两种模型,分别适用于两端口和三端口等值电力网络,方法的适用范围较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技术原因或者电力市场的商业保密要求,互联电力网络各子系统之间无法实现完备潮流基础数据的实时同步共享。为此,子系统调度中心常常将相邻外部电力网络简单等值为边界节点的PQ或者PV电源,然后基于自身电力网络的基础数据进行独立仿真。当相邻外部电力网络与内部电力网络之间存在环网结构联系时,边界节点的PQ/PV等值常常会使电力网络的在线安全分析产生很大的计算误差,并直接导致电力网络运行决策的失效甚至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保证互联电力网络在线安全分析的有效性,有必要研究不依赖外部电力网络完备潮流数据同步共享的静态等值方法。
现有等值参数估计方法包括拓扑法、灰箱估计、黑箱估计。拓扑法要求共享外部电力网络完备的潮流基础数据,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很难实现。现有的灰箱等值方法要求典型方式与当前方式的等值参数有相近或者大小一致的关系。而实际中两者的关系并不确定,甚至可能完全不满足灰箱等值约束的要求,由此可能带来很大的等值误差。部分黑箱等值参数估计方法需要至少两次的支路开/合操作,且要求等值参数在多次操作中都保持不变。但是,实际系统的支路开断或者闭合操作不可能经常发生,若相邻的多次操作相隔时间较长,则很难满足等值参数不变的假设。还有的黑箱等值方法基于连续多个时段的量测信息,各时段量测量之间的差异很可能不大,其差异甚至难以与量测误差有明显的区别,因而受随机量测误差的影响等值参数很难保证其估计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电力网络在扰动前的状态估计的断面,记为断面I,对应采样时刻t1。获取电力网络在扰动后的状态估计的断面,记为断面II,对应采样时刻t2。
进一步,所述电力网络发生的扰动主要包括线路开断、发电机投入电力网络中使用、发电机退出电力网络中使用和/或负荷增减。
2)划分电力网的节点。进一步,划分电力网的节点的主要步骤如下:
2.1)确定所述电力网络的总节点数和节点位置。
2.2)根据节点位置的不同,将所述电力网络的节点划分为内网节点、外网节点和边界节点。
3)分别提取断面I和断面II中边界节点电压和联络线功率。所述边界节点电压包括电压幅值和相角。所述联络线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4)根据互联电力网络的端口个数计算连接边界节点i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i L、连接边界节点i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ΔQi L、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ΔUU sin(i,j)、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ΔUU cos(i,j)和边界节点i的电压幅值平方的增量ΔU2(i)。
分别如下所示:
式中,i和j分别为边界节点编号,且j≠i。当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2时,边界节点总数n=2。当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3时,边界节点总数n=3。real代表取实部的运算。imag代表取虚部的运算。为在t1时刻连接边界节点i的联络线的复功率。为在t2时刻连接边界节点i的联络线的复功率。t1为电力网络扰动前的时刻。t2为电力网络扰动后的时刻。为边界节点i在t1时刻的电压幅值。为边界节点j在t1时刻的电压幅值。为边界节点i在t2时刻的电压幅值。为边界节点j在t2时刻的电压幅值。为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在t1时刻的相角差的正弦值。为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在t2时刻的相角差的余弦值。为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在t1时刻的相角差的余弦值。为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在t2时刻的相角差的正弦值。θi代表边界节点i的电压相角,θj代表边界节点j的电压相角,θij=θi-θj。
5)计算边界节点间的等值参数,并根据所述等值参数构建简化Ward等值电力网络。
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2时,主要计算连接边界节点1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1 L、连接边界节点1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连接边界节点2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2 L和连接边界节点2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分别如下所示:
式中,ΔUU sin(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ΔUU cos(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
ΔUU sin(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ΔUU cos(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
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3时,主要计算连接边界节点1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1 L、连接边界节点1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ΔQ1 L、连接边界节点2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2 L、连接边界节点2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连接边界节点3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3 L和连接边界节点3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分别如下所示:
ΔUU sin(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ΔUU cos(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
ΔUU sin(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ΔUU cos(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
ΔUU sin(1,3)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3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3的相角。ΔUU cos(1,3)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3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3的相角。
ΔUU sin(3,1)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3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ΔUU cos(3,1)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3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
