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2114B -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 Google Patents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2114B
CN108532114B CN201810755128.7A CN201810755128A CN108532114B CN 108532114 B CN108532114 B CN 108532114B CN 201810755128 A CN201810755128 A CN 201810755128A CN 108532114 B CN108532114 B CN 1085321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angle
needle
mesh
cam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551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32114A (zh
Inventor
王靖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xiang Qianglo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xiang Qiangl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xiang Qianglo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xiang Qiangl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5512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21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2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2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32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2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段选针横机技术领域。为了提高一段选针横机中三角编织机构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实现同行吊目密度的可调节,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三角机构。该编织三角机构,至少包括度目三角、辅助度目、编织三角、接针导块、吊目三角、接针三角以及六个选针位,辅助度目和度目三角沿三角底板纵向上下平行布置并且可以滑动改变位置,编织三角的中间位置设有上横槽和下横槽,接针三角位于上横槽内并且可以相对于编织三角进行升降,吊目三角和接针导块位于下横槽内,并且吊目三角可以相对于接针导块进行升降。本发明的编织三角机构,不仅结构稳定,工作可靠,而且可以实现对同行吊目密度的调节,获得具有层次感的织物。

Description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段选针横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一段选针横机中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背景技术
编织横机中的织针在编织每一行所完成的成圈编织或根据设定的编织程式所完成的成圈、翻针、集圈和不编织四种编织状态组合而形成的花型编织,都是由机头的三角底板上三角推抵每一针槽内与织针相连的相关辅助针脚上的针踵来实现。因此,对应三角的轮廓、分布位置及其在三角底板上的安装状态对织针动作的准确度、稳定性和动作性可靠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一段选针横机具有整机体积小、耗材少、价格低廉等优点,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和需求。其中,在公开号为CN107700057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一段选针横机中的三角编织机构,该三角编织机构通过电磁选针器与成圈三角、压针三角、眉心三角、移圈拦针三角、移圈整理三角以及摆动的集圈三角的相互配合,形成织针的成圈、集圈、移圈和接圈轨道并完成对应的编制功能,其中该三角编织机构的轨道变化主要依靠的是集接三角的往复摆动。然而,上述现有的这种采用集接三角摆动通过集接三角两个走针面的切换形成不同走针轨道的三角编织机构,不仅结构极其不稳定,在受到针脚的撞击后及其容易发生断裂破坏,无法继续工作,造成设备的停机,导致整机的工作稳定性大大降低,而且无法实现同行吊目密度的调节,获得织物密度无变化,织物层次感单调。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一段选针横机中三角编织机构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实现同行吊目密度的可调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一段选针横机的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该编织组合三角,包括位于同一编织单元内的翻针上三角、翻针斜块、翻针三角、编织三角、度目三角、辅助度目、接针导块、吊目三角和接针三角;其中,
