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0864B - 一种夹紧气缸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紧气缸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0864B
CN108500864B CN201810277017.XA CN201810277017A CN108500864B CN 108500864 B CN108500864 B CN 108500864B CN 201810277017 A CN201810277017 A CN 201810277017A CN 108500864 B CN108500864 B CN 1085008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od
cylinder
groove
air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70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0864A (zh
Inventor
吕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770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008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00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0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0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08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1/00Work holder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in the subclass, e.g. magnetic work holders, vacuum work hol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2Mechanical layou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fluid-actuated element into movement of the finally-operated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用于减少对夹持住的物品的伤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紧气缸组件,包括:底座和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内的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的端面包括斜面,设于第一气缸顶部的夹持件,夹持件的尾端通过弹性件与夹紧气缸组件的右面连接,夹持件上沿轴向方向设有第一槽,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活动装设于第一槽中,当第一活塞杆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时,夹持件在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的斜面的带动下向右运动压缩弹性件,当第一活塞杆沿轴向方向向下运动时,夹持件在弹性件的回弹力的带动下向左运动。通过第一活塞杆配合弹性件来间接带动夹持件,可以减少夹持件对物品的伤害,以达到本申请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夹紧气缸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紧气缸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元件的加工制造已经发展到连续规模化的制造阶段,在元件的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元件进行夹紧操作,现在夹紧气缸是通过气缸中的气压带动气缸中的活塞上下运动,且是通过活塞的活塞杆伸出端的端面直接夹持元件,一旦气压过大,所有的力直接通过活塞杆伸出端的端面作用在元件上,容易将元件推变形或者将元件的表面推伤。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用于减少对夹持住的物品的伤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紧气缸组件,包括:底座,与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内的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的端面包括斜面,设于第一气缸顶部的夹持件,夹持件的尾端通过弹性件与夹紧气缸组件的右面连接,夹持件上沿轴向方向设有第一槽,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活动装设于第一槽中,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的斜面与第一槽接触,当第一活塞杆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时,夹持件在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的斜面的带动下沿与轴向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向右运动压缩弹性件,当第一活塞杆沿轴向方向向下运动时,夹持件在弹性件的回弹力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向左运动。通过第一活塞杆配合弹性件来间接带动夹持件,可以减少夹持件对物品的伤害,以达到本申请的目的。
可选的,弹性件的弹力范围为1-3kg,确定物品不易被受到弹性件的弹性的夹持件推伤。
可选的,第一槽的右面为斜面,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的斜面与第一槽的右面的斜面之间为面接触。
可选的,夹紧气缸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二气缸内的第二活塞杆的伸出端的端面包括斜面,夹持件还设有第二槽,第二活塞杆的伸出端活动装设于第二槽中,当第二活塞杆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时,第二活塞杆的伸出端的斜面卡入第二槽中,以锁住夹持件,当第二活塞杆沿轴向方向向下运动时,第二活塞杆的伸出端与第二槽间隙配合。由于可以通过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塞杆和夹持件上的第二槽的配合,可以牢牢锁死夹持件,提高固定效果。
