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3269A - 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3269A
CN108513269A CN201810192795.9A CN201810192795A CN108513269A CN 108513269 A CN108513269 A CN 108513269A CN 201810192795 A CN201810192795 A CN 201810192795A CN 108513269 A CN108513269 A CN 108513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equipment
imei
short message
advertisement s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927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13269B (zh
Inventor
刘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9279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1326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2971 priority patent/WO201916969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513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3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filtering or selective b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Network services using third party service provi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text messaging, e.g. 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SMS] or e-m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8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3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mobile adverti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一种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步骤如下:将短信转换成代码与发送号码关联保存;蓝牙搜索并随机连接一台设备;相互传输剩余电量和IMEI,判断是否连过对方设备,若否将对方设备的IMEI和连接时间记录到各自的连接表单;由电量少的设备将代码发送给电量多的设备,由电量多的设备判断其是否具有多条一样的代码,若有则两台设备分别将该代码和对方设备的IMEI关联记录到各自的识别表单;判断识别表单中的同一代码是否关联有多个IMEI,若是该同一代码所对应的短信作为广告短信移入相应的文件夹中隔离。本发明能有效识别广告信息,避免广告信息对用户的骚扰。

Description

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手机是我们最常用的通讯工具,而短信息又是频度最高的通讯手段之一。通过短信息,我们每天会收取到大量的来自外界的信息。
然而,大量的用户也在利益的诱使之下,为了私利而制造各种广告短信或垃圾短信,例如:诱使用户回复的扣费短信、各种商业广告和诈骗短信。
为了避免各种广告短信的困扰,现有的最常用的广告短信处理方法是根据预设的关键字、关键字组合或者本地规则对接收的短信进行判断拦截,或者是通过手机内置的黑名单功能,允许用户添加黑名单,根据黑名单进行拦击短信和广告号码进行拦截。
但是,无论是关键字、关键字组合、本地规则或者黑名单,一般都是根据已经拦截的广告短信进行设定的,而广告短信是多变的,更有甚者通过不断更换、或用多组号码来规避用户在电信部门的投诉,为屏蔽和阻挡广告短信带来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仅能根据已经拦截的广告短信中的关键字或者发送号码设置广告短信的拦截,提出了一种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利用手机标配的近场通讯功能,根据短信的内容和广告的特点来甄别广告信息,使得通过更换发送号码发送广告短信将无法逃避被屏蔽或阻拦。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预设的信息编码规则,将收到的非联系人发送的短信转换成可被唯一识别的代码,并将所述代码与发送所述短信的手机号码关联保存;
S2、通过蓝牙搜索可连接的设备,并随机连接其中的一台设备;
S3、通过蓝牙相互传输剩余电量和各自的IMEI(Intemational Mobile Equipment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两台设备各自判断对方设备的IMEI是否位于本设备的连接表单中,若是则断开连接并执行S2,若否则两台设备各自将所述对方设备的IMEI和连接时间记录到所述各自的连接表单中后执行S4;
S4、由连接的两台设备中电量少的设备将所述代码发送给电量多的设备,由所述电量多的设备判断其是否具有与接收到的代码相一致的代码,若有则两台设备分别将该代码和对方设备的IMEI关联记录到各自的识别表单中;
S5、判断本设备的识别表单中的同一代码是否关联有不少于设定数量的不同的IMEI,若是则执行S6;
S6、将该同一代码所对应的短信作为广告短信移入相应的文件夹中进行隔离。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7、获取发送被隔离的广告短信的电话号码,将该电话号码自动加入本设备的黑名单中。
优选地,所述信息编码规则为:
代码=信息长度码-首位位置码&首位位置上的字符码-中间位置码&中间位置上的字符码-末位位置码&末位位置上的字符码;
其中,所述信息长度码表示一条短信中包含的字的数量,所述位置码表示字按从前往后的顺序在短信中的排列位置,所述字符码为对应短信中包含的每个字的唯一可识别的编码。
优选地,当短信中包含的字为汉字时,对应的字符码为由若干数字组成的编码;当短信中包含的字为数字或字母时,对应的字符码为由该字本身和一个特殊符号组成的编码。
