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81652A - 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81652A
CN108481652A CN201810084922.3A CN201810084922A CN108481652A CN 108481652 A CN108481652 A CN 108481652A CN 201810084922 A CN201810084922 A CN 201810084922A CN 108481652 A CN108481652 A CN 108481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phone
rear cover
phone rear
production method
carried 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849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hua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hua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hua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hua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849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816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81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816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53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a final operation, e.g. sha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53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a final operation, e.g. shaping
    • B29C45/0055Sha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1/00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1/00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71/0009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liquids, e.g. solvents, swelling ag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53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a final operation, e.g. shaping
    • B29C45/0055Shaping
    • B29C2045/0058Shaping remov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53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a final operation, e.g. shaping
    • B29C2045/0079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a final operation, e.g. shaping applying a coating or cov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该制作方法包括:在注塑模具中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注塑成型后得到素材;对所述素材进行清洗;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以得到基本型材;对基本型材的内表面进行自动喷涂线以进行上色。本发明使得手机后盖不仅能够做到防摔、防磨,还可以提高外观效果,与玻璃相比,降低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
背景技术
手机后盖作为手机的背部配件,一方面起到保护手机内部其它各零配件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手机的外观效果。现有技术中的手机后盖一般采用塑胶材料制成,由于受塑胶材料的限制,其制成的手机后盖虽然韧性较好,可以防摔,但外观效果较差。基于此,有一部分的手机后盖采用玻璃等制成,用以提高外观效果,但玻璃的成本较高,且容易碎裂。
目前,现有技术中制造出的手机后盖要么存在性能方面的问题,例如强度、硬度等,要么存在外观方面的问题,例如透光度、彩虹印等。而随着用户对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手机后盖不能满足需求。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机后盖的性能及外观。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
在注塑模具中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注塑成型后得到素材;
对所述素材进行清洗;
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
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以得到基本型材;及
对基本型材的内表面进行自动喷涂线以进行上色。
作为所述制作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采用聚碳酸酯替代。
作为所述制作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在所述对素材进行清洗的步骤中采用的清洗液是含有酸碱性材料的液体。
作为所述制作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包括:
配置包括硅化物、氧化物、刚玉材料及水的混合溶剂;及
将所述混合溶剂通过自动喷涂线喷涂到素材的表面。
作为所述制作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包括:
配置包括硅化物、氧化物、刚玉材料及水的混合溶剂;及
将素材浸泡在所述混合溶剂中。
作为所述制作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硅化物为二氧化硅,所述氧化物为氧化铝。
作为所述制作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包括利用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进行加工的步骤。
作为所述制作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在所述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及所述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之间还包括利用紫外线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烘烤的步骤。
作为所述制作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在所述对基本型材的内表面进行自动喷涂线以进行上色之后还包括采用自动喷涂线喷涂一层黑色油漆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手机后盖,该手机后盖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制作方法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依据以上实施例中的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其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材料进行制作,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各项性能较佳,包括物理性能、透光性能及化学性能等,例如物理性能有重量轻、机械强度高的优点,透光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且成本合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经过硬化后,不仅保留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上述原有的优良特性,而且还会具备高硬度特性,硬度可达7H以上,此外,由于上色是在基本型材的内表面进行的,能做到长久不褪色,再结合前述良好的透光性能,使得手机后盖不仅能够做到防摔、防磨,还可以提高外观效果,与玻璃相比,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请参考图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注塑模具中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注塑成型后得到素材;
S200、对上述素材进行清洗;
S300、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
S400、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以得到基本型材;
S500、对基本型材的内表面进行自动喷涂线以进行上色。
在上述制作方法中,由于其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材料进行制作,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各项性能较佳,包括物理性能、透光性能及化学性能等,例如物理性能有重量轻、机械强度高的优点,透光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且成本合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经过硬化后,不仅保留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上述原有的优良特性,而且还会具备高硬度特性,硬度可达7H以上,此外,由于上色是在基本型材的内表面进行的,能做到长久不褪色,再结合前述良好的透光性能,使得手机后盖不仅能够做到防摔、防磨,还可以提高外观效果,与玻璃相比,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00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采用聚碳酸酯替代,而获得相似的技术效果。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其它一些具有同等性质的材料来取代。
