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83223A - 一种风轮溜尾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轮溜尾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83223A
CN108483223A CN201810479295.3A CN201810479295A CN108483223A CN 108483223 A CN108483223 A CN 108483223A CN 201810479295 A CN201810479295 A CN 201810479295A CN 108483223 A CN108483223 A CN 108483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pping tail
hoist
wind wheel
girder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792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迎九
霍正星
张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aizhuang Wind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aizhuang Wind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aizhuang Wind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aizhuang Wind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792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832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83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832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12Slings comprising chains, wires, ropes, or bands; Nets
    • B66C1/18Band-type s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轮溜尾工装,包括T型梁,T型梁包括主梁和溜尾梁,主梁的上侧两端部及下侧两端部分别设有主吊带及叶片吊带,沿溜尾梁长度方向装有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与第一卷扬机配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滑轮,与第二卷扬机配套设有安装于溜尾梁末端的至少两个第二滑轮,与第二卷扬机相连安装有牵引套。吊装作业时,起重机牵引主吊带继而通过叶片吊带分别吊装风轮的两个叶片,通过两组卷扬机收放钢丝绳来调整溜尾工装的角度进而调节风轮的旋转角度,从而完成风轮的溜尾过程。该风轮溜尾工装,吊装平稳、操控方便,且使用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风轮溜尾工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风轮吊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轮溜尾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机组技术的不断发展,风力发电机在风电机组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风力发电机的关键部件,风力发电机风轮,因其体积大、重量重,因此,吊装作业环节需要利用起重机来完成。
风轮吊装作业,通常由一台主起重机配合一台辅助起重机共同实现对风轮的吊运,其中,主起重机负责吊运两支叶片,辅助起重机负责吊运第三叶片。然而,采用此风轮吊装方法所需要的溜尾吊车,必须为可随风轮吨位及吊高变化的大吨位溜尾吊车,溜尾吊车吨位增加的同时,增加了溜尾吊车的费用,提高了吊装的作业成本。
如何降低风力发电机风轮的吊装作业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轮溜尾工装,可以对风力发电机风轮进行吊装作业,摆脱了吊装作业时对传统起重机的依赖,其吊装平稳、操控方便,且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轮溜尾工装,包括一种风轮溜尾工装,包括T型梁,所述T型梁包括主梁以及垂直固接于所述主梁中心位置的溜尾梁;
所述主梁的上侧两端部各设有主吊带,所述主梁的下侧两端部各设有分别用以吊装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叶片吊带;
还包括沿所述溜尾梁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所述第一卷扬机和所述第二卷扬机设于不同水平面,且所述第一卷扬机设于所述第二卷扬机的上部;
还包括沿所述溜尾梁长度方向设置、用以向所述第一卷扬机引出的钢丝绳提供导向作用的至少两个第一滑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轮安装于所述溜尾梁的末端上部;
还包括沿所述溜尾梁长度方向设置、用以向所述第二卷扬机引出的钢丝绳提供导向作用的至少两个第二滑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滑轮安装于所述溜尾梁的末端下部;
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卷扬机相连,用以吊装第三叶片的牵引套。
优选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主梁两端部的吊耳,两个所述吊耳的上侧和下侧均各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安装有卸扣,两个所述主吊带分别吊挂于位于上侧的两个所述吊耳中,两个所述叶片吊带分别吊挂于位于下侧的两个所述吊耳中。
优选的,所述溜尾梁为分体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溜尾梁本体,相邻两个所述溜尾梁本体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牵引套内侧面的叶片护板。
优选的,两个所述吊耳与所述主梁之间的夹角设于25°~35°之间。
优选的,所述主梁为中空方钢主梁,所述溜尾梁为H型中空溜尾梁。
优选的,所述溜尾梁的中空部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卷扬机和所述第二卷扬机通过卷扬机支座固定于所述溜尾梁。
优选的,所述主吊带为圆形双眼吊带。
优选的,所述叶片吊带为扁平状叶片吊带。
