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5313A - 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5313A
CN108535313A CN201810139614.6A CN201810139614A CN108535313A CN 108535313 A CN108535313 A CN 108535313A CN 201810139614 A CN201810139614 A CN 201810139614A CN 108535313 A CN108535313 A CN 108535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hermal resistance
interface
resistance
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96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35313B (zh
Inventor
黄丛亮
钟金鑫
吴东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8101396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53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5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5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35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5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1)制备两个测量样品;(2)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测量样品建立三维传热模型;(3)将材料属性赋予计算模型,设置模型中的界面存在热阻;(4)给定热阻值的范围,遍历所有的热阻阻值R求解计算模型;(5)绘制三维传热模型的界面热阻R的曲线族;(6)对实际材料使用热线法测量,绘制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图;(7)将实际得到热阻曲线与标准热阻曲线图谱对比,可以得到该实际热阻的范围。能对界面热阻进行较为准确的测量,并且降低测量界面热阻的费用,同时降低了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界面热阻的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热阻的方法,具体是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两物体的接触界面产生的热阻,称为接触热阻。对接触热阻的研究最早起源于液氦和铜表面之间的“Kapitza”热阻,随后很多学者对两固体表面接触的界面热阻(TCR)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接触热阻是电子器件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如微电子封装中纳米结构的IC设计、表面镀膜材料、热电器件、超导薄膜、半导体薄膜,LED封装设计、光学数据存取器、超短脉冲激光器、低温超导绝缘、高功率芯片设计等。
长期以来,对接触热阻的研究始于对材料界面接触热阻的测量方法。目前界面接触热阻测量方法最常用的是稳态法:在两接触样品上维持一定的温差,测量两样品轴向上的温度值,再由傅里叶定律外推至接触界面处从而得到界面上的温差;热流量可由热流量计测量或由样品材料的热导率和温度梯度计算得到,从而R=|T1-T2|/Q。瞬态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接触热阻实验测量方法,其主要包括激光光热测量法、热成像法、“flash”闪光法、激光光声法等。
对于稳态法测量界面热阻其测量速度非常的慢,因此测量效率较低,并且其测量设备想要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需要较高的费用。对于现有的瞬态测量,虽然其测量速度较快,但测量条件为均匀介质,其设备购买费用较高,初期投入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不仅测量速度快,且能够对界面热阻进行准确测量,同时投入费用低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制备测量样品,所述测量样品的厚度记为t、长度记为a、宽度记为b,所述测量样品包括材料Ⅰ和材料Ⅱ,所述材料Ⅰ与材料Ⅱ的接触面为界面,所述测量样品制备两个,将两个测量样品材料Ⅱ的面对置叠放;
步骤二:将步骤一对置叠放的两个测量样品,定义为一个整体,以测量样品的界面为分界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A计算域、B计算域和C计算域;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并根据热线法测量样品的过程对该整体建立三维传热模型,
所述A计算域的控制方程式为:
所述B计算域的控制方程式为:
所述C计算域的控制方程式为:
ρ1、ρ2分别为材料Ⅰ与材料Ⅱ的密度;Cp,1、Cp,2分别为材料Ⅰ与材料Ⅱ的定压比热容;k1、k2分别为材料Ⅰ与材料Ⅱ的热导率;T为温度,t是时间;
Qb为单位时间内热线产生的热量,其值由公式(4)描述:
n:为单位法向量,q为热流密度;
步骤三:将步骤二整体的几何中心处定义为线热源,将材料属性赋予三维传热模型,并设置三维传热模型中的界面存在热阻R,该处边界条件由公式(5)描述:
T1为界面靠近计算域B侧的温度,T2为界面靠近计算域A、C处的温度;
计算三维传热模型中其它边界条件设置为热绝缘,该处边界条件由公式(6)描述;
-n·q=0 (6)
步骤四:给定热阻R的范围,选取计算步长d,遍历范围内可能取得的热阻阻值,即逐一求解当R=R1+nd(n=0、1、2、3……)时的计算三维传热模型;
步骤五:记录三维传热模型中热线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求解不同热阻下的热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绘制模拟热阻曲线图谱,得到一组关于界面热阻R的曲线族;
步骤六:对步骤一制成的测量样品的实际材料使用热线法测量,读取热线温度Tr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得到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