优选地,所述中间位置码至少为一个,中间位置码的数量根据短息的总字数决定,计算规则为:
N=L/S-1;
其中,N表示中间位置码的数量,当N为非整数时,仅取整数部分;L表示短信的总字数;S表示间隔字数;
所述中间中位置码的计算规则为:
An=S*n;
其中,An表示按从前往后的顺序排列的第n个中间位置码;A0表示首位位置码;S表示间隔字数;n表示中间位置码的排序,n取1至N的自然数。
优选地,所述设备每天在设定时间对本设备中的识别表单进行清空。
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上存储有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所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包括:
信息编码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信息编码规则,将收到的非联系人发送的短信转换成可被唯一识别的代码,并将所述代码与发送所述短信的手机号码关联保存;
连接模块,用于通过蓝牙搜索可连接的设备,并随机连接其中的一台设备;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蓝牙传输设备的剩余电量、设备的IMEI和代码;
IMEI排重模块,用于判断对方设备的IMEI是否位于本设备的连接表单中,并在没有时将对方设备的IMEI和连接时间记录到本设备的连接表单中;
电量比较模块,用于比较连接的两台设备的电量,并指令电量少的设备发送代码给电量多的设备;
代码比对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对方设备发来的代码后,判断本设备中是否具有与接收到的代码相一致的代码;
代码与IMEI关联模块,用于在连接的两台设备中的电量多的设备判断两台设备具有相一致的代码时,本设备将该代码和对方设备的IMEI关联记录到本设备的识别表单中;
广告短信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识别表单中的同一代码是否关联有不少于设定数量的不同的IMEI;
隔离模块,用于在识别表单中的同一代码关联有不少于设定数量的不同的IMEI时,将该同一代码所对应的短信作为广告短信移入相应的文件夹中进行隔离。
优选地,所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还包括:
黑名单模块,用于获取发送被隔离的广告短信的电话号码,将该电话号码自动加入本设备的黑名单中。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所述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所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所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能有效识别广告信息,避免广告信息对用户的骚扰。
2)根据信息的内容和广告的特点(无差别覆盖)来甄别广告信息,通过更换发送号码将无法逃避被屏蔽或阻拦。
3)非明文对比,防止信息泄露。
4)利用手机设备的标配能力,不耗费流量或增加其他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电子装置中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程序模块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电子装置中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程序模块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计算机设备一实施例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首先,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所述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预设的信息编码规则,将收到的非联系人发送的短信转换成可被唯一识别的代码,并将所述代码与发送所述短信的手机号码关联保存。
所述预设的信息编码规则具体为:
代码=信息长度码-首位位置码&首位位置上的字符码-中间位置码&中间位置上的字符码-末位位置码&末位位置上的字符码。
其中,所述信息长度码表示一条短信中包含的字的数量,例如:一条短信一共包含20个字(标点符号不算),那么信息长度码就是20。
所述位置码表示字按从前往后的顺序在短信中的排列位置,例如:短信内容为“国庆7天商场优惠大酬宾”,排在首位的“国”对应的位置码为01,排在第二位的“庆”对应的位置码为02,依次类推。
所述字符码为对应短信中包含的每个字的唯一可识别的编码,当短信中包含的字为汉字时,对应的字符码为由若干数字组成的编码;当短信中包含的字为数字或字母时,对应的字符码为由该字本身和一个特殊符号组成的编码。所述汉字对应的编码为事先预存在系统内,即在系统内预设有汉字与字符码的对应表,比如采用国标(GB 2312-80)中的汉字编码简明对照表,通过将短信中的汉字与对应表中的汉字进行比对,调取该汉字相应的字符码。以前述短信内容为例,假设“国”对应的字符码为1234,“7”对应的字符码为7#(#为特殊符号),“商”对应的字符码为1235,“宾”对应的字符码为1236。
为防止短信字数较多时,仅取3个字符码得到的比对结果不准确,因此信息编码规则中所述的中间位置码可以有多个,但至少为一个,中间位置码的数量根据短息的总字数决定,计算规则为:
N=L/S-1;
其中,N表示中间位置码的数量,当N为非整数时,仅取整数部分;L表示短信的总字数;S表示间隔字数。
举例来说,假设短信包含的字数为17,间隔字数取5,则N=2;假设短信包含的字数为28,间隔字数取5,则N=4;依次类推。
所述中间中位置码的计算规则为:
An=S*n;
其中,An表示按从前往后的顺序排列的第n个中间位置码;A0表示首位位置码;S表示间隔字数;n表示中间位置码的排序,n取1至N的自然数。
举例来说,假设短信包含的字数为17,间隔字数取5,则两个中间位置码分别为05和10。所述位置码的位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般设2-3位即可。
根据上述编码规则,短信“国庆7天商场优惠大酬宾”转换成的代码应该是:11-011234-051235-111236。
因此,假设收到非联系人发送的短信为“国庆7天商场优惠大酬宾”,且该非联系人的手机号码为1234567890,那么最终可将该短信转成代码与发送该短信的手机号码对应按下表中的格式存储起来:
信息ID 标识码
1234567890 11-011234-051235-111236
表格中的信息ID表示发送该短信的手机号码,而标识码表示将短信根据编码规则转换成的代码。
