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7848B - 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7848B
CN108437848B CN201810232249.3A CN201810232249A CN108437848B CN 108437848 B CN108437848 B CN 108437848B CN 201810232249 A CN201810232249 A CN 201810232249A CN 108437848 B CN108437848 B CN 108437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se
rail
carriage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322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7848A (zh
Inventor
李新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 Suzhe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2322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37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37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7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7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7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3/00Electric propulsion for monorail vehicles, suspension vehicles or rack railways;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 B60L13/10Combination of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9/00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preventing derailing, e.g. by use of guid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由基座(13)、列车、磁悬浮装置、导向和动力装置、供电装置组成。遇到突然停电,车厢(1)仍然处于悬浮状态,基座(13)与轨道轮(20)的协同配合对车厢(1)运动方向产生的约束作用仍然存在,车厢(1)不会坠毁,困扰多年的安全大难题解决了;车厢(1)运行平稳,噪音小;车厢(1)通过弯道其速度有个安全区间,操控方便;安全轮(12)可防止车厢(1)与基座(13)碰撞;用磁铁(6)替代绕组,节省能源;较当前的磁悬浮列车,其结构简单很多,容易制造、造价低、维修方便。

Description

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尤其是结构简单、造价低、节省能源、突然停电能确保安全的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
背景技术
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和制造涉及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推进技术、机械设计制造、故障监测与诊断等众多学科,技术十分复杂,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磁悬浮列车与普通轮轨列车相比,具有低噪音、无污染、安全舒适的特点,有着“零高度飞行器”的美誉,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交通工具。
当前的磁悬浮列车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其一。磁悬浮系统以电磁力实现悬浮、导向和驱动,如果列车遇到突然停电,会发生严重安全事故。一方面电磁力消失,列车不能悬浮,会迅速下坠撞向线路,甚至坠落地面。另一方面,导向功能失效,列车会因惯性冲出线路。
其二。常导磁悬浮技术的悬浮高度较低,因此对线路的平整度、路基下沉量及道岔结构方面的要求较超导技术更高。