两个所述翻针上三角位于三角底板纵向的上部,并且对称分布在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两侧;所述翻针斜块位于两个所述翻针上三角的下方,并且位于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上;两个所述翻针三角位于所述翻针斜块的下方,并且对称分布在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两侧;两个所述度目三角以左右对称的方式,紧邻的设于所述翻针三角的两侧且可以沿所述翻针三角的外侧面上下往复滑动,同时在所述度目三角上设有内部通道;
两个辅助度目对称分布在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两侧,位于两个翻针上三角的下方;两个辅助度目与两个所述度目三角分别相对应分布在三角底板的同一纵向上,并且辅助度目可以沿平行于对应度目三角的方向进行上下往复滑动;
所述编织三角位于所述翻针三角的正下方,并且对称设于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上;在所述编织三角的中间位置设有包括上横槽和下横槽的凸形槽,并且沿走针方向所述上横槽和所述下横槽的端面均为斜面;
所述接针三角位于所述上横槽内,并且沿三角底板的纵向所述接针三角的上顶部和下面底部分别与所述上横槽的上槽面和下槽面对齐,所述接针三角可以相对于所述编织三角进行升降,形成与所述编织三角端面的齐平和下凹状态;
所述吊目三角和所述接针导块位于所述下横槽内,沿三角底板的纵向所述吊目三角与所述接针三角之间间隔对应,并且所述吊目三角与所述接针导块接触滑动连接,所述接针导块的端面与所述编织三角的端面平齐,所述吊目三角可以相对于所述接针导块进行升降,形成与所述编织三角端面的齐平和下凹状态。
优选的,所述接针三角和所述吊目三角采用翘杆连接,形成相反状态关系。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接针三角和所述吊目三角均包括三角端和翘杆端,并且通过固定座与三角底板连接;其中,所述接针三角的翘杆端与所述吊目三角的翘杆端通过翘杆连接;所述接针三角和所述吊目三角中的一个三角作为主动三角,由驱动机构控制动作;另一个三角作为被动三角,在被动三角的三角端与固定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动三角通过摆片和齿条控制动作;其中,所述摆片的中间部位通过转轴与所述三角底板连接,所述齿条的一侧作为驱动面与驱动机构连接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另一侧作为工作面设有局部的开口槽;当所述摆片的一端位于工作面的开口槽内时,该摆片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三角接触,使所述主动三角处于齐平状态;当所述摆片的一端与工作面的平面部分接触时,该摆片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三角脱离接触,使所述主动三角处于下凹状态。
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摆片对称布置在所述主动三角的两侧,并且在两个摆片之间设有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位于所述转轴与所述主动三角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动三角的三角端和翘杆端之间设有压口槽,所述摆片与所述主动三角的压口槽部分发生直接接触并且为斜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辅助度目由辅助度目滑条和辅助度目滑块驱动控制;其中,所述辅助度目滑条位于三角底板的背面,并且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同时在所述辅助度目滑条上设有非直线性辅助度目滑槽;所述辅助度目滑块的正面位于三角底板上的度目滑槽内并且与所述辅助度目连接,所述辅助度目滑块的背面通过连接轴与所述辅助度目滑槽滑动连接;通过连接轴在所述辅助度目滑槽内的相对移动,使所述辅助度目滑块带动所述辅助度目沿所述度目滑槽进行运动。
优选的,所述下横槽、所述接针三角和所述接针导块之间的通道以及所述编织三角和所述度目三角之间的通道形成接针轨道;所述下横槽、所述吊目三角和所述编织三角之间的通道以及所述上横槽形成吊目轨道。
一种用于一段选针横机中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三角机构,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编织组合三角。
优选的,该编织三角机构还包括回针座、回针三角、下护山、上护山和电磁选针器;其中,所述上护山位于所述三角底板纵向的上部,所述下护山位于所述三角底板纵向的下半部,所述回针座位于所述下护山的下方,所述回针三角位于所述上护山下方,六个电磁选针器分布在所述编织三角下方的六个选针位处,并且六个选针位两两为一组,对称分布在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两侧。
本发明的一段选针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与现有的一段选针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中,通过在编织三角中设置上横槽和下横槽,并且在上横槽和下横槽内分布设置接针三角、吊目三角和接针导块,使接针三角和吊目三角可以沿垂直于三角底板的方向进行上下移动,形成齐平状态和下凹状态,从而与上横槽和下横槽共同形成稳定可靠的接针轨道和吊目轨道,进而完成相应的编织操作。
2、在本发明中,将接针三角和吊目三角设置为上下垂直运动,其中接针三角贴靠着上横槽的上槽面进行运动,吊目三角贴靠着接针导块进行运动,从而大大提高接针三角和吊目三角移动的可靠稳定性以及走针过程中对织针的抗撞击能力,保证整机工作的可靠稳定性。
