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1398B -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 Google Patents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1398B
CN108431398B CN201680073814.5A CN201680073814A CN108431398B CN 108431398 B CN108431398 B CN 108431398B CN 201680073814 A CN201680073814 A CN 201680073814A CN 108431398 B CN108431398 B CN 108431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armature
current
solenoid
pressure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38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1398A (zh
Inventor
渡部真德
有富俊亮
德尾健一郎
菅波正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31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1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1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1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9/00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 F02M59/20Varying fuel delivery in quantity or timing
    • F02M59/36Varying fuel delivery in quantity or timing by variably-timed valves controlling fuel passages to pumping elements or overflow passages
    • F02M59/366Valves being actuated electrically
    • F02M59/368Pump inlet valves being closed when actu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0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F02D41/38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F02D41/38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 F02D41/4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njection timing or duration
    • F02D41/406Electrically controlling a diesel injection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9/00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 F02M59/44Details, components par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59/02 - F02M59/42; Pumps having transducers, e.g. to measure displacement of pump rack or piston
    • F02M59/46Valves
    • F02M59/466Electrically operated valves, e.g.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piezoelectric oper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3/00Othe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of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39/00 - F02M61/00 or F02M67/00; Combination of fuel pump with other devices, e.g. lubricating oil pump
    • F02M63/0012Valves
    • F02M63/0014Valves characterised by the valve actuating means
    • F02M63/0015Valves characterised by the valve actuating means electrical, e.g. using solenoid
    • F02M63/0017Valves characterised by the valve actuating means electrical, e.g. using solenoid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 F02M63/0021Valves characterised by the valve actuating means electrical, e.g. using solenoid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 F02M63/0022Valves characterised by the valve actuating means electrical, e.g. using solenoid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the armature and the valve being allowed to move relatively to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0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 F02D2041/2003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using means for creating a boost voltage, i.e. generation or use of a voltage higher than the battery voltage, e.g. to speed up injector op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0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 F02D2041/202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f the circuit
    • F02D2041/2037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f the circuit for preventing bouncing of the valve need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0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 F02D2041/202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f the circuit
    • F02D2041/2044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f the circuit using pre-magnetisation or post-magnetisation of the co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0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 F02D2041/202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f the circuit
