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87953B - 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87953B
CN108487953B CN201810095286.4A CN201810095286A CN108487953B CN 108487953 B CN108487953 B CN 108487953B CN 201810095286 A CN201810095286 A CN 201810095286A CN 108487953 B CN108487953 B CN 108487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steam
low
gas
coa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52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87953A (zh
Inventor
张学超
江文豪
姚群
陈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Original Assignee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filed Critical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Priority to CN2018100952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87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87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87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87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87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 F01K11/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the engines being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08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7/00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 F01K7/16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the engines being only of turbine type
    • F01K7/22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the engines being only of turbine type the turbines having inter-stage steam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3/00Steam-generation plants, e.g. comprising steam boilers of different types in mutual association
    • F22B33/18Combinations of steam boilers with othe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1/0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 F22D1/32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arranged to be heated by steam, e.g. bled from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1/0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 F22D1/5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incorporating thermal de-aeration of feed-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11/00Feed-water supply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 F22D11/02Arrangements of feed-water pumps
    • F22D11/06Arrangements of feed-water pumps for returning condensate to boi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包括煤气管网和第一、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包括低参数煤气锅炉、低参数汽轮机,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包括高参数煤气锅炉、高参数第一汽轮机、高参数第二汽轮机、高参数发电机、除氧器的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中,低参数煤气锅炉主蒸汽出口与低参数汽轮机进汽口连通;每一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高参数煤气锅炉主蒸汽出口与高参数第一汽轮机进汽口连通,其排汽口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进汽口连通,高参数第二汽轮机排汽口与除氧器蒸汽进口连通;高参数第一汽轮机和高参数第二汽轮机为同轴连接的背压式汽轮机。

Description

