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8199U -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08199U
CN208608199U CN201820707615.1U CN201820707615U CN208608199U CN 208608199 U CN208608199 U CN 208608199U CN 201820707615 U CN201820707615 U CN 201820707615U CN 208608199 U CN208608199 U CN 208608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ing area
display screen
cover board
spacing
luminescen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076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露露
叶訢
胡小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076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08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08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08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屏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屏具有轮廓线以界定有效显示区的范围;所述有效显示区包括邻近所述轮廓线的边缘显示区和远离所述轮廓线的主显示区;所述边缘显示区与所述轮廓线相交;所述显示屏包括发光层及间隔位于所述发光层上的盖板,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由于像素发光时会存在干涉,当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发光层与盖板之间的间距较小时,则此时边缘显示区的亮度小于主显示区的亮度,边缘显示区与显示屏的非显示区的亮度衔接自然,从而降低了显示屏的边缘锯齿感。

Description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被誉为21世纪的平板显示和第三代显示技术,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一大研究热点。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驱动电压低、主动发光、视角宽、效率高、响应速度快、易实现全彩色大面积壁挂式显示和柔性显示的许多特点,同时具有制造成本低、功耗低等优点。
OLED显示屏的发光层一般都是通过有机材料利用蒸镀成膜技术透过金属掩膜板在沉积基板上相应的像素位置形成有机发光元器件。OLED显示屏彩色化效果较好的像素排列方式是在每个像素单元有红、绿、蓝三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具有独立的有机发光元器件。
然而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和使用需求,对OLED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外形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随之产生了异形显示屏,如常见的异形显示屏主要有扇形、弧形及圆形等形状。但是当OLED显示屏的周边形成异形形状(如弧形)时,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OLED显示屏在微观尺度上观察时,会呈现明显的锯齿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及显示装置,解决了显示屏在微观尺度上观察时呈现明显的锯齿感问题,达到了降低锯齿感的效果。
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具有轮廓线,以界定有效显示区与无效显示区的范围;所述显示屏具有与所述轮廓线相交的边缘显示区;所述有效显示区包括邻近所述轮廓线的边缘显示区和远离所述轮廓线的主显示区;所述无效显示区包括其余所述边缘显示区;
所述显示屏包括发光层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的盖板,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红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绿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红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5um-3.5um,所述绿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5um-3.5um,所述蓝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5um-3.5u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红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75um-3.25um,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9um-3.15um,所述蓝色子像素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为 3um-3.5u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支撑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支撑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发光层设于所述平坦化层上,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平坦化层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平坦化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无效显示区的所述边缘显示区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缘显示区与所述轮廓线之间的法向距离小于 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层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发光层的厚度。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以及
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显示屏供电;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媒体信息;
处理模块,与所述显示屏、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均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电能供给,并且将媒体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与显示装置,位于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发光层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主显示区的发光层与盖板之间的间距,由于像素发光时会存在干涉,当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发光层与盖板之间的间距较小时,则此时边缘显示区的亮度小于主显示区的亮度,边缘显示区与显示屏的非显示区的亮度衔接自然,从而降低了显示屏的边缘锯齿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异形区微观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红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与亮度之间关系的仿真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红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与色坐标之间关系的仿真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绿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与亮度之间关系的仿真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绿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与色坐标之间关系的仿真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蓝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与亮度之间关系的仿真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蓝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与色坐标之间关系的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采用现有技术的OLED显示屏,在微观尺度上观察存在明显的锯齿感问题,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像素一般为规则的长方形,而OLED显示屏的轮廓线一般为弧形,则长方形的像素不可能与弧形的轮廓线完全匹配,则必然会在轮廓线周缘出现参差不齐的锯齿状,从而导致OLED显示屏在微观尺度上观察时会出现明显的锯齿感。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100,该显示屏100 不同于传统的矩形外形,该显示屏100一般在传统的矩形外形的基础上一端开槽或者在边缘倒角,以在显示屏100周边形成异形形状。