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风轮溜尾工装,包括T型梁,T型梁包括主梁和溜尾梁,主梁的上侧两端部各安装有主吊带,主梁的下侧两端部各安装有叶片吊带,溜尾梁上安装有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至少两个第一滑轮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滑轮,第一卷扬机所在平面高于第二卷扬机所在平面,此外,溜尾梁的末端还安装有牵引套。吊装作业时,起重机牵引主吊带继而通过叶片吊带分别吊装风轮的两个叶片,通过两组卷扬机收放钢丝绳来调整溜尾工装的角度以进而调节风轮的旋转角度,从而完成风轮的溜尾过程。该风轮溜尾工装,无需利用起重机等辅助设备,通过一台起重机即可完成对风轮的吊装,大大节省了吊装成本,显著的提高了吊装效率。此外,该风轮溜尾工装,仅由T型梁、主吊带、叶片吊带、两组卷扬机、若干滑轮以及牵引套组成,结构简单紧凑、吊装平稳、操作灵活方便。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风轮溜尾工装,吊装平稳、操控方便、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风轮溜尾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T型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溜尾梁上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安装位置图;
图4为安装于图1中溜尾梁末端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位置图;
图5为溜尾叶片处于水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溜尾叶片与水平面夹角为90°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溜尾叶片与水平面夹角为45°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卷扬机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梁、2-溜尾梁、3-主吊带、4-叶片吊带、5-第一卷扬机、6-第二卷扬机、7-第一滑轮、8-第二滑轮、9-牵引套、10-吊耳、11-卸扣、12-叶片护板、13-卷扬机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风轮溜尾工装,其结构简单、吊装平稳、操控方便,使用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上、下、左、右、横、纵”方向指的是图1中的上、下、左、右、横、纵方向。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均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习惯用法以及说明书附图为基准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风轮溜尾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T型梁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轮溜尾工装,包括T型梁,该T型梁包括主梁1和溜尾梁2,溜尾梁2垂直安装于主梁1的中心位置,两梁在连接处通过加强筋焊接连接,以增加主梁1和溜尾梁2的连接强度;主梁1上、位于上侧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安装有主吊带3,位于下侧的左右两端部各安装有叶片吊带4,吊装时,主吊带3受起重机的牵引力作用,将主梁1吊起,主梁1上的两个叶片吊带4分别套装于风轮的其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上,负责对风轮的第一及第二叶片进行吊运;另外,溜尾梁2上还安装有第一卷扬机5和第二卷扬机6,每个卷扬机的卷筒里均配备有钢丝绳,两个卷扬机沿溜尾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安装于不同的水平面内,应保证的是,第一卷扬机5所安装的平面位于第二卷扬机6的上部,第一卷扬机5和第二卷扬机6的电力可由塔基配电柜提供,吊运阶段由安装公司30kw柴油发电机提供,由一根电缆由地面输送至工装;溜尾梁2上还安装有至少两组第一滑轮7和至少两组第二滑轮8,第一滑轮7和第二滑轮8分别用以向第一卷扬机5和第二卷扬机6引出的钢丝绳提供导向力,第一滑轮7和第二滑轮8位于溜尾梁2上的位置,原则上可以任意分布,但应保证的是,第一滑轮7所在平面应位于第二滑轮8所述平面的上方,如图3所示,并应确保钢丝绳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与滑轮碰撞干涉,确保钢丝绳的顺滑移动,优选的,将其中一个第一滑轮7设置在溜尾梁2的末端上部,并且将其中一个第二滑轮8设置在溜尾梁2的末端下部,如图4所示,由此保证途经溜尾梁2末端的钢丝绳不发生偏移,以保证溜尾梁2的准确吊装。
此外,该工装还包括用以吊装第三叶片的牵引套9,该牵引套9通过第二卷扬机6内部引出的钢丝绳而挂接于相距主梁1最远的溜尾梁2的末端,第一卷扬机5通过带动其内钢丝绳的移动来实现溜尾梁2的位置调整,第二卷扬机6通过移动其内的钢丝绳来调整牵引套9的牵引高度。
请参考图5、图6和图7,图5为溜尾叶片处于水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溜尾叶片与水平面夹角为90°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溜尾叶片与水平面夹角为45°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该风轮溜尾工装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工作模式为:第三叶片先水平再90°的溜尾模式,也即,在吊运风轮的过程中,通过调整第一卷扬机5中钢丝绳的长度以使溜尾梁2始终保持水平位置,通过调整第二卷扬机6中铁丝绳的长度来调整牵引套9的牵引高度,完成第三叶片从水平至90°的溜尾过程;第二种工作模式为:溜尾过程为先将第三叶片向下旋转45°再到90°,具体来说,随风轮起重过程中,通过第一卷扬机5调整钢丝绳伸出长度,以使溜尾梁2从水平位置到45°位置,然后通过第二卷扬机6调整伸出钢丝绳的长度,以使溜尾梁2从45°至90°位置。由此可见,上述两种工作模式,均通过两组卷扬机设备收放钢丝绳来调整工装的角度进而调整风轮的旋转角度。
为提高主梁1的吊装强度,可以在主梁1的两端部各安装一个吊耳10,吊耳10优选为实心吊耳,优选为通过焊接安装至主梁1的两端,吊耳10的上侧两端以及下侧两端各开设一个安装孔,在四个安装孔内安装卸扣11,上述两个主吊带3通过卸扣11而分别安装在位于吊耳10上侧的两个安装孔内,同样的,上述两个叶片吊带4通过卸扣11而分别安装在位于吊耳10下侧的两个安装孔内,这样一来,将安装孔开设在吊耳10上,避免了主梁1开孔而强度减弱,由此可以提高主梁1的强度,增加吊装安全系数。
上述两个吊耳10与主梁1实体部分之间的夹角,优选为25°~35°,由于吊起后,两个主吊带3之间呈一定的角度分布,因此,将两个吊耳10相对于主梁1倾斜设置,以提高吊装的精确度,并提高主梁1寿命。
