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8900A -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8900A
CN108538900A CN201810453615.8A CN201810453615A CN108538900A CN 108538900 A CN108538900 A CN 108538900A CN 201810453615 A CN201810453615 A CN 201810453615A CN 108538900 A CN108538900 A CN 108538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area
layer
viewing area
diffus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536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38900B (zh
Inventor
王盼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536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89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8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89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6273 priority patent/WO2019218626A1/zh
Priority to US16/541,170 priority patent/US2019037205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38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8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屏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屏具有轮廓线以界定有效显示区的范围;所述有效显示区包括邻近所述轮廓线的边缘显示区和远离所述轮廓线的主显示区;所述边缘显示区与所述轮廓线相交;所述显示屏包括发光层及出光层,所述出光层的第一区域上设置有散射结构,从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散射结构后偏离原传播方向;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出光层上与所述边缘显示区对应的至少部分区域。由于散射结构的存在,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时会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则边缘显示区的一部分光线传播到显示屏的非显示区域,从而使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出光量降低,边缘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亮度衔接自然,从而降低了显示屏的边缘锯齿感。

Description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显示屏一般采用方形板状设计,且显示屏包括至少由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构成的若干个像素单元,若干个像素单元构成像素阵列用以展现画面。随着显示屏多元化应用的发展,显示屏的外形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合适应性调整。也就是说,需要设计出不同于常规的方形板状的“异形屏”,如常见的异形显示屏主要有扇形、弧形及圆形等形状。
但是当显示屏的周边形成异形形状(如弧形)时,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屏在微观尺度上观察时,会呈现明显的锯齿感。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及显示装置,解决了显示屏在微观尺度上观察时呈现明显的锯齿感问题,达到了降低锯齿感的效果。
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具有轮廓线以界定有效显示区的范围;所述有效显示区包括邻近所述轮廓线的边缘显示区和远离所述轮廓线的主显示区;所述边缘显示区与所述轮廓线相交;
所述显示屏包括发光层及出光层,所述出光层的第一区域上设置有散射结构,从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散射结构后偏离原传播方向;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出光层上与所述边缘显示区对应的至少部分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显示屏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边缘显示区在所述显示屏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显示屏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位于轮廓线限定区域外部的边缘显示区在所述显示屏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三投影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为顶发光结构,所述出光层为光取出层、阴极和顶部盖板中的至少一种;或所述显示屏为底发光结构,所述出光层为阳极和/或底部盖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为顶发光结构,所述出光层为光取出层时,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光取出层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或散射粒子层;所述出光层为阴极时,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阴极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或散射粒子层;所述出光层为顶部盖板时,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顶部盖板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或散射粒子层;
或所述显示屏为底发光结构,所述出光层为阳极时,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阳极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或散射粒子层;所述出光层为底部盖板时,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底部盖板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或散射粒子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出光层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通过压印或刻蚀工艺,形成于所述出光层上;所述散射粒子层通过蒸镀工艺,形成于所述出光层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出光层第一区域的散射粒子层,所述散射粒子层为有机硅、聚乙烯、丙烯酸树脂、纳米硫酸钡、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射结构的散射效果与所述散射粒子层的粒径成正比,且所述散射结构的散射效果与所述散射粒子层的密度成正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射粒子层的粒径在5um-100um以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射粒子层的密度在10%-40%以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射结构设置于所述出光层朝向或背离所述发光层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缘显示区与所述轮廓线之间的法向距离小于3mm。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以及
