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3702A - 传感器板和静电电容型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板和静电电容型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3702A
CN108463702A CN201780005048.3A CN201780005048A CN108463702A CN 108463702 A CN108463702 A CN 108463702A CN 201780005048 A CN201780005048 A CN 201780005048A CN 108463702 A CN108463702 A CN 108463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side
electrode layer
layer
fac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50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口绚也
山田博
藤川智宏
林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63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370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9/00Measuring steady of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Transmitting or indicating the displacement of mechanical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used to measure the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L9/12Measuring steady of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Transmitting or indicating the displacement of mechanical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used to measure the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by making use of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i.e.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14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electrical elements, e.g.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frequency of electrical oscilla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14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electrical elements, e.g.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frequency of electrical oscillators
    • G01L1/142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electrical elements, e.g.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frequency of electrical oscillators using capacitors
    • G01L1/146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electrical elements, e.g.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frequency of electrical oscillators using capacitors for measuring force distributions, e.g. using force array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Pressure Sensors (AREA)

Abstract

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被切断后不灵敏区域在传感器体整体所占的比例小且不容易产生无法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传感器板以及静电电容型传感器。传感器板(1)具备:感压区域(D),其设定有多个检测部(A(1,1)~A(4,4));以及不灵敏区域(E),其与感压区域(D)的面方向邻接地配置,具有取出部(5)。在检测部(A(1,1)~A(4,4))与取出部(5)之间设定有经由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的正面侧检测路径(B)以及经由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的背面侧检测路径(C)。传感器板(1)在确保具有至少一个检测部(A(1,1)~A(4,4))、取出部(5)以及该检测部(A(1,1)~A(4,4))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B)和背面侧检测路径(C)的传感器体(F)的状态下,能够被切断。

Description

传感器板和静电电容型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切断的传感器板以及具备从该传感器板获取到的传感器体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
背景技术
图15中示出以往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透视俯视图。此外,用虚线表示配置于比介电层靠背面侧的构件。如图15所示,连接器106被配置在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的左前角。四根正面侧电极层102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四根正面侧布线层103将四根正面侧电极层102的左端与连接器106连结。正面侧布线层103和正面侧电极层102在面方向上并列地配置。四个背面侧电极层104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四根背面侧布线层105将四根背面侧电极层104的前端与连接器106连结。背面侧布线层105和背面侧电极层104在面方向上并列地配置。
介电层设置于正面侧电极层102和正面侧布线层103与背面侧电极层104和背面侧布线层105之间。如在图15中用阴影表示的那样,在四根正面侧电极层102与四根背面侧电极层104重叠的部分设定有共计16个检测部1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0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根据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的用途、传感器配置场所的形状或面积不同,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的形状、面积等(以下简称为“形状等”。)不同。因此,例如在通过丝网印刷制造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的情况下,需要根据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的形状等来设计、制作专用的丝网掩模等。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考虑了以下方法:根据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的形状等,截取出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的一部分来使用。图16中示出从图15所示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截取出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透视俯视图。
如在图16中用单点划线阴影表示的那样,在截取出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的一部分来使用的情况下,导致不灵敏区域111(没有配置正面侧电极层102、背面侧电极层104的区域)在截取后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整体所占的比例变大。
另外,根据截取形状,有时导致正面侧电极层102、正面侧布线层103、背面侧电极层104、背面侧布线层105中的至少一个被切断。因此,如在图16中用虚线阴影表示的那样,容易产生与连接器106之间的导通被断开的检测部107、即无法进行检测的检测部107。另外,在不截取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的一部分而在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中设置狭缝(缺口)来使用的情况下,也同样地容易产生无法进行检测的检测部107。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被切断后不容易产生无法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传感器板以及具备从该传感器板获取到的传感器体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传感器板具备:感压区域,其具有介电层、配置于该介电层的正面侧的正面侧电极层、以及配置于该介电层的背面侧的背面侧电极层,在从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在该正面侧电极层与该背面侧电极层重叠的部分设定多个检测部;以及不灵敏区域,其与该感压区域在面方向邻接地配置,具有取出部,该取出部能够从外部取出与多个该检测部的静电电容有关的电量,所述传感器板的特征在于,还具备:正面侧绝缘层,其配置在所述正面侧电极层的正面侧,具有沿正反面方向将该正面侧绝缘层自身贯通的正面侧贯通孔;背面侧绝缘层,其配置在所述背面侧电极层的背面侧,具有沿正反面方向将该背面侧绝缘层自身贯通的背面侧贯通孔;正面侧跳线布线层,其配置在该正面侧绝缘层的正面侧,经由该正面侧贯通孔将该正面侧电极层与所述取出部电连接;以及背面侧跳线布线层,其配置在该背面侧绝缘层的背面侧,经由该背面侧贯通孔将该背面侧电极层与该取出部电连接,其中,在多个所述检测部中的各个检测部与该取出部之间设定至少经由该正面侧跳线布线层的正面侧检测路径以及至少经由该背面侧跳线布线层的背面侧检测路径,所述传感器板在确保具有至少一个该检测部、该取出部以及该检测部用的该正面侧检测路径和该背面侧检测路径的传感器体的状态下,能够被切断。
