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5669B - 一种环形吊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形吊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5669B
CN108505669B CN201710111076.5A CN201710111076A CN108505669B CN 108505669 B CN108505669 B CN 108505669B CN 201710111076 A CN201710111076 A CN 201710111076A CN 108505669 B CN108505669 B CN 1085056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keel
vertical
ceiling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110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5669A (zh
Inventor
党连军
陈志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110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056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05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5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5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56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9/00Ceilings; Construction of ceilings, e.g. false ceilings; Ceiling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 E04B9/06Ceilings; Construction of ceilings, e.g. false ceilings; Ceiling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e.g. cross section or material of framework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9/00Ceilings; Construction of ceilings, e.g. false ceilings; Ceiling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 E04B9/18Means for suspending the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9/00Ceilings; Construction of ceilings, e.g. false ceilings; Ceiling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 E04B9/30Ceilings; Construction of ceilings, e.g. false ceilings; Ceiling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edge details of the ceiling; e.g. securing to an adjacent wa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sidential Or Office Buildings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布了一种环形吊顶系统,包括多个转角吊顶模块和多个直型吊顶模块;转角吊顶模块设在环形吊顶系统的拐角位置,直型吊顶模块设在相邻两个转角吊顶模块之间,转角吊顶模块与直型吊顶模块组装连接用以构成环形吊顶系统;直型吊顶模块包括第一吊顶水平面和第一吊顶竖直面,第一吊顶水平面的侧边与第一吊顶竖直面的底边通过阳角龙骨连接,并构成直型吊顶模块的L型结构;第一吊顶水平面远离阳角龙骨的侧边设为连接墙体侧壁,第一吊顶竖直面的顶边设为连接墙体顶壁;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建材龙骨,应用本申请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实现吊顶部分的快速装配安装,能够有效提高现场安装效率,以及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环形吊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建材龙骨,尤其是一种环形吊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龙骨是用来支撑造型、固定结构的一种建筑材料;其广泛应用于宾馆、候机楼、客运站、车站、剧场、商场、工厂、办公楼、旧建筑改造、室内装修设置、顶棚等场所。龙骨作为装修的骨架和基材,使用非常普遍。
其中,越来越多的写字楼等场所开始采用建筑装配式吊顶技术;但是,目前装配式建筑内装吊顶部分还是采用传统安装方式,大量的板式复合结构吊顶需要现场人工安装,造成材料使用上不经济,现场安装速度慢,严重制约了装配式技术的发展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形吊顶系统,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实现吊顶部分的快速装配安装,能够有效提高现场安装效率,以及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环形吊顶系统,包括多个转角吊顶模块和多个直型吊顶模块;所述转角吊顶模块设在环形吊顶系统的拐角位置,所述直型吊顶模块设在相邻两个转角吊顶模块之间,所述转角吊顶模块与直型吊顶模块组装连接用以构成所述环形吊顶系统;
所述直型吊顶模块包括第一吊顶水平面和第一吊顶竖直面,所述第一吊顶水平面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吊顶竖直面的底边通过阳角龙骨连接,并构成所述直型吊顶模块的L型结构;所述第一吊顶水平面远离阳角龙骨的侧边设为连接墙体侧壁,所述第一吊顶竖直面的顶边设为连接墙体顶壁;
所述转角吊顶模块包括第二吊顶竖直面和第二吊顶水平面;所述第二吊顶竖直面包括竖直设置且彼此垂直的第一竖面、第二竖面,所述第一竖面和第二竖面构成吊顶模块的阴角;所述第二吊顶水平面包括矩形平面,所述矩形平面的第一角位置处设有直角缺口,所述第一竖面、第二竖面垂直连接于所述直角缺口;所述第二吊顶水平面远离直角缺口的两个侧边设为连接墙体侧壁,靠近直角缺口的两个侧边设为连接直型吊顶模块的第一吊顶水平面,所述第二吊顶水平面与所述第二吊顶竖直面的底边之间通过阳角龙骨连接;所述第二吊顶竖直面的顶边设为连接墙体顶壁,侧边设为连接直型吊顶模块的第一吊顶竖直面。
上述环形吊顶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一吊顶水平面包括第一主龙骨、第一副龙骨,所述第一主龙骨设置在所述第一吊顶水平面的侧边,且与所述阳角龙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副龙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龙骨与阳角龙骨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所述第一主龙骨与阳角龙骨;所述第一吊顶竖直面包括第二主龙骨、第二副龙骨,所述第二主龙骨设置在所述第一吊顶竖直面的顶边,且与所述阳角龙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副龙骨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龙骨与阳角龙骨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主龙骨与阳角龙骨;