可选的,第二槽包括前侧面和后侧面,前侧面位于第一方向和轴向方向构成的平面的平行面上,后侧面位于与第一方向和轴向方向构成的平面的平行面上,前侧面和后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活塞杆的伸出端的直径。
可选的,第二活塞杆的伸出端的端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当第二活塞杆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时,第一斜面与前侧面接触,第二斜面与后侧面接触。
可选的,前侧面是斜面,后侧面是斜面,前侧面和后侧面在第二槽的底面上的间距大于前侧面和后侧面在第二槽的顶面上的间距。
可选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相对于第一方向和轴向方向构成的平面对称。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夹紧气缸组件的侧面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第一电磁阀通过气体管道与第一气缸的第一气孔连接,第二电磁阀通过气体管道与第一气缸的第二气孔连接,第三电磁阀通过气体管道与第二气缸的第三气孔连接,第四电磁阀通过气体管道与第二气缸的第四气孔连接。
可选的,夹紧气缸组件的左面设有通孔,夹持件穿过通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图1和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夹紧气缸组件可见的三个面为左面、前面和顶面,图2中夹紧气缸组件可见的三个面为右面、后面和顶面。如图1或者图2所示,该夹紧气缸组件包括底座100、第一气缸101和夹持件102。其中,底座100和第一气缸101固定连接,该夹持件102被设置于该第一气缸101的顶部,且夹持件102的尾端通过弹性件1022与夹紧气缸组件的右面连接。该夹紧气缸组件通过控制夹持件102 的伸出来夹住物品或者缩回来松开物品。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气缸101中包括第一活塞,该第一活塞的第一活塞杆1011的伸出端的端面是一个斜面。可选的,该夹持件102上沿轴向方向设有第一槽1021,第一活塞杆1011的伸出端活动装设于第一槽1021中,且第一活塞杆1011的伸出端的斜面与第一槽1021接触。本申请实施例中,轴向方向可以是指图1或者图2所示的顶面和底面组成的竖直方向。
在上述图1和图2显示的结构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当第一活塞杆1011 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时,夹持件102在第一活塞杆1011的伸出端的斜面的带动下沿与轴向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向右运动压缩弹性件1022;当第一活塞杆1011 沿轴向方向向下运动时,夹持件102在弹性件1022的回弹力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向左运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轴向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可以是指图1或者图2所示的左面和右面组成的方向,换句话说,若该夹紧气缸组件呈现一个长方体结构的话,那么轴向方向和第一方向组成的平面平行于该夹紧气缸组件的前面或者后面。
可选的,连接夹持件102的尾端与夹紧气缸组件的右面的弹性件1022可以是弹簧。该弹性件102的弹力范围为预设的,一般为1-3千克。可选的,该夹持件102的首端可以设置一个缓冲部,比如海绵。
现有技术是通过气缸中的气压带动气缸中的活塞上下运动,且是通过活塞的活塞杆伸出端的端面直接夹持物品,一旦气压过大,所有的力直接通过活塞杆伸出端的端面作用在物品上,容易将物品推变形或者将物品的表面推伤。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是通过第一气缸中的第一活塞的第一活塞杆直接作用的物品上,而是通过第一活塞杆配合弹性件来带动夹持件,如此具有预设的弹力范围的弹性件的可以减少夹持件对物品的伤害,以达到本申请的目的。
上述图1中的夹紧气缸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气缸,夹持件102还设有第二槽。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底座100、第一气缸101、第二气缸103和夹持件102。其中,第二气缸103与底座100固定连接,夹持件102设置有第二槽1023。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气缸103中包括第二活塞,第二活塞的第二活塞杆1031的伸出端的端面是一个斜面,第二活塞杆1031的伸出端活动装设于第二槽1023中。在该结构下,第二活塞杆1031和第二槽1023配合的方式为当第二活塞杆1031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时,第二活塞杆1031的伸出端的斜面卡入第二槽1023中,以锁住夹持件102;当第二活塞杆1031沿轴向方向向下运动时,第二活塞杆1031的伸出端与第二槽1023间隙配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间隙配合是指第二槽1023前后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活塞杆1031前后的宽度。
可选的,该夹紧气缸组件的左面设有通孔,夹持件102可以穿过该通孔,且夹持件102的尾端可以通过弹性件1022与夹紧气缸组件的右面连接。
图4和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夹持件102、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组合的侧视图,图5为夹持件102、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组合的俯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夹持件102,以及夹持件102上设置的第一槽1021和第二槽1023,连接该夹持件102的弹性件1022。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塞的第一活塞杆1011的伸出端的端面是一个斜面,如图4所示的第一活塞杆1011的伸出端的右面为斜面,对应地,第一槽1021的右面为斜面。第一活塞杆1011的伸出端的斜面与第一槽1021的右面的斜面之间为面接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槽1023包括前侧面10231和后侧面10232,可选的,前侧面10231可以位于第一方向和轴向方向构成的平面的平行面上,后侧面10232也可以位于与第一方向和轴向方向构成的平面的平行面上。并且前侧面10231和后侧面10232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活塞杆1031的伸出端的直径。如此,当第二活塞杆1031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时,第二活塞杆1031的伸出端的斜面可以卡入第二槽1023中。