在此,“切断”包含“从传感器板截取(剪切)传感器体的方式”。即,包含切断后的传感器体的面积比切断前的传感器板的面积小的方式。另外,“切断”包含“在传感器板形成狭缝的方式(不从传感器板截取(剪切)传感器体的方式”。即,包含切断前的传感器板的面积与切断后的传感器体的面积相等的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传感器体;以及控制部,其与所述取出部电连接。
发明的效果
传感器体具备至少一个检测部、取出部以及该检测部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和背面侧检测路径。因此,能够从规定形状等的传感器板获取任意形状等的传感器体、也就是说静电电容型传感器。因而,即使在需要形状等不同的多个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根据所期望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形状等来逐个地设计、制作该静电电容型传感器专用的构件(例如,在通过印刷制作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情况下,是印刷用的版,在通过成形制作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情况下,是成形用的模具等)。即,只是根据所期望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形状等来切断传感器板即可。例如,只是从传感器板截取传感器体即可。或者,只是在传感器板形成狭缝即可。因此,能够削减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制造成本。特别是在制造少量多品种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情况下,或者在制造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试制品的情况下,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的传感器板的情况下,正面侧跳线布线层经由正面侧贯通孔从正面侧电极层的正面侧与正面侧电极层连接。同样地,背面侧跳线布线层经由背面侧贯通孔从背面侧电极层的背面侧与背面侧电极层连接。因此,在切断后(例如,截取后、狭缝形成后)的传感器体中,不容易产生无法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因而,能够提高传感器体的切断形状(例如,截取形状、狭缝形状)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传感器板的情况下,能够将正面侧跳线布线层和正面侧电极层以夹持正面侧绝缘层的方式沿正反面方向重叠地配置。同样地,能够将背面侧跳线布线层和背面侧电极层以夹持背面侧绝缘层的方式沿正反面方向重叠地配置。因此,能够减小不灵敏区域在传感器板整体所占的比例。即,能够减小不灵敏区域在截取后的传感器体整体所占的比例。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能够从自传感器板获取到的传感器体的取出部向控制部发送与检测部的静电电容有关的电量。另外,例如,在传感器体具有局部被截取后的所述检测部的情况下,控制部能够对与局部被截取后的检测部的静电电容有关的电量进行校正。因此,能够提高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透视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方向截面图。
图3是该传感器板的正面侧电极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传感器板的背面侧电极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的(a)~(d)是具备从图1所示的传感器板截取出的传感器体(之一~之四)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透视俯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透视俯视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透视俯视图。
图8是图7的框VIII内的放大图。
图9的(a)、(b)是具备从图7所示的传感器板截取出的传感器体(之一、之二)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透视俯视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透视俯视图。
图11是该传感器板的正面侧电极单元的透视俯视图。
图12是该传感器板的背面侧电极单元的透视俯视图。
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配置图。
图14是其它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透视俯视图。
图15是以往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透视俯视图。
图16是从图15所示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截取出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透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传感器板和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上侧对应于本发明的“正面侧”,下侧对应于本发明的“背面侧”。另外,前后左右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面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传感器板的结构]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透视俯视图。图2中示出图1的II-II方向截面图。图3中示出该传感器板的正面侧电极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中示出该传感器板的背面侧电极单元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背面侧电极单元。
如图1~图4所示,传感器板1具备介电层2、正面侧电极单元3、背面侧电极单元4以及连接器5。连接器5包含在本发明的“取出部”的概念中。
(介电层2、正面侧电极单元3)
介电层2是聚氨酯泡沫制的,呈片状。如图2所示,正面侧电极单元3被配置在介电层2的正面侧。如图3所示,正面侧电极单元3具备正面侧基材30、四根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正面侧绝缘层31、四根正面侧电极层1X~4X以及正面侧保护层32。
正面侧基材30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的,呈片状。如图3所示,在正面侧基材30的下侧,从上侧朝向下侧,配置有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正面侧绝缘层31、正面侧电极层1X~4X以及正面侧保护层32。
正面侧绝缘层31呈片状。正面侧绝缘层31包含聚氨酯橡胶以及作为防结块剂的氧化钛粒子。如图3所示,在正面侧绝缘层31穿设有四个正面侧贯通孔310。四个正面侧贯通孔310与四根正面侧电极层1X~4X在上下方向上相向。如图1所示,从上侧观察时,四个正面侧贯通孔310以与从左边起第二列的背面侧电极层2Y(离连接器5最近的背面侧电极层)重叠的方式沿前后方向排列。
如图3所示,四根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被配置在正面侧绝缘层31的上表面。各个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具备第一布线层33和第二布线层34。第一布线层33形成于正面侧基材30的下表面。第一布线层33含有丙烯酸酯橡胶和银粉末。第二布线层34形成于第一布线层33的下表面。第二布线层34含有丙烯酸酯橡胶和导电性炭黑。
四根正面侧电极层1X~4X被配置在正面侧绝缘层31的下表面。各个正面侧电极层1X~4X含有丙烯酸酯橡胶和导电性炭黑。各个正面侧电极层1X~4X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带状。正面侧电极层1X~4X以沿前后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相互平行地配置。
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与正面侧电极层1X~4X经由正面侧贯通孔310来电连接。详细地说,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与正面侧电极层1X电连接,正面侧跳线布线层2x与正面侧电极层2X电连接,正面侧跳线布线层3x与正面侧电极层3X电连接,正面侧跳线布线层4x与正面侧电极层4X电连接。如在图1中用黑点表示的那样,从上侧观察时,正面侧接点(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与正面侧电极层1X~4X的接点)被配置在正面侧贯通孔310的径向内侧。
如图2所示,正面侧保护层32被配置在介电层2的上表面。正面侧保护层32从正面侧电极层1X~4X和正面侧绝缘层31的下侧覆盖该正面侧电极层1X~4X和正面侧绝缘层31。正面侧保护层32是聚氨酯橡胶制的,呈片状。
(背面侧电极单元4)
如图2所示,背面侧电极单元4被配置在介电层2的下侧。背面侧电极单元4的结构与正面侧电极单元3的结构相同。即,如图4所示,背面侧电极单元4具备背面侧基材40、四根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背面侧绝缘层41、四根背面侧电极层1Y~4Y以及背面侧保护层42。
背面侧基材40与正面侧基材30材质相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与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材质相同,背面侧绝缘层41与正面侧绝缘层31材质相同,背面侧电极层1Y~4Y与正面侧电极层1X~4X材质相同,背面侧保护层42与正面侧保护层32材质相同。
如图3、图4所示,背面侧电极单元4的层叠构造(上下方向的配置)与正面侧电极单元3的层叠构造上下对称。即,如图4所示,在背面侧基材40的上侧,从下侧朝向上侧,配置有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背面侧绝缘层41、背面侧电极层1Y~4Y以及背面侧保护层42。
