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4462A -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4462A
CN108494462A CN201810267282.XA CN201810267282A CN108494462A CN 108494462 A CN108494462 A CN 108494462A CN 201810267282 A CN201810267282 A CN 201810267282A CN 108494462 A CN108494462 A CN 108494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pplication program
type
antenna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72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4462B (zh
Inventor
徐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672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44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4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4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4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2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ain and with auxiliary or diversity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该方法包括: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信号速率类型根据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根据信号速率类型和信号强度,确定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运行模式,其中运行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模式、以及MIMO模式;控制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目标工作模式。本发明提供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天线控制方式不够智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电子设备在人们的使用中得到的迅速普及,其移动终端尤其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随着用户的需求的多样化,其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全面,其向用户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完善。移动终端已经从过去纯粹的通话、短信功能衍生出拍照、上网、音/视频播放等诸多方面的服务。同时出现边框变窄、全面屏等设计趋势,使得目前移动终端的天线设计越来越困难,因此在移动终端中天线数量一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功能变的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在移动终端天线环境较为恶劣时,不仅通信质量会下降,影响用户体验,而且移动终端用于通信的功耗也会急剧上升,从而影响其待机时长。所以,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天线设计方案,移动终端产业的发展必将在通信质量、通信功耗上面临诸多挑战。因而,近些年开始逐渐出现“双天线终端”。双天线终端的两根一般分别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上下两侧,其中一根天线作为主天线来收发信号,另一根副天线作为辅助天线来辅助主天线进行信号通讯。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进行信号的通讯时,其副天线只能一直用于分集处理,或一直用于MIMO处理,其移动终端的生产厂商对天线的作用进行固化处理,因此当移动终端处于信号较差时,副天线用作分集处理可以增加数据传输时的准确率;但当移动终端处于信号良好时,副天线依旧用作分集处理时,其无法增加终端的数据接收率,使得造成增加移动终端的功耗。当移动终端处于信号良好时,副天线用作MIMO处理时可以增加数据传输效率、增加带宽;但当移动终端处于信号较差时,副天线依旧用作MIMO处理时则加大了数据传输时的错误率,使得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解决现有天线控制方式不够智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天线功能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速率类型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
根据所述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模式、以及MIMO模式;
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本发明提供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根据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出副天线所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并控制副天线以该目标工作模式运行,此时在信号强度差时可将副天线用作分集处理,增加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在信号强度优时,根据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进行确定,当应用程序为高信号速率类型时,则将副天线用作MIMO处理,增加数据传输率、带宽,当应用程序流量消耗量较少时,则关闭副天线,减少终端的功耗,此时通过对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和信号强度可以动态的确定出副天线的状态,使得可以提高天线的工作效率,改善复杂环境下的用户体验、以及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解决现有天线控制方式不够智能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包括无信号速率类型、所述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包括无信号速率类型、低信号速率类型、以及高信号速率类型;
当获取到所述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个所述应用程序的优先级确定出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其中优先级由高至低依次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所述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所述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其他非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以及所述无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
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获取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的步骤包括:
以一发送功率发送通讯数据至基站,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通讯数据检测出所述终端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形成一功率调整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功率调整指令调节其发送功率、以及确定当前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运行模式;
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其他非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或所述无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空闲模式;
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高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MIMO模式;
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高信号速率类型或低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空间分集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发生变化时,根据当前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判断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是否相同;
当判断出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不相同时,控制所述副天线切换至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且变化趋势由朝向所述预设强度值至远离所述预设强度值时,判断变化后的信号强度与原先获取的信号强度确定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
当判断出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阈值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并控制所述副天线切换至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发生变化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用户当前使用的应用程序由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变化为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变化为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类型;
当获取到用户当前结束使用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后,开始使用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且后台开启的各个应用程序的优先级低于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的优先级时,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变化为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类型。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天线功能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速率类型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模式、以及MIMO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应用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所述方法的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天线功能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天线功能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天线功能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四种天线功能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实施例一:
请查阅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智能终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速率类型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
其中,该天线功能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中,该终端采用实施本发明方法的操作系统,且该终端上设有至少一主天线和一副天线,其中主天线可以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用以进行信号通讯。此时用户在对该终端进行操作使用时,其终端中的操作系统会获取其用户开启使用的应用程序。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终端中安装的各个应用程序由于其使用过程中需要的信号速率不同,其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其应用程序主要分为无信号速率类型、低信号速率类型、以及高信号速率类型三类不同的类型。
其中无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为系统设置、相册、相机等不需要上下行数据的应用程序,用户在使用该类应用程序时,该类应用程序只占用终端中的存储器、处理器等硬件资源,而不占用终端的天线资源进行数据通讯。其中低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为电话、语音等通讯类应用程序或者其他低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其既可包括通讯运营商(移动、电信以及联通)提供的通讯服务(如终端中的电话、短信服务等),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包括网络通讯类应用程序(如微信、QQ等通讯软件),该类应用程序需使用天线进行数据的收发通讯,但其使用时消耗相对较少的数据量。其中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为游戏、视频、下载类等需要消耗相对较多数据量的应用程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网络通讯类应用程序(如微信、QQ等通讯软件),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较多时,也可相应将对应的应用程序划分在高信号速率类型当中。上述分类也可根据单位时间内的实时数据量,实时调整各信号速率类型中包含的应用程序。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终端的操作系统中预先存储有所有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的类型信息,此时每当获取到应用程序开启时,其通过将该应用程序与预先存储的类型信息进行比对,也可以根据先前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产生的信号速率历史数据进行判定,从而确定出所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
其中,在终端进行使用时,其操作系统还实时获取终端当前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其获取终端的信号强度的方法为:根据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闭环功率控制可实时检测到信号在环境里的衰减情况,由此来判定环境的好坏。其终端主要以一发送功率发送通讯数据至基站,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检测出终端的信号强度,并根据终端的信号强度形成一功率调整指令发送至终端,使得终端根据调整指令调节其发送功率以及确定出当前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
步骤S102,根据所述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模式、以及MIMO模式;
其中,上述确定出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的步骤可参照如下步骤实现:
当应用程序为低信号速率类型或无信号速率类型,且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时,确定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空闲模式;
当应用程序为高信号速率类型,且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时,确定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MIMO模式;
当应用程序为低信号速率类型或高信号速率类型,且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值时,确定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空间分集模式。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本发明所述的主副天线可以分别指一类天线,并不限定为一根天线。副天线的工作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模式、以及MIMO模式。其中空闲模式为副天线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终端中只开启有主天线。运行模式为副天线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终端中开启有主天线和副天线同时进行工作。其中空间分集模式(优选地,基站可以使用1根天线发送信号,终端可以使用2根天线接收信号)为副天线处于开启状态,且开启的副天线设置为分集,此时在同一应用程序进行收发数据时,其副天线接收的数据与主天线接收的数据相同,终端通过分集合并技术获取主天线和副天线接收的数据,此时通过主天线、副天线分别接收多个独立衰落的相同数据,使得可以抵抗信道衰落,提高传输可靠性,降低误码率。其中MIMO模式(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2*2MIMO的方式进行,即基站可以使用2根天线发送信号,终端使用2根天线收信号)为副天线处于开启状态,且开启的副天线设置为MIMO。此时在同一应用程序进行收发数据时,其副天线接收的数据与主天线接收的数据不同,此时通过多条独立路径上传输不同的数据,使得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率,增加带宽。其中在副天线的使用时,其主天线可用于上行数据的发送以及下行数据的接收,而副天线只用于下行数据的接收,其副天线处于空间分集模式时,其基站使用1根天线发送数据,终端使用2根天线接收数据,用以增加终端数据接收的准确性;其副天线处于MIMO模式时,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其基站使用2根天线发送数据,终端使用2根天线接收数据,其在同一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终端不同的两根天线接收基站不同的两根天线发送的不同数据,使得增加终端数据接收的带宽。
此时当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例如-90dBm)时,可确定为通讯环境优,此时当确定出的应用程序为低信号速率类型或无信号速率类型时,即用户使用终端进行通话或无耗流量的应用,由于低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中数据流量的消耗量较低,此时通过主天线即可实现数据通讯,而无需附加使用副天线进行数据通讯,因此确定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空闲模式,即关闭对副天线的使用,此时可实现降低终端的功耗。
进一步地,当终端所处位置的信息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且确定出应用程序为高信号速率类型时,由于终端所处位置的通讯环境优,其数据收发通讯能力较好,此时可确定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MIMO模式,因此此时副天线可以接收与主天线不同的数据,提高数据传输率,增加了带宽,更适合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的数据收发通讯。
进一步地,当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值时,可确定为通讯环境差,因此需要提高天线接收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此时需要将副天线作分集使用,此时其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无论为低速率类型或者高速率类型,其均确定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空间分集模式,用于实现提高终端接收数据的准确性。
步骤S103,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该终端的操作系统中有用于驱动副天线处于关闭状态、处于开启分集状态、处于开启MIMO状态的驱动程序以及驱动设置,当确定出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后,操作系统通过驱动程序驱动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目标工作模式。例如终端当前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值时,此时终端的操作系统通过驱动程序驱动副天线启用空间分集模式,可增加数据通讯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根据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出副天线所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并控制副天线以该目标工作模式运行,此时在信号强度差时可将副天线用作分集处理,增加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在信号强度优时,根据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进行确定,当应用程序为高信号速率类型时,则将副天线用作MIMO处理,增加数据传输率、带宽,当应用程序流量消耗量较少时,则关闭副天线,减少终端的功耗,此时通过对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和信号强度可以动态的确定出副天线的状态,使得可以提高天线的工作效率,改善复杂环境下的用户体验、以及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解决现有天线控制方式不够智能的问题。
实施例二:
请查阅图2,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智能终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数量、各个所述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速率类型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
其中,用户在对该终端进行操作使用时,其终端中的操作系统会获取并统计用户主动开启且正在使用的各个应用程序,其中开启的应用程序包括用户当前开启使用的前台应用程序、以及处于后台运行使用的后台应用程序。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其终端中安装的各个应用程序由于其使用过程中需要的信号速率不同,其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本实施例中,其应用程序主要分为无信号速率类型、低信号速率类型、以及高信号速率类型三类不同的类型。