所述第二吊顶水平面包括第三主龙骨、第四主龙骨、第三副龙骨、第四副龙骨;所述第三主龙骨、第四主龙骨分别设置在第二吊顶水平面远离直角缺口的两个侧边上;所述第三副龙骨、第四副龙骨分别设置在第二吊顶水平面靠近直角缺口的两个侧边上,且垂直连接于阳角龙骨;所述第二吊顶竖直面包括第五主龙骨、第六主龙骨、第五副龙骨、第六副龙骨;所述第五主龙骨设置在第一竖面的顶边,所述第五副龙骨设置在第五主龙骨和阳角龙骨之间;所述第六主龙骨设置在第二竖面的顶边,第六副龙骨设置在第六主龙骨和阳角龙骨之间;
所述第一主龙骨、第一副龙骨、第三主龙骨、第四主龙骨、第五主龙骨、第六主龙骨、第二主龙骨、第二副龙骨、第三副龙骨、第四副龙骨、第五副龙骨、第六副龙骨均设置有U型腔体。
上述环形吊顶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一主龙骨与第一副龙骨之间、所述第二主龙骨与第二副龙骨之间、所述第三主龙骨与第三副龙骨之间、所述第四主龙骨与第四副龙骨之间、所述第五主龙骨与第五副龙骨之间、所述第六主龙骨与第六副龙骨之间均通过水平卡插件连接;
所述第三主龙骨与第四主龙骨之间通过水平直角件连接;所述第五主龙骨与第六主龙骨之间通过竖向直角件连接;所述第一副龙骨、阳角龙骨和第二副龙骨之间,所述第三副龙骨、阳角龙骨和第五副龙骨之间,所述第四副龙骨、阳角龙骨和第六副龙骨之间,均通过阶梯卡插件连接。
上述环形吊顶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阶梯卡插件包括阶梯本体,所述阶梯本体包括依次垂直连接且组合构成阶梯状的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横板水平设置在所述阶梯本体的顶端,所述第一竖板竖直设置且顶边连接所述第一横板的侧边,所述第二横板水平设置且一组对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竖板的底边和第二竖板的顶边,所述第二竖板竖直设置在所述阶梯本体的底端;
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横板设置为连接阳角龙骨,所述第一横板设置为连接与垂直于阳角龙骨且竖直设置的第二副龙骨、第五副龙骨或第六副龙骨,所述第二竖板设置为连接垂直于阳角龙骨且水平设置的第一副龙骨、第三副龙骨或第四副龙骨;
所述阳角龙骨具有L型腔体,所述L型腔体的腔口两侧分别设置有横板和竖板,所述横板和竖板的末端均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所述第一横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且垂直于第一横板的第一卡插板,所述第一横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板与第一竖板连接的侧边;所述第一竖板的两侧边设置有向阶梯内侧延伸且垂直于第一竖板的第一卡挂板;
所述第二竖板的两侧边设置有向阶梯外侧延伸且垂直于第二竖板的第二卡插板;所述第二横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下延伸且垂直于第二横板的第二卡挂板,所述第二横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所述第二横板与第二竖板连接的侧边;所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紧贴连接所述第一卡插板和第二卡插板,所述U型腔体的向内弯折的折边设置为,卡紧所述第一卡插板和第二卡插板;所述第一卡挂板的两侧和第二卡挂板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钩状结构,所述钩状结构设置为,挂接所述L型腔体的向内弯折的折边。
上述环形吊顶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水平卡插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横插板和第一竖插板,所述第一横插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一竖插板的顶边连接,所述第一横插板设置为连接主龙骨,所述第一竖插板设置为连接副龙骨;
所述第一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下延伸且垂直于第一横插板的第三竖板,所述第一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插板与第一竖插板连接的侧边,所述第三竖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钩状结构;所述第一竖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外延伸且垂直于第一竖插板的第四竖板,所述第一竖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所述第一竖插板与第一横插板连接的侧边;
所述第一横插板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三竖板的钩状结构,挂接U型腔体的向内弯折的折边;所述第一竖插板设置为垂直插入所述U型腔体中,对称设置的第四竖板设置为分别紧贴所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
上述环形吊顶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水平直角件包括矩形本体,所述矩形本体的相邻侧边分别设置有相互齐平的第三横插板、第四横插板;所述第三横插板、第四横插板均平行设置于所述矩形本体;所述第三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七竖板,所述第三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所述第三横插板与所述矩形本体连接的侧边;所述第四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八竖板,所述第四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所述第四横插板与所述矩形本体连接的侧边;
所述第三横插板、第四横插板,设置为分别插入到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三主龙骨和第四主龙骨中;所述第三横插板和第四横插板设置为紧贴连接所述U型腔体的底边,所述第七竖板和第八竖板设置为紧贴所述U型腔体的侧边;所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设置为卡紧所述第七竖板和第八竖板;所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垂直于底边,所述侧边设置为卡紧所述第三横插板和第四横插板;所述第三横插板、第四横插板的下表面均与所述矩形本体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矩形本体的板材厚度等于所述龙骨的板材厚度。
上述环形吊顶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竖向直角件包括L型本体,所述L型本体包括通过各自侧边相连且相互垂直的第三竖插板、第四竖插板;所述第三竖插板的顶边和底边均设置有第三横板,所述第三横板向外延伸且远离所述第四竖插板;所述第四竖插板的顶边和底边均设置有第四横板,所述第四横板向外延伸且远离所述第三竖插板;