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显示屏供电;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媒体信息;
处理模块,与所述显示屏、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均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电能供给,并且将媒体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屏。
本发明的显示屏与显示装置,由于散射结构的存在,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时会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则边缘显示区的一部分光线传播到显示屏的非显示区,从而使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出光量降低,边缘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亮度衔接自然,从而降低了显示屏的边缘锯齿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幅显示屏异形区的微观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幅显示屏的微观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采用现有技术的显示屏,在微观尺度上观察存在明显的锯齿感问题,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像素一般为规则的长方形,而显示屏的轮廓线一般为弧形,则长方形的像素不可能与弧形的轮廓线完全匹配,则必然会在轮廓线周缘出现参差不齐的锯齿状,从而导致显示屏在微观尺度上观察时会出现明显的锯齿感。
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100的部分区域的俯视示意图,该显示屏100不同于传统的矩形外形,该显示屏100在传统的矩形外形的基础上,在显示屏100的一端开槽,即在显示屏100的一端具有异形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00可以是在一端具有开槽区(又称开口或刘海或异形区,开槽区具有弧形倒角,以下简称开槽)的显示屏,还可以是在传统矩形外形的基础上具有边缘弧形倒角(以下简称边缘倒角)的显示屏100,还可以是同时具有开槽和边缘倒角的显示屏100,即,对于任何区域具有弧形倒角的显示屏100,本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均适用。以下描述中,仅以图2所示的具有开槽的显示屏100为例进行说明。
显示屏100具有轮廓线101,轮廓线101为显示屏100的开槽区的边界线,以及以便用于界定有效显示区的范围,即位于轮廓线101以内的显示屏区域为有效显示区,位于轮廓线101以外的显示屏区域为无效显示区,有效显示区用于呈现一幅图片或动态显示画面,无效显示区不需要呈现图片或者动态显示画面,但是当无效显示区内有子像素时,其显示的图片或动态显示画面会影响有效显示区的显示效果,如画面边缘的锯齿感。在具体应用中,显示屏100可以是平面屏,也可以是曲面屏,如电视的曲面屏,或者手机的曲面屏。
有效显示区包括邻近轮廓线101的边缘显示区102和远离轮廓线101的主显示区103,主显示区103与边缘显示区102邻接,边缘显示区102与轮廓线101相交,即位于轮廓线101以内的绝大部分显示屏区域为主显示区103,与轮廓线101相交及位于轮廓线101以外的,且位于轮廓线101以内的且朝向轮廓线101的小部分显示屏区域为边缘显示区102。则在本实施例中,主显示区103以及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内的部分1022划分为有效显示区,位于轮廓线以外的部分1021以及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划分为无效显示区。
参阅图2及图3,该显示屏100包括层叠设置的发光层10与出光层,该发光层10为OLED的一部分,该发光层10可以为多层结构叠加形成的叠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10为OLED中的发光材料层。此外,OLED还包括公共层,具体地,公共层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等,更具体地,发光层设置于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形成的叠层,与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形成的叠层之间。
OLED属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在外界电压的驱动下,由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有机材料中复合而释放出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使其受到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而产生发光现象。
具体地,出光层的第一区域上设置有散射结构30,从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经过散射结构30后偏离原传播方向,第一区域为出光层上与边缘显示区102对应的至少部分区域。具体的,参见图1,第一区域可以为与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即轮廓线101与曲线104之间的部分)对应的出光层区域,也可以为与边缘显示区102对应的出光层区域,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具体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说明。如此,由于散射结构30的存在,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时会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至少部分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后不再与出光层垂直),则边缘显示区102的一部分光线传播到显示屏100的非显示区,从而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出光量降低,边缘显示区102与非显示区的亮度衔接自然,从而降低了显示屏100的边缘锯齿感。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结构的显示屏,出光层的结构不同,如对于顶发光的显示屏,光取出层、阴极和顶部盖板中的至少一层;对于底发光结构,出光层可以为阳极和/或底部盖板。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进行分别说明。
具体地,参阅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顶发光显示屏边缘区域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出光层为阴极20,阴极20为一整体结构,阴极20设置于发光层10上,阴极20接触显示区域外侧的电极供电线,从而电极供电线可以接收电信号。显示屏100为顶发光显示屏(即顶发光结构的显示屏),即从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以垂直于阴极20的方向从阴极20射出。在阴极20的第一区域设置有散射结构30,从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后偏离原传播方向。
更具体地,可以在阴极20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背向发光层10的表面)设置有上述散射结构30,也可以在阴极20的第一区域的下表面(朝向发光层10的表面)设置有上述散射结构30,还可以在阴极20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置有上述散射结构3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此,由于散射结构30的存在,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时会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至少部分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后不再与阴极20垂直),则边缘显示区102的一部分光线传播到显示屏100的非显示区,从而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出光量降低,边缘显示区102与非显示区的亮度衔接自然,从而降低了显示屏100的边缘锯齿感。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散射结构30为设置于阴极20的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
