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28028B - 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28028B
CN108528028B CN201810216992.XA CN201810216992A CN108528028B CN 108528028 B CN108528028 B CN 108528028B CN 201810216992 A CN201810216992 A CN 201810216992A CN 108528028 B CN108528028 B CN 1085280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unit
outlet
dehumidifying
adsorp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169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28028A (zh
Inventor
马军
宋兴刚
刘新文
陈金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ei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ei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ei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ei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169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280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28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8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28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8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3/00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 B41F23/04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by heat drying, by cooling, by applying powders
    • B41F23/0483Drying combined with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应用于印刷烘道,其包括除湿单元和回收单元,除湿单元包括除湿转轮,除湿转轮的进口连接除湿单元的进口,除湿转轮的干燥气出口连接除湿单元的出口;回收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吸附罐、冷凝器及干燥风机,吸附罐的第一口与回收单元的进口连接,吸附罐的第二口与回收单元的出口连接,吸附罐的第三口连接冷凝器,吸附罐的第四口连接外界,吸附罐的第五口连接干燥风机的进口。该系统,通过除湿单元对空气进行干燥,再进入印刷烘道烘干;经除湿后的空气用于干燥可以降低干燥温度,节约能源,也有利于干燥过程水分挥发,稀释剂可以增加用水量,减少酒精用量。采用回收单元,可以将排出的酒精和氨气进行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节能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尤其是一种凹版印刷中针对水性油墨的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凹版印刷是使整个印版表面涂满油墨,然后用特制的刮墨机构,把空白部分的油墨去除干净,使油墨只存留在图文部分的网穴之中,再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表面,获得印刷品。传统的凹版印刷通常采取溶剂型油墨,溶剂型油墨含乙酸乙酯、异丙醇、乙酸正丙酯、乙酸丁酯等可以挥发性有机溶剂(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另外,溶剂型油在使用过程还需要添加一定数量的VOCs稀释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这些VOCs会排放到大气中。在中国凹版印刷每年向大气排放了数百万吨VOCs。
大量的研究表明VOCs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元凶,因此,各国采取措施限制VOCs的排放,推广使用水性油墨是解决凹版印刷VOCS的重要手段之一。印刷用水性油墨的特征在于:第一,油墨中VOCs含量低,第二,油墨稀释剂尽量采取水。
由于水的沸点与汽化潜热远高于凹版印刷经常使用的VOCs的沸点与汽化潜热,所以水性油墨的印刷存在干燥困难的问题。同时,凹版印刷水性油墨干燥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油墨印刷到塑料薄膜上后,必须可以干燥彻底,干燥后每平方米印刷面积上的水分残留量小于5mg.目前为了保证水性油墨干燥,通常利用部分酒精作为稀释剂,减少酒精用量是水性油墨必须解决的问题。
(2)干燥速度必须快。
(3)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大,为了增加油墨对版辊及印刷基材的润湿性能,水性油墨中通常需要添加一定数量的酒精。所以,水性油墨干燥废气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酒精,为了实现减少环境污染,必须解决酒精污染问题。
