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0990A -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0990A
CN108440990A CN201810313583.1A CN201810313583A CN108440990A CN 108440990 A CN108440990 A CN 108440990A CN 201810313583 A CN201810313583 A CN 201810313583A CN 108440990 A CN108440990 A CN 108440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
water
alkermes
raw material
contro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135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博谦
李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ity Star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ity Star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ity Star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ity Star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135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09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0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0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1/00Dyes of natural origin prepared from natural sources, e.g. vegetable sour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5/00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Food or foodstuffs obtained thereby; Materials therefor
    • A23L5/40Colouring or decolouring of foods
    • A23L5/42Addition of dyes or pigment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optical brighteners
    • A23L5/43Addition of dyes or pigment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optical brighteners using naturally occurring organic dyes or pigmen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所述红色食用色素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05%‑5%、胭脂虫红0.05%‑5%、红曲红0.05%‑10%、栀子蓝0.05%‑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5%‑1.5%、抗坏血酸0.05%‑2.0%,余量为水。该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着色力强,不易受PH、温度、光照、氧化等因素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色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色素,是色素的一种,适量使用于食品中可使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颜色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的色彩是食品感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制作食品时常使用食用色素。使用的食用色素有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
天然食用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主要从动物和植物组织及微生物(培养)中提取的色素,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天然色素不仅具有给食品着色的作用,而且,相当部分天然色素具有生理活性。合成食用色素多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通称煤焦色素或苯胺色素这此色素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成本低廉,但有的具有一定的毒性。
天然红色食用色素是呈红色的食用色素,目前主要是以合成食用色素为主。现有的天然的红色食用色素稳定性差,易受光热氧等因素影响而褪色或变色。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天然的红色食用色素稳定性差,易受光热氧等因素影响而褪色或变色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达到天然的红色色素稳定、不易受光、热、氧等因素影响而褪色或变色的有益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所述红色食用色素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05%-5%、胭脂虫红0.05%-5%、红曲红0.05%-10%、栀子蓝0.05%-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5%-1.5%、抗坏血酸0.05%-2.0%,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红色食用色素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1%-3%、胭脂虫红0.1%-3%、红曲红0.1%-5%、栀子蓝0.1%-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0.5%、抗坏血酸0.1%-0.5%,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红色食用色素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1%-1%、胭脂虫红0.1%-1.5%、红曲红2%-3%、栀子蓝0.5%-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0.3%、抗坏血酸0.3%-0.5%,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红色食用色素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5%、胭脂虫红1.5%、红曲红3%、栀子蓝0.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3%、抗坏血酸0.3%、余量为水。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05%-5%、胭脂虫红0.05%-5%、红曲红0.05%-10%、栀子蓝0.05%-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5%-1.5%、抗坏血酸0.05%-2.0%,余量为水;