步骤S202,根据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数量、各个所述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模式、以及MIMO模式;
其中,上述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的步骤包括:
(一)获取开启的各个应用程序,根据用户操作指令以及各个所述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确定出目标应用程序类型;
(二)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出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在用户对终端进行应用程序的使用时,为确保即时通讯类应用程序的即时性,因此其各个应用程序存在不同的优先级,其中本实施例中,应用程序的优先级由高至低依次为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其他非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以及无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
进一步地,获取并统计用户主动开启且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当统计到的应用程序的数量为1时,此时不存在优先级的确定,即该当前应用程序确定为目标应用程序;
当统计到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数量为多个时,其根据各个应用程序的优先级确定出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例如,当用户使用终端至少开启并使用有如包含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和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且前台应用程序为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时,此时虽然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处于后台运行使用(或与前台应用程序同时运行使用)中,但其确定出的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例如用户正在后台使用终端接收其他用户的电话,其同时前台打开有游戏应用程序(或下载应用程序等),此时由于电话应用程序的优先级高于游戏应用程序的优先级,因此确定的目标应用程序为电话应用程序,此时操作系统需限制游戏应用程序的使用,用以防止其游戏应用程序对电话应用程序造成的信号的干扰以及带宽的占用。其中通过优先级的设定可以保证其通讯类的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能够首先得到正常的通讯。
上述确定出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的步骤可参照如下步骤实现:
当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且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时,确定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运行模式;
当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高信号速率类型,且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时,确定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MIMO模式;
当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其他非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或无信号速率类型,且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时,确定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空闲模式;
当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高信号速率类型或低信号速率类型,且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值时,确定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空间分集模式;
其中,当获取并统计到用户主动开启且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中,包含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和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时,且获取到当前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时,由于主天线即可满足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数据收发需求,此时为了使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能够正常的数据接收,其确定副天线处于运行状态,此时主天线发送接收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数据,副天线接收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其中副天线中在运行时的空间分集模式和MIMO模式为:其在同一个应用程序中副天线接收与主天线相同的数据或不同的数据。其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接收到不同的数据时,其副天线不能确定为空间分集模式或MIMO模式,此时终端的操作系统根据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主天线用于发送接收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数据,副天线用于接收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此时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不进行上行的数据发送,其主天线主要用于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上行的数据发送、以及下行的数据接收,进一步地,在主天线对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上行数据发送的间隙中,其主天线可传输发送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的控制信息,使得可避免对即时通讯应用程序造成信号干扰和频带占用。
其中,当获取并统计到用户主动开启且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中包含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和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时,且获取到当前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值时,由于主天线无法满足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数据收发需求,因此为满足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数据收发需求,确定副天线处于空间分集模式,此时在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数据接收中,副天线接收与主天线相同的数据,使得其可增加接收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为满足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不掉线,其操作系统会发送控制指令至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以限制其下载的数据量,同时其操作系统发送控制指令至副天线,以控制副天线对不同应用程序接收的数据量,例如,当用户正在使用终端接收其他用户的电话,其同时打开有视频类应用程序时,其操作系统通过控制指令控制副天线以较高的频带采用分集接收电话应用程序的数据,以较低的频带接收视频类应用程序的数据,此时可实现保证电话应用程序的数据接收的准确性,同时可以实现限制视频类应用程序的数据下载且保证视频应用程序不掉线,进一步地,在主天线对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上行数据发送的间隙中,其主天线可传输发送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的控制信息,满足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的基本功能使用。
步骤S203,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通过在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运行时,根据各个应用程序的优先级确定出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并根据该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信号强度确定出副天线的目标工作模式,使得其终端可优先处理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避免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运行时,对低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造成信号的干扰以及带宽的占用的问题,使得低信号速率类型的通讯类应用程序可以正常的通讯。
实施例三:
请查阅图3,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智能终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数量、各个所述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速率类型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
步骤S302,获取开启的各个应用程序,根据用户操作指令以及各个所述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确定出目标应用程序类型。
步骤S303,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出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
步骤S304,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步骤S305,当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发生变化时,根据当前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当用户正在使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发生变化时,其确定的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发生变化。
其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不变的方式有:用户在使用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后,再使用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如用户后台正在使用低信号速率类型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后,在继续使用高信号速率类型时,此时确定的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依旧为低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类型。具体的,当用户使用终端进行电话通讯时,其再使用终端当前开启游戏应用程序或视频类应用程序时,其使用的前台应用程序发生变化,但其确定的目标应用程序依旧为电话应用程序。
