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2000A - 线束插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束插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2000A
CN108462000A CN201810102304.7A CN201810102304A CN108462000A CN 108462000 A CN108462000 A CN 108462000A CN 201810102304 A CN201810102304 A CN 201810102304A CN 108462000 A CN108462000 A CN 108462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hole
barrier grid
barrier
plu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23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62000B (zh
Inventor
孙丰超
周积茂
孙永峰
赵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1023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620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62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2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62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20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01R13/518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several coupling parts, e.g.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插接组件,包括公插件、两第一隔挡栅和第二隔挡栅;公插件上开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通过隔挡板隔开;两第一隔挡栅上均开设有与公端子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两第一隔挡栅分别安装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且两第一隔挡栅能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轴向方向移动;第二隔挡栅设置在公插件远离第一腔室的一端,第二隔挡栅上开设有与公端子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二隔挡栅能沿第一腔室的径向方向移动。本发明中,采用第一隔挡栅和第二隔挡栅分别从公端子的两端进行防护,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公端子不被误碰,避免了公端子的歪斜和损伤,提高了进行维修或者插接等操作的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线束插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的插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插接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中有各种各样的电气结构,多种电气结构均需要使用线束进行连接,连接线束时,线束插件是必不可少的部件,线束插件内一般设计有端子,插件与插件连接后,通过各自内部的端子的卡接,最终实现电流的传递。
请参考图1,传统的线束插件包括一般包括公插件1和母插件3,公插件1上开有供公端子2穿过的通孔,母插件3上开设有供母端子穿过的通道。一般公插件1加工完成后,其通孔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灰尘、铜丝等异物可能会进入通孔内,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公端子2一般为扁平长方体状,因此,当公端子2插入公插件1中时,有很长一段突出于公插件1的通孔,该突出部位容易被意外误碰,从而发生歪斜,一旦发生歪斜则导致公端子2不能与母端子顺利对接,最终导致电气故障。并且公端子2插入公插件1中之后,彼此之间的距离很近,在检修时也很容易误碰,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公插件1和母插件3插接完成后,最终有线束导出,因此公端子2的尾端会受到线束的拉力,导致公端子2脱出公插件1的通孔,进而导致安全事故。
另外,同一款车型,存在的电气功能配置可能各不相同,如图2中所示,插件孔4位数较多,能够实现多路供电,但当车辆电气配置降低,电气功能较少时,需要的插件孔4位数较少时,应用此插件会相应增加成本,造成浪费。若选用孔位较少的一组插件,同一平台下,更换插件类型又会造成插件种类数增多,容易造成混乱,不便于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插接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对公端子进行有效防护,提高插接组件的适用性,降低安全隐患。
本发明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包括:
公插件,所述公插件上开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通过隔挡板隔开;
两第一隔挡栅,两所述第一隔挡栅上均开设有与公端子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两所述第一隔挡栅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且两所述第一隔挡栅能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轴向方向移动;
第二隔挡栅,所述第二隔挡栅设置在所述公插件远离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所述第二隔挡栅上开设有与公端子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挡栅能沿所述第一腔室的径向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各自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第一错位孔和第一对齐孔,所述第一错位孔与所述第一对齐孔成八字形相通,所述第一对齐孔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轴向方向延伸有移位槽;
所述第一隔挡栅的两侧均固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能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孔中。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均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弹力方向与所述移位槽相平行。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隔挡栅上还开设有窄径孔,所述窄径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成八字形相通。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公插件设置有所述第二隔挡栅的一端的相对应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第二错位孔和第二对齐孔;所述第二错位孔、第二对齐孔和第二隔挡孔依次成八字形相通;