其三。超导磁悬浮技术由于涡流效应悬浮能耗较常导技术更大,冷却系统重。
其四。绕组需要通电才能产生电磁力,电力消耗大。
其五。结构复杂,造价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节省能源、突然停电能确保安全的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其含基座、列车、磁悬浮装置、导向和动力装置、供电装置。
该基座为铺设在路基上的厚实长条形板,其由上基板和下基板结合为整体;该上基板,其横断面为矩形,其上表面上均匀分布多个下磁铁孔,其两侧向面的上部均有沿纵向的侧轨板槽;该下基板,其横断面为矩形,其横向宽度大于该上基板的横向宽度,其两侧露出的上表面上均有沿纵向的平轨板槽;侧轨板槽的横向宽度大于平轨板槽的横向宽度;位于弯道的基座的上表面向弯道内侧倾斜,倾角θ与列车的设计速度v和弯道半径r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GSB0000190437270000011
该列车由多个车厢串接而成;车厢由一块底板、两块侧板、一块顶板、一块前端板、一块后端板围成;该顶板为水平矩形板或为龟背形板。
车厢,其悬浮于该基座的正上方,其上两块侧板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基座下基板的横向宽度。
车厢的底板,其为水平矩形板,其横向宽度大于该车厢上两侧板之间的距离,且等于或小于该基座下基板的横向宽度;与该基座上基板的上表面对置的该底板的下表面上均匀分布多个上磁铁孔,这多个上磁铁孔的分布密度与该上基板上表面的多个下磁铁孔的分布密度对应,上磁铁孔的形状与下磁铁孔的形状相同,上磁铁孔的大小与下磁铁孔的大小相同;该底板两侧露出的上表面上均沿纵向均匀分布n个竖轴孔,该底板上共有n对竖轴孔,每对竖轴孔的两个竖轴孔上端口的连线与该底板的纵向中线垂直;所述n为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该车厢的纵向长度越大或载重越大或在运动中遇到的空气阻力越大所述n取值越大。
该磁悬浮装置为磁铁,磁铁的形状与该基座上的下磁铁孔的形状对应;该基座上的每个下磁铁孔中均以紧配合方式嵌入一个磁铁,安装在该基座上的全部磁铁的上端为同性磁极;该底板上的每个上磁铁孔中均以紧配合方式嵌入一个磁铁,安装在该底板上的全部磁铁的下端与安装在该基座上的全部磁铁的上端为同性磁极;该基座上的全部磁铁与该底板上的全部磁铁磁力相斥,因而该车厢能够悬浮于该基座的正上方。磁铁提供的磁力不是电磁力,不会因为列车遇到突然停电而导致磁斥力消失。
该导向和动力装置含竖轴、横轴、安全轮、侧轨、平轨、轨道轮、轮毂电机。
该侧轨由多块条形侧轨板串接而成,侧轨板的横向宽度等于该基座上侧轨板槽的横向宽度;两侧轨以紧配合方式沿纵向分别嵌在该基座的两侧轨板槽中;侧轨上的侧轨板的外侧向面与相应位置的该基座的上基板的侧向面齐平。
该平轨由多块条形平轨板串接而成,平轨板的横向宽度等于该基座上平轨板槽的横向宽度;两平轨以紧配合方式沿纵向分别嵌在该基座的两平轨板槽中;平轨上的平轨板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基座的下基板露出的上表面齐平。
该竖轴由位于上方的圆柱体和位于下方的两个垂耳连接为整体,这两个垂耳之间为长方体形空腔,该空腔的前、后侧和下端均敞开,这两个垂耳上均有横向水平横轴孔;该车厢底板上的每个竖轴孔中安装一个竖轴,该竖轴的圆柱体的上端与该底板以紧配合方式连接在一起。
每个竖轴上安装一个轨道轮;轨道轮,其上套装有橡胶轮胎,其固定连接于竖轴上圆柱体的下端,其可绕该竖轴的竖直轴线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其充气后其上橡胶轮胎压紧在相应位置的侧轨板的外侧向面上;该车厢上共有n对轨道轮,这n对轨道轮中,每对轨道轮的两个轨道轮轴对称,对称轴位于该车厢底板纵向中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上,根据需要动力的大小分散选择k对轨道轮在其轮毂内安装轮毂电机,安装了轮毂电机的这k对轨道轮既是动力轮又是导向轮,没有安装轮毂电机的轨道轮只是导向轮,所述k等于或小于n。
每个竖轴上安装一个安全轮;安全轮,其上套装有橡胶轮胎,其位于竖轴上两个垂耳之间的空腔中,其固定连接在该横轴的中部,该横轴的两端以紧配合方式分别连接在这两个垂耳的横轴孔中,该安全轮其可绕该横轴的水平轴线在竖直平面上自由转动,该安全轮位于相应位置的平轨板的正上方,该安全轮与该平轨板之间的间隙的竖直宽度小于该车厢的底板与该基座之间的间隙的竖直宽度。
该供电装置向该车厢上轮毂电机供电。
该车厢上安装有轮毂电机的每对轨道轮,转速的协同由差速器控制。
上文所述侧轨由多块条形侧轨板串接而成,该侧轨板的结构是这样的:
该侧轨板的一端,其上半部分的竖直端面位于其下半部分竖直端面之外,该端上半部分的端面与下半部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该侧轨板的另一端,其下半部分的竖直端面位于其上半部分竖直端面之外,该端下半部分的端面与上半部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
上文所述平轨由多块条形平轨板串接而成,该平轨板的结构是这样的:
该平轨板的一端,其左半部分的竖直端面位于其右半部分竖直端面之外,该端左半部分的端面与右半部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b;该平轨板的另一端,其右半部分的竖直端面位于其左半部分竖直端面之外,该端右半部分的端面与左半部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b。
相邻两侧轨板这样对接:
在对接处,一侧轨板上半部分的伸出端的下表面与另一侧轨板下半部分的伸出端的上表面接触,这两侧轨板上半部分的端面对置且接触。
相邻两平轨板这样对接:
在对接处,一平轨板左半部分的伸出端的右表面与另一平轨板右半部分的伸出端的左表面接触,这两平轨板左半部分的端面对置且接触。
该供电装置有两个优选方案。
该供电装置的第一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供电装置为蓄电池。
该供电装置的第二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供电装置为受电弓和架空的接触导线,该受电弓安装在该车厢顶板的上表面上,并伸向该接触导线。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磁悬浮是底板上磁铁与基座上磁铁的磁斥力作用实现的,列车遇到突然停电,磁斥力不会消失,列车仍然处于悬浮状态,因而不会发生列车坠毁事故。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基座与轨道轮的协同配合对列车的运动方向产生约束作用,列车遇到突然停电,这种约束作用仍然存在,因而列车不会冲出基座。
以上两点,困扰多年的磁悬浮列车遇到突然停电会发生车毁人亡事故的缺陷,得到了有效解决。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虽然本发明未采用电磁力导向技术,但由于侧轨的前后两侧轨板在连接处的上下微小间隙不在一条直线上,使得轨道轮通过连接处时,一半车轮通过间隙,另一半车轮在平整侧轨板上,列车的运行仍然平稳,乘客仍然感觉舒适。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基座在弯道处是倾斜的,列车以设计速度v通过弯道时,基座对内侧轨道轮和外侧轨道轮都没有侧压力作用;列车以稍大于设计速度v通过弯道时,基座对内侧轨道轮的侧压力较小,仍然安全;列车以稍小于设计速度v通过弯道时,基座对外侧轨道轮的侧压力较小,仍然安全。因此,列车的运行速度有个安全区间,这为操控带来了很大方便。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如果车厢发生偏倾,安全轮既能防止车厢与基座碰撞,又不影响列车的继续运行。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列车的悬浮不是电磁力,而是磁铁的磁斥力作用实现的;列车的转向不是电磁力导向,而是机械导向。这两种情况都不消耗电能,因而节省能源。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轨道轮在水平面上转动,其与侧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受轨道轮充气量的影响,不受竖直方向的力的影响,因而列车运行平稳。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发明较当前的磁悬浮列车,结构简单得多,制造容易、造价低、维修方便。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虽然机械导向会产生噪音,但由于轨道轮是其上的橡胶轮胎与侧轨板的平整外侧向面接触,由于前后两侧轨板在对接处的上下间隙不在一条直线上,且间隙的宽度微小,产生的噪音不严重,甚至远小于列车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噪音,因而本发明仍然具有低噪音的特点。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每个车厢上都有独立动力和独立机械导向装置,列车可由很多车厢串接而成,乘客输送量大,将为大城市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的横向竖直剖面示意图,安装在一对竖轴孔内的两个竖轴的轴线在该剖面上。
图2是沿底板下表面的水平剖面示意图,图中n取值为5。
图3是相邻两侧轨板在对接处的侧视图板。