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高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钢铁、焦化等领域的生产工序中,存在大量的大功率、高能耗旋转机械,包括风机、压缩机、水泵等,作为工艺装置的辅助设施,这些旋转机械是导致企业厂用电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钢铁、焦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煤气,如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等。近几年来,随着各工厂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大量的工厂采用汽轮机拖动代替传统的电机拖动方式,用于驱动这些大功率旋转机械,将上述副产煤气送入锅炉进行燃烧,产生的蒸汽用于驱动汽轮机,并带动旋转机械做功,较传统的电机驱动方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工厂产能的逐步扩大,在电动改汽动的潮流下,许多工厂出现全厂陆续分期建设并最终形成多台低参数(如中温中压)锅炉+低参数(如中温中压)工业汽轮机的装机模式。然而,低参数锅炉和低参数汽轮机均具有效率偏低、热耗偏高等缺点,导致工厂副产煤气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例如,某钢厂陆续建设了十余台中温中压汽轮机,蒸汽由多台中温中压煤气锅炉供应,这些中温中压小容量锅炉的实际运行效率只有82%,远低于高参数大容量锅炉的热效率,此外,中温中压汽轮机的效率也远低于高参数汽轮机,这就导致全厂的热效率较低,对副产煤气的热能利用率严重不足。为此,相关技术人员一直在寻求提升机组整体热效率的有效改造途径,但是,由于工业拖动汽轮机为上游最核心的工艺装置供能,必须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这一点有别于常规机组改造,因此,如何在原系统不改变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煤气增效发电方案,提高煤气资源利用效率,是当前各工厂普遍关心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包括煤气管网、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和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中,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包括低参数煤气锅炉、低参数汽轮机,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包括多个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每个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均包括高参数煤气锅炉、高参数第一汽轮机、高参数第二汽轮机、高参数发电机、除氧器,煤气管网分别与所有低参数煤气锅炉和所有高参数煤气锅炉的煤气进口连通,为低参数煤气锅炉和/或高参数煤气锅炉供应燃料;在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中,低参数煤气锅炉的主蒸汽出口与对应的低参数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在每一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高参数煤气锅炉的主蒸汽出口与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且该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排汽口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所述高参数第二汽轮机的排汽口与所述除氧器的蒸汽进口连通;其中,所述高参数第一汽轮机和高参数第二汽轮机均为背压式汽轮机,所述高参数第一汽轮机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同轴相连,共同驱动所述高参数发电机发电。
优选地,在每一第二煤气增效发电子系统中,还包括再热器,所述再热器设置在高参数煤气锅炉的高温烟道中,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排汽口与再热器的进汽口连通,再热器的出汽口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的进汽口以及各低参数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
优选地,在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中,还包括低参数凝汽器、低参数凝结水泵,在每一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还包括低压省煤器、给水泵,所述煤气增效利用系统还包括凝结水箱和凝结水增压泵,设置在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与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之间,其中,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的排汽口与对应的低参数凝汽器、对应的低参数凝结水泵沿汽水流向顺次连通,汇集进入凝结水箱的进水口,并通过所述凝结水箱的出水口经所述凝结水增压泵分别与各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的低压省煤器、除氧器的进水口依次连通;在每一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除氧器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给水泵与高参数煤气锅炉的进水口连通,向高参数煤气锅炉供水;所述低压省煤器设置于所述高参数煤气锅炉的尾部烟道中,以所述尾部烟道的烟气余热为热源,对低压省煤器中的凝结水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煤气增效利用系统还包括凝结水预热器,所述凝结水预热器在汽水流程上设置于所述凝结水增压泵和所述低压省煤器之间,用于对凝结水箱来的凝结水进行预热;所述凝结水预热器的蒸汽进口与厂内低压蒸汽管道连通,所述凝结水预热器以厂内低压蒸汽管道来的蒸汽作为热源。