所述第二隔挡栅的两侧均固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能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孔中。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接孔还包括第二隔挡孔,所述第二隔挡孔与所述第二对齐孔成八字形相通。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装槽,所述第二腔室中设置有第二导装槽。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公插件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凸起和第二配合凸起。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公插件的外侧壁上均固设有固定弹片。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隔挡板上开设有减重腔室。
本发明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包括公插件、两第一隔挡栅和第二隔挡栅;公插件上开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通过隔挡板隔开;两第一隔挡栅上均开设有与公端子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两第一隔挡栅分别安装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且两第一隔挡栅能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轴向方向移动;第二隔挡栅设置在公插件远离第一腔室的一端,第二隔挡栅上开设有与公端子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二隔挡栅能沿第一腔室的径向方向移动。本发明中,采用第一隔挡栅和第二隔挡栅分别从公端子的两端进行防护,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公端子不被误碰,避免了公端子的歪斜和损伤,提高了进行维修或者插接等操作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公插件的轴测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母插件的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母插件的轴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第一母插件的轴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第一母插件的另一方向的轴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第二母插件的轴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公插件的轴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公插件的另一方向的轴测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第一隔挡栅的轴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第二隔挡栅的轴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公插件与第一隔挡栅组装的轴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公插件与第二隔挡栅组装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1-公插件 2-公端子 3-母插件 4-插件孔
本发明:
100-母插件 101-第一配合弹片 102-第二配合弹片
103-空隙 110-第一母插件 111-第一弹片
112-第一卡接台 113-第一导装条 120-第二母插件
121-第二卡接台 122-卡接槽 1221-遮挡部
123-第二导装条
200-公插件 201-第一配合凸起 202-第二连接孔
203-第二错位孔 204-第二对齐孔 205-第二隔挡孔
206-固定弹片 210-第一腔室 211-第一导装槽
212-第一连接孔 213-第一错位孔 214-第一对齐孔
215-移位槽 220-第二腔室 221-第二导装槽
230-隔挡板 231-减重腔室 240-弹簧
300-第一隔挡栅 301-第一通孔 302-第一连接轴 303-限位槽
400-第二隔挡栅 401-第二通孔 402-窄径孔 403-第二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考图3至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包括母插件100,母插件100包括第一母插件110和第二母插件120;第一母插件110上设置有第一弹片111,第一弹片111的两侧各设一个第一卡接台112;第二母插件12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台121,第二卡接台121的两侧各设一个卡接槽122;第一母插件110与第二母插件120相互插接,第一弹片111卡接在第二卡接台121上,两第一卡接台112分别卡在两卡接槽122中。
优选地,第一卡接台112的卡接部分均为弧形,卡接槽122的上方设置有遮挡部1221,第一卡接台112与卡接槽122卡合时,第一卡接台112的弧形卡接部卡入该遮挡部1221之下,从而增加卡接可靠性。
并且第一母插件110和第二母插件120卡接完成后,彼此之间未卡接的部分留有空隙103,该空隙103可以保证组装而成的母插件100顺利卡入公插件200中。
可见第一母插件110和第二母插件120上个开设有四个插接孔,当车辆电气配置较低,则可以将第一母插件110和第二母插件120分开使用。当车辆电气配置较高,则可将第一母插件110和第二母插件120插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具有八个插接孔的母插件100。该种结构方式提高了适用性,在同一加工平台下,组装不同类型的车辆时,均可以适用,无需设置种类繁多的母插件100,同时避免了浪费。本领域技术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母插件110和第二母插件120上设置的插接孔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请以图中的方向为参考,可见,第一弹片111和第一卡接台112设置在第一母插件110的底部,第二卡接台121和第二卡槽设置在第二母插件120的顶部。
请参考图8和图9,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公插件200,公插件200上开设有第一腔室210和第二腔室220,第一腔室210和第二腔室220之间通过隔挡板230隔开;第一母插件110插接于第一腔室210中,第二母插件120插接于第二腔室220中。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降低整体的重量,在隔挡板230上开设有减重腔室231,优选地,该减重腔室231的数量为两个。
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车型选择需要使用的母插件100,例如:当车辆电气配置较低时,可以仅选择第一母插件110或者仅选择第二母插件120与公插件200配合使用。若车辆电气配置较高时,可以将第一母插件110和第二母插件120同时与公插件200配合使用,从而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操作简单方便,简化安装程序,降低成本。
优选地,第一腔室2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装槽211,第二腔室220中设置有第二导装槽221。第一母插件110上设置有第一导装条113,第二母插件120上设置有第二导装条123。第一母插件110插进第一腔室210中时,第一导装条113沿着第一导装槽211移动,从而保证第一母插件110移动平稳,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同样地,第二母插件120插进第二腔室220中时,第二导装条123沿着第二导装槽221移动,从而保证第二母插件120移动平稳,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
为增加公插件200和母插件100插接的可靠性,母插件10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弹片101和第二配合弹片102,第一配合弹片101固设于第一母插件110上,第二配合弹片102固设于第二母插件120上。公插件20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凸起201和第二配合凸起。公插件200与母插件100对插时,第一配合弹片101与第一配合凸起201相卡接,第二配合弹片102与第二配合凸起相卡接。从而保证母插件100与公插件200卡接完成后,不易松脱,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增加安全系数。