(4)水性油墨使用的各种树脂都是经过胺化处理,使原本疏水性树脂在加热后会产生氨气,树脂变成疏水性树脂。另外,为了维持水溶性溶液的稳定,通常需要向溶液中添加氨水。所以,水性油墨干燥废气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氨气。
鉴于水性油墨印刷的现状,开发一种可以提高水性油墨干燥速度的低成本除湿干燥系统,同时解决水性油墨干燥废气中氨气与酒精污染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以减少油墨干燥过程中酒精的用量,并在保证环保前提下,减低凹版印刷能源消耗,至少其中之一。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应用于印刷烘道,其包括除湿单元和回收单元,所述回收单元的进口连接所述印刷烘道的排气口,所述回收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除湿单元的进口,所述除湿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印刷烘道的进气口;或,所述除湿单元的进口连接所述印刷烘道的排气口,所述除湿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回收单元的进口,所述回收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印刷烘道的进气口;
所述回收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吸附罐、冷凝器及干燥风机,所述吸附罐的第一口与所述回收单元的进口连接,所述吸附罐的第二口与所述回收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吸附罐的第三口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吸附罐的第四口连接外界,所述吸附罐的第五口连接所述干燥风机的进口。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所述回收单元还包括第一空气冷却器及第一处理风机,所述回收单元的进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所述第一处理风机与所述吸附罐的第一口连接。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所述回收单元还包括第二空气冷却器,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处理风机的进口之间。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所述吸附罐的第一口通过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回收单元的进口连接,所述吸附罐的第二口通过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回收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吸附罐的第三口通过所述第三阀门连接冷凝器,所述吸附罐的第四口通过所述第四阀门连接外界,所述吸附罐的第五口通过所述第五阀门连接干燥风机的进口。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所述除湿单元包括除湿转轮、第三空气冷却器和第二处理风机,所述除湿转轮的进口连接所述除湿单元的进口,所述除湿转轮的干燥气出口连接所述除湿单元的出口,所述除湿单元的出口同时通过比例调节阀连接所述印刷烘道的进气口及印刷车间的进气口,所述第三空气冷却器设置于所述除湿单元的进口与所述除湿转轮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二处理风机设置于所述除湿转轮的干燥气出口与所述除湿单元的出口之间。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所述回收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除湿单元的进口,所述除湿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印刷烘道的进气口,所述印刷油墨干燥系统还包括空气预处理单元,所述空气预处理单元的进口与外界连接,所述空气预处理单元的出口与所述除湿单元的进口连接,所述空气预处理单元用于调节进入所述除湿单元的空气湿度和/或空气量。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所述除湿单元还包括再生加热器和再生风机,所述再生加热器的出口通过所述除湿转轮的再生区与所述再生风机的进口连接。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所述除湿单元的进口连接所述印刷烘道的排气口,所述除湿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回收单元的进口,所述除湿转轮包括处理区、冷却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转轮的进口包括位于所述处理区的第一进口和位于所述冷却区的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均连接所述除湿单元的进口,所述处理区的出口为所述除湿转轮的干燥气出口,所述冷却区的出口通过再生加热器连接所述再生区的进口,所述再生区的出口连接再生风机的进口,所述再生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除湿单元的进口。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还包括第四空气冷却器和第五空气冷却器,所述再生区的出口依次经过所述第四空气冷却器、第五空气冷却器连接所述再生风机的进口。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还包括通断阀,所述除湿单元的出口还通过所述通断阀与外界连接。