3、在本发明中,将接针三角和吊目三角设计为翘杆式连接,从而由一个驱动机构进行动作控制即可完成对接针三角和吊目三角的动作控制。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结构的复杂度,优化整机的最终体积和重量,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4、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辅助度目以及P5选针位和P6选针位,从而可以在吊目过程中借助上横槽斜面对针脚的回压过程中,对织针进行二次选择吸附,从而选择织针的上针踵由辅助度目控制还是织针的下针踵由度目三角控制,进而配合对辅助度目和度目三角的位置调整,完成二段度目吊目操作,实现对同行吊目密度的调节,获得具有层次感的织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一段选针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拆除一个电磁选针器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三角底板正面的接针三角、吊目三角和接针导块三者局部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与织针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在进行翻针时的走针轨迹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在进行编织时的走针轨迹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在进行接针时的走针轨迹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在进行吊目时的走针轨迹图;
图8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在进行二段度目吊目时的走针轨迹图;
图9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在进行不编织时的走针轨迹图;
图10为图1中三角底板背面的接针三角和吊目三角连接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三角底板背面拆除固定架后接针三角和吊目三角连接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摆片与接针三角接触前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拆除三角底板及其相关三角后,辅助度目驱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段选针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中包括位于同一个三角底板1上的编织组合三角、电磁选针器3以及上护山41、下护山42、回针座43、回针三角44和中护山45。
在本实施例的三角底板1上设有两个编织单元,并且在同一个编织单元内设有翻针上三角201、翻针斜块202、翻针三角203、度目三角204、编织三角205、接针三角206、吊目三角207、接针导块208和辅助度目三角209。
两个翻针上三角201位于三角底板1纵向的上部,并且对称分布在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两侧。翻针斜块202位于两个翻针上三角201的下方,并且位于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上。两个翻针三角203位于翻针斜块202的下方,并且对称分布在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两侧。两个度目三角204以左右对称的方式,紧邻的设于翻针三角203的两侧且可以沿翻针三角203的外侧面上下往复滑动,同时在度目三角204上设有内部通道2041,用于针脚的通行。
编织三角205位于两个翻针三角203的正下方,并且对称设于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上。同时,在编织三角205的中间位置设有包括上横槽2051和下横槽2052的凸形槽,并且沿走针的方向,上横槽2051和下横槽2052的端面均为斜面,即按图1中所示位置,上横槽2051的左右两个端面和下横槽2052的左右两个端面均为倾斜的斜面,从而保证针脚可以顺利的通过上横槽2051和下横槽2052。
接针三角206位于上横槽2051内,并且沿三角底板1的纵向,接针三角206的上顶部和下底部分别与上横槽2051的上槽面和下槽面对齐,即按图1中所示位置,接针三角206的竖直方向尺寸与上横槽2051的竖直方向尺寸相等。同时,接针三角206可以贴靠着上横槽2051的上槽面,相对于编织三角205进行垂直于三角底板平面的升降动作,从而分别形成与编织三角205端面的齐平状态和下凹状态。
吊目三角207和接针导块208位于下横槽内。其中,吊目三角207与接针三角206的之间沿三角底板1的纵向间隔对应,在两者之间设有容纳针脚通过的通道。同时,吊目三角207与接针导块208接触滑动连接,接针导块208的端面与编织三角205的端面平齐固定。此时,吊目三角207可以贴靠着接针导块208进行垂直于三角底板平面的升降动作,从而分别形成与编织三角205端面的齐平状态和下凹状态。
两个辅助度目209对称分布在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两侧,位于两个翻针上三角201的下方。同时,两个辅助度目209与两个度目三角204分别相对应的分布在三角底板1的同一纵向上,并且辅助度目209可以沿平行于对应度目三角204的方向进行上下往复滑动,即按图1所示位置,辅助度目209和度目三角204保持上下平行位置关系。此外,在辅助度目209上设有辅助度目通道2091,用于针脚的通行。
