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9804B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19804B
CN108419804B CN201710075736.9A CN201710075736A CN108419804B CN 108419804 B CN108419804 B CN 108419804B CN 201710075736 A CN201710075736 A CN 201710075736A CN 108419804 B CN108419804 B CN 1084198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yrisoxazole
amide
agent
gray mold
techn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57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19804A (zh
Inventor
陈宇
韩翔
周景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ua Crop Prote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hua Crop Prote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hua Crop Prote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hua Crop Prot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757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19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19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9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19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9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8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nd either one oxygen atom or one sulfur atom in positions 1,2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0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 A01N43/0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 A01N43/1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sulfur as the ring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填料和助剂组成。其中活性成分为啶菌噁唑和酰胺类杀菌剂。该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黄瓜白粉病、草莓白粉病、草莓灰霉病、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早疫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炭疽病、辣椒炭疽病、辣椒疫病、芒果炭疽病、马铃薯早疫病、小麦散黑穗病等。该组合物作用机制和位点多,能有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病害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类,在所有侵染性病害中,真菌性病害数量最为繁多,约占所有病害数量的70%以上。真菌病害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卵菌纲病害,多引起根腐、茎腐、果(穗)腐、枝枯和叶斑等症状。作物受到真菌侵染造成危害后,不仅影响作物的品质,而且影响作物的产量,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危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和食品工业。
由卵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类引起的植物病害,例如黄瓜灰霉病、黄瓜白粉病、草莓白粉病、草莓灰霉病、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早疫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炭疽病、辣椒炭疽病、辣椒疫病、芒果炭疽病、马铃薯早疫病、小麦散黑穗病等。
啶菌噁唑作用机理是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甾醇合成。酰胺类杀菌剂是含有酰胺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这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病原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从而干扰其呼吸作用。
常见的酰胺类杀菌剂包括但不限于啶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吡噻菌胺、氰菌胺、噻唑菌胺、环氟菌胺、环丙酰菌胺、噻酰菌胺、环酰菌胺、高效苯霜灵、双炔酰菌胺、氟苯醚酰胺、氯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苯并烯氟菌唑、Isofetamid、联苯吡菌胺、Pydiflumetofen、呋吡菌胺等等。
单独使用啶菌噁唑或酰胺类杀菌剂会造成杀菌谱窄,容易产生抗性,而且使用成本高,非常不利于农业中大规模广谱杀菌的需要,因此急需要开发新的产品来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而迄今为止,还没有文献公开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混配,并将所得的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病害,从而延缓病原菌抗药性发展,减少农民用药成本。
发明简述
本发明目的在于通过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合理混配,获得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病害。该组合物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发展,减少农民用药成本。
本发明组合物有如下显著效果和优点: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不存在交互抗性,可协同增效,降低单独使用单剂剂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复配而成的杀菌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不同组分配方的室内配方筛选测定试验以及田间药效试验。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其中酰胺类杀菌剂选自双炔酰菌胺、氟苯醚酰胺、氯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苯并烯氟菌唑、Isofetamid、联苯吡菌胺、Pydiflumetofen、呋吡菌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酰胺类杀菌剂选自氟苯醚酰胺、氯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Isofetamid、联苯吡菌胺、Pydiflumetofen任意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活性组分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00~30:1。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活性组分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60~10:1。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活性组分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0~10:1。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农药组合物的活性组分的重量总和占组合物总重的4%~80%。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农药组合物的活性组分的重量总和占组合物总重的10~60%。
本发明的组合物成品制剂的配制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固体或液体)载体和各种助剂。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农药组合物还包含助剂,优选所述助剂选自农乳1601#、烷基芳基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乳酪素、矿物油、明胶、聚乙烯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农药组合物还包含载体,优选所述载体选自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凹凸棒土、膨润土、沸石粉、树脂、粘土粉、木糠、糊化淀粉、石蜡、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玉米淀粉、溶剂油、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农药组合物可由通常的加工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一种剂型。即将活性组分与液体载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加入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如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粘合剂、稳定剂和消泡剂等。通常组合物中含有至少一种载体和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在各种情况下,应确保本发明组合物活性组分均匀分布。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农药组合物为水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种衣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种子处理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及乳油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所述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用途。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植物病害是由卵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类引起的。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植物病害是黄瓜灰霉病、黄瓜白粉病、草莓白粉病、草莓灰霉病、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早疫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炭疽病、辣椒炭疽病、辣椒疫病、芒果炭疽病、马铃薯早疫病、小麦散黑穗病等。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农药组合物可用于种子处理,也可用于叶面喷雾。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组合物施用于禾谷类、果树及蔬菜作物种植区域以防治植物病害。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植物病害是由卵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类引起的。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植物病害是黄瓜灰霉病、黄瓜白粉病、草莓白粉病、草莓灰霉病、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早疫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炭疽病、辣椒炭疽病、辣椒疫病、芒果炭疽病、马铃薯早疫病、小麦散黑穗病等。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方法是将本发明中的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及叶面喷雾。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将包括所述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的组分制成制剂施用,或将包括所述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的组分桶混后施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农药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将所述啶菌噁唑、所述酰胺类杀菌剂、以及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或助剂混合。