本发明提出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应用于印刷烘道,其包括除湿单元和回收单元,回收单元的进口连接印刷烘道的排气口,回收单元的出口连接除湿单元的进口,除湿单元的出口连接印刷烘道的进气口;或,除湿单元的进口连接印刷烘道的排气口,除湿单元的出口连接回收单元的进口,回收单元的出口连接印刷烘道的进气口;具体地,除湿单元包括除湿转轮,除湿转轮的进口连接除湿单元的进口,除湿转轮的干燥气出口连接除湿单元的出口;回收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吸附罐、冷凝器及干燥风机,吸附罐的第一口与回收单元的进口连接,吸附罐的第二口与回收单元的出口连接,吸附罐的第三口连接冷凝器,吸附罐的第四口连接外界,吸附罐的第五口连接干燥风机的进口。该系统,通过除湿单元对空气进行干燥,再进入印刷烘道烘干;经除湿后的空气用于干燥可以降低干燥温度,从而节约能源。经过除湿单元除湿后形成干燥空气,有利于干燥过程水分挥发,因而印刷中的稀释剂可以增加用水量,减少酒精用量。由于印刷烘道干燥后的排气含有一定浓度的酒精和氨气,直排会污染环境,同时也是资源的浪费,本发明采用回收单元,将排出的酒精和氨气用吸附浓缩+再生的形式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印刷烘道排气经过吸附罐后,排气含水量在大部分情况下比环境空气含水量低,因而可回到除湿单元,降低新鲜空气处理能耗。另外,由于回收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吸附罐、冷凝器及干燥风机,吸附罐的第一口与回收单元的进口连接,吸附罐的第二口与回收单元的出口连接,吸附罐的第三口连接冷凝器,吸附罐的第四口连接外界,吸附罐的第五口连接干燥风机的进口。吸附罐可以具有吸附状态、脱附状态与干燥状态,具体地,当回收单元的进口经吸附罐的第一口、吸附罐的第二口与回收单元的出口连通,且吸附罐的其它口不通时,吸附罐进入吸附状态,吸附剂吸收排气中的氨气与酒精。当吸附罐的第三口连通冷凝器,且吸附罐的其它口不通时,向吸附罐通入水蒸汽或氮气等气体,吸附在吸附剂上的酒精与氨气被脱附,水蒸汽与酒精、氨气一同送冷凝器冷却,由此获得酒精、氨气与水的混合物质。按照现有技术水平,每回收一吨酒精需要3吨蒸汽,所以回收的酒精含量在25%左右,可以直接利用,同时蒸汽冷凝在表冷器上产生较多的水,可吸收排气中的氨气,达到酒精和氨同时回收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优选采用水蒸汽再生的方式。当吸附罐的第四口连通外界,吸附罐的第五口连通干燥风机的进口,且吸附罐的其它口不通时,吸附罐处理干燥状态时,干燥风机启动,从大气中抽取新鲜空气干燥吸附罐中的吸附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出的第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出的第二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出的第三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
10印刷烘道;20除湿单元;21除湿转轮;211处理区;212冷却区;213再生区;22第三空气冷却器;23第二处理风机;24再生加热器;25再生风机;26第四空气冷却器;27第五空气冷却器;30回收单元;31吸附罐;311第一阀门;312第二阀门;313第三阀门;314第四阀门;315第五阀门;32冷凝器;33干燥风机;34第一空气冷却器;35第一处理风机;36第二空气冷却器;40空气预处理单元;50通断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区分不同结构和部件,无先后之分,更不作为结构或部件本身的限定;同时,本发明中的“和/或”,指既可以同时具备,也可以选择其中之一,如方案A和/或方案B,包括方案A、方案B、方案A且方案B此三种情况,另外,本发明中的“连接”可以是导通的连接,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非导通的连接。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出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应用于印刷烘道10,对于一个印刷机,其可能包括多个印刷烘道10,每个印刷烘道10均可以采用下述的设计,具体地,该系统包括除湿单元20和回收单元30,一种方式中,如图1所示,回收单元30的进口连接印刷烘道10的排气口,回收单元30的出口连接除湿单元20的进口,除湿单元20的出口连接印刷烘道10的进气口;或,另一种方式中,如图2所示,除湿单元20的进口连接印刷烘道10的排气口,除湿单元20的出口连接回收单元30的进口,回收单元30的出口连接印刷烘道10的进气口。
同时,除湿单元20用于降低印刷烘道10进气或排气的空气湿度,可以采用转轮除湿、热泵除湿、冷冻除湿等技术;回收单元30包括至少一个吸附罐31、冷凝器32及干燥风机33,吸附罐31的第一口与回收单元30的进口连接,吸附罐31的第二口与回收单元30的出口连接,吸附罐31的第三口连接冷凝器32,吸附罐31的第四口连接外界,吸附罐31的第五口连接干燥风机33的进口。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通过除湿单元20对空气进行干燥,再进入印刷烘道10烘干;经除湿后的空气用于干燥可以降低干燥温度,从而节约能源。经过除湿单元20除湿后形成干燥空气,有利于干燥过程水分挥发,因而印刷中的稀释剂可以增加用水量,减少酒精用量。由于印刷烘道10干燥后的排气含有一定浓度的酒精和氨气,直排会污染环境,同时也是资源的浪费,本发明采用回收单元30,将排出的酒精和氨气用吸附浓缩+再生的形式进行回收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吸附罐31可以通过吸附剂吸附排气中的酒精和氨气,吸附剂可以是活性炭、分子筛、硅藻土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采用疏水性好且能同时吸附氨气和酒精的分子筛。
同时,印刷烘道10排气经过吸附罐31后,排气含水量在大部分情况下比环境空气含水量低,因而可回到除湿单元,降低新鲜空气处理能耗。