结合图1所示,在三角底板1的下半部分设有电磁选针器3,并且在编织三角205的下方分布有六个选针位,即P1选针位、P2选针位、P3选针位、P4选针位、P5选针位和P6选针位。其中,六个选针位两两为一组,对称分布在编织单元205的对称中心线两侧。
与此同时,在三角底板1上还设有上护山41、下护山42、回针座43、回针三角44以及中护山45。沿三角底板1的纵向,上护山41位于三角底板1的上端,用于整理挺针片的位置,使挺针片归位。下护山42位于三角底板1的下半部分,用于推动选针。回针座42位于下护山42的下方,回针三角44位于上护山41下方,中护山45位于三角底板1的上端中两个编织单元连接处。
结合图3所示,与本实施例中的编织三角机构共同完成编织工作的织针由针脚51和钩针52组成。其中,针脚51活嵌在针床53的针槽内,钩针52通过压条54固定在针槽内,并且由针脚51在针槽内的前后移动带动钩针52进行动作,从而与编织三角机构配合完成不同编织作业。
针脚51包括连接点511、吸合面512以及上针踵513和下针踵514。其中,连接点511和吸合面512分别位于针脚51的两端并且通过连接点511完成针脚51与钩针52之间的连接,吸合面512与固定在三角底板1上的电磁选针器3相对应。此时,通过电磁选针器3对吸合面512的吸合或脱离作用,控制上针踵513和下针踵514是否受到三角底板1上不同三角的导向控制,从而控制上针踵513和下针踵514进入由不同三角形成的不同轨道,进而由针脚51带动钩针52在针床53上进行不同动作,最终实现不同的编织操作。其中,相比于上针踵513,由于下针踵514更靠近吸合面512,因此在电磁选针器3的吸附作用下,下针踵514会比上针踵513产生更大的摆动量,这样在电磁选针器3对吸合面512产生吸附作用时,下针踵514可能已经脱离对应的三角导向控制,而上针踵513仍然位于相应的三角内受到导向控制。
接下来,对采用本实施例的一段选针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分别进行翻针、编织、接针、吊目、二段度目吊目和不编织五种编织状态时的不同轨道进行介绍。
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在左行进行翻针操作时,位于左侧的度目三角204下移,电磁选针器3在P1选针位进行选针动作,选中织针的下针踵514进入左侧度目三角204的内部通道2041进行走针,当织针走至高位后织针的上针踵513被翻针上三角201撞回,接着下针踵514走至翻针斜块202时被压回至翻针三角203和编织三角205之间的通道,从而完成翻针操作。
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在左行进行编织操作时,位于左侧的度目三角204保持零位不动,电磁选针器3在P1选针位进行选针动作,选中织针的下针踵514沿编织三角205与度目三角204和翻针三角203之间的通道进行走针,从而完成编织操作。
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在左行进行接针操作时,位于左侧的度目三角204保持零位不动,接针三角206处于弹出齐平状态,吊目三角207处于收回下凹状态,电磁选针器3在P2选针位进行选针动作,选中的织针走接针针道,即由下横槽2052、接针三角206和接针导块208之间的通道以及编织三角205和度目三角204之间的通道组成的走针针道,其中在织针走至下横槽2052的尾端时,下针踵514再次被编织三角205中下横槽2052的斜面压回进入编织三角205和度目三角204之间通道继续走针,从而完成接针操作。
结合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在左行进行吊目操作时,位于左侧的度目三角204保持零位不动,接针三角206处于回收下凹状态,吊目三角207处于弹出齐平状态,电磁选针器3在P2选针位进行选针动作,选中的织针走吊目针道,即由下横槽2052、吊目三角207和编织三角205之间的通道以及上横槽2051组成的走针针道,织针走至吊目针道的尾端时,下针踵514再次被编织三角205中上横槽2051的斜面压回并被电磁选针器3吸住,由电磁选针器3在P3选针位再次进行选针,从而完成吊目操作。
结合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在左行进行二段度目吊目操作时,位于左侧的度目三角204保持零位不动,接针三角206处于回收下凹状态,吊目三角207处于弹出齐平状态,电磁选针器3在P2选针位进行选针动作,选中的织针走吊目针道,即由下横槽2052、吊目三角207和编织三角205之间的通道以及上横槽2051组成的走针针道。其中,当织针走至上横槽2051的斜面位置被压回时,如果织针被电磁选针器3在P6选针位吸附,则下针踵514脱离三角控制,上针踵513由辅助度目209控制走针,直至完成本次吊目操作,反之如果织针未被电磁选针器3吸附,则下针踵514仍由右侧的度目三角204控制走针,直至完成本次吊目操作。在上述过程中,通过调整右侧的度目三角204和右侧的辅助度目209在三角底板1上的位置,可以实现对同行吊目密度大小的调节,获得具有层次感的织物。
结合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编织三角机构在左行进行不编织操作时,织针被回针座44压回并由电磁选针器3吸住且不进行任何选针动作,从而不出针进行不编织状态。
结合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接针三角206和吊目三角207通过翘杆61和复位弹簧62构成翘杆连接结构,形成相反状态关系,即当接针三角206处于弹出齐平状态时,则吊目三角207处于回收下凹状态;反之,当吊目三角207处于弹出齐平状态时,则接针三角206处于回收下凹状态。