发明详述
定义
啶菌噁唑(英文通用名:pyrisoxazole)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吡啶噁唑啉类新型农用杀菌剂,化合物专利号ZL99113093.6。啶菌噁唑化学名称为:N-甲基-3-(4-氯)苯基-5-甲基-5-吡啶-3-甲基-噁唑啉,分子式为C16H17ClN2O;其CAS登录号847749–37–5,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031
啶菌噁唑作用机理是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甾醇合成。通过与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各种酶发生作用,干扰或阻断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破坏病原真菌细胞膜的结构而达到抑菌和杀菌目的。啶菌噁唑结构新颖,作用方式独特,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对植物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被广泛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对由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类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控制番茄灰霉病、黄瓜灰霉病、番茄叶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小麦赤霉病等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同时,啶菌噁唑对土传病害也具有良好的防效。
酰胺类杀菌剂是含有酰胺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这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了病原菌中核酸的生物合成,主要是RNA的合成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从而干扰其呼吸作用。
常见的酰胺类杀菌剂包括但不限于啶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吡噻菌胺、氰菌胺、噻唑菌胺、环氟菌胺、环丙酰菌胺、噻酰菌胺、环酰菌胺、高效苯霜灵、双炔酰菌胺、氟苯醚酰胺、氯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苯并烯氟菌唑、Isofetamid、联苯吡菌胺、Pydiflumetofen、呋吡菌胺等等。
联苯吡菌胺(英文通用名:Bixafen),是拜耳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谷类杀菌剂,属于吡唑酰胺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主要用于防治叶枯病、锈病等病害,对植物生理有积极的作用,可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联苯吡菌胺CAS号为581809-46-3,化学名称N-(3',4'-二氯-5-氟[1,1'-联苯]-2-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结构式如图: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041
氟醚菌酰胺是一种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含氟苯甲酰胺类杀菌剂,对于葡萄霜霉病、辣椒疫霉、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纹枯病、棉花立枯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都具有较高防效,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于真菌线粒体的呼吸链,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电子传递,抑制真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和孢子母细胞形成真菌生长和繁殖的主要阶段,杀菌作用由母体活性物质直接引起,没有相应代谢活性。CAS号为1309859-39-9,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042
氟苯醚酰胺(开发代号:Y13149)为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卓越防效,同时对白粉病、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高效杀菌活性。氟苯醚酰胺具有内吸传导性,并具有耐雨水冲淋、用量低等特点。CAS号为1644632-98-3,其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043
氯苯醚酰胺(开发代号:Y12196),由华中师范大学发现,对水稻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对灰霉病效果更优。CAS号为1671025-91-4,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044
Pydiflumetofen商品名Adepidyn,开发代号SYN545974,为先正达最新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Pydiflumetofen广谱,高效,适用于许多作物,对叶斑病和白粉病活性最高,能够防治谷物上由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如赤霉病等。Pydiflumetofen不仅能有效防治作物病害,而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收益。其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051
Isofetamid系由日本石原产业公司发明并予以开发,于2007年申请专利,其代号为IKF-5411。2003年该公司最初在研发具杀虫活性的新母体结构苯酰胺类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由此进行了优化研究。Isofetamid的化学名称为N-[1,1-二甲基-2-(4-异丙氧基-邻甲苯基)-2-氧代乙基]-3-甲基噻吩-2-甲酰胺。它的CAS登录号为875915-78-9。分子式:C20H25NO3S,相对分子质量:359.5。其熔点:103~105℃,LogPo/w为2.5;水中溶解度:5.33mg/L(20℃);土壤吸附(Koc):489(274~597)。急性经口(大鼠):LD50>2,000mg/kg;急性经皮(大鼠):LD50>2,000mg/kg。鲤鱼LC50(96h)>7.1mg/L。致突变性:无。Isofetamid对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052
术语“农药组合物”表示含有杀菌有效量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活性组分或其农业上可接受的互变异构体、溶剂合物、水合物或盐,与其他填料和助剂的混合物。将所述活性组分制备成杀菌组合物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地向农业灌溉施药。本申请中,“农药组合物”也称为“杀菌组合物”。
术语“活性组分”,又称为“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指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起杀菌作用的关键活性组分或其农业上可接受的互变异构体、溶剂合物、水合物或盐。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组分包含啶菌噁唑。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含酰胺类杀菌剂。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含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
术语“助剂”,又称为“辅助剂”,是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中,用于改善药剂理化性质的辅助物质。包括润湿剂、乳化剂、溶剂、分散剂、粘着剂、稳定剂、增效剂、安全剂、渗透剂等。例如农乳1601#、烷基芳基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乳酪素、矿物油、明胶、聚乙烯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术语“载体”指可与活性组分相组合或联合以使其更易于施用给对象(例如植物、作物或草类)的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因此,所述载体优选为惰性的,至少应为农业可接受的。所述载体可以为固体或液体。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载体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的,可以作为固体载体使用的有例如:植物质粉末类(例如大豆粉、淀粉、谷物粉、木粉、树皮粉、锯末、核桃壳粉、麸皮、纤维素粉末、椰壳、玉米穗轴和烟草茎的颗粒,提取植物精华后的残渣等)、纸张、锯末,粉碎合成树脂等的合成聚合体、黏土类(例如高岭土、皂土、酸性瓷土、凹凸棒土等)、滑石粉类。硅石类(例如硅藻土、硅砂、云母、含水硅酸,硅酸钙)、活性炭、天然矿物质类(浮石、绿坡缕石及沸石等)、烧制硅藻土、砂、塑料媒介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氯化钾、碳酸钙、磷酸钙等的无机矿物性粉末、硫酸铵、磷酸铵、尿素、氯化铵等的化学肥料、土肥,以及白炭黑、沸石粉、木糠、石蜡、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与羧乙基纤维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2种以上混用。
可以作为液体载体使用的可以在下列材料中选择,例如水,醇类(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等)、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二异丁基甲酮、环己酮等)、醚类(例如乙醚、二恶烷、甲基纤维素、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类(例如煤油、矿物油等)、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油、烷基萘、氯代芳烃、氯代脂肪烃、氯苯,等)、卤化碳氢化合物类、酰胺类、砜类、二甲基亚砜、矿物和植物油、动物油、农乳1601#、烷基芳基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乳酪素、明胶、聚乙烯醇等。
作为其他助剂可根据使用目的来选择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在某些场合2种以上助剂合用,或某些场合可以完全不使用助剂。为使有效成分乳化、分散、可溶化、以及/或者润湿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列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醇或酚的磷酸酯、多元醇的脂肪酸酯、烷芳磺酸、萘磺酸聚合物、木质素磺酸盐、高分子梳形的支装共聚物、丁基萘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钠、油脂、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缩合物、烷基牛磺酸盐等聚丙烯酸盐、蛋白质水解物。合适的低聚糖物或聚合物,例如基于单独的乙烯单体、丙烯酸、EO和/或PO或者其与例如(多元)醇或(多元)胺的结合。
为使有效成分分散稳定化、附着以及/或者结合,可使用例如黄原胶、硅酸镁铝、明胶、淀粉、纤维素甲醚、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和天然磷脂(如脑磷脂和卵磷脂)以及合成磷脂、皂土、木质素磺酸钠等助剂。