所述相互垂直的第三竖插板、第四竖插板,设置为分别插入到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五主龙骨和第六主龙骨中;所述第三竖插板和第四竖插板设置为紧贴连接U型腔体的底边,所述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设置为紧贴U型腔体的侧边;所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设置为卡紧所述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所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分别垂直于U型腔体的底边,所述侧边设置为卡紧所述第三竖插板和第四竖插板。
上述环形吊顶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一吊顶水平面、第二吊顶水平面与墙体连接的侧边,所述第一吊顶竖直面、第二吊顶竖直面与墙体连接的顶边,均设置挂载龙骨,所述墙体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挂载龙骨配合连接的沿墙承载龙骨。
上述环形吊顶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挂载龙骨包括第五竖板、搭接板和挂板,所述搭接板与所述挂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五竖板的两侧,所述搭接板与所述第五竖板的底端连接,所述搭接板和所述第五竖板设置为连接吊顶模块的边部;所述挂板与所述第五竖板的中部连接,所述挂板设置为挂接沿墙承载龙骨;
所述挂板与所述第五竖板之间的空腔设置为挂接腔体;所述挂板的末端设置为自由端,所述末端向内倾斜,所述挂板的中部设置为弯折部;所述挂板的弯折部与末端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卡紧沿墙承载龙骨的挂接板;所述挂板的弯折部与沿墙承载龙骨的挂接板设置有相同的弯折结构;所述第五竖板的底端与所述搭接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
上述环形吊顶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沿墙承载龙骨包括墙体连接板、底板和挂接板,所述挂接板的底端所述墙体连接板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个侧边连接,所述墙体连接板设置为连接墙体,所述挂接板设置为挂接挂载龙骨;
所述挂接板的顶端设置为自由端,所述顶端向外倾斜;所述挂接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a,a<90°;所述挂接板的中部设置为弯折部;所述挂接板的弯折部与顶端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待挂接挂载龙骨的插入导向区域;所述挂接板的弯折部与底端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待挂接挂载龙骨的挂接卡紧区域;所述挂接板的弯折部与待挂接挂载龙骨的挂板设置有相同的弯折结构;所述墙体连接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
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优化设置的各个组件,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实现吊顶模块的快速装配安装,能够有效提高现场安装效率,以及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直型吊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转角吊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转角吊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4、图5的第一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阶梯卡插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图5的第二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平卡插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的第一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平直角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6的第二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竖向直角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4的第三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4的第四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5的第三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5的第四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挂载龙骨与沿墙承载龙骨的配合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挂载龙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挂载龙骨结构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沿墙承载龙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沿墙承载龙骨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结合图1、图2、图3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形吊顶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转角吊顶模块1和多个直型吊顶模块2;转角吊顶模块1设在环形吊顶系统的拐角位置,直型吊顶模块2设在相邻两个转角吊顶模块之间,转角吊顶模块1与直型吊顶模块2组装连接用以构成环形吊顶系统。具体操作中,上述环形吊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实现吊顶部分的快速装配安装,能够有效提高现场安装效率,以及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如图4所示,直型吊顶模块可以包括第一吊顶水平面10和第一吊顶竖直面11,第一吊顶水平面10的侧边与第一吊顶竖直面11的底边通过阳角龙骨12连接,并构成直型吊顶模块的L型结构;第一吊顶水平面10远离阳角龙骨12的侧边设为连接墙体侧壁,第一吊顶竖直面11的顶边设为连接墙体顶壁;具体操作中,可将上述直型吊顶模块组装好,进而通过其与墙体之间的配件连接,即可实现整体的快速安装操作。另外,可通过在龙骨的背面安装板材,即可实现板材的相应固定,进而形成吊顶装饰面
进一步的,第一吊顶水平面10包括第一主龙骨13、第一副龙骨14,第一主龙骨13设置在第一吊顶水平面10的侧边,且与阳角龙骨12相对设置;第一副龙骨14设置在第一主龙骨13与阳角龙骨12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第一主龙骨13与阳角龙骨12;第一吊顶竖直面11包括第二主龙骨15、第二副龙骨16,第二主龙骨15设置在第一吊顶竖直面11的顶边,且与阳角龙骨12相对设置;第二副龙骨16设置在第二主龙骨15与阳角龙骨12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第二主龙骨15与阳角龙骨12。
具体操作中,第一主龙骨13、第一副龙骨14、第二主龙骨15、第二副龙骨16均设置有U型腔体,例如可以采用市场常用的覆面龙骨;另外,第一主龙骨13与第一副龙骨14之间、第二主龙骨15与第二副龙骨16之间均通过水平卡插件200连接;第一副龙骨14、阳角龙骨12以及第二副龙骨16通过阶梯卡插件400连接。