优选地,还包括再热蒸汽汇集母管,其中,各所述再热器的出汽口先与所述再热蒸汽汇集母管连通,再通过所述再热蒸汽汇集母管与各所述低参数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凝结水汇集母管,其中,各所述低参数凝结水泵的出水口先与所述凝结水汇集母管连通,再通过所述凝结水汇集母管与所述凝结水箱的进水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高参数煤气锅炉与所述高参数汽轮机之间的主蒸汽系统采用单元制,即各台高参数煤气锅炉的主蒸汽出口与对应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进汽口之间均通过单独的蒸汽管道连通;所述高参数煤气锅炉与所述高参数汽轮机之间的再热蒸汽系统也采用单元制,即各台高参数煤气锅炉的再热器的蒸汽进口与对应的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排汽口之间均通过单独的蒸汽管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为工厂原有系统,所述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为工厂新建系统,正常运行时,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煤气锅炉停运,置换出煤气供应给新建的高参数煤气锅炉,高参数煤气锅炉产生的蒸汽经过高参数汽轮机利用并经再热器后送至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所述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基本保持原状运行;当新建系统中的高参数汽轮机出现故障时,高参数煤气锅炉产生的蒸汽经过汽轮机旁路系统减温减压处理后送至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所述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基本保持原状运行;当新建系统中的高参数煤气锅炉出现故障时,新建的高参数煤气锅炉停运,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煤气锅炉投运,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煤气锅炉产生的蒸汽供应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整套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恢复原状运行。
优选地,所述低参数汽轮机包括用于驱动作业设备的工业拖动机组和用于驱动发电机的发电机组之一或两者,其中,工业拖动机组用于保证上游工艺设施的正常运行,而发电机组则用于平衡富余蒸汽量;高参数煤气锅炉的选型容量大于低参数工业拖动机组的容量;当供应煤气锅炉的煤气量偏大时,再热母管中的蒸汽量大于低参数的工业拖动机组的消耗量,此时多余的蒸汽送入发电机组,用于发电。
优选地,所述低参数煤气锅炉和高参数煤气锅炉的蒸汽参数存在对应关系,若低参数煤气锅炉为次高温次高压锅炉、中温中压锅炉或更低参数的锅炉,则高参数煤气锅炉是高温高压锅炉、高温超高压锅炉或超高温超高压锅炉或者更高参数的锅炉。
本发明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构建了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在不增加任何能耗的条件下,通过提升锅炉参数以及增设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机组整体热效率的大幅提升,保证了工厂原有的低参数工业拖动汽轮机维持原状运行,而新建的高参数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即为本系统主要新增收益。
2)针对除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本发明采用新建的高参数第一汽轮机排汽来供应除氧用汽,同时考虑到新建的高参数第一汽轮机排汽的压力远高于除氧器的工作压力,因此通过新建的高参数第二汽轮机来降低蒸汽压力,吸收高品位蒸汽能量,然后将新建的高参数第二汽轮机排出的低压蒸汽作为除氧器的除氧用汽,这与常规采用汽轮机排汽减温减压来供除氧蒸汽的方式相比,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3)新建的高参数第一汽轮机和高参数第二汽轮机均采用背压式汽轮机,无冷凝系统,整套汽水热力系统较常规凝汽式机组大为简化,减少了冷凝设备及管道,建设成本大幅降低;此外,本专利汽轮机主厂房布置与凝汽式汽轮机主厂房相比,布置大为简化,运行层标高和主厂房标高均可适当降低,从而减少厂房建设成本。
4)本发明提出的系统还充分考虑了实际运行工况的变化,以减少能源浪费并保证工业拖动汽轮机的正常运行,当新建的高参数锅炉入口煤气量过高时,可供工业拖动汽轮机的蒸汽量大于其实际需求,此时多余的蒸汽通过原有的低参数汽轮机中的发电机组进行消化;而当新建的高参数锅炉入口煤气量过低时,可供工业拖动汽轮机的蒸汽量小于其实际需求,此时通过关停本系统外煤气用户或减少其用气量来保证本系统高参数煤气锅炉的进气量,进而保证工业拖动汽轮机的正常运行。
5)本发明对热力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较常规煤气发电系统,本专利增设了低压省煤器、凝结水预热器,其中低压省煤器的设置合理利用了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实现了凝结水的预热,减少了除氧系统的耗热量,从而减少锅炉燃料消耗量,达到“省煤”的目的;而凝结水预热器则利用厂内低压蒸汽管道中的低压蒸汽来加热凝汽器出口的低温凝结水,提高低压省煤器入口的凝结水温度,使得低压省煤器壁面不会出现低温酸腐蚀,保证低压省煤器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下面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所述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其组合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中,低参数、高参数是指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与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相对来说的。其中参数是例如压力、温度等性能参数。低参数煤气锅炉是相对高参数煤气锅炉来说的,相应的,与低参数煤气锅炉对应的是低参数汽轮机和低参数发电机。与高参数锅炉对应的是高参数汽轮机和高参数发电机。低参数煤气锅炉和高参数煤气锅炉的蒸汽参数可以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若低参数煤气锅炉为次高温次高压锅炉或中温中压锅炉甚至参数更低的锅炉,则高参数煤气锅炉可以是高温高压锅炉、高温超高压锅炉或超高温超高压锅炉甚至参数更高的锅炉。
下面结合附图1来说明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包括煤气管网5、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和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中,