其中防冻剂可选用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作为悬浮性产品的抗絮凝剂可以使用例如萘磺酸聚合物、聚合磷酸盐等的助剂。
消泡剂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
任选地,还可包含其它附加组分,例如保护胶体、粘合剂、增稠剂、触变剂、渗透剂、稳定剂、掩蔽剂。本申请所述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本申请所用术语“增效作用”,又称“协同作用”,是指不同化学物质在联合使用时具有相互协作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明显高于各个单独成分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杀菌组合物的防治效果比任意一种单独成分的防治效果高出7%以上,例如高出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以上或高出100%。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00~30:1,例如1:95~25:1、1:90~20:1、1:85~15:1、1:80~14:1、1:75~13:1、1:70~12:1、1:65~11:1;优选为1:60~10:1,例如1:55~9:1、1:50~8:1、1:45~7:1、1:40~6:1、1:35~5:1、1:30~1:1、1:25~10:1、1:20~10:1、1:15~10:1;更优为1:10~10:1,例如1:9~9:1、1:8~8:1、1:7~7:1、1:6~6:1、1:5~5:1、1:4~4:1、1:3~31、或1:2~2:1。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00、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5、1:4、1:3、1:2、1:1、2:1、3:1、4:1、5:1或10:1。
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农药组合物的活性组分的重量总和占组合物总重的4%~80%,例如,4%~70%、4%~60%、4%~50%、4%~40%、4%~30%、4%~20%、4%~10%、10%~80%、10%~70%、20%~80%、20%~70%、30%~80%、30%~70%、40%~80%、40%~70%、50%~80%、50%~70%、或60%~80%;优选为10~60%,例如10~50%、10~40%、10~30%、10~20%、20~60%、20~50%、20~40%、20~30%、30~60%、30~50%、30~40%、40~60%、40~50%、或50~60%。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啶菌噁唑与酰胺类杀菌剂的重量总和占所述杀菌组合物总重的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或80%。
所述“施药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水田灌溉、喷洒、撒施、涂抹等本领域已知的任何使用方法。本申请所述活性组分或杀菌组合物可以在任意时间给予。例如所述活性组分或杀菌组合物可以在农业病虫害发生前、发生时或者发生后使用,例如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前或发生后的约1小时、约2小时、约4小时、约5小时、约8小时、约12小时、约24小时、约2天、约4天、约8天、约16天、约30天或1个月、约2个月施药。
本申请所述杀菌组合物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多次使用。当多次使用时,可以以间隔任意时间的方式施药,例如后续剂量与前面剂量的间隔为约8周、约4周、约2周、约1周、约5天、约3天、约2天、约24小时、约12小时、约8小时、约6小时、约4小时、约3小时、约2小时、约1小时、约30分钟或更少时间。
本申请所述杀菌组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合适的杀菌剂混合使用。所述混合使用可以是与其他杀菌剂同时使用或先后使用。当先后使用时,可以以间隔任意时间的方式使用。
本申请所用术语“黄瓜灰霉病”是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黄瓜的重要病虫害,严重时可以引起黄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因此防治黄瓜灰霉病对于黄瓜的栽培有重要的影响。
本发明的组合物在配制时,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例如在《农药剂型加工技术》,刘步林主编,第二版中涉及的制剂加工方法,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将本发明所述农药组合物配制成悬浮剂时,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腐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或水等。其中: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分散剂、松香类分散剂、磷酸酯类分散剂、高分子乳化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缩聚物钠盐、烷基萘磺酸盐缩聚物、乙氧基三苯乙烯酚磷酸盐、有机磷酸酯类、梳型高分子共聚物、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芳基苯基醚磷酸胺盐及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类阴离子分散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1-8%,例如2-7%,优选3-6%,例如3-5%、4-5%或4-6%;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芳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异丙基萘磺酸钠、正丁基萘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磺化琥珀酸盐、乙氧基醇、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醇醚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1-6%,例如2-5%或3-4%,优选2-4%,例如2-3%或3-4%;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镁铝及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稠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0.1-10%,例如1-9%、2-8%、1-8%、1-7%或1-6%,优选1-5%,例如2-4%或1-3%;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及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腐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0.1-10%,例如1-9%、0.1-5%、0.5-5%或1-5%,优选0.2-2%,例如0.5-1%或1-2%;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等;所述消泡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0.1-10%,例如1-9%、0.1-5%、0.5-5%或1-5%,优选0.4-1.0%,例如0.6-0.8%;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及无机盐类如氯化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冻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0.1-10%,例如1-9%、2-8%、1-8%、1-7%或1-6%,优选1-5%,例如2-4%或1-3%;以及余量为水。
将本发明所述农药组合物配制成可湿性粉剂时,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和/或填充剂等。其中: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及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1-10%,例如2-9%、3-8%或4-7%,优选3-7%,例如4-6%或5-6%;润湿剂选自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及萘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1-10%,例如2-9%、3-8%或4-7%,优选3-7%,例如4-6%或5-6%;以及其余为填充剂,选自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及陶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本发明所述农药组合物配制成水分散粒剂时,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粘结剂和/或填充剂等。其中: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及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1-10%,例如2-9%、3-8%或4-7%,优选3-7%,例如4-6%或5-6%;润湿剂选自聚氧乙烯醇、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及萘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1-10%,例如2-9%、3-8%或4-7%,优选2-7%,例如3-6%或4-5%;崩解剂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柠檬酸、丁二酸及碳酸氢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崩解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0.1-10%,例如1-9%、2-8%、1-8%、1-7%或1-6%,优选1-5%,例如2-4%或1-3%;粘结剂选自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类及微晶纤维素类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结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0.1-10%,例如1-9%、2-8%、1-8%、1-7%或1-6%,优选1-5%,例如2-4%或1-3%;以及其余为填充剂,选自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海泡石、滑石粉、凹凸棒土及陶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本发明所述农药组合物配制成可分散油悬浮剂时,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腐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或油脂助剂等。