    • F02D2041/2048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f the circuit said control involving a limitation, e.g. applying current or voltage lim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电磁式吸入阀的开阀时产生的噪音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高压燃料供给泵。所述高压燃料供给泵具备:吸入阀(30),其配置在加压室(11)的吸入侧;阀杆(35),其朝开阀方向对所述吸入阀(30)施力;以及衔铁(36),其被因螺线管通电而产生的磁吸引力吸引,使所述阀杆(35)朝闭阀方向移动;该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如下内容来实现:在所述衔铁(36)朝开阀方向移动时,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第1驱动电流,之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比所述第1驱动电流大的第2驱动电流。

Description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高压燃料供 给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于提高舒适性的观点,对高压燃料供给泵的静音性的需求在提高。关于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低噪音化,已有各种发明。低噪音化方法大致分为基于结构变更等的方法和基于控制的方法。在后者即基于控制的方法中,作为控制通往电磁阀的电流来实现阀的开闭时产生的碰撞声的低噪音化相关的技术,已揭示有如下发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214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12-5116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日本专利特开2015-2142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开始电磁阀的开阀动作,在电磁阀开阀之后暂时停止对螺线管的通电,在达到完全的开阀状态之前对螺线管暂时性地再通电。此外,在日本专利特表2012-51165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在柱塞刚超过上死点之后结束对电磁阀的螺线管的暂时通电,其后,在挺杆即将撞上止动件之前施加制动用的电流脉冲。然而,这些发明对于施加的电流波形的形状等未作具体记载,因此,认为存在因电流值的施加时刻、大小而导致电磁阀无法保持开阀的情况或者通过施加得不到所期望的制动效果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加以改良而得,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电磁阀的开阀时产生的碰撞声。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作为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一例,一种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所述高压燃料供给泵具备:吸入阀,其配置在加压室的吸入侧;阀杆,其朝开阀方向对所述吸入阀施力;以及衔铁,其被因螺线管通电而产生的磁吸引力吸引,使所述阀杆朝闭阀方向移动;该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如下内容来实现:在所述衔铁朝开阀方向移动时,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第1驱动电流,之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比所述第1驱动电流大的第2驱动电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降低电磁阀的开阀时的碰撞声的控制方法以及高压燃料供给泵。
上述以外的课题、构成及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加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整体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整体构成。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安装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电磁阀的吸入工序中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电磁阀的排出工序、通电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电磁阀的排出工序、未通电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电磁阀的动作时刻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电磁阀的动作时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具备具有借助磁吸引力进行移动的可动部的电磁阀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中,可动部由衔铁部和插通在衔铁部中的阀杆构成,衔铁部由磁路形成部和引导部构成,所述磁路形成部形成于衔铁部外周侧,形成磁路,所述引导部形成于衔铁部内周侧,硬度比磁路形成部高,对其与阀杆的滑动面进行引导。
衔铁部由磁路形成部和引导部形成,所述磁路形成部形成磁路,也就是对磁吸引力特性产生影响,所述引导部对磁路不产生影响,形成与阀杆的滑动部,通过仅对引导部实施热处理等来提高硬度,能在不降低磁特性的情况下提高滑动部的耐磨性。
在可动部碰撞至固定铁心39时,衔铁部的运动停止,但阀杆继续运动,因此使碰撞质量降低了阀杆的质量程度。结果,碰撞负荷降低,从而能够降低碰撞声。
此外,也可利用不同构件分别形成磁路形成部和引导部并加以结合来形成衔铁部。此时,可利用磁特性比引导部高的磁性材料来形成磁路形成部,利用硬度比磁路形成部高的淬火材料等来形成引导部。
通过利用不同构件形成磁路形成部和引导部并根据各自的功能对磁路形成部使用磁性材料、对引导部使用高硬度材料,能够提高加工及热处理、表面处理的容易性。再者,作为提高引导部的硬度的方法,可使用淬火处理等热处理、镀敷处理等表面处理。
并且,通过将与阀杆的接触部、对衔铁部施力的衔铁部施力弹簧的弹簧座部、还有限制衔铁部的运动的止动部等具有与其他构件接触的功能的部位汇集于硬度较高的引导部,这些部位的耐磨性也能同时得到提高。
此外,通过在引导部上形成以液压方式连接衔铁部的前后的通孔,能在不减少磁路的截面积的情况下形成衔铁部动作所需的用以释放排除体积的呼吸孔、防止磁吸引力的降低。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2为表示包含可以运用本发明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燃料供给系统的整体构成的一例的图。使用该图,首先对整个系统的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2中,被虚线围住的部分1表示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表示该虚线当中展示的机构、零件一体地装入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中。燃料从燃料箱20经由送给泵21送入至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加压后的燃料从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送至喷射器24侧。发动机控制单元27从压力传感器26导入燃料的压力,并对送给泵21、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内的电磁线圈43、喷射器24进行控制,以使燃料压力最佳化。
图2中,首先,根据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27的控制信号S1,由送给泵21汲取燃料箱20的燃料而加压至恰当的送给压力,并通过吸入管道28送至高压燃料供给泵1的低压燃料吸入口(吸入接头)10a。通过低压燃料吸入口10a之后燃料经由压力脉动降低机构9、吸入通道10d而到达至构成容量可变机构的电磁吸入阀300的吸入口31b。再者,压力脉动降低机构9连通至与借助发动机的凸轮机构(未图示)进行往复运动的柱塞2连动而使压力可变的环状低压燃料室7a,由此降低吸入至电磁吸入阀300的吸入口31b的燃料压力的脉动。
流入到电磁吸入阀300的吸入口31b的燃料通过吸入阀30而流入至加压室11。再者,吸入阀30的阀位置是通过根据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27的控制信号S2对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内的电磁线圈43进行控制来决定的。在加压室11中,通过发动机的凸轮机构(未图示)对柱塞2赋予进行往复运动的动力。通过柱塞2的往复运动,在柱塞2的下降工序中从吸入阀30吸入燃料,在柱塞2的上升工序中对吸入的燃料进行加压,燃料经由排出阀机构8而压送至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6的共轨23。其后,喷射器24根据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27的控制信号S3对发动机喷射燃料。