如图5、图6所示,转角吊顶模块可以包括第二吊顶竖直面和第二吊顶水平面50;第二吊顶竖直面包括竖直设置且彼此垂直的第一竖面52、第二竖面51,第一竖面52和第二竖面51构成吊顶模块的阴角;第二吊顶水平面50包括矩形平面,矩形平面的第一角位置处设有直角缺口,第一竖面52、第二竖面51垂直连接于直角缺口;第二吊顶水平面50远离直角缺口的两个侧边设为连接墙体侧壁,靠近直角缺口的两个侧边设为连接直型吊顶模块的第一吊顶水平面,第二吊顶水平面20与第二吊顶竖直面的底边之间通过阳角龙骨12连接;第二吊顶竖直面的顶边设为连接墙体顶壁,侧边设为连接直型吊顶模块的第一吊顶竖直面。具体操作中,可将上述转角吊顶模块组装好,进而通过其与墙体之间的配件连接,即可实现整体的快速安装操作。图5为吊顶模块带有板材的结构图,图6为吊顶模块的框架结构图。通过在龙骨的背面安装板材,即可实现板材的相应固定,进而形成吊顶装饰面。
优选地,本发明具体操作中,吊顶水平面50包括第三主龙骨53、第四主龙骨54、第三副龙骨55、第四副龙骨56;第三主龙骨53、第四主龙骨54分别设置在吊顶水平面50远离直角缺口的两个侧边上;第三副龙骨55、第四副龙骨56分别设置在吊顶水平面50靠近直角缺口的两个侧边上,且垂直连接于阳角龙骨12;吊顶竖直面包括第五主龙骨57、第六主龙骨58、第五副龙骨59、第六副龙骨60;第五主龙骨57设置在第一竖面52的顶边,第五副龙骨59设置在第五主龙骨57和阳角龙骨12之间;第六主龙骨58设置在第二竖面51的顶边,第六副龙骨60设置在第六主龙骨58和阳角龙骨12之间;第三主龙骨53、第四主龙骨54、第五主龙骨57、第六主龙骨58、第三副龙骨55、第四副龙骨56、第五副龙骨59、第六副龙骨60均设置有U型腔体。
具体操作中,第三主龙骨53与第四主龙骨54之间通过水平直角件300连接,第五主龙骨57与第六主龙骨58之间通过竖向直角件100连接;第三主龙骨53与第三副龙骨55之间、第四主龙骨54与第四副龙骨56之间、第五主龙骨57与第五副龙骨59之间、第六主龙骨58与第六副龙骨60之间均通过水平卡插件200连接;第三副龙骨55、阳角龙骨12和第五副龙骨59之间,第四副龙骨56、阳角龙骨12和第六副龙骨60之间,均通过阶梯卡插件400连接。
下文将结合转角吊顶模块,详细说明各个组件(阶梯卡插件、水平卡插件、水平直角件、竖向直角件等)的组成以及连接关系,直型吊顶模块的组件连接关系参照转角吊顶模块,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7、图8所示,上述阶梯卡插件的结构如下:
阶梯卡插件400,可以包括阶梯本体,阶梯本体包括依次垂直连接且组合构成阶梯状的第一横板401、第一竖板402、第二横板403和第二竖板404;第一横板401水平设置在阶梯本体的顶端,第一竖板402竖直设置且顶边连接第一横板401的侧边,第二横板403水平设置且一组对边分别连接第一竖板402的底边和第二竖板404的顶边,第二竖板404竖直设置在阶梯本体的底端。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阶梯卡插件400,可将阳角龙骨12以及对应的副龙骨进行有效连接。
优选地,本申请上述第一竖板402与第二横板403设置为连接阳角龙骨12,第一横板401设置为连接与垂直于阳角龙骨12且竖直设置的第五副龙骨59或第六副龙骨60,第二竖板404设置为连接垂直于阳角龙骨12且水平设置的第三副龙骨55或第四副龙骨56。进一步的,上述阳角龙骨12具有L型腔体,L型腔体的腔口两侧分别设置有横板和竖板,横板和竖板的末端均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相应的,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均具有U型腔体,U型腔体的腔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
为了优化上述阶梯卡插件与龙骨之间的连接结构;本申请中的上述第一横板401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且垂直于第一横板401的第一卡插板405,第一横板401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一横板401与第一竖板402连接的侧边。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第一卡插板405沿龙骨的端部插入到龙骨的腔体内,即可实现龙骨与阶梯卡插件之间的连接固定。
本申请中的上述第一竖板402的两侧边设置有向阶梯内侧延伸且垂直于第一竖板402的第一卡挂板406。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第一卡挂板406挂接阳角龙骨12的L腔上沿,即可实现阳角龙骨12的上沿与阶梯卡插件之间的连接固定。
本申请中的上述第二竖板404的两侧边设置有向阶梯外侧延伸且垂直于第二竖板404的第二卡插板408。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第二卡插板408沿龙骨的端部插入到龙骨的腔体内,即可实现龙骨与阶梯卡插件之间的连接固定。
本申请中的上述第二横板403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下延伸且垂直于第二横板403的第二卡挂板407,第二横板403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二横板403与第二竖板404连接的侧边。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第二卡挂板407挂接阳角龙骨12的L腔下沿,即可实现阳角龙骨12的下沿与阶梯卡插件之间的连接固定。
优选地,上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紧贴连接第一卡插板405和第二卡插板408,U型腔体的向内弯折的折边设置为,卡紧第一卡插板405和第二卡插板408;上述折边能够有效保证安装过程中,阶梯卡插件的相应连接部位不会滑出U型腔体。
优选地,上述第一卡挂板406的两侧和第二卡挂板407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钩状结构,钩状结构设置为,挂接L型腔体的向内弯折的折边;上述钩状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实际的安装效率。
优选地,本申请上述第一卡挂板406的两侧和第二卡挂板407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孔。上述连接孔,可用于通过贯穿金属杆件,以提高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挂板406,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卡挂板407的相对稳定性。
结合图9、图10所示,上述水平卡插件的结构如下:
水平卡插件200,可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横插板201和第一竖插板202,第一横插板201的侧边与第一竖插板202的顶边连接,第一横插板201设置为连接主龙骨,第一竖插板202设置为连接副龙骨;其中,第一横插板201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下延伸且垂直于第一横插板201的第三竖板203,第一横插板201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一横插板201与第一竖插板202连接的侧边,第三竖板20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钩状结构;第一竖插板202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外延伸且垂直于第一竖插板202的第四竖板204,第一竖插板202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一竖插板202与第一横插板201连接的侧边。