ΔUU sin(2,3)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3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3的相角。ΔUU cos(2,3)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3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3的相角。
ΔUU sin(3,2)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3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ΔUU cos(3,2)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3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
ΔU2(1)为边界节点1的电压幅值平方的增量。ΔU2(2)为边界节点2的电压幅值平方的增量。ΔU2(3)为边界节点3的电压幅值平方的增量。
6)更新等值注入功率,如下所示:
式中,i和j分别为边界节点编号,且j≠i。当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2时,边界节点总数n=2。当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3时,边界节点总数n=3。为边界节点i的等值注入功率。为边界节点i和边界节点j构成的支路的等值功率。代表与边界节点i相连的联络线的功率。
式中,i和j均为边界节点编号,i≠j。Ui为边界节点i的电压幅值。Uj为边界节点j的电压幅值。为等值边界节点i和边界节点j构成的支路的等值电导,且当n=3, 为等值边界节点i和边界节点j构成的支路的等值电纳。θi代表边界节点i的电压相角,θj代表边界节点j的电压相角,θij=θi-θj。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其中,外部电力网络采用简化Ward模型,只需测量联络线功率突变前后两个时间断面的功率电压状态估计数据。方法应用简单,可操作性强。本发明只要求两个时间断面边界节点的关联量测状态估计数据,相关数据只需要内部电力网络的一次扰动即可获取,方法容易实现。
同时,本发明强调不同时间断面之间的量测状态存在较大幅度的变化,由此可以有效减小量测误差对等值参数估计值的影响。本发明主要包括黑箱外网静态等值的两种模型,分别适用于两端口和三端口等值电力网络,方法的适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等值前的原始电力网络;
图3为简化Ward等值电力网络;
图4为双端口仿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电力网络在扰动前的状态估计的断面,记为断面I,对应采样时刻t1。获取电力网络在扰动后的状态估计的断面,记为断面II,对应采样时刻t2。
进一步,所述电力网络发生的扰动主要包括线路开断、发电机投入电力网络中使用、发电机退出电力网络中使用和/或负荷增减。
2)划分电力网的节点。进一步,划分电力网的节点的主要步骤如下:
2.1)确定所述电力网络的总节点数和节点位置。
2.2)根据节点位置的不同,将所述电力网络的节点划分为内网节点、外网节点和边界节点。
3)分别提取断面I和断面II中边界节点电压和联络线功率。所述边界节点电压包括电压幅值和相角。所述联络线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4)根据互联电力网络的端口个数计算连接边界节点i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i L、连接边界节点i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ΔUU sin(i,j)、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ΔUU cos(i,j)和边界节点i的电压幅值平方的增量ΔU2(i)。
分别如下所示:
式中,i和j分别为边界节点编号,且j≠i。当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2时,边界节点总数n=2。当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3时,边界节点总数n=3。real代表取实部的运算。imag代表取虚部的运算。为在t1时刻连接边界节点i的联络线的复功率。为在t2时刻连接边界节点i的联络线的复功率。t1为电力网络扰动前的时刻。t2为电力网络扰动后的时刻。为边界节点i在t1时刻的电压幅值。为边界节点j在t1时刻的电压幅值。为边界节点i在t2时刻的电压幅值。为边界节点j在t2时刻的电压幅值。为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在t1时刻的相角差的正弦值。为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在t2时刻的相角差的余弦值。为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在t1时刻的相角差的余弦值。为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在t2时刻的相角差的正弦值。θi代表边界节点i的电压相角,θj代表边界节点j的电压相角,θij=θi-θj。
5)计算边界节点间的等值参数,并根据所述等值参数构建简化Ward等值电力网络。
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2时,主要计算连接边界节点1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1 L、连接边界节点1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连接边界节点2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2 L和连接边界节点2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分别如下所示:
式中,ΔUU sin(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sin(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相角差的正弦值,其中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的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
ΔUU cos(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cos(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相角差的余弦值,其中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的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
ΔUU sin(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sin(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相角差的正弦值,其中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的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
ΔUU cos(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cos(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相角差的余弦值,其中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的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
