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4637A - 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评估方法及端子压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评估方法及端子压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4637A
CN108534637A CN201810199556.6A CN201810199556A CN108534637A CN 108534637 A CN108534637 A CN 108534637A CN 201810199556 A CN201810199556 A CN 201810199556A CN 108534637 A CN108534637 A CN 108534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width
core wire
depth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995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34637B (zh
Inventor
黎显池
黄万海
冯园
陈佳琦
王莹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995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4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4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4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34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4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5/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G01B5/061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height gau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评估方法及端子压接系统,评估装置包括:测试台,测试台开设有测量槽,测量槽的宽度方向与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高度方向相对应,测量槽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的入口的宽度等于芯线压接部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其他部位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限值,且第一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的一半;第二段的入口的宽度等于合格压接高度的下限值,其他部位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下限值,且第二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的一半。该评估装置,无需破坏样品,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检测效率高,测试周期短,且能够实现端子质量的全检覆盖,适合纳入批量生产的QC工序里。

Description

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评估方法及端子压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压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端子压接质量的评估方法及一种端子压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线体端子压接不良一直是线体质量提升的重大难关,以往是通过端子与线体的压着力(抗拉力)及端子切面分析来评估端子压接质量情况。但是,采用这两种评估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测试压着力以及端子切面分析属于破坏性试验,测试完的样品不能正常使用,只能报废处理,造成材料浪费;
2)检测效率太低,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只能作为抽检项目,不能实现全检覆盖;
3)线体属于生产节拍较快、批量生产的物料,对工序平衡性要求较高,以上的测试周期较长,不适合纳入批量生产的QC(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工序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的端子压接系统。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压接质量评估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包括:测试台,所述测试台开设有测量槽,所述测量槽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高度方向相对应,所述测量槽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入口的宽度与所述芯线压接部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相适配,其他部位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限值,且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的一半;所述第二段的入口的宽度与所述合格压接高度的下限值相适配,其他部位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下限值,且所述第二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的一半。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采用专用测试台上的测量槽来检测端子的压接高度,根据端子的压接高度来评估端子的压接质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端子压着力及端子切面分析来评估端子压接质量的方案而言,无需破坏样品,从而节省了线体报废的物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直接将端子的芯线压接部放入测量槽,通过观察芯线压接部进入测量槽的深度,即可直观判断出端子的压接质量,因而检测效率高,测试周期短,且能够实现端子质量的全检覆盖,适合纳入批量生产的QC工序里,以有效解决端子松脱、压断线等压接不良影响和测量效率低下的问题。
具体而言,由于端子模具的特性决定了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已经固定不变,所以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是目前评价端子压接质量的重要指标,只要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实际压接高度位于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即表明端子压接质量良好。因此,本申请根据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来评价端子的压接质量是否达标,并且采用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作为最终评价工具;相较于采用千分尺来测量端子的实际压接高度,再将实际压接高度与合格压接高度进行对比的方案而言,采用本申请的评估装置作为最终评价工具,既避免了采用千分尺测量端子的实际压接高度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判定结果的准确性,也节约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因而具有测试便捷性高、成本低、有效性高等优点。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端子压接后的形状整体上接近立方体状,且由于端子模具的特性决定了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已经固定不变,所以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是目前评价端子压接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此,根据被测端子的基本尺寸以及压接区域的长宽高尺寸,进行相应的尺寸设计,即可得到与被测端子相匹配的测量槽,进而达到根据芯线压接部进入测量槽的深度来判断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是否合格的目的。具体评估时,要将芯线压接部放入测量槽内,使芯线压接部的高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分别与测量槽的两个槽壁相接触或相对设置,然后使芯线压接部沿着测量槽的深度方向向下插入,根据芯线压接部进入测量槽的深度即可判断压接高度是否合格。
故而,本申请中,“测量槽的宽度方向”指的是测量槽与芯线压接部的高度方向的一个表面相接触或相对设置的槽壁指向与芯线压接部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个表面相接触或相对设置的槽壁的方向;“测量槽的深度方向”指的是由测量槽的槽口指向槽底的方向;“第一段的入口的宽度”指的是第一段的槽壁中分别与芯线压接部的高度方向的两个表面相接触或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的入口端之间的距离,“第一段的深度”指的是第一段的槽口与第一段的槽底之间的距离;“第二段的入口的宽度”指的是第二段的槽壁中分别与芯线压接部的高度方向的两个表面相接触或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的入口端之间的距离,“第二段的深度”指的是第二段的槽口与第二段的槽底之间的距离。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测量槽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第一段形成所述第一子槽,所述第二段形成所述第二子槽。
测量槽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第一段形成第一子槽,第二段形成第二子槽,即:在测试台上开两个槽,使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开设置,分别用于检测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与上限值及下限值之间的关系,这样,对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与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评判没有先后顺序,检测过程较为灵活自由,可以先利用第一段评判其与上限值的关系,也可以先利用第二段评判其与下限值的关系,只要第一个的评判结果为不合格,即可停止检测并判定压接质量不合格;只有两个子槽的检测结果均为合格时,才能够判定压接质量合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连通,使所述测量槽形成阶梯状,且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测量槽的槽口和槽底。