再者,设置在加压室11的出口的排出阀机构8由排出阀座8a、与排出阀座8a接离的排出阀8b、朝排出阀座8a对排出阀8b施力的排出阀弹簧8c等构成。通过该排出阀机构8,在加压室11内部压力高于排出阀8b的下游侧的排出通道12侧压力且胜过排出阀弹簧8c所决定的阻力时,排出阀8b打开,使得加压后的燃料从加压室11压送供给至排出通道12侧。
此外,关于图2的构成电磁吸入阀300的各零件,30为吸入阀,35为控制吸入阀30的位置的阀杆,36为衔铁部,33为吸入阀弹簧,40为阀杆施力弹簧,41为衔铁部施力弹簧。通过该机构,吸入阀30朝闭阀方向被吸入阀弹簧33施力,经由阀杆35朝开阀方向被阀杆施力弹簧40施力。此外,衔铁部36朝闭阀方向被衔铁部施力弹簧施力。吸入阀30的阀位置是通过利用电磁线圈43驱动阀杆35来加以控制。
如此,高压燃料供给泵1通过发动机控制单元27给予电磁吸入阀300的控制信号S2来控制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内的电磁线圈43,以经由排出阀机构8压送至共轨23的燃料成为所期望的供给燃料的方式排出燃料流量。
此外,在高压燃料供给泵1中,加压室11与共轨23之间通过溢流阀100加以连通。该溢流阀100是与排出阀机构8并列配置的阀机构。当共轨23侧的压力上升至溢流阀100的设定压力以上时,溢流阀100开阀,将燃料送回至高压燃料供给泵1的加压室11内,由此防止共轨23内的异常的高压状态。
溢流阀100设置为形成使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内的排出阀8b的下游侧的排出通道12与加压室11连通的高压流路110,并在此处绕过排出阀8b。在高压流路110上设置有将燃料的流动仅仅限制为从排出流路到加压室11这一个方向的溢流阀102。溢流阀102被产生推压力的溢流弹簧105推压在溢流阀座101上,设定为当加压室11内与高压流路110内之间的压力差达到由溢流弹簧105决定的规定压力以上时,溢流阀102离开溢流阀座101而开阀。
结果,在因高压燃料供给泵1的电磁吸入阀300的故障等而导致共轨23变为异常的高压的情况下,当排出流路110与加压室11的差压达到溢流阀102的开阀压力以上时,溢流阀102开阀,将变为异常高压的燃料从排出流路110送回至加压室11,从而保护共轨23等高压部管道。
图1为表示在构造上构成为一体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的具体事例的图。根据该图,通过发动机的凸轮机构(未图示)进行往复运动(该情况下为上下运动)的柱塞2沿图示中央高度方向配置在压缸6内,在柱塞上部的压缸6内形成有加压室11。
此外,根据该图,在图示中央左侧配置有电磁吸入阀300侧的机构,在图示中央右侧配置有排出阀机构8。此外,在图示上部配置有作为燃料吸入侧的机构的低压燃料吸入口10a、压力脉动降低机构9、吸入通道10d等。进而,在图1的中央下部记述有柱塞内燃机侧机构150。柱塞内燃机侧机构150是像图3所示那样埋入固定在内燃机主体中的部分,所以此处称为安装根部。再者,在图1的显示剖面中,未图示溢流阀100机构。溢流阀100机构在别的角度的显示剖面内能够显示出来,但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因此省略说明、显示。
图2各部的详细说明将于后文叙述,首先利用图3对安装根部的安装进行说明。图3展示了安装根部(柱塞内燃机侧机构)150已埋入固定在内燃机主体中的状态。但图3是以安装根部150为中心来记述的,因此省略了其他部分的记述。图3中,90表示内燃机的汽缸盖的厚壁部分。在内燃机的汽缸盖90上预先形成有安装根部安装用孔95。安装根部安装用孔95配合安装根部150的形状而以两级直径构成,在该根部安装用孔95内嵌装配置安装根部150。
此外,安装根部150以气密方式固定在内燃机的汽缸盖90上。在图3的气密固定配置例中,高压燃料供给泵使用泵主体1上设置的凸缘1e而密接至内燃机的汽缸盖90的平面,并利用多个螺栓91加以固定。此外,安装凸缘1e借助焊接部1f将全周焊接结合在泵主体1上而形成了环状固定部。在本实施例中,焊接部1f的焊接使用的是激光焊接。此外,为了实现汽缸盖90与泵主体1之间的密封,在泵主体1上嵌套有O形圈61,防止机油漏至外部。
以如此方式气密固定配置的柱塞根部150在柱塞2的下端2b设置有挺杆92,所述挺杆92将安装在内燃机的凸轮轴上的凸轮93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下运动并传递至柱塞2。柱塞2经由挡圈15被弹簧4压接在挺杆92上。由此,随着凸轮93的旋转运动而使柱塞2上下往复运动。
此外,在压缸6的图中下方部以可滑动地与柱塞2的外周接触的状态设置有保持在密封架7的内周下端部的柱塞密封件13,设为在柱塞2滑动的情况下也能密封环状低压燃料室7a的燃料的结构,防止燃料漏至外部。同时,防止对内燃机内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也包括机油)流入至泵主体1的内部。
像图3那样气密固定配置的柱塞根部150中,其内部的柱塞2随着内燃机的旋转运动而在压缸6内进行往复运动。返回至图1,对伴随该往复运动而来的各部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中,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中安装有压缸6,所述压缸6对柱塞2的往复运动进行引导,且端部(图1中为上侧)形成为有底筒形状以在内部形成加压室11。进而,在外周侧设置有环状的槽6a和连通环状的槽6a与加压室的多个连通孔6b,使得加压室11连通至用以供给燃料的电磁吸入阀300和用以将燃料从加压室11排出至排出通道的排出阀机构8。
压缸6在其外径与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压入固定,并利用压入部圆筒面加以密封,使得加压后的燃料不会从压缸6与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的间隙漏至低压侧。此外,压缸6的加压室侧外径具有小径部6c。加压室11的燃料被加压会使得力朝低压燃料室10c侧作用于压缸6,而通过在泵主体1上设置小径部1a,防止了压缸6朝低压燃料室10c侧脱落。通过使相互的面在轴向上以平面方式接触,除了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与压缸6的所述接触圆筒面的密封以外,还发挥双重密封的功能。
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的头部固定有缓冲器盖14。在缓冲器盖14上设置有吸入接头51,形成了低压燃料吸入口10a。通过低压燃料吸入口10a之后的燃料通过固定在吸入接头51的内侧的过滤器52,并经由压力脉动降低机构9、低压燃料流路10d而到达至电磁吸入阀300的吸入口31b。
吸入接头51内的吸入过滤器52有防止因燃料的流动将存在于燃料箱20到低压燃料吸入口10a之间的异物吸收至高压燃料供给泵内的作用。
柱塞2具有大径部2a和小径部2b,由此,柱塞的往复运动使得环状低压燃料室7a的体积发生增减。关于体积的增减量,通过利用燃料通道1d(图3)与低压燃料室10连通,在柱塞2下降时,产生从环状低压燃料室7a到低压燃料室10的燃料的流动,在柱塞2上升时,产生从低压燃料室10到环状低压燃料室7a的燃料的流动。由此,能够降低泵的吸入工序或回送工序中的去往泵内外的燃料流量,具有降低脉动的功能。
在低压燃料室10内设置有压力脉动降低机构9,所述压力脉动降低机构9降低高压燃料供给泵内产生的压力脉动对燃料管道28(图2)的波及。在暂时流入到加压室11的燃料因容量控制再次通过开阀状态的吸入阀体30而被送回至吸入通道10d(吸入口31b)的情况下,被送回到吸入通道10d(吸入口31b)的燃料会导致低压燃料室10内产生压力脉动。但是,设置在低压燃料室10内的压力脉动降低机构9是由将2块波板状的圆盘形金属板在其外周加以粘合并在内部注入氩气之类的惰性气体而成的金属缓冲器形成,压力脉动通过该金属缓冲器的膨胀、收缩而得以吸收降低。9b为用以将金属缓冲器固定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的内周部的安装金属件,设置在燃料通道上,因此设置多个孔而使得流体能在所述安装金属件9b的表背面自由来往。
设置在加压室11的出口的排出阀机构8由排出阀座8a、与排出阀座8a接离的排出阀8b、朝排出阀座8a对排出阀8b施力的排出阀弹簧8c、以及收容排出阀8b和排出阀座8a的排出阀筒8d构成,排出阀座8a与排出阀筒8d利用抵接部8e通过焊接加以接合而形成了一体的排出阀机构8。再者,在排出阀筒8d的内部设置有形成限制排出阀8b的行程的止动件的带阶部8f。
图1中,在加压室11与燃料排出口12无燃料差压的状态下,排出阀8b被排出阀弹簧8c的赋能力压接在排出阀座8a上,呈闭阀状态。从加压室11的燃料压力变得大于燃料排出口12的燃料压力时开始,排出阀8b顶着排出阀弹簧8c而开阀,使得加压室11内的燃料经过燃料排出口12而高压排出至共轨23。排出阀8b开阀时,与排出阀止动件8f接触,行程受到限制。因而,排出阀8b的行程由排出阀止动件8d恰当地决定。由此,能够防止因行程过大、排出阀8b的关闭延迟而导致已高压排出到燃料排出口12的燃料再次倒流至加压室11内,从而能够抑制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效率降低。此外,在排出阀8b反复进行开阀及闭阀运动时,排出阀8b以仅沿行程方向进行运动的方式受到排出阀筒8d的内周面的引导。由此,排出阀机构8成为限制燃料的流通方向的止回阀。
接着,使用图4、图5、图6,对本发明的主要部分即电磁吸入阀300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再者,图4表示泵动作中的吸入、回送、排出各工序中的吸入工序中的状态,图5、图6表示排出工序中的状态。首先,利用图4,对电磁吸入阀300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关于电磁吸入阀300侧的结构,大致分为以吸入阀30为主体而构成的吸入阀部A、以阀杆35和衔铁部36为主体而构成的螺线管机构部B、以电磁线圈43为主体而构成的线圈部C来进行说明。