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3时,主要计算连接边界节点1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1 L、连接边界节点1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连接边界节点2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2 L、连接边界节点2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连接边界节点3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3 L和连接边界节点3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分别如下所示:
ΔUU sin(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ΔUU cos(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
ΔUU sin(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ΔUU cos(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
ΔUU sin(1,3)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3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sin(1,3)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3相角差的正弦值,其中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3的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3的相角。
ΔUU cos(1,3)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3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cos(1,3)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3相角差的余弦值,其中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3的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3的相角。
ΔUU sin(3,1)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sin(3,1)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1相角差的正弦值,其中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1的相角差为边界节点3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
ΔUU cos(3,1)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cos(3,1)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1相角差的余弦值,其中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1的相角差为边界节点3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
ΔUU sin(2,3)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3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sin(2,3)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3相角差的正弦值,其中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3的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3的相角。
ΔUU cos(2,3)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3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cos(2,3)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3相角差的余弦值,其中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3的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3的相角。
ΔUU sin(3,2)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sin(3,2)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2相角差的正弦值,其中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2的相角差为边界节点3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
ΔUU cos(3,2)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cos(3,2)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2相角差的余弦值,其中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2的相角差为边界节点3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
ΔU2(1)为边界节点1的电压幅值平方的增量。ΔU2(2)为边界节点2的电压幅值平方的增量。ΔU2(3)为边界节点3的电压幅值平方的增量。
6)更新等值注入功率,如下所示:
式中,i和j分别为边界节点编号,且j≠i。当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2时,边界节点总数n=2。当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3时,边界节点总数n=3。为边界节点i的等值注入功率。为边界节点i和边界节点j构成的支路的等值功率。代表与边界节点i相连的联络线的功率。
式中,i和j均为边界节点编号,i≠j。Ui为边界节点i的电压幅值。Uj为边界节点j的电压幅值。为等值边界节点i和边界节点j构成的支路的等值电导,且当n=3, 为等值边界节点i和边界节点j构成的支路的等值电纳。θi代表边界节点i的电压相角,θj代表边界节点j的电压相角,θij=θi-θj。
实施例2:
本发明在IEEE39节点的修正系统论证双端口的等值参数计算。双端口互联系统如图4所示,其中实线圈起来的部分为外部网络。具体修正如下:删除支路l9-39,将发电机节点30、37和38处理为PQ节点。计算数据均为标幺值。三端口情况类似,不在仿真论述。
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电力网络在扰动前的状态估计的断面,记为断面I,对应采样时刻t1。获取电力网络在扰动后的状态估计的断面,记为断面II,对应采样时刻t2。
以切除节点3的负荷为电力网络的扰动,可以得到扰动前t1的数据断面I,以及扰动后t2的数据断面II。分别对断面I和断面II进行状态估计,并将状态估计后的数据作为准备数据。
2)划分电力网的节点。进一步,划分电力网的节点的主要步骤如下:
2.1)确定所述电力网络的总节点数和节点位置。
2.2)根据节点位置的不同,将所述电力网络的节点划分为内网节点、外网节点和边界节点。
如图4所示的双端口互联电力网络系统中,节点3和节点17为边界节点,节点1、节点2、节点25~节点30和节点37~节点39为外网节点,其余节点为内网节点。构成以支路l2-3和支路l17-27为联络线的双端口互联系统。