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包括多个第一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每个第一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均包括低参数煤气锅炉、低参数汽轮机。如图1中,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包含低参数煤气锅炉1.1、低参数汽轮机2.1直至低参数煤气锅炉1.N、低参数汽轮机2.N的N个第一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在任一第一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低参数煤气锅炉的主蒸汽出口与对应的低参数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如图1中,低参数煤气锅炉1.1的主蒸汽出口与低参数汽轮机2.1的进汽口连通。以上仅是示例性说明,实际上,第一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也可以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有的第一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仅有低参数煤气锅炉,有的第一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仅有低参数汽轮机,有的则同时有低参数煤气锅炉和低参数汽轮机。也就是说,低参数煤气锅炉和低参数汽轮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既可以采用母管制,即多台煤气锅炉的出口蒸汽先进入蒸汽母管,然后通过蒸汽母管与各台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也可以是单元制,即低参数煤气锅炉与低参数汽轮机一一对应连接。
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包括多个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图1中是以两个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每个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均包括高参数煤气锅炉、高参数第一汽轮机、高参数第二汽轮机、高参数发电机、除氧器。其中,所述高参数第一汽轮机和高参数第二汽轮机均为背压式汽轮机。高参数第一汽轮机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同轴连接,共同驱动高参数发电机发电。如图1中,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包含两个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一个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包括高参数煤气锅炉6.1、高参数第一汽轮机7.1、高参数第二汽轮机9.1、除氧器18.1。高参数第一汽轮机7.1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9.1同轴连接,共同驱动高参数发电机10.1发电。另一个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包括高参数煤气锅炉6.2、高参数第一汽轮机7.2、高参数第二汽轮机9.2、除氧器18.2。高参数第一汽轮机7.2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9.2同轴连接,共同驱动高参数发电机10.2发电。
在每一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高参数煤气锅炉的主蒸汽出口与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且该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排汽口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所述高参数第二汽轮机的排汽口与所述除氧器的蒸汽进口连通。如图1所示,高参数煤气锅炉6.1的主蒸汽出口与高参数第一汽轮机7.1的进汽口连通,且该高参数第一汽轮机7.1的排汽口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9.1的进汽口连通,所述高参数第二汽轮机9.1的排汽口与所述除氧器18.1的蒸汽进口连通。
煤气管网分别与所有低参数煤气锅炉和所有高参数煤气锅炉的煤气进口连通,为低参数煤气锅炉和/或高参数煤气锅炉供应燃料。
本实施例在不增加任何能耗的条件下,通过提升锅炉参数以及增设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构建了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可以应用在对当前采用低参数煤气锅炉的系统改造上。通过第二汽轮机来降低蒸汽压力,吸收高品位蒸汽能量,然后将第二汽轮机排出的低压蒸汽作为除氧器的除氧用汽,这与常规采用第一汽轮机排汽减温减压来供除氧蒸汽的方式相比,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下面简单说明一下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应用在对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即采用低参数煤气锅炉的系统)的改造上,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为工厂原有系统,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为工厂新建系统,正常运行时,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煤气锅炉停运,置换出煤气供应给新建的高参数煤气锅炉,高参数煤气锅炉产生的蒸汽经过高参数汽轮机利用并经再热后送至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基本保持原状运行;当新建系统中的高参数汽轮机出现故障时,高参数煤气锅炉产生的蒸汽经过汽轮机旁路系统减温减压处理后送至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基本保持原状运行;当新建系统中的高参数煤气锅炉出现故障时,新建的高参数煤气锅炉停运,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煤气锅炉投运,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煤气锅炉产生的蒸汽供应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整套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恢复原状运行。