这样,通过翘杆原理将接针三角206和吊目三角207进行连接,不仅可以满足在进行接针操作和吊目操作时对接针三角206和吊目三角207两者之间位置关系的要求,保证接针针道和吊目针道的准确形成,而且可以减少被动三角的驱动机构,即只需要对主动三角进行驱动控制,由翘杆再带动被动三角进行相应动作就可以,从而大大简化对接针三角206和吊目三角207进行动作控制的机构复杂度,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最终的体积尺寸和重量。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接针三角206和吊目三角207通过位于三角底板1背面的固定架63与三角底板1连接,并且接针三角206和吊目三角207的两端分别为三角端和翘杆端,其中三角端位于三角底板1和固定架63之间,而翘杆端则位于固定架63的另一侧,通过翘杆61完成接针三角206和吊目三角207之间的翘杆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接针三角206作为主动三角由驱动机构控制动作,而吊目三角207作为被动三角,并且将复位弹簧62设置在吊目三角207的三角端和固定架63之间,从而在翘杆61和复位弹簧62的辅助作用下,随接针三角206进行动作调整。同样,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将吊目三角207作为主动三角,将接针三角206作为被动三角。
优选的,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接针三角206由位于三角底板1背面的摆片64和齿条65控制其动作。摆片64为弯折形结构,并且中间部位通过转轴与三角底板1转动连接。齿条65为长条形结构,一侧作为驱动面设有传动齿651,用于与驱动机构进行齿轮连接,从而由驱动机构带动其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另一侧作为工作面为平面结构并且局部设有开口槽652。此外,在接针三角206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摆片64,并且在两个摆片64之间设有一个拉力弹簧66,而拉力弹簧66位于转轴与接针三角206之间,从而使得两个摆片64的下端在拉力弹簧66的作用下,保持着向接针三角206方向转动的趋势。
摆片64的上端与齿条65的工作面始终接触,摆片64的下端与接针三角206间断性接触。其中,当摆片64的上端位于工作面的开口槽652内时,摆片64的下端则与接针三角206开始接触,并且当摆片64的上端在开口槽652端面的带动下使整个摆片64发生转动时,摆片64的下端逐渐对接针三角206产生压顶作用,使接针三角206弹出三角底板1进入齐平状态,与此同时,接针三角206通过翘杆61对吊目三角207产生反向作用力,从而压缩复位弹簧62使吊目三角207回收处于下凹状态。当齿条65沿水平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后,使摆片64的上端与工作面的平面部分接触,此时摆片64的下端则与接针三角206脱离接触,失去对接针三角206的控制作用力,从而吊目三角207在复位弹簧62的作用下伸出处于齐平状态,而接针三角206则在翘杆61的作用下回收处于下凹状态。
进一步优选的,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接针三角206上设有压口槽2061,位于三角端和翘杆端之间,用于与摆片64的下端接触。与此同时,摆片64和压口槽2061相互接触的面采用斜面结构设计,从而在摆片64与开口槽2061之间形成斜面接触,使接针三角206在摆片64的作用下逐渐伸出并最终保持在齐平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对摆片64和齿条65等结构的尺寸和固定位置的调整,使接针三角206共享度目三角204的驱动机构。此时,通过一个驱动机构,例如驱动电机,即可实现对接针三角206和度目三角204的动作控制。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简化整个编织三机构的结构,减轻整机重量,提高对机头控制的精度和灵活度,而且可以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
优选的,结合图1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度目209由位于三角底板1背面的辅助度目滑条71和辅助度目滑块72控制其动作。辅助度目滑条71与三角底板1的背面滑动连接,并且在其下侧设有齿条通过齿轮73与电机连接,从而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同时,沿辅助度目滑条71的长度方向,在辅助度目滑条71上设有非直线性的辅助度目滑槽711。辅助度目滑块72的正面位于三角底板1上的度目滑槽11内,并且与位于三角底板1正面的辅助度目209连接。辅助度目滑块72的背面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端部插装在度目滑槽711内,并且可以带动辅助度目滑块72在度目滑槽711内进行相对移动。
此时,通过电机带动辅助度目滑条71进行水平方向的运动,由于辅助度目滑槽711为非直线性结构,从而可以使辅助度目滑块72沿三角底板1上的度目滑槽11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辅助度目209做定向运动。其中,辅助度目滑槽711的尺寸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对辅助度目滑块72产生不同的移动情况,进而获得更丰富的辅助度目209运动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在三角底板1的背面还设有辅助滑条固定片74,用于对辅助滑条71的水平移动进行导向,从而减少其运动误差,提高运动精度,进而保证最终对辅助度目209位置的控制精准度。

Claims (8)

1.一种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编织单元内的翻针上三角、翻针斜块、翻针三角、编织三角、度目三角、辅助度目、接针导块、吊目三角和接针三角;其中,