S2、通过蓝牙搜索可连接的设备,并随机连接其中的一台设备。
这里所述连接为手机自动连接,无需用户许可确定,通过特定程序的自动运行来实现;也就是说,这个默认连接只在都有特定程序的两台智能手机之间进行,比如两台手机都装有本例中所述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那么这两台手机一旦在蓝牙可连接范围内,且蓝牙均打开的情况下,会自动进行连接。
S3、通过蓝牙相互传输剩余电量和各自的IMEI,两台设备各自判断对方设备的IMEI是否位于本设备的连接表单中,若是则断开连接并执行S2,若否则两台设备各自将所述对方设备的IMEI和连接时间记录到所述各自的连接表单中后执行S4。
由于S2中设备之间的连接是随机的,因此很有可能多次连接相同设备的情况。
为防止相同设备间进行重复的代码比对,在本步骤中如果判断对方设备的IMEI位于本设备的连接表单中,表示这两台设备已经进行过代码比对,因此断开连接不再进行下一步的代码比对。
如果判断对方设备的IMEI没有位于本设备的连接表单中,则表示这两台设备没有进行过代码比对,此时两台设备会各自将所述对方设备的IMEI和连接时间记录到所述各自的连接表单中,假设两台设备的IMEI分别为123456和123457,那么IMEI为123457的设备的连接表单的记录如下:
连接机型IMEI 时间
123456 2017-11-25
连接表单中的连接机型IMEI表示的是和本设备(IMEI为123457的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对方设备的IMEI,时间表示两台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时间,时间可以记录至日,也可以根据需要记录至小时、分钟或者秒。
所述连接表单预设在设备中,用于记录当天与本设备通过蓝牙连接过的其他设备的IMEI,且为了节约内存,每台设备优选每天在设定时间对该连接表单进行清空,比如设定在每天凌晨0点进行清空。此种情况下,因为每天会清空一次连接表单,因此连接表单中时间记录至日即可,无需记录具体的时刻。
S4、由连接的两台设备中电量少的设备将所述代码发送给电量多的设备,由所述电量多的设备判断其是否具有与接收到的代码相一致的代码,若有则两台设备分别将该代码和对方设备的IMEI关联记录到各自的识别表单中。
蓝牙连接的两台设备会各自判断本设备与对方设备的电量,电量多的一台设备自动进入接收代码模式,电量少的一台设备自动进入发送代码模式,以实现电量少的设备将所述代码发送给电量多的设备。
电量多的设备接收到电量少的设备发来的代码后,自动执行代码比对。
由于收到非联系人发来的短信后,每台设备都会根据相同的信息编码规则各自对收到的短信进行转换,因此这里所述代码比对的是转换后的代码。只要收到代码的设备判断其具有与收到的代码一样的代码,则认为两台设备收到了疑似广告短信,进行代码比对的设备会将疑似指令发送给对方设备(即前述电量少的设备),之后两台设备均将这条代码和对方设备的IMEI记录到各自的识别表单中。
例如,IMEI为123456的设备中识别表单的记录形式可以如下:
表格中的信息ID表示发送该短信的手机号码;标识码表示将短信根据编码规则转换成的代码;IMEI表示除本设备以外,收到非联系人发来的相同的短信的设备的IMEI。
S5、判断本设备的识别表单中的同一代码是否关联有不少于设定数量的不同的IMEI,若是则执行S6。
通常认为,除本设备以外,另有两台设备收到非联系人发来的相同的短信,可以将该短信认定为广告短信,因此这里可以设定同一代码关联有不少于两个不同的IMEI,就可以将该同一代码所对应的短信判断为广告短信。
S6、将该同一代码所对应的短信作为广告短信移入相应的文件夹中进行隔离。
这里所述隔离仅是将该广告从正常短信显示的文件夹中移出,比如将短信从收件箱中移至垃圾箱中,但用户依然可以从垃圾箱中看到该短信,并且用户如果觉得该短信有用时,还可以恢复至收件箱中。
在实施例二中,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S6同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S7、获取发送被隔离的广告短信的电话号码,将该电话号码自动加入本设备的黑名单中。
为了防止发送广告短信的电话号码再发其他广告短信至本设备中,本实施例在将广告短信隔离后,还进一步将发送广告短信的电话号码自动加入到黑名单中。
其次,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上存储有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20,所述系统20可以被分割为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模块。
例如,图3示出了所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20第一实施例的程序模块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所述系统20可以被分割为信息编码模块200、连接模块201、传输模块202、IMEI排重模块203、电量比较模块204、代码比对模块205、代码与IMEI关联模块206、广告短信判断模块207和隔离模块208。其中,本发明所称的程序模块是指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比程序更适合于描述所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20在所述电子装置2中的执行过程。以下描述将具体介绍所述程序模块200-208的具体功能。
所述信息编码模块200用于根据预设的信息编码规则,将收到的非联系人发送的短信转换成可被唯一识别的代码,并将所述代码与发送所述短信的手机号码关联保存。
所述预设的信息编码规则同前述方法实施例一中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连接模块201用于通过蓝牙搜索可连接的设备,并随机连接其中的一台设备。
这里所述连接为手机自动连接,无需用户许可确定,通过特定程序的自动运行来实现;也就是说,这个默认连接只在都有特定程序的两台智能手机之间进行,比如两台手机都装有本例中所述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那么这两台手机一旦在蓝牙可连接范围内,且蓝牙均打开的情况下,会自动进行连接。
所述传输模块202用于通过蓝牙传输设备的剩余电量、设备的IMEI和代码。
所述IMEI排重模块203用于判断对方设备的IMEI是否位于本设备的连接表单中,并在没有时将对方设备的IMEI和连接时间记录到本设备的连接表单中。
所述连接表单同前述方法实施例一中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设备之间的连接是随机的,因此很有可能出现多次连接相同设备的情况;为防止相同设备间进行重复的代码比对,这里通过IMEI排重模块对是否两台设备是否重复连接进行判断并排除。