2)乳化分散:将原料甜菜红、胭脂虫红、红曲红、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抗坏血酸与水,乳化分散10~60min;
3)过滤。
优选的,所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为:甜菜红0.1%-3%、胭脂虫红0.1%-3%、红曲红0.1%-5%、栀子蓝0.1%-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0.5%、抗坏血酸0.1%-0.5%,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过滤步骤所用筛网为100~300目。
优选的,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0-8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
优选的,所述乳化分散设备的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优选的,所述处理量:6T/H。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着色力强,不易受PH、温度(经检测,在105℃下能保持1h不分解变色)、光照、氧化等因素影响。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制备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制备,包含以下步骤:
1)称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3%、胭脂虫红3%、红曲红5%、栀子蓝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抗坏血酸0.5%、余量为水。
2)乳化分散:将原料甜菜红、胭脂虫红、红曲红、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抗坏血酸与水,乳化分散10min;
3)100目过滤网过滤。
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0.1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检验合格后即得所述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
实验测试:
因我司产品是复配着色剂,没有统一的最大吸收波长,所以不能通过吸光度变化计算褪色率,现用是目视比色法比较。
一、PH范围稳定性检测
1. PH范围稳定性检测
1.1方法:模似食品中常用的PH值范围:PH值范围4-8,以相应的缓冲液配制溶液:
(1)实验组:实施例1中原料比例的色素,采用不同PH缓冲液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的实验组;
(2)红色对照组1:与实施例1中质量百分比相同的市售红色色素,采用不同PH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对照组1;
(3)红色对照组2: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原料配制的溶液:甜菜红8%、胭脂虫红3%、栀子蓝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抗坏血酸0.5%、余量为水或者不同PH缓冲液,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的对照组2。
将以上三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10min,100目1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0.1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室内条件分别放置15天,观察状态:
缓冲液:1、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缓冲液(PH值范围2.2-6.5);
2、巴比妥钠-盐酸缓冲液(PH值范围6.8-8.2)。
评分标准:以蒸馏水新鲜配制的试样评分为10分;7-9.5澄清,褪色,5-7有混浊或沉淀,褪色;5以下,沉淀、褪色、变色。
2.实验结果
表1:
Ph值范围 4.3 5.3 6.5 蒸馏水6.8 7.6 8.2
(红色实验组)新鲜配制 10 10 10 10 10 10
(红色对照组1)新鲜配制 9 10 10 10 10 9
(红色对照组2)新鲜配制 10 10 10 10 10 10
(红色实验组)15天 9 9 9.5 9.5 9.5 9
(红色对照样1)15天 5 5 6 6 5 5
(红色对照组2)15天 7 7 8 8 7 7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PH稳定性,在PH4.3~8.2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红曲红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红曲红,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二、高温实验
1.实验方法:
(1)实验组:实施例1中原料比例的色素,加水配置成实验组。
(2)对照组1:采用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为13%市售红色色素溶液,成对照组1;
(3)对照组2: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原料配制的溶液:甜菜红8%、胭脂虫红3%、栀子蓝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抗坏血酸0.5%、余量为水。
(4)参照溶液:按照实施例1中色素原料比例,配置成色素质量为13%的母液为第10级溶液,在此基础上,用水稀释成色素质量百分比为1.3%、2.6%、3.9%、5.2%、6.5%、7.8%、9.1%、10.4%、11.7%的9个等级的水溶液,共10个等级。
将以上4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10min,1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0.1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将配制好的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装进具塞试管中,放进高压灭菌锅里,控制温度105度,一定时间后,与新鲜配制的1.3%、2.6%、3.9%、5.2%、6.5%、7.8%、9.1%、10.4%、11.7%、13%水溶液用比色法比较。
2.实验结果
表2:
时间 实验组(红色) 对照组1(外购) 对照组2
现配 10 10 10
1小时 9.5 6 8
2小时 9 5 7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高温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红曲红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红曲红,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三、光照实验
1.实验方法:
(1)实验组:实施例1中原料比例的色素,加水配置成实验组。
(2)对照组1:采用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为13%市售红色色素溶液,成对照组1;
(3)对照组2: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原料配制的溶液:甜菜红8%、胭脂虫红3%、栀子蓝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抗坏血酸0.5%、余量为水。