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每一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在高参数煤气锅炉的高温烟道中还设置有再热器,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排汽口先与所述再热器的进汽口连通,所述再热器的出汽口再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如图1所示,在高参数煤气锅炉6.1的高温烟道内设置有再热器8.1,高参数第一汽轮机7.1的排汽口先与再热器8.1的进汽口连通,再热器8.1的出汽口再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9.1的进汽口连通。同样地,在高参数煤气锅炉6.2的高温烟道内设置有再热器8.2,高参数第一汽轮机7.2的排汽口先与再热器8.2的进汽口连通,再热器8.2的出汽口再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9.2的进汽口连通。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各个再热器的出汽口还分别与各低参数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中,还包括低参数凝汽器、低参数凝结水泵,如图1所示,有低参数凝汽器3.1至3.N,低参数凝结水泵4.1至4.N。在每一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还包括低压省煤器、给水泵,如图1所示,低压省煤器17.1设置于高参数煤气锅炉6.1的尾部烟道中,以尾部烟道的烟气余热为热源,对低压省煤器17.1中的凝结水进行加热。同样地,低压省煤器17.2设置于高参数煤气锅炉6.2的尾部烟道中,以尾部烟道的烟气余热为热源,对低压省煤器17.2中的凝结水进行加热。
煤气增效利用系统还设置有凝结水箱13和凝结水增压泵14,其中,各低参数汽轮机的排汽口与对应的低参数凝汽器、对应的低参数凝结水泵、凝结水箱的进水口沿汽水流向顺次连通,而凝结水箱的出水口则经所述凝结水增压泵分为多个支路,每个支路都与对应的低压省煤器、除氧器的进水口依次连通。每个除氧器的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给水泵与对应的高参数煤气锅炉的进水口连通,向高参数煤气锅炉供水。如图1所示,除氧器18.1通过给水泵19.1给高参数锅炉6.1供水,除氧器18.2通过给水泵19.2给高参数锅炉6.2供水。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煤气增效利用系统还包括凝结水预热器15,所述凝结水预热器15在汽水流程上设置于所述凝结水增压泵14和所述低压省煤器之间,用于对凝结水箱来的凝结水进行预热。凝结水预热器的蒸汽进口与厂内低压蒸汽管道连通,以厂内低压蒸汽管道来的蒸汽作为热源。如图1所示,凝结水预热器15利用厂内低压蒸汽管道16的蒸汽来加热凝结水。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凝结水汇集母管12。在图1中,每个低参数凝结水泵的出水口先与凝结水汇集母管12连通,再通过凝结水汇集母管12与凝结水箱13的进水口连通。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再热蒸汽汇集母管11。在图1中,各个再热器的出汽口先与再热蒸汽汇集母管11连通,再通过再热蒸汽汇集母管11与各个低参数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高参数煤气锅炉与对应的高参数第一汽轮机之间的主蒸汽系统采用单元制,即各台高参数煤气锅炉的主蒸汽出口与对应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进汽口之间均通过单独的蒸汽管道连通。
高参数煤气锅炉与高参数第一汽轮机之间的再热蒸汽系统也采用单元制,即各台高参数煤气锅炉的再热器的蒸汽进口与对应的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排汽口之间均通过单独的蒸汽管道连通。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低参数汽轮机包括用于驱动作业设备的工业拖动机组和用于驱动发电机的发电机组两种类型。低参数汽轮机包括用于驱动作业设备的工业拖动机组和用于驱动发电机的发电机组之一或两者。其中,工业拖动机组用于保证上游工艺设施的正常运行,而发电机组则用于平衡富余蒸汽量;高参数煤气锅炉的选型容量大于低参数工业拖动机组的容量;当供应煤气锅炉的煤气量偏大时,再热母管中的蒸汽量大于低参数的工业拖动机组的消耗量,此时多余的蒸汽送入发电机组,用于发电。
本发明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构建了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在不增加任何能耗的条件下,通过提升锅炉参数以及增设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机组整体热效率的大幅提升,保证了工厂原有的低参数工业拖动汽轮机维持原状运行,而新建的高参数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即为本系统主要新增收益。
2)针对除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本发明采用新建的高参数第一汽轮机排汽来供应除氧用汽,同时考虑到新建的高参数第一汽轮机排汽的压力远高于除氧器的工作压力,因此通过新建的高参数第二汽轮机来降低蒸汽压力,吸收高品位蒸汽能量,然后将新建的高参数第二汽轮机排出的低压蒸汽作为除氧器的除氧用汽,这与常规采用汽轮机排汽减温减压来供除氧蒸汽的方式相比,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3)新建的高参数第一汽轮机和高参数第二汽轮机均采用背压式汽轮机,无冷凝系统,整套汽水热力系统较常规凝汽式机组大为简化,减少了冷凝设备及管道,建设成本大幅降低;此外,本专利汽轮机主厂房布置与凝汽式汽轮机主厂房相比,布置大为简化,运行层标高和主厂房标高均可适当降低,从而减少厂房建设成本。
4)本发明提出的系统还充分考虑了实际运行工况的变化,以减少能源浪费并保证工业拖动汽轮机的正常运行,当新建的高参数锅炉入口煤气量过高时,可供工业拖动汽轮机的蒸汽量大于其实际需求,此时多余的蒸汽通过原有的低参数汽轮机中的发电机组进行消化;而当新建的高参数锅炉入口煤气量过低时,可供工业拖动汽轮机的蒸汽量小于其实际需求,此时通过关停本系统外煤气用户或减少其用气量来保证本系统高参数煤气锅炉的进气量,进而保证工业拖动汽轮机的正常运行。