第一段和第二段相连通,使测量槽形成阶梯状,即第一段和第二段位于同一个槽内,这简化了测试台和测量槽的结构,且使得压接高度与上限值及下限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一个槽内进行,而无需分开进行,因而也有利于简化检测工序;第一段和第二段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测量槽的槽口和槽底,即:第一段靠外,第二段靠内,这样,检测时先检测压接高度是否超出上限值,如果超出上限值可以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只有压接高度没有超出上限值时才能够进一步检测压接高度与下限值之间的关系,因而合理简化了检测工序,提高了检测效率,缩短了测试周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测量槽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段及所述第二段对接。
在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设置过渡段,由于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及第二段对接,这使得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便于芯线压接部在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平稳过渡,使得检测过程中不易发生卡滞等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进一步缩短了测试周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按照由所述槽口指向所述槽底的方向,所述过渡段的宽度逐渐减小。
由于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和第二段对接,因而其两端的宽度分别为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则按照由槽口指向槽底的方向,过渡段的宽度逐渐减小,即:过渡段的宽度由上限值逐渐减小至下限值,这样能够使过渡段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能够提高测试过程中芯线压接部在测量槽内的进出速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进一步缩短测试周期。当然,过渡段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局部变粗或者呈其他不规则形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按照由所述槽口指向所述槽底的方向,所述过渡段的宽度等比例减小。
按照由槽口指向槽底的方向,过渡段的宽度等比例减小,则过渡段的槽壁形成为平面,这样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且导向作用更加明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当然,过渡段的宽度也可以非等比例减小,比如其型线为抛物线或类似抛物线的形状,其槽壁为曲面,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渡段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和/或,所述过渡段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和/或,所述过渡段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段的深度。
过渡段主要在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起到衔接过渡的作用,对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的评估主要还是由第一段与第二段来评估,因而过渡段没有必要设计的过深,故而使其深度小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和/或第一段的深度和/或第二段的深度,避免其过深导致测量槽或测试台体积过大,有利于减小评估装置的体积,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利于芯线压接部的快速进出,从而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周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小于所述压接宽度,所述第二段的深度小于所述压接宽度;或者,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所述第二段的深度小于所述压接宽度;或者,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所述第二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或者,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小于所述压接宽度,所述第二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
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通过第一段的入口时,表明其没有超出上限值,否则表明其超出上限值;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通过第二段的入口时,表明其超出下限值,否则表明其没有超出下限值。至于芯线压接部能否全部通过第一段的入口或第二段的入口,可以通过一次检测来判断,也可以通过正反两次来判断,这跟第一段及第二段的具体深度有关。因此,第一段的深度与第二段的深度可以具有上述多种配合方案,且既能够用于第一段与第二段相互独立的方案(即测量槽包括两个子槽),也可以用于第一段与第二段相互连通的方案(即测量槽为一个阶梯限位槽),大大地丰富了本申请的评估装置的设计方案,便于根据产品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选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段的宽度均与所述上限值相适配;和/或,所述第二段的宽度均与所述下限值相适配。
第一段的宽度均与芯线压接部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相适配,即:第一段也设计为等宽结构,这样使得测试台和测量槽的结构更加规整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段深处过宽导致芯线压接部在第一段内随意晃动而不易取出或者不易进入第二段的情况发生,因而也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以进一步缩短检测周期。当然,第一段也可以逐渐变宽或者为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保证其入口的宽度等于或基本上等于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即第一段的入口的宽度与芯线压接部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相适配),其深度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的一半即可,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第二段的宽度均与芯线压接部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下限值相适配,即:第二段也设计为等宽结构,这样使得测试台和测量槽的结构更加规整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第二段深处过宽导致芯线压接部在第二段内随意晃动而不易取出的情况发生,因而也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以进一步缩短检测周期。当然,第二段也可以逐渐变宽或者为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保证其入口的宽度等于或基本上等于合格压接高度的下限值(即第二段的入口的宽度与芯线压接部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下限值相适配),其深度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的一半即可,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和/或,所述第二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
当第一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时,只要芯线压接部不能完全进入测量槽,即表明其压接高度超出上限值,而无需通过正反两次来判断压接高度与上限值的关系,因而使得评估方法更加简单,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
当第二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时,只要芯线压接部能够直接到达槽底,即表明其压接高度超出下限值,而无需通过正反两次来判断压接高度与下限值的关系,因而使得评估方法更加简单,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测量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端子的长度方向相对应,所述测量槽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贯通所述测试台。
测量槽的长度方向与端子的长度方向相对应(即:芯线压接部放入测量槽内后,测量槽沿端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向,换言之,“测量槽的长度方向”指的是芯线压接部放入测量槽内后,测量槽与端子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的方向),且测量槽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贯通测试台,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检测过程中测试台与端子前面或后面的结构(如绝缘皮等)相干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便利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当然,测量槽长度方向的两端也可以仅有一端贯通测试台,或者均不贯通测试台,只要在测试台上增设与端子前后的结构相适配的槽,以保证端子能够正常放入测量槽即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测量槽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芯线压接部的长度。