显示屏100具有轮廓线101,轮廓线101为显示屏100的异形边界线,以便用于界定有效显示区的范围,即位于轮廓线101以内的显示屏区域为有效显示区,位于轮廓线101以外的显示屏区域为无效显示区,有效显示区用于呈现一幅图片或动态显示画面,无效显示区不需要呈现图片或者动态显示画面,但是当无效显示区内有子像素时,其显示的图片或动态显示画面会影响有效显示区的显示效果,如画面边缘的锯齿感。在具体应用中,显示屏100可以是平面屏,也可以是曲面屏,如电视的曲面屏,或者手机的曲面屏。
有效显示区包括邻近轮廓线的边缘显示区102和远离轮廓线的主显示区 103,主显示区103与边缘显示区102相邻,边缘显示区102与轮廓线101相交,即位于轮廓线101以内的绝大部分显示屏区域为主显示区103,与轮廓线101相交及位于轮廓线101以外的,且位于轮廓线101以内的且靠近轮廓线101的小部分显示屏区域为边缘显示区102。则在本实施例中,主显示区103以及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内的部分1022划分为有效显示区,位于轮廓线以外的部分1021以及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划分为无效显示区。
在显示屏100的剖面图上,显示屏100包括发光层11及位于发光层11上方的盖板,其中,发光层11和盖板之间还具有其他层级结构。该发光层11为 OLED的一部分,且该发光层11可以为多层结构叠加形成的叠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11为OLED中的发光材料层。此外,OLED还包括公共层12,具体地,公共层12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等,更具体地,发光层11设置于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形成的叠层,与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形成的叠层之间。盖板用于保护发光层11及显示屏100的其他结构层。
OLED属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在外界电压的驱动下,由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有机材料中复合而释放出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使其受到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而产生发光现象。
其中,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由于像素发光时会存在干涉,当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较小时,边缘显示区102的亮度会小于主显示区 103的亮度,边缘显示区102与显示屏100的非显示区的亮度衔接自然,从而降低了显示屏100的边缘锯齿感。
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显示屏100还包括若干重复排列的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及第三子像素,具体地,第一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
显示屏100还包括,像素限定层20像素限定层20设有对应每个子像素的开口(即暴露每个子像素的中心部分开口),用于限定子像素,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及第三子像素分别设置于相对应的开口内。可以使用精密金属掩模板在上述开口内蒸镀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发光材料分别形成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与蓝色子像素。
在本实施例中,边缘显示区102与轮廓线101之间的法向距离L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以确定一个像素单元是否位于边缘显示区102。例如,根据统计数据发现,对于特定尺寸的像素单元,从轮廓线101向内偏移3mm时,均会到达主显示区103,则可以设定该3mm为预设距离阈值。当然,这里的预设距离阈值取 3mm仅是一种举例,具体的预设距离阈值的取值范围与轮廓线101的曲率、像素单元的尺寸及像素单元的排布有关。
由于边缘显示区102与轮廓线101相交,则可以表明在边缘显示区102存在与轮廓线101搭界的子像素,该与轮廓线101搭界的子像素可以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与蓝色子像素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具体地,边缘显示区102 具有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如图1所示,位于轮廓线101 与曲线104之间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 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主显示区 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而对于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内的部分1022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与位于主显示区103 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设置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 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主显示区 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时;对于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内的部分1022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也小于位于主显示区 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至于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与边缘显示区102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内的部分1022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相等,也可以设置不等。
在具体应用中,当一个像素单元处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 与处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内的部分1022的比例超过一定比值时,如50%时,会将该像素单元划分为无效像素单元,以将该像素单元去除(即不蒸镀该像素单元),而小于该比值时则保留该像素单元。
参阅图3及图4,当红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大约在3um时,红色子像素的亮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在2.5um-3.5um之间红色子像素的亮度较低,且无论红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如何变化,红色子像素的色坐标x及色坐标y 均趋于一条直线(可见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对红色子像素的色坐标x及色坐标y影响不大),因此在边缘显示区102,可以设置红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5um-3.5um。
参阅图5及图6,当绿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大约在3um时,绿色子像素的亮度虽然没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在2.5um-3.5um之间绿色子像素的亮度较低,且无论绿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如何变化,绿色子像素的色坐标x及色坐标y均趋于一条直线(可见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对绿色子像素的色坐标x及色坐标y影响不大),因此在边缘显示区102,可以设置绿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5um-3.5um。
参阅图7及图8,当蓝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大约在3um时,蓝色子像素的亮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在2.5um-3.5um之间蓝色子像素的亮度较低,且无论蓝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如何变化,蓝色子像素的色坐标x及色坐标y 均趋于一条直线(可见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对蓝色子像素的色坐标x及色坐标y影响不大),因此在边缘显示区102,可以设置蓝色子像素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5um-3.5um。