如图4所示,在背面侧绝缘层41穿设有四个背面侧贯通孔410。四个背面侧贯通孔410与四根背面侧电极层1Y~4Y在上下方向上相向。如图1所示,从上侧观察时,四个背面侧贯通孔410以与从前边起第一列的正面侧电极层1X(离连接器5最近的正面侧电极层)重叠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
如图4所示,各个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具备第一布线层43和第二布线层44。各个背面侧电极层1Y~4Y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带状。背面侧电极层1Y~4Y以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相互平行地配置。
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与背面侧电极层1Y~4Y经由背面侧贯通孔410来电连接。详细地说,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与背面侧电极层1Y电连接,背面侧跳线布线层2y与背面侧电极层2Y电连接,背面侧跳线布线层3y与背面侧电极层3Y电连接,背面侧跳线布线层4y与背面侧电极层4Y电连接。如在图1中用黑点表示的那样,从上侧观察时,背面侧接点(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与背面侧电极层1Y~4Y的接点)被配置在背面侧贯通孔410的径向内侧。
(连接器5)
如图1所示,连接器5被配置在传感器板1的前侧。连接器5在确保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与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相互绝缘的状态下,与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电连接。
[检测部、正面侧检测路径、背面侧检测路径]
如图1所示,从上侧观察时,正面侧电极层1X~4X与背面侧电极层1Y~4Y呈格子状地排列。如在图1中用阴影表示的那样,在正面侧电极层1X~4X与背面侧电极层1Y~4Y重叠的部分设定有共计16个检测部A(1,1)~A(4,4)。此外,检测部A(○,△)中的“○”对应于正面侧电极层1X~4X,“△”对应于背面侧电极层1Y~4Y。
在任意的检测部A(1,1)~A(4,4)与连接器5之间设定有正面侧检测路径。正面侧检测路径至少经由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例如,如在图1中用粗实线表示的那样,在检测部A(1,1)与连接器5之间设定有经由正面侧电极层1X的一部分和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的正面侧检测路径B。
同样地,在任意的检测部A(1,1)~A(4,4)与连接器5之间设定有背面侧检测路径。背面侧检测路径至少经由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例如,如在图1中用粗虚线表示的那样,在检测部A(1,1)与连接器5之间设定有仅经由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的背面侧检测路径C。
(感压区域、不灵敏区域)
配置有正面侧电极层1X~4X和背面侧电极层1Y~4Y的区域(配置有检测部A(1,1)~A(4,4)的区域)是能够检测负荷的感压区域D。另一方面,如在图1中用单点划线阴影表示的那样,没有配置正面侧电极层1X~4X和背面侧电极层1Y~4Y的区域(配置有连接器5、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的一部分以及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的一部分的区域)是不能检测负荷的不灵敏区域E。不灵敏区域E从面方向(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外侧呈框状地包围着感压区域D。
[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的(a)~图5的(d)中示出具备从图1所示的传感器板截取出的传感器体(之一~之四)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透视俯视图。此外,用实线表示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和正面侧电极层1X~4X,用虚线表示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和背面侧电极层1Y~4Y,用黑点表示正面侧接点和背面侧接点。如图5的(a)~图5的(d)所示,传感器体F是具备截取部(用单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的传感器板1。切断后的传感器体F的面积比切断前的传感器板1的面积小。
如图5的(a)所示,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具备控制部6和从传感器板1截取出的小四边形形状的传感器体F。传感器体F具备检测部A(1,2)、连接器5以及检测部A(1,2)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和背面侧检测路径。控制部6与连接器5电连接。控制部6测定感压区域D中的负荷分布。
检测部A(1,2)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仅经由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检测部A(1,2)用的背面侧检测路径仅经由背面侧跳线布线层2y。
如图5的(b)所示,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具备控制部6和从传感器板1截取出的带状的传感器体F。传感器体F具备检测部A(1,1)~A(1,4)、连接器5以及检测部A(1,1)~A(1,4)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和背面侧检测路径。
检测部A(1,1)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经由正面侧电极层1X的一部分和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检测部A(1,1)用的背面侧检测路径仅经由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检测部A(1,2)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和背面侧检测路径与图5的(a)相同。检测部A(1,3)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经由正面侧电极层1X的一部分和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检测部A(1,3)用的背面侧检测路径仅经由背面侧跳线布线层3y。检测部A(1,4)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经由正面侧电极层1X的一部分和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检测部A(1,4)用的背面侧检测路径仅经由背面侧跳线布线层4y。
如图5的(c)所示,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具备控制部6和从传感器板1截取出的带状的传感器体F。传感器体F具备检测部A(1,2)~A(4,2)、连接器5以及检测部A(1,2)~A(4,2)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和背面侧检测路径。检测部A(1,2)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和背面侧检测路径与图5的(a)相同。检测部A(2,2)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仅经由正面侧跳线布线层2x。检测部A(2,2)用的背面侧检测路径经由背面侧电极层2Y的一部分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2y。检测部A(3,2)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仅经由正面侧跳线布线层3x。检测部A(3,2)用的背面侧检测路径经由背面侧电极层2Y的一部分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2y。检测部A(4,2)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仅经由正面侧跳线布线层4x。检测部A(4,2)用的背面侧检测路径经由背面侧电极层2Y的一部分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2y。
如图5的(d)所示,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具备控制部6和从传感器板1截取出的阶梯状的传感器体F。传感器体F具备检测部A(1,1)~A(1,4)、A(2,1)~A(2,3)、A(3,2)、A(3,3)、A(4,2)、连接器5以及检测部A(1,1)~A(1,4)、A(2,1)~A(2,3)、A(3,2)、A(3,3)、A(4,2)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和背面侧检测路径。检测部A(1,1)~A(1,4)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和背面侧检测路径与图5的(b)相同。检测部A(2,2)、A(3,2)、A(4,2)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和背面侧检测路径与图5的(c)相同。检测部A(2,1)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经由正面侧电极层2X的一部分和正面侧跳线布线层2x。检测部A(2,1)用的背面侧检测路径经由背面侧电极层1Y的一部分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检测部A(2,3)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经由正面侧电极层2X的一部分和正面侧跳线布线层2x。检测部A(2,3)用的背面侧检测路径经由背面侧电极层3Y的一部分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3y。检测部A(3,3)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经由正面侧电极层3X的一部分和正面侧跳线布线层3x。检测部A(3,3)用的背面侧检测路径经由背面侧电极层3Y的一部分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3y。
检测部A(1,4)、A(4,2)各自的一部分被截取。控制部6根据构成检测部A(1,4)的正面侧电极层1X的一部分及背面侧电极层4Y的一部分的电极面积,来对与检测部A(1,4)的静电电容有关的电量(例如电压、电流等)进行校正。同样地,控制部6根据构成检测部A(4,2)的正面侧电极层4X的一部分及背面侧电极层2Y的一部分的电极面积,来对与检测部A(4,2)的静电电容有关的电量进行校正。