步骤七:将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与三维传热模型中的模拟热阻曲线图谱进行对比,找到离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距离最近的两条模拟热阻曲线,并找出模拟热阻曲线对应的热阻值,这样就可以得到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范围,最后使用插值法得到界面热阻值。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模拟热阻曲线图谱为ΔT–lnt的图线图谱。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模拟热阻曲线图谱为ΔT–t的图线图谱。
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中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为ΔTr–lnt的曲线。
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中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为ΔTr-t的曲线。
进一步,所述材料Ⅰ和材料Ⅱ为相同材质或不同材质。
进一步,所述测量样品的厚度t=6mm,长度a<50mm、宽度记为b<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有限元的方法建立三维传热模型,求解不同热阻下的热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利用现有热线法的测量设备对测量样品进行测量,绘制的ΔT–lnt图线图谱与实际测量样品的ΔTr–lnt曲线对比,或绘制ΔT–t图线图谱与实际测量样品的ΔTr–t曲线对比,得到了实际热阻的范围,再使用插值法得到界面热阻值;通过此方法不仅测量速度快,精度准确,而且利用已有设备,不必再次投入设备成本,费用低廉,节省了资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测量样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计算传热物理模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1、材料Ⅰ,2、材料Ⅱ,3、界面,4、A计算域,5、B计算域,6、C计算域,7、线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制备测量样品,所述测量样品的厚度记为t、长度记为a、宽度记为b,所述测量样品包括材料Ⅰ1和材料Ⅱ2,所述材料Ⅰ1与材料Ⅱ2的接触面为界面3,材料Ⅰ1与材料Ⅱ2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设置,在此实施例中,材料Ⅰ1与材料Ⅱ2的厚度各占测量样品厚度的1/2,所述测量样品制备2个,将测量样品材料Ⅱ2的面对置叠放;
步骤二:将步骤一对置叠放的两个测量样品,定义为一个整体,以测量样品的界面3为分界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A计算域4、B计算域5和C计算域6;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并根据热线法测量样品的过程对该整体建立三维传热模型,
所述A计算域4的控制方程式为:
所述B计算域5的控制方程式为:
所述C计算域6的控制方程式为:
ρ1、ρ2分别为材料Ⅰ1与材料Ⅱ2的密度;Cp,1、Cp,2分别为材料Ⅰ1与材料Ⅱ2的定压比热容;k1、k2分别为材料Ⅰ1与材料Ⅱ2的热导率;T为温度,t是时间;
Qb为单位时间内热线产生的热量,其值由公式(4)描述:
n为单位法向量,q为热流密度,P0为实际热线法的功率,a为样品的长度;
步骤三:将步骤二的整体的几何中心处定义为线热源7,将材料属性赋予三维传热模型,并设置三维传热模型中的界面存在热阻R,该处边界条件由公式(5)描述:
T1为界面靠近计算域B侧的温度,T2为界面靠近计算域A、C处的温度;
计算三维传热模型中其它边界条件设置为热绝缘,该处边界条件由公式(6)描述;
-n·q=0 (6)
步骤四:给定热阻R的范围,选取计算步长d,遍历范围内可能取得的热阻阻值,即逐一求解当R=R1+nd(n=0、1、2、3……)时的计算三维传热模型;
步骤五:记录三维传热模型中热线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求解不同热阻下的热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绘制模拟热阻曲线图谱,得到一组关于界面热阻R的曲线族;
步骤六:对步骤一制成的测量样品的实际材料使用热线法测量,读取热线温度Tr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得到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
步骤七:将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与三维传热模型中的模拟热阻曲线图谱进行对比,找到离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距离最近的两条模拟热阻曲线,并找出模拟热阻曲线对应的热阻值,最后使用插值法得到界面热阻值。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的模拟热阻曲线图谱为ΔT–lnt的图线图谱,最终得到一组关于界面热阻R的曲线族;该图谱中有n条曲线,而且每一条曲线都包含两种斜率(k1、k2)的折线,同时在第一段斜率为k1的直线下,n条曲线是重合的,第二段斜率为k2的直线会随热阻值R的变化而变化。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的模拟热阻曲线图谱为ΔT–t的图线图谱,最终得到一组关于界面热阻R的曲线族;该图谱中有n条曲线。
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中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为ΔTr–lnt的曲线。
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中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为ΔTr-t的曲线。
进一步,所述材料Ⅰ1和材料Ⅱ2为相同材质或不同材质,所述方法适用于任何材料。
进一步,所述测量样品的厚度t=6mm,长度a<50mm、宽度记为b<50mm。这里的尺寸要求是根据热线法测试仪决定的。
本发明通过有限元的方法建立三维传热模型,求解不同热阻下的热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将绘制的ΔT–lnt图线图谱与实际测量样品得到的ΔTr–lnt曲线对比,或将绘制ΔT–t图线图谱与实际测量样品得到的ΔTr–t曲线对比,便得到了实际热阻的范围,使用插值法得到界面热阻值;通过此方法不仅测量速度快,精度准确,而且投入费用低廉,节省了资金。