其中: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分散剂、松香类分散剂、磷酸酯类分散剂、高分子乳化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缩聚物钠盐、烷基萘磺酸盐缩聚物、乙氧基三苯乙烯酚磷酸盐、有机磷酸酯类、梳型高分子共聚物、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芳基苯基醚磷酸胺盐及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类阴离子分散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1-8%,例如2-7%、1-7%或2-8%,优选3-6%,例如4-5%;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芳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异丙基萘磺酸钠、正丁基萘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磺化琥珀酸盐、乙氧基醇、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醇醚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1-6%,例如2-5%、1-5%或1-4%,优选2-4%,例如2-3%或4-5%;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镁铝及有机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稠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0.1-10%,例如1-9%、2-8%、1-8%、1-7%或1-6%,优选1-5%,例如2-4%、3-5%或2-3%;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及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腐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0.1-10%,例如1-9%、2-8%、1-8%、1-7%或1-6%,优选0.2-2%,例如0.5-1.5%、1-1.5%或1-2%;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等;所述消泡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0.1-10%,例如1-9%、2-8%、1-8%、1-7%或1-6%,优选0.4-1.0%,例如0.6-0.8%或0.5-1%;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及无机盐类如氯化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冻剂的用量为制剂总重量的0.1-10%,例如1-9%、2-8%、1-8%、1-7%或1-6%,优选1-5%,例如2-4%、3-5%或2-3%;以及其余为油脂类助剂,选自油酸甲酯、植物油、动物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仅是进一步阐明本发明,而没有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的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发明人将啶菌噁唑与氟苯醚酰胺、氯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Isofetamid、联苯吡菌胺、Pydiflumetofen混配,进行黄瓜灰霉病室内活性测定试验,具体试验情况及结果如下:
试验作物:黄瓜(品种:山东密刺)
防治对象:灰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环境条件:本试验在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农药研究基地温室内进行。选择长势整齐一致的一叶一心期黄瓜幼苗,试验前未使用其它杀菌剂。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盆栽幼苗测定法。选择整齐一致的一叶一心期盆栽黄瓜幼苗,对各处理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另设喷清水的空白对照,3次重复。处理后第二天接种黄瓜灰霉病孢子悬浮液,接种后放置人工气候室(温度:昼25℃、夜20℃,相对湿度:95~100%)保湿培养,24小时后放置温室(25±1℃)正常管理。接种后6天调查防治效果,病害分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黄瓜灰霉病调查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面积的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面积的50%以上。
防效计算方法: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091
病情指数可简称为病指。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101
共毒系数是用来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活性成分混用时毒力的变化的系数。根据防治效果计算出毒力回归方程及EC50值;依据孙云沛共毒系数法(CTC)(此为学术上常用提法)评价两种药物活性成分不同混配比例的联合作用类型: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低于80,表明为拮抗作用;80~120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102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103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104
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混剂中A的含量(%)+B剂的TI×混剂中B的含量(%)
表1.啶菌噁唑与氟苯醚酰胺及其组合物对黄瓜灰霉病盆栽试验活性测定结果
药剂 回归方程 EC<sub>50</sub>(mg/L) 相关系数 共毒系数
啶菌噁唑 Y=2.231+2.614x 11.463 0.9818 /
氟苯醚酰胺 Y=2.336+2.186x 16.545 0.9703 /
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30:1 Y=2.218+2.842x 9.525 0.9968 121.6
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10:1 Y=2.265+2.796x 9.510 0.9796 124.0
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5:1 Y=2.243+2.996x 8.322 0.9847 145.2
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3:1 Y=2.388+2.825x 8.406 0.9875 147.7
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1:1 Y=2.315+2.798x 9.111 0.9982 148.6
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1:3 Y=2.302+2.636x 10.557 0.9828 141.1
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1:5 Y=2.319+2.571x 11.035 0.9975 139.6
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1:10 Y=2.329+2.531x 11.580 0.9921 137.3
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1:30 Y=2.334+2.371x 13.317 0.9896 122.5
从表1中可以看出,啶菌噁唑与氟苯醚酰胺混配对黄瓜灰霉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九个供试配比混剂的EC50值在8.322mg/L-13.317mg/L之间;啶菌噁唑与氟苯醚酰胺九个配比混剂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说明啶菌噁唑与氟苯醚酰胺混配防治黄瓜灰霉病病菌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表2.啶菌噁唑与氯苯醚酰胺及其组合物对黄瓜灰霉病盆栽试验活性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105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111
从表2中可以看出,啶菌噁唑与氯苯醚酰胺混配对黄瓜灰霉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九个供试配比混剂的EC50值在7.131mg/L-8.792mg/L之间;且共毒系数均明显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说明啶菌噁唑与氯苯醚酰胺混配防治黄瓜灰霉病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表3.啶菌噁唑与氟醚菌酰胺及其组合物对黄瓜灰霉病盆栽试验活性测定结果
药剂 回归方程 EC<sub>50</sub>(mg/L) 相关系数 共毒系数
啶菌噁唑 Y=2.231+2.614x 11.463 0.9818 /
氟醚菌酰胺 Y=2.435+2.292x 13.156 0.9709 /
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30:1 Y=2.328+2.736x 9.476 0.9914 121.5
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10:1 Y=2.368+2.792x 8.764 0.9977 132.3
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5:1 Y=2.348+2.836x 8.322 0.9875 136.0
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3:1 Y=2.447+2.775x 8.318 0.9798 142.4
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1:1 Y=2.421+2.798x 8.351 0.9925 146.7
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1:3 Y=2.412+2.731x 8.864 0.9974 143.1
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1:5 Y=2.403+2.691x 9.227 0.9893 139.2
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1:10 Y=2.389+2.564x 10.431 0.9975 124.5
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1:30 Y=2.376+2.557x 10.622 0.9824 123.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啶菌噁唑与氟醚菌酰胺混配对黄瓜灰霉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九个供试配比混剂的EC50值在8.318mg/L-10.622mg/L之间;且共毒系数均明显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说明啶菌噁唑与氟醚菌酰胺混配防治黄瓜灰霉病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表4.啶菌噁唑与Isofetamid及其组合物对黄瓜灰霉病盆栽试验活性测定结果
药剂 回归方程 EC<sub>50</sub>(mg/L) 相关系数 共毒系数
啶菌噁唑 Y=2.231+2.614x 11.463 0.9818 /
Isofetamid Y=2.428+2.454x 11.171 0.9891 /
啶菌噁唑:Isofetamid=30:1 Y=2.288+2.831x 9.077 0.9981 126.2
啶菌噁唑:Isofetamid=10:1 Y=2.338+2.837x 8.676 0.9809 131.8
啶菌噁唑:Isofetamid=5:1 Y=2.345+2.936x 7.897 0.9794 144.5
啶菌噁唑:Isofetamid=3:1 Y=2.488+2.863x 7.540 0.9872 151.0
啶菌噁唑:Isofetamid=1:1 Y=2.561+2.898x 6.944 0.9975 162.9
啶菌噁唑:Isofetamid=1:3 Y=2.482+2.931x 7.229 0.9957 155.5
啶菌噁唑:Isofetamid=1:5 Y=2.463+2.891x 7.543 0.9899 148.7
啶菌噁唑:Isofetamid=1:10 Y=2.459+2.864x 7.713 0.9873 145.2
啶菌噁唑:Isofetamid=1:30 Y=2.436+2.657x 9.226 0.9796 121.2
从表4中可以看出,啶菌噁唑与Isofetamid混配对黄瓜灰霉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九个供试配比混剂的EC50值在6.944mg/L-9.226mg/L之间,且共毒系数均明显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说明啶菌噁唑与Isofetamid混配防治黄瓜灰霉病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表5.啶菌噁唑与联苯吡菌胺及其组合物对黄瓜灰霉病盆栽试验活性测定结果
药剂 回归方程 EC<sub>50</sub>(mg/L) 相关系数 共毒系数
啶菌噁唑 Y=2.231+2.614x 11.463 0.9818 /
联苯吡菌胺 Y=2.378+2.526x 10.915 0.9907 /
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30:1 Y=2.261+2.849x 9.149 0.9798 125.1
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10:1 Y=2.329+2.797x 9.015 0.9880 126.6
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5:1 Y=2.341+2.918x 8.152 0.9905 139.5
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3:1 Y=2.397+2.895x 7.927 0.9981 142.8