[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动作]
接下来,例示图5的(b)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动作。首先,在对传感器体F施加负荷之前(初始状态),对正面侧电极层1X和背面侧电极层1Y~4Y施加电压,针对每个检测部A(1,1)~A(1,4)计算静电电容。接着,在对传感器体F施加负荷之后,也同样地针对每个检测部A(1,1)~A(1,4)计算静电电容。在施加了负荷的部分的检测部A(1,1)~A(1,4),正面侧电极层1X与背面侧电极层1Y~4Y之间的距离(电极间距离)变小。因此,该检测部A(1,1)~A(1,4)的静电电容变大。控制部6基于该静电电容的变化量来按每个检测部A(1,1)~A(1,4)检测负荷。即,控制部6测定感压区域D中的负荷分布。
[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和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图5的(a)~图5的(d)所示,传感器体F具备至少一个检测部A(1,1)~A(4,4)、连接器5以及该检测部A(1,1)~A(4,4)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B和背面侧检测路径C(参照图1)。因此,能够从规定形状等的传感器板1(共用且定形的传感器板1)截取任意形状的传感器体F、也就是说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因而,即使在需要形状等不同的多个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根据所期望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形状等逐个地设计、制作该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专用的构件(例如,在通过印刷制作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情况下,是印刷用的版,在通过成形制作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情况下,是成形用的模具等)。即,只是根据所期望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形状等从传感器板1截取传感器体F即可。因此,能够削减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制造成本。特别是在制造少量多品种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情况下,或者在制造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试制品的情况下,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另外,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1,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经由正面侧贯通孔310从上侧来与正面侧电极层1X~4X连接。同样地,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经由背面侧贯通孔410从下侧来与背面侧电极层1Y~4Y连接。因此,如图5的(a)~图5的(d)所示,在截取后的传感器体F中,不容易产生无法进行检测的检测部A(1,1)~A(4,4)。因而,能够提高传感器体F的截取形状的自由度。
另外,如图2~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1,能够将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和正面侧电极层1X~4X以夹持正面侧绝缘层31的方式沿上下方向重叠地配置。同样地,能够将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和背面侧电极层1Y~4Y以夹持背面侧绝缘层41的方式沿上下方向重叠地配置。因此,如图1所示,能够减小不灵敏区域E在传感器板1整体所占的比例(面积的比例)。即,如图5的(a)~图5的(d)所示,能够减小不灵敏区域E在截取后的传感器体F整体所占的比例。
另外,如在图1中用黑点表示的那样,从上侧观察时,四个背面侧接点以与离连接器5最近的正面侧电极层1X重叠的方式配置。并且,从上侧观察时,四个正面侧接点以与离连接器5最近的背面侧电极层2Y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将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与连接器5近接地配置。因而,如图5的(a)~图5的(d)所示,在截取传感器体F时,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不易被切断。因而,能够提高传感器体F的截取形状的自由度。
另外,如图5的(d)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在截取后的传感器体F具有局部被截取后的检测部A(1,4)、A(4,2)的情况下,控制部6能够对与检测部A(1,4)、A(4,2)的静电电容有关的电量进行校正。因此,能够提高负荷分布的检测精度。
另外,介电层2是聚氨酯泡沫制的。正面侧基材30、背面侧基材40分别是PET制的。正面侧绝缘层31、背面侧绝缘层41分别含有聚氨酯橡胶。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正面侧电极层1X~4X、背面侧电极层1Y~4Y分别含有丙烯酸酯橡胶。正面侧保护层32、背面侧保护层42是聚氨酯橡胶制的。像这样,能够利用发泡体、弹性体、含有弹性体作为基本材料的材料来制造构成传感器板1的构件。因此,传感器板1是柔软的。因而,能够利用刃具(刀具、剪刀等)简单地切断传感器板1。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中,在所有的检测部各自分别配置有正面侧接点和背面侧接点。在此,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6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透视俯视图。此外,对于与图1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另外,用实线表示正面侧电极层1X~3X和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3x,用虚线表示背面侧电极层1Y~3Y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3y,用黑点表示正面侧接点和背面侧接点。
如图6所示,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具备主线部1x0和三根支线部1x1~1x3。主线部1x0的一端与连接器5电连接。支线部1x1~1x3从主线部1x0的另一端分支出来。支线部1x1~1x3将主线部1x0与检测部A(1,1)~A(1,3)电连接。其余的正面侧跳线布线层2x、3x、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3y也同样。像这样,任意单个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3x经由多个正面侧接点来与单个正面侧电极层1X~3X分支地连接。并且,单个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3经由多个背面侧接点来与单个背面侧电极层1Y~3Y分支地连接。
在任意的检测部A(1,1)~A(3,3)与连接器5之间设定有仅经由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3x的正面侧检测路径。同样地,在任意的检测部A(1,1)~A(3,3)与连接器5之间设定有仅经由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3y的正面侧检测路径。
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1和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关于结构相同的部分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1,全部的检测部A(1,1)~A(3,3)直接与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3x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3y连接。因此,在从传感器板1截取传感器体F时,即使在正面侧电极层1X~3X、背面侧电极层1Y~3Y被切断的情况下,也易于确保该传感器体F的检测部A(1,1)~A(3,3)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背面侧检测路径。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中,不灵敏区域具备多个连接器。在此,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图7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透视俯视图。此外,对于与图1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如图7所示,在传感器板1的四个边(四个缘)分别配置有连接器5。例如,传感器板1前侧边的连接器5被配置在与沿左右方向(前侧边的延伸方向)配置的四个检测部A(1,1)~A(1,4)中的中央的两个检测部A(1,2)、A(1,3)对应的区间G内。其余的连接器5也同样。多个连接器5中的各个连接器5与全部的检测部A(1,1)~A(4,4)电连接。
在传感器板1前侧边的连接器5的后侧配置有最前列的正面侧电极层1X。从上侧观察时,多个背面侧接点(图7所示的背面侧贯通孔410内的黑点)与正面侧电极层1X重叠地配置。这些多个背面侧接点与传感器板1前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这些多个背面侧接点沿着正面侧电极层1X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的两个缘中的前侧缘(离连接器5近的一侧的缘、也就是说近缘)配置。
同样地,在传感器板1后侧边的连接器5的前侧配置有最后列的正面侧电极层4X。与正面侧电极层4X重叠地配置的多个背面侧接点与传感器板1后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这些多个背面侧接点沿着正面侧电极层4X的前后方向的两个缘中的后缘(近缘)配置。
同样地,在传感器板1左侧边的连接器5的右侧配置有最左列的背面侧电极层1Y。与背面侧电极层1Y重叠地配置的多个正面侧接点(图7所示的正面侧贯通孔310内的黑点)与传感器板1左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这些多个正面侧接点沿着背面侧电极层1Y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两个缘中的左缘(近缘)配置。