具体地,在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上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层、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层及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层分别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一般设置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层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层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且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层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层与盖板之间的间距。更具体地,可以设定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层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75um-3.25um,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层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为 2.9um-3.15um,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层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为3um-3.5um。一般设定在主显示区103的各个像素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大于2.5um-3.5um。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像素单元中各个颜色的子像素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像素单元还包括其他颜色的子像素,如白色子像素、黄色子像素,在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其他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设置为2.5um-3.5um,如白色子像素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黄色子像素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均设置为2.5um-3.5um。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0还包括基板30及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薄膜晶体管设置在基板30上。
基板30具有第一子像素区域、第二子像素区域和第三子像素区域。一组第一子像素区域、第二子像素区域和第三子像素区域可以构成一个像素区域。基板30可以具有多个像素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区域为发射红光的子像素区域,第二子像素区域为发射绿光的子像素区域,第三子像素区域为发射蓝光的子像素区域。
薄膜晶体管控制每个子像素的发射,或者可以控制每个子像素发射光时发射的量。薄膜晶体管包括平坦化层41、半导体层42、栅电极43、源电极44、漏电极45、栅极绝缘层46及层间绝缘层47,半导体层42包括沟道区和掺杂有掺杂剂的源区与漏区,栅极绝缘层46覆盖在半导体层42上,大体上栅极绝缘层46可以覆盖基板30的整个表面,栅电极43设置在栅极绝缘层46上,栅电极43被层间绝缘层47覆盖,去除栅极绝缘层46和层间绝缘层47的一部分,在去除之后形成接触孔以暴露半导体层42的预定区域,源电极44和漏电极45 经由接触孔接触半导体层42。
具体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覆盖基板30的全部或局部部分,平坦化层41形成于保护层上,在保护层和平坦化层41中形成通孔,以暴露TFT 的源电极44和漏电极45。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0还包括第一子像素电极51、第二子像素电极52 和第三子像素电极53。第一子像素电极51形成在第一子像素区域,第二子像素电极52形成在第二子像素区域,第三子像素电极53形成在第三子像素区域。第一子像素电极51、第二子像素电极52和第三子像素电极53中的每一个可以经过通孔电连接到薄膜晶体管。这里的第一子像素电极51、第二子像素电极52、第三子像素电极53通常被称为阳极。具体地,像素限定层20同时覆盖第一子像素电极51、第二子像素电极52和第三子像素电极53。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0还包括对电极60,分别对应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蒸镀形成,对电极60接触显示区域外侧的电极供电线,从而电极供电线可以接收电信号,对电极60通常为阴极。具体地,对电极60为一整体结构,以覆盖基板30的全部。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0还包括光取出层(图中未示出)及支撑层,光取出层设置于对电极60上,支撑层位于发光层与盖板之间,具体地支撑层设置于像素限定层20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显示屏100其他各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发光层11的厚度(即发光材料层的厚度),大于位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的厚度,以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如设置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的发光层11的厚度大于位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的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全部边缘显示区102的发光层11的厚度大于位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的厚度,在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显示屏100其他各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平坦化层41的厚度,大于位于主显示区103 的平坦化层41的厚度,以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如设置位于轮廓线101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的平坦化层41的厚度大于位于主显示区103 的平坦化层41的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全部边缘显示区102的平坦化层41的厚度大于位于主显示区103的平坦化层41的厚度,在此不作限定。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在显示屏100其他各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设置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支撑层的厚度,小于位于主显示区103 的支撑层的厚度,以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如设置位于轮廓线101 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的支撑层的厚度小于位于主显示区103的支撑层的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全部边缘显示区102的支撑层的厚度小于位于主显示区103的支撑层的厚度,在此不作限定。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在显示屏100其他各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设置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光取出层的厚度,小于位于主显示区103 的光取出层的厚度,以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如设置位于轮廓线101 限定区域之外的部分1021的光取出层的厚度小于位于主显示区103的光取出层的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全部边缘显示区102的光取出层的厚度小于位于主显示区103的光取出层的厚度,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还有其他方式以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发光层 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如在显示屏100其他各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增加边缘显示区102
的保护层的厚度的方式,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在此不再赘述。