两个所述翻针上三角位于三角底板纵向的上部,并且对称分布在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两侧;所述翻针斜块位于两个所述翻针上三角的下方,并且位于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上;两个所述翻针三角位于所述翻针斜块的下方,并且对称分布在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两侧;两个所述度目三角以左右对称的方式,紧邻的设于所述翻针三角的两侧且可以沿所述翻针三角的外侧面上下往复滑动,同时在所述度目三角上设有内部通道;
两个所述辅助度目对称分布在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两侧,位于两个所述翻针上三角的下方;两个所述辅助度目与两个所述度目三角分别相对应分布在三角底板的同一纵向上,并且所述辅助度目可以沿平行于对应度目三角的方向进行上下往复滑动;
所述编织三角位于所述翻针三角的正下方,并且对称设于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上;在所述编织三角的中间位置设有包括上横槽和下横槽的凸形槽,并且沿走针方向所述上横槽和所述下横槽的端面均为斜面;
所述接针三角位于所述上横槽内,并且沿三角底板的纵向所述接针三角的上顶部和下面底部分别与所述上横槽的上槽面和下槽面对齐,所述接针三角可以相对于所述编织三角进行升降,形成与所述编织三角端面的齐平和下凹状态;
所述吊目三角和所述接针导块位于所述下横槽内,沿三角底板的纵向所述吊目三角与所述接针三角之间间隔对应,并且所述吊目三角与所述接针导块接触滑动连接,所述接针导块的端面与所述编织三角的端面平齐,所述吊目三角可以相对于所述接针导块进行升降,形成与所述编织三角端面的齐平和下凹状态;
所述下横槽、所述接针三角和所述接针导块之间的通道以及所述编织三角和所述度目三角之间的通道形成接针轨道;所述下横槽、所述吊目三角和所述编织三角之间的通道以及所述上横槽形成吊目轨道;
所述辅助度目由辅助度目滑条和辅助度目滑块驱动控制;其中,所述辅助度目滑条位于三角底板的背面,并且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同时在所述辅助度目滑条上设有非直线性辅助度目滑槽;所述辅助度目滑块的正面位于三角底板上的度目滑槽内并且与所述辅助度目连接,所述辅助度目滑块的背面通过连接轴与所述辅助度目滑槽滑动连接;通过连接轴在所述辅助度目滑槽内的相对移动,可以使所述辅助度目滑块带动所述辅助度目沿所述度目滑槽进行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组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针三角和所述吊目三角采用翘杆连接,形成相反状态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组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针三角和所述吊目三角均包括三角端和翘杆端,并且通过固定座与三角底板连接;其中,所述接针三角的翘杆端与所述吊目三角的翘杆端通过翘杆连接;所述接针三角和所述吊目三角中的一个三角作为主动三角,由驱动机构控制动作;另一个三角作为被动三角,在被动三角的三角端与固定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组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三角通过摆片和齿条控制动作;其中,所述摆片的中间部位通过转轴与所述三角底板连接,所述齿条的一侧作为驱动面与驱动机构连接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另一侧作为工作面设有局部的开口槽;当所述摆片的一端位于工作面的开口槽内时,该摆片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三角接触,使所述主动三角处于齐平状态;当所述摆片的一端与工作面的平面部分接触时,该摆片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三角脱离接触,使所述主动三角处于下凹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织组合三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摆片对称布置在所述主动三角的两侧,并且在两个摆片之间设有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位于所述转轴与所述主动三角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织组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三角的三角端和翘杆端之间设有压口槽,所述摆片与所述主动三角的压口槽部分发生直接接触并且为斜面接触。
7.一种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编织组合三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织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针座、回针三角、下护山、上护山和电磁选针器;其中,所述上护山位于所述三角底板纵向的上部,所述下护山位于所述三角底板纵向的下半部,所述回针座位于所述下护山的下方,所述回针三角位于所述上护山下方,六个电磁选针器分布在所述编织三角下方的六个选针位处,并且六个选针位两两为一组,对称分布在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两侧。
