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2265A - 蓄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蓄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12265A CN108512265A CN201810153594.8A CN201810153594A CN108512265A CN 108512265 A CN108512265 A CN 108512265A CN 201810153594 A CN201810153594 A CN 201810153594A CN 108512265 A CN108512265 A CN 1085122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assembly
- accumulator cell
- electric power
- end sub
- accumulat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having means for adapting to batteries or cells of different types or different siz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2—The other DC source being a battery actively interacting with the first one, i.e. battery to battery charg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2—Overcharge pro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6—Overdischarge pro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05B47/18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power line carrier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便利性高的蓄电系统。蓄电系统(100)与被连接于系统电源(430)的PCS(功率调节器)(400)连接,该蓄电系统具备:主体部(110),其具有蓄积从PCS供给的电力的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用于内设第一蓄电池组件的壳体(120)以及用于供给电力的第一端子部(150);以及可搬动部(200),其能够相对于第一端子部装卸,具有能够与第一端子部电连接且接受从主体部供给的电力的第二端子部(220),以及蓄电容量小于第一蓄电池组件的蓄电容量且经由第二端子部充入从主体部供给的电力的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其中,第一端子部位于壳体所具有的侧面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与连接于系统电源的功率调节器连接的蓄电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充入从系统电源、太阳能电池等供给的电力的蓄电系统。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一种电源装置的技术:将由太阳能电池发出的能量充入锂离子电池等蓄电池来对电气设备进行电力的供给。由此,即使在发生灾害等时引起停电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太阳能电池来产生电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01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例如在发生灾害等的情况下,用户有时根据状况想要将具备蓄电池的蓄电装置(蓄电系统)从设置有该蓄电装置的场所向避难场所等其它场所搬运。
在此,在增大蓄电装置的蓄电容量的情况下,大多采用增大蓄电池的尺寸、或者增加蓄电池的数量这样的方法,导致蓄电装置大型化。因此,有时难以搬运蓄电装置。另外,当使蓄电装置变小时,蓄电装置的蓄电容量变小,例如难以使照明设备、冰箱等功耗大的设备继续工作,担心蓄电装置的便利性下降。
因此,本公开提供一种便利性得到提高的蓄电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为与被连接于系统电源的功率调节器连接的蓄电系统,所述蓄电系统具备:主体部,其具有蓄积从所述功率调节器供给的电力的第一蓄电池组件、用于内设所述第一蓄电池组件的壳体以及用于供给电力的第一端子部;以及可搬动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子部装卸,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端子部电连接且接受从所述主体部供给的电力的第二端子部,以及蓄电容量小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件的蓄电容量且经由所述第二端子部充入从所述主体部供给的电力的第二蓄电池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部位于所述壳体所具有的侧面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蓄电系统,便利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的特征性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所具备的可搬动部和第一端子部的情况下的外观图。
图4是示出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所具备的第一端子部的情况下的外观图。
图5是示出从底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所具备的可搬动部的情况下的外观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所具备的可搬动部和外部设备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用户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所具备的可搬动部从主体部卸下后的状态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所具备的可搬动部从第一端子部卸下的情况下的可搬动部的动作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所具备的光控制部控制照明部时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所具备的充电控制部变更第二蓄电池组件的充电模式时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所具备的显示控制部控制显示部时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蓄电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蓄电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b:蓄电系统;110:主体部;120:壳体;121:侧面(第一侧面);122:侧面(第二侧面);140:第一蓄电池组件;150:第一端子部;160:电源部(DCDC变换器);200:可搬动部;210:第二蓄电池组件;220:第二端子部;231:光控制部;232:充电控制部;233:显示控制部;240:操作部(按钮);250:照明部;260:显示部;270:第三端子部;300:外部设备;400:PCS(功率调节器);430:系统电源;U:用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此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都是表示概括或者具体的例子。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个例子,并非意图对本公开进行限定。另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没有记载于示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构成要素,以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此外,各图是示意图,未必是严格地图示出的图。另外,在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有时省略或者简化重复的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Z轴方向例如是铅垂方向,Z轴正方向侧有时被记载为上侧(上方)。另外,Z轴负方向侧有时被记载为下侧(下方)。另外,X轴方向和Y轴方向是在与Z轴垂直的平面(水平面)上相互正交的方向。
(实施方式)
[蓄电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1和图2来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的特征性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蓄电系统100是与连接于系统电源430的PCS(功率调节器)400连接的蓄电系统(蓄电装置)。蓄电系统100具备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
主体部110是如下的蓄电装置:与PCS 400连接,用于从作为太阳能电池(Photovoltaics/PV)的PV 420和/或系统电源430经由PCS 400来接受电力并蓄积(充入)电力。主体部110将经由PCS 400接受的电力充入主体部110所具备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主体部110作为例如在发生灾害的情况下,在来自作为外部商用电源的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送电)停止时(所谓的发生停电时)等应急时,将充入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电力经由配电板410向照明设备440、冰箱450等负载设备供给电力的电池来发挥功能。也就是说,蓄电系统100是应急时能够供给电力的应急用蓄电系统。