更具体地,可以通过压印的方式使阴极20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形成上述凹凸结构,压印是在模具的作用下使材料的厚度发生变化,在材料的表面上压出起伏花纹或字样的工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刻蚀的方式使阴极20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形成上述凹凸结构。
具体过程可以为:在整个显示屏上旋涂光刻胶,之后以具有有效显示区图形开口的掩膜板为掩膜,对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暴露出待刻蚀的无效显示区区域,在整个显示屏上形成具有有效显示区图形开口的光刻胶层;之后以该具有有效显示区图形开口的光刻胶层为掩膜,采用刻蚀工艺在暴露出的待刻蚀的无效显示区区域上形成上述凹凸结构;形成上述凹凸结构之后,再去除所述光刻胶层。
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在阴极20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背向发光层10的表面)蒸镀散射粒子层形成上述散射结构30,当光线经过散射粒子层时,散射粒子层会将光线散射,则必然有一部分光线射向非显示区,从而使边缘显示区102与非显示区的亮度衔接自然。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阴极20的第一区域的下表面(朝向发光层10的表面)蒸镀散射粒子层形成上述散射结构30,或者在阴极20的第一区域的上下表面均蒸镀散射粒子层形成上述散射结构30。
具体地,散射粒子层为有机硅、聚乙烯、丙烯酸树脂、纳米硫酸钡、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地,散射结构30的散射效果与散射粒子层的粒径成正比,且散射结构30的散射效果与散射粒子层的密度成正比,该密度为散射粒子层占据阴极20设有散射结构30部分的面积的百分比。当锯齿感较轻微时,选择粒径较小且密度较小的粒子,当锯齿感较严重时,选择粒径较大且密度较大的粒子。
更具体地,选择的散射粒子的粒径为5um-100um,但是粒径也不要选择太大,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且散射粒子的密度(密集程度)为10%-40%,密度也不要选择太大,只要适宜即可。其中,散射粒子的密度为:散射粒子所占据出光层的面积与出光层设置有散射结构的部分的面积的比值。例如,如图1所示,若将散射粒子仅设置于轮廓线101与曲线104之间,则散射粒子的密度=散射粒子的总面积:位于轮廓线101与曲线104之间的盖板区域的面积。
进一步,显示屏100还包括像素限定层(PDL)(图未示)与顶部盖板(图未示),显示屏100还包括若干重复排列的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及第三子像素,像素限定层设有对应每个子像素的开口(即暴露每个子像素的中心部分开口),用于限定子像素,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及第三子像素分别设置于相对应的开口内,顶部盖板用于保护发光层10及显示屏100其他结构层。
在本实施例中,边缘显示区102与轮廓线101之间的法向距离L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以确定一个像素单元是否位于边缘显示区102。例如,根据统计数据发现,对于特定尺寸的像素单元,从轮廓线101向内偏移3mm时,均会到达主显示区103,则可以设定该3mm为预设距离阈值。当然,这里的预设距离阈值取3mm仅是一种举例,具体的预设距离阈值的取值范围与轮廓线的曲率和像素单元的尺寸有关。
显示屏100还包括基板(图未示)、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图未示)及阳极40,薄膜晶体管设置在基板上,阳极40设置在薄膜晶体管上,发光层10设置于阳极40上。
基板具有第一子像素区域、第二子像素区域和第三子像素区域。一组第一子像素区域、第二子像素区域和第三子像素区域可以构成一个像素区域。基板可以具有多个像素区域。薄膜晶体管控制每个子像素的发射,或者可以控制每个子像素发射光时发射的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部分边缘显示区102与轮廓线101相交,则边缘显示区102具有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散射结构30设置于与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即轮廓线101与曲线104之间的部分)对应的阴极20的区域的表面,即,阴极20的第一区域为,与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对应的阴极区域,也就是说,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内的部分1022的阴极20的表面未设置有散射结构30。也即,本实施例中,阴极20的第一区域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第一投影与第三投影重叠。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只要处于边缘显示区102的阴极20的表面均有散射结构30,也即为当阴极20的第一区域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时,边缘显示区102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时,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重叠,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应用中,当一个像素单元处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与处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内的部分1022的比例超过一定比值时,如50%时,会将该像素单元划分为无效像素单元,以将该像素单元去除(即不蒸镀该像素单元),而小于该比值时则保留该像素单元。
阳极40包括第一子像素电极、第二子像素电极和第三子像素电极。第一子像素电极形成在第一子像素区域,第二子像素电极形成在第二子像素区域,第三子像素电极形成在第三子像素区域。第一子像素电极、第二子像素电极和第三子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经过通孔电连接到薄膜晶体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100为顶发光结构,出光层为光取出层,光取出层为一整体结构,从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以垂直于光取出层的方向从光取出层射出。在光取出层的第一区域设置有散射结构30,从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后偏离原传播方向。
具体地,和上述实施例相同,散射结构30可以设置于光取出层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于光取出层的第一区域的下表面,还可以在光取出层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上述散射结构30。