可选的,前侧面10231和后侧面10232是斜面,且前侧面10231和后侧面 10232在第二槽1023的底面上的间距大于前侧面10231和后侧面10232在第二槽1023的顶面上的间距。进一步地,前侧面10231和后侧面10231之间的间距从第二槽1023的顶面至底面越来越大。
可选的,前侧面10231和后侧面10232相对于第一方向和轴向方向构成的平面对称。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活塞杆1031的伸出端的端面可以包括第一斜面10311和第二斜面10312。当该第二活塞杆1031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时,第一斜面10311与第二槽1023的前侧面10231接触,第二斜面10312与第二槽1023 的后侧面10231接触。第二活塞杆1031的第一斜面10311和第二槽1023的前侧面10231对应,第二活塞杆1031的第二斜面10312和第二槽1023的后侧面 10232对应,在第二活塞杆受力向上运动时,锁住夹持件102。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夹持件102的第一槽1021和第二槽1023可以是顶面和底面都开口的通孔形式,也可以是顶面不开口,底面开口的凹槽形式。其次,第二槽1023的右面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开口形式,如此,则可以通过两个弹性件1022和夹紧气缸组件的右侧连接。第二槽1023的右面还可以是不开口的形式,如此,则可以通过一个弹性件1022和夹紧气缸组件的右侧连接。
现有技术中通过活塞的活塞杆伸出端的端面直接夹持物品,一旦气缸的气压过小,加工过程中,由于物体受力的力使得作用的活塞杆上的力大于气缸压力,则活塞易松动,起不到固定的作用,而现有技术中,由于可以通过第二气缸103的第二活塞杆1031和夹持件102上的第二槽1023的配合,可以牢牢锁死夹持件102,使得物品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固定状态。
上述图中的夹紧气缸组件的侧面可以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可以通过不同电磁阀的进气控制第一活塞杆1011向上运动、第一活塞杆1011向下运动、第二活塞杆1031向上运动、第二活塞杆1031 向下运动。图6和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夹紧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夹紧气缸组件的右面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4、第二电磁阀105、第三电磁阀106和第四电磁阀107,第一气缸101包括第一气孔1012 和第二气孔1013,第二气缸103包括第三气孔1032和第四气孔1033。
第一气孔1012可以位于第一气缸101的下端,第二气孔1013可以位于第一气缸101的上端,可选的,第一气孔1012对应的第一气缸101内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孔1013对应第一气缸101内的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可以被第一活塞的活塞主体隔开,为了保证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是不连通的,可以在第一活塞的活塞主体和第一气缸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
同样地,第三气孔1032可以位于第二气缸103的下端,第四气孔1033可以位于第二气缸103的上端。可选的,第三气孔1032对应的第二气缸103内的第三气囊,第四气孔1033对应第二气缸103内的第四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可以被第二活塞的活塞主体隔开,为了保证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之间是不连通的,可以在第二活塞的活塞主体和第二气缸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磁阀104通过气体管道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气孔1012连接,第二电磁阀105通过气体管道与第一气缸101的第二气孔 1013连接,第三电磁阀106通过气体管道与第二气缸103的第三气孔1032连接,第四电磁阀107通过气体管道与第二气缸103的第四气孔1033连接。
若物品是被放置于一个夹紧气缸组件和其它夹持装置之间,则下面具体介绍夹紧气缸组件的工作过程:该夹紧气缸组件的初始状态为夹持件102未受力压缩弹性件1022的状态,可选的,夹持件102的首端在初始状态下是伸出该夹紧气缸组件的通孔的。
第一步:当该夹紧气缸组件需要夹持某物品时,第一电磁阀104通过第一气缸101上的第一气孔1012向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气囊中充气,第一气囊中的气压逐渐大于第二气囊中的气压,使得第一活塞向上运动,即第一活塞杆1011 向上运动。第一活塞杆1011和第一槽1021配合使得夹持件102受到一个向右的力,夹持件102向右运动压缩弹性件1022,使得物品可以被放置于该夹紧气缸组件和其它夹持装置之间。
第二步:第二电磁阀105通过第一气缸101上的第二气孔1013向第一气缸 101的第二气囊中充气,第二气囊中的气压逐渐大于第一气囊中的气压,使得第一活塞向下运动,即第一活塞杆1011向下运动。夹持件102受到弹性件1022 的回弹力向左运动,使得夹持件102的首端触碰到物体,配合其它夹持装置夹住该物体。
第三步:第三电磁阀106通过第二气缸103上的第三气孔1032向第二气缸103的第三气囊中充气,第三气囊中的气压逐渐大于第四气囊中的气压,使得第二活塞向上运动,即第二活塞杆1031向上运动,卡入夹持件102的第二槽1023 内,以锁住夹持件102,使得夹持件102牢牢固定住物品。对夹持住的物品进行加工,加工之后,进行以下步骤取出物品。
第四步,第四电磁阀107通过第二气缸103上的第四气孔1033向第二气缸 103的第四气囊中充气,第四气囊中的气压逐渐大于第三气囊中的气压,使得第二活塞向下运动,即第二活塞杆1031向下运动,和夹持件102的第二槽1023 渐渐分离。
第五步,第一电磁阀104通过第一气缸101上的第一气孔1012向第一气缸 101的第一气囊中充气,第一气囊中的气压逐渐大于第二气囊中的气压,使得第一活塞向上运动,即第一活塞杆1011向上运动。第一活塞杆1011和第一槽1021 配合使得夹持件102受到一个向右的力,夹持件102向右运动压缩弹性件1022,可以取出物品。
第六步:第二电磁阀105通过第一气缸101上的第二气孔1013向第一气缸 101的第二气囊中充气,第二气囊中的气压逐渐大于第一气囊中的气压,使得第一活塞向下运动,即第一活塞杆1011向下运动。夹持件102受到弹性件1022 的回弹力向左运动,恢复初始状态。