所述电量比较模块204用于比较连接的两台设备的电量,并指令电量少的设备发送代码给电量多的设备。
由于程序的执行会消耗设备的电量,这里默认让电量多的设备进行代码比对,因此需要采用电量比较模块对蓝牙连接的两台的设备的电量进行判断,电量多的一台设备自动进入接收代码模式,电量少的一台设备自动进入发送代码模式,以实现电量少的设备将所述代码发送给电量多的设备。
所述代码比对模块205用于在接收到对方设备发来的代码后,判断本设备中是否具有与接收到的代码相一致的代码。
所述代码与IMEI关联模块206用于在连接的两台设备中的电量多的设备判断两台设备具有相一致的代码时,本设备将该代码和对方设备的IMEI关联记录到本设备的识别表单中。
所述识别表单同前述方法实施例一中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广告短信判断模块207用于判断识别表单中的同一代码是否关联有不少于设定数量的不同的IMEI。
所述隔离模块208用于在识别表单中的同一代码关联有不少于设定数量的不同的IMEI时,将该同一代码所对应的短信作为广告短信移入相应的文件夹中进行隔离。
又例如,图4示出了所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20第二实施例的程序模块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20还可以被分割为信息编码模块200、连接模块201、传输模块202、IMEI排重模块203、电量比较模块204、代码比对模块205、代码与IMEI关联模块206、广告短信判断模块207、隔离模块208和黑名单模块209。
其中,所述程序模块200-208的具体功能同前述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黑名单模块209用于获取发送被隔离的广告短信的电话号码,将该电话号码自动加入本设备的黑名单中。
本实施例在将广告短信隔离后,还进一步通过黑名单模块将发送广告短信的电话号码自动加入到黑名单中,以防止发送广告短信的电话号码再发其他广告短信至本设备中。
再次,本发明还提出来一种计算机设备。
参阅图5所示,是本发明计算机设备一实施例的硬件架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2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者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或信息处理的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机架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塔式服务器或机柜式服务器(包括独立的服务器,或者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如图所示,所述计算机设备2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可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存储器21、处理器22、网络接口23、以及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20。其中:
所述存储器21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21可以是所述计算机设备2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计算机设备2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21也可以是所述计算机设备2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2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Card)等。当然,所述存储器2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计算机设备2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21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所述计算机设备2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所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20的程序代码等。此外,所述存储器2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所述处理器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该处理器22通常用于控制所述计算机设备2的总体操作,例如执行与所述计算机设备2进行数据交互或者通信相关的控制和处理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2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2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者处理数据,例如运行所述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20等。
所述网络接口23可包括无线网络接口或有线网络接口,该网络接口23通常用于在所述计算机设备2与其他计算机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例如,所述网络接口23用于通过网络将所述计算机设备2与外部终端相连,在所述计算机设备2与外部终端之间的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和通信连接等。所述网络可以是企业内部网(Intranet)、互联网(Internet)、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4G网络、5G网络、蓝牙(Bluetooth)、Wi-Fi等无线或有线网络。
需要指出的是,图5仅示出了具有组件21-23的计算机设备2,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于存储器21中的所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2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本实施例为处理器22)所执行,以完成上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的操作。