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1:1 Y=2.381+2.945x 7.750 0.9966 144.3
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1:3 Y=2.349+2.952x 7.907 0.9877 139.7
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1:5 Y=2.336+2.891x 8.346 0.9689 131.8
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1:10 Y=2.359+2.814x 8.680 0.9829 126.3
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1:30 Y=2.366+2.757x 9.024 0.9855 121.1
从表5中可以看出,啶菌噁唑与联苯吡菌胺混配对黄瓜灰霉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九个供试配比混剂的EC50值在7.750mg/L-9.149mg/L之间,且共毒系数均明显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说明啶菌噁唑与联苯吡菌胺混配黄瓜灰霉病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表6.啶菌噁唑与Pydiflumetofen及其组合物对黄瓜灰霉病盆栽试验活性测定结果
药剂 回归方程 EC<sub>50</sub>(mg/L) 相关系数 共毒系数
啶菌噁唑 Y=2.231+2.614x 11.463 0.9818 /
Pydiflumetofen Y=2.391+2.405x 12.157 0.9883 /
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30:1 Y=2.254+2.912x 8.770 0.9897 130.9
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10:1 Y=2.289+2.956x 8.263 0.9884 139.5
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5:1 Y=2.367+2.882x 8.196 0.9903 141.2
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3:1 Y=2.343+2.973x 7.829 0.9888 148.5
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1:1 Y=2.351+2.987x 7.703 0.9945 153.2
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1:3 Y=2.362+2.849x 8.432 0.9909 142.0
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1:5 Y=2.373+2.772x 8.865 0.9836 135.8
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1:10 Y=2.380+2.725x 9.151 0.9798 132.1
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1:30 Y=2.389+2.617x 9.947 0.9809 122.0
从表6中可以看出,啶菌噁唑与Pydiflumetofen混配对黄瓜灰霉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九个供试配比混剂的EC50值在7.703mg/L-9.947mg/L之间;且共毒系数均明显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说明啶菌噁唑与Pydiflumetofen混配防治黄瓜灰霉病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1、制剂实施例
所有制剂配比中百分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实施例1:4%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微乳剂(ME)
称取2g啶菌噁唑原药、2g氟苯醚酰胺原药、5g N-甲基吡咯烷酮、10g异丙醇、4g农乳600#、6g农乳1601#,加水补足至100g。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物化性能较好的微乳剂。
实施例2:60%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水分散粒剂(WG)
称取10g啶菌噁唑原药、50g氟苯醚酰胺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14g硫酸铵、2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18.6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3:10%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悬浮剂(SC)
称取1g啶菌噁唑原药、9g氟苯醚酰胺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4:40%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可湿性粉剂(WP)
称取10g啶菌噁唑原药、30g氟苯醚酰胺原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22%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悬浮剂(SC)
称取2g啶菌噁唑原药、20g氟苯醚酰胺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6:15.5%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乳油(EC)
称取0.5g啶菌噁唑原药、15g氟苯醚酰胺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150#溶剂油补足至100g。混合至均相液,制得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7:12%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微囊悬浮剂(CS)
称取9g啶菌噁唑原药、3g氟苯醚酰胺原药、Ultrazine NA(鲍利葛公司产品,下文出现同此处)1g、聚丙烯酸钠2g、聚脲预聚体10g、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1g、150#溶剂油15g、盐酸3g、氢氧化钠0.01g、黄原胶0.01g、聚乙烯醇2g,加水补足至100g。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油中,得到均一的油相溶液;向其中加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伴随剧烈搅拌,配制出以固体原药、溶剂油为油相,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预先配制好的尿素-甲醛聚脲预聚物加入乳液中,使用低含量盐酸调节系统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8:24%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悬浮剂(SC)
称取20g啶菌噁唑原药、4g氟苯醚酰胺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9:22%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微囊悬浮剂(CS)
称取20g啶菌噁唑原药、2g氟苯醚酰胺原药、Ultrazine NA 1g、聚丙烯酸钠2g、聚脲预聚体10g、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1g、150#溶剂油15g、盐酸3g、氢氧化钠0.01g、黄原胶0.01g、聚乙烯醇2g,加水补足至100g。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油中,得到均一的油相溶液;向其中加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伴随剧烈搅拌,配制出以固体原药、溶剂油为油相,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预先配制好的尿素-甲醛聚脲预聚物加入乳液中,使用低含量盐酸调节系统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10:15.5%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乳油(EC)
称取15g啶菌噁唑原药、0.5g氟苯醚酰胺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150#溶剂油补足至100g。混合至均相液,制得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11:61%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水分散粒剂(WG)
称取1g啶菌噁唑原药、60g氟苯醚酰胺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g硫酸铵、0.6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29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12:61%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可湿性粉剂(WP)
称取60g啶菌噁唑原药、1g氟苯醚酰胺原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3:50.5%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可湿性粉剂(WP)
称取0.5g啶菌噁唑原药、50g氟苯醚酰胺原药、1g木质素磺酸钠盐、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4:80%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水分散粒剂(WG)
称取72g啶菌噁唑原药、8g氟苯醚酰胺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g硫酸铵、0.6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10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15:20.8%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悬浮种衣剂(FSC)
称取啶菌噁唑1.8g、氟苯醚酰胺19g、Ultrazine NA 2g、YUS-FS3000(乳化剂)4g、0201B(乳化剂)2g、黄原胶0.05g、硅酸镁铝0.5g、颜料色粉2g、聚乙烯醇3g,水补足至100g。
实施例16:10%啶菌噁唑·氟苯醚酰胺颗粒剂(GR)
称取5g啶菌噁唑原药、5g氟苯醚酰胺原药、玉米淀粉8g、白炭黑4g、木质素磺酸钠1g、聚乳酸PLA 3g、1g明胶、3.2g十二烷基硫酸钠,加陶土补足至100g。加水10g,混合均匀,进行挤压造粒、干燥得颗粒剂产品。
实施例17:4%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微乳剂(ME)
称取2g啶菌噁唑原药、2g氟醚菌酰胺原药、5g N-甲基吡咯烷酮、10g异丙醇、4g农乳600#、6g农乳1601#,加水补足至100g。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物化性能较好的微乳剂。
实施例18:60%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WG)
称取10g啶菌噁唑原药、50g氟醚菌酰胺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14g硫酸铵、2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18.6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19:40%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可湿性粉剂(WP)
称取10g啶菌噁唑原药、30g氟醚菌酰胺原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0:22%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悬浮剂(SC)
称取2g啶菌噁唑原药、20g氟醚菌酰胺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21:15.5%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乳油(EC)