其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发生变化的方式有:(一)用户在使用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后,再使用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此时确定目标应用程序类型由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类型变化为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类型(二)用户在使用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后,结束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的运行,转而运行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且后台应用程序中没有优先级高于该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的优先级,此时确定目标应用程序类型由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类型变化为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类型。此时终端确定出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发生变化。例如,用户使用终端进行电话通讯时,还开启有游戏应用程序等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此时当用户在电话通讯完成后,其电话应用程序结束通讯,转而用户使用游戏应用程序。此时目标应用程序由电话应用程序转化为游戏应用程序。此时由于在用户使用电话通讯时,其终端的操作系统一般将游戏应用程序限制使用,转而使用电话应用程序,用以确保终端通话的质量。
此时当获取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发生变化时,其根据获取到的变化后的当前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与终端所处位置的环境强度可重新确定出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步骤306,判断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是否一致;
其中当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不一致时,执行步骤S307;
其中,此时当确定出当前目标工作模式时,其与当前副天线使用的目标工作模式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副天线的工作模式是否发生变化,当确定副天线的工作模式不变时,其副天线继续保持原先的目标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例如,当终端获取到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值时,即通讯环境为差时,其当前目标应用程序进行更换时,其确定出的副天线的工作模式依旧为空间分集模式,因此此时副天线的工作模式保持不变,用以增加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步骤S307,控制所述副天线切换至所确定的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当确定副天线的工作模式发生变化时,此时根据确定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控制副天线切换至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中,例如,在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的通讯环境中,用户进行电话通讯,且后台启用有游戏应用程序时,其根据确定的当前目标应用程序为电话应用程序,可确定出副天线为运行模式,但其限制游戏应用程序接收的数据量,在结束通讯时,其开启游戏应用程序的使用,因此根据确定的当前目标应用程序为游戏应用程序,可确定出其副天线为MIMO模式,因此此时将副天线切换至MIMO模式,此时可以增加数据的传输率以及带宽。
上述方式提供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通过在目标应用程序类型进行变换时,重新根据变换后的当前目标应用程序类型确定出当前目标工作模式,并在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副天线当前开启的目标工作模式不同时,控制副天线的工作模式的切换,使得其副天线可以根据用户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不同进行相适应的变换,增加了天线的应用效率。
实施例四:
请查阅图4,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智能终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数量、各个所述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速率类型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
步骤S402,获取开启的各个应用程序,根据用户操作指令以及各个所述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确定出目标应用程序类型。
步骤S403,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出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
步骤S404,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步骤S405,当获取到所述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且变化趋势由朝向所述预设强度值至远离所述预设强度值时,判断变化后的信号强度与原先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
当判断出所述差值大于阈值时,执行步骤S406;
其中,当用户使用终端进行移动时(例如坐车、坐船等),由于其终端所处位置的不同,其相应的信号强度也不相同,此时当获取到信号强度发生变化时,其变化趋势可能朝向预设强度值,也可能远离预设强度值。当其变化趋势远离预设强度值时,即其信号强度可能在通讯环境差时更差、或者通讯环境优时更优,因此此时副天线的工作模式保持不变。当前变化趋势朝向预设强度值时,其通讯环境可能由差转变为优、或通讯环境由优转变为差的过程中,此时还处于当前的通讯环境中,只有当获取到信号强度变化趋势为由朝向预设强度值至远离预设强度值时,则确定为其通讯环境发生改变,但是由于不能确定其改变的通讯环境是否会继续转变为原通讯环境,此时将变化后的当前信号强度与原先获取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与阈值(例如5dB)进行比对。
其中,当当前信号强度与原先获取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阈值时,即其当前信号强度与预设强度值相差不大,其可能由于位置移动的影响,其信号强度可能恢复至原信号强度,例如,当原先获取的信号强度为-88dBm(通讯环境为优),预设强度值为-90dBm,当用户使用终端进行移动后,其信号强度变为-91dBm(通讯环境为优)时,其通讯环境由优变为差,此时随着终端的位置的移动,其信号强度可能重新升至-90dBm以上,因此为防止ping-pong效应,此时不对副天线进行处理,在预设时间后再次获取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当确定其信号强度为-90dBm以上时确定通讯环境为优。当确定其信号强度为-90dBm以下时,其将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与原先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阈值进行比对,当小于阈值时,则确定通讯环境没有变化,此时不对副天线进行处理,其只有当其获取到信号强度由低于预设强度值变化到高于预设强度值(或由高于预设强度值变化到低于预设强度值),且当前信号强度与原先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阈值时,则确定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其通讯环境由差变为优(或由优变为差),此时才对副天线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
步骤S406,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并控制所述副天线切换至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当当前信号强度与预设强度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时,即例如当获取到信号强度变化为-97dBm时,其当前信号强度(-97dBm)与原先获取的信号强度(-88dBm)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5dB)、并且当前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时,其直接可确定出终端的通讯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此时直接根据目标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和终端所处位置的当前信号强度确定终端中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并控制副天线切换至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例如当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为高流量负载的应用程序,且通讯环境为优时,其确定副天线开启MIMO模式。此时当获取到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且变化后的通讯环境确定为差时,此时确定副天线切换至空间分集模式,以在信号强度差的通讯环境中能够增加接收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上述方式提供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通过对信号强度进行实时获取,在信号强度发生变化时,动态的确定出其副天线是否需要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使得可提高天线应用效率、改善复杂环境下的用户体验、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
实施例五:
对于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功能控制装置,该装置应用于智能终端,参见图5所示的第一种天线功能控制装置10的结构框图,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速率类型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
第一确定模块102,用于根据所述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模式、以及MIMO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103,用于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进一步,参见图6所示的第二种天线功能控制装置10的结构框图,所述装置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获取模块111,用于当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数量为1时,根据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速率类型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