(4)参照溶液:按照实施例1中色素原料比例,配置成色素质量为13%的母液为第10级溶液,在此基础上,用水稀释成色素质量百分比为1.3%、2.6%、3.9%、5.2%、6.5%、7.8%、9.1%、10.4%、11.7%的9个等级的水溶液,共10个等级。
将以上4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10min,100目1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0.1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实验条件:将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放进放进恒温光照箱里,调整光照强度:12000 Lux,一定时间后,与新鲜配制的参照溶液比较,得出褪色等级。
与新鲜配制的1.3%、2.6%、3.9%、5.2%、6.5%、7.8%、9.1%、10.4%、11.7%、13%水溶液用比色法比较,对应褪色程度为10个等级,10为不褪色,9.5开始褪色:
2.实验结果
表3:
实验组(红色) 对照组1(外购) 对照组2
现配 10 10 10
光照24小时 9 6 7
光照48小时 7.5 3 5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光稳定性,在强光照条件下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红曲红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红曲红,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实施例2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制备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制备,包含以下步骤:
1)称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2%、胭脂虫红1.5%、红曲红3%、栀子蓝0.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3%、抗坏血酸0.3%、余量为水。
2)乳化分散:将原料甜菜红、胭脂虫红、红曲红、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抗坏血酸与水,乳化分散30min;
3)200目过滤网过滤。
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6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检验合格后即得所述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
实验测试:
因我司产品是复配着色剂,没有统一的最大吸收波长,所以不能通过吸光度变化计算褪色率,现用是目视比色法比较。
一、PH范围稳定性检测
1. PH范围稳定性检测
1.1方法:模似食品中常用的PH值范围:PH值范围4-8,以相应的缓冲液配制溶液:
(1)实验组:实施例2中原料比例的色素,采用不同PH缓冲液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的实验组;
(2)红色对照组1:与实施例2中质量百分比相同的市售红色色素,采用不同PH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对照组1;
(3)红色对照组2: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原料配制的溶液:甜菜2%、胭脂虫红2.0%、红曲红3%、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3%、抗坏血酸0.3%、余量为水或者不同PH缓冲液,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的对照组2。
将以上三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30min,2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6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室内条件分别放置15天,观察状态:
缓冲液:1、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缓冲液(PH值范围2.2-6.5);
2、巴比妥钠-盐酸缓冲液(PH值范围6.8-8.2)。
评分标准:以蒸馏水新鲜配制的试样评分为10分;7-9.5澄清,褪色,5-7有混浊或沉淀,褪色;5以下,沉淀、褪色、变色。
2.实验结果
表4: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PH稳定性,在PH4.3~8.2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栀子蓝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栀子蓝,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二、高温实验
1.实验方法:
(1)实验组:实施例2中原料比例的色素,加水配置成实验组。
(2)对照组1:采用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为7.6%市售红色色素溶液,成对照组1;
(3)对照组2: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原料配制的溶液:甜菜2%、胭脂虫红2.0%、红曲红3%、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3%、抗坏血酸0.3%、余量为水。
(4)参照溶液:按照实施例2中色素原料比例,配置成色素质量为7.6%的母液为第10级溶液,在此基础上,用水稀释成色素质量百分比为0.76%、1.52%、2.28%、3.04%、3.8%、4.56%、5.32%、6.08%、6.84%的9个等级的水溶液,共10个等级。
将以上4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30min,2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6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将配制好的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装进具塞试管中,放进高压灭菌锅里,控制温度105度,一定时间后,与新鲜配制的0.76%、1.52%、2.28%、3.04%、3.8%、4.56%、5.32%、6.08%、6.84%、7.6%水溶液用比色法比较,对应褪色程度为10个等级,10为不褪色,9.5开始褪色:
2.实验结果
表5:
时间 实验组(红色) 对照组1(外购) 对照组2
现配 10 10 10
1小时 10 6 8
2小时 10 5 7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高温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栀子蓝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栀子蓝,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三、光照实验
1.实验方法:
(1)实验组:实施例2中原料比例的色素,加水配置成实验组。
(2)对照组1:采用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为7.6%市售红色色素溶液,成对照组1;