CN201810755128.7A 2018-07-11 2018-07-11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Active CN1085321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55128.7A CN108532114B (zh) 2018-07-11 2018-07-11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55128.7A CN108532114B (zh) 2018-07-11 2018-07-11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2114A CN108532114A (zh) 2018-09-14
CN108532114B true CN108532114B (zh) 2019-08-16

Family

ID=63488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55128.7A Active CN108532114B (zh) 2018-07-11 2018-07-11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21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6582A (zh) * 2020-06-19 2020-09-18 孙荣飞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翻针切换三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07946A (ja) * 1989-05-23 1990-12-21 Brother Ind Ltd 編機
JP3085657B2 (ja) * 1997-08-08 2000-09-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CN101476202B (zh) * 2009-01-21 2010-12-29 冯加林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CN102505313A (zh) * 2011-10-31 2012-06-2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电脑横机接针及集圈控制机构
CN203530580U (zh) * 2013-08-08 2014-04-09 浙江嘉普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电脑多功能横机三角底板
CN104233616B (zh) * 2014-09-02 2016-05-18 江苏国茂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CN105624905B (zh) * 2016-03-08 2017-08-29 浙江丰帆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横机可调吊目、度目控制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2114A (zh) 2018-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54397Y (zh) 二系统针织电脑横机
CN101018901B (zh) 横机的喂纱装置的纱线供给器
KR102180133B1 (ko) 가로 편물기에 사용되는 편물 시스템
CN108532114B (zh)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CN201268767Y (zh) 沉降三角控制机构
CN106637641A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107488934B (zh) 织袜机
CN101876120A (zh) 双轴向增强间隔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
CN102817173B (zh) 横机编织组合三角、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及编织方法
CN108796802A (zh) 一段选针横机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CN205152524U (zh) 一种经济型电脑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CN107700057B (zh) 横机编织三角、对应三角编织机构及三角转动驱动机构
CN107761238B (zh) 一种横机编织三角及对应三角编织机构
CN203754943U (zh) 经编机的人造血管编织花梳系统
CN212533307U (zh)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翻针切换三角装置
CN210684111U (zh) 针织手套机的缝口三角和密度三角的控制装置
CN212426351U (zh)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三角系统
CN100554553C (zh) 成圈系统和用于这种系统的沉降片
CN212533308U (zh) 一种横机的编织三角系统
CN103696119B (zh) 经编机的人造血管编织花梳系统
CN102505311B (zh) 双轴向增强间隔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纱线喂入装置
CN206616328U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111676582A (zh)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翻针切换三角装置
CN105239264A (zh) 一种复合三角系统
CN206143404U (zh) 一种转变三角装置及双面针织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