进一步的,本申请上述相互垂直的第一横插板201和第一竖插板202,设置为分别连接相互垂直连接的龙骨上。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水平卡插件200,可将水平设置且彼此相互垂直的两个龙骨进行有效连接,其中,龙骨的腔口朝上设置,龙骨的端部垂直连接于另一个龙骨的中部位置;通过上述第一横插板201以及相应设置的第三竖板203连接一侧的龙骨,通过上述第一竖插板202以及相应设置的第四竖板204连接另一侧的龙骨,即可实现龙骨之间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申请上述龙骨具有U型腔体,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本申请具体操作中,U型腔体的折边与侧边的夹角设置为直角;或者,U型腔体的折边与侧边的夹角设置为锐角;通过上述直角或者锐角的夹角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第三竖板203和第四竖板204在安装过程中滑出U型腔体。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的第一横插板201设置为,通过第三竖板203的钩状结构,挂接U型腔体的向内弯折的折边;本申请中的第一竖插板202设置为,垂直插入U型腔体中,对称设置的第四竖板204设置为分别紧贴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
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第三竖板203的钩状结构挂接龙骨的折边位置,即可实现该龙骨与水平卡插件的一侧连接;进而,通过上述第一竖插板202的第四竖板204卡紧在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中,即可实现该龙骨与水平卡插件的另一侧连接。进一步的,本申请上述第三竖板203还设置有连接孔。上述连接孔,可用于通过贯穿金属杆件,以提高相对设置的第三竖板203的相对稳定性。
结合图11、图12所示,上述水平直角件的结构如下:
水平直角件300,可以包括矩形本体301,矩形本体301的相邻侧边分别设置有相互齐平的第三横插板302、第四横插板303,第三横插板302、第四横插板303均平行设置于矩形本体301;其中,第三横插板302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七竖板304,第三横插板302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三横插板302与矩形本体301连接的侧边;第四横插板303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八竖板305,第四横插板303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四横插板303与矩形本体301连接的侧边。
进一步的,本申请上述第三横插板302、第四横插板303,可以设置为分别插入到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三主龙骨53和第四主龙骨54上。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水平直角件300,可以将水平设置且彼此相互垂直的两个龙骨进行有效连接,其中,龙骨的腔口朝上设置,一个龙骨的端部垂直接触于另一个龙骨的端部;通过上述第三横插板302以及相应设置的第七竖板304连接一侧的龙骨,通过上述第四横插板303以及相应设置的第八竖板305连接另一侧的龙骨,即可实现龙骨之间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申请上述龙骨具有U型腔体,第三横插板302和第四横插板303设置为紧贴连接U型腔体的底边,第七竖板304和第八竖板305设置为紧贴U型腔体的侧边。进一步的,本申请上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折边设置为卡紧第七竖板304和第八竖板305。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向内弯折的折边,能够将第七竖板304和第八竖板305卡紧,并限制其滑出U型腔体,能够有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能够卡紧上述第七竖板304和第八竖板305;本申请具体操作中,U型腔体的折边与侧边的夹角设置为直角或锐角。通过上述直角或者锐角的夹角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第七竖板304和第八竖板305在安装过程中滑出U型腔体。具体操作中,上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垂直于底边,侧边设置为卡紧第三横插板302和第四横插板303。通过U型腔体的侧边将第三横插板302和第四横插板303有效卡紧,通过U性腔体的折边将第七竖板304和第八竖板305有效卡紧,最终能够实现整体的卡紧固定操作。其中,第七竖板304、第八竖板305分别垂直连接第三横插板302、第四横插板303的上表面。
优选地,本申请上述第三横插板302、第四横插板303的下表面均与矩形本体301的上表面齐平,矩形本体301的板材厚度等于龙骨的板材厚度。具体操作中,上述第三横插板302与第四横插板303的下表面与矩形本体301的上表面齐平,旨在将上述矩形本体301与龙骨的端面相接,以及将第三横插板302和第四横插板303插入到龙骨的U型腔体内,上述矩形本体301的一侧边与一侧的龙骨相接,矩形本体301的相邻侧边与另一龙骨相接。其中,矩形本体301卡紧于龙骨的端部,第三横插板302和第四横插板303安装于U型腔体内,能够有效提高连接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2所示,相互垂直的阳角龙骨12之间也可通过上述水平直角件300进行有效连接,具体通过插入L型腔体,并卡紧于L型腔体的向内弯折的折边位置,即可实现连接;具体的连接结构请参照上文主龙骨之间的连接,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13、图14所示,上述竖向直角件的结构如下:
竖向直角件100,可以包括L型本体,L型本体包括通过各自侧边相连且相互垂直的第三竖插板101、第四竖插板102;其中,第三竖插板101的顶边和底边均设置有第三横板103,第三横板103向外延伸且远离第四竖插板102;第四竖插板102的顶边和底边均设置有第四横板104,第四横板104向外延伸且远离第三竖插板101。进一步的,本申请上述相互垂直的第三竖插板101、第四竖插板102,可以设置为分别插入到相互垂直连接的的第五主龙骨57和第六主龙骨58中。
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竖向直角件,可将水平设置且彼此相互垂直的第五主龙骨57和第六主龙骨58有效连接,其中,龙骨的腔口指向一侧,而非朝上设置;通过上述第三竖插板101以及相应设置的第三横板103连接一侧的龙骨,通过上述第四竖插板102以及相应设置的第四横板104连接另一侧的龙骨,即可实现龙骨之间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申请上述龙骨具有U型腔体,第三竖插板101和第四竖插板102设置为紧贴连接龙骨的U型腔体的底边,第三横板103和第四横板104设置为紧贴U型腔体的侧边。进一步的,本申请上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折边设置为卡紧第三横板103和第四横板104。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向内弯折的折边,能够将第三横板103和第四横板104卡紧,并限制其滑出U型腔体,能够有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能够卡紧上述第三横板103和第四横板104;本申请具体操作中,U型腔体的折边与侧边的夹角设置为直角;或者,U型腔体的折边与侧边的夹角设置为锐角;通过上述直角或者锐角的夹角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第三横板103和第四横板104在安装过程中滑出U型腔体。具体操作中,上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可以分别垂直于U型腔体的底边,侧边设置为卡紧第三竖插板101和第四竖插板102。通过U型腔体的侧边将第三竖插板101和第四竖插板102有效卡紧,通过U型腔体的折边将第三横板103和第四横板104有效卡紧,最终能够实现整体的卡紧固定操作。