首先,吸入阀部A由吸入阀30、吸入阀座31、吸入阀止动件32、吸入阀施力弹簧33及吸入阀架34构成。其中,吸入阀座31为圆筒形,在内周侧轴向上具有座部31a,且以圆筒的轴为中心而呈放射状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吸入通道部31b,通过外周圆筒面而压入保持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中。
吸入阀架34呈放射状具有2个方向以上的爪,爪外周侧以同轴方式嵌合保持在吸入阀座31的内周侧。进而,为圆筒形且在一端部具有凸缘形状的吸入阀止动件32压入保持在吸入阀架34的内周圆筒面。
吸入阀施力弹簧33在吸入阀止动件32的内周侧配置在用以使一部分所述弹簧的一端同轴稳定的细径部,吸入阀30以吸入阀施力弹簧33嵌合于阀引导部30b的形态构成于吸入阀座部31a与吸入阀止动件32之间。吸入阀施力弹簧33为压缩螺旋弹簧,设置为沿吸入阀30被推压至吸入阀座部31a的方向作用赋能力。吸入阀施力弹簧33不限于压缩螺旋弹簧,只要能获得赋能力,则形态不限,也可为与吸入阀成为一体的、具有赋能力的板簧之类的弹簧。
通过以如此方式构成吸入阀部A,在泵的吸入工序中,通过吸入通道31b而进入到内部的燃料通过吸入阀30与座部31a之间、通过吸入阀30的外周侧以及吸入阀架34的爪之间、通过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以及压缸的通道而流入至泵室。此外,在泵的排出工序中,吸入阀30与吸入阀座部31a接触密封,由此发挥防止燃料向入口侧倒流的止回阀的功能。
再者,为了使吸入阀30的运动变得顺畅,设置有通道32a,以根据吸入阀30的运动而释放吸入阀止动件的内周侧的液压。
吸入阀30的轴向的移动量30e被吸入阀止动件32有限地加以限制。在原因在于,若移动量过大,则吸入阀30关闭时的响应延迟会导致所述倒流量增多,从而导致作为泵的性能降低。该移动量的限制可以通过吸入阀座31a、吸入阀30、吸入阀止动件32的轴向的形状尺寸以及压入位置来加以规定。
在吸入阀止动件32上设置有环状突起32b,在吸入阀32开阀的状态下,减小了与吸入阀止动件32的接触面积。其目的在于在从开阀状态向闭阀状态过渡时使得吸入阀32易于离开吸入阀止动件32,也就是提高闭阀响应性。在没有所述环状突起也就是所述接触面积较大的情况下,较大的压迫力会作用于吸入阀30与吸入阀止动件32之间,导致吸入阀30难以离开吸入阀32。
吸入阀30、吸入阀座31a、吸入阀止动件32在相互动作时会反复发生碰撞,因此使用对高强度、高硬度、耐蚀性也优异的马氏体系不锈钢实施热处理而得的材料。吸入阀弹簧33及吸入阀架34考虑到耐蚀性而使用奥氏体系不锈钢材。
接着,对螺线管机构部B进行叙述。螺线管机构部B由作为可动部的阀杆35、衔铁部36、作为固定部的阀杆引导件37、外部铁心38、固定铁心39还有阀杆施力弹簧40、衔铁部施力弹簧41构成。
作为可动部的阀杆35和衔铁部36构成为不同构件。阀杆35沿轴向滑动自如地保持在阀杆引导件37的内周侧,衔铁部36的内周侧滑动自如地保持在阀杆35的外周侧。即,阀杆35及衔铁部36均构成为能在几何学上受限的范围内沿轴向滑动。
为了在燃料中沿轴向自如、顺畅地运动,衔铁部36具有1个以上的沿零件轴向贯通的通孔36a,尽可能排除因衔铁部前后的压力差造成的运动的限制。
阀杆引导件37设为以如下形态配置的构成:在径向上插入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的供吸入阀插入的孔的内周侧,在轴向上抵在吸入阀座的一端部,夹在焊接固定于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上的外部铁心38与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之间。在阀杆引导件37上也与衔铁部36同样地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通孔37a,构成为衔铁部能够自如顺畅地运动、衔铁部侧的燃料室的压力不会妨碍衔铁部的运动。
外部铁心38将与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进行焊接的部位的相反侧的形状设为薄壁圆筒形状,在其内周侧以插入的形态焊接固定有固定铁心39。在固定铁心39的内周侧设置有阀杆施力弹簧40,细径部配置在引导件中的阀杆35与吸入阀30接触,沿使所述吸入阀离开吸入阀座部31a的方向即吸入阀的开阀方向施加赋能力。
衔铁部施力弹簧41设为如下配置:一方面在阀杆引导件37的设置在中心侧的圆筒径的中央轴承部37b插入一端而保持同轴,另一方面朝阀杆凸缘部35a方向对衔铁部36施加赋能力。衔铁部36的移动量36e设定得比吸入阀30的移动量30e大。其目的在于使吸入阀30可靠地闭阀。
由于阀杆35与阀杆引导件37相互滑动,而且阀杆35与吸入阀30反复发生碰撞,因此,考虑到硬度和耐蚀性,使用对马氏体系不锈钢实施热处理而得的材料。衔铁部36和固定铁心39由于要形成磁路,所以使用磁性不锈钢,对于阀杆施力弹簧40、衔铁部施力弹簧41,考虑到耐蚀性,使用奥氏体系不锈钢。
根据上述构成,在吸入阀部A和螺线管机构部B中有机地配置构成有3个弹簧。构成于吸入阀部A中的吸入阀施力弹簧33和构成于螺线管机构部B中的阀杆施力弹簧40、衔铁部施力弹簧41相当于这3个弹簧。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弹簧都是使用的螺旋弹簧,但只要是能够获得赋能力的形态,则能以任何弹簧构成。
这3个弹簧力的关系以下式构成。
(数式1)
阀杆施力弹簧40力>衔铁部施力弹簧41力+吸入阀施力弹簧33力+因流体而使得吸入阀欲关闭的力‥‥(1)
根据式(1)的关系,在未通电时,各弹簧力使得阀杆35在使吸入阀30离开吸入阀座部31a的方向也就是阀开阀的方向上以力f1的形式起作用。根据式(1),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以下述式(2)加以表现。
(数式2)
f1=阀杆施力弹簧力-(衔铁部施力弹簧力+吸入阀施力弹簧力+因流体而使得吸入阀欲关闭的力)‥‥(2)
最后,对线圈部C的构成进行叙述。线圈部C由第一磁轭42、电磁线圈43、第2磁轭44、线圈架45、端子46及连接器47构成。在线圈架45上卷绕多圈铜线而成的线圈43以被第一磁轭42和第二磁轭44环绕的形态配置,与作为树脂构件的连接器模塑固定为一体。两个端子46各自的一端分别以可通电的方式连接至线圈的铜线的两端。端子46也同样与连接器模塑为一体,且设为剩下的一端能与发动机控制单元侧连接的构成。
线圈部C中,第一磁轭42的中心部的孔部压入固定在外部铁心38上。这时,第二磁轭44的内径侧呈与固定铁心39接触或者以些许间隙接近的构成。
为了构成磁路,而且考虑到耐蚀性,第一磁轭42、第二磁轭44均设为磁性不锈钢材料,线圈架45、连接器47考虑到强度特性、耐热特性,使用高强度耐热树脂。线圈43使用铜,端子46使用对黄铜实施金属镀敷而得的材料。
通过像上述那样构成螺线管机构部B和线圈部C,如图4的箭头部所示,由外部铁心38、第一磁轭42、第二磁轭44、固定铁心39及衔铁部36形成磁路,当对线圈供给电流时,在固定铁心39、衔铁部36之间产生磁吸引力,也就是产生相互拉近的力。在外部铁心38中,使固定铁心39与衔铁部36相互产生磁吸引力的轴向部位尽可能薄,由此,大致所有磁通都会通过固定铁心39与衔铁部36之间,因此能够高效地获得磁吸引力。
在上述磁吸引力超过所述式(2)的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时,作为可动部的衔铁部36与阀杆35一起发生被固定铁心39拉近的运动,此外,铁心39与衔铁部36接触,且能使接触持续下去。
根据本发明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上述构成,在泵动作中的吸入、回送、排出各工序中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
首先,对吸入工序进行说明。在吸入工序中,图3的凸轮93的旋转使得柱塞2朝凸轮93方向移动(柱塞2下降)。也就是说,柱塞2位置从上死点朝下死点移动。在处于吸入工序状态时,例如一边参考图1一边进行说明,加压室11的容积增加,加压室11内的燃料压力降低。在该工序中,当加压室11内的燃料压力变得低于吸入通道10d的压力时,燃料通过处于开放状态的吸入阀30,并通过设置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上的连通孔1b和压缸外周通道6a、6b而流入至加压室11。
吸入工序中的电磁吸入阀300侧的各部位置关系示于图4,因此一边参考图4一边进行说明。在该状态下,电磁线圈43维持未通电状态,未作用有磁赋能力。因此,吸入阀30因阀杆施力弹簧40的赋能力而为被阀杆35推压的状态,保持开阀。
接着,对回送工序进行说明。在回送工序中,图3的凸轮93的旋转使得柱塞2朝上升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柱塞2位置开始从下死点朝上死点移动。此时,加压室11的容积随着柱塞2的吸入后的压缩运动而减少,但在该状态下,暂时吸入到加压室11内的燃料会再次通过开阀状态的吸入阀30而被送回至吸入通道10d,因此加压室的压力不会上升。将该工序称为回送工序。