5)本发明对热力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较常规煤气发电系统,本专利增设了低压省煤器、凝结水预热器,其中低压省煤器的设置合理利用了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实现了凝结水的预热,减少了除氧系统的耗热量,从而减少锅炉燃料消耗量,达到“省煤”的目的;而凝结水预热器则利用厂内低压蒸汽管道中的低压蒸汽来加热凝汽器出口的低温凝结水,提高低压省煤器入口的凝结水温度,使得低压省煤器壁面不会出现低温酸腐蚀,保证低压省煤器的安全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煤气管网、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和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中,
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包括低参数煤气锅炉、低参数汽轮机,
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包括多个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每个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均包括高参数煤气锅炉、高参数第一汽轮机、高参数第二汽轮机、高参数发电机、除氧器,
煤气管网分别与所有低参数煤气锅炉和所有高参数煤气锅炉的煤气进口连通,为低参数煤气锅炉和/或高参数煤气锅炉供应燃料;
在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中,低参数煤气锅炉的主蒸汽出口与对应的低参数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
在每一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高参数煤气锅炉的主蒸汽出口与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且该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排汽口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所述高参数第二汽轮机的排汽口与所述除氧器的蒸汽进口连通;其中,所述高参数第一汽轮机和高参数第二汽轮机均为背压式汽轮机,
所述高参数第一汽轮机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同轴相连,共同驱动所述高参数发电机发电,
并且,所述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为工厂原有系统,所述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为工厂新建系统,
正常运行时,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煤气锅炉停运,置换出煤气供应给新建的高参数煤气锅炉,高参数煤气锅炉产生的蒸汽经过高参数汽轮机利用并经再热器后送至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所述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基本保持原状运行;
当新建系统中的高参数汽轮机出现故障时,高参数煤气锅炉产生的蒸汽经过汽轮机旁路系统减温减压处理后送至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所述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基本保持原状运行;
当新建系统中的高参数煤气锅炉出现故障时,新建的高参数煤气锅炉停运,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煤气锅炉投运,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煤气锅炉产生的蒸汽供应原有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整套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恢复原状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每一第二煤气增效发电子系统中,还包括再热器,
所述再热器设置在高参数煤气锅炉的高温烟道中,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排汽口与再热器的进汽口连通,再热器的出汽口与高参数第二汽轮机的进汽口以及各低参数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中,还包括低参数凝汽器、低参数凝结水泵,
在每一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还包括低压省煤器、给水泵,
所述煤气增效利用系统还包括凝结水箱和凝结水增压泵,设置在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与第二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之间,
其中,第一煤气增效利用系统中的低参数汽轮机的排汽口与对应的低参数凝汽器、对应的低参数凝结水泵沿汽水流向顺次连通,汇集进入凝结水箱的进水口,并通过所述凝结水箱的出水口经所述凝结水增压泵分别与各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的低压省煤器、除氧器的进水口依次连通;
在每一第二煤气增效利用子系统中,除氧器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给水泵与高参数煤气锅炉的进水口连通,向高参数煤气锅炉供水;
所述低压省煤器设置于所述高参数煤气锅炉的尾部烟道中,以所述尾部烟道的烟气余热为热源,对低压省煤器中的凝结水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凝结水预热器,
所述凝结水预热器在汽水流程上设置于所述凝结水增压泵和所述低压省煤器之间,用于对凝结水箱来的低温凝结水进行预热;
所述凝结水预热器的蒸汽进口与厂内低压蒸汽管道连通,所述凝结水预热器以厂内低压蒸汽管道来的蒸汽作为热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再热蒸汽汇集母管,其中,
各所述再热器的出汽口先与所述再热蒸汽汇集母管连通,再通过所述再热蒸汽汇集母管与各所述低参数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凝结水汇集母管,其中,
各所述低参数凝结水泵的出水口先与所述凝结水汇集母管连通,再通过所述凝结水汇集母管与所述凝结水箱的进水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参数煤气锅炉与所述高参数汽轮机之间的主蒸汽系统采用单元制,即各台高参数煤气锅炉的主蒸汽出口与对应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进汽口之间均通过单独的蒸汽管道连通;