称取0.5g啶菌噁唑原药、15g氟醚菌酰胺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150#溶剂油补足至100g。混合至均相液,制得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22:12%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微囊悬浮剂(CS)
称取9g啶菌噁唑原药、3g氟醚菌酰胺原药、Ultrazine NA 1g、聚丙烯酸钠2g、聚脲预聚体10g、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1g、150#溶剂油15g、盐酸3g、氢氧化钠0.01g、黄原胶0.01g、聚乙烯醇2g,加水补足至100g。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油中,得到均一的油相溶液;向其中加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伴随剧烈搅拌,配制出以固体原药、溶剂油为油相,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预先配制好的尿素-甲醛聚脲预聚物加入乳液中,使用低含量盐酸调节系统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23:24%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悬浮剂(SC)
称取20g啶菌噁唑原药、4g氟醚菌酰胺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24:22%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微囊悬浮剂(CS)
称取20g啶菌噁唑原药、2g氟醚菌酰胺原药、Ultrazine NA 1g、聚丙烯酸钠2g、聚脲预聚体10g、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1g、150#溶剂油15g、盐酸3g、氢氧化钠0.01g、黄原胶0.01g、聚乙烯醇2g,水补足至100g。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油中,得到均一的油相溶液;向其中加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伴随剧烈搅拌,配制出以固体原药、溶剂油为油相,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预先配制好的尿素-甲醛聚脲预聚物加入乳液中,使用低含量盐酸调节系统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25:15.5%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乳油(EC)
称取15g啶菌噁唑原药、0.5g氟醚菌酰胺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150#溶剂油补足至100g。混合至均相液,制得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26:61%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WG)
称取1g啶菌噁唑原药、60g氟醚菌酰胺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g硫酸铵、0.6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29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27:61%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可湿性粉剂(WP)
称取60g啶菌噁唑原药、1g氟醚菌酰胺原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8:50.5%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可湿性粉剂(WP)
称取0.5g啶菌噁唑原药、50g氟醚菌酰胺原药、1g木质素磺酸钠盐、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9:80%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WG)
称取72g啶菌噁唑原药、8g氟醚菌酰胺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g硫酸铵、0.6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10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30:20.8%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悬浮种衣剂(FSC)
称取啶菌噁唑1.8g、氟醚菌酰胺19g、Ultrazine NA2g、YUS-FS3000(乳化剂)4g、0201B(乳化剂)2g、黄原胶0.05g、硅酸镁铝0.5g、颜料色粉2g、聚乙烯醇3g,水补足至100g。
实施例31:10%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颗粒剂(GR)
称取5g啶菌噁唑原药、5g氟醚菌酰胺原药、玉米淀粉8g、白炭黑4g、木质素磺酸钠1g、聚乳酸PLA 3g、1g明胶、3.2g十二烷基硫酸钠,加陶土补足至100g。加水10g,混合均匀,进行挤压造粒、干燥得颗粒剂产品。
实施例32:10%啶菌噁唑·氟醚菌酰胺悬浮剂(SC)
称取1g啶菌噁唑原药、9g氟醚菌酰胺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33:4%啶菌噁唑·Isofetamid微乳剂(ME)
称取2g啶菌噁唑原药、2gIsofetamid原药、5g N-甲基吡咯烷酮、10g异丙醇、4g农乳600#、6g农乳1601#,加水补足至100g。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物化性能较好的微乳剂。
实施例34:60%啶菌噁唑·Isofetamid水分散粒剂(WG)
称取10g啶菌噁唑原药、50g Isofetamid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14g硫酸铵、2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18.6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35:10%啶菌噁唑·Isofetamid悬浮剂(SC)
称取1g啶菌噁唑原药、9g Isofetamid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36:40%啶菌噁唑·Isofetamid可湿性粉剂(WP)
称取10g啶菌噁唑原药、30g Isofetamid原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7:22%啶菌噁唑·Isofetamid悬浮剂(SC)
称取2g啶菌噁唑原药、20g Isofetamid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38:15.5%啶菌噁唑·Isofetamid乳油(EC)
称取0.5g啶菌噁唑原药、15g Isofetamid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加150#溶剂油补足至100g。混合至均相液,制得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39:12%啶菌噁唑·Isofetamid微囊悬浮剂(CS)
称取9g啶菌噁唑原药、3gIsofetamid原药、Ultrazine NA 1g、聚丙烯酸钠2g、聚脲预聚体10g、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1g、150#溶剂油15g、盐酸3g、氢氧化钠0.01g、黄原胶0.01g、聚乙烯醇2g,加水补足至100g。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油中,得到均一的油相溶液;向其中加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伴随剧烈搅拌,配制出以固体原药、溶剂油为油相,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预先配制好的尿素-甲醛聚脲预聚物加入乳液中,使用低含量盐酸调节系统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40:24%啶菌噁唑·Isofetamid悬浮剂(SC)
称取20g啶菌噁唑原药、4g Isofetamid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41:22%啶菌噁唑·Isofetamid微囊悬浮剂(CS)
称取20g啶菌噁唑原药、2gIsofetamid原药、Ultrazine NA 1g、聚丙烯酸钠2g、聚脲预聚体10g、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1g、150#溶剂油15g、盐酸3g、氢氧化钠0.01g、黄原胶0.01g、聚乙烯醇2g,加水补足至100g。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油中,得到均一的油相溶液;向其中加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伴随剧烈搅拌,配制出以固体原药、溶剂油为油相,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预先配制好的尿素-甲醛聚脲预聚物加入乳液中,使用低含量盐酸调节系统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42:15.5%啶菌噁唑·Isofetamid乳油(EC)
称取15g啶菌噁唑原药、0.5g Isofetamid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加150#溶剂油补足至100g。混合至均相液,制得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43:61%啶菌噁唑·Isofetamid水分散粒剂(WG)
称取1g啶菌噁唑原药、60g Isofetamid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g硫酸铵、0.6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29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44:61%啶菌噁唑·Isofetamid可湿性粉剂(WP)
称取60g啶菌噁唑原药、1g Isofetamid原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5:50.5%啶菌噁唑·Isofetamid可湿性粉剂(WP)
称取0.5g啶菌噁唑原药、50g Isofetamid原药、1g木质素磺酸钠盐、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6:80%啶菌噁唑·Isofetamid水分散粒剂(WG)
称取72g啶菌噁唑原药、8g Isofetamid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g硫酸铵、0.6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10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47:20.8%啶菌噁唑·Isofetamid悬浮种衣剂(FSC)
称取啶菌噁唑1.8g、Isofetamid 19g、Ultrazine NA2g,YUS-FS3000(乳化剂)4g,0201B(乳化剂)2g,黄原胶0.05g,硅酸镁铝0.5g,颜料色粉2g,聚乙烯醇3g,水补足至100g。
实施例48:10%啶菌噁唑·Isofetamid颗粒剂(GR)
称取5g啶菌噁唑原药、5g Isofetamid原药、玉米淀粉8g、白炭黑4g、木质素磺酸钠1g、聚乳酸PLA 3g、1g明胶、3.2g十二烷基硫酸钠,加陶土补足至100g。加水10g,混合均匀,进行挤压造粒,干燥得颗粒剂产品。
实施例49:4%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微乳剂(ME)
称取2g啶菌噁唑原药、2g联苯吡菌胺原药、5g N-甲基吡咯烷酮、10g异丙醇、4g农乳600#、6g农乳1601#,加水补足至100g。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物化性能较好的微乳剂。
实施例50:60%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水分散粒剂(WG)
称取10g啶菌噁唑原药、50g联苯吡菌胺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14g硫酸铵、2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18.6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51:10%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悬浮剂(SC)
称取1g啶菌噁唑原药、9g联苯吡菌胺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52:40%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可湿性粉剂(WP)