在该状态下,当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27的控制信号施加至电磁吸入阀300时,从回送工序过渡至排出工序。当控制信号施加至电磁吸入阀300时,会在线圈部C产生磁吸引力,该力会作用于各部。磁吸引力作用时的电磁吸入阀300侧的各部位置关系示于图5,因此一边参考图5一边进行说明。在该状态下,由外部铁心38、第一磁轭42、第二磁轭44、固定铁心39及衔铁部36形成磁路,当对线圈供给电流时,在固定铁心39、衔铁部36之间产生磁吸引力,也就是产生相互拉近的力。当衔铁部36被作为固定部的固定铁心39吸引时,衔铁部36与阀杆凸缘部35a的卡接机构使得阀杆35朝离开吸入阀30的方向移动。此时,吸入阀施力弹簧33的赋能力和因燃料流入至吸入通道10d而产生的流体力使得吸入阀30闭阀。闭阀后,加压室11的燃料压力随着柱塞2的上升运动而上升,当达到燃料排出口12的压力以上时,便经由排出阀机构8进行燃料的高压排出而供给至共轨23。将该工序称为排出工序。
即,柱塞2的压缩工序(下死点到上死点之间的上升工序)由回送工序和排出工序构成。并且,通过控制对电磁吸入阀300的线圈43的通电时刻,可以控制排出的高压燃料的量。若将对电磁线圈43通电的时刻提前,则压缩工序中的回送工序的比例较小、排出工序的比例较大。即,被送回至吸入通道10d的燃料较少、高压排出的燃料较多。另一方面,若推迟通电的时刻,则压缩工序中的回送工序的比例较大、排出工序的比例较小。即,被送回至吸入通道10d的燃料较多、高压排出的燃料较少。对电磁线圈43的通电时刻由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27的指令加以控制。
通过以如上方式构成,可以借助控制对电磁线圈43的通电时刻将高压排出的燃料的量控制为内燃机所需要的量。
图6展示了排出工序中的电磁吸入阀300侧的各部位置关系。此处展示的是泵室的压力充分增加之后的吸入阀关闭的状态下的、对电磁线圈43的通电已解除的未通电的状态的图。在该状态下,准备好用以有效进行下一次磁吸引力的产生、作用的体制,以备下一周期的工序。本结构的特征在于进行该体制整备。
图7的时刻图中,从上到下依序展示了a)柱塞2的位置、b)线圈电流、c)吸入阀30的位置、d)阀杆35的位置、e)衔铁部36的位置、f)加压室内压力。此外,横轴按时间序列展示了从吸入工序经过回送工序、排出工序而回到吸入工序这一周期期间内的各时刻t。
根据图7的a)柱塞2的位置,吸入工序为柱塞2的位置从上死点到达至下死点的期间,回送工序和排出工序的期间为柱塞2的位置从下死点到达至上死点的期间。此外,根据b)线圈电流,在吸入工序中对线圈暂时流通吸引电流,之后停止通电,进而在回送工序中对线圈流通吸引电流,紧接着在流通有保持电流的状态下过渡至排出工序。关于本发明中的电流控制,将在后文详细进行说明。
进而,关于c)吸入阀30的位置、d)阀杆35的位置、e)衔铁部36的位置,各位置对应于b)线圈电流的流通所产生的磁吸引力而发生变化,并在吸入工序的初期恢复至原始位置。受到这些位置变化的影响,f)加压室内压力在排出工序的期间内变为较高的压力。
下面,对各工序中的各部动作与这时的各物理量的关系进行说明。首先,关于吸入工序,当柱塞2在时刻t0从上死点开始下降时,f)加压室内的压力从例如20MPa级别的高压状态骤然减小。随着该压力降低,前文所述的式(2)的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使得阀杆35、衔铁部36、吸入阀30在时刻t1开始朝吸入阀30的开阀方向移动,在时刻t2,吸入阀30全开,阀杆35和衔铁部36成为图3的开阀位置状态。由此,通过吸入阀30开阀,已从吸入阀座的通道31b流入到阀座31内径侧的燃料开始被吸入至加压室内。在吸入工序初期的移动时,吸入阀30碰撞至吸入阀止动件32,吸入阀30在该位置停止。同样地,阀杆35也在顶端接触吸入阀30的位置(图7中的柱塞阀杆的开阀位置)停止。
相对于此,衔铁部36虽然最初以与阀杆35相同的速度朝吸入阀30开阀方向移动,但在阀杆35接触吸入阀30而停止的时刻t2之后仍会因惯性力而继续移动。图7的OA所示的部分就是该过冲的区域。此时,衔铁部施力弹簧41胜过惯性力,使得衔铁部36再次朝靠近固定铁心39的方向移动,可以在以衔铁部36抵碰在阀杆凸缘部35a的形态进行接触的位置(图7中的衔铁部开阀位置)停止。阀杆35与衔铁部36的再接触下的衔铁部36的停止时刻以t3表示。表示停止时刻t3之后的稳定状态下的时刻t4下的衔铁部36、阀杆35、吸入阀30的各位置的状态示于图4。
再者,在前文及图7中,对因OA所示的部分而导致阀杆35与衔铁部36完全分离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为阀杆35与衔铁部36保持接触的状态。换句话说,作用于阀杆凸缘部35a与衔铁部36的接触部的负荷在阀杆的运动停止后减少,当变为0时,衔铁部36便会相对于阀杆开始分离,但也可为不会变为0而留有些许负荷的衔铁部施力弹簧41的设定力。在吸入阀30碰撞至吸入阀止动件32时,会发生成为产品的重要特性的异响的问题。异响的大小源于所述碰撞时的能量的大小,而本发明是将阀杆35和衔铁部36构成为不同个体,因此,碰撞至吸入阀止动件32的能量仅由吸入阀30的质量和阀杆35的质量产生。即,衔铁部36的质量对碰撞能量无贡献,因此,通过将阀杆35和衔铁部36构成为不同个体,可以减轻异响的问题。
再者,即便已将阀杆35和衔铁部36构成为不同个体,在没有衔铁部施力弹簧41的构成的情况下,衔铁部36也会因所述惯性力而朝吸入阀30的开阀方向继续移动而碰撞至阀杆引导件37的中央轴承部37b,从而发生在不同于所述碰撞部的部分产生异响的问题。除了异响的问题以外,还会因碰撞而引起衔铁部36和阀杆引导件37的磨耗、变形等,不仅如此,还会因所述磨耗而产生金属异物,该异物会夹在滑动部或座部中,此外,会发生变形而损坏轴承功能,由此,有损坏吸入阀螺线管机构的功能之虞。
此外,在没有衔铁部施力弹簧41的构成的情况下,衔铁部会因所述惯性力而过于远离铁心39(图7的OA部),因此,在为了从动作时刻上的后续工序即回送工序过渡至排出工序而对线圈部施加电流时,会发生得不到需要的磁吸引力的问题。在得不到需要的磁吸引力的情况下,会导致无法将从高压燃料供给泵排出的燃料控制为所期望的流量这一大问题。
因此,衔铁部施力弹簧41具有用以避免发生所述问题的重要功能。
吸入阀30开阀后,柱塞2进一步下降而到达至下死点(时刻t5)。在这期间,燃料持续流入至加压室11,该工序为吸入工序。下降到下死点的柱塞2进入至上升工序而过渡至回送工序。
此时,吸入阀30因所述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而停止在开阀状态,通过吸入阀30的流体的方向完全反了过来。即,在吸入工序中,燃料是从吸入阀座通道31b流入至加压室11,相对于此,在变为上升工序的时间点,是从加压室11朝吸入阀座通道31b方向被送回。该工序为回送工序。
在该回送工序中,在发动机高速旋转时也就是柱塞2的上升速度较大的条件下,因被送回的流体而产生的吸入阀30的闭阀力增大,使得所述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减小。在该条件下,在弄错各弹簧力的设定力而导致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变为负值的情况下,吸入阀30会意外地闭阀。由于排出比所期望的排出流量大的流量,因此燃料管道内的压力上升至所期望的压力以上,从而对发动机的燃烧控制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以在柱塞2的上升速度最大的条件下所述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保持正值的方式设定各弹簧力。
在该回送工序的中途的时刻t6接通线圈电流,由此,形成从回送工序到排出工序的过渡状态。再者,图7中,t7意指吸入阀30的闭阀运动开始时刻,t8意指保持电流开始时刻,t9意指吸入阀30的闭阀时刻,t10意指通电结束时刻。
在该情况下,当在比所期望的排出时刻早的考虑了磁吸引力的产生延迟、吸入阀30的闭阀延迟的时刻对电磁线圈43施加电流时,在衔铁部36与固定铁心39之间产生磁吸引力。关于电流,必须施加胜过所述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所需的大小的电流。在该磁吸引力胜过所述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的时间点t7,衔铁部36开始朝固定铁心39方向移动。衔铁部36的移动使得在轴向上于凸缘部35a相接触的阀杆35也同样发生移动,吸入阀30在吸入阀施力弹簧33的力和流体力、主要是从加压室侧通过座部的流速所产生的静压的降低之下完成闭阀(时刻t9)。
在对电磁线圈43施加电流时,在衔铁部36与固定铁心39相较于规定距离而言过于分开、也就是衔铁部36超过图7的“开阀位置”而OA的状态持续下去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磁吸引力较弱,因此无法胜过所述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从而发生衔铁部36移动至固定铁心39侧较为耗时或者无法移动的问题。
为了避免发生该问题,本发明设置有衔铁部施力弹簧41。在衔铁部36无法在所期望的时刻移动至固定铁心39的情况下,在希望进行排出的时刻吸入阀30也会维持打开状态,因此无法开始排出工序,也就是得不到需要的排出量,所以有无法实现所期望的发动机燃烧的担忧。因此,衔铁部施力弹簧41具有用以防止担忧在吸入工序中发生的异响问题、还有用以防止无法开始排出工序的问题的重要功能。
图7中,开始移动的c)吸入阀30碰撞至座部31a而停止,由此成为闭阀状态。当闭阀时,缸内压急速增大,因此吸入阀30因缸内压而在闭阀方向上被远远大于所述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的力稳固地推压,开始维持闭阀状态。
e)衔铁部36也碰撞至固定铁心39而停止。阀杆35设为如下构成:在衔铁部36停止后仍因惯性力而继续运动,但阀杆施力弹簧40会胜过惯性力,从而被回推,可以返回至凸缘部35a与衔铁部接触的位置。
在衔铁部36碰撞至固定铁心39时,会发生成为产品的重要特性的异响的问题。该异响比前文所述的吸入阀30与吸入阀止动件32发生碰撞的异响的大小大,更加成为问题。异响的大小源于所述碰撞时的能量的大小,而由于将阀杆35与衔铁部36构成为不同个体,因此碰撞至固定铁心39的能量仅由衔铁部36的质量产生。即,阀杆35的质量对碰撞能量无贡献,因此,通过将阀杆35和衔铁部36构成为不同个体,减轻了异响的问题。