测量槽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长度,能够有效减小测量槽的槽壁与芯线压接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芯线压接部与测量槽的槽壁之间的摩擦力,这样既减小了芯线压接部受到的摩擦磨损,也有利于芯线压接部快速进出测量槽,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测试台的底面被构造成能够将所述测试台支撑在水平面上的支撑面,所述测量槽沿竖直方向延伸。
测试台的底面被构造成能够将测试台支撑在水平面上的支撑面,则直接将测试台放在水平面上即可进行检测,而无需检测人员手持测试台或者采用其他工具来夹持或者固定测试台,以保证其稳定性,因而操作更加方便,测试成本也得到进一步降低;测量槽沿竖直方向延伸,则将芯线压接部由上向下放入测量槽,根据芯线压接部下降的高度即可判断其压接高度是否合格,并可以利用芯线压接部的重力来实现芯线压接部的下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便利性,且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面为平面。
将支撑面设计为平面,进一步简化了测试台的结构,便于测试台的加工成型,以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当然,支撑面也可以为曲面、波浪面或者其他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测量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测试台的高度的一半,且小于所述测试台的高度。
测量槽的深度大于测试台高度的一半,且小于测试台的高度,既充分利用了测试台的高度空间,又保证了测试台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测试台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前述技术方案中测量槽包括两个子槽的情况而言,测量槽的深度以深度最大的那个子槽为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测试台呈板状;和/或,所述测试台为对称结构;和/或,所述测试台为金属件;和/或,所述测量槽为对称结构;和/或,所述测量槽的槽壁被构造成光滑面。
测试台呈板状,如矩形平板,结构非常简单,有利于节约成本;且在板状测试台上开设测量槽的工艺也非常成型,便于加工成型;同时,板状测试台体积小,结构规整,既便于手持,也便于工具夹持,因而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当然,测试台的形状不局限于板状,也可以呈块状,或者其他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测试台为对称结构,结构比较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且较为美观;同时,稳定性也比较高,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比如对于前述将其底面构造成支撑面的技术方案而言,直接将其放在水平面上即可保持其稳定,非常方便。
测试台为金属件,比如不锈钢件,强度高,不易变形,有利于长期使用,并准确测量。当然,测试台的材质不局限于金属材质,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比如陶瓷件或者高分子材料等,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测量槽为对称结构,结构也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且便于芯线压接部快速进出,有利于减少检测过程中发生的摩擦与卡滞,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测量槽的槽壁被构造成光滑面,能够进一步减小芯线压接部与测量槽的槽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既进一步减小了芯线压接部受到的摩擦磨损,也有利于芯线压接部快速进出测量槽,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端子压接系统,包括:端子压接机;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端子压接系统,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端子压接质量评估方法,包括:将所述端子的芯线压接部插向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的测量槽,使所述芯线压接部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分别与所述测量槽的深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对应;根据所述芯线压接部进入所述测量槽的深度评估所述端子的压接质量。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方法,因采用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测试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测试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测试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测试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测试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所述的测试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所述的测试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所述的测试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九个实施例所述的测试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端子1的剖面分析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端子2的剖面分析图;
图12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端子3的剖面分析图;
图13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测试台,102第一段,104第二段,106过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端子压接系统及端子压接质量评估方法。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包括:测试台10,测试台10开设有测量槽,测量槽的宽度方向与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高度方向相对应,测量槽包括第一段102和第二段104;其中,第一段102的入口的宽度H2与芯线压接部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相适配,其他部位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限值,且第一段102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的一半;第二段104的入口的宽度H1与合格压接高度的下限值相适配,其他部位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下限值,且第二段104的深度L1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的一半。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采用专用测试台10上的测量槽来检测端子的压接高度,根据端子的压接高度来评估端子的压接质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端子压着力及端子切面分析来评估端子压接质量的方案而言,无需破坏样品,从而节省了线体报废的物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直接将端子的芯线压接部放入测量槽,通过观察芯线压接部进入测量槽的深度,即可直观判断出端子的压接质量,因而检测效率高,测试周期短,且能够实现端子质量的全检覆盖,适合纳入批量生产的QC工序里,以有效解决端子松脱、压断线等压接不良影响和测量效率低下的问题。
具体而言,由于端子模具的特性决定了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已经固定不变,所以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是目前评价端子压接质量的重要指标,只要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实际压接高度位于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即表明端子压接质量良好。因此,本申请根据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来评价端子的压接质量是否达标,并且采用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作为最终评价工具;相较于采用千分尺来测量端子的实际压接高度,再将实际压接高度与合格压接高度进行对比的方案而言,采用本申请的评估装置作为最终评价工具,既避免了采用千分尺测量端子的实际压接高度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判定结果的准确性,也节约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因而具有测试便捷性高、成本低、有效性高等优点。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压接芯线的端子压着力以及端子剖面的线芯压缩率,反推得出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的上下尺寸区间,得到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与下限值,进而来判定被测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是否合格;然后根据被测端子的基本尺寸以及压接区域的长宽高尺寸,进行相应的尺寸设计,得到与被测端子相匹配的测量槽,即可达到根据芯线压接部进入测量槽的深度来判断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是否合格的目的,设计原理简单易懂,易于实现,有利于推广。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压接芯线的端子压着力以及端子剖面的线芯压缩率,反推得出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记为H2*)与下限值(记为H1*)是两个具体数值,而测量槽在加工过程中势必存在一定的尺寸公差μ。故而本申请中,第一段的入口宽度(记为H2)与上限值相适配,表明H2=H2*±μ(即第一段的入口宽度在上限值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尺寸公差范围内上下浮动),第二段的入口宽度(记为H1)与下限值相适配,表明H1=H1*±μ(即第二段的入口宽度在下限值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尺寸公差范围内上下浮动)。