另外,由于回收单元30包括至少一个吸附罐31、冷凝器32及干燥风机33,吸附罐31的第一口与回收单元30的进口连接,吸附罐31的第二口与回收单元30的出口连接,吸附罐31的第三口连接冷凝器32,吸附罐31的第四口连接外界,吸附罐31的第五口连接干燥风机33的进口。吸附罐31可以具有吸附状态、脱附状态与干燥状态,具体地,当回收单元30的进口经吸附罐31的第一口、吸附罐31的第二口与回收单元30的出口连通,且吸附罐31的其它口不通时,吸附罐31进入吸附状态,吸附剂吸收排气中的氨气与酒精。当吸附罐31的第三口连通冷凝器32,且吸附罐31的其它口不通时,向吸附罐31通入水蒸汽或氮气等气体,吸附在吸附剂上的酒精与氨气被脱附,水蒸汽与酒精、氨气一同送冷凝器32冷却,由此获得酒精、氨气与水的混合物质。按照现有技术水平,每回收一吨酒精需要3吨蒸汽,所以回收的酒精含量在25%左右,可以直接利用,同时蒸汽冷凝在表冷器上产生较多的水,可吸收排气中的氨气,达到酒精和氨同时回收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优选采用水蒸汽再生的方式。当吸附罐31的第四口连通外界,吸附罐31的第五口连通干燥风机33的进口,且吸附罐31的其它口不通时,吸附罐31处理干燥状态时,干燥风机33启动,从大气中抽取新鲜空气干燥吸附罐31中的吸附剂。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回收单元30还包括第一空气冷却器34及第一处理风机35,回收单元30的进口依次通过第一空气冷却器34、第一处理风机35与吸附罐31的第一口连接。同时,优选地,回收单元30还包括第二空气冷却器36,第二空气冷却器36设置于第一空气冷却器34的出口与第一处理风机35的进口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空气冷却器34、第二空气冷却器36,可以对印刷烘道10排气中的空气进行冷却,提高吸附罐31吸附的效果。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为控制吸附罐31各个进出口的通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阀门311、第二阀门312、第三阀门313、第四阀门314、第五阀门315,吸附罐31的第一口通过第一阀门311与回收单元30的进口连接,以控制吸附罐31的第一口与回收单元30的进口的通断,吸附罐31的第二口通过第二阀门312与回收单元30的出口连接,以控制吸附罐31的第二口与回收单元30的出口的通断,吸附罐31的第三口通过第三阀门313连接冷凝器32,以控制吸附罐31的第三口与冷凝器32的通断,吸附罐31的第四口通过第四阀门314连接外界,以控制吸附罐31的第四口与外界的通断,吸附罐31的第五口通过第五阀门315连接干燥风机33的进口,以控制吸附罐31的第五口与干燥风机33的进口的通断。
需要说明的是,当设置有多个吸附罐时,各个吸附罐31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上述连接方式,具体不在赘述。冷凝器3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除湿单元20包括除湿转轮21、第三空气冷却器22和第二处理风机23,除湿转轮21的进口连接除湿单元20的进口,除湿转轮21的干燥气出口连接除湿单元20的出口,第三空气冷却器22设置于除湿单元20的进口与除湿转轮21的进口之间,第二处理风机23设置于除湿转轮21的干燥气出口与除湿单元20的出口之间。通过第三空气冷却器22,可以实现冷冻除湿,提高除湿单元20的除湿效果。同时,如图3所示,除湿单元20的出口同时连接(如通过比例调节阀)印刷烘道10的进气口及印刷车间的进气口,经除湿单元20后的干燥空气送回车间,可以降低车间的空气湿度。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如图1所示,回收单元30的出口连接除湿单元20的进口,除湿单元20的出口连接印刷烘道10的进气口,印刷油墨干燥系统还包括空气预处理单元40,空气预处理单元40的进口与外界连接,空气预处理单元40的出口与除湿单元20的进口连接,空气预处理单元40用于调节进入除湿单元20的空气湿度和/或空气量,通过空气预处理单元40可以调节印刷烘道与环境之间的压力。同时,除湿单元20还包括再生加热器24和再生风机25,再生加热器24的出口通过除湿转轮21的再生区213与再生风机25的进口连接。
上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优选地,如图2所示,除湿单元20的进口连接印刷烘道10的排气口,除湿单元20的出口连接回收单元30的进口,除湿转轮21包括处理区211、冷却区212和再生区213,除湿转轮21的进口包括位于处理区211的第一进口和位于冷却区212的第二进口,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均连接除湿单元20的进口,处理区211的出口为除湿转轮21的干燥气出口,冷却区212的出口通过再生加热器24连接再生区213的进口,再生区213的出口连接再生风机25的进口,再生风机25的出口连接除湿单元20的进口。同时,优选地,还包括第四空气冷却器26和第五空气冷却器27,再生区213的出口依次经过第四空气冷却器26、第五空气冷却器27连接再生风机25的进口。优选地,还包括通断阀50,除湿单元20的出口还通过通断阀50与外界连接。
该方案中,从印刷机的印刷烘道10排出的废气,先经过第三空气冷却器22冷却,70%左右的废气从除湿转轮21的处理区211流过,废气中水分被吸附,变成干燥空气,而30%左右的空气从除湿转轮21的冷却区212流过使转轮降温,从除湿转轮21的冷却区212流过的空气经过再生加热器24加热后从除湿转轮21再生区213流过,使吸附在除湿转轮21上的水分脱附。从除湿转轮21的再生区213流出的空气含高浓度水分,先后流过第四空气冷却器26和第五空气冷却器27时,被冷却,空气中的水分从空气中冷凝。再生风机25排出的空气送回除湿单元20的进口,即除湿转轮21的进口重新进行吸附回收处理。通过设置通断阀50,可以调节印刷烘道10与环境之间的压力差。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应用于印刷烘道(10),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单元(20)和回收单元(30),所述回收单元(30)的进口连接所述印刷烘道(10)的排气口,所述回收单元(30)的出口连接所述除湿单元(20)的进口,所述除湿单元(20)的出口连接所述印刷烘道(10)的进气口;或,所述除湿单元(20)的进口连接所述印刷烘道(10)的排气口,所述除湿单元(20)的出口连接所述回收单元(30)的进口,所述回收单元(30)的出口连接所述印刷烘道(10)的进气口;