一旦衔铁部36接触到固定铁心39,也就是在时刻t8之后,会因接触而产生充分的磁吸引力,所以可以设为仅用于保持接触的较小电流值(保持电流)。
此处,使用图7,对本发明的电流控制进行详细说明。
当在时刻t6开始对线圈的通电时,产生磁吸引力,在磁吸引力胜过所述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的时间点即时刻t7,衔铁部36开始朝固定铁心39移动。在吸引电流流通一定时间之后,在时刻t8切换为用以维持固定铁心39与衔铁部36抵接在一起的状态的保持电流。其后,在时刻t9闭阀,在时刻t10结束通电,但已知,在时刻t9的闭阀时,会因衔铁部36与固定铁心39的抵接时的碰撞而产生异响也就是噪音。
要降低碰撞所引起的噪音,就必须降低碰撞能量。具体而言,可列举像上述那样通过将阀杆部35和衔铁部36设为不同个体来降低碰撞的质量。此外,缩窄衔铁部36与固定铁心39的距离也就是间隙能够降低碰撞时的衔铁部36的速度,因此也比较有效。
进而,作为降低碰撞时的衔铁部36的速度的方法,可列举电流控制。该方法如下:像图7的线圈电流波形那样,在时刻t6的通电时流通相对较大的吸引电流,在衔铁部36与固定铁心39即将发生碰撞之前的时刻t8切换为比吸引电流低的电流例如能够保持闭阀状态的保持电流。由于磁吸引力降低,因此能够降低衔铁部36的移动速度,从而能够降低碰撞时的碰撞能量也就是产生的噪音。
此处,是将施加的电流的波形设为前半稍大、后半比前半稍低的两个阶段,但也可为如下方法:在通电开始的时刻t6施加吸引电流而开始闭阀,在衔铁部36与固定铁心39即将发生碰撞之前切换为比保持电流更低的电流,在碰撞后切换为保持电流。
当在时刻t9的闭阀后的时刻t10结束通电时,磁吸引力消失,因此前文所述的式(2)的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使得阀杆部35被阀杆施力弹簧40推压而开始移动,与此相连动,衔铁部36也开始朝开阀方向移动。继而,衔铁部36和阀杆部35抵接至吸入阀30。此处,衔铁部36因惯性在阀杆部35抵接至吸入阀30而停止之后仍会朝开阀方向移动少许(OB),但因衔铁施力弹簧41而停止在与阀杆部35相同的位置。抵接后,会以该状态维持片刻,但当柱塞2通过上死点(TDC)开始下降而进入吸入工序时,阀开阀的方向的力f1使得阀杆部35、衔铁部36、吸入阀30在时刻t11一体地开始朝吸入阀30的开阀方向移动,吸入阀30抵接至吸入阀止动件32,开阀完成。
此处,在吸入阀30与吸入阀止动件32抵接时,会因碰撞而产生异响也就是噪音。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降低该碰撞所产生的噪音,在开阀时会再次施加电流。
本发明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中,高压燃料供给泵具备:吸入阀30,其配置在加压室的吸入侧;阀杆部35,其朝开阀方向对所述吸入阀30施力;以及衔铁部36,其被因螺线管通电而产生的磁吸引力吸引,使阀杆部35朝闭阀方向移动,在该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中,在衔铁部36朝开阀方向移动时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第1驱动电流,之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比所述第1驱动电流大的第2驱动电流。此外,随着所述控制,因在所述衔铁朝开阀方向移动时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第1驱动电流、之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比所述第1驱动电流大的第2驱动电流而使得朝闭阀方向的电磁吸引力作用于所述衔铁。
如图7所示,在时刻t13将电流值切换为比第1电流值高的第2电流值。当对螺线管的通电结束时,衔铁部36及阀杆部35朝开阀方向移动,阀杆部35抵接、落座于吸入阀30及吸入阀止动件32,而其碰撞声极大,这一情况成为问题。因此,在闭阀动作结束后使吸入阀30开阀时也再次对电磁线圈43通电,由此,对阀杆35的移动速度施加制动。通过该对电磁线圈43的通电,降低了吸入阀30碰撞至吸入阀止动件32的速度,结果,能够降低碰撞声。此外,在施加第2驱动电流的时间点,衔铁部36及阀杆部35正在朝与固定铁心39相反的方向行进,移动到了相较于施加第1驱动电流的时间点而言电磁线圈43的电流难以够到的位置。因此,第2驱动电流必须施加比第1驱动电流大的电流。此处,关于施加的电流,认为相较于以脉冲方式流通某一期间的某一值的电流值这样的单级施加方式而言,较理想设为多级例如本发明这样的两级形状。下面叙述理由。在以单级施加来施加相对较小的电流例如比保持电流小的电流的情况下,若在开阀开始前等较早时刻施加电流,则认为虽然磁吸引力使得吸入阀30减速,但由于磁吸引力较小,所以碰撞时的噪音降低的效果较差,若在开阀开始后的较晚时刻施加电流,则认为由于产生的磁吸引力较小,所以吸入阀30有可能无法减速地抵接至吸入阀止动件32而得不到噪音降低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分割为多级例如像本实施例这样分割为两级来进行该通电,能够实现软着陆。
接着,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最大驱动电流,由此使衔铁部36朝闭阀方向移动,所述第1驱动电流以小于所述最大驱动电流的方式加以设定。此处,所谓最大驱动电流,是指图7所示的吸引电流,为了朝固定铁心39侧吸引衔铁部36及阀杆35并保持闭阀状态而施加相对较大的电流值的电流。此处,所谓第1驱动电流,是在图7所示的时刻t11开始通电的电流。第1驱动电流在使衔铁部36朝开阀方向移动时施加施加,如果施加较大电流,则吸入阀30会被磁吸引力拉拽而不再开阀,这一问题是明确的,因此第1驱动电流必须流通比最大驱动电流小的电流。通过像上述那样进行控制,能使吸入阀30在吸入阀止动件32上软着陆。
通过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最大驱动电流而使衔铁部36朝闭阀方向移动,其后,通过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比所述最大驱动电流小的保持电流而使所述衔铁部36保持在闭阀位置,所述第1驱动电流设定得比所述保持电流小。随着该运动,衔铁部36得以保持在闭阀位置,这是本发明的特征。
所谓保持电流,是为了将衔铁部36和阀杆部35持续吸引于固定铁心39侧所需的电流。保持电流的通电结束后,为了抑制衔铁部36及阀杆部35碰撞至吸入阀及吸入阀止动件32时的碰撞声而流通第1驱动电流。第1驱动电流是使衔铁部36朝开阀方向移动时施加的电流,因此,假设在施加较大电流的情况下,吸入阀30会被磁吸引力拉拽而不再开阀,这一问题是明确的。因此,第1驱动电流必须流通比最大驱动电流小的电流。通过像上述那样进行控制,取得能使吸入阀30在吸入阀止动件32上软着陆这一特有的效果。
接着,通过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最大驱动电流而使衔铁部36朝闭阀方向移动,其后,通过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比所述最大驱动电流小的保持电流而使所述衔铁部36保持在闭阀位置,所述第1驱动电流设为小于所述保持电流,所述第2驱动电流设为所述保持电流以上。
例如,考虑使第1电流低于保持电流、第2电流高于保持电流。认为,通过施加这种电流值最初较低、之后较高的两阶段的电流波形,可以降低开阀时的碰撞噪音。在像以往那样不施加电流的情况下,由于电磁激振力为零,因此阀杆部35、衔铁部36、吸入阀30在开阀的方向的力f1之下一体地开始加速,虽然有可能因内部的流体阻力等而有所减速,但会以加速到一定程度之后的速度与吸入阀止动件32发生碰撞,所以会产生噪音。
通过像本发明这样在开阀开始后再次施加电流,会产生磁吸引力,从而以抵抗前文所述的开阀的方向的力f1的方式在闭阀的方向上施力,因此能够实现制动也就是施加制动。由此,能够降低碰撞时的阀杆部35、衔铁部36、吸入阀30的速度,所以能够降低碰撞时的噪音。
当柱塞的位置经过上死点时,进入将新的燃料吸入至加压室的操作,因此进入打开吸入阀30的动作。在结束吸入阀30闭阀用的对螺线管的通电、并为了使吸入阀30开阀而流通第一电流值时,是在上死点之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所述第1驱动电流。通过在上死点之后流通第一驱动电流,能在时刻t10下的通电结束后自然地进行开始朝开阀方向的移动时的速度控制。也就是说,在吸入阀30即将抵接至吸入阀止动件32之前施加电流。通过该控制,能在恰当的时刻降低朝开阀方向的移动时产生的异响。
换句话说,所述第1驱动电流及所述第2驱动电流是在上死点之后流至所述螺线管。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1驱动电流及第2驱动电流是为了降低吸入阀30的开阀时的撞击声而施加的电流。因此,必须在上死点之后施加。
接着,通过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最大驱动电流而使衔铁部36朝闭阀方向移动,所述第2驱动电流设定为比所述最大驱动电流小。此外,伴随于此,朝闭阀方向的电磁吸引力作用于衔铁,这是本发明的特征。
此处,所谓第2驱动电流,是为了在吸入阀30开阀时抑制衔铁部36及阀杆部35碰撞至吸入阀止动件32的速度而流通的电流。此外,所谓最大驱动电流,是为了使吸入阀30闭阀而流通的相对较大的电流。若施加最大驱动电流程度的大小的电流作为第2驱动电流,则虽会控制朝开阀方向的移动,但会再次被磁吸引力朝闭阀方向吸引,因此第2驱动电流必须小于最大驱动电流。