(3)对照组2: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原料配制的溶液:甜菜2%、胭脂虫红2.0%、红曲红3%、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3%、抗坏血酸0.3%、余量为水。
(4)参照溶液:按照实施例2中色素原料比例,配置成色素质量为7.6%的母液为第10级溶液,在此基础上,用水稀释成色素质量百分比为0.76%、1.52%、2.28%、3.04%、3.8%、4.56%、5.32%、6.08%、6.84%的9个等级的水溶液,共10个等级。
将以上4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30min,2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6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实验条件:将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放进放进恒温光照箱里,调整光照强度:12000 Lux,一定时间后,与新鲜配制的参照溶液比较,得出褪色等级。
与新鲜配制的0.76%、1.52%、2.28%、3.04%、3.8%、4.56%、5.32%、6.08%、6.84%、7.6%水溶液用比色法比较,对应褪色程度为10个等级,10为不褪色,9.5开始褪色:
2.实验结果
表6:
实验组(红色) 对照组1(外购) 对照组2
现配 10 10 10
光照24小时 9.5 6 7
光照48小时 9 3 5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光稳定性,在强光照条件下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栀子蓝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栀子蓝,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实施例3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制备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制备,包含以下步骤:
1)称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1%、胭脂虫红0.1%、红曲红0.1%、栀子蓝0.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抗坏血酸0.1%、余量为水。
2)乳化分散:将原料甜菜红、胭脂虫红、红曲红、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抗坏血酸与水,乳化分散60min;
3)300目过滤网过滤。
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8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检验合格后即得所述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
实验测试:
因我司产品是复配着色剂,没有统一的最大吸收波长,所以不能通过吸光度变化计算褪色率,现用是目视比色法比较。
一、PH范围稳定性检测
1. PH范围稳定性检测
1.1方法:模似食品中常用的PH值范围:PH值范围4-8,以相应的缓冲液配制溶液:
(1)实验组:实施例3中原料比例的色素,采用不同PH缓冲液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的实验组;
(2)红色对照组1:与实施例3中质量百分比相同的市售红色色素,采用不同PH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对照组1;
(3)红色对照组2: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原料配制的溶液:胭脂虫红0.2%、红曲红0.1%、栀子蓝0.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抗坏血酸0.1%、余量为水或者不同PH缓冲液,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的对照组2。
将以上三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60min,3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8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室内条件分别放置15天,观察状态:
缓冲液:1、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缓冲液(PH值范围2.2-6.5);
2、巴比妥钠-盐酸缓冲液(PH值范围6.8-8.2)。
评分标准:以蒸馏水新鲜配制的试样评分为10分;7-9.5澄清,褪色,5-7有混浊或沉淀,褪色;5以下,沉淀、褪色、变色。
2.实验结果
表7:
Ph值范围 4.3 5.3 6.5 蒸馏水6.8 7.6 8.2
(红色实验组)新鲜配制 10 10 10 10 10 10
(红色对照组1)0天 9 10 10 10 10 9
(红色对照组2)0天 10 10 10 10 10 10
(红色实验组)15天 9 9 9.5 9.5 9.5 9
(红色对照样1)15天 5 5 6 6 5 5
(红色对照组2)15天 7 7 8 8 7 7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PH稳定性,在PH4.3~8.2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甜菜红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甜菜红,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二、高温实验
1.实验方法:
(1)实验组:实施例3中原料比例的色素,加水配置成实验组。
(2)对照组1:采用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为0.6%市售红色色素溶液,成对照组1;
(3)对照组2: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原料配制的溶液:胭脂虫红0.2%、红曲红0.1%、栀子蓝0.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抗坏血酸0.1%、余量为水。
(4)参照溶液:按照实施例3中色素原料比例,配置成色素质量为0.6%的母液,在此基础上,用水稀释成色素质量为的9个等级的水溶液:0.06%、0.12%、0.18%、0.24%、0.3%、0.36%、0.42%、0.48%、0.54%,共10个等级。
将以上4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60min,3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8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将配制好的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装进具塞试管中,放进高压灭菌锅里,控制温度105度,一定时间后,与新鲜配制的0.06%、0.12%、0.18%、0.24%、0.3%、0.36%、0.42%、0.48%、0.54%、0.6%水溶液用比色法比较,对应褪色程度为10个等级,10为不褪色,9.5开始褪色:
2.实验结果
表8:
时间 实验组(红色) 对照组1(外购) 对照组2
现配 10 10 10
1小时 9 6 8
2小时 8.5 5 7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温度稳定性,在温度105℃条件下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甜菜红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甜菜红,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三、光照实验