所述高参数煤气锅炉与所述高参数汽轮机之间的再热蒸汽系统也采用单元制,即各台高参数煤气锅炉的再热器的蒸汽进口与对应的高参数第一汽轮机的排汽口之间均通过单独的蒸汽管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参数汽轮机包括用于驱动作业设备的工业拖动机组和用于驱动发电机的发电机组之一或两者,
其中,工业拖动机组用于保证上游工艺设施的正常运行,而发电机组则用于平衡富余蒸汽量;
高参数煤气锅炉的选型容量大于低参数工业拖动机组的容量;
当供应煤气锅炉的煤气量偏大时,再热母管中的蒸汽量大于低参数的工业拖动机组的消耗量,此时多余的蒸汽送入发电机组,用于发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参数煤气锅炉和高参数煤气锅炉的蒸汽参数存在对应关系,若低参数煤气锅炉为次高温次高压锅炉、中温中压锅炉或更低参数的锅炉,则高参数煤气锅炉是高温高压锅炉、高温超高压锅炉或超高温超高压锅炉或者更高参数的锅炉。
CN201810095286.4A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Active CN108487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5286.4A CN108487953B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5286.4A CN108487953B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87953A CN108487953A (zh) 2018-09-04
CN108487953B true CN108487953B (zh) 2020-01-10

Family

ID=63344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5286.4A Active CN108487953B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8795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0582A (zh) * 2010-12-06 2011-06-01 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自备电站燃煤发电与余热发电耦合系统
KR20120037224A (ko) * 2010-10-11 2012-04-19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형 태양열 화력발전 시스템
CN206875995U (zh) * 2017-05-18 2018-01-12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焦化厂余热余能集成利用的热力发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37224A (ko) * 2010-10-11 2012-04-19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형 태양열 화력발전 시스템
CN102080582A (zh) * 2010-12-06 2011-06-01 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自备电站燃煤发电与余热发电耦合系统
CN206875995U (zh) * 2017-05-18 2018-01-12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焦化厂余热余能集成利用的热力发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87953A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7821B (zh) 用于加热高压给水的电站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
CN201461008U (zh) 发电厂小汽轮机系统及其含该系统的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CN101899999A (zh) 发电厂小汽轮机系统及其含该系统的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CN112856363B (zh) 一种深度调峰供热机组供热蒸汽参数提升系统及方法
CN109854319B (zh) 一种耦合压力匹配的联合循环抽汽供热集成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11900715U (zh) 一种高参数垃圾发电机组
CN201714431U (zh) 发电厂回热式汽动凝结水泵系统
CN112303610A (zh) 一种停机不停炉运行方式下回收高能水的运行系统及方法
CN113175367B (zh) 一种提升机组调峰能力和灵活性的母管制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3982252A (zh) 高速高效一次再热汽轮机和小电厂发电新工艺组合
CN114383176A (zh) 一种超临界再热型双背压机双抽汽工业供热系统
CN108487955B (zh) 基于蒸汽参数提升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CN201851174U (zh) 发电厂回热式汽动引风机系统以及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
CN101788141B (zh) 一种吸收式回热器在电厂回热循环系统中的应用
CN108487953B (zh) 一种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CN108487954B (zh) 一种基于工业拖动的煤气增效发电系统
CN212454563U (zh) 焦电耦合煤气联产发电系统
CN212157116U (zh) 一种热电厂主蒸汽减温减压系统
CN111852594A (zh) 焦电耦合煤气联产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97248B (zh) 基于蒸汽参数提升的煤气发电系统
CN108413379B (zh) 一种基于工业拖动的煤气增效利用系统
CN215890116U (zh) 一种煤气与热回收焦炉烟气耦合发电系统
CN215057596U (zh) 一种煤矿瓦斯发电机组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CN217001997U (zh) 纯凝发电机组改背压热电联产机组后的配套回热结构
CN108443852B (zh) 基于蒸汽参数提升的煤气增效发电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