此外,本发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20,该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20可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或电子装置的操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预设的信息编码规则,将收到的非联系人发送的短信转换成可被唯一识别的代码,并将所述代码与发送所述短信的手机号码关联保存;
S2、通过蓝牙搜索可连接的设备,并随机连接其中的一台设备;
S3、通过蓝牙相互传输剩余电量和各自的IMEI,两台设备各自判断对方设备的IMEI是否位于本设备的连接表单中,若是则断开连接并执行S2,若否则两台设备各自将所述对方设备的IMEI和连接时间记录到所述各自的连接表单中后执行S4;
S4、由连接的两台设备中电量少的设备将所述代码发送给电量多的设备,由所述电量多的设备判断其是否具有与接收到的代码相一致的代码,若有则两台设备分别将该代码和对方设备的IMEI关联记录到各自的识别表单中;
S5、判断本设备的识别表单中的同一代码是否关联有不少于设定数量的不同的IMEI,若是则执行S6;
S6、将该同一代码所对应的短信作为广告短信移入相应的文件夹中进行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7、获取发送被隔离的广告短信的电话号码,将该电话号码自动加入本设备的黑名单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编码规则为:
代码=信息长度码-首位位置码&首位位置上的字符码-中间位置码&中间位置上的字符码-末位位置码&末位位置上的字符码;
其中,所述信息长度码表示一条短信中包含的字的数量,所述位置码表示字按从前往后的顺序在短信中的排列位置,所述字符码为对应短信中包含的每个字的唯一可识别的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短信中包含的字为汉字时,对应的字符码为由若干数字组成的编码;当短信中包含的字为数字或字母时,对应的字符码为由该字本身和一个特殊符号组成的编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位置码至少为一个,中间位置码的数量根据短息的总字数决定,计算规则为:
N=L/S-1;
其中,N表示中间位置码的数量,当N为非整数时,仅取整数部分;L表示短信的总字数;S表示间隔字数;
所述中间中位置码的计算规则为:
An=S*n;
其中,An表示按从前往后的顺序排列的第n个中间位置码;A0表示首位位置码;S表示间隔字数;n表示中间位置码的排序,n取1至N的自然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每天在设定时间对本设备中的识别表单进行清空。
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上存储有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所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包括:
信息编码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信息编码规则,将收到的非联系人发送的短信转换成可被唯一识别的代码,并将所述代码与发送所述短信的手机号码关联保存;
连接模块,用于通过蓝牙搜索可连接的设备,并随机连接其中的一台设备;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蓝牙传输设备的剩余电量、设备的IMEI和代码;
IMEI排重模块,用于判断对方设备的IMEI是否位于本设备的连接表单中,并在没有时将对方设备的IMEI和连接时间记录到本设备的连接表单中;
电量比较模块,用于比较连接的两台设备的电量,并指令电量少的设备发送代码给电量多的设备;
代码比对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对方设备发来的代码后,判断本设备中是否具有与接收到的代码相一致的代码;
代码与IMEI关联模块,用于在连接的两台设备中的电量多的设备判断两台设备具有相一致的代码时,本设备将该代码和对方设备的IMEI关联记录到本设备的识别表单中;
广告短信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识别表单中的同一代码是否关联有不少于设定数量的不同的IMEI;
隔离模块,用于在识别表单中的同一代码关联有不少于设定数量的不同的IMEI时,将该同一代码所对应的短信作为广告短信移入相应的文件夹中进行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还包括:
黑名单模块,用于获取发送被隔离的广告短信的电话号码,将该电话号码自动加入本设备的黑名单中。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所述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所述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系统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所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近场通讯的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的步骤。
CN201810192795.9A 2018-03-08 2018-03-08 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513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2795.9A CN108513269B (zh) 2018-03-08 2018-03-08 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18/082971 WO2019169691A1 (zh) 2018-03-08 2018-04-13 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2795.9A CN108513269B (zh) 2018-03-08 2018-03-08 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3269A true CN108513269A (zh) 2018-09-07