即在本发明提供的各个实施例中,对于位于发光层11的上方的结构层来说,在显示屏100其他各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该层的厚度小于位于主显示区103的该层的厚度,以使位于边缘显示区 102的至少部分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对于位于发光层11的下方的结构层来说,在显示屏100其他各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该层的厚度,大于位于主显示区103的该层的厚度,以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
并且,以上实施例中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主显示区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的方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方案组合使用,只要在保证显示屏100性能的基础上,实现使位于边缘显示区102的至少部分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主显示区 103的发光层11与盖板之间的间距的目的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屏100,还包括电源模块、存储模块及处理模块,电源模块用于为显示屏100供电,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媒体信息,处理模块与显示屏、电源模块及存储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电源模块的电能供给,并将媒体信息显示于显示屏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具有轮廓线,以界定有效显示区与无效显示区的范围;所述显示屏具有与所述轮廓线相交的边缘显示区;所述有效显示区包括邻近所述轮廓线的边缘显示区和远离所述轮廓线的主显示区;所述无效显示区包括其余所述边缘显示区;
所述显示屏包括发光层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的盖板,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红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绿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红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5um-3.5um,所述绿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5um-3.5um,所述蓝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5um-3.5u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红色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75um-3.25um,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为2.9um-3.15um,所述蓝色子像素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为3um-3.5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支撑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支撑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发光层设于所述平坦化层上,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平坦化层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平坦化层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无效显示区的所述边缘显示区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显示区与所述轮廓线之间的法向距离小于3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层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发光层的厚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以及
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显示屏供电;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媒体信息;
处理模块,与所述显示屏、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均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电能供给,并且将媒体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屏。
CN201820707615.1U 2018-05-14 2018-05-14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8608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07615.1U CN208608199U (zh) 2018-05-14 2018-05-14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07615.1U CN208608199U (zh) 2018-05-14 2018-05-14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8199U true CN208608199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61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07615.1U Active CN208608199U (zh) 2018-05-14 2018-05-14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081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7529A (zh) * 2019-03-31 2019-06-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7529A (zh) * 2019-03-31 2019-06-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947529B (zh) * 2019-03-31 2021-05-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71899U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KR102578544B1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0687145B1 (ko) 유기 el 패널
KR102680875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7968103B (zh) 像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8565281B (zh)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08400156B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US11309359B2 (en)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display layer
CN108511506A (zh) 一种oled基板及显示面板
KR10197230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00049336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22500684A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CN111180492A (zh) 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及双面显示装置
KR20090005541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CN11171079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KR20050031888A (ko)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표시 디바이스
CN208608199U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208648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0910829B (zh) Oled像素结构及oled显示面板
CN11122389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显示装置
KR20080058540A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047731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20150128084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4464660A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098019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