第一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111获取的所述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模式、以及MIMO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113,用于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2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第二获取模块114,用于当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数量为多个时,根据各个所述应用程序的优先级确定出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其中优先级由高至低依次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所述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所述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其他非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以及所述无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
第二确定模块11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14获取的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
第二控制模块116,用于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15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空闲模式为所述副天线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运行模式为所述副天线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空间分集模式为所述副天线处于开启状态,且在同一应用程序中所述副天线接收的数据与所述终端的主天线接收的数据相同;
所述MIMO模式为所述副天线处于开启状态,且在同一应用程序中所述副天线接收的数据与所述终端的主天线接收的数据不同。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11包括:
发送单元1111,用于以一发送功率发送通讯数据至基站,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通讯数据检测出所述终端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形成一功率调整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第一确定单元1112,用于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功率调整指令调节其发送功率、以及确定当前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
其中,第二获取模块114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1151,用于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运行模式;
第三确定单元1152,用于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其他非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或所述无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空闲模式;
第四确定单元1153,用于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高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MIMO模式;
第五确定单元1154,用于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高信号速率类型或低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空间分集模式。
进一步,参见图7所示的第三种天线功能控制装置10的结构框图,在图6的基础上,上述装置还包括以下模块:
第三确定模块117,用于当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发生变化时,根据当前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第一判断模块118,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是否一致;
第三控制模块119,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118判断出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不一致时,控制所述副天线切换至所确定的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第三确定模块117包括:
第六确定单元1171,用于当获取到用户当前使用的应用程序由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变化为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变化为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类型;
第七确定单元1172,用于当获取到用户当前结束使用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后,开始使用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且后台开启的各个应用程序的优先级低于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的优先级时,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变化为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类型。
进一步,参见图8所示的第四种天线功能控制装置10的结构框图,在图6的基础上,上述装置还包括以下模块:
第二判断模块120,用于当获取到所述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且变化趋势由朝向所述预设强度值至远离所述预设强度值时,判断变化后的信号强度与原先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
第四控制模块121,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模块120判断出所述差值大于阈值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并控制所述副天线切换至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功能控制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处理器执行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的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该智能终端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该智能终端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车载电脑等任意终端设备。
进一步,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项天线功能控制装置所用的应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该智能终端9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智能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智能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下面结合图9对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910可用于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9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9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9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9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9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智能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9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9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9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智能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930可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932。触控面板9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931上或在触控面板9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9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980,并能接收处理器9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931。除了触控面板931,输入单元9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9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9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94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智能终端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940可包括显示面板9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9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931可覆盖显示面板941,当触控面板9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9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9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9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9中,触控面板931与显示面板9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931与显示面板9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智能终端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9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941的亮度。音频电路960、扬声器961,传声器962可提供用户与智能终端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9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961,由扬声器9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9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9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980处理后,经RF电路9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智能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9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智能终端通过WiFi模块970可以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9示出了WiFi模块9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智能终端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980是智能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数据,执行智能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智能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9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9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处理器980可以集成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80中。