3)分别提取断面I和断面II中边界节点电压和联络线功率。所述边界节点电压包括电压幅值和相角。所述联络线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具体信息如下:
表1扰动前后边界节点电压
表2扰动前后联络线功率
4)根据互联系统端口个数计算增量。
表3电压各增量结果
表4联络线变化量
5)计算边界节点间的等值参数。
6)更新等值注入功率。
Claims (3)
1.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电力网络在扰动前的状态估计的断面,记为断面I,对应采样时刻t1;获取电力网络在扰动后的状态估计的断面,记为断面II,对应采样时刻t2;
2)划分电力网的节点;
3)分别提取断面I和断面II中边界节点电压和联络线功率;所述边界节点电压包括电压幅值和相角;所述联络线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4)根据互联电力网络的端口个数计算连接边界节点i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i L、连接边界节点i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ΔUUsin(i,j)、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ΔUU cos(i,j)和边界节点i的电压幅值平方的增量ΔU2(i);
分别如下所示:
式中,i和j分别为边界节点编号,且j≠i;当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2时,边界节点总数n=2;当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3时,边界节点总数n=3;real代表取实部的运算;imag代表取虚部的运算;为在t1时刻连接边界节点i的联络线的复功率;为在t2时刻连接边界节点i的联络线的复功率;t1为电力网络扰动前的时刻;t2为电力网络扰动后的时刻;为边界节点i在t1时刻的电压幅值;为边界节点j在t1时刻的电压幅值;为边界节点i在t2时刻的电压幅值;为边界节点j在t2时刻的电压幅值;为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在t1时刻的相角差的正弦值;为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在t2时刻的相角差的余弦值;为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在t1时刻的相角差的余弦值;为边界节点i与边界节点j在t2时刻的相角差的正弦值;θi代表边界节点i的电压相角,θj代表边界节点j的电压相角,θij=θi-θj;
5)计算边界节点间的等值参数,并根据所述等值参数构建简化Ward等值电力网络;
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2时,主要计算连接边界节点1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1 L、连接边界节点1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连接边界节点2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2 L和连接边界节点2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分别如下所示:
式中,ΔUU sin(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ΔUU cos(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
ΔUU sin(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ΔUU cos(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
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3时,主要计算连接边界节点1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1 L、连接边界节点1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连接边界节点2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2 L、连接边界节点2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连接边界节点3的联络线的有功增量ΔP3 L和连接边界节点3的联络线的无功增量分别如下所示:
ΔUU sin(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ΔUU cos(1,2)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
ΔUU sin(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ΔUU cos(2,1)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
ΔUU sin(1,3)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3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3的相角;ΔUU cos(1,3)为边界节点1与边界节点3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1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3的相角;
ΔUU sin(3,1)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3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ΔUU cos(3,1)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1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3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1的相角;
ΔUU sin(2,3)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3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3的相角;ΔUU cos(2,3)为边界节点2与边界节点3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2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3的相角;
ΔUU sin(3,2)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正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3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ΔUU cos(3,2)为边界节点3与边界节点2之间的电压幅值的余弦增量,其中相角差为边界节点3的相角减去边界节点2的相角;
ΔU2(1)为边界节点1的电压幅值平方的增量;ΔU2(2)为边界节点2的电压幅值平方的增量;ΔU2(3)为边界节点3的电压幅值平方的增量;
6)更新等值注入功率,如下所示:
式中,i和j分别为边界节点编号,且j≠i;当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2时,边界节点总数n=2;当互联电力网络端口总数为3时,边界节点总数n=3;为边界节点i的等值注入功率;为边界节点i和边界节点j构成的支路的等值功率;代表与边界节点i相连的联络线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划分电力网的节点的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所述电力网络的总节点数和节点位置;