可搬动部200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10装卸且具有蓄电容量(满充电的情况下能够蓄电的容量的初始值)比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蓄电容量小的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可搬动部200作为例如在发生灾害的情况下,被用户搬运并在所期望的场所对所期望的设备进行充电的电池来发挥功能。
主体部110具备壳体120、电源部(DCDC变换器)160、保护电路170、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以及第一端子部150。
壳体120是用于内设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箱体。壳体120的材料例如是由金属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20的形状是具有顶面、下表面以及侧面的在Z轴方向长的长方体形状。该侧面包含在俯视的情况下面积最大的侧面(第二侧面)122和面积小于第二侧面122的面积的侧面(第一侧面)121。换言之,第一侧面121的面积小于壳体120所具有的侧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第二侧面122的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121位于与第二侧面122交叉的方向上。此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设壳体120的侧面为除了壳体120的作为Z轴正方向侧的表面的顶面和作为Z轴负方向侧的表面的下表面以外的表面。
电源部160是用于对从系统电源430等经由PCS 400供给到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电力的电压进行调整的DCDC变换器。或者,电源部160对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经由PCS 400向照明设备440等负载设备供给的电力的电压进行调整。电源部160在被通电的情况下容易发热。为此,为了抑制来自电源部160的热对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和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影响,电源部160优选配置在比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和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中的至少一方靠上方的位置。为了抑制来自电源部160的热对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和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影响,电源部160更优选配置在比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和第二蓄电池组件210靠上方的位置。
保护电路170是用于抑制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过放电和过充电的电路。保护电路170进行控制以避免例如在从系统电源430等经由PCS 400将电力供给到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情况下发生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过放电和过充电。或者,保护电路170进行控制以避免在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向冰箱450等负载设备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发生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过放电。
第一蓄电池组件140是用于蓄积从PV 420、系统电源430等经由PCS 400供给来的电力的蓄电池组件。第一蓄电池组件140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作为重视循环运转用途类型的蓄电池,采用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等。
另外,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向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供给用于由可搬动部200所具备的第二蓄电池组件210蓄积的电力。
具体地说,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经由能够可装卸地安装可搬动部200的第一端子部150所具备的第一端子151(参照图3)和与第一端子151电连接的第二端子221(参照图5)来供给用于由可搬动部200所具备的第二蓄电池组件210蓄积的电力。更具体地说,在从系统电源430等供给电力的情况下,PCS 400所具备的PCS控制部401进行使来自系统电源430等的电力或者蓄积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电力向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供给的控制。另外,在没有从系统电源430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可搬动部200所具备的控制部230(具体地说,充电控制部232)进行使蓄积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电力向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供给的控制。
PCS 400是将从系统电源430供给来的电力向蓄电系统100供给的功率调节器。PCS400具备PCS控制部401和PCS通信部402。
PCS控制部401是对从系统电源430供给来的电力向蓄电系统100的供给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PCS控制部401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和例如存储于由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快闪存储器等实现的存储装置(未图示)中的控制程序来实现。
PCS通信部402是用于PCS 400与蓄电系统100(具体地说,可搬动部200所具备的通信部280)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
第一端子部150是与可搬动部20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的连接部件。第一端子部150与可搬动部20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
另外,PCS 400还具备用于探测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停止的探测部460。
探测部460是用于探测是否正在向将系统电源430与PCS 400电连接的电力线供给电力(也就是说,是否停电)的停电探测仪(例如,电流传感器)。在利用探测部460探测出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PCS控制部401经由PCS通信部402向通过通信线来与PCS 400连接的可搬动部200发送表示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供给停止的信号。
可搬动部200是与主体部110能够装卸地构成的具备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蓄电装置。可搬动部200位于主体部110的壳体120所具有的侧面侧。具体地说,电连接可搬动部200的第一端子部150位于壳体120所具有的侧面侧。此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设壳体120的侧面侧为在壳体120的侧面附近的包含内侧和外侧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部150位于壳体120所具有的侧面中的第一侧面121侧。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部150在壳体120的外侧安装于第一侧面121。可搬动部200的形状没有被特别限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搬动部200的形状在可搬动部200安装于第一端子部150的情况下,为在Z轴方向长的长方体。第二端子部220配置于可搬动部200的下表面,可搬动部200位于第一端子部150的上侧。也就是说,可搬动部200载置于第一端子部150,第一端子部150与第二端子部220成为电连接的状态。
可搬动部200具备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第二端子部220、控制部230、操作部(按钮)240、照明部250、显示部260、第三端子部270以及通信部280。
第二蓄电池组件210是用于蓄积从PV 420、系统电源430、或者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供给来的电力的蓄电池组件。第二蓄电池组件210没有被特别限定,但是例如作为重视备用用途类型的蓄电池,采用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等。另外,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例如可以采用高电容且对应快速蓄电的蓄电池。