智能终端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9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9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尽管未示出,智能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的应用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智能终端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智能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PDA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揭示了:
A1.一种天线功能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速率类型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
根据所述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模式、以及MIMO模式;
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A2.根据A1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所述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包括无信号速率类型、低信号速率类型、以及高信号速率类型;
当获取到所述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个所述应用程序的优先级确定出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其中优先级由高至低依次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所述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所述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其他非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以及所述无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
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A3.根据A2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获取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的步骤包括:
以一发送功率发送通讯数据至基站,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通讯数据检测出所述终端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形成一功率调整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功率调整指令调节其发送功率、以及确定当前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
A4.根据A2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所述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运行模式;
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其他非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或所述无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空闲模式;
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高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MIMO模式;
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高信号速率类型或低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空间分集模式。
A5.根据A2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发生变化时,根据当前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判断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是否相同;
当判断出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不相同时,控制所述副天线切换至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A6.根据A4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且变化趋势由朝向所述预设强度值至远离所述预设强度值时,判断变化后的信号强度与原先获取的信号强度确定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
当判断出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阈值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并控制所述副天线切换至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A7.根据A1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所述空闲模式为所述副天线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运行模式为所述副天线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空间分集模式为所述副天线处于开启状态,且在同一应用程序中所述副天线接收的数据与所述终端的主天线接收的数据相同;
所述MIMO模式为所述副天线处于开启状态,且在同一应用程序中所述副天线接收的数据与所述终端的主天线接收的数据不同。
A8.根据A5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所述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发生变化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用户当前使用的应用程序由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变化为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变化为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类型;
当获取到用户当前结束使用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后,开始使用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且后台开启的各个应用程序的优先级低于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的优先级时,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变化为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类型。
B1.一种天线功能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速率类型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模式、以及MIMO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B2.根据B1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装置,所述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包括无信号速率类型、低信号速率类型、以及高信号速率类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获取到所述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数量为多个时,根据各个所述应用程序的优先级确定出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其中优先级由高至低依次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所述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所述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其他非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以及所述无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述第二确定模块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B3.根据B1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装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以一发送功率发送通讯数据至基站,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通讯数据检测出所述终端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形成一功率调整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功率调整指令调节其发送功率、以及确定当前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