此外,所述衔铁部36在因最大驱动电流流至所述螺线管而朝闭阀方向移动之后,因流至所述螺线管的驱动电流降低而朝开阀方向移动,此时,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所述第1驱动电流,之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比所述第1驱动电流大的所述第2驱动电流,由此产生朝闭阀方向的电磁吸引力,这是本发明的特征。
然后,衔铁部36因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最大驱动电流而朝闭阀方向移动,所述第1驱动电流及所述第2驱动电流比所述最大驱动电流小。吸入阀30的最大驱动电流是为了使吸入阀30闭阀而施加的相对较大的电流。此外,在阀杆部35和衔铁部36存在于距承受电流的固定铁心39最远的位置时,由于需要使它们朝闭阀方向移动,因此所述最大驱动电流必须最大。此外,第1驱动电流和第2驱动电流是为了降低吸入阀30开阀时碰撞至吸入阀止动件32的撞击声而施加的电流,因此无须比最大驱动电流大。
在对螺线管流通所述保持电流之后,切断流至所述螺线管的驱动电流,之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所述第一驱动电流。继而,在吸入阀30与吸入阀止动件32抵接在一起的完全开阀状态下停止电流。此时,停止电流的通电结束时刻较理想为在闭阀完成之后。因为其目的如下:通过切断驱动电流使之前借助对螺线管的通电而移动到了闭阀方向的衔铁部36及阀杆部35自然地朝开阀方向移动,在阀杆部35即将移动到吸入阀30及吸入阀止动件32之前施加电流而减少碰撞声。此外,通过每次切断电流,还能降低固定铁心39、衔铁部36及阀杆部35的疲劳。
在以单级施加来施加相对较大的电流例如比保持电流大的电流的情况下,若在开阀开始前等较早时刻施加电流,则吸入阀30有可能被磁吸引力拉拽而沿闭阀方向返回,若在开阀开始后的较晚时刻施加电流,则有可能在产生磁吸引力之前也就是在减速之前吸入阀30便抵接至吸入阀止动件32。
此外,在以单级施加来施加相对较小的电流例如比保持电流小的电流的情况下,若在开阀开始前等较早时刻施加电流,则认为虽然磁吸引力使得吸入阀30减速,但由于磁吸引力较小,所以碰撞时的噪音降低的效果较差,若在开阀开始后的较晚时刻施加电流,则认为由于产生的磁吸引力较小,所以吸入阀30有可能无法减速地抵接至吸入阀止动件32而得不到噪音降低效果。
通过像本发明这样,在开阀开始后的时刻t12首先施加吸入阀30不会返回的程度的相对较小的第1电流值例如比保持电流小的电流值而对吸入阀30施加较轻的制动,接着在时刻t13切换为比所述第1电流大的第2电流值例如比保持电流大的电流值而施加电流,可以进一步施加制动而使吸入阀30减速。通过这种控制,在完全开阀时,认为理论上可以通过磁吸引力与f1的平衡而使吸入阀30的速度变为零。因而,能够降低吸入阀30与吸入阀止动件32的抵接所产生的碰撞声。
此外,设定为吸入阀30闭阀时的电流波形和开阀时的电流波形隔着上死点呈对称的相似形。由于开阀时的移动距离与闭阀时的移动距离相同,因此构成为开阀时和闭阀时施加的电流呈相似形,这是本发明的特征。只要决定了闭阀时的电流施加的波形,便决定了开阀时的电流施加的波形,因此能够简化控制的工序。
实施例2
图8表示实施例2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电磁阀动作的时刻图。该图的b)线圈电流以外的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处,对基于线圈电流的时间波形的、产生的异响也就是噪音的降低效果进行说明。
如该图所示,从开阀转移至闭阀时的电流波形与图7相同,但从闭阀转移至开阀时的电流波形与图7不一样,为三级波形,也就是说,首先施加较低电流的第1电流值,接着施加比第1电流值高的第2电流值,最后施加比第2电流值高的第3电流值。通过像这样设为两级以上的多级,能够实现基于更细致的电流的磁吸引力的控制,因此能够更细致地控制吸入阀30的移动速度,从而能够实现上述的在完全开阀时使吸入阀30的速度变为零这样的软着陆。
以上,说明结束,但本发明包含各种变形例,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说明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并非一定限定于具备所有构成。此外,可以将某一实施例的构成的一部分替换为其他实施例的构成,此外,也可以对某一实施例的构成加入其他实施例的构成。此外,可以对各实施例的构成的一部分进行其他构成的追加、删除、替换。
符号说明
1泵主体
2柱塞
6压缸
7密封架
8排出阀机构
9压力脉动降低机构
10a低压燃料吸入口
11加压室
12燃料排出口
13柱塞密封件
30吸入阀
31吸入阀座
32吸入阀止动件
33吸入阀弹簧
35阀杆
36衔铁部
38外部铁心
39固定铁心
40阀杆施力弹簧
41衔铁部施力弹簧
43电磁线圈
300电磁吸入阀
361磁路形成部
362引导部。

Claims (12)

1.一种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所述高压燃料供给泵具备:吸入阀,其配置在加压室的吸入侧;阀杆,其朝开阀方向对所述吸入阀施力;以及衔铁,其被因螺线管通电而产生的磁吸引力向固定铁心吸引,使所述阀杆朝闭阀方向移动,该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阀杆与所述衔铁构成为不同个体,
所述衔铁的内周侧滑动自如地保持在所述阀杆的外周侧,
在所述阀杆和所述衔铁一起朝闭阀方向移动且所述衔铁碰撞至所述固定铁心而停止后,所述阀杆会因惯性力而继续朝闭阀方向移动,
在所述衔铁朝开阀方向移动时,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第1驱动电流,之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比所述第1驱动电流大的第2驱动电流,
通过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最大驱动电流而使所述衔铁朝闭阀方向移动,其后,在所述衔铁与所述固定铁心即将发生碰撞之前的时刻,通过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比所述最大驱动电流小的保持电流而使所述衔铁保持在闭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驱动电流比所述最大驱动电流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驱动电流比所述保持电流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驱动电流比所述保持电流小,所述第2驱动电流在所述保持电流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死点之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所述第1驱动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死点之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所述第1驱动电流及所述第2驱动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驱动电流比所述最大驱动电流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驱动电流及所述第2驱动电流比所述最大驱动电流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所述保持电流之后切断流至所述螺线管的驱动电流,进而在其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所述第1驱动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吸入阀闭阀时的电流波形和开阀时的电流波形隔着上死点呈对称的相似形。
11.一种高压燃料供给泵,其具备:
吸入阀,其配置在加压室的吸入侧;
阀杆,其朝开阀方向对所述吸入阀施力;以及
衔铁,其被因螺线管通电而产生的磁吸引力向固定铁心吸引,使所述阀杆朝闭阀方向移动,
该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特征在于,
所述阀杆与所述衔铁构成为不同个体,
所述衔铁的内周侧滑动自如地保持在所述阀杆的外周侧,
在所述阀杆和所述衔铁一起朝闭阀方向移动且所述衔铁碰撞至所述固定铁心而停止后,所述阀杆会因惯性力而继续朝闭阀方向移动,
在所述衔铁朝开阀方向移动时,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第1驱动电流,之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比所述第1驱动电流大的第2驱动电流,由此,朝闭阀方向的电磁吸引力作用于所述衔铁,
所述衔铁因最大驱动电流流至所述螺线管而朝闭阀方向移动,其后,在所述衔铁与所述固定铁心即将发生碰撞之前的时刻,所述衔铁因比所述最大驱动电流小的保持电流流至所述螺线管而保持在闭阀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压燃料供给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铁因最大驱动电流流至所述螺线管而朝闭阀方向移动,之后因流至所述螺线管的驱动电流降低而朝开阀方向移动,这时,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所述第1驱动电流,之后对所述螺线管流通规定时间的比所述第1驱动电流大的所述第2驱动电流,由此,朝闭阀方向的电磁吸引力作用于所述衔铁。