另外,第二蓄电池组件210被设定得蓄电容量小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蓄电容量。具体地说,第二蓄电池组件210被设定为相比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体积小且重量轻。例如,为了用户容易携带,可以选择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中采用的蓄电池的种类以使可搬动部200为10kg以下。更优选是,可以选择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中采用的蓄电池的种类以使可搬动部200为5kg以下。
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在发生灾害等的情况下等应急时作为照明设备440、冰箱450等功耗较大的电气产品的电池来使用。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例如作为一天一次的循环运转和没有从系统电源430供给电力的停电时等的电池来发挥功能。为此,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中采用的蓄电池可以具有针对循环运转难以劣化的性能(长的循环寿命)且针对时间难以劣化的性能(长的保存寿命)。
另外,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作为如手电筒那样的应急时的光源或者智能手机等功耗较小的外部设备300(参照图6)的充电用的电池来发挥功能。第二蓄电池组件210是能够携带的电池,在与第一端子部150连接的情况下,被从系统电源430或者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供给电力以维持满充电状态。
另外,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如上所述那样向智能手机等外部设备300进行电力的供给。为此,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中所采用的蓄电池可以具有针对时间难以劣化的性能(长的保存寿命)。另外,假定为在发生停电时等应急时迅速从主体部110卸下可搬动部200并由用户拿走,因此在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中可以选择高能量密度且能够进行快速充电的蓄电池。
通过以上的记述,在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中可以采用与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相比蓄电容量大的蓄电池,在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中可以采用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相比小型且轻量的蓄电池。
此外,只要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相比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蓄电容量小即可,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和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中采用的蓄电池的材料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是,通过使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和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中采用的蓄电池的尺寸不同,使得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蓄电容量小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蓄电容量。或者,也可以是通过使设置于主体部110的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数量与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数量不同,来使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蓄电容量小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蓄电容量。
第二端子部220是与主体部110的第一端子部150能够装卸地连接的连接部件。通过将可搬动部200安装于第一端子部150,第二端子部220所具备的第二端子221与第一端子部150所具备的第一端子151电连接。
控制部230是对可搬动部200所具备的操作部240、照明部250以及显示部260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部230例如通过CPU和存储于由ROM、RAM、HDD、快闪存储器等实现的存储装置(未图示)的控制程序来实现。控制部230在功能上具备光控制部231、充电控制部232以及显示控制部233。
光控制部231对照明部250的点亮进行控制。具体地说,在操作部240从用户处获取到将照明部250点亮的指示的情况和探测出没有从系统电源430向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光控制部231进行使照明部250点亮的控制。更具体地说,在经由通信部280从PCS 400获取到表示停止了从系统电源430供给电力的信号的情况下,光控制部231进行使照明部250点亮的控制。
充电控制部232进行如下控制:在通常模式和高速模式之间切换,该通常模式是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充电率(充电速度)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充电率相同的模式,该高速模式是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充电率(充电速度)高于通常模式的充电率的模式。例如,假定在发生灾害等的应急时,用户使用可搬动部200的可能性变高。为此,在没有从系统电源430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32提高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充电率。也就是说,充电控制部232进行控制使得第二蓄电池组件210被快速充电。例如,在探测出没有从系统电源430向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供给电力的情况下或者操作部240从蓄电系统100的用户处获取到变更充电率的指示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32进行切换充电率的控制。
显示控制部233对显示部260的显示方式进行控制。具体地说,在判断为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正在正常动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33控制显示部260以成为第一显示,在判断为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中的至少一方正在异常动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33控制显示部260以成为不同于第一显示方式的第二显示方式。此外,异常动作例如是指第一蓄电池组件140或者第二蓄电池组件210没有被充电这样的主体部110或者可搬动部200的故障。也就是说,显示控制部233控制显示部260以使用户容易直观地识别主体部110或者可搬动部200是否发生故障。
此外,控制部230所具备的光控制部231、充电控制部232以及显示控制部233既可以由一个控制装置来实现,也可以由多个控制装置来实现。
操作部(按钮)240是由用户操作的用于获取来自用户的指示的按钮。例如,用户使用电缆310(参照图6)来将可搬动部200与外部设备300电连接。接着,在检测出用户已按下按钮240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操作部240获取到来自用户的指示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32进行使从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向外部设备300的电力供给(也就是说,外部设备300的蓄电)开始的控制。另外,例如,在检测出用户已按下按钮240的情况下,光控制部231进行使照明部250点亮的控制。此外,可搬动部200也可以具备与上述的充电控制部232和光控制部231的控制相应的多个按钮240。另外,也可以是,可搬动部200具备一个按钮240,通过检测用户按下按钮240的次数,充电控制部232或者光控制部231与该次数相应地进行上述的控制。
照明部250是响应于规定状态来发光的发光部。规定状态例如是指在探测出没有从系统电源430向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供给电力的情况或者操作部240从用户处获取到使照明部250点亮的指示的状态。照明部250例如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光源构成。
显示部260是用于显示蓄电系统100的状态(具体地说,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的状态)的显示装置。显示部260例如由LED等光源或者显示器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260具备两个光源。显示控制部233例如通过对光源的点亮数量进行控制来将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是否有故障地方的状态提示给用户。此外,显示部260中采用的光源的数量、颜色等没有被特别限定。显示部260也可以例如具备能够发出不同发光色的多个光源。
例如在主体部110正在正常动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33进行使显示部260以绿色的发光色点亮来作为第一显示方式的控制。另外,例如在主体部110正在异常动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33进行使显示部260以红色的发光色闪烁点亮来作为第二显示方式的控制。