图4是相邻两平轨板在对接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各图所示,一种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其含基座13、列车、磁悬浮装置、导向和动力装置、供电装置。
如图1所示,该基座13为铺设在路基上的厚实长条形板,其由上基板14和下基板15结合为整体。该上基板14,其横断面为矩形,其上表面上均匀分布多个下磁铁孔16,其两侧向面的上部均有沿纵向的侧轨板槽21;该下基板15,其横断面为矩形,其横向宽度大于该上基板14的横向宽度,其两侧露出的上表面上均有沿纵向的平轨板槽22;侧轨板槽21的横向宽度大于平轨板槽22的横向宽度;位于弯道的基座13的上表面向弯道内侧倾斜,倾角θ与列车的设计速度v和弯道半径r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GSB0000190437270000041
如图1所示,该列车由多个车厢1串接而成;车厢1由一块底板2、两块侧板3、一块顶板4、一块前端板、一块后端板围成;该顶板4为水平矩形板或为龟背形板。
如图1所示,车厢1,其悬浮于该基座13的正上方,其上两块侧板3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基座13下基板15的横向宽度。
如图1、图2所示,车厢1的底板2,其为水平矩形板,其横向宽度大于该车厢1上两侧板3之间的距离,且等于或小于该基座13下基板15的横向宽度;与该基座13上基板14的上表面对置的该底板2的下表面上均匀分布多个上磁铁孔5,这多个上磁铁孔5的分布密度与该上基板14上表面的多个下磁铁孔16的分布密度对应,上磁铁孔5的形状与下磁铁孔16的形状相同,上磁铁孔5的大小与下磁铁孔16的大小相同;该底板2两侧露出的上表面上均沿纵向均匀分布n个竖轴孔18,该底板2上共有n对竖轴孔18,每对竖轴孔18的两个竖轴孔18上端口的连线与该底板2的纵向中线垂直;所述n为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该车厢1的纵向长度越大或载重越大或在运动中遇到的空气阻力越大所述n取值越大。
如图1、图2所示,该磁悬浮装置为磁铁6,磁铁6的形状与该基座13上的下磁铁孔16的形状对应;该基座13上的每个下磁铁孔16中均以紧配合方式嵌入一个磁铁6,安装在该基座13上的全部磁铁6的上端为同性磁极;该底板2上的每个上磁铁孔5中均以紧配合方式嵌入一个磁铁6,安装在该底板2上的全部磁铁6的下端与安装在该基座13上的全部磁铁6的上端为同性磁极;该基座13上的全部磁铁6与该底板2上的全部磁铁6磁力相斥,因而该车厢1能够悬浮于该基座13的正上方。磁铁6提供的磁力不是电磁力,不会因为列车遇到突然停电而导致磁斥力消失。
如图1所示,该导向和动力装置含竖轴7、横轴11、安全轮12、侧轨、平轨、轨道轮20、轮毂电机。
如图1、图3所示,该侧轨由多块条形侧轨板17串接而成,侧轨板17的横向宽度等于该基座13上侧轨板槽21的横向宽度;两侧轨以紧配合方式沿纵向分别嵌在该基座13的两侧轨板槽21中;侧轨上的侧轨板17的外侧向面与相应位置的该基座13的上基板14的侧向面齐平。
如图1、图4所示,该平轨由多块条形平轨板19串接而成,平轨板19的横向宽度等于该基座13上平轨板槽22的横向宽度;两平轨以紧配合方式沿纵向分别嵌在该基座13的两平轨板槽22中;平轨上的平轨板19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基座13的下基板15露出的上表面齐平。
如图1所示,该竖轴7由位于上方的圆柱体8和位于下方的两个垂耳9连接为整体,这两个垂耳9之间为长方体形空腔,该空腔的前、后侧和下端均敞开,这两个垂耳9上均有横向水平横轴孔10;该车厢1底板2上的每个竖轴孔18中安装一个竖轴7,该竖轴7的圆柱体8的上端与该底板2以紧配合方式连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每个竖轴7上安装一个轨道轮20;轨道轮20,其上套装有橡胶轮胎,其固定连接于竖轴7上圆柱体8的下端,其可绕该竖轴7的竖直轴线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其充气后其上橡胶轮胎压紧在相应位置的侧轨板17的外侧向面上;该车厢1上共有n对轨道轮20,这n对轨道轮20中,每对轨道轮20的两个轨道轮20轴对称,对称轴位于该车厢1底板2纵向中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上,根据需要动力的大小分散选择k对轨道轮20在其轮毂内安装轮毂电机,安装了轮毂电机的这k对轨道轮20既是动力轮又是导向轮,没有安装轮毂电机的轨道轮20只是导向轮,所述k等于或小于n。