B4.根据B2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装置,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运行模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其他非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或所述无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空闲模式;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高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MIMO模式;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高信号速率类型或低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空间分集模式。
B5.根据B2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发生变化时,根据当前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是否相同;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当判断出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不相同时,控制所述副天线切换至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B6.根据B4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所述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且变化趋势由朝向所述预设强度值至远离所述预设强度值时,判断变化后的信号强度与原先获取的信号强度确定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阈值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并控制所述副天线切换至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B7.根据B1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装置,所述空闲模式为所述副天线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运行模式为所述副天线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空间分集模式为所述副天线处于开启状态,且在同一应用程序中所述副天线接收的数据与所述终端的主天线接收的数据相同;
所述MIMO模式为所述副天线处于开启状态,且在同一应用程序中所述副天线接收的数据与所述终端的主天线接收的数据不同。
B8.根据B5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装置,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当获取到用户当前使用的应用程序由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变化为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变化为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类型;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当获取到用户当前结束使用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后,开始使用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且后台开启的各个应用程序的优先级低于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的优先级时,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变化为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类型。
C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应用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A1至A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D1.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处理器执行A1至A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Claims (10)

1.一种天线功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速率类型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
根据所述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模式、以及MIMO模式;
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包括无信号速率类型、低信号速率类型、以及高信号速率类型;
当获取到所述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个所述应用程序的优先级确定出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其中优先级由高至低依次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所述高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所述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其他非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以及所述无信号速率类型的应用程序;
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的步骤包括:
以一发送功率发送通讯数据至基站,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通讯数据检测出所述终端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形成一功率调整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功率调整指令调节其发送功率、以及确定当前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运行模式;
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低信号速率类型中的其他非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类型或所述无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空闲模式;
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所述高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MIMO模式;
当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为高信号速率类型或低信号速率类型,且所述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预设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空间分集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发生变化时,根据当前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判断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是否相同;
当判断出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不相同时,控制所述副天线切换至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且变化趋势由朝向所述预设强度值至远离所述预设强度值时,判断变化后的信号强度与原先获取的信号强度确定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
当判断出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阈值时,根据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对应的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当前目标工作模式,并控制所述副天线切换至所述当前目标工作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功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发生变化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用户当前使用的应用程序由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变化为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变化为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类型;
当获取到用户当前结束使用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后,开始使用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且后台开启的各个应用程序的优先级低于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的优先级时,确定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类型变化为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类型。
8.一种天线功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开启的应用程序的信号速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速率类型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接收的数据量所确定;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信号速率类型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中的副天线对应的目标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空闲模式和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空间分集模式、以及MIMO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副天线启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所确定的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应用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CN201810267282.XA 2018-03-28 2018-03-28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Active CN1084944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7282.XA CN108494462B (zh) 2018-03-28 2018-03-28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7282.XA CN108494462B (zh) 2018-03-28 2018-03-28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462A true CN108494462A (zh) 2018-09-04
CN108494462B CN108494462B (zh) 2021-11-12

Family