CN201680073814.5A 2015-12-25 2016-11-07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Active CN108431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2809 2015-12-25
JP2015252809A JP6710045B2 (ja) 2015-12-25 2015-12-25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PCT/JP2016/082902 WO2017110269A1 (ja) 2015-12-25 2016-11-07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1398A CN108431398A (zh) 2018-08-21
CN108431398B true CN108431398B (zh) 2020-11-27

Family

ID=5908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3814.5A Active CN108431398B (zh) 2015-12-25 2016-11-07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1961B2 (zh)
JP (1) JP6710045B2 (zh)
CN (1) CN108431398B (zh)
DE (1) DE112016004671B4 (zh)
WO (1) WO20171102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5893B2 (ja) * 2017-04-13 2021-04-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弁
US10539104B2 (en) * 2017-09-20 2020-01-21 Stanadyne Llc Three stage proportional control valve
US20230003215A1 (en) * 2019-11-19 2023-01-05 Hitachi Astemo, Ltd. Electromagnetic valve mechanism and high-pressure fuel supply pump
JP7303764B2 (ja) * 2020-02-28 2023-07-05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高圧燃料ポンプの制御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3359A (zh) * 2011-08-03 2013-02-0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磁阀的控制方法、电磁吸入阀的电磁驱动机构的控制装置
CN103620197A (zh) * 2011-05-04 2014-03-05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阀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54512B4 (de) 2008-12-11 2021-08-05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raftstoffeinspritzsystems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EP2453122B1 (en) * 2010-11-12 2016-09-07 Hitachi, Ltd.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high-pressure fuel supply pump configured to supply pressurized fuel to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537498B2 (ja) * 2011-06-01 2014-07-0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磁吸入弁を備えた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JP6044366B2 (ja) * 2013-01-30 2016-12-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高圧ポンプの制御装置
JP6079487B2 (ja) 2013-07-18 2017-0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高圧ポンプの制御装置
JP6244723B2 (ja) * 2013-08-02 2017-12-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高圧ポンプの制御装置
US10718301B2 (en) * 2013-10-01 2020-07-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igh pressure fuel pump control for idle tick reduction
JP5905046B2 (ja) * 2014-04-23 2016-04-2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磁吸入弁を備えた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US9429097B2 (en) * 2014-12-04 2016-08-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irect injection pump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0197A (zh) * 2011-05-04 2014-03-05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阀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13359A (zh) * 2011-08-03 2013-02-0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磁阀的控制方法、电磁吸入阀的电磁驱动机构的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61961B2 (en) 2021-03-30
CN108431398A (zh) 2018-08-21
WO2017110269A1 (ja) 2017-06-29
US20190234359A1 (en) 2019-08-01
DE112016004671B4 (de) 2023-04-20
JP2017115731A (ja) 2017-06-29
JP6710045B2 (ja) 2020-06-17
DE112016004671T5 (de) 2018-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93290B2 (ja)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JP6779274B2 (ja) 流量制御弁及び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US10337480B2 (en) High-pressure fuel pump and control device
CN108431398B (zh)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JP2016094913A (ja)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US11542903B2 (en) High-pressure fuel supply pump provided with electromagnetic intake valve
JP2016142143A (ja)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JP6817316B2 (ja)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CN109072843B (zh)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装置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US11053903B2 (en) High-pressure fuel supply pump
JP6770193B2 (ja)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JP2017145731A (ja)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JP6602692B2 (ja)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