请参考图10,在又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两第一隔挡栅300,两第一隔挡栅300上均开设有与公端子相对应的第一通孔301;两第一隔挡栅300分别安装于第一腔室210和第二腔室220中,且两第一隔挡栅300能沿第一腔室210和第二腔室220的轴向方向移动。
具体地,第一隔挡栅300沿第一腔室210和第二腔室220的轴向方向移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请参考图8,在第一腔室210和第二腔室220各自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12,第一连接孔212包括第一错位孔213和第一对齐孔214,第一错位孔213与第一对齐孔214成八字形相通,第一对齐孔214沿第一腔室210和第二腔室220的轴向方向延伸有移位槽215。请参考图10,在第一隔挡栅300的两侧均固设第一连接轴302。
请参考图12,第一隔挡栅300通过第一连接轴302连接在第一连接孔212中,具体地,当第一连接轴302连接在第一错位孔213中时,第一通孔301与公插件200中的公端子的位置相互错开,此时,第一隔挡栅300将公端子遮挡,避免操作人员误碰公端子,对公端子进行有效防护。当第一连接轴302连接在第一对齐孔214中时,第一通孔301与公插件200中的公端子的位置相互对齐,公端子可以从第一通孔301中裸露出来,从而可以进行与母端子的对接等操作。当第一连接轴302连接在第一对齐孔214中时,第一连接轴302可以在移位槽215中左右移动。
实际使用时,若长期不使用公插件200,则将第一连接轴302连接在第一错位孔213中,此时,第一隔挡栅300将公端子完全遮挡,从而避免公端子被误碰。需要进行维修或者与母插件100进行对插时,将第一连接轴302连接在第一对齐孔214中,此时公端子穿过第一通孔301,从而便于进行操作,由于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需要频繁的使用公端子,那么在短暂的不需要使用公端子时,可以将第一连接轴302移动至移位槽215远离第一对齐孔214的一端,从而使得公端子不能裸露出来,需要使用时,再将第一连接轴302移动至第一对齐孔214中,从而将公端子裸露出来。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操作,增加工作效率,可以设置弹簧240,具体地,第一腔室210和第二腔室220中均安装有弹簧240,弹簧240的弹力方向与移位槽215相平行。第一连接轴302连接至第一错位孔213或者第一对齐孔214中时,弹簧240被压缩,当公端子暂时不使用时,弹簧240回弹,将带动第一隔挡栅300移动至移位槽215远离第一对齐孔214的一端,从而保护公端子。为了对弹簧240进行限位,在第一隔挡栅300上开设有限位槽303,弹簧240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腔室210或者第二腔室220的内壁上,另一端则顶压在该限位槽303中。
请参考图12,在又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隔挡栅400,第二隔挡栅400设置在公插件200远离第一腔室210的一端,第二隔挡栅400上开设有与公端子对应的第二通孔401;第二隔挡栅400能沿第一腔室210的径向方向移动。
第二隔挡栅400沿第一腔室210的径向方向移动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请参考图9,公插件200设置有第二隔挡栅400的一端的相对应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02;第二连接孔202包括第二错位孔203、第二对齐孔204和第二隔挡孔205;第二错位孔203、第二对齐孔204和第二隔挡孔205依次成八字形相通。请参考图12,第二隔挡栅400的两侧均固设有第二连接轴403。
第二隔挡栅400通过第二连接轴403连接在第二连接孔202中,具体地,当第二连接轴403连接在第二错位孔203中时,第二隔挡栅400的第二通孔401与公端子错开,此时,第二隔挡栅400将公端子遮挡,避免操作人员误碰公端子,对公端子进行有效防护。当第二连接轴403连接在第二对齐孔204中时,第二通孔401与公插件200中的公端子的位置相互对齐,公端子可以从第二通孔401中裸露出来,从而可以进行与母端子的对接等操作。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孔202还包括第二隔挡孔205,该第二隔挡孔205与第二对齐孔204成八字形相通。请参考图9,可见第二错位孔203、第二对齐孔204和第二隔挡孔205成八字形依次相通。也即第二连接轴403可以在该三个孔之间来回移动。
为了配合第二隔挡孔205使用,第二隔挡栅400上还开设有窄径孔402,该窄径孔402与第二通孔401成八字形相通,按照上下方向分布。
请参考图13,实际使用时,若长期不使用公插件200,则将第二连接轴403连接在第二错位孔203中,此时,第二隔挡栅400将公端子完全遮挡,从而避免公端子被误碰。需要进行维修或者与母插件100进行对插时,将第二连接轴403连接在第二对齐孔204中,此时公端子穿过第二通孔401,从而便于进行操作,由于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需要频繁的使用公端子,那么在短暂的不需要使用公端子时,可以将第二连接轴403移动至第二隔挡孔205中,从而使得公端子不能伸出第二隔挡栅400,但是可以从第二隔挡孔205中观察到公端子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第一隔挡栅300和第二隔挡栅400分别从公端子的两端进行防护,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公端子不被误碰,避免了公端子的歪斜和损伤,提高了进行维修或者插接等操作的安全系数。
通常情况下,公插件200需要固定在车身钣金上,因此在公插件200的外侧壁上均固设有固定弹片206。请参考图8和图9,以图中方向为参考,可见公插件200为近似长方体状,其顶壁、底壁和前后两个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固定弹片206。第一腔室210和第二腔室220开设在公插件200的左侧壁上,第二隔挡栅400连接在公插件200的右侧壁上。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束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插件,所述公插件上开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通过隔挡板隔开;
两第一隔挡栅,两所述第一隔挡栅上均开设有与公端子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两所述第一隔挡栅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且两所述第一隔挡栅能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轴向方向移动;
第二隔挡栅,所述第二隔挡栅设置在所述公插件远离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所述第二隔挡栅上开设有与公端子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挡栅能沿所述第一腔室的径向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各自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第一错位孔和第一对齐孔,所述第一错位孔与所述第一对齐孔成八字形相通,所述第一对齐孔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轴向方向延伸有移位槽;
所述第一隔挡栅的两侧均固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能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均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弹力方向与所述移位槽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挡栅上还开设有窄径孔,所述窄径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成八字形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件设置有所述第二隔挡栅的一端的相对应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第二错位孔和第二对齐孔;所述第二错位孔、第二对齐孔和第二隔挡孔依次成八字形相通;