Claims (7)

1.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制备测量样品,所述测量样品的厚度记为t、长度记为a、宽度记为b,所述测量样品包括材料Ⅰ和材料Ⅱ,所述材料Ⅰ与材料Ⅱ的接触面为界面,所述测量样品制备两个,将两个测量样品材料Ⅱ的面对置叠放;
步骤二:将步骤一对置叠放的两个测量样品,定义为一个整体,以测量样品的界面为分界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A计算域、B计算域和C计算域;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并根据热线法测量样品的过程对该整体建立三维传热模型,
所述A计算域的控制方程式为:
所述B计算域的控制方程式为:
所述C计算域的控制方程式为:
ρ1、ρ2分别为材料Ⅰ、材料Ⅱ的密度;Cp,1、Cp,2分别为材料Ⅰ、材料Ⅱ的定压比热容;k1、k2分别为材料Ⅰ、材料Ⅱ的热导率;T为温度,t是时间;
Qb为单位时间内热线产生的热量,其值由公式(4)描述:
n为单位法向量,q为热流密度,P0为实际热线法的功率,a为样品的长度;
步骤三:将步骤二的整体的几何中心处定义为线热源,将材料属性赋予三维传热模型,并设置三维传热模型中的界面存在热阻R,该处边界条件由公式(5)描述:
T1为界面靠近计算域B侧的温度,T2为界面靠近计算域A、C处的温度;
计算三维传热模型中其它边界条件设置为热绝缘,该处边界条件由公式(6)描述;
-n·q=0 (6)
步骤四:假定热阻R的范围,选取计算步长d,遍历范围内可能取得的热阻阻值,即逐一求解当R=R1+nd(n=0、1、2、3……)时的计算三维传热模型;
步骤五:记录三维传热模型中热线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求解不同热阻下的热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绘制模拟热阻曲线图谱,得到一组关于界面热阻R的曲线族;
步骤六:对步骤一制成的测量样品的实际材料使用热线法测量,读取热线温度Tr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得到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
步骤七:将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与三维传热模型中的模拟热阻曲线图谱进行对比,找到离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距离最近的两条模拟热阻曲线,并找出模拟热阻曲线对应的热阻值,这样就可以得到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范围,最后使用插值法得到界面热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模拟热阻曲线图谱为ΔT–lnt的图线图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模拟热阻曲线图谱为ΔT–t的图线图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为ΔTr–lnt的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实际测量的热阻曲线为ΔTr-t的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Ⅰ和材料Ⅱ为相同材质或不同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样品的厚度t=6mm,长度a<50mm、宽度记为b<50mm。
CN201810139614.6A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 Active CN1085353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9614.6A CN108535313B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9614.6A CN108535313B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5313A true CN108535313A (zh) 2018-09-14
CN108535313B CN108535313B (zh) 2021-01-29

Family

ID=63485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9614.6A Active CN108535313B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53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9120A (zh) * 2021-05-08 2021-09-21 同济大学 一种介质薄膜与金属界面热阻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24165C1 (ru) * 2006-10-30 2008-05-10 Тамбовское высшее военное авиационное инженерное училище радиоэлектроники (во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Способ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комплекса теплофизических свойств тверд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CN102521439A (zh) * 2011-12-02 2012-06-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结合有限元法和反传热法计算淬火介质换热系数的方法
CN103472088A (zh) * 2013-08-13 2013-12-25 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阻分析方法
CN105973929A (zh) * 2016-03-17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一种运用红外相机检测部件内部接触热阻的无损检测方法