如图1所示,每个竖轴7上安装一个安全轮12;安全轮12,其上套装有橡胶轮胎,其位于竖轴7上两个垂耳9之间的空腔中,其固定连接在该横轴11的中部,该横轴11的两端以紧配合方式分别连接在这两个垂耳9的横轴孔10中,该安全轮12其可绕该横轴11的水平轴线在竖直平面上自由转动,该安全轮12位于相应位置的平轨板19的正上方,该安全轮12与该平轨板19之间的间隙的竖直宽度小于该车厢1的底板2与该基座13之间的间隙的竖直宽度。
该供电装置向该车厢1上轮毂电机供电。
该车厢1上安装有轮毂电机的每对轨道轮20,转速的协同由差速器控制。
如图3所示,上文所述侧轨由多块条形侧轨板17串接而成,该侧轨板17的结构是这样的:
该侧轨板17的一端,其上半部分的竖直端面位于其下半部分竖直端面之外,该端上半部分的端面与下半部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该侧轨板17的另一端,其下半部分的竖直端面位于其上半部分竖直端面之外,该端下半部分的端面与上半部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
如图4所示,上文所述平轨由多块条形平轨板19串接而成,该平轨板19的结构是这样的:
该平轨板19的一端,其左半部分的竖直端面位于其右半部分竖直端面之外,该端左半部分的端面与右半部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b。该平轨板19的另一端,其右半部分的竖直端面位于其左半部分竖直端面之外,该端右半部分的端面与左半部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b。
如图3所示,相邻两侧轨板17这样对接:
在对接处,一侧轨板17上半部分的伸出端的下表面与另一侧轨板17下半部分的伸出端的上表面接触,这两侧轨板17上半部分的端面对置且接触。
相邻两侧轨板17在连接处为什么不留间隙呢?
因为侧轨板17以紧配合方式嵌在侧轨板槽21中,热胀冷缩导致的伸长和缩短受到了强限制,可以不留间隙,以求列车运行平稳和减少噪音。
如图4所示,相邻两平轨板19这样对接:
在对接处,一平轨板19左半部分的伸出端的右表面与另一平轨板19右半部分的伸出端的左表面接触,这两平轨板19左半部分的端面对置且接触。
相邻两平轨板19在连接处为什么不留间隙呢?
因为平轨板19以紧配合方式嵌在平轨板槽22中,热胀冷缩导致的伸长和缩短受到了强限制,可以不留间隙。
该供电装置有两个优选方案。
该供电装置的第一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供电装置为蓄电池。
该供电装置的第一个优选方案,结构简单,造价较低,列车短途运行或车站密集的情况下优先采用。
该供电装置的第二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供电装置为受电弓和架空的接触导线,该受电弓安装在该车厢1顶板4的上表面上,并伸向该接触导线。
该供电装置的第二个优选方案,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列车长途运行或车站稀疏的情况下优先采用。
在弯道处,质量为m的车厢1受到总磁斥力为F,重力为mg。F的竖直分力Fcogθ与重力平衡,即F cosθ=mg;F的水平分力为向心力,即
Figure GSB0000190437270000071
由上述两式可求得
Figure GSB0000190437270000072
车厢1以设计速度v通过半径为r的弯道时,基座13对内侧轨道轮20或外侧轨道轮20都没有侧压力作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种变化,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其含基座(13)、列车、磁悬浮装置、导向和动力装置、供电装置;
所述列车由多个车厢(1)串接而成;车厢(1)由一块底板(2)、两块侧板(3)、一块顶板(4)、一块前端板、一块后端板围成;所述底板(2)为水平矩形板;所述顶板(4)为水平矩形板或为龟背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3)为铺设在路基上的厚实长条形板,其由上基板(14)和下基板(15)结合为整体;所述上基板(14),其横断面为矩形,其上表面上均匀分布多个下磁铁孔(16),其两侧向面的上部均有沿纵向的侧轨板槽(21);所述下基板(15),其横断面为矩形,其横向宽度大于所述上基板(14)的横向宽度,其两侧露出的上表面上均有沿纵向的平轨板槽(22);侧轨板槽(21)的横向宽度大于平轨板槽(22)的横向宽度;位于弯道的基座(13)的上表面向弯道内侧倾斜,倾角θ与列车的设计速度v和弯道半径r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FSB0000190437260000011
车厢(1),其悬浮于所述基座(13)的正上方,其上两块侧板(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基座(13)下基板(15)的横向宽度;