所述回收单元(30)包括至少一个吸附罐(31)、冷凝器(32)及干燥风机(33),所述吸附罐(31)的第一口与所述回收单元(30)的进口连接,所述吸附罐(31)的第二口与所述回收单元(30)的出口连接,所述吸附罐(31)的第三口连接所述冷凝器(32),所述吸附罐(31)的第四口连接外界,所述吸附罐(31)的第五口连接所述干燥风机(33)的进口;所述除湿单元(20)包括除湿转轮(21)、第三空气冷却器(22)和第二处理风机(23),所述除湿转轮(21)的进口连接所述除湿单元(20)的进口,所述除湿转轮(21)的干燥气出口连接所述除湿单元(20)的出口,所述除湿单元(20)的出口同时通过比例调节阀连接所述印刷烘道(10)的进气口及印刷车间的进气口,所述第三空气冷却器(22)设置于所述除湿单元(20)的进口与所述除湿转轮(21)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二处理风机(23)设置于所述除湿转轮(21)的干燥气出口与所述除湿单元(20)的出口之间;所述除湿单元(20)的进口连接所述印刷烘道(10)的排气口,所述除湿单元(20)的出口连接所述回收单元(30)的进口,所述除湿转轮(21)包括处理区(211)、冷却区(212)和再生区(213),所述除湿转轮(21)的进口包括位于所述处理区(211)的第一进口和位于所述冷却区(212)的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均连接所述除湿单元(20)的进口,所述处理区(211)的出口为所述除湿转轮(21)的干燥气出口,所述冷却区(212)的出口通过再生加热器(24)连接所述再生区(213)的进口,所述再生区(213)的出口连接再生风机(25)的进口,所述再生风机(25)的出口连接所述除湿单元(20)的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单元(30)还包括第一空气冷却器(34)及第一处理风机(35),所述回收单元(30)的进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34)、所述第一处理风机(35)与所述吸附罐(31)的第一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单元(30)还包括第二空气冷却器(36),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36)设置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34)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处理风机(35)的进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门(311)、第二阀门(312)、第三阀门(313)、第四阀门(314)、第五阀门(315),所述吸附罐(31)的第一口通过所述第一阀门(311)与所述回收单元(30)的进口连接,所述吸附罐(31)的第二口通过所述第二阀门(312)与所述回收单元(30)的出口连接,所述吸附罐(31)的第三口通过所述第三阀门(313)连接冷凝器(32),所述吸附罐(31)的第四口通过所述第四阀门(314)连接外界,所述吸附罐(31)的第五口通过所述第五阀门(315)连接干燥风机(33)的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单元(30)的出口连接所述除湿单元(20)的进口,所述除湿单元(20)的出口连接所述印刷烘道(10)的进气口,所述印刷油墨干燥系统还包括空气预处理单元(40),所述空气预处理单元(40)的进口与外界连接,所述空气预处理单元(40)的出口与所述除湿单元(20)的进口连接,所述空气预处理单元(40)用于调节进入所述除湿单元(20)的空气湿度和/或空气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单元(20)还包括再生加热器(24)和再生风机(25),所述再生加热器(24)的出口通过所述除湿转轮(21)的再生区(213)与所述再生风机(25)的进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空气冷却器(26)和第五空气冷却器(27),所述再生区(213)的出口依次经过所述第四空气冷却器(26)、第五空气冷却器(27)连接所述再生风机(25)的进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断阀(50),所述除湿单元(20)的出口还通过所述通断阀(50)与外界连接。
CN201810216992.XA 2018-03-16 2018-03-16 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 Active CN108528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6992.XA CN108528028B (zh) 2018-03-16 2018-03-16 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6992.XA CN108528028B (zh) 2018-03-16 2018-03-16 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8028A CN108528028A (zh) 2018-09-14
CN108528028B true CN108528028B (zh) 2020-08-14

Family