1.实验方法:
(1)实验组:实施例3中原料比例的色素,加水配置成实验组。
(2)对照组1:采用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为0.6%市售红色色素溶液,成对照组1;
(3)对照组2: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原料配制的溶液:胭脂虫红0.2%、红曲红0.1%、栀子蓝0.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抗坏血酸0.1%、余量为水。
(4)参照溶液:按照实施例3中色素原料比例,配置成色素质量为0.6%的母液,在此基础上,用水稀释成色素质量百分比为的9个等级的水溶液:0.06%、0.12%、0.18%、0.24%、0.3%、0.36%、0.42%、0.48%、0.54%,共10个等级。
将以上4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60min,3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8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实验条件:将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放进放进恒温光照箱里,调整光照强度:12000 Lux,一定时间后,与新鲜配制的参照溶液比较,得出褪色等级。
与新鲜配制的0.06%、0.12%、0.18%、0.24%、0.3%、0.36%、0.42%、0.48%、0.54%、0.6%水溶液用比色法比较,对应褪色程度为10个等级,10为不褪色,9.5开始褪色:
2.实验结果
表9:
实验组(红色) 对照组1(外购) 对照组2
现配 10 10 10
光照24小时 9.0 6 7
光照48小时 8.0 3 5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光照稳定性,在光照强度为12000 Lux条件下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甜菜红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甜菜红,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实施例4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制备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制备,包含以下步骤:
1)称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05%、胭脂虫红0.05%、红曲红0.05%、栀子蓝0.0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5%、抗坏血酸0.05%,余量为水。
2)乳化分散:将原料甜菜红、胭脂虫红、红曲红、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抗坏血酸与水,乳化分散60min;
3)100目过滤网过滤。
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4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检验合格后即得所述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
实验测试:
因我司产品是复配着色剂,没有统一的最大吸收波长,所以不能通过吸光度变化计算褪色率,现用是目视比色法比较。
一、PH范围稳定性检测
1. PH范围稳定性检测
1.1方法:模似食品中常用的PH值范围:PH值范围4-8,以相应的缓冲液配制溶液:
(1)实验组:实施例4中原料比例的色素,采用不同PH缓冲液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的实验组;
(2)红色对照组1:与实施例4中质量百分比相同的市售红色色素,采用不同PH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对照组1;
(3)红色对照组2:原料质量百分比如下配制的溶液:甜菜红0.05%、胭脂虫红0.05%、红曲红0.05%、栀子蓝0.1%、抗坏血酸0.05%,余量为水或者不同PH缓冲液,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的对照组2。
将以上三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60min,1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4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室内条件分别放置15天,观察状态:
缓冲液:1、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缓冲液(PH值范围2.2-6.5);
2、巴比妥钠-盐酸缓冲液(PH值范围6.8-8.2)。
评分标准:以蒸馏水新鲜配制的试样评分为10分;7-9.5澄清,褪色,5-7有混浊或沉淀,褪色;5以下,沉淀、褪色、变色。
2.实验结果
表10: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PH稳定性,在PH4.3~8.2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5%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二、高温实验
1.实验方法:
(1)实验组:实施例4中原料比例的色素,加水配置成实验组。
(2)对照组1:采用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0.3%市售红色色素溶液,成对照组1;
(3)对照组2:原料质量百分比如下配制的溶液:甜菜红0.05%、胭脂虫红0.05%、红曲红0.05%、栀子蓝0.1%、抗坏血酸0.05%,余量为水。
(4)参照溶液:按照实施例4中色素原料比例,配置成色素质量为0.3%的母液为第10级溶液,在此基础上,用水稀释成色素质量百分比为0.03%、0.06%、0.09%、0.12%、0.15%、0.18%、0.21%、0.24%、0.27%的9个等级的水溶液,共10个等级。
将以上三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60min, 1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4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将配制好的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装进具塞试管中,放进高压灭菌锅里,控制温度105度,一定时间后,与新鲜配制的0.03%、0.06%、0.09%、0.12%、0.15%、0.18%、0.21%、0.24%、0.27%、0.3%水溶液用比色法比较。
2.实验结果
表11:
时间 实验样(红色) 对照组1(外购) 对照组2
现配 10 10 10
1小时 9 6 8
2小时 8.5 5 6.5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高温稳定性,在105℃高温条件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三、光照实验
1.实验方法:
(1)实验组:实施例4中原料比例的色素,加水配置成实验组。
(2)对照组1:采用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为0.3%市售红色色素溶液,成对照组1;
(3)对照组2:原料质量百分比如下配制的溶液:甜菜红0.05%、胭脂虫红0.05%、红曲红0.05%、栀子蓝0.1%、抗坏血酸0.05%,余量为水。