具体地,测量槽的宽度方向与芯线压接部的高度方向相对应,因而可以根据测量槽的宽度尺寸来检测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是否处于合格区间内。测量槽包括第一段102和第二段104,第一段102的入口限定了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能够检测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是否超过(即大于)上限值,第二段104的入口限定了合格压接高度的下限值,能够检测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是否超过(即小于)下限值。测量时将芯线压接部横向对着测量槽沿着测量槽的槽口插入,根据芯线压接部能够进入测量槽的深度即可判断芯线压接部的高度是否合格。其评估原理如下:
由于第一段102的入口的宽度H2与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相适配,第一段102的其他部位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下限值,且第一段102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的一半,因此:a、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通过第一段102的入口,表明其压接高度没有超出上限值(即小于或等于上限值),需结合其压接高度与下限值的关系进行评判;b、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够全部通过第一段102的入口,表明其压接高度超出上限值(即大于上限值),直接可以判定为不合格,而无需再评判其压接高度与下限值的关系。
由于第二段104的入口的宽度H1与合格压接高度的下限值相适配,第二段104的其他部位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下限值,且第二段104的深度L1大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的一半,因此:c、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通过第二段104的入口,表明其压接高度超出下限值(即小于下限值),可以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而无需再评判其压接高度与上限值的关系;d、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够全部通过第二段104的入口,表明其压接高度没有超出下限值(即大于或等于下限值),需结合其压接高度与上限值的关系进行评判。
综上,只有检测结果为a且d时,表明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既没有超出上限值,也没有超出下限值,因而可以判定端子的压接质量合格;否则,可以直接判定端子的压接质量为不合格。
至于芯线压接部能否全部通过第一段102的入口或第二段104的入口,可以通过一次检测来判断,也可以通过正反两次来判断,这跟第一段102及第二段104的具体深度有关。因此,根据第一段102及第二段104的具体深度,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第一段102的深度L2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的情况,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第一段102,即表明其能够全部通过第一段102的入口,因而判定其压接高度没有超出上限值;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全部进入第一段102,即表明其不能全部通过第一段102的入口,可以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2)对于第一段102的深度L2小于压接宽度的情况,由于芯线压接部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进入第一段102,因此可以通过正反两次进行测试,即:使芯线压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通过两次分别插向第一段102的入口进行检测,只有两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均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才表明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通过第一段102的入口,此时可以判定压接高度没有超出上限值;而测试过程中只要出现了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的情况,即表明芯线压接部不能全部通过第一段102的入口,可以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因此具体测试过程中,如果第一次即出现了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一段102底部的情况,即无需反过来进行第二次测试,否则,需要反过来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果第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即表明压接高度没有超过上限值,否则,表明压接高度超出上限值,判定结果为不合格。
3)对于第二段104的深度L1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的情况,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第二段104,即表明其能够全部通过第二段104的入口,可以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全部进入第二段104,即表明其不能全部通过第二段104的入口,因而判定其压接高度没有超出下限值。
4)对于第二段104的深度L1小于压接宽度的情况,由于芯线压接部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进入第二段104,因此可以通过正反两次进行测试,即:使芯线压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通过两次分别插向第二段104的入口进行检测,只有两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均能够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才表明其能够全部通过第二段104的入口,只要出现了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的情况,即表明芯线压接部不能全部通过第二段104的入口,可以直接判定压接高度没有超出下限值。因此具体测试过程中,如果第一次即出现了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二段104底部的情况,即无需反过来进行第二次测试,否则需要反过来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果第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能够到达第二段104底部,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否则,表明压接高度没有超出下限值。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的结构及其评估原理。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
测量槽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第一段102形成第一子槽,第二段104形成第二子槽。
测量槽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第一段102形成第一子槽,第二段104形成第二子槽,即:在测试台10上开两个槽,使第一段102和第二段104分开设置,分别用于检测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与上限值及下限值之间的关系,这样,对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与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评判没有先后顺序,检测过程较为灵活自由,可以先利用第一段102评判其与上限值的关系,也可以先利用第二段104评判其与下限值的关系,只要第一个的评判结果为不合格,即可停止检测并判定压接质量不合格;只有两个子槽的检测结果均为合格时,才能够判定压接质量合格。
其中,第一段102的深度L2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第二段104的深度L1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其评估原理如下:
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第一段102,且不能全部进入第二段104,则判定结果为合格;如果出现了芯线压接部不能全部进入第一段102,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出现了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第二段104,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
至于先利用第一段102来评判压接高度与上限值的关系,还是先利用第二段104来评判压接高度与下限值的关系,均可以。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段102的深度L2小于压接宽度,第二段104的深度L1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其评估原理如下:
先利用第二段104来评估压接高度与下限值的关系,这样比较简单。
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第二段104,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够全部进入第二段104,则表明压接高度没有超出下限值,再利用第一段102来评估压接高度与上限值的关系。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将芯线压接部反过来利用第一段102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依然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合格,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段102的深度L2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第二段104的深度L1小于压接宽度,其评估原理如下:
先利用第一段102来评估压接高度与上限值的关系,这样比较简单。
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够全部进入第一段102,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第一段102,则表明压接高度没有超出上限值,再利用第二段104来评估压接高度与下限值的关系。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将芯线压接部反过来利用第二段104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依然能够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合格。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段102的深度L2小于压接宽度,第二段104的深度L1小于压接宽度,其评估原理如下:
先利用第一段102来评估压接高度与上限值的关系时,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将芯线压接部反过来利用第一段102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依然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再利用第二段104来判定压接高度与下限值的关系;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将芯线压接部反过来利用第二段104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依然能够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合格。
先利用第二段104来评估压接高度与下限值的关系时,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接着利用第一段102来判定压接高度与上限值的关系;反之,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将芯线压接部反过来利用第二段104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依然能够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二段104的底部,再利用第一段102来评判定压接高度与上限值的关系。利用第一段102来评判定压接高度与上限值的关系时,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将芯线压接部反过来利用第一段102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不能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依然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合格。
实施例五(如图5所示)
第一段102和第二段104相连通,使测量槽形成阶梯状,且第一段102和第二段104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测量槽的槽口和槽底,第一段102和第二段104相互靠近的一端对接连通。
第一段102和第二段104相连通,使测量槽形成阶梯状,即第一段102和第二段104位于同一个槽内,这简化了测试台10和测量槽的结构,且使得压接高度与上限值及下限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一个槽内进行,而无需分开进行,因而也有利于简化检测工序;第一段102和第二段104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测量槽的槽口和槽底,即:第一段102靠外,第二段104靠内,这样,检测时先检测压接高度是否超出上限值,如果超出上限值可以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只有压接高度没有超出上限值时才能够进一步检测压接高度与下限值之间的关系,因而合理简化了检测工序,提高了检测效率,缩短了测试周期。
其中,第一段102的深度L2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第二段104的深度L1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其评估原理如下:
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全部进入测量槽,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测量槽,但不能到达槽底,则判定结果为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测量槽,但直接到达槽底,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
实施例六(如图6所示)
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第一段102的深度L2小于压接宽度,第二段104的深度L1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其评估原理如下:
如果初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不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初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或者部分进入第二段104,但并未全部进入测量槽,将芯线压接部反过来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依然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或者部分进入第二段104,但并未全部进入测量槽,则判定结果为合格;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不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初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测量槽,但并未到达槽底,则判定结果为合格;如果初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测量槽,且直接到达槽底,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
实施例七(如图7所示)
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第一段102的深度L2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第二段104的深度L1小于压接宽度,其评估原理如下:
如果芯线压接部不能够全部进入测量槽,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测量槽,但并未到达槽底,则判定结果为合格;如果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测量槽,且直接到达槽底,则将芯线压接部反过来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并未到达槽底,则判定结果为合格,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依然到达槽底,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
实施例八(如图8所示)
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第一段102的深度L2小于压接宽度,第二段104的深度L1小于压接宽度,其评估原理如下:
如果初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不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初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或者部分进入第二段104,但并未全部进入测量槽,则将芯线压接部反过来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不能够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能到达第一段102的底部或者部分进入第二段104,但并未全部进入测量槽,则判定结果为合格;如果初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测量槽,但并未到达槽底,则判定结果为合格;如果初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测量槽,且到达槽底,将芯线压接部反过来进行二次测试;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能够全部进入测量槽,且并未到达槽底,则判定结果为合格,反之如果二次测试时,芯线压接部直接到达槽底,则判定结果为不合格。
实施例九(如图9所示)
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测量槽还包括位于第一段102与第二段104之间的过渡段106,过渡段10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102及第二段104对接。
在第一段102与第二段104之间设置过渡段106,由于过渡段10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102及第二段104对接,这使得第一段102与第二段104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便于芯线压接部在第一段102与第二段104之间的平稳过渡,使得检测过程中不易发生卡滞等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进一步缩短了测试周期;而其评估原理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按照由槽口指向槽底的方向,过渡段106的宽度逐渐减小,如图9所示。
由于过渡段10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102和第二段104对接,因而其两端的宽度分别为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则按照由槽口指向槽底的方向,过渡段106的宽度逐渐减小,即:过渡段106的宽度由上限值逐渐减小至下限值,这样能够使过渡段106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能够提高测试过程中芯线压接部在测量槽内的进出速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进一步缩短测试周期。当然,过渡段106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局部变粗或者呈其他不规则形状。