此外,显示控制部233也可以显示主体部110或者可搬动部200的除了正常动作或者异常动作以外的状态。例如,在由控制部230来执行调查主体部110所具备的装置、部件等是否有故障的控制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33也可以进行使显示部260以黄色的发光色比第二显示方式慢地闪烁点亮的控制。
另外,例如在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正在正常动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33也可以使显示部260显示当前蓄积在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容量。例如显示部260由两个光源构成,显示控制部233也可以进行如下控制:在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为满充电的情况下使两个光源点亮,在不是满充电的情况下使该两个光源中的一个光源点亮。
此外,照明部250的功能和显示部260的功能也可以例如作为光源等发光部来一体地形成。也就是说,该发光部也可以具有照明部250的功能和显示部260的功能。
另外,操作部240也可以不是通过由用户按下来进行动作的按钮。例如,操作部240的功能和显示部260的功能也可以例如使用触摸面板显示器等来一体地形成。也就是说,该触摸面板显示器也可以具有操作部240的功能和显示部260的功能。
第三端子部270是用于将可搬动部200与外部设备300(参照图6)电连接的端子。具体地说,第三端子部270是用于向外部设备300供给被蓄积于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电力的能够与该外部设备300电连接的端子。第三端子部270例如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端子,经由电缆310(参照图6)来与外部设备300电连接。
通信部280是用于可搬动部200与PCS 400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
接着,参照图3~图8来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所具备的可搬动部200的详细结构。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所具备的可搬动部200和第一端子部150的情况下的外观图。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所具备的第一端子部150的情况下的外观图。具体地说,图4是示出从不同于图3的角度观察第一端子部150的情况下的外观图。图5是从底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所具备的可搬动部200的情况下的外观图。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所具备的可搬动部200与外部设备300的连接状态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用户从主体部110卸下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所具备的可搬动部200的状态的图。
如图3~图5所示,可搬动部200具备把持部201、第二端子部220以及第三端子部270。
把持部201是由用户将可搬动部200从主体部110卸下后运至期望的场所时所把持的把手。把持部201安装于可搬动部200的上表面(可搬动部200安装于主体部110的情况下的Z轴正方向侧的表面)。
如图7所示,例如在发生停电的情况下,用户U将可搬动部200从主体部110卸下。在操作部240从用户处获取到将照明部250点亮的指示的情况、或者探测出没有从系统电源430向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光控制部231如上所述那样进行使照明部250点亮的控制。由此,即使在发生停电的情况下,也由于照明部250点亮来发出发射光L,而用户U易于确认可搬动部200的位置且能够将可搬动部200作为应急用的光源来利用。
第二端子部220是在可搬动部200安装于主体部110(具体地说第一端子部150)的情况下与第一端子部150所具备的第一端子151电连接的端子部。具体地说,在可搬动部200安装于第一端子部150的情况下,第一端子151与第二端子部220所具备的第二端子221电连接。
第三端子部270如上所述那样是用于将可搬动部200与外部设备300电连接的端子。
如图6所示,第三端子部270例如是USB连接端子,经由电缆310来与外部设备300电连接。充电控制部232进行使蓄积于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电力向外部设备300供给的控制。也就是说,充电控制部232进行使用第二蓄电池组件210来对外部设备300充电的控制。
另外,在第二端子部220的侧面形成有突起部202。
突起部202是用于在将可搬动部200相对于第一端子部150装卸时使得只能从规定方向装卸的限制部分。可搬动部200在相对于第一端子部150装卸的情况下,通过突起部202和形成于第一端子部150的槽部152来限制位置。用户通过以第一端子部150侧为轴使把持部201转动来将可搬动部200从第一端子部150卸下。也就是说,为了将可搬动部200从第一端子部150卸下,需要将可搬动部200向规定方向转动,因此例如即使在发生地震等的情况下,可搬动部200也难以错误地从第一端子部150脱离。
图8是用于说明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所具备的可搬动部200从第一端子部150卸下的情况下的可搬动部200的动作的图。具体地说,图8是用于说明由用户将可搬动部200从第一端子部150卸下时的可搬动部200的移动方法的图。更具体地说,图8的(a)是用于说明可搬动部200安装于第一端子部150的状态的图。另外,图8的(b)是用于说明在可搬动部200从第一端子部150卸下的过程且突起部202与槽部152嵌合的状态的图。另外,图8的(c)是用于说明可搬动部200从第一端子部150卸下后的状态的图。
如图8的(a)所示,突起部202位于由槽部152形成的空间。也就是说,突起部202与槽部152嵌合。槽部152在第一端子部150的内面以从第一端子部150的X轴正方向侧的侧端部向下侧方向倾斜地延伸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在突起部202与槽部152嵌合的状态下,可搬动部200由于突起部202和槽部152而不会向上侧(Z轴正方向侧)方向脱离。也就是说,可搬动部200构成为在地震等引起的振动中难以错误地从第一端子部150脱离。
如图8的(b)所示,用户在要将可搬动部200从第一端子部150卸下的情况下,以第一端子部150侧为支点使可搬动部200转动。例如,用户使把持部201向图8的(b)所示的箭头的方向转动。在从与XZ平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突起部202的情况下,突起部202具有在可搬动部200的长边方向上长的椭圆形状。通过可搬动部200的转动而突起部202的长边方向相对于槽部152的延伸方向的朝向发生改变。也就是说,通过可搬动部200转动,突起部202能够沿着槽部152移动。
如图8的(c)所示,用户能够通过向图8的(c)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移动可搬动部200来将可搬动部200从第一端子部150卸下。
通过以上记述,可搬动部200构成为能够通过以与第一侧面121交叉的方向的轴为旋转轴转动来相对于第一端子部150装卸。
接着,参照图9来说明光控制部231的具体的动作。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所具备的光控制部231控制照明部250时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例如在灾害时发生停电而由探测部460探测出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被切断的情况下,可搬动部200作为手电筒等应急用的光源来发挥功能。具体地说,在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被停止的情况下,光控制部231进行使照明部250点亮的控制。
如图9所示,光控制部231进行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是否被停止的判定(步骤S101)。具体地说,在步骤S101中,光控制部231判定是否经由通信部280从探测部460(更具体地说,PCS控制部401)获取到表示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已被切断的信号。
另外,在判定为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没有停止的情况下(步骤S101中“否”),光控制部231判定是否从用户处获取到了点亮指示(步骤S102)。具体地说,在步骤S102中,光控制部231判定操作部240是否从用户处获取到了使照明部250点亮的指示。
在没有从用户处获取到将照明部250点亮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否”),光控制部231重复进行步骤S101和步骤S102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已被停止的情况下(步骤S101中“是”)、或者从用户处获取到点亮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是”),光控制部231进行使照明部250点亮的控制(步骤S103)。
接着,光控制部231进行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是否已重新开始的判定(步骤S104)。
另外,在判定为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没有重新开始的情况(步骤S104中“否”),或者从系统电源430供给电力(步骤S101中“是”)且从用户处获取点亮指示(步骤S102中“是”)来使照明部250点亮的情况下,光控制部231判定是否从用户处获取到熄灭指示(步骤S105)。具体地说,在步骤105中,光控制部231判定操作部240是否从用户处获取到将照明部250熄灭的指示。