车厢(1)的底板(2)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车厢(1)上两侧板(3)之间的距离,且等于或小于所述基座(13)下基板(15)的横向宽度;与所述基座(13)上基板(14)的上表面对置的所述底板(2)的下表面上均匀分布多个上磁铁孔(5),这多个上磁铁孔(5)的分布密度与所述上基板(14)上表面的多个下磁铁孔(16)的分布密度对应,上磁铁孔(5)的形状与下磁铁孔(16)的形状相同,上磁铁孔(5)的大小与下磁铁孔(16)的大小相同;所述底板(2)两侧露出的上表面上均沿纵向均匀分布n个竖轴孔(18),所述底板(2)上共有n对竖轴孔(18),每对竖轴孔(18)的两个竖轴孔(18)上端口的连线与所述底板(2)的纵向中线垂直;所述n为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所述车厢(1)的纵向长度越大或载重越大或在运动中遇到的空气阻力越大所述n取值越大;
所述磁悬浮装置为磁铁(6),磁铁(6)的形状与所述基座(13)上的下磁铁孔(16)的形状对应;所述基座(13)上的每个下磁铁孔(16)中均以紧配合方式嵌入一个磁铁(6),安装在所述基座(13)上的全部磁铁(6)的上端为同性磁极;所述底板(2)上的每个上磁铁孔(5)中均以紧配合方式嵌入一个磁铁(6),安装在所述底板(2)上的全部磁铁(6)的下端与安装在所述基座(13)上的全部磁铁(6)的上端为同性磁极;所述基座(13)上的全部磁铁(6)与所述底板(2)上的全部磁铁(6)磁力相斥,因而所述车厢(1)能够悬浮于所述基座(13)的正上方;磁铁(6)提供的磁力不是电磁力,不会因为列车遇到突然停电而导致磁斥力消失;
所述导向和动力装置含竖轴(7)、横轴(11)、安全轮(12)、侧轨、平轨、轨道轮(20)、轮毂电机;
所述侧轨由多块条形侧轨板(17)串接而成,侧轨板(17)的横向宽度等于所述基座(13)上侧轨板槽(21)的横向宽度;两侧轨以紧配合方式沿纵向分别嵌在所述基座(13)的两侧轨板槽(21)中;侧轨上的侧轨板(17)的外侧向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基座(13)的上基板(14)的侧向面齐平;
所述平轨由多块条形平轨板(19)串接而成,平轨板(19)的横向宽度等于所述基座(13)上平轨板槽(22)的横向宽度;两平轨以紧配合方式沿纵向分别嵌在所述基座(13)的两平轨板槽(22)中;平轨上的平轨板(19)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基座(13)的下基板(15)露出的上表面齐平;
所述竖轴(7)由位于上方的圆柱体(8)和位于下方的两个垂耳(9)连接为整体,这两个垂耳(9)之间为长方体形空腔,该空腔的前、后侧和下端均敞开,这两个垂耳(9)上均有横向水平横轴孔(10);所述车厢(1)底板(2)上的每个竖轴孔(18)中安装一个竖轴(7),所述竖轴(7)的圆柱体(8)的上端与所述底板(2)以紧配合方式连接在一起;
每个竖轴(7)上安装一个轨道轮(20);轨道轮(20),其上套装有橡胶轮胎,其固定连接于竖轴(7)上圆柱体(8)的下端,其可绕所述竖轴(7)的竖直轴线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其充气后其上橡胶轮胎压紧在相应位置的侧轨板(17)的外侧向面上;所述车厢(1)上共有n对轨道轮(20),这n对轨道轮(20)中,每对轨道轮(20)的两个轨道轮(20)轴对称,对称轴位于所述车厢(1)底板(2)纵向中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上,根据需要动力的大小分散选择k对轨道轮(20)在其轮毂内安装轮毂电机,安装了轮毂电机的这k对轨道轮(20)既是动力轮又是导向轮,没有安装轮毂电机的轨道轮(20)只是导向轮,所述k等于或小于n;
每个竖轴(7)上安装一个安全轮(12);安全轮(12),其上套装有橡胶轮胎,其位于竖轴(7)上两个垂耳(9)之间的空腔中,其固定连接在所述横轴(11)的中部,所述横轴(11)的两端以紧配合方式分别连接在这两个垂耳(9)的横轴孔(10)中,所述安全轮(12)其可绕所述横轴(11)的水平轴线在竖直平面上自由转动,所述安全轮(12)位于相应位置的平轨板(19)的正上方,所述安全轮(12)与所述平轨板(19)之间的间隙的竖直宽度小于所述车厢(1)的底板(2)与所述基座(13)之间的间隙的竖直宽度;
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车厢(1)上轮毂电机供电;
所述车厢(1)上安装有轮毂电机的每对轨道轮(20),转速的协同由差速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轨由多块条形侧轨板(17)串接而成,所述侧轨板(17)的结构是这样的:
所述侧轨板(17)的一端,其上半部分的竖直端面位于其下半部分竖直端面之外,该端上半部分的端面与下半部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侧轨板(17)的另一端,其下半部分的竖直端面位于其上半部分竖直端面之外,该端下半部分的端面与上半部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轨由多块条形平轨板(19)串接而成,所述平轨板(19)的结构是这样的:
所述平轨板(19)的一端,其左半部分的竖直端面位于其右半部分竖直端面之外,该端左半部分的端面与右半部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平轨板(19)的另一端,其右半部分的竖直端面位于其左半部分竖直端面之外,该端右半部分的端面与左半部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b。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侧轨板(17)这样对接:
在对接处,一侧轨板(17)上半部分的伸出端的下表面与另一侧轨板(17)下半部分的伸出端的上表面接触,这两侧轨板(17)上半部分的端面对置且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平轨板(19)这样对接:
在对接处,一平轨板(19)左半部分的伸出端的右表面与另一平轨板(19)右半部分的伸出端的左表面接触,这两平轨板(19)左半部分的端面对置且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轮毂电机供电,所述供电装置为蓄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轮毂电机供电,所述供电装置为受电弓和架空的接触导线,所述受电弓安装在所述车厢(1)顶板(4)的上表面上,并伸向所述接触导线。
CN201810232249.3A 2018-03-20 2018-03-20 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 Active CN108437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2249.3A CN108437848B (zh) 2018-03-20 2018-03-20 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2249.3A CN108437848B (zh) 2018-03-20 2018-03-20 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7848A CN108437848A (zh) 2018-08-24
CN108437848B true CN108437848B (zh) 2021-02-26

Family

ID=63195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32249.3A Active CN108437848B (zh) 2018-03-20 2018-03-20 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378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2686B (zh) * 2020-04-07 2023-08-15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悬浮感应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9922A (ja) * 1998-08-07 2000-02-25 Shinko Electric Co Ltd 懸垂式物品搬送システムの荷重軽減方法
CN1853976A (zh) * 2005-04-29 2006-11-01 李岭群 一种永磁悬浮装置
CN101481893A (zh) * 2008-01-08 2009-07-15 李葛亮 轮轨磁悬浮通用技术
CN101640507A (zh) * 2008-08-01 2010-02-03 刘忠臣 永磁悬浮技术及装置
CN102101445A (zh) * 2009-12-21 2011-06-22 伍锦程 梳槽形磁悬浮机构及其列车系统
KR20150068092A (ko) * 2013-12-11 2015-06-19 한국기계연구원 안내 기능을 갖는 추진 전자석을 포함하는 자기부상 시스템
CN206327181U (zh) * 2016-12-01 2017-07-14 西南交通大学 悬浮机构及永磁悬浮列车