优选地,按照由槽口指向槽底的方向,过渡段106的宽度等比例减小,如图9所示。
按照由槽口指向槽底的方向,过渡段106的宽度等比例减小,则过渡段106的槽壁形成为平面,这样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且导向作用更加明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当然,过渡段106的宽度也可以非等比例减小,比如其型线为抛物线或类似抛物线的形状,其槽壁为曲面,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优选地,过渡段106的深度小于或等于压接宽度,如图9所示。
优选地,过渡段106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段102的深度L2,如图9所示。
优选地,过渡段106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段104的深度L1,如图9所示。
过渡段106主要在第一段102与第二段104之间起到衔接过渡的作用,对芯线压接部的压接高度的评估主要还是由第一段102与第二段104来评估,因而过渡段106没有必要设计的过深,故而使其深度小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和/或第一段102的深度L2和/或第二段104的深度L1,避免其过深导致测量槽或测试台10体积过大,有利于减小评估装置的体积,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利于芯线压接部的快速进出,从而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周期。
实施例十(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九的区别在于:第一段102的深度L2小于压接宽度,第二段104的深度L1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其评估原理与实施例六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一(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九的区别在于:第一段102的深度L2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第二段104的深度L1小于压接宽度,其评估原理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二(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九的区别在于:第一段102的深度L2小于压接宽度,第二段104的深度L1小于压接宽度,其评估原理与实施例八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段102的宽度均与上限值相适配,如图1至图9所示。
第一段102的宽度均与芯线压接部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相适配,即:第一段102也设计为等宽结构,这样使得测试台10和测量槽的结构更加规整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段102深处过宽导致芯线压接部在第一段102内随意晃动而不易取出或者不易进入第二段104的情况发生,因而也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以进一步缩短检测周期。
当然,第一段102也可以逐渐变宽或者为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保证其入口的宽度等于或基本上等于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即第一段102的入口的宽度与芯线压接部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相适配),其深度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的一半即可,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段104的宽度均与下限值相适配,如图1至图9所示。
第二段104的宽度均与芯线压接部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下限值相适配,即:第二段104也设计为等宽结构,这样使得测试台10和测量槽的结构更加规整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第二段104深处过宽导致芯线压接部在第二段104内随意晃动而不易取出的情况发生,因而也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以进一步缩短检测周期。
当然,第二段104也可以逐渐变宽或者为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保证其入口的宽度等于或基本上等于合格压接高度的下限值(即第二段104的入口的宽度与芯线压接部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下限值相适配),其深度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的一半即可,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段102的深度L2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如图1、图3、图5、图7和图9所示。
如前所述,当第一段102的深度L2大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时,只要芯线压接部不能完全进入测量槽,即表明其压接高度超出上限值,而无需通过正反两次进行判断,因而使得评估方法更加简单,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段104的深度L1大于或等于压接宽度,如图1、图2、图5、图6和图9所示。
如前所述,当第二段104的深度L1大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时,只要芯线压接部能够直接到达槽底,即表明其压接高度超出下限值,而无需通过正反两次来判断压接高度与下限值的关系,因而使得评估方法更加简单,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测量槽的长度方向与端子的长度方向相对应,测量槽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贯通测试台10,如图1至图9所示。
测量槽的长度方向与端子的长度方向相对应,且测量槽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贯通测试台10,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检测过程中测试台10与端子前面或后面的结构(如绝缘皮等)相干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便利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当然,测量槽长度方向的两端也可以仅有一端贯通测试台10,或者均不贯通测试台10,只要在测试台10上增设与端子前后的结构相适配的槽,以保证端子能够正常放入测量槽即可。
优选地,测量槽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长度。
测量槽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芯线压接部的长度,能够有效减小测量槽的槽壁与芯线压接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芯线压接部与测量槽的槽壁之间的摩擦力,这样既减小了芯线压接部受到的摩擦磨损,也有利于芯线压接部快速进出测量槽,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测试台10的底面被构造成能够将测试台10支撑在水平面上的支撑面,测量槽沿竖直方向延伸,如图1至图9所示。
测试台10的底面被构造成能够将测试台10支撑在水平面上的支撑面,则直接将测试台10放在水平面上即可进行检测,而无需检测人员手持测试台10或者采用其他工具来夹持或者固定测试台10,以保证其稳定性,因而操作更加方便,测试成本也得到进一步降低;测量槽沿竖直方向延伸,则将芯线压接部由上向下放入测量槽,根据芯线压接部下降的高度即可判断其压接高度是否合格,并可以利用芯线压接部的重力来实现芯线压接部的下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便利性,且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优选地,支撑面为平面,如图1至图9所示。
将支撑面设计为平面,进一步简化了测试台10的结构,便于测试台10的加工成型,以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当然,支撑面也可以为曲面、波浪面或者其他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测量槽的深度大于测试台10的高度的一半,且小于测试台10的高度,如图9所示。
测量槽的深度大于测试台10高度的一半,且小于测试台10的高度,既充分利用了测试台10的高度空间,又保证了测试台10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测试台10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测试台10呈板状。
测试台10呈板状,如矩形平板,结构非常简单,有利于节约成本;且在板状测试台10上开设测量槽的工艺也非常成型,便于加工成型;同时,板状测试台10体积小,结构规整,既便于手持,也便于工具夹持,因而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当然,测试台10的形状不局限于板状,也可以呈块状,或者其他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测试台10为对称结构,如图9所示。
测试台10为对称结构,结构比较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且较为美观;同时,稳定性也比较高,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比如对于前述将其底面构造成支撑面的实施例而言,直接将其放在水平面上即可保持其稳定,非常方便。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测试台10为金属件。
测试台10为金属件,比如不锈钢件,强度高,不易变形,有利于长期使用,并准确测量。当然,测试台10的材质不局限于金属材质,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比如陶瓷件或者高分子材料等,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测量槽为对称结构。
测量槽为对称结构,结构也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且便于芯线压接部快速进出,有利于减少检测过程中发生的摩擦与卡滞,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测量槽的槽壁被构造成光滑面。