更具体地,散射结构30为设置于光取出层的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凹凸结构通过压印或刻蚀的方式形成于光取出层的第一区域的表面;或者散射结构30为采用蒸镀工艺形成于光取出层的第一区域的散射粒子层。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边缘显示区102与轮廓线101相交,则边缘显示区102具有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散射结构30设置于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即轮廓线101与曲线104之间的部分)的光取出层的表面,意思即为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内的部分1022的光取出层的表面未设置有散射结构30,也即为当光取出层的第一区域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时,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时,第一投影与第三投影重叠。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只要处于边缘显示区102的光取出层的表面均有散射结构30,也即为当光取出层的第一区域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时,边缘显示区102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时,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重叠,在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100为顶发光结构,出光层为顶部盖板,顶部盖板为一整体结构,从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以垂直于顶部盖板的方向从顶部盖板射出。在顶部盖板的第一区域设置有散射结构30,从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后偏离原传播方向。
具体地,和上述实施例相同,散射结构30可以设置于顶部盖板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于顶部盖板的第一区域的下表面,还可以在顶部盖板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上述散射结构30。
更具体地,散射结构30为设置于顶部盖板的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凹凸结构通过压印或刻蚀的方式形成于顶部盖板的第一区域的表面;或者散射结构30为采用蒸镀工艺形成于顶部盖板的第一区域的散射粒子层。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边缘显示区102与轮廓线101相交,则边缘显示区102具有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散射结构30设置于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轮廓线101与曲线104之间的部分)对应的顶部盖板区域的表面,意思即为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内的部分1022的顶部盖板的表面未设置有散射结构30,也即为当顶部盖板的第一区域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时,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时,第一投影与第三投影重叠。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只要处于边缘显示区102的顶部盖板的表面均有散射结构30,也即为当顶部盖板的第一区域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时,边缘显示区102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时,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重叠,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屏100为顶发光结构时,位于发光层10上部的各个层上都可以选择性的设置散射结构30,针对其他结构层设置散射结构30的情况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并且,针对显示屏100为顶发光结构时,以上实施例中使出光层的第一区域上设置有散射结构30的方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方案组合使用,只要保证显示屏100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出光层的第一区域上设置有散射结构30即可。
参阅图4,为底发光显示屏边缘区域的剖面示意图。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出光层为阳极40,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00为底发光显示屏(即底发光结构的显示屏),即从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以垂直于阳极40的方向从阳极40射出。在位于阳极40的第一区域设置有散射结构30,从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后偏离原传播方向。
更具体地,可以在阳极40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朝向发光层10的表面)设置有上述散射结构30,也可以在阳极40的第一区域的下表面(背向发光层10的表面)设置有上述散射结构30,还可以在阳极40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置有上述散射结构3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如此,由于散射结构30的存在,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时会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至少部分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后不再与阳极40垂直),则边缘显示区102的一部分光线传播到显示屏100的非显示区,从而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出光量降低,边缘显示区102与非显示区的亮度衔接自然,从而降低了显示屏100的边缘锯齿感。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阳极40的第一区域的下表面(背向发光层10的表面)蒸镀散射粒子层形成上述散射结构30,当光线经过散射粒子时,散射粒子会将光线散射,则必然有一部分光射向非显示区,从而使边缘显示区102与非显示区衔接自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阳极40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朝向发光层10的表面)蒸镀散射粒子形成上述散射结构30,在此不作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散射结构30为设置于阳极40的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具体地,凹凸结构通过压印或者刻蚀形成与阳极40的表面。
显示屏100还包括基板(图未示)及薄膜晶体管(图未示),薄膜晶体管设置在基板上,阳极40设置在薄膜晶体管上,发光层10设置于阳极40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边缘显示区102与轮廓线101相交,则边缘显示区102具有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散射结构30设置于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轮廓线101与曲线104之间的部分)的阳极40的表面,意思即为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内的部分1022的阳极40的表面未设置有散射结构30,也即为当阳极40的第一区域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时,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时,第一投影与第三投影重叠。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只要处于边缘显示区102的阳极40的表面均有散射结构30,也即为当阳极40的第一区域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时,边缘显示区102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时,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重叠,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该显示屏100还包括像素限定层(PDL)(图未示)与阴极20,该实施例中的像素限定层(PDL)、与阴极的设置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100为底发光结构,出光层为底部盖板,底部盖板为一整体结构,从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以垂直于底部盖板的方向从底部盖板射出。在底部盖板的第一区域设置有散射结构30,从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后偏离原传播方向。