结合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所示,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上述吊顶模块与墙体之间的快速连接;优选地,本发明具体操作中,第一吊顶水平面、第二吊顶水平面与墙体连接的侧边,第一吊顶竖直面、第二吊顶竖直面与墙体连接的顶边,均设置挂载龙骨17,墙体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挂载龙骨配合连接的沿墙承载龙骨18。
结合图20、图21所示,上述挂载龙骨17的结构如下:
挂载龙骨17,可以包括第五竖板31、搭接板32和挂板33,搭接板32与挂板33分别设置在第五竖板31的两侧,搭接板32与第五竖板31的底端连接,搭接板32和第五竖板31设置为连接待安装的吊顶模块的边部;挂板33与第五竖板31的中部连接,挂板33设置为挂接沿墙承载龙骨18。
具体操作中,可将沿墙承载龙骨18预先连接固定的墙体上,进而可通过上述挂载龙骨17的挂接板挂接到沿墙承载龙骨18的相应部位,即可实现挂载龙骨17的连接;其中,挂载龙骨17的搭接板32设置为支撑连接吊顶系统。通过上述挂载龙骨17与沿墙承载龙骨18之间的挂接操作,即可实现整个吊顶系统的安装操作。
优选地,为了提高挂载龙骨17的挂接稳定性;本申请上述挂板33与第五竖板31之间的空腔设置为挂接腔体35。具体操作中,可将上述挂接腔体35与沿墙承载龙骨18相应的挂接部位卡接,即可实现挂接操作。
优选地,为了优化上述挂载龙骨17的整体连接结构;本申请上述挂板33的末端设置为自由端,且末端向内倾斜,挂板33的中部设置为弯折部34。其中,挂板33的弯折部34与底端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卡紧沿墙承载龙骨18的挂接板。具体操作中,上述向内倾斜的底边,形成挂接腔体35的收口;上述向内倾斜的底边可与沿墙承载龙骨18的相应部位挂接,并可将整个挂板33插入到沿墙承载龙骨18的相对于部件中。
进一步的,挂板33的弯折部34与沿墙承载龙骨18的挂接板设置有相同的弯折结构。具体操作中,上述相同的弯折结构在连接配合过程中,能够实现板面的最大面积贴合,能够实现最为稳定的挂接连接方式。
优选地,为了提高上述挂载龙骨17的连接稳定性;本申请上述第五竖板31的底端与搭接板3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搭接板32与第五竖板31设置为一体折弯成型,挂板33与第五竖板31设置为焊接连接结构。具体操作中,上述搭接板32与第五竖板31的垂直设置,能够有效保障搭接板保持水平状态;进而,能够稳定的支撑吊顶模块。
结合图22、图23所示,上述沿墙承载龙骨18的结构如下:
沿墙承载龙骨18,可以包括墙体连接板41、底板42和挂接板43,挂接板43的底端与墙体连接板41的底端分别与底板42的两个侧边连接,墙体连接板41设置为连接墙体,挂接板43设置为挂接挂载龙骨17。
具体操作中,可将上述沿墙承载龙骨18预先连接固定的墙体上,进而可通过上述挂接板43挂接相应的挂载龙骨17;其中,挂载龙骨17设置为支撑连接吊顶系统。通过上述挂载龙骨17与沿墙承载龙骨18之间的挂接操作,即可实现整个吊顶系统的安装操作。
优选地,为了提高上述挂接板43的挂接稳定性;本申请中的挂接板43的顶端设置为自由端,顶端向外倾斜;挂接板43的底端与底板4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a,a<90°;挂接板43的中部设置为弯折部44。其中,挂接板43的弯折部44与顶端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待挂接挂载龙骨17的插入导向区域;相应的,挂接板43的弯折部44与底端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待挂接挂载龙骨17的挂接卡紧区域。
具体操作中,可将挂载龙骨17的相应部件通过挂接板43的插入导向区域插入,并引导至下方的挂接卡紧区域,实现相应的卡紧操作。上述向外倾斜的自由端,能够便于挂载龙骨17的挂接操作;相应的,向内弯折的挂接板43底部以及弯折部44,能够将挂载龙骨17卡紧在挂接板43上。
优选地,为了提高上述沿墙承载龙骨18的连接稳定性,以及保证挂接板43具有一定的弯折弹性;本申请中的墙体连接板41、底板42和挂接板43可以设置为一体折弯成型。
具体操作中,上述折弯成型的承载龙骨,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当安装挂载龙骨17时,通过对挂接板43的自由端施加压力,使得自由端带动挂接板43一同向外倾斜,从而挂载龙骨17顺利的挂入上述挂接板43上;当挂载龙骨17挂载到上述挂接板43的底部,此时挂接板43的自由端释放,自由端以及挂接板43整体反向恢复初始位置,从而进一步的将上述挂载龙骨17卡紧。
优选地,为了提高沿墙承载龙骨18与挂载龙骨17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申请上述挂接板43的弯折部44可以与待挂接挂载龙骨17的挂板设置有相同的弯折结构。具体操作中,上述相同的弯折结构在连接配合过程中,能够实现板面的最大面积贴合,能够实现最为稳定的挂接连接方式。另外,为了提高墙体连接板41与底板4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底板42的支撑能够保持水平状态;优选地,上述墙体连接板41的底端与底板4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
本发明通过上述优化设置的各个组成连接部件,能够实现吊顶模块的快速安装,能够有效提高现场安装效率,以及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任何本发明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环形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转角吊顶模块和多个直型吊顶模块;转角吊顶模块设在环形吊顶系统的拐角位置,直型吊顶模块设在相邻两个转角吊顶模块之间,转角吊顶模块与直型吊顶模块组装连接用以构成环形吊顶系统;
所述直型吊顶模块包括第一吊顶水平面和第一吊顶竖直面,第一吊顶水平面的侧边与第一吊顶竖直面的底边通过阳角龙骨连接,并构成直型吊顶模块的L型结构;第一吊顶水平面远离阳角龙骨的侧边设为连接墙体侧壁,第一吊顶竖直面的顶边设为连接墙体顶壁;
所述转角吊顶模块包括第二吊顶竖直面和第二吊顶水平面;第二吊顶竖直面包括竖直设置且彼此垂直的第一竖面、第二竖面,第一竖面和第二竖面构成吊顶模块的阴角;第二吊顶水平面包括矩形平面,矩形平面的第一角位置处设有直角缺口,第一竖面、第二竖面垂直连接于直角缺口;第二吊顶水平面远离直角缺口的两个侧边设为连接墙体侧壁,靠近直角缺口的两个侧边设为连接直型吊顶模块的第一吊顶水平面,第二吊顶水平面与第二吊顶竖直面的底边之间通过阳角龙骨连接;第二吊顶竖直面的顶边设为连接墙体顶壁,侧边设为连接直型吊顶模块的第一吊顶竖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吊顶水平面包括第一主龙骨、第一副龙骨,第一主龙骨设置在第一吊顶水平面的侧边,且与阳角龙骨相对设置;第一副龙骨设置在第一主龙骨与阳角龙骨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第一主龙骨与阳角龙骨;第一吊顶竖直面包括第二主龙骨、第二副龙骨,第二主龙骨设置在第一吊顶竖直面的顶边,且与阳角龙骨相对设置;第二副龙骨设置在第二主龙骨与阳角龙骨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第二主龙骨与阳角龙骨;