测量槽的槽壁被构造成光滑面,能够进一步减小芯线压接部与测量槽的槽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既进一步减小了芯线压接部受到的摩擦磨损,也有利于芯线压接部快速进出测量槽,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下面结合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来描述其工作原理。
以RV5.5-5端子压接12#线体为例,采用实施例九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进行测量。由于12#线要求端子压着力F≥312N,端子剖面的线芯压缩率为70%-90%,反推得出端子压接高度的上下尺寸区间H1*±μ≤H≤H2*±μ为:2.55mm±0.01mm≤H≤2.65mm±0.01mm,因此第一段102的设定宽度尺寸H1为2.65mm±0.01mm,第二段104的设定宽度尺寸H2为2.55mm±0.01mm。
其中,端子压着力是根据美标UL_486以及国标GB17196-1997参考修订;线芯压缩率C等于线芯压接前的面积A与压接后的面积B的比率,即C=B/A*100%。根据以上符合端子压着力F及线芯压缩率C可以反推得出满足要求的压接高度(H1*±μ)~(H2*±μ),只要端子的压接高度落入区间H1*±μ≤H≤H2*±μ的都合格(μ为常数,表示尺寸公差,该实施例中取0.01mm)。
选取一些端子进行测试,将被测端子放入治具(即测试台10)内,如果端子无法放入治具,则测试NG,即压接质量不合格,记为第一类端子;如果可以放入治具,而且未掉到底部,证明测试OK,即压接质量合格,记为第二类端子;若端子可以放入到治具底部,则测试NG,即压接质量不合格,记为第三类端子。
测试完毕后从上述三类端子中分别任意选取若干个,通过端子剖面分析进行反证,将端子压接处进行截面切开,切开的横截面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对于压接质量合格的端子(即第二类端子),目测要求所有的芯线必须有明显的变形,分布均匀;而且线芯压缩率需满足要求(70%~90%),所有的芯线必须被端子包进压接区,压断芯线不可接受。
从上述三类进行剖面分析的端子中分别任意选取一个,其结果如下:
端子1(第一类端子)的剖面分析图如图10所示,尺寸实测为3.09mm,压缩比率为142.26%,端子压着力为255N,故而不符合要求;
端子2(第二类端子)的剖面分析图如图11所示,尺寸实测为2.61mm,压缩比率为87.03%,端子压着力为388N,故而符合要求;
端子3(第三类端子)的剖面分析图如图12所示,尺寸实测为2.34mm,压缩比率为74.73%,端子压着力为300N,故而不符合要求。
由此可知,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来评估端子的压接质量方案可行,且通过被测端子的基本尺寸以及压接区域的长宽高尺寸设计相应的治具的阶梯判定限位结构,实现了治具的简单化、低成本和通用性。
当然,由于芯线具有多种规格型号,端子也具有多种规格型号,故而端子压着力F、线芯压缩率C也具有不同的要求,需要通过被测端子的基本尺寸以及压接区域的长宽高尺寸来设计相应的治具的阶梯判定限位结构,同时治具的外观形状也可以自由变化,以实现治具的简单化、低成本和通用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子压接系统,包括:端子压接机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端子压接系统,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方法,包括:
步骤S20:将端子的芯线压接部插向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的测量槽,使芯线压接部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分别与测量槽的深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对应;
步骤S30:根据芯线压接部进入测量槽的深度评估端子的压接质量。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方法,因采用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采用专用测试台上的测量槽来检测端子的压接高度,根据端子的压接高度来评估端子的压接质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端子压着力及端子切面分析来评估端子压接质量的方案而言,无需破坏样品,从而节省了线体报废的物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直接将端子的芯线压接部放入测量槽,通过观察芯线压接部进入测量槽的深度,即可直观判断出端子的压接质量,因而检测效率高,测试周期短,且能够实现端子质量的全检覆盖,适合纳入批量生产的QC工序里,以有效解决端子松脱、压断线等压接不良影响和测量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台,所述测试台开设有测量槽,所述测量槽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高度方向相对应,所述测量槽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
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入口的宽度与所述芯线压接部的合格压接高度的上限值相适配,其他部位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限值,且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芯线压接部的压接宽度的一半;
所述第二段的入口的宽度与所述合格压接高度的下限值相适配,其他部位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下限值,且所述第二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槽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第一段形成所述第一子槽,所述第二段形成所述第二子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连通,使所述测量槽形成阶梯状,且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测量槽的槽口和槽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槽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段及所述第二段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按照由所述槽口指向所述槽底的方向,所述过渡段的宽度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按照由所述槽口指向所述槽底的方向,所述过渡段的宽度等比例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段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和/或
所述过渡段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和/或
所述过渡段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段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小于所述压接宽度,所述第二段的深度小于所述压接宽度;或者
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所述第二段的深度小于所述压接宽度;或者
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所述第二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或者
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小于所述压接宽度,所述第二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的宽度均与所述上限值相适配;和/或
所述第二段的宽度均与所述下限值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和/或
所述第二段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端子的长度方向相对应,所述测量槽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贯通所述测试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槽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芯线压接部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台的底面被构造成能够将所述测试台支撑在水平面上的支撑面,所述测量槽沿竖直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面为平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测试台的高度的一半,且小于所述测试台的高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台呈板状;和/或
所述测试台为对称结构;和/或
所述测试台为金属件;和/或
所述测量槽为对称结构;和/或
所述测量槽的槽壁被构造成光滑面。
17.一种端子压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压接机;和
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
18.一种端子压接质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端子的芯线压接部插向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的测量槽,使所述芯线压接部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分别与所述测量槽的深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对应;
根据所述芯线压接部进入所述测量槽的深度评估所述端子的压接质量。
CN201810199556.6A 2018-03-12 2018-03-12 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评估方法及端子压接系统 Active CN108534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9556.6A CN108534637B (zh) 2018-03-12 2018-03-12 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评估方法及端子压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9556.6A CN108534637B (zh) 2018-03-12 2018-03-12 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评估方法及端子压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4637A true CN108534637A (zh) 2018-09-14