具体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注塑模具中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进行注塑成型出素材可采用高速压缩或者二次压缩工艺来实现。以二次压缩为例,首先将注塑模具合模,并将注塑模具的第一分型面锁死,然后合模气缸后退小段距离,例如0.1~0.3mm,使注塑模具的第二分型面具备一定开模空间,接着向注塑模具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原料,第二分型面在压力作用下开模0.1~0.3mm,注射完成后合模气缸前进并锁死第二分型面,冷却后开模,最后得到成型好的素材。
如此,通过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采用二次压缩成型工艺,由于第二分型面在注塑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回退空间,随着注塑压力增大,部分压力可以得到释放,使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成型过程中不会出现彩虹印,增加了产品的透光率,进而提高产品的清晰度,且通过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二次压缩,使得素材成型后密度更大,强度更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200中所采用的清洗液是含有酸碱性材料的液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300中的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可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S310、配置包括硅化物、氧化物、刚玉材料及水的混合溶剂;
S320、将上述混合溶剂通过自动喷涂线喷涂到素材的表面。
更具体的说,在配置混合溶剂的过程中,可先设定各种成分的比例,例如按照重量份计,可取硅化物40~70份,氧化物20~30份,刚玉15~25份,水100~200份,再按照上述各成分的用量添加到搅拌机或者混合室等中进行充分混合,最后制成上述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制成后,通过相关的自动喷涂线设备将上述混合溶剂喷涂到素材的表面,这样会在素材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化膜,以完成对素材的硬化处理。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300中的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可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S310、配置包括硅化物、氧化物、刚玉材料及水的混合溶剂;
S320'、将素材浸泡在上述混合溶剂中。
更具体的说,在配置混合溶剂的过程中,可先设定各种成分的比例,例如按照重量份计,可取硅化物40~70份,氧化物20~30份,刚玉15~25份,水100~200份,再按照上述各成分的用量添加到搅拌机或者混合室等中进行充分混合,最后制成上述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制成后,用以容器盛庄适量的混合溶剂,再将素材浸泡在容器中,这样也会在素材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化膜,以完成对素材的硬化处理。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硅化物可取二氧化硅,氧化物可选择氧化铝。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400中的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包括利用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进行加工的步骤。
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也叫CNC,能够对部件进行精密加工,对素材进行精加工主要是获得所需求的手机后盖的外形,也即加工出来后的手机后盖的形状及尺寸等满足所需要的后盖外形的要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及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之间,即S300与S400之间还包括利用紫外线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烘烤的步骤。
具体的,对素材进行硬化后,采用紫外线烘烤,使素材表面的硬化膜得到进一步的硬化,烘烤时间持续10~20min,优选为15min。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对基本型材的内表面进行自动喷涂线以进行上色之后还包括采用自动喷涂线喷涂一层黑色油漆的步骤。
如此,通过黑色油漆的承托效果,会使得颜色在基本型材上的显示效果更佳,进一步提高手机后盖的外观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上述描述或者下述描述只是以手机后盖为例来进行详细说明本文中所述的制作方法不仅适用于手机后盖,还可以适用于手机的显示前壳等,例如手机的显示屏,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制作方法制作而出的显示屏具有比玻璃更好的性能及外观,而且还能降低显示屏的制作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请参考图2,该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0、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进行加工以形成基本型材;
S2000、取一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片,并采用光学镀的方法对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片进行上色;
S3000、对上色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片进行裁剪、热压成型形成一片材。
S4000、将所述片材贴合在所述基本型材的内表面。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材料进行制作,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各项性能较佳,包括物理性能、透光性能及化学性能等,例如物理性能有重量轻、机械强度高的优点,透光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且成本合理,此外,由于上色是通过片材贴合在基本型材的内表面进行的,而该片材能够体现出各种3D纹理,能做到长久不褪色,再结合前述良好的透光性能,使得手机后盖不仅能够做到防摔、防磨,还可以提高外观效果,与玻璃相比,降低了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000中的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进行加工以形成基本型材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注塑模具中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注塑成型后得到素材;
S200、对上述素材进行清洗;
S300、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
S400、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以得到基本型材。
上述S100~S400中的具体方案在实施例一中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言。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基本型材的上色是借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片,在上色的过程中,采用光学镀的方法进行,通过光学镀上色光能产生多种炫酷的颜色、S纹及渐变色等特殊的颜色及视觉感,进一步提高了手机后盖的外观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4000中的将片材贴合在基本型材的内表面可以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4100、在片材的表面刷上一层热熔胶;
S4200、通过热熔胶机将带有热熔胶的片材贴附在基本型材的内表面。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片材与基本型材连接的可靠性与紧密性,还可以防止对基本型材造成损伤。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完成上述步骤S4000后,还可以采用自动喷涂线喷涂一层黑色油漆。
如此,通过黑色油漆的承托效果,会使得颜色在基本型材上的显示效果更佳,进一步提高手机后盖的外观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请参考图3,该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注塑模具中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注塑成型后得到素材;
S200、对上述素材进行清洗;
S300、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
S400、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以得到基本型材;
S600、在真空环境下,采用光学镀对基本型材的内表面加工以进行上色。
如此,由于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材料进行制作,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各项性能较佳,包括物理性能、透光性能及化学性能等,例如物理性能有重量轻、机械强度高的优点,透光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且成本合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经过硬化后,不仅保留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上述原有的优良特性,而且还会具备高硬度特性,硬度可达7H以上,此外,由于上色是在基本型材的内表面进行的,能做到长久不褪色,且通过光学镀上色光能产生多种炫酷的颜色、S纹及渐变色等特殊的颜色及视觉感,再结合前述良好的透光性能,使得手机后盖不仅能够做到防摔、防磨,还可以提高外观效果,与玻璃相比,降低了制造成本。