(4)参照溶液:按照实施例4中色素原料比例,配置成色素质量为0.3%的母液为第10级溶液,在此基础上,用水稀释成色素质量百分比为0.03%、0.06%、0.09%、0.12%、0.15%、0.18%、0.21%、0.24%、0.27%的9个等级的水溶液,共10个等级。
将以上三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60min, 1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4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实验条件:将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放进放进恒温光照箱里,调整光照强度:12000 Lux,一定时间后,与新鲜配制的参照溶液比较,得出褪色等级。
与新鲜配制的0.03%、0.06%、0.09%、0.12%、0.15%、0.18%、0.21%、0.24%、0.27%、0.3%水溶液用比色法比较,对应褪色程度为10个等级,10为不褪色,9.5开始褪色:
2.实验结果
表12:
实验组(红色) 对照组1(外购) 对照组2
现配 10 10 10
光照24小时 8 6 7
光照48小时 7.5 3 5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光照稳定性,在光照强度为12000 Lux条件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实施例5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制备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制备,包含以下步骤:
1)称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5%、胭脂虫红5%、红曲红10%、栀子蓝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1.5%、抗坏血酸2.0%,余量为水。
2)乳化分散:将原料甜菜红、胭脂虫红、红曲红、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抗坏血酸与水,乳化分散60min;
3)200目过滤网过滤。
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4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检验合格后即得所述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
实验测试:
因我司产品是复配着色剂,没有统一的最大吸收波长,所以不能通过吸光度变化计算褪色率,现用是目视比色法比较。
一、PH范围稳定性检测
1. PH范围稳定性检测
1.1方法:模似食品中常用的PH值范围:PH值范围4-8,以相应的缓冲液配制溶液:
(1)实验组:实施例5中原料比例的色素,采用不同PH缓冲液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的实验组;
(2)红色对照组1:与实施例5中质量百分比相同的市售红色色素,采用不同PH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对照组1;
(3)红色对照组2:原料质量百分比如下的溶液:甜菜红10%、红曲红10%、栀子蓝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1.5%、抗坏血酸2.0%,余量为水或者不同PH缓冲液,配制出PH分别为4.3、5.3、6.5、6.8、7.6、8.2的对照组2。
将以上三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60min, 2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4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室内条件分别放置15天,观察状态:
缓冲液:1、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缓冲液(PH值范围2.2-6.5);
2、巴比妥钠-盐酸缓冲液(PH值范围6.8-8.2)。
评分标准:以蒸馏水新鲜配制的试样评分为10分;7-9.5澄清,褪色,5-7有混浊或沉淀,褪色;5以下,沉淀、褪色、变色。
2.实验结果
表13: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PH稳定性,在PH4.3~8.2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胭脂虫红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胭脂虫红,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二、高温实验
1.实验方法:
(1)实验组:实施例5中原料比例的色素,加水配置成实验组。
(2)对照组1:采用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28.5%市售红色色素溶液,成对照组1;
(3)对照组2:原料质量百分比如下的溶液:甜菜红10%、红曲红10%、栀子蓝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1.5%、抗坏血酸2.0%,余量为水。
(4)参照溶液:按照实施例5中色素原料比例,配置成色素质量为28.5%的母液为第10级溶液,在此基础上,用水稀释成色素质量百分比为2.85%、5.7%、8.55%、11.4%、14.25%、11.4%、14.25%、17.1%、19.95%、22.8%、25.65%的9个等级的水溶液,共10个等级。
将以上三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60min, 2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
将配制好的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装进具塞试管中,放进高压灭菌锅里,控制温度105度,一定时间后,与新鲜配制的2.85%、5.7%、8.55%、11.4%、14.25%、11.4%、14.25%、17.1%、19.95%、22.8%、25.65%、28.5%水溶液用比色法比较,对应褪色程度为10个等级,10为不褪色,9.5开始褪色:
2.实验结果
表14:
时间 实验组(红色) 对照组1(外购) 对照组2
现配 10 10 10
1小时 9.5 6 7
2小时 9.0 5 6.5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高温稳定性,在105℃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胭脂虫红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胭脂虫红,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三、光照实验
1.实验方法:
(1)实验组:实施例5中原料比例的色素,加水配置成实验组。
(2)对照组1:采用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为28.5%市售红色色素溶液,成对照组1;
(3)对照组2: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原料配制的溶液:甜菜红10%、红曲红10%、栀子蓝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1.5%、抗坏血酸2.0%,余量为水。
(4)参照溶液:按照实施例5中色素原料比例,配置成色素质量为28.5%的母液为第10级溶液,在此基础上,用水稀释成色素质量为2.85%、5.7%、8.55%、11.4%、14.25%、11.4%、14.25%、17.1%、19.95%、22.8%、25.65%的9个等级的水溶液,共10个等级。
将以上三个组的样品采用乳化分散设备乳化分散60min, 2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实验所用溶液。