ID=6331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7282.XA Active CN108494462B (zh) 2018-03-28 2018-03-28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4462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0639A (zh) * 2018-09-21 2018-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27612A (zh) * 2018-09-29 2019-02-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428643A (zh) * 2017-09-04 2019-03-05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控制方法
CN110519339A (zh) * 2019-08-08 2019-11-2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944374A (zh) * 2019-10-09 2020-03-31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313950A (zh) * 2018-12-11 2020-06-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714907A (zh) * 2018-11-08 2021-04-27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冻结时进行过滤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29906A (zh) * 2021-02-01 2021-06-08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54914A (zh) * 2021-03-15 2021-06-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1218937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减少功耗的方法及终端
WO2022052571A1 (zh) * 2020-09-14 2022-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13572A (zh) * 2020-11-16 2022-05-1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天线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5801952A (zh) * 2022-11-09 2023-03-14 昆山贝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WO2024000195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456A (zh) * 2010-01-22 2011-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终端的切换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04185230A (zh) * 2013-05-24 2014-12-03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执行无线电通信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US20160057713A1 (en) * 2014-08-19 2016-02-25 Xiaomi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state of wireless network
CN105391468A (zh) * 2015-11-28 2016-03-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功能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456A (zh) * 2010-01-22 2011-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终端的切换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04185230A (zh) * 2013-05-24 2014-12-03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执行无线电通信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US20160057713A1 (en) * 2014-08-19 2016-02-25 Xiaomi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state of wireless network
CN105391468A (zh) * 2015-11-28 2016-03-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功能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8643A (zh) * 2017-09-04 2019-03-05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控制方法
CN108880639A (zh) * 2018-09-21 2018-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27612A (zh) * 2018-09-29 2019-02-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714907B (zh) * 2018-11-08 2023-08-11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冻结时进行过滤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14907A (zh) * 2018-11-08 2021-04-27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冻结时进行过滤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13950B (zh) * 2018-12-11 2023-06-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313950A (zh) * 2018-12-11 2020-06-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519339A (zh) * 2019-08-08 2019-11-2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944374B (zh) * 2019-10-09 2023-12-01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944374A (zh) * 2019-10-09 2020-03-31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WO2021218937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减少功耗的方法及终端
WO2022052571A1 (zh) * 2020-09-14 2022-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13572A (zh) * 2020-11-16 2022-05-1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天线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2929906A (zh) * 2021-02-01 2021-06-08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29906B (zh) * 2021-02-01 2023-06-20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54914A (zh) * 2021-03-15 2021-06-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4000195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801952A (zh) * 2022-11-09 2023-03-14 昆山贝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5801952B (zh) * 2022-11-09 2024-02-09 昆山贝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462B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4462A (zh)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08430101B (zh) 天线关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WO2020215965A1 (zh) 终端控制方法及终端
US7983646B2 (en) Techniques to reduce radio frequency noise
CN103617797A (zh) 一种语音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1129525A1 (zh) 天线电路、电子设备及天线性能的调整方法
CN108347277A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880631B (zh) 一种信息收发切换方法和终端
CN107172671B (zh)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0401473A (zh) 动态调整发射功率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348516A (zh) 移动终端及防止网络乒乓切换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07734586B (zh) 天线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282192A (zh) 一种天线切换控制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34867A (zh) 网络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453523A (zh) 一种游戏画面显示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734759B1 (en) Mobile terminal antenna and switching method therefor,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19011231A1 (zh) 降低移动终端sar值的方法及存储介质、移动终端
CN107182113A (zh) 多模移动终端的连网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612581A (zh) 天线切换触发控制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84186A (zh) 移动终端及其检测帧率调节移动终端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53908A (zh) 一种基于通话中的双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2166877A1 (zh) Wi-Fi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977261A (zh) 限制进程的方法、设备、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198173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调节方法、射频电路、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30422287A1 (en)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