同样地,在传感器板1右侧边的连接器5的左侧配置有最右列的背面侧电极层4Y。与背面侧电极层4Y重叠地配置的多个正面侧接点与传感器板1右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这些多个正面侧接点沿着背面侧电极层4Y的左右方向的两个缘中的右缘(近缘)配置。
图8中示出图7的框VIII内的放大图。将与传感器板1前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的全部的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设为共同布线群H。共同布线群H具备并列部h。在并列部h的前侧(延伸方向的一侧)配置有连接器5。在并列部h的后侧(延伸方向的另一侧)配置有背面侧电极层2Y。背面侧电极层2Y包含于本发明的“基准电极层”的概念中。背面侧电极层2Y沿前后方向(与并列部h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并列部h的左右方向宽度w1为背面侧电极层2Y的左右方向宽度w2以下。与其余的连接器5连接的共同布线群也同样。
图9的(a)、图9的(b)中示出具备从图7所示的传感器板截取出的传感器体(之一、之二)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透视俯视图。此外,用实线表示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和正面侧电极层1X~4X,用虚线表示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和背面侧电极层1Y~4Y,用黑点表示正面侧接点和背面侧接点。
如图9的(a)所示,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具备控制部6和从传感器板1截取出的四边形框状的传感器体F。传感器体F具备检测部A(1,1)~A(4,4)、四个连接器5以及检测部A(1,1)~A(4,4)用的正面侧检测路径和背面侧检测路径。控制部6与四个连接器5电连接。控制部6测定感压区域D中的负荷分布。
在此,当关注于检测部A(1,1)时,检测部A(1,1)与传感器体F左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具体地说,检测部A(1,1)经由正面侧检测路径(正面侧跳线布线层4x)、背面侧检测路径(背面侧跳线布线层4y、背面侧电极层1Y)来与传感器体F左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并且,检测部A(1,1)与传感器体F的前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具体地说,检测部A(1,1)经由正面侧检测路径(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正面侧电极层1X)、背面侧检测路径(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来与传感器体F前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并且,检测部A(1,1)与传感器体F的后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具体地说,检测部A(1,1)经由背面侧检测路径(背面侧跳线布线层4y、背面侧电极层1Y)来与传感器体F后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并且,检测部A(1,1)与传感器体F的右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具体地说,检测部A(1,1)经由正面侧检测路径(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正面侧电极层1X)来与传感器体F右侧边的连接器5电连接。
这样,单个检测部A(1,1)与多个连接器5电连接。因此,从同一检测部A(1,1)经由多个连接器5向控制部6输入电量(具体地说,正面侧电量(经由正面侧检测路径的电量)、背面侧电量(经由背面侧检测路径的电量))。控制部6从多个正面侧电量中选择任一正面侧电量。并且,控制部6从多个背面侧电量中选择任一背面侧电量。例如,控制部6选择经由传感器体F左侧边的连接器5输入的正面侧电量和背面侧电量。另外,控制部6选择经由传感器体F前侧边的连接器5输入的正面侧电量和背面侧电量。另外,控制部6选择经由传感器体F后侧边的连接器5输入的背面侧电量以及经由传感器体F右侧边的连接器5输入的正面侧电量。控制部6基于所选择的正面侧电量和背面侧电量来计算检测部A(1,1)的静电电容、也就是说负荷。其它检测部(与多个连接器5电连接的单个检测部)也同样。
如图9的(b)所示,能够从单个传感器板1制造出四个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四个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各自具备三角形状的传感器体F和控制部6。
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1和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关于结构相同的部分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设想用图15所示的以往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制造图9的(a)所示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需要使四个截取物(分别从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截取(参照图16))以与图9的(a)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四个边对应的方式合体(其中,该合体方法不是现有技术)。因此,为了得到单个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需要共计四个静电电容型传感器100。关于这一点,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1的不灵敏区域E具备多个连接器5。并且,多个连接器5中的各个连接器5与全部的检测部A(1,1)~A(4,4)电连接。因此,如图9的(a)所示,能够从单个传感器板1截取框状(无端环状)的传感器体F。
另外,如图9的(b)所示,能够从单个传感器板1按每个连接器5截取多个传感器体F。因此,与从单个传感器板1截取单个传感器体F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传感器板1的切除部分(废弃部分)。因而,能够削减传感器体F、甚至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制造成本。
另外,如图7所示,在传感器板1前侧边,在从上侧(正面侧)或下侧(背面侧)观察时,多个背面侧接点与离其自身电连接的传感器板1前侧边的连接器5最近的正面侧电极层1X重叠且沿着正面侧电极层1X的前缘(近缘)配置。因此,截取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详细地说,是具备传感器板1前侧边的连接器5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时的检测部A(1,1)~A(1,4)的截取形状、截取面积的选择的自由度高。
同样地,在传感器板1后侧边,在从上侧或下侧观察时,多个背面侧接点与离其自身电连接的传感器板1后侧边的连接器5最近的正面侧电极层4X重叠且沿着正面侧电极层4X的后缘(近缘)配置。因此,截取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详细地说,是具备传感器板1后侧边的连接器5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时的检测部A(4,1)~A(4,4)的截取形状、截取面积的选择的自由度高。
同样地,在传感器板1左侧边,在从上侧或下侧观察时,多个正面侧接点与离其自身电连接的传感器板1左侧边的连接器5最近的背面侧电极层1Y重叠且沿着背面侧电极层1Y的左缘(近缘)配置。因此,截取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详细地说,是具备传感器板1左侧边的连接器5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时的检测部A(1,1)~A(4,1)的截取形状、截取面积的选择的自由度高。
同样地,在传感器板1右侧边,在从上侧或下侧观察时,多个正面侧接点与离其自身电连接的传感器板1右侧边的连接器5最近的背面侧电极层4Y重叠且沿着背面侧电极层4Y的右缘(近缘)配置。因此,截取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详细地说,是具备传感器板1右侧边的连接器5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时的检测部A(1,4)~A(4,4)的截取形状、截取面积的选择的自由度高。
另外,如图8所示,将与任意的连接器5电连接的全部的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设为共同布线群H,共同布线群H具备将全部的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并列部h。在并列部h的延伸方向的一侧(传感器板1的面方向外侧)配置有并列部h所连的连接器5。并且,在并列部h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传感器板1的面方向内侧)配置有作为沿与并列部h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正面侧电极层1X~4X或背面侧电极层1Y~4Y的基准电极层2Y。并列部h的宽度w1为基准电极层2Y的宽度w2以下。因此,在截取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详细地说,是具备基准电极层2Y的至少一部分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时,并列部h不容易发生断线。
另外,如图7所示,传感器板1前侧边的连接器5被配置在与沿左右方向(前侧边的延伸方向)配置的四个(偶数个)检测部A(1,1)~A(1,4)中的中央的两个检测部A(1,2)、A(1,3)对应的区间G内。因此,从传感器板1前侧边的连接器5的左侧、右侧、左右两侧都能够自由地截取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其它连接器5也同样。因而,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截取形状、截取面积的选择的自由度高。