实验条件:将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放进放进恒温光照箱里,调整光照强度:12000 Lux,一定时间后,与新鲜配制的参照溶液比较,得出褪色等级,与新鲜配制的2.85%、5.7%、8.55%、11.4%、14.25%、11.4%、14.25%、17.1%、19.95%、22.8%、25.65%、28.5%水溶液用比色法比较,对应褪色程度为10个等级,10为不褪色,9.5开始褪色:
2.实验结果
表15:
实验样(红色) 对照组1(外购) 对照组2
现配 10 10 10
光照24小时 9.0 6 7
光照48小时 8.5 3 5
由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复配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具有非常好的光照稳定性,在光照强度12000 Lux条件下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市售红色色素,并且本配方的胭脂虫红对实验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缺少胭脂虫红,复配的红色素稳定性有显著的下降。

Claims (10)

1.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食用色素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05%-5%、胭脂虫红0.05%-5%、红曲红0.05%-10%、栀子蓝0.05%-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5%-1.5%、抗坏血酸0.05%-2.0%,余量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食用色素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1%-3%、胭脂虫红0.1%-3%、红曲红0.1%-5%、栀子蓝0.1%-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0.5%、抗坏血酸0.1%-0.5%,余量为水。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食用色素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1%-1%、胭脂虫红0.1%-1.5%、红曲红2%-3%、栀子蓝0.5%-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0.3%、抗坏血酸0.3%-0.5%,余量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食用色素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5%、胭脂虫红1.5%、红曲红3%、栀子蓝0.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3%、抗坏血酸0.3%、余量为水。
5.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甜菜红0.05%-5%、胭脂虫红0.05%-5%、红曲红0.05%-10%、栀子蓝0.05%-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5%-1.5%、抗坏血酸0.05%-2.0%,余量为水;
2)乳化分散:将原料甜菜红、胭脂虫红、红曲红、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抗坏血酸与水,乳化分散10~60min;
3)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为:甜菜红0.1%-3%、胭脂虫红0.1%-3%、红曲红0.1%-5%、栀子蓝0.1%-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0.5%、抗坏血酸0.1%-0.5%、余量为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步骤所用筛网为100~300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分散使用设备为:高剪切均质乳化泵(三级定转子),功率7.5KW,处理量:0-8T/H,转速:2900r/min,转子直径:15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分散设备的工作方式:下吸循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量:6T/H。
CN201810313583.1A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4409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3583.1A CN108440990A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3583.1A CN108440990A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0990A true CN108440990A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99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13583.1A Pending CN108440990A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099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7087A (zh) * 2019-11-21 2020-02-14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采用天然植物色素的高显色度的护唇口红的制备方法
CN113475666A (zh) * 2021-06-17 2021-10-08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着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75666B (zh) * 2021-06-17 2024-05-28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着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8478A (zh) * 2010-05-27 2010-09-22 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天然色素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5547A (zh) * 2013-05-24 2013-09-04 天津天康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巧克力表面喷墨印刷用的可食用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8924A (zh) * 2013-09-22 2015-03-25 青岛中人智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色素组合物
CN105255214A (zh) * 2014-07-18 2016-01-20 周子童 一种天然色素组合物