CN108534637B CN108534637B (zh) 2021-01-08

Family

ID=63483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9556.6A Active CN108534637B (zh) 2018-03-12 2018-03-12 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评估方法及端子压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463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3143A (zh) * 2018-11-09 2019-03-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用于检验封装外壳引线高度的金属模具及使用方法
CN109669098A (zh) * 2018-11-30 2019-04-2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j45水晶头压接可靠性检测工装及检测方法
CN110749843A (zh) * 2019-09-18 2020-02-04 苏州经纬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束端子压接高度标准计算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31690A (ja) * 2003-10-31 2005-05-26 True Soltec Kk 端子圧着不良検出装置
CN101153789A (zh) * 2006-09-29 2008-04-02 华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电子产品的治具及方法
CN201607184U (zh) * 2010-03-04 2010-10-13 广东鸿特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测量高度值的推拉式专用量规
CN202177347U (zh) * 2011-08-05 2012-03-28 南京利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链条外链节外高的检测工具
CN202403644U (zh) * 2011-11-30 2012-08-29 江苏富思特电源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板栅厚度测量块
CN102804523A (zh) * 2009-06-22 2012-11-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评估电线与端子的压接部的方法以及评估该压接部的装置
CN202747977U (zh) * 2012-09-06 2013-02-20 梅州科捷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板厚度测量装置
CN202903096U (zh) * 2012-11-16 2013-04-24 无锡华润安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芯片引脚检测工具
CN104428960A (zh) * 2012-07-12 2015-03-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压接端子的压接高度测量方法、测量装置、管理方法及管理装置
CN104457652A (zh) * 2013-09-25 2015-03-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压接质量检测装置、方法及端子压接系统
CN205102731U (zh) * 2015-11-23 2016-03-23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衡量线缆端子母头接口尺寸的治具
CN206504689U (zh) * 2017-02-14 2017-09-19 无锡威孚奥特凯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复合卡规
CN107747894A (zh) * 2017-11-15 2018-03-02 江门市信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板型厚度检测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31690A (ja) * 2003-10-31 2005-05-26 True Soltec Kk 端子圧着不良検出装置
CN101153789A (zh) * 2006-09-29 2008-04-02 华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电子产品的治具及方法
CN102804523A (zh) * 2009-06-22 2012-11-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评估电线与端子的压接部的方法以及评估该压接部的装置
CN201607184U (zh) * 2010-03-04 2010-10-13 广东鸿特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测量高度值的推拉式专用量规
CN202177347U (zh) * 2011-08-05 2012-03-28 南京利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链条外链节外高的检测工具
CN202403644U (zh) * 2011-11-30 2012-08-29 江苏富思特电源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板栅厚度测量块
CN104428960A (zh) * 2012-07-12 2015-03-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压接端子的压接高度测量方法、测量装置、管理方法及管理装置
CN202747977U (zh) * 2012-09-06 2013-02-20 梅州科捷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板厚度测量装置
CN202903096U (zh) * 2012-11-16 2013-04-24 无锡华润安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芯片引脚检测工具
CN104457652A (zh) * 2013-09-25 2015-03-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压接质量检测装置、方法及端子压接系统
CN205102731U (zh) * 2015-11-23 2016-03-23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衡量线缆端子母头接口尺寸的治具
CN206504689U (zh) * 2017-02-14 2017-09-19 无锡威孚奥特凯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复合卡规
CN107747894A (zh) * 2017-11-15 2018-03-02 江门市信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板型厚度检测工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3143A (zh) * 2018-11-09 2019-03-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用于检验封装外壳引线高度的金属模具及使用方法
CN109669098A (zh) * 2018-11-30 2019-04-2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j45水晶头压接可靠性检测工装及检测方法
CN109669098B (zh) * 2018-11-30 2021-08-0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j45水晶头压接可靠性检测工装及检测方法
CN110749843A (zh) * 2019-09-18 2020-02-04 苏州经纬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束端子压接高度标准计算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4637B (zh) 2021-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4637A (zh) 端子压接质量评估装置、评估方法及端子压接系统
CN106289977A (zh) 一种栓钉混凝土拉伸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0023735A (zh) 用于评估电极脆性的设备和方法
CN107796732B (zh) 一种用于检验黏性土样均匀性的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187845U (zh) 一种焊接接头剪切强度试验用夹具
CN207408216U (zh) 金属垫片与卷材无穿孔焊接的接头强度测试夹具
CN206756083U (zh) 一种铸造针孔变形检测工具
CN111366461B (zh) 一种岩石抗拉强度的测试方法
CN108760484A (zh) 用于测量土体内部应力与应变关系的集成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06300575U (zh) 用于检测适配器指针的夹具
CN107505195A (zh) 金属垫片与卷材无穿孔焊接的接头强度测试夹具与方法
CN105141733B (zh) 一种测试耳机线或usb线与手机接口适应度的装置与方法
CN205910072U (zh) 一种栓钉混凝土试验装置
CN106839960A (zh) 一种用于木结构榫卯节点尺寸及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CN204705572U (zh) 一种钢板混凝土粘结面渗透系数小范围测量装置
CN210923936U (zh) 测试治具
CN211735334U (zh) 智能微型t型触探仪
CN203349748U (zh) 一种快速板厚测试治具
CN117935997B (zh) 一种金属材料疲劳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动态测量方法
CN207570445U (zh) 用于检测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端头质量的工具
CN207215649U (zh) 一种铅膏塑性粘度的检测装置
CN212030370U (zh) 一种立体钢丝形位侧检装置
CN218973382U (zh) 一种钢筋丝扣长度检测工具
CN2884138Y (zh) 带钩齿的平面片状螺纹深度检测工具
CN216846015U (zh) 一种铆钉墩头尺寸检验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