在没有从用户处获取到将照明部250熄灭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05中“否”),光控制部231重复进行步骤S104和步骤S105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重新开始的情况(步骤S104中“是”)或者从用户获取到熄灭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05中“是”),光控制部231使照明部250熄灭(步骤S106)。
接着,参照图10来说明充电控制部232的具体的动作。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所具备的充电控制部232变更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充电模式的情况下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充电控制部232使从系统电源430供给的电力向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供给来使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充电。另外,充电控制部232使从系统电源430供给的电力向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供给来使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充电。
对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和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充电的充电速度即充电率是预先决定的,充电控制部232进行以作为预先决定的充电率的通常模式使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充电的控制。
例如,灾害时由于停电等而探测部460探测出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已被切断的情况下,假定用户要快速使可搬动部200从主体部110脱离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可搬动部200(具体地说,可搬动部200所具备的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快速充电。为此,在探测出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已被切断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32进行控制使得以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充电率快于通常模式的充电率的高速模式对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充电。
如图10所示,充电控制部232进行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是否已停止的判定(步骤S201)。具体地说,在步骤S201中,检测部460探测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的切断,充电控制部232判定是否经由通信部280从PCS控制部401获取到表示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被切断的信号。
在判定为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已停止的情况下(步骤S201中“是”),充电控制部232进行以高速模式使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充电的控制(步骤S202)。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来自系统电源430的电力供给没有停止的情况下(步骤S201中“否”),充电控制部232进行以通常模式使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充电的控制(步骤S203)。
接着,参照图11来说明显示控制部233的具体的动作。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所具备的显示控制部233变更显示部260的显示方式的情况下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在判断为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正在正常动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33如上所述那样控制显示部260使其成为第一显示方式。另外,在判断为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中的至少一方正在异常动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33控制显示部260使其成为不同于第一显示方式的第二显示方式。
如图11所示,在已启动蓄电系统100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33进行显示部260的控制使得显示部260成为第一显示方式(步骤S301)。例如,显示控制部233进行使显示部260以绿色的发光色点亮来作为第一显示方式的控制。
接着,显示控制部233进行是否从主体部110或者可搬动部200探测出异常动作的判定(步骤S302)。具体地说,在步骤S302中,显示控制部233检测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所具备的装置、部件等是否有故障。
在从主体部110或者可搬动部200检测出异常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302中“是”),显示控制部233进行显示部260的控制使得显示部260成为第二显示方式(步骤S303)。例如,显示控制部233进行使显示部260以红色的发光色闪烁点亮来作为第二显示方式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没有从主体部110或者可搬动部200探测出异常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302中“否”),显示控制部233持续进行控制使得显示部260成为第一显示方式,持续进行主体部110或者可搬动部200的异常动作的探测。
另外,接在步骤S303之后,显示控制部233进行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是否被恢复为正常动作的判定(步骤S304)。具体地说,在步骤S304中,显示控制部233检查/确认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所具备的装置、部件等,检测是否正在正常动作。
在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成为正常动作从而判定为已恢复的情况下(步骤S304中“是”),显示控制部233进行显示部260的控制使得显示部260成为第一显示方式(步骤S301)。
另一方面,在主体部110或者可搬动部200保持异常动作而判定为没有恢复的情况下(步骤S304中“否”),显示控制部233使显示部260保持第二显示方式地持续控制显示部260(步骤S303)。
显示控制部233持续进行以上的步骤S301~步骤S304的控制。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蓄电系统的结构]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有时省略或者简化重复的说明。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蓄电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2所示,在蓄电系统100a中,第一端子部150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位于壳体120所具有的侧面侧。具体地说,在本变形例1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一端子部150安装于壳体120的外侧且第一侧面121。在蓄电系统100a中,第一端子部150构成为用户通过使把持部201在YZ面内方向转动来将可搬动部200从主体部110(具体地说第一端子部150)卸下。具体地说,在蓄电系统100a中,第一端子部150以朝向不同于蓄电系统100的朝向的方式安装于第一侧面121。槽部152在第一端子部150的内面以从第一端子部150的Y轴正方向侧的侧端部向下侧方向倾斜地延伸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在蓄电系统100a中,可搬动部200构成为能够通过以与第二侧面122交叉的方向的轴为旋转轴转动来相对于第一端子部150装卸。
假设蓄电系统100和蓄电系统100a例如配置于房间内的冰箱和厨房之间等的间隙。可搬动部200构成为能够通过以与第一侧面121交叉的方向或者与第二侧面122交叉的方向的轴为旋转轴转动来相对于第一端子部150装卸。通过这样,能够有效地利用设置蓄电系统100或者蓄电系统100a的场所的空间。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蓄电系统的结构]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蓄电系统。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a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有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图13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蓄电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3所示,在蓄电系统100b中,与可搬动部200电连接的第一端子部150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位于壳体120所具有的侧面侧。另外,第一端子部150构成为用户通过与蓄电系统100a同样地使把持部201在YZ面内方向转动来将可搬动部200相对于主体部110(具体地说第一端子部150)卸下。换言之,在蓄电系统100b中,第一端子部150以与蓄电系统100a相同的朝向安装于壳体120。也就是说,在蓄电系统100b中,可搬动部200构成为能够通过以与第二侧面122交叉的方向的轴为旋转轴转动来相对于第一端子部150装卸。