CN107563038A (zh) * 2017-08-28 2018-01-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的接触热阻有限元求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24165C1 (ru) * 2006-10-30 2008-05-10 Тамбовское высшее военное авиационное инженерное училище радиоэлектроники (во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Способ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комплекса теплофизических свойств тверд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CN102521439A (zh) * 2011-12-02 2012-06-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结合有限元法和反传热法计算淬火介质换热系数的方法
CN103472088A (zh) * 2013-08-13 2013-12-25 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阻分析方法
CN105973929A (zh) * 2016-03-17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一种运用红外相机检测部件内部接触热阻的无损检测方法
CN107563038A (zh) * 2017-08-28 2018-01-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的接触热阻有限元求解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建蒙: "基于热线法的松散煤体导热系数测量及数值模拟研究", 《煤炭科学技术》 *
毕冬梅: "低温真空下接触界面间传热特性实验与机理分析",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王岩: "LabVIEW的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试系统的开发",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9120A (zh) * 2021-05-08 2021-09-21 同济大学 一种介质薄膜与金属界面热阻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5313B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4749B (zh) 基于3ω法的薄层材料间接触热阻的测试方法
CN108614005B (zh) 一种基于多层复合材料的热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3293184B (zh) 一种基于准、非稳态法测试建筑材料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
CN102494807B (zh) 精确控制恒温水浴箱温度波动的多点温度标定装置及方法
US2021010904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transvers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in film
Gebhart et al. Mixed convection from long horizontal cylinders
CN102914560A (zh) 一种测量薄膜热电性能参数的装置和方法
CN101788513A (zh) 一种材料导热系数的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CN109187628A (zh) 基于3ω法测量微/纳米薄材料间接触热阻的测试方法
CN114264695B (zh) 一种微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Sariyerli et al. Comparison test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iscosity values of reference liquids by capillary viscometers and stabinger viscometer SVM 3001
CN104215660A (zh) 一种可同时测固体材料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率的方法及系统
Park et al. Design of micro-temperature sensor array with thin film thermocouples
CN106053527B (zh) 一种同时测试动力电池各向异性热扩散系数的方法
CN108535313A (zh) 一种用热线法测量两固体之间界面热阻的方法
CN104020188A (zh) 一种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203502367U (zh) 一种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材料导热系数的装置
CN114460131B (zh) 一种跨尺度固体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Bosch et al.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interface thermal resistance by means of a transient method
CN107966472B (zh) 一种高温接触热阻的无损快速测量方法
CN102128855B (zh) 高温热物理性能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11239180B (zh) 一种不均匀结构的热参数测试方法
CN204086184U (zh) 一种可同时测固体材料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率的系统
CN111507031B (zh)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功率模块热网络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RU280500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теплофизических свойств, находящихся в покое и в поток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