为提高溜尾梁2的使用寿命,可以将溜尾梁2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即,将溜尾梁2设计为由若干个溜尾梁本体构成,此处若干个的含义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溜尾梁本体之间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溜尾梁本体的数量以及各段溜尾梁本体的长度,应根据风轮的实际尺寸来设定。当然,各段溜尾梁本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采用插接的安装方式等。由于在吊装作业过程中,溜尾梁2主要受压力和弯矩,因此,将溜尾梁2设计成分体式的结构,可以避免整根一体式结构所导致的强度低、刚度差,每段溜尾梁长度减小的同时,强度及刚度均得到提升,由此提高了吊装安全系数,此外,可拆卸式的分体结构,方便运输及拆卸,其中任何一段因受损而无法继续使用时,将受损部件进行更换即可,其余部件仍然可以继续使用,显著的提高了溜尾梁2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为了减轻T型梁重量,可以将主梁1和溜尾梁2设计成中空结构,优选的,主梁1选用内部为中空的方钢制成,溜尾梁2选用H型中空方钢制成,中空结构设计,可以降低T型梁重量,其重量减轻,运动更加灵活轻便,起重机能耗更小,因此,成本更低,更加节能。
还可以在溜尾梁2和/或主梁1的中空结构中设置加强筋,以提高溜尾梁2及主梁1的强度,加强筋的安装方式及安装数量,可以多种多样。
为方便卷扬机的装拆,可以为上述第一卷扬机5和第二卷扬机6配置卷扬机支座13,两组卷扬机通过卷扬机支座13固定在溜尾梁2上,如图8所示,卷扬机支座13的设置,可以使卷扬机安装得更为稳定,提高了卷扬机的安装及拆卸效率。
上述主吊带3优选为圆形双眼吊带,上述叶片吊带4优选为扁平状叶片吊带,圆形双眼吊带,其强度高、运动圆滑顺畅,扁平状叶片吊带,确保了叶片吊带4与叶片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叶片与叶片吊带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吊装的平稳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牵引的牢固性,可以在牵引套9的内侧面安装具有足够宽度的叶片护板12,叶片护板12与牵引套9之间可以通过粘着剂和/或螺栓固定连接,叶片护板12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叶片护板12与第三叶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进一步防止第三叶片晃动,进一步提高了第三叶片吊运的平稳性。叶片护板12应安装在叶片吊带4的中心位置,并相对叶片吊带4中心对称设置,叶片护板12的尺寸,应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
还可在上述牵引套9弧形曲面的中心位置栓上风绳,吊装完成后,将叶片吊带4拆卸后,起重机放下工装的过程中,利用工装自重即可卸下牵引套9及叶片护板12,若依靠工装自重不能将其卸下,可采用手动拉拽风绳拉松溜尾吊带,再进行工装的拆卸,拆卸风轮时,牵引套9、叶片护板12可跟随工装上升而上升,从机舱放下一根风绳连接在叶片护板12上,以留作备用牵引。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风轮溜尾工装,吊装作业前,分设于主梁1两端的主吊带3,其顶端挂至起重机的吊钩上,再将主梁1两端的叶片吊带4分别套装在风轮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根部区域,作为上述两支叶片辅助叶片的第三叶片,在第三叶片的溜尾区域套装牵引套9,牵引套9的顶端通过钢丝绳挂入辅吊吊钩中;吊装作业时,用起重机牵引主吊带3和第二卷扬机6引出的钢丝绳,通过调整第一卷扬机5和第二卷扬机6中钢丝绳的牵引长度,来调整溜尾梁2的位置,以及牵引套9的牵引高度,直至第三叶片处于垂直状态,最后,卸掉牵引套9,进行后续的风轮吊装。
利用该风轮溜尾工装,通过单个吊车即可实现风轮的吊装及拆卸,无需借助辅助吊车,也无需操作人员高空作业,节省了作业空间、显著的降低了作业成本;此外,通过该工装可以调整风轮的角度,以适应不同型号机组机舱的倾角需求,其结构较简单、操作灵活方便。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风轮溜尾工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轮溜尾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T型梁,所述T型梁包括主梁(1)以及垂直固接于所述主梁(1)中心位置的溜尾梁(2);
所述主梁(1)的上侧两端部各设有主吊带(3),所述主梁(1)的下侧两端部各设有分别用以吊装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叶片吊带(4);
还包括沿所述溜尾梁(2)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卷扬机(5)和第二卷扬机(6),所述第一卷扬机(5)和所述第二卷扬机(6)设于不同水平面,且所述第一卷扬机(5)设于所述第二卷扬机(6)的上部;
还包括沿所述溜尾梁(2)长度方向设置、用以向所述第一卷扬(5)机引出的钢丝绳提供导向作用的至少两个第一滑轮(7),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轮(7)安装于所述溜尾梁(2)的末端上部;
还包括沿所述溜尾梁(2)长度方向设置、用以向所述第二卷扬机(6)引出的钢丝绳提供导向作用的至少两个第二滑轮(8),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滑轮(8)安装于所述溜尾梁(2)的末端下部;
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卷扬机(6)相连,用以吊装第三叶片的牵引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溜尾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主梁(1)两端部的吊耳(10),两个所述吊耳(10)的上侧和下侧均各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安装有卸扣(11),两个所述主吊带(3)分别吊挂于位于上侧的两个所述吊耳(10)中,两个所述叶片吊带(4)分别吊挂于位于下侧的两个所述吊耳(1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溜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溜尾梁(2)为分体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溜尾梁本体,相邻两个所述溜尾梁本体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溜尾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牵引套(9)内侧面的叶片护板(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轮溜尾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吊耳(10)与所述主梁(1)之间的夹角设于25°~3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轮溜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为中空方钢主梁,所述溜尾梁(2)为H型中空溜尾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轮溜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溜尾梁(2)的中空部设有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轮溜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扬机(5)和所述第二卷扬机(6)通过卷扬机支座(13)固定于所述溜尾梁(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轮溜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吊带(3)为圆形双眼吊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轮溜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吊带(4)为扁平状叶片吊带。