具体地,和上述实施例相同,散射结构30可以设置于底部盖板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于底部盖板的第一区域的下表面,还可以在底部盖板的第一区域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上述散射结构30。
且散射结构30为设置于底部盖板的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凹凸结构通过压印或刻蚀的方式形成于底部盖板的第一区域的表面;或者散射结构30为采用蒸镀工艺形成于底部盖板的第一区域的散射粒子层。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边缘显示区102与轮廓线101相交,则边缘显示区102具有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散射结构30设置于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轮廓线101与曲线104之间的部分)的底部盖板的表面,意思即为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内的部分1022的底部盖板的表面未设置有散射结构30,也即为当底部盖板的第一区域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时,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时,第一投影与第三投影重叠。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只要处于边缘显示区102的底部盖板的表面均有散射结构30,也即为当底部盖板的第一区域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时,边缘显示区102在显示屏100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时,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重叠,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针对显示屏100为底发光结构时,位于发光层下部的各个层上都可以选择性的设置散射结构30,针对其他结构层设置散射结构30的情况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并且,针对显示屏100为底发光结构时,以上实施例中使出光层的第一区域上设置有散射结构30的方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方案组合使用,只要保证显示屏100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出光层的第一区域上设置有散射结构30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100,由于散射结构30的存在,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时会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至少部分光线在经过散射结构30后不再与出光层垂直),则边缘显示区102的一部分光线传播到显示屏100的非显示区,从而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出光量降低,边缘显示区102与非显示区的亮度衔接自然,从而降低了显示屏100的边缘锯齿感。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屏100,还包括电源模块、存储模块及处理模块,电源模块用于为显示屏100供电,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媒体信息,处理模块与显示屏、电源模块及存储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电源模块的电能供给,并将媒体信息显示于显示屏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具有轮廓线以界定有效显示区的范围;所述有效显示区包括邻近所述轮廓线的边缘显示区和远离所述轮廓线的主显示区;所述边缘显示区与所述轮廓线相交;
所述显示屏包括发光层及出光层,所述出光层的第一区域上设置有散射结构,从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散射结构后偏离原传播方向;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出光层上与所述边缘显示区对应的至少部分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显示屏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边缘显示区在所述显示屏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显示屏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位于轮廓线限定区域外部的边缘显示区在所述显示屏的基板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三投影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顶发光结构,所述出光层为光取出层、阴极和顶部盖板中的至少一种;或所述显示屏为底发光结构,所述出光层为阳极和/或底部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顶发光结构,所述出光层为光取出层时,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光取出层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或散射粒子层;所述出光层为阴极时,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阴极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或散射粒子层;所述出光层为顶部盖板时,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顶部盖板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或散射粒子层;
或所述显示屏为底发光结构,所述出光层为阳极时,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阳极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或散射粒子层;所述出光层为底部盖板时,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底部盖板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或散射粒子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出光层第一区域的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通过压印或刻蚀工艺,形成于所述出光层上;所述散射粒子层通过蒸镀工艺,形成于所述出光层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出光层第一区域的散射粒子层,所述散射粒子层为有机硅、聚乙烯、丙烯酸树脂、纳米硫酸钡、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结构的散射效果与所述散射粒子层的粒径成正比,且所述散射结构的散射效果与所述散射粒子层的密度成正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粒子层的粒径在5um-100um以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粒子层的密度在10%-40%以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结构设置于所述出光层朝向或背离所述发光层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显示区与所述轮廓线之间的法向距离小于3mm。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以及