所述第二吊顶水平面包括第三主龙骨、第四主龙骨、第三副龙骨、第四副龙骨;第三主龙骨、第四主龙骨分别设置在第二吊顶水平面远离直角缺口的两个侧边上;第三副龙骨、第四副龙骨分别设置在第二吊顶水平面靠近直角缺口的两个侧边上,且垂直连接于阳角龙骨;第二吊顶竖直面包括第五主龙骨、第六主龙骨、第五副龙骨、第六副龙骨;第五主龙骨设置在第一竖面的顶边,第五副龙骨设置在第五主龙骨和阳角龙骨之间;第六主龙骨设置在第二竖面的顶边,第六副龙骨设置在第六主龙骨和阳角龙骨之间;
所述第一主龙骨、第一副龙骨、第三主龙骨、第四主龙骨、第五主龙骨、第六主龙骨、第二主龙骨、第二副龙骨、第三副龙骨、第四副龙骨、第五副龙骨、第六副龙骨均设置有U型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龙骨与第一副龙骨之间、第二主龙骨与第二副龙骨之间、第三主龙骨与第三副龙骨之间、第四主龙骨与第四副龙骨之间、第五主龙骨与第五副龙骨之间、第六主龙骨与第六副龙骨之间均通过水平卡插件连接;
所述第三主龙骨与第四主龙骨之间通过水平直角件连接;第五主龙骨与第六主龙骨之间通过竖向直角件连接;第一副龙骨、阳角龙骨和第二副龙骨之间,第三副龙骨、阳角龙骨和第五副龙骨之间,第四副龙骨、阳角龙骨和第六副龙骨之间,均通过阶梯卡插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阶梯卡插件包括阶梯本体,阶梯本体包括依次垂直连接且组合构成阶梯状的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第一横板水平设置在阶梯本体的顶端,第一竖板竖直设置且顶边连接第一横板的侧边,第二横板水平设置且一组对边分别连接第一竖板的底边和第二竖板的顶边,第二竖板竖直设置在阶梯本体的底端;
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横板设置为连接阳角龙骨,第一横板设置为连接与垂直于阳角龙骨且竖直设置的第二副龙骨、第五副龙骨或第六副龙骨,第二竖板设置为连接垂直于阳角龙骨且水平设置的第一副龙骨、第三副龙骨或第四副龙骨;
所述阳角龙骨具有L型腔体,L型腔体的腔口两侧分别设置有横板和竖板,横板和竖板的末端均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第一横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且垂直于第一横板的第一卡插板,第一横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一横板与第一竖板连接的侧边;第一竖板的两侧边设置有向阶梯内侧延伸且垂直于第一竖板的第一卡挂板;
所述第二竖板的两侧边设置有向阶梯外侧延伸且垂直于第二竖板的第二卡插板;第二横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下延伸且垂直于第二横板的第二卡挂板,第二横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二横板与第二竖板连接的侧边;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紧贴连接第一卡插板和第二卡插板,U型腔体的向内弯折的折边设置为,卡紧第一卡插板和第二卡插板;第一卡挂板的两侧和第二卡挂板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钩状结构,钩状结构设置为,挂接L型腔体的向内弯折的折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平卡插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横插板和第一竖插板,第一横插板的侧边与第一竖插板的顶边连接,第一横插板设置为连接主龙骨,第一竖插板设置为连接副龙骨;
所述第一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下延伸且垂直于第一横插板的第三竖板,第一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一横插板与第一竖插板连接的侧边,第三竖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钩状结构;第一竖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外延伸且垂直于第一竖插板的第四竖板,第一竖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一竖插板与第一横插板连接的侧边;
所述第一横插板设置为,通过第三竖板的钩状结构,挂接U型腔体的向内弯折的折边;第一竖插板设置为垂直插入U型腔体中,对称设置的第四竖板设置为分别紧贴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平直角件包括矩形本体,矩形本体的相邻侧边分别设置有相互齐平的第三横插板、第四横插板;第三横插板、第四横插板均平行设置于矩形本体;第三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七竖板,第三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三横插板与矩形本体连接的侧边;第四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八竖板,第四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四横插板与矩形本体连接的侧边;
所述第三横插板、第四横插板,设置为分别插入到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三主龙骨和第四主龙骨中;第三横插板和第四横插板设置为紧贴连接U型腔体的底边,第七竖板和第八竖板设置为紧贴U型腔体的侧边;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折边设置为卡紧第七竖板和第八竖板;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垂直于底边,侧边设置为卡紧第三横插板和第四横插板;第三横插板、第四横插板的下表面均与矩形本体的上表面齐平,矩形本体的板材厚度等于龙骨的板材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竖向直角件包括L型本体,L型本体包括通过各自侧边相连且相互垂直的第三竖插板、第四竖插板;第三竖插板的顶边和底边均设置有第三横板,第三横板向外延伸且远离第四竖插板;第四竖插板的顶边和底边均设置有第四横板,第四横板向外延伸且远离第三竖插板;
所述相互垂直的第三竖插板、第四竖插板,设置为分别插入到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五主龙骨和第六主龙骨中;第三竖插板和第四竖插板设置为紧贴连接U型腔体的底边,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设置为紧贴U型腔体的侧边;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折边设置为卡紧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分别垂直于U型腔体的底边,侧边设置为卡紧第三竖插板和第四竖插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环形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吊顶水平面、第二吊顶水平面与墙体连接的侧边,第一吊顶竖直面、第二吊顶竖直面与墙体连接的顶边,均设置挂载龙骨,墙体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挂载龙骨配合连接的沿墙承载龙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形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载龙骨包括第五竖板、搭接板和挂板,搭接板与挂板分别设置在第五竖板的两侧,搭接板与第五竖板的底端连接,搭接板和第五竖板设置为连接吊顶模块的边部;挂板与第五竖板的中部连接,挂板设置为挂接沿墙承载龙骨;