以上第一步至第六步为该夹紧气缸组件从初始状态到夹紧物体再到松开物品的过程。
若第一气缸中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在初始状态时就存在气体,则第一步和第五步中,为了使得第一气囊中的气压逐渐大于第二气囊中的气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磁阀105可以通过第一气缸101上的第二气孔1013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二气囊中抽气。同样地,第二步和第六步中,为了使得第二气囊中的气压逐渐大于第一气囊中的气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磁阀104可以通过第一气缸101上的第一气孔1012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气囊中抽气。
若第二气缸中的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在初始状态时就存在气体,则第三步中,为了使得第三气囊中的气压逐渐大于第四气囊中的气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四电磁阀107可以通过第二气缸103上的第四气孔1033从第二气缸 103的第四气囊中抽气。第四步中,为了使得第四气囊中的气压逐渐大于第三气囊中的气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电磁阀106可以通过第二气缸103 上的第三气孔1032从第二气缸103的第三气囊中抽气。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

1.一种夹紧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内的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的端面包括斜面;
设于所述第一气缸顶部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尾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夹紧气缸组件的右面连接,所述夹持件上沿轴向方向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活动装设于所述第一槽中,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的斜面与所述第一槽接触;
当所述第一活塞杆沿所述轴向方向向上运动时,所述夹持件在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的斜面的带动下沿与所述轴向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向右运动压缩所述弹性件;当所述第一活塞杆沿所述轴向方向向下运动时,所述夹持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左运动;
还包括第二气缸;
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内的第二活塞杆的伸出端的端面包括斜面;
所述夹持件还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伸出端活动装设于所述第二槽中;
当所述第二活塞杆沿所述轴向方向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伸出端的斜面卡入所述第二槽中,以锁住所述夹持件;当所述第二活塞杆沿所述轴向方向向下运动时,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槽间隙配合;
所述第一槽的右面为斜面;
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伸出端的斜面与所述第一槽的右面的斜面之间为面接触;
所述第二槽包括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伸出端的直径;
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伸出端的端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
当所述第二活塞杆沿所述轴向方向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前侧面接触,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后侧面接触;
所述前侧面是斜面,所述后侧面是斜面;
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在所述第二槽的底面上的间距大于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在所述第二槽的顶面上的间距;
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轴向方向构成的平面对称;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夹紧气缸组件的侧面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
所述第一电磁阀通过气体管道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气孔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气体管道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二气孔连接;
所述第三电磁阀通过气体管道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三气孔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通过气体管道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四气孔连接;
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范围为1-3kg;
所述夹紧气缸组件的左面设有通孔;
所述夹持件穿过所述通孔。
CN201810277017.XA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夹紧气缸组件 Active CN1085008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7017.XA CN108500864B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夹紧气缸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7017.XA CN108500864B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夹紧气缸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0864A CN108500864A (zh) 2018-09-07