在此,蓄电系统100b不同于蓄电系统100和蓄电系统100a,可搬动部200(具体地说,安装可搬动部200的第一端子部150)安装于壳体120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一端子部150位于壳体120的内侧。通过设为这种结构,抑制了用户意外地接触到可搬动部200而错误地使可搬动部200从第一端子部150脱离的情形。
此外,在如蓄电系统100b那样可搬动部200配置于壳体120的内侧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壳体120的第一侧面121设置开闭自如的门部124。在用户将可搬动部200从主体部110卸下拿走的情况下,打开门部124,将可搬动部200从主体部110卸下来搬运。
另外,如上所述,在判定为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已停止情况下,光控制部231进行使照明部250点亮的控制。为了即使在可搬动部200配置于壳体120的内侧的情况下用户也容易确认照明部250发出的发射光,也可以在门部124形成使由照明部250发出的发射光透过的窗部125。
[效果等]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100是与被连接于系统电源430的PCS(功率调节器)400连接的蓄电系统。蓄电系统100具备蓄积从PCS 400供给的电力的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用于内设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壳体120以及具有用于供给电力的第一端子部150的主体部110。另外,蓄电系统100还具备能够相对于第一端子部150装卸的可搬动部200,该可搬动部200具有能够与第一端子部150电连接且接受从主体部110供给的电力的第二端子部220,以及蓄电容量小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蓄电容量且经由第二端子部220被充入从主体部110供给的电力的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另外,第一端子部150位于壳体120所具有的侧面侧。
根据这种结构,用户能够将具有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可搬动部200从主体部110卸下后搬运。也就是说,用户能够在期望的场所利用蓄电系统100所具备的蓄电池组件。因此,根据蓄电系统100,对用户而言便利性得到提高。
另外,假定用户拿走利用可搬动部200,因此从易于搬运的观点考虑,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蓄电容量小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蓄电容量。也就是说,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相比小型且轻量。通过这样,根据蓄电系统100,对用户而言便利性得到提高。另外,例如在可搬动部200设置于壳体120的外侧的侧面的情况下,蓄电系统100的重心偏向设置可搬动部200一方。通过将第二蓄电池组件210设为比第一蓄电池组件140轻量来抑制蓄电系统100的重心偏向设置可搬动部200一方。通过这样,在将蓄电系统100设置于地面的情况下,蓄电系统100难以倒下。
另外,可搬动部200不是位于壳体120内部的中央侧,而是位于侧面侧。因此,用户易于将可搬动部200从壳体120卸下。因此,蓄电系统100的便利性得到提高。
另外,第一端子部150也可以位于壳体120所具有的第一侧面121侧。第一侧面121的面积也可以小于壳体120所具有的侧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第二侧面122的面积。
根据这种结构,例如即使在可搬动部200安装于壳体120的外侧的情况下,也易于在房间内的电气产品、厨房等之间形成的狭窄间隙设置蓄电系统100。
另外,可搬动部20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以与第一侧面121交叉的方向的轴为旋转轴转动来相对于第一端子部150装卸。另外,可搬动部20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以与第二侧面122交叉的方向的轴为旋转轴转动来相对于第一端子部150装卸。
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由于地震等而蓄电系统100、100a以及100b发生振动的情况下,可搬动部200和主体部110也难以简单地脱离。因此,根据这种结构,抑制可搬动部200意外地从主体部110脱离而掉落到地面等从而发生故障等的情形。
另外,可搬动部200也可以具有照明部250、对照明部250的点亮进行控制的光控制部231以及获取来自用户的指示的操作部240。光控制部231也可以在操作部240从用户处获取到将照明部250点亮的指示的情况和探测出没有从系统电源430向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供给电力的情况下使照明部250点亮。
根据这种结构,在发生系统电源430的电力的供给停止(也就是说,停电)等的情况下,照明部250点亮。因此,用户即使在发生停电的情况下,也易于确认可搬动部200的位置。另外,用户在发生停电的情况下,能够拿走可搬动部200并将可搬动部200作为照射用户的周边的光源来利用。另外,通过由用户操作操作部240来任意地将照明部250点亮,由此能够在用户期望的定时将照明部250点亮,因此可搬动部200的便利性得到提高。
另外,可搬动部200也可以还具备用于向外部设备300供给电力的能够与外部设备300电连接的第三端子部270。
根据这种结构,用户能够拿走可搬动部200且在所期望的场所对外部设备300进行充电。因此,可搬动部200的便利性得到提高。
另外,可搬动部200也可以还具备充电控制部,该充电控制部进行在通常模式与高速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该通常模式是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充电率与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充电率相同的模式,该高速模式是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充电率高于该通常模式的充电率的模式。
例如,在发生停电的情况等下,可搬动部200被用户从主体部110卸下后拿走的可能性高。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响应于该状态对第二蓄电池组件210快速地充电,因此用户能够更快地使可搬动部200从主体部110脱离后利用。
另外,主体部110也可以具备用于将第一蓄电池组件140的电力向第二蓄电池组件供给的电源部160。电源部160也可以配置为比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和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中的至少一方靠上方的位置。
电源部160在被通电的情况下容易发热。根据这种结构,来自电源部160的热对第一蓄电池组件140和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影响被抑制。
另外,可搬动部200也可以还具备显示部260和对显示部260的显示方式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部233。也可以是,在判断为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正在正常动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33控制显示部260以使其成为第一显示方式,在判断为主体部110和可搬动部200中的至少一方正在异常动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33控制显示部260以使其成为不同于第一显示方式的第二显示方式。
根据这种结构,用户易于察觉主体部110或者可搬动部200的故障。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系统,但是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30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程序来以软件的方式实现,但是不限于这种实现方法,也可以通过使用了门阵列等的专用电子电路来以硬件方式实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搬动部200的操作部(按钮)240、照明部250以及显示部260设置于可搬动部200的相同侧面,但是并不进行限定,例如也可以分别设置于不同的侧面。另外,第三端子部270也可以设置于可搬动部200的与可搬动部200的操作部(按钮)240、照明部250以及显示部260相同的侧面。
另外,也可以设为能够通过将可搬动部200的第二端子部220与外部设备进行电连接来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换言之,在第二端子部220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32也可以进行将充入到第二蓄电池组件210中的电力向该外部设备供给的控制。
另外,也可以是,在探测出没有从系统电源430向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32使充入到第二蓄电池组件210的电力向第一蓄电池组件140供给。