称取10g啶菌噁唑原药、30g联苯吡菌胺原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3:22%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悬浮剂(SC)
称取2g啶菌噁唑原药、20g联苯吡菌胺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54:15.5%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乳油(EC)
称取0.5g啶菌噁唑原药、15g联苯吡菌胺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150#溶剂油补足至100g。混合至均相液,制得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55:12%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微囊悬浮剂(CS)
称取9g啶菌噁唑原药、3g联苯吡菌胺原药、Ultrazine NA 1g、聚丙烯酸钠2g、聚脲预聚体10g、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1g、150#溶剂油15g、盐酸3g、氢氧化钠0.01g、黄原胶0.01g、聚乙烯醇2g,加水补足至100g。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油中,得到均一的油相溶液;向其中加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伴随剧烈搅拌,配制出以固体原药、溶剂油为油相,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预先配制好的尿素-甲醛聚脲预聚物加入乳液中,使用低含量盐酸调节系统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56:24%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悬浮剂(SC)
称取20g啶菌噁唑原药、4g联苯吡菌胺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57:22%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微囊悬浮剂(CS)
称取20g啶菌噁唑原药、2g联苯吡菌胺原药、Ultrazine NA 1g、聚丙烯酸钠2g、聚脲预聚体10g、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1g、150#溶剂油15g、盐酸3g、氢氧化钠0.01g、黄原胶0.01g、聚乙烯醇2g,加水补足至100g。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油中,得到均一的油相溶液;向其中加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伴随剧烈搅拌,配制出以固体原药、溶剂油为油相,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预先配制好的尿素-甲醛聚脲预聚物加入乳液中,使用低含量盐酸调节系统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58:15.5%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乳油(EC)
称取15g啶菌噁唑原药、0.5g联苯吡菌胺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150#溶剂油补足至100g。混合至均相液,制得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59:61%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水分散粒剂(WG)
称取1g啶菌噁唑原药、60g联苯吡菌胺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g硫酸铵、0.6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29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60:61%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可湿性粉剂(WP)
称取60g啶菌噁唑原药、1g联苯吡菌胺原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1:50.5%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可湿性粉剂(WP)
称取0.5g啶菌噁唑原药、50g联苯吡菌胺原药、1g木质素磺酸钠盐、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2:80%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水分散粒剂(WG)
称取72g啶菌噁唑原药、8g联苯吡菌胺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g硫酸铵、0.6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10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63:20.8%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悬浮种衣剂(FSC)
称取啶菌噁唑1.8g、联苯吡菌胺19g、Ultrazine NA 2g、YUS-FS3000(乳化剂)4g、0201B(乳化剂)2g、黄原胶0.05g、硅酸镁铝0.5g、颜料色粉2g、聚乙烯醇3g,水补足至100g。
实施例64:10%啶菌噁唑·联苯吡菌胺颗粒剂(GR)
称取5g啶菌噁唑原药、5g联苯吡菌胺原药、玉米淀粉8g、白炭黑4g、木质素磺酸钠1g、聚乳酸PLA3g、1g明胶、3.2g十二烷基硫酸钠,加陶土补足至100g。加水10g,混合均匀,进行挤压造粒,干燥得颗粒剂产品。
实施例65:4%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微乳剂(ME)
称取2g啶菌噁唑原药、2g Pydiflumetofen原药、5g N-甲基吡咯烷酮、10g异丙醇、4g农乳600#、6g农乳1601#、加水补足至100g。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物化性能较好的微乳剂。
实施例66:60%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水分散粒剂(WG)
称取10g啶菌噁唑原药、50g Pydiflumetofen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14g硫酸铵、2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18.6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67:10%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悬浮剂(SC)
称取1g啶菌噁唑原药、9g Pydiflumetofen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68:40%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可湿性粉剂(WP)
称取10g啶菌噁唑原药、30g Pydiflumetofen原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9:22%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悬浮剂(SC)
称取2g啶菌噁唑原药、20g Pydiflumetofen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70:15.5%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乳油(EC)
称取0.5g啶菌噁唑原药、15g Pydiflumetofen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150#溶剂油补足至100g。混合至均相液,制得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71:12%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微囊悬浮剂(CS)
称取9g啶菌噁唑原药、3g Pydiflumetofen原药、Ultrazine NA 1g、聚丙烯酸钠2g、聚脲预聚体10g、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1g、150#溶剂油15g、盐酸3g、氢氧化钠0.01g、黄原胶0.01g、聚乙烯醇2g,加水补足至100g。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油中,得到均一的油相溶液;向其中加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伴随剧烈搅拌,配制出以固体原药、溶剂油为油相,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预先配制好的尿素-甲醛聚脲预聚物加入乳液中,使用低含量盐酸调节系统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72:24%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悬浮剂(SC)
称取20g啶菌噁唑原药、4g Pydiflumetofen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73:22%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微囊悬浮剂(CS)
称取20g啶菌噁唑原药、2g Pydiflumetofen原药、Ultrazine NA 1g、聚丙烯酸钠2g、聚脲预聚体10g、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1g、150#溶剂油15g、盐酸3g、氢氧化钠0.01g、黄原胶0.01g、聚乙烯醇2g,加水补足至100g。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油中,得到均一的油相溶液;向其中加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伴随剧烈搅拌,配制出以固体原药、溶剂油为油相,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预先配制好的尿素-甲醛聚脲预聚物加入乳液中,使用低含量盐酸调节系统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74:15.5%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乳油(EC)
称取15g啶菌噁唑原药、0.5g Pydiflumetofen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150#溶剂油加至100g。混合至均相液,制得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75:61%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水分散粒剂(WG)
称取1g啶菌噁唑原药、60g Pydiflumetofen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g硫酸铵、0.6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29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76:61%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可湿性粉剂(WP)
称取60g啶菌噁唑原药、1g Pydiflumetofen原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77:50.5%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可湿性粉剂(WP)
称取0.5g啶菌噁唑原药、50g Pydiflumetofen原药、1g木质素磺酸钠盐、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78:80%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水分散粒剂(WG)
称取72g啶菌噁唑原药、8g Pydiflumetofen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g硫酸铵、0.6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10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79:20.8%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悬浮种衣剂(FSC)