所述挂板与第五竖板之间的空腔设置为挂接腔体;挂板的末端设置为自由端,末端向内倾斜,挂板的中部设置为弯折部;挂板的弯折部与末端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卡紧沿墙承载龙骨的挂接板;挂板的弯折部与沿墙承载龙骨的挂接板设置有相同的弯折结构;第五竖板的底端与搭接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形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
沿墙承载龙骨包括墙体连接板、底板和挂接板,挂接板的底端墙体连接板的底端分别与底板的两个侧边连接,墙体连接板设置为连接墙体,挂接板设置为挂接挂载龙骨;
所述挂接板的顶端设置为自由端,顶端向外倾斜;挂接板的底端与底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a,a<90°;挂接板的中部设置为弯折部;挂接板的弯折部与顶端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待挂接挂载龙骨的插入导向区域;挂接板的弯折部与底端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待挂接挂载龙骨的挂接卡紧区域;挂接板的弯折部与待挂接挂载龙骨的挂板设置有相同的弯折结构;墙体连接板的底端与底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
CN201710111076.5A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环形吊顶系统 Active CN1085056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1076.5A CN108505669B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环形吊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1076.5A CN108505669B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环形吊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5669A CN108505669A (zh) 2018-09-07
CN108505669B true CN108505669B (zh) 2020-03-27

Family

ID=63374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11076.5A Active CN108505669B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环形吊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056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7795B (zh) * 2018-12-07 2024-01-30 河南三阳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可任意弯曲的多功能吊顶型材及吊顶结构
CN110424616A (zh) * 2019-07-30 2019-11-08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装饰板竖向安装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2713A (ja) * 2001-05-08 2002-11-22 Taiyo Kogyo Corp 天井膜材の取付構造
CN202324285U (zh) * 2011-12-01 2012-07-11 邹建林 一种新型立体吊顶
CN203977672U (zh) * 2014-07-29 2014-12-03 上海圣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屋面吊顶整体构件
CN204456575U (zh) * 2015-01-28 2015-07-08 寻杰 分体式模块化石膏板吊顶
CN204940656U (zh) * 2015-07-31 2016-01-06 深圳市富山厚土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模组式天花吊顶
CN106223525A (zh) * 2016-09-14 2016-12-14 芝加哥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天花吊顶组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2713A (ja) * 2001-05-08 2002-11-22 Taiyo Kogyo Corp 天井膜材の取付構造
CN202324285U (zh) * 2011-12-01 2012-07-11 邹建林 一种新型立体吊顶
CN203977672U (zh) * 2014-07-29 2014-12-03 上海圣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屋面吊顶整体构件
CN204456575U (zh) * 2015-01-28 2015-07-08 寻杰 分体式模块化石膏板吊顶
CN204940656U (zh) * 2015-07-31 2016-01-06 深圳市富山厚土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模组式天花吊顶
CN106223525A (zh) * 2016-09-14 2016-12-14 芝加哥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天花吊顶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5669A (zh)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8866B (zh) 一种组合式跌级吊顶及安装方法
CN107268865B (zh) 一种模块化跌级吊顶装置及安装方法
CN108505669B (zh) 一种环形吊顶系统
CN108505664B (zh) 一种转角吊顶模块
CN109763596B (zh) 一种装配式轻钢龙骨石膏纸面板吊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22428B (zh) 窗墙体系单元式幕墙及其安装方法
CN111305452B (zh) 一种装配式天花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505667B (zh) 一种直型吊顶模块
CN108505668B (zh) 一种边龙骨结构、边龙骨连接结构以及吊顶系统
CN205296536U (zh) 一种卡接式龙骨连接件
CN210622074U (zh) 一种天花吊顶侧板系统
CN210622073U (zh) 一种跌级天花吊顶系统
CN210857799U (zh) 阴角总成
CN210395925U (zh) 一种可拆卸式集成墙板
CN220521722U (zh) 一种卡扣式龙骨
CN209742197U (zh) 一种石膏板吊顶龙骨组件
CN215594570U (zh) 一种吊顶龙骨用角龙骨
CN217307169U (zh) 一种易拆卸的悬挂式电缆桥架
CN204551859U (zh) 一种吊顶边角连接结构
CN216920955U (zh) 一种龙骨与工字件的安装结构
CN216920926U (zh) 一种装配式吊顶基层结构
CN215368148U (zh) 一种快速拆装的吸顶饰面板拼接结构
CN219654151U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CN216075841U (zh) 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
CN21610950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铁制龙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