所述第二隔挡栅的两侧均固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能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还包括第二隔挡孔,所述第二隔挡孔与所述第二对齐孔成八字形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装槽,所述第二腔室中设置有第二导装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件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凸起和第二配合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件的外侧壁上均固设有固定弹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板上开设有减重腔室。
CN201810102304.7A 2018-02-01 2018-02-01 线束插接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62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2304.7A CN108462000B (zh) 2018-02-01 2018-02-01 线束插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2304.7A CN108462000B (zh) 2018-02-01 2018-02-01 线束插接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2000A true CN108462000A (zh) 2018-08-28
CN108462000B CN108462000B (zh) 2020-01-14

Family

ID=6323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230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62000B (zh) 2018-02-01 2018-02-01 线束插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6200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6415A (en) * 1992-04-02 1993-10-27 Orbital Engine Clamp for conductors in connector
JPH1012317A (ja) * 1996-06-17 1998-01-16 Yazaki Corp 防水コネクタ
US6132252A (en) * 1998-05-05 2000-10-17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cking of the contact terminals
US20090186523A1 (en) * 2008-01-23 2009-07-23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0015891A1 (en) * 2008-08-06 2010-02-11 Fci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protection and centering device
CN104659535A (zh) * 2013-11-19 2015-05-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6415A (en) * 1992-04-02 1993-10-27 Orbital Engine Clamp for conductors in connector
JPH1012317A (ja) * 1996-06-17 1998-01-16 Yazaki Corp 防水コネクタ
US6132252A (en) * 1998-05-05 2000-10-17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cking of the contact terminals
US20090186523A1 (en) * 2008-01-23 2009-07-23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0015891A1 (en) * 2008-08-06 2010-02-11 Fci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protection and centering device
CN102171894A (zh) * 2008-08-06 2011-08-31 Fci公司 具有端子保护和对中装置的电连接器
CN104659535A (zh) * 2013-11-19 2015-05-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2000B (zh) 202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737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730031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taggered contacts
US599325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mbination terminal guide and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DE112014005835T5 (de) Elektrischer Kabelverbinder und Verbinderanordnung
CN107910680A (zh) 一种多针结构的电磁屏蔽连接器模块
EP324700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462000A (zh) 线束插接组件
CN108365397B (zh) 线束插接组件
CN108336610B (zh) 线束插接组件
DE102017217694A1 (de) Verbinder
EP2656452A1 (de)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mit vorgeordneter kontaktklemme
EP1761974A1 (de) Vorrichtung zum anschluss einer elektrischen basiskomponente und einer elektrischen zusatzkomponente an ein leitungsnetz, insbesondere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 herstellung einer derartigen anschlussvorrichtung
EP1916745A1 (en)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the stator windings of an electric motor
JP2016213045A (ja) 電線用コネクタ
US9318855B2 (en) Connector
KR102639445B1 (ko) 전기 분배 조립체
EP307649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laterally protruding releasing arm
US20200203863A1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N106476730A (zh) 一种汽车线束内联结构
KR102531943B1 (ko) 검지기능을 가지는 스페이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EP3604035A1 (en) Electronic connection assembly, automotive ligh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utomotive lighting device
CN107735911B (zh) 接头连接器
CN212542891U (zh) 用于静态转换开关的插拔式接插件及静态转换开关
CN212257610U (zh) 一种模组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设备
CN108695636A (zh) 单端子模块和接插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