另外,也可以在可搬动部200和第一端子部150形成将可搬动部200和第一端子部150进行锁定的机构使得可搬动部200和第一端子部150不会被简单地装卸。例如,也可以是,在可搬动部200所具备的第二端子部220的侧面形成凹部,在第一端子部150设置能够与该凹部嵌合且能够驱动的圆筒状的锁定销。例如,在对可搬动部200所具备的第二蓄电池组件210进行了充电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充电控制部232驱动锁定销来使锁定销与凹部进行嵌合。这样,也可以设为在对第二蓄电池组件210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可搬动部200和第一端子部150不能卸下的结构。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抑制在对第二蓄电池组件210进行充电过程中可搬动部200错误地从第一端子部150脱离的情形。
除此之外,通过对各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各种变形所得到的方式、或者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将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和功能任意地组合来实现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公开之中。
Claims (9)
1.一种蓄电系统,其与被连接于系统电源的功率调节器连接,所述蓄电系统具备:
主体部,其具有蓄积从所述功率调节器供给的电力的第一蓄电池组件、用于内设所述第一蓄电池组件的壳体以及用于供给电力的第一端子部;以及
可搬动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子部装卸,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端子部电连接且接受从所述主体部供给的电力的第二端子部,以及蓄电容量小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件的蓄电容量且经由所述第二端子部充入从所述主体部供给的电力的第二蓄电池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部位于所述壳体所具有的侧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部位于所述壳体所具有的第一侧面侧,
所述第一侧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壳体所具有的侧面中的具有最大面积的第二侧面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搬动部构成为能够通过以与所述第一侧面交叉的方向的轴为旋转轴转动来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子部装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搬动部构成为能够通过以与所述第二侧面交叉的方向的轴为旋转轴转动来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子部装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搬动部具有照明部、控制所述照明部的点亮的光控制部以及获取来自用户的指示的操作部,
在所述操作部从用户处获取到将所述照明部点亮的指示的情况和探测出没有从系统电源向所述第一蓄电池组件供给电力的情况下,所述光控制部使所述照明部点亮。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搬动部还具备用于向外部设备供给电力的能够与所述外部设备电连接的第三端子部。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搬动部还具备充电控制部,该充电控制部进行在通常模式与高速模式之间切换的控制,该通常模式是所述第二蓄电池组件的充电率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件的充电率相同的模式,该高速模式是所述第二蓄电池组件的充电率高于所述通常模式的充电率的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备电源部,该电源部用于将所述第一蓄电池组件的电力向所述第二蓄电池组件供给,
所述电源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蓄电池组件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组件中的至少一方靠上方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搬动部还具备显示部和控制所述显示部的显示方式的显示控制部,
在判断为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可搬动部正在正常动作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部控制所述显示部以使所述显示部成为第一显示方式,
在判断为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可搬动部中的至少一方正在异常动作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部控制所述显示部以使所述显示部成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显示方式的第二显示方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33436A JP6778929B2 (ja) | 2017-02-24 | 2017-02-24 | 蓄電システム |
JP2017-033436 | 2017-02-2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12265A true CN108512265A (zh) | 2018-09-07 |
Family
ID=63247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53594.8A Pending CN108512265A (zh) | 2017-02-24 | 2018-02-22 | 蓄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38357B2 (zh) |
JP (2) | JP6778929B2 (zh) |
CN (1) | CN10851226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43504A (zh) * | 2018-09-21 | 2020-03-3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移动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57142B2 (en) | 2006-12-15 | 2024-01-02 | Omachr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having an energy storage member and a charger for an energy storage member |
GB2577560A (en) * | 2018-09-28 | 2020-04-01 | Rupert Clifford Brown | Handles for poles and sticks |
WO2020105214A1 (ja) * | 2018-11-20 | 2020-05-28 |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 冷蔵庫および冷蔵庫付属防災ユニット |
CN109546045A (zh) * | 2018-11-30 | 2019-03-29 | 谢鸿远 | 一种采用新能源的地震测报仪上的供电装置 |
CN113710135A (zh) * | 2019-02-20 | 2021-11-26 | 奥马克罗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 具有储能构件和用于储能构件的充电器的表面清洁设备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77665A (zh) * | 2003-07-11 | 2005-02-09 | 尹兴植 | 开关盖的应急照明装置 |
EP1536540A2 (en) * | 2003-11-26 | 2005-06-01 | Makita Corporation | Battery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
CN102457088A (zh) * | 2010-10-27 | 2012-05-16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工具系统 |
CN102856946A (zh) * | 2011-06-28 | 2013-01-02 | 株式会社东芝 | 蓄电装置和蓄电系统 |
US20140266000A1 (en) * | 2013-03-13 | 2014-09-18 | Michael J. Meoli | Rechargeable Battery Accessories |
US20150171632A1 (en) * | 2013-12-12 | 2015-06-18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Portable power supply and battery charger |
JP2016025820A (ja) * | 2014-07-24 | 2016-02-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充電率平準化装置及び電源システム |
CN105576734A (zh) * | 2015-08-07 | 2016-05-11 | 朱虹斐 | 分离式移动电源 |
CN105958558A (zh) * | 2015-03-09 | 2016-09-2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蓄电池收纳装置 |