上述S100~S400中的具体方案在实施例一中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600中的在真空环境下,采用光学镀对基本型材的内表面加工以进行上色可以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610、对所述基本型材进行超声波清洗;
S620、将经过清洗后的基本型材装进离子炉,以增加基本型材的附着力;
S630、用含有氧化硅成分的溶剂架设出初色;
S640、通过光学镀对初色进行转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完成上述步骤S600后,还可以采用自动喷涂线喷涂一层黑色油漆。
如此,通过黑色油漆的承托效果,会使得颜色在基本型材上的显示效果更佳,进一步提高手机后盖的外观效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请参考图4,该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注塑模具中添加陶瓷粉、二氧化硅、石墨烯及颜料,注塑成型后得到素材;
S200、对上述素材进行清洗;
S300、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
S400、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以得到基本型材。
如此,由于素材中包含有陶瓷,而陶瓷具有良好的硬度、耐磨性、韧性及手感,使得最终制作出的手机后盖光泽度好,手感顺滑,温润如玉,手机后盖的性能更佳,外观更好,且在注塑得到素材后,即已上色,降低了后期上色的难度。
上述步骤S100'中的颜料至少为一种,这样可使得制作出的手机后盖具备各种不同的颜色。
对上述实施例中所制得的手机后盖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作方法,使得手机后盖具备各项性,同时结合前文所述,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作方法,使得手机后盖还具备更佳的外观效果,且同时制造成本得到降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注塑模具中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注塑成型后得到素材;
对所述素材进行清洗;
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
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以得到基本型材;及
对基本型材的内表面进行自动喷涂线以进行上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采用聚碳酸酯替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素材进行清洗的步骤中采用的清洗液是含有酸碱性材料的液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包括:
配置包括硅化物、氧化物、刚玉材料及水的混合溶剂;及
将所述混合溶剂通过自动喷涂线喷涂到素材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包括:
配置包括硅化物、氧化物、刚玉材料及水的混合溶剂;及
将素材浸泡在所述混合溶剂中。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化物为二氧化硅,所述氧化物为氧化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包括利用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进行加工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清洗后的素材进行硬化处理及所述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精加工处理之间还包括利用紫外线对硬化后的素材进行烘烤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基本型材的内表面进行自动喷涂线以进行上色之后还包括采用自动喷涂线喷涂一层黑色油漆的步骤。
10.一种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
CN201810084922.3A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 Pending CN1084816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84922.3A CN108481652A (zh)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84922.3A CN108481652A (zh)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81652A true CN108481652A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43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84922.3A Pending CN108481652A (zh)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8165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4052A (zh) * 2019-01-18 2019-05-21 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软胶组件的成型工艺
CN111361191A (zh) * 2020-04-11 2020-07-03 东莞市广正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仿玻璃制造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7433A (zh) * 2010-05-13 2010-10-13 清华大学 一种制备彩色氧化锆陶瓷部件的方法
CN105922525A (zh) * 2016-04-28 2016-09-07 东莞市骄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高硬度塑胶手机屏、壳的制作方法及制得的手机屏、壳
CN106393555A (zh) * 2016-09-22 2017-02-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外壳加工方法、手机外壳及手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7433A (zh) * 2010-05-13 2010-10-13 清华大学 一种制备彩色氧化锆陶瓷部件的方法
CN105922525A (zh) * 2016-04-28 2016-09-07 东莞市骄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高硬度塑胶手机屏、壳的制作方法及制得的手机屏、壳
CN106393555A (zh) * 2016-09-22 2017-02-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外壳加工方法、手机外壳及手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承遇: "《玻璃表面装饰(第2版)》", 31 January 2011, 国防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4052A (zh) * 2019-01-18 2019-05-21 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软胶组件的成型工艺
CN111361191A (zh) * 2020-04-11 2020-07-03 东莞市广正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仿玻璃制造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0734B (zh) 一种电动牙刷手柄镭雕加工工艺
CN109659667A (zh) 一种塑胶壳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JPS63500365A (ja) スプレ−ガン塗装による成型層の製法
CN105922525B (zh) 高硬度塑胶手机屏或壳的制作方法及制得的手机屏或壳
CN111347703B (zh) 一种3d效果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CN108481652A (zh) 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
CN108372700A (zh) 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
CN108437342A (zh) 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
CN108099096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CN107921670A (zh) 多个批量生产的多部件塑性外壳
CN108481653A (zh) 一种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及手机后盖
CN102638949B (zh) 双层注塑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26938A (zh) 家用电器及家用电器制作方法
TW201219126A (en) Forming mold with dual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xterior panel for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using the forming mold
CN102009540A (zh) 雾面转印膜结构
CN103909701B (zh) 一种基于复合材料的产品结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30838B (zh) 制造和装饰透明钟表组件的方法
CN201721230U (zh) 雾面转印膜结构
CN101750642A (zh) 复合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98281B (zh) 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4585691U (zh) 用以制造结合有布料的塑料物的射出模具
CN205343841U (zh) 一种碳纤维壳体
CN209649361U (zh) 一种立体标牌结构
KR100733834B1 (ko) 콤팩트 케이스의 무늬 성형방법 및 그 성형방법에 의해성형된 콤팩트 케이스
CN103313861A (zh) 用于装饰三维模塑材料表面的装饰片、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所述装饰片装饰所述模塑材料表面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