CN201810479295.3A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风轮溜尾工装 Pending CN1084832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79295.3A CN108483223A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风轮溜尾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79295.3A CN108483223A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风轮溜尾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83223A true CN108483223A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52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79295.3A Pending CN108483223A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风轮溜尾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8322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98859A1 (en) * 2010-04-29 2013-04-25 Vestas Wind Systems A/S Crane for handling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hoisting of such a crane
CN203474220U (zh) * 2013-09-22 2014-03-12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直径超重封头翻转吊装的吊具系统
CN103774857A (zh) * 2014-02-25 2014-05-07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框架内固定液压提升大型设备吊装施工方法
CN107758509A (zh) * 2016-08-19 2018-03-06 中石化重型起重运输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整体吊装装置及方法
CN208249682U (zh) * 2018-05-18 2018-12-18 重庆海装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轮溜尾工装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98859A1 (en) * 2010-04-29 2013-04-25 Vestas Wind Systems A/S Crane for handling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hoisting of such a crane
CN203474220U (zh) * 2013-09-22 2014-03-12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直径超重封头翻转吊装的吊具系统
CN103774857A (zh) * 2014-02-25 2014-05-07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框架内固定液压提升大型设备吊装施工方法
CN107758509A (zh) * 2016-08-19 2018-03-06 中石化重型起重运输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整体吊装装置及方法
CN208249682U (zh) * 2018-05-18 2018-12-18 重庆海装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轮溜尾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43182U (zh) 一种单臂架门座起重机的钢丝绳补偿系统
CN103663189B (zh) 动臂塔机安装方法
CN201914868U (zh) 塔吊附着安拆起吊装置
CN109292641B (zh) 起重机以及起重机的绕绳方法
CN214879790U (zh) 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
CN103663165A (zh) 智能化四吊点自动补偿平衡大型起重组装设备
CN103420281B (zh) 起重机及其附属结构的拆装装置、拆卸方法及安装方法
CN208249682U (zh) 一种风轮溜尾工装
CN103708360B (zh) 动臂塔机及其标准节引进系统和标准节引进方法
CN203667839U (zh) 四吊点自动补偿平衡大型起重组装设备
CN208361756U (zh)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安全保护装置
CN108483223A (zh) 一种风轮溜尾工装
CN206014281U (zh) 一种自升式塔机标准节引入装置
CN214243599U (zh) 一种便携式风力发电机机舱专用检修吊车
CN108502700A (zh) 风力发电机机舱吊具
CN212101728U (zh) 一种双钢丝绳缠绕的冶金专用起重机
CN204434122U (zh) 塔式起重机双载重小车
CN110407111A (zh) 缆索吊装系统自行式、分层结构承索器构造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06654670U (zh) 一种建筑用安全起吊机
CN205346692U (zh) 一种支持多种安装方式的动臂塔机变幅滑轮架
CN201128657Y (zh) 起重机起升钢丝绳的缠绕装置
CN220283436U (zh) 一种起重机构及其风电装置、全自动塔机
CN205555924U (zh) 用于高空拆卸塔式起重机的系统装置
CN104355245B (zh) 一种独立臂头及起重机
CN215798146U (zh) 一种便携式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