另外,如图7所示,正面侧电极单元3和背面侧电极单元4结构相同。具体地说,背面侧电极单元4是使正面侧电极单元3上下翻转并在水平面内90°旋转的结构。因此,与正面侧电极单元3和背面侧电极单元4结构不同的情况相比,部件个数减少。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中,通过在传感器板形成狭缝来制作传感器体。在此,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10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透视俯视图。图11中示出该传感器板的正面侧电极单元的透视俯视图。图12中示出该传感器板的背面侧电极单元的透视俯视图。此外,对于与图1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另外,在图10~图12中,用黑点表示正面侧接点和背面侧接点。在图10中,用实线表示正面侧电极层1X~4X和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用虚线表示背面侧电极层1Y~4Y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
如图10~图12所示,传感器体F是具备左右一对狭缝SL、SR的传感器板1。切断前(狭缝SL、SR形成前)的传感器板1的面积与切断后(狭缝SL、SR形成后)的传感器体F的面积相等。
从传感器板1的左侧边朝向右侧形成狭缝SL。狭缝SL将传感器板1沿上下方向贯通。如图11所示,狭缝SL将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切断。如图12所示,狭缝SL将背面侧电极层1Y切断。
同样地,从传感器板1的右侧边朝向左侧形成狭缝SR。狭缝SR将传感器板1沿上下方向贯通。如图11所示,狭缝SR将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切断。如图12所示,狭缝SR将背面侧电极层4Y切断。
图13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配置图。如图13所示,配置对象物90是立体物。配置对象物90具备箱部900和盖部901。盖部901能够以铰接部902为中心相对于箱部900进行开闭(摇动)。如在图13中用阴影表示的那样,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的传感器体F被配置在箱部900的前表面、左表面、右表面以及盖部901的前表面、左表面、右表面。狭缝SL、SR与配置对象物90的开口部903对应地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1和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关于结构相同的部分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与一部分的跳线布线层、电极层被狭缝SL、SR切断无关地,能够确保全部的检测部A(1,1)~A(4,4)与连接器5的导通。
另外,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即使在配置对象物90具备可动部(盖部901)的情况下,利用狭缝SL、SR也能够以追随可动部的运动的方式来配置传感器体F。即,能够确保配置对象物90的可动性。
<其它>
以上,对本发明的传感器板和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实施方式不特别限定于上述方式。还能够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进行的各种变形的方式、改良的方式来实施。
图1所示的传感器板1的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也可以不在传感器板1配置连接器5。在该情况下,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的端部包含于本发明的“取出部”的概念中。另外,也可以将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专用的正面侧用连接器和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专用的背面侧用连接器分开地配置。在该情况下,正面侧用连接器和背面侧用连接器包含于本发明的“取出部”的概念中。另外,也可以不在传感器板1配置正面侧基材30、背面侧基材40、正面侧保护层32以及背面侧保护层42中的至少一个。
正面侧电极层1X~4X、背面侧电极层1Y~4Y的根数、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正面侧电极层1X~4X的根数与背面侧电极层1Y~4Y的根数也可以不同。正面侧电极层1X~4X的形状等与背面侧电极层1Y~4Y的形状等也可以不同。
正面侧电极层1X~4X与背面侧电极层1Y~4Y的交叉方向没有特别限定。
图14中示出其它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板的透视俯视图。此外,对于与图1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另外,用实线表示正面侧跳线布线层和正面侧电极层1X~4X,用虚线表示背面侧跳线布线层和背面侧电极层1Y~4Y,用黑点表示正面侧接点和背面侧接点。如图14所示,多个正面侧电极层1X~4X分别呈无端环状(圆形)。正面侧电极层1X~4X分别沿周向延伸。正面侧电极层1X~4X被配置为同心圆状。多个背面侧电极层1Y~4Y分别呈直线带状。背面侧电极层1Y~4Y分别沿径向延伸。背面侧电极层1Y~4Y相对于正面侧电极层1X~4X的同心圆的中心每隔90°地配置。如本实施方式的那样,也可以是,在从上侧(正面侧)或下侧(背面侧)观察时,沿周向延伸的正面侧电极层1X~4X与沿径向延伸的背面侧电极层1Y~4Y相互交叉。像这样,正面侧电极层1X~4X与背面侧电极层1Y~4Y的交叉方向没有特别限定。
任意的单个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3x也可以与多个正面侧电极层1X~3X分支地连接。并且,单个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3y也可以与多个背面侧电极层1Y~3Y分支地连接。
检测部A(1,1)~A(4,4)的配置个数、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将表示能够切断的传感器体F的形状(能够以能够在截取后的传感器体F的全部的检测部A(1,1)~A(4,4)与连接器5之间确保正面侧检测路径、背面侧检测路径的方式切断传感器板1的形状)的截取线配置于传感器板1的正面或背面。此外,该截取线有时将正面侧电极层1X~4X、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背面侧电极层1Y~4Y、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中的至少一个断开。
如图5的(a)~图5的(d)所示,有时在截取后的传感器体F的外缘残留有正面侧电极层1X~4X、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背面侧电极层1Y~4Y以及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中的至少一个的切断痕迹。通过观察该切断痕迹,能够确认从传感器板1截取出该传感器体F。同样地,有时在截取后的传感器体F的外缘残留有介电层2、正面侧电极单元3、背面侧电极单元4以及连接器5中的至少一个的切断痕迹。通过观察该切断痕迹,能够确认已从传感器板1截取出该传感器体F。
构成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的层(第一布线层33、第二布线层34)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单层,还可以是三层以上。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也同样。
在图9的(a)中,在任意的检测部A(1,1)经由多个连接器5来与控制部6电连接的情况下,控制部6从多个正面侧电量和背面侧电量中选择正面侧电量和背面侧电量各一个。然而,也可以通过使不需要的正面侧检测路径、背面侧检测路径与控制部不进行电连接,来选择正面侧电量和背面侧电量。例如,也可以将不需要的正面侧检测路径、背面侧检测路径断开。另外,只要使连接了不需要的正面侧检测路径、背面侧检测路径的连接器5与控制部6不进行连接即可。另外,也可以将连接了不需要的正面侧检测路径、背面侧检测路径的连接器5从传感器体F切除。
如图7所示,传感器板1前侧边的连接器5被配置在与沿左右方向(前侧边的延伸方向)配置的四个(偶数个)检测部A(1,1)~A(1,4)中的中央的两个检测部A(1,2)、A(1,3)对应的区间G内。然而,如图6所示,在沿左右方向(前侧边的延伸方向)配置的检测部A(1,1)~A(1,3)为三个(奇数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连接器5配置在与中央的单个检测部A(1,2)对应的区间内。这样,在图6中,从传感器板1前侧边的连接器5的左侧、右侧、左右两侧都能够自由地截取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
截取后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中的连接器5的残留个数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与传感器板1中的连接器5的配置个数相同。另外,也可以是单个。另外,在截取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时,也可以将连接器5局部切断。例如,只将图7所示的传感器板1前侧边的连接器5中的连接了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的部分残留于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并且,也可以只将传感器板1左侧边的连接器5中的连接了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的部分残留于静电电容型传感器7。这样,能够使各个连接器5小型化。
单个传感器板1中的连接器5的配置个数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单个传感器板1的一个缘(一个边)上的连接器5的配置个数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在图7所示的传感器板1前侧边配置多个连接器5。另外,也可以不在图7所示的传感器板1左侧边配置连接器5。
另外,多个连接器5中的各个连接器5也可以没有与全部的检测部A(1,1)~A(4,4)电连接。例如,也可以是,图7所示的四个连接器5中的两个连接器5与检测部A(1,1)~A(2,4)电连接,其余的两个连接器5与检测部A(3,1)~A(4,4)电连接。
如图7所示,在传感器板1前侧边,在从上侧或下侧观察时,将多个背面侧接点与离其自身电连接的传感器板1前侧边的连接器5最近的正面侧电极层1X重叠且沿着正面侧电极层1X的前缘(近缘)配置。然而,也可以将多个背面侧接点配置在正面侧电极层1X的比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中央靠前侧的部分。这样,能够自由地切断检测部A(1,1)~A(1,4)的比宽度方向中央靠后侧的部分。