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显示屏供电;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媒体信息;
处理模块,与所述显示屏、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均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电能供给,并且将媒体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屏。
CN201810453615.8A 2018-05-14 2018-05-14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538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3615.8A CN108538900B (zh) 2018-05-14 2018-05-14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PCT/CN2018/116273 WO2019218626A1 (zh) 2018-05-14 2018-11-19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US16/541,170 US20190372054A1 (en) 2018-05-14 2019-08-15 Display 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scre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3615.8A CN108538900B (zh) 2018-05-14 2018-05-14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8900A true CN108538900A (zh) 2018-09-14
CN108538900B CN108538900B (zh) 2021-04-23

Family

ID=63477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3615.8A Active CN108538900B (zh) 2018-05-14 2018-05-14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890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8751A (zh) * 2018-09-29 2019-01-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0416432A (zh) * 2019-07-31 2019-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面板的制备方法、oled面板及oled装置
WO2019218626A1 (zh) * 2018-05-14 2019-11-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11025742A (zh) * 2020-01-02 2020-04-1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64103A (zh) * 2020-07-07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8626A1 (zh) * 2018-05-14 2019-11-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09188751A (zh) * 2018-09-29 2019-01-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0416432A (zh) * 2019-07-31 2019-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面板的制备方法、oled面板及oled装置
WO2021018249A1 (zh) * 2019-07-31 2021-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416432B (zh) * 2019-07-31 2021-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面板的制备方法、oled面板及oled装置
CN111025742A (zh) * 2020-01-02 2020-04-1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25742B (zh) * 2020-01-02 2022-07-1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64103A (zh) * 2020-07-07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8900B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8900A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016493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50278B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7565043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TWI440173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KR101695082B1 (ko) 표시장치
KR20170005272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070222354A1 (en) Carbon nanotube field emitting display
CN109188751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4752478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10473984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1769210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4203470B2 (ja) デュアルパネルタイプの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80015144A (ko) 대면적 oled 마이크로 디스플레이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658442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JP2019133955A (ja) 表示装置
US20190372054A1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screen
CN104851906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KR101311670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8649056A (zh)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07464832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520890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KR102657295B1 (ko) 유기발광장치
CN208608199U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US9653702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