CN106058956A (zh) * | 2016-05-25 | 2016-10-26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充电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38929A (ja) * | 1987-11-25 | 1989-05-31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充電器 |
JPH0537618A (ja) * | 1991-07-30 | 1993-02-12 | Hitachi Commun Syst Inc | 充電機能付き携帯電話機収納携帯ケース |
JPH0922602A (ja) * | 1995-07-05 | 1997-01-21 | Takanori Koide | 非常用照明装置 |
JPH11325546A (ja) * | 1998-05-15 | 1999-11-26 | Daikin Ind Ltd | 蓄電式空気調和装置 |
JP6047302B2 (ja) * | 2012-04-26 | 2016-12-21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蓄電システム |
JP5946210B2 (ja) | 2012-05-14 | 2016-07-05 | エムケー精工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 |
US9680334B2 (en) * | 2012-10-31 | 2017-06-13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Distribution board and battery pack |
JP6152934B2 (ja) * | 2012-12-26 | 2017-06-2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蓄電装置 |
US9917457B2 (en) * | 2015-02-02 | 2018-03-13 | Black & Decker Inc. | Power tool with USB connection |
JP6807555B2 (ja) * | 2015-03-23 | 2021-01-0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蓄電池収納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蓄電池収納装置および情報端末の制御方法 |
JP2017005779A (ja) | 2015-06-04 | 2017-01-0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の動作方法 |
-
2017
- 2017-02-24 JP JP2017033436A patent/JP677892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2-21 US US15/901,641 patent/US1103835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2-22 CN CN201810153594.8A patent/CN108512265A/zh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9-29 JP JP2020162951A patent/JP7108937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77665A (zh) * | 2003-07-11 | 2005-02-09 | 尹兴植 | 开关盖的应急照明装置 |
EP1536540A2 (en) * | 2003-11-26 | 2005-06-01 | Makita Corporation | Battery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
CN102457088A (zh) * | 2010-10-27 | 2012-05-16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工具系统 |
CN102856946A (zh) * | 2011-06-28 | 2013-01-02 | 株式会社东芝 | 蓄电装置和蓄电系统 |
US20140266000A1 (en) * | 2013-03-13 | 2014-09-18 | Michael J. Meoli | Rechargeable Battery Accessories |
US20150171632A1 (en) * | 2013-12-12 | 2015-06-18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Portable power supply and battery charger |
JP2016025820A (ja) * | 2014-07-24 | 2016-02-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充電率平準化装置及び電源システム |
CN105958558A (zh) * | 2015-03-09 | 2016-09-2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蓄电池收纳装置 |
CN105576734A (zh) * | 2015-08-07 | 2016-05-11 | 朱虹斐 | 分离式移动电源 |
CN106058956A (zh) * | 2016-05-25 | 2016-10-26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充电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吴兴敏等: "《电动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 31 July 2015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43504A (zh) * | 2018-09-21 | 2020-03-3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移动设备 |
CN110943504B (zh) * | 2018-09-21 | 2023-09-1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移动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038357B2 (en) | 2021-06-15 |
US20180248389A1 (en) | 2018-08-30 |
JP2018139467A (ja) | 2018-09-06 |
JP7108937B2 (ja) | 2022-07-29 |
JP2021007295A (ja) | 2021-01-21 |
JP6778929B2 (ja) | 2020-1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12265A (zh) | 蓄电系统 | |
RU2507661C2 (ru) | Универсальное заря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US8049464B2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ethod for its operation | |
CN104218269B (zh) | 一种充电方法、系统及终端 | |
US20080238367A1 (en) | Rechargeable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uni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of a bicycle | |
CN101604849B (zh) | 充电装置,以及充电装置和电池包的组合 | |
CN101604772B (zh) | 电池包,以及电池包与电气装置的组合 | |
CN101127447A (zh) | 充电电路 | |
US20130169050A1 (en) | Power supply system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10794551B2 (en) | Light system and method of powering the same | |
US20090265570A1 (en) | Battery structure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JP5739005B2 (ja) | 蓄電装置管理システム | |
CN101604773B (zh) | 电池包和电池包工作状态的检测方法 | |
US20070152637A1 (en) |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protection device | |
CN105900040B (zh) | 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 | |
JP2014143771A (ja) |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電源システムの識別情報設定方法並びに電池ユニット | |
JP2000150001A (ja) | 充電式電池用のスマ―トコネクタ | |
CN105322639B (zh) | 具有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的电源供应装置 | |
JP2007165324A (ja) | リチウム電池の保護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JP2017028801A (ja) |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の動作方法 | |
CN108039528B (zh) | 电池组件充电控制方法及电池组件 | |
CN101291003B (zh) | 可置换电池的电池组及其电子设备 | |
CN117175766A (zh) | 一种动态电池包切换与持续供电的控制方法 | |
US10983169B2 (en) | Cycle test method | |
CN109962510A (zh) | 电子设备及电源管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