CN105419390A (zh) * 2016-01-12 2016-03-23 河南科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天然色素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3125A (zh) * 2016-07-30 2016-12-14 广州市威伦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橙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4919A (zh) * 2016-07-30 2016-12-21 广州市威伦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食用黑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4918A (zh) * 2016-07-30 2016-12-21 广州市威伦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棕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8478A (zh) * 2010-05-27 2010-09-22 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天然色素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5547A (zh) * 2013-05-24 2013-09-04 天津天康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巧克力表面喷墨印刷用的可食用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8924A (zh) * 2013-09-22 2015-03-25 青岛中人智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色素组合物
CN105255214A (zh) * 2014-07-18 2016-01-20 周子童 一种天然色素组合物
CN105419390A (zh) * 2016-01-12 2016-03-23 河南科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天然色素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3125A (zh) * 2016-07-30 2016-12-14 广州市威伦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橙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4919A (zh) * 2016-07-30 2016-12-21 广州市威伦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食用黑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4918A (zh) * 2016-07-30 2016-12-21 广州市威伦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棕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7087A (zh) * 2019-11-21 2020-02-14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采用天然植物色素的高显色度的护唇口红的制备方法
CN113475666A (zh) * 2021-06-17 2021-10-08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着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75666B (zh) * 2021-06-17 2024-05-28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着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elmurugan et al. Dyeing of cotton yarn with five water soluble fungal pigments obtained from five fungi
IT9021866A1 (it) Procedimento per preparare un complesso di norbixina con un polisaccaride ciclico o a catena ramificata solubile in acqua oppure una proteina solubile in acqua o disperdibile in acqua
Chen et al. Sodium azide intervention, salinity stress and two-step cultivation of Dunaliella tertiolecta for lipid accumulation
CN106213125A (zh) 一种天然橙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40990A (zh) 一种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4918A (zh) 一种天然棕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64510A (zh) 一种靛蓝色素染色蚕丝织物的染色方法
CN108894014A (zh) 拼色后的天然蓝色素Indigoidine对蛋白质纤维织物染色的方法
CN106189347B (zh) 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纳米级染色剂的工艺
CN108294227A (zh) 一种天然绿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70620A (zh) 一种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蛹虫草栽培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CN108576579A (zh) 一种天然黄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9390A (zh) 天然色素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3665084B2 (ja) カロテノイド系色素の安定化方法、カロテノイド系色素の安定化組成物、及び当該方法により安定化されたカロテノイド系色素を含有する飼料
CN104431956A (zh) 一种低盐郫县豆瓣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4919A (zh) 一种天然食用黑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88795B1 (ko) 인도람을 이용한 천연염료의 제조방법, 그 천연염료와 이를 이용한 천연염색방법 및 그 염색된 직물
CN102630868B (zh) 一种生产桔黄色红曲米的发酵工艺及其产品
KR101621435B1 (ko) 다색의 이염을 이용한 천연염료의 염색방법
JP2007182525A (ja) 藍染め物品の染色方法
EP0018008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lasierenden Pigmentformen des 4,4',7,7'-Tetrachlorthioindigo
CN113186751A (zh) 一种燃烧后裂口率低且灰度值高的天然植物色料卷烟纸
CN107400409A (zh) 一种无荧显现的里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60794A (zh) 天然蓝色素Indigoidine与红曲色素拼色后对织物染色的方法
CN107801895A (zh) 一种复配食品着色剂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