同样地,在传感器板1后侧边,在从上侧或下侧观察时,将多个背面侧接点与离其自身电连接的传感器板1后侧边的连接器5最近的正面侧电极层4X重叠且沿着正面侧电极层4X的后缘(近缘)配置。然而,也可以将多个背面侧接点配置在正面侧电极层4X的比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中央靠后侧的部分。这样,能够自由地切断检测部A(4,1)~A(4,4)的比宽度方向中央靠前侧的部分。
同样地,在传感器板1左侧边,在从上侧或下侧观察时,将多个正面侧接点与离其自身电连接的传感器板1左侧边的连接器5最近的背面侧电极层1Y重叠且沿着背面侧电极层1Y的左缘(近缘)配置。然而,也可以将多个正面侧接点配置在背面侧电极层1Y的比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中央靠左侧的部分。这样,能够自由地切断检测部A(1,1)~A(4,1)的比宽度方向中央靠右侧的部分。
同样地,在传感器板1右侧边,在从上侧或下侧观察时,将多个正面侧接点与离其自身电连接的传感器板1右侧边的连接器5最近的背面侧电极层4Y重叠且沿着背面侧电极层4Y的右缘(近缘)配置。然而,也可以将多个正面侧接点配置在背面侧电极层4Y的比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中央靠右侧的部分。这样,能够自由地切断检测部A(1,4)~A(4,4)的比宽度方向中央靠左侧的部分。
能够从单个传感器板1截取的传感器体F的个数、大小、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如图9的(b)所示,也可以从单个传感器板1截取大小相同且形状相同的多个传感器体F。另外,还可以从单个传感器板1截取大小不同且形状不同的多个传感器体F。
如图10、图13所示,在预先决定了传感器板1的切断位置(狭缝SL、SR形成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回避该切断位置的方式在传感器板1上配置跳线布线层、电极层。另外,也可以在传感器板1上设置可切断区域(即使切断也能够确保全部的检测部A(1,1)~A(4,4)与连接器5导通的区域)。另外,例如,也可以使用字符、图形、记号、色彩等在传感器板1上表示可切断区域。
也可以将图10所示的传感器体F配置于图13所示的配置对象物90的整个面。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截取传感器板1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传感器体F相对于具备狭缝SL、SR和截取部的传感器板1。这样,易于沿着配置对象物90的立体形状配置传感器体F。
也可以将图10所示的狭缝SL、SR配置在传感器板1的前侧边、后侧边。另外,狭缝SL、SR也可以在传感器板1的外缘(前后左右的边)形成开口。另外,也可以将狭缝SL、SR配置在传感器板1的上表面、下表面。即,也可以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沟状(槽状)的狭缝配置在传感器板1。这样,在配置对象物90具有角部(例如,箱部900的前表面与右表面之间的角部)的情况下,易于使传感器体F沿着该角部弯曲(或弯折)。
正面侧电极层1X~4X、正面侧绝缘层31、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正面侧保护层32、背面侧电极层1Y~4Y、背面侧绝缘层41、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以及背面侧保护层42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喷墨印刷、柔性印刷、凹版印刷、移印印刷、光刻法、转印法等形成。
关于正面侧电极层1X~4X、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4x、背面侧电极层1Y~4Y、背面侧跳线布线层1y~4y,从柔软且具有伸缩的观点考虑,最好保护弹性体和导电材料构成。作为弹性体,优选的是聚氨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硅胶、乙烯-丙稀共聚物橡胶、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胶(腈橡胶)、环氧氯丙烷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氯化聚乙烯等。作为导电材,从包含银、金、铜、镍、铑、钯、铬、钛、白金、铁及它们的合金等的金属粒子、包含氧化锌、氧化钛等的金属氧化物粒子、包含碳化钛等的金属碳化物粒子、包含银、金、铜、白金、镍等的金属纳米线、导电性炭黑、炭纳米管、石墨以及石墨烯等导电性炭材料中适当地选择即可。能够单独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者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正面侧基材30、背面侧基材40,优选的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聚乙烯等树脂膜、弹性体片、伸缩布等。作为正面侧保护层32、背面侧保护层42,考虑柔软性、拉伸永久变形等,优选的是聚氨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硅胶、乙烯-丙稀共聚物橡胶、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胶、腈橡胶、氢化腈橡胶、环氧氯丙烷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氯化聚乙烯等。
作为介电层2,最好使用相对介电常数比较大的弹性体或树脂(包括发泡体)。例如,相对介电常数优选为5以上(测定频率100Hz)。作为这种弹性体,能够列举聚氨酯橡胶、硅胶、腈橡胶、氢化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乙烯-丙稀共聚物橡胶、丁基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氟橡胶、表氯醇橡胶、氯丁橡胶、氯化聚乙烯、氯磺化聚乙烯等。另外,作为树脂,能够列举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苯乙烯(包含交联发泡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脂共聚物等。正面侧绝缘层31、背面侧绝缘层41的材质也同样。另外,介电层2、正面侧绝缘层31、背面侧绝缘层41也可以是气体(空气、氮等)、液体(油等)等。例如,作为介电层2、正面侧绝缘层31、背面侧绝缘层41,也可以配置填充有气体、液体的袋。另外,也可以利用沿层叠方向延伸且在面方向上配置多个的支柱(换言之,利用通过支柱确保的气体层)来设定介电层2、正面侧绝缘层31、背面侧绝缘层41。这样,不需要“固体”的介电层2、正面侧绝缘层31、背面侧绝缘层41。
从本发明的传感器板截取出的传感器体F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通过卷装在机器人的期望的部分(臂部等),能够测定卷装部分的负荷分布。另外,通过作为鞋底传感器铺设在鞋底,能够测定脚掌的负荷分布。
附图标记说明
1:传感器板;1X~4X:正面侧电极层;1Y~4Y:背面侧电极层;1x~4x:正面侧跳线布线层;1x0:主线部;1x1~1x3:支线部;1y~4y:背面侧跳线布线层;2:介电层;3:正面侧电极单元;30:正面侧基材;31:正面侧绝缘层;310:正面侧贯通孔;32:正面侧保护层;33:第一布线层;34:第二布线层;4:背面侧电极单元;40:背面侧基材;41:背面侧绝缘层;410:背面侧贯通孔;42:背面侧保护层;43:第一布线层;44:第二布线层;5:连接器(取出部);6:控制部;7:静电电容型传感器;90:配置对象物;900:箱部;901:盖部;902:铰接部;903:开口部;A(1,1)~A(4,4):检测部;B:正面侧检测路径;C:背面侧检测路径;D:感压区域;E:不灵敏区域;F:传感器体;H:共同布线群;SL:狭缝;SR:狭缝;h:并列部。

Claims (11)

1.一种传感器板,具备:
感压区域,其具有介电层、配置于该介电层的正面侧的正面侧电极层、以及配置于该介电层的背面侧的背面侧电极层,在从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在该正面侧电极层与该背面侧电极层重叠的部分设定多个检测部;以及
不灵敏区域,其与该感压区域在面方向邻接地配置,具有取出部,该取出部能够从外部取出与多个该检测部的静电电容有关的电量,
所述传感器板的特征在于,还具备:
正面侧绝缘层,其配置在所述正面侧电极层的正面侧,具有沿正反方向将该正面侧绝缘层自身贯通的正面侧贯通孔;
背面侧绝缘层,其配置在所述背面侧电极层的背面侧,具有沿正反面方向将该背面侧绝缘层自身贯通的背面侧贯通孔;
正面侧跳线布线层,其配置在该正面侧绝缘层的正面侧,经由该正面侧贯通孔将该正面侧电极层与所述取出部电连接;以及
背面侧跳线布线层,其配置在该背面侧绝缘层的背面侧,经由该背面侧贯通孔将该背面侧电极层与该取出部电连接,
其中,在多个所述检测部中的各个检测部与该取出部之间设定至少经由该正面侧跳线布线层的正面侧检测路径以及至少经由该背面侧跳线布线层的背面侧检测路径,
所述传感器板在确保具有至少一个该检测部、该取出部以及该检测部用的该正面侧检测路径和该背面侧检测路径的传感器体的状态下,能够被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板,其特征在于,
在从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多个所述正面侧电极层和多个所述背面侧电极层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
将所述正面侧跳线布线层与该正面侧电极层的接点设为正面侧接点,将所述背面侧跳线布线层与该背面侧电极层的接点设为背面侧接点,
在从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多个该背面侧接点以与离所述取出部最近的该正面侧电极层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从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多个该正面侧接点以与离该取出部最近的该背面侧电极层重叠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板,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正面侧跳线布线层与所述正面侧电极层的接点设为正面侧接点,将所述背面侧跳线布线层与所述背面侧电极层的接点设为背面侧接点,
所有所述检测部各自分别配置有该正面侧接点和该背面侧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灵敏区域具有多个所述取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板,其特征在于,
在从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多个所述正面侧电极层和多个所述背面侧电极层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
将所述正面侧跳线布线层与该正面侧电极层的接点设为正面侧接点,将所述背面侧跳线布线层与该背面侧电极层的接点设为背面侧接点,
在从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多个该背面侧接点以与离其自身电连接的所述取出部最近的该正面侧电极层重叠的方式配置,