2)根据节点位置的不同,将所述电力网络的节点划分为内网节点、外网节点和边界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网络发生的扰动主要包括线路开断、发电机投入电力网络中使用、发电机退出电力网络中使用和/或负荷增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52317.XA CN108539735B (zh) | 2018-04-19 | 2018-04-19 | 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52317.XA CN108539735B (zh) | 2018-04-19 | 2018-04-19 | 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39735A CN108539735A (zh) | 2018-09-14 |
CN108539735B true CN108539735B (zh) | 2020-04-21 |
Family
ID=63477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52317.XA Active CN108539735B (zh) | 2018-04-19 | 2018-04-19 | 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39735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0457A (zh) * | 2012-01-16 | 2012-07-11 | 广东省电力调度中心 | 一种基于内网量测数据的两端口外网静态等值方法 |
CN105576667A (zh) * | 2016-03-08 | 2016-05-11 | 国家电网公司 | 外网等值网络边界电压无功支撑充裕性计算方法 |
CN106786536A (zh) * | 2016-12-29 | 2017-05-3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考虑外网扩展Ward等值的状态估计方法 |
-
2018
- 2018-04-19 CN CN201810352317.XA patent/CN1085397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0457A (zh) * | 2012-01-16 | 2012-07-11 | 广东省电力调度中心 | 一种基于内网量测数据的两端口外网静态等值方法 |
CN105576667A (zh) * | 2016-03-08 | 2016-05-11 | 国家电网公司 | 外网等值网络边界电压无功支撑充裕性计算方法 |
CN106786536A (zh) * | 2016-12-29 | 2017-05-3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考虑外网扩展Ward等值的状态估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39735A (zh) | 2018-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Pasqualetti et al. | Control-theoretic methods for cyberphysical security: Geometric principles for optimal cross-layer resilient control systems | |
CN109145428B (zh) | 一种连锁故障模式下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脆弱性评估方法 | |
Xiao et al. | Cascading link failure in the power grid: A percolation-based analysis | |
Follum et al. | Simultaneous estim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modes and forced oscillations | |
Chen et al. | Three-phase power-flow by direct ZBR method for unbalanced radial distribution systems | |
Wang et al. | Multi-area dynamic state estimation with PMU measurements by an equality constrained extended Kalman filter | |
Pasqualetti | Secure control systems: A control-theoretic approach to cyber-physical security | |
CN108767844B (zh) | 数据注入攻击下网络化多区域电力系统的自适应状态估计方法 | |
CN109802392B (zh) | 大规模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及装置 | |
CN105184418B (zh) | 基于灵敏度和约束等值的互联电网最优潮流计算方法 | |
CN108539735B (zh) | 一种基于联络线功率突变量的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 | |
CN109858061B (zh) | 面向电压功率灵敏度估计的配电网络等值与化简方法 | |
Karamta et al. | A review of power system state estimation: Techniques, state-of-the-art and inclusion of FACTS controllers | |
CN104573384B (zh) | 一种适用于配电网在线分析的改进直流潮流算法 | |
Rana et al. | Modelling the interconnected synchronous generators and its state estimations | |
Nabavi et al. | A real-time distributed Prony-based algorithm for modal estimation of power system oscillations | |
Yang et al. | A real-time dynamic equivalent solution for large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s | |
Nabavi et al. | Distributed estimation of inter-area oscillation modes in large power systems using alternating direction multiplier method | |
Baiocco et al. | A model for robust distributed hierarchical electric power grid state estimation | |
CN105610156B (zh) | 一种多线路并发合环方法 | |
CN108683181B (zh) | 一种基于改进支路开断模拟直流法的双端口黑箱外网静态等值方法 | |
Jin | False data injection attack against smart power grid based on incomplete network information | |
Chakrabortty et al. | Building a dynamic electro‐mechanical model for the Pacific AC intertie using distributed synchrophasor measurements | |
CN108964044B (zh) | 一种通过海底电缆互联的海洋微电网群等值建模方法 | |
CN108899909B9 (zh) | 基于低非线性度网络模型的用于潮流计算的初值估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