CN108500864B true CN108500864B (zh) 2020-05-12

Family

ID=63379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7017.XA Active CN108500864B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夹紧气缸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008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3005B (zh) * 2019-02-28 2022-05-31 威海新安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气压缸组
CN116292505B (zh) * 2023-02-01 2023-11-24 无锡吉莱特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紧缸拉杆活塞及使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37743A1 (ru) * 1979-09-21 1981-06-15 Краматор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и Проектн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зажима деталей
CN201833296U (zh) * 2010-09-28 2011-05-18 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式压板装置
CN102240993A (zh) * 2010-05-10 2011-11-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浮动支撑装置
CN203062620U (zh) * 2012-12-14 2013-07-17 重庆诚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缸夹紧装置
CN103273450A (zh) * 2013-05-16 2013-09-04 浙江工业大学 长尾夹自动装配机的夹体夹紧装置
CN203875544U (zh) * 2014-06-06 2014-10-15 北京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拼板焊接机的定位对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37743A1 (ru) * 1979-09-21 1981-06-15 Краматор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и Проектн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зажима деталей
CN102240993A (zh) * 2010-05-10 2011-11-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浮动支撑装置
CN201833296U (zh) * 2010-09-28 2011-05-18 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式压板装置
CN203062620U (zh) * 2012-12-14 2013-07-17 重庆诚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缸夹紧装置
CN103273450A (zh) * 2013-05-16 2013-09-04 浙江工业大学 长尾夹自动装配机的夹体夹紧装置
CN203875544U (zh) * 2014-06-06 2014-10-15 北京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拼板焊接机的定位对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0864A (zh)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00864B (zh) 一种夹紧气缸组件
CN102059706B (zh) 定位取料装置
CN104526418B (zh) 智能通用真空装夹系统
CN113104581B (zh) 一种节能型联动夹吸装置
CN208575491U (zh) 一种组装治具
CN110842506B (zh) 一种球阀自动组装密封件设备
CN204276688U (zh) 一种可安全自锁的上模具
CN211027669U (zh) 冲床防粘模装置
CN115592434B (zh) 一种薄壁壳体类零件加工用定位支撑装置
CN206084464U (zh) 汽车发动机液压挺柱柱塞端面精铣夹紧装置
CN211362310U (zh) 一种用于自动搪锡机拾取元器件的吸嘴
CN110560539B (zh) 一种冲床防粘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500636B (zh) 一种真空吸附工装密封条的装夹方法
CN208615299U (zh) 薄膜夹紧装置
CN206982184U (zh) 一种车床用自动夹紧装置
CN111039017A (zh) 一种防磁化组装机械手
CN211967544U (zh) 一种防磁化夹取装置
CN205734008U (zh) 一种柔性气动机构
CN214610238U (zh) 吸附装置
CN211971012U (zh) 一种防磁化组装机械手
CN220774331U (zh) 一种引线框架加工用的夹具
CN208866831U (zh) 一种液压快速夹具
CN209999031U (zh) 一种自锁夹紧装置
CN202910502U (zh) 一种重卡工具箱压紧工艺结构
CN214686362U (zh) 一种便携式密封阀提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10 Building 1, 399 Keyuan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Huaq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10 Building 1, 399 Keyuan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Huaq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01210 Building 1, 399 Keyuan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Huaq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10 Building 1, 399 Keyuan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