将该正面侧电极层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缘中的离该取出部近的缘设为近缘,
多个该背面侧接点沿着该近缘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板,其特征在于,
在从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多个所述正面侧电极层和多个所述背面侧电极层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
将所述正面侧跳线布线层与该正面侧电极层的接点设为正面侧接点,将所述背面侧跳线布线层与该背面侧电极层的接点设为背面侧接点,
在从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多个该正面侧接点以与离其自身电连接的所述取出部最近的该背面侧电极层重叠的方式配置,
将该背面侧电极层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缘中的离该取出部近的缘设为近缘,
多个该正面侧接点沿着该近缘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板,其特征在于,
在从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多个所述正面侧电极层和多个所述背面侧电极层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
将与任意的所述取出部电连接的所有所述正面侧跳线布线层和所述背面侧跳线布线层设为共同布线群,
该共同布线群具有将所有该正面侧跳线布线层和该背面侧跳线布线层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并列部,
在该并列部的延伸方向的一侧配置该并列部所连的该取出部,
在该并列部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配置作为沿与该并列部相同的方向延伸的该正面侧电极层或该背面侧电极层的基准电极层,
该并列部的宽度为该基准电极层的宽度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板,其特征在于,
能够截取所述传感器体。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体是具备狭缝的所述传感器板。
10.一种静电电容型传感器,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传感器体;以及
控制部,其与所述取出部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体具有被局部地截取的所述检测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与该检测部的静电电容有关的电量进行校正。
CN201780005048.3A 2016-02-24 2017-02-23 传感器板和静电电容型传感器 Withdrawn CN1084637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2868 2016-02-24
JP2016-032868 2016-02-24
JP2016158536 2016-08-12
JP2016-158536 2016-08-12
PCT/JP2017/006815 WO2017146142A1 (ja) 2016-02-24 2017-02-23 センサシートおよび静電容量型セン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3702A true CN108463702A (zh) 2018-08-28

Family

ID=59685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5048.3A Withdrawn CN108463702A (zh) 2016-02-24 2017-02-23 传感器板和静电电容型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24346A1 (zh)
JP (1) JPWO2017146142A1 (zh)
CN (1) CN108463702A (zh)
DE (1) DE112017000160T5 (zh)
WO (1) WO20171461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53036B1 (ko) * 2016-06-29 2023-07-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압력 감지 센서
JP7048042B2 (ja) * 2017-11-01 2022-04-05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宇宙航空研究開発機構 圧力測定用シート、圧力測定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圧力測定方法
TWI671509B (zh) * 2018-01-05 2019-09-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觸覺感測器
US20220268646A1 (en) * 2019-06-26 2022-08-25 Pi Bioelectronics Co., Ltd Pressure sensing system and pressure sensing setting method
DE102020121968A1 (de) * 2020-08-21 2022-02-24 Gemü Gebr. Müller Apparatebau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Sensorlage, Membranventil und Verfahr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26630Y1 (zh) * 1964-07-10 1967-03-29
US4357834A (en) * 1980-09-03 1982-11-09 Hokushin Electric Works, Ltd. Displacement converter
US4745930A (en) * 1986-10-16 1988-05-24 Chattanooga Corporation Force sensing insole for electro-goniometer
DE3704870C1 (de) * 1987-02-16 1988-04-28 Peter Seitz Vorrichtung zur Messung der flaechigen Verteilung von Druckkraeften
WO2006068782A2 (en) * 2004-12-22 2006-06-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ensors incorporating capacitively coupled electrodes
JP2007315875A (ja) * 2006-05-24 2007-12-06 Omron Corp 感圧センサ
JP2009145554A (ja) * 2007-12-13 2009-07-02 Yamaha Corp 圧力センサおよびデータ入力装置
JP6030841B2 (ja) 2012-03-26 2016-11-24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センサ
US8904876B2 (en) * 2012-09-29 2014-12-09 Stryker Corporation Flexible piezocapacitive and piezoresistive force and pressure sens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46142A1 (ja) 2018-12-20
US20180224346A1 (en) 2018-08-09
DE112017000160T5 (de) 2018-07-26
WO2017146142A1 (ja) 201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3702A (zh) 传感器板和静电电容型传感器
CN107532961B (zh) 静电电容型传感器、传感器片以及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US9671297B2 (en) Pliable pressure-sensing fabric
JP575961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センサ
CN106370967B (zh) 一种触控结构、其测试方法、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067099B (zh) 静电电容式传感器
EP2774805A1 (en) Seat occupancy sensor
CN106133669B (zh) 触摸面板、输入装置、远程控制装置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3261844A (zh) 对机械部件进行周围环境监控的传感器系统及激励和分析传感器系统的方法
JP2003524156A (ja) 2つの導電部材間に圧力依存の接触抵抗を有する接触センサ
JP2010128647A5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8432138A (zh) 具有根据电容式测量的操作力进行的功能触发或控制和通过电容式触摸检测进行的适配的输入装置
US20200200617A1 (en) Pressur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essure sensor
KR20130064170A (ko) 터치패널의 전극 패턴 및 그 제조 방법
LU101018B1 (en) Sensor Arrangement for Capacitive Position Detection of a Hand on a Steering Wheel
JP2012007988A (ja) 入力インターフェイス装置
CN101184976A (zh) 传感器组件以及形成该传感器组件的方法
WO2018154990A1 (ja) センサシート、静電容量型センサ、およびセンサ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20170234673A1 (en) Pliable pressure-sending fabric
JP2018072200A (ja) 静電容量型センサ
JP2017096658A (ja) 感圧抵抗体
JP2021060211A (ja) 静電容量型検知センサ、静電容量型検知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静電容量型検知センサを用いた状態判定方法
JP6155351B1 (ja) 荷重検知装置
CN111357201B (zh) 具有可传导元件的织物材料
KR20140057890A (ko) 그래핀을 이용한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