CN108513269B CN108513269B (zh) 2020-05-12

Family

ID=63376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2795.9A Active CN108513269B (zh) 2018-03-08 2018-03-08 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13269B (zh)
WO (1) WO2019169691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0142A (zh) * 2010-03-11 2010-07-28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结合短信内容和发送频次识别垃圾短信源的系统与方法
CN103067896A (zh) * 2013-01-17 2013-04-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垃圾短信过滤方法及装置
US20130176865A1 (en) * 2012-01-05 2013-07-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unteracting Spam in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Systems
CN107018500A (zh) * 2016-01-28 2017-08-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短消息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584B (zh) * 2015-01-27 2020-04-2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识别垃圾短信的方法、客户端、云端服务器和系统
CN106095747A (zh) * 2016-06-03 2016-11-09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垃圾短信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0142A (zh) * 2010-03-11 2010-07-28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结合短信内容和发送频次识别垃圾短信源的系统与方法
US20130176865A1 (en) * 2012-01-05 2013-07-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unteracting Spam in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Systems
CN103067896A (zh) * 2013-01-17 2013-04-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垃圾短信过滤方法及装置
CN107018500A (zh) * 2016-01-28 2017-08-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短消息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69691A1 (zh) 2019-09-12
CN108513269B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7896A (zh) 垃圾短信过滤方法及装置
CN100589599C (zh) 消息群发系统及方法
CN103024698A (zh) 一种整合各联系人的信息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6171019B (zh) 确定终端漫游状态的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10290024B (zh) 策略上线前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139280A (zh) 诈骗号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0499841C (zh) 一种短消息服务接口及其该服务接口的通道适配方法
CN110611929A (zh) 异常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3516579A (zh) 提供离线消息的服务系统及相应的服务方法
JP4195156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と端末に組み合わせた、遠隔用途アクセス用icカードと、icカードによる遠隔用途アクセス方法
CN101072206B (zh) 即时通信系统中二次认证的方法及系统
CN107800608A (zh) 一种用户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412296A (zh) 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354787A (zh) 一种基于通信实名制的通讯理财系统
CN106488055A (zh) 话单排重方法、数据节点设备及路由节点设备
CN108513269A (zh) 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612001A (zh) 一种利用短信群发平台服务器中转实现短信群发的方法
CN102075453A (zh) 手机短信和内网邮箱通讯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8512744A (zh) 广告短信识别方法、电子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617718B (zh) 水表抄表出账方法和装置
CN106998386A (zh) 一种新增联系方式的方法及其装置、用户终端
CN111813679B (zh) 基于python执行测试用例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306315B (zh) 基于smb协议手机远程访问家庭网关设备的系统及方法
CN104537312B (zh) 网络通信数据保全方法及装置
CN108551522A (zh) 预知通话条件的方法、电子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