ID=63483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16992.XA Active CN108528028B (zh) 2018-03-16 2018-03-16 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2802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98887U (zh) * 2016-04-13 2016-09-28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组分VOCs吸附冷凝回收装置
JP2016187954A (ja) * 2015-03-30 2016-11-04 東京インキ株式会社 オフセット輪転機の排熱制御システム
CN107106965A (zh) * 2014-12-31 2017-08-29 艾可普罗有限公司 空气清洁系统
CN107289767A (zh) * 2017-06-23 2017-10-2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隧道式多级串联热泵干燥系统
CN206642549U (zh) * 2016-11-15 2017-11-17 上海宇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多组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回收处理装置
CN206718712U (zh) * 2017-03-13 2017-12-08 广州黑马科技有限公司 凹版印刷机空气循环系统
CN206810059U (zh) * 2017-04-28 2017-12-29 广州黑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设备
CN107560014A (zh) * 2017-08-04 2018-01-09 上海交通大学 零废气高压转轮除湿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6965A (zh) * 2014-12-31 2017-08-29 艾可普罗有限公司 空气清洁系统
JP2016187954A (ja) * 2015-03-30 2016-11-04 東京インキ株式会社 オフセット輪転機の排熱制御システム
CN205598887U (zh) * 2016-04-13 2016-09-28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组分VOCs吸附冷凝回收装置
CN206642549U (zh) * 2016-11-15 2017-11-17 上海宇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多组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回收处理装置
CN206718712U (zh) * 2017-03-13 2017-12-08 广州黑马科技有限公司 凹版印刷机空气循环系统
CN206810059U (zh) * 2017-04-28 2017-12-29 广州黑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设备
CN107289767A (zh) * 2017-06-23 2017-10-2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隧道式多级串联热泵干燥系统
CN107560014A (zh) * 2017-08-04 2018-01-09 上海交通大学 零废气高压转轮除湿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8028A (zh) 2018-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8446A (zh) 有机废气吸附-蒸汽脱附-分级冷凝回收有机物的方法
CN104906919B (zh) 带式吸附微波脱附有机废气净化方法及装置
FI109579B (fi) Menetelmä ja laite liuotinainehöyryjen poistamiseksi poistoilmasta
WO2014187242A1 (zh) 一种对涂布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循环再利用的工艺与装置
CN101045190A (zh) 印刷和涂布生产过程中有机废气的回收方法
CN207388610U (zh) 一种印刷机
CN108528028B (zh) 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
CN110227329A (zh) 一种氰酸酯树脂生产中废气处理工艺
CN113211968A (zh) 水墨印刷机烘干系统
CN108528027B (zh) 一种印刷油墨干燥与废气处理系统
CN206718712U (zh) 凹版印刷机空气循环系统
CN108528029A (zh) 一种印刷油墨干燥系统
CN207449391U (zh) 一种印刷机
CN205044293U (zh) 一种带回收装置的印刷机烘干结构
CN103673148A (zh) 一种双转轮超低露点除湿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103673149A (zh) 一种低温低湿转轮除湿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207842341U (zh) 一种生态印刷干燥系统
CN205109984U (zh) 一种喷漆空气处理系统
CN106903987A (zh) 凹版印刷机空气循环系统
CN205084582U (zh) 一种新型挥发性有机物环保治理回收装置
CN108296143A (zh) 一种水基涂料的低温高效烘干系统
CN105344201B (zh) 基于冷凝‑萃取法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CN105289905A (zh) 一种喷漆空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3291683U (zh) 有机废气治理装置
CN209934404U (zh) 一种具有冷却区的筒式转轮VOCs吸附浓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