CN107225997A (zh) * 2017-05-05 2017-10-03 杨沛然 一种人力磁悬浮游览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9922A (ja) * 1998-08-07 2000-02-25 Shinko Electric Co Ltd 懸垂式物品搬送システムの荷重軽減方法
CN1853976A (zh) * 2005-04-29 2006-11-01 李岭群 一种永磁悬浮装置
CN101481893A (zh) * 2008-01-08 2009-07-15 李葛亮 轮轨磁悬浮通用技术
CN101640507A (zh) * 2008-08-01 2010-02-03 刘忠臣 永磁悬浮技术及装置
CN102101445A (zh) * 2009-12-21 2011-06-22 伍锦程 梳槽形磁悬浮机构及其列车系统
KR20150068092A (ko) * 2013-12-11 2015-06-19 한국기계연구원 안내 기능을 갖는 추진 전자석을 포함하는 자기부상 시스템
CN206327181U (zh) * 2016-12-01 2017-07-14 西南交通大学 悬浮机构及永磁悬浮列车
CN107225997A (zh) * 2017-05-05 2017-10-03 杨沛然 一种人力磁悬浮游览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7848A (zh) 2018-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0595B (zh) 永磁悬浮列车轨道系统
US7243604B2 (en) Hidden-rail and dual-attraction balancing compensation type permanent magnetic levitation train and railway system
US7314008B2 (en) Suspending-rail and dual-attraction balancing compensation type permanent magnetic levitation train and railway system
CN109367548B (zh) 一种移动舱、轨道及立体轨道交通系统
WO2017162144A1 (zh) 永磁悬浮列车轨道系统
KR20010099784A (ko) 모노레일 시스템
CN105197047A (zh) 一种橡胶轮胎低地板转向架
CN110315992B (zh)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
US11718182B2 (en) Railway vehicle with aerodynamic lift control device
WO2017202199A1 (zh) 新型悬浮推进二合一磁悬浮系统
WO2020029715A1 (zh) 悬挂式轨道交通设备以及其中的磁电混合悬浮轨系统
CN108437848B (zh) 磁悬浮双轨列车系统
JP3974262B2 (ja) 磁気浮上式鉄道の軌道装置
CN109204336B (zh) 快速两用单轨车辆
CN210162074U (zh) 智能直驱跨座式空中巴士
CN112298239B (zh) 一种中置式长定子高速永磁磁浮列车悬浮架及运行系统
JP2018202908A (ja) 一軸異経四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車輌:2ゲージトレイン(wgt)
CN108437847B (zh) 磁悬浮单轨列车系统
JP3545316B2 (ja) 複合交通システム
KR100600642B1 (ko) 모노레일 시스템
CN112977078B (zh) 一种直线电机列车驱动导向方法及其轨道交通系统
CN214245153U (zh) 一种用于高速永磁磁浮列车的轨道结构
CN113978487A (zh) 通用磁压三轨高速列车
CN113085912A (zh) 一种超高速轮轨列车组换电铁路系统
JP2018090180A (ja) 鉄道車両、自動車及び交通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3

Address after: 528400 Zhongshan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Townsend Town, fourteen yuan street two lane 15

Applicant after: Wu Suzhen

Address before: Room 1407, building 1, Baihe Jiayuan, No.113 Boai 7th Road, Torch Development Zone,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 Xiny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