称取啶菌噁唑1.8g、Pydiflumetofen 19g、Ultrazine NA 2g、YUS-FS3000(乳化剂)4g、0201B(乳化剂)2g、黄原胶0.05g、硅酸镁铝0.5g、颜料色粉2g、聚乙烯醇3g,水补足至100g。
实施例80:10%啶菌噁唑·Pydiflumetofen颗粒剂(GR)
称取5g啶菌噁唑原药、5g Pydiflumetofen原药、玉米淀粉8g、白炭黑4g、木质素磺酸钠1g、聚乳酸PLA 3g、1g明胶、3.2g十二烷基硫酸钠,加陶土补足至100g。加水10g,混合均匀,进行挤压造粒,干燥得颗粒剂产品。
实施例81:4%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微乳剂(ME)
称取2g啶菌噁唑原药、2g氯苯醚酰胺原药、5g N-甲基吡咯烷酮、10g异丙醇、4g农乳600#、6g农乳1601#、加水补足至100g。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物化性能较好的微乳剂。
实施例82:60%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水分散粒剂(WG)
称取10g啶菌噁唑原药、50g氯苯醚酰胺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14g硫酸铵、2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18.6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83:10%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悬浮剂(SC)
称取1g啶菌噁唑原药、9g氯苯醚酰胺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84:40%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可湿性粉剂(WP)
称取10g啶菌噁唑原药、30g氯苯醚酰胺原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85:22%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悬浮剂(SC)
称取2g啶菌噁唑原药、20g氯苯醚酰胺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86:15.5%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乳油(EC)
称取0.5g啶菌噁唑原药、15g氯苯醚酰胺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150#溶剂油补足至100g。混合至均相液,制得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87:12%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微囊悬浮剂(CS)
称取9g啶菌噁唑原药、3g氯苯醚酰胺原药、Ultrazine NA 1g、聚丙烯酸钠2g、聚脲预聚体10g、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1g、150#溶剂油15g、盐酸3g、氢氧化钠0.01g、黄原胶0.01g、聚乙烯醇2g,加水补足至100g。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油中,得到均一的油相溶液;向其中加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伴随剧烈搅拌,配制出以固体原药、溶剂油为油相,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预先配制好的尿素-甲醛聚脲预聚物加入乳液中,使用低含量盐酸调节系统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88:24%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悬浮剂(SC)
称取20g啶菌噁唑原药、4g氯苯醚酰胺原药、6g松香类分散润湿剂、1g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g黄原胶、1g硅酸镁铝、5g乙二醇、0.5g 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g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g。将上述原料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1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89:22%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微囊悬浮剂(CS)
称取20g啶菌噁唑原药、2g氯苯醚酰胺原药、Ultrazine NA 1g、聚丙烯酸钠2g、聚脲预聚体10g、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1g、150#溶剂油15g、盐酸3g、氢氧化钠0.01g、黄原胶0.01g、聚乙烯醇2g,加水补足至100g。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油中,得到均一的油相溶液;向其中加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伴随剧烈搅拌,配制出以固体原药、溶剂油为油相,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预先配制好的尿素-甲醛聚脲预聚物加入乳液中,使用低含量盐酸调节系统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90:15.5%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乳油(EC)
称取15g啶菌噁唑原药、0.5g氯苯醚酰胺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150#溶剂油加至100g。混合至均相液,制得组合物乳油。
实施例91:61%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水分散粒剂(WG)
称取1g啶菌噁唑原药、60g氯苯醚酰胺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g硫酸铵、0.6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29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92:61%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可湿性粉剂(WP)
称取60g啶菌噁唑原药、1g氯苯醚酰胺原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93:50.5%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可湿性粉剂(WP)
称取0.5g啶菌噁唑原药、50g氯苯醚酰胺原药、1g木质素磺酸钠盐、9g白炭黑、11g木质素磺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94:80%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水分散粒剂(WG)
称取72g啶菌噁唑原药、8g氯苯醚酰胺原药、5g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g硫酸铵、0.6g烷基萘磺酸盐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0.4g苯甲酸钠及10g玉米淀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95:20.8%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悬浮种衣剂(FSC)
称取啶菌噁唑1.8g、氯苯醚酰胺19g、Ultrazine NA 2g、YUS-FS3000(乳化剂)4g、0201B(乳化剂)2g、黄原胶0.05g、硅酸镁铝0.5g、颜料色粉2g、聚乙烯醇3g,水补足至100g。
实施例96:10%啶菌噁唑·氯苯醚酰胺颗粒剂(GR)
称取5g啶菌噁唑原药、5g氯苯醚酰胺原药、玉米淀粉8g、白炭黑4g、木质素磺酸钠1g、聚乳酸PLA 3g、1g明胶、3.2g十二烷基硫酸钠,加陶土补足至100g。加水10g,混合均匀,进行挤压造粒,干燥得颗粒剂产品。
2不同实施例田间药效试验
2.1不同实施例防治黄瓜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2.1.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福建省漳州市天宝镇,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供试蔬菜为黄瓜,品种为津优41号,小区面积20m2。试验共设29个处理,含清水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
25%啶菌噁唑乳油由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提供,50%氟苯菌酰胺水分散粒剂、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25%联苯吡菌胺悬浮剂、25%Pydiflumetofen悬浮剂、25%Isofetamid悬浮剂、25%氯苯醚酰胺悬浮剂由实验室自制。
2.1.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初见黄瓜灰霉病斑开始用药,每隔7天施一次药,共施2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
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调查病情。每小区随机取5点调查,每点调查2株,每株调查全部果实,调查并分级记载样点内全部黄瓜果实上灰霉病发生情况。
病果分级采用如下标准(以果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残留花发病;
3级:果脐部发病;
5级:病斑长度占果实的10%以下;
7级:病斑长度占果实的11—25%;
9级:病斑长度占果实的26%以上;
2.1.3药效计算方法: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251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252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指;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指;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指;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指。
2.1.4对作物的其他影响
观察作物是否有药害产生,也应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
2.1.5试验结果及分析
表7.不同实施例防治黄瓜灰霉病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261
由表7可以看出,啶菌噁唑单剂防治黄瓜灰霉病的效果要好于氟苯醚酰胺、氯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联苯吡菌胺、Pydiflumetofen和Isofetamid单剂的防效。通过复配后各实施例的防效相较于单剂有明显提升,复配混剂的所述杀菌组合物的防治效果比任意一种单独成分的防治效果要普遍高出6.89%以上。说明啶菌噁唑与氟苯醚酰胺、氯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联苯吡菌胺、Pydiflumetofen和Isofetamid复配对黄瓜灰霉病具有明显增效作用。田间目测,各处理均未出现对黄瓜的药害现象。
2.2不同实施例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2.2.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福建省莆田市黄石镇,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供试蔬菜为番茄,品种为凯瑞,小区面积20m2。试验共设28个处理,含清水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
25%啶菌噁唑乳油由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提供,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25%联苯吡菌胺悬浮剂、25%Pydiflumetofen悬浮剂、25%Isofetamid悬浮剂、25%氯苯醚酰胺悬浮剂由实验室自制。
2.2.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初见番茄灰霉病斑开始用药,每隔7天施一次药,共施2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调查病情。每小区随机取5点调查,每点调查2株,每株调查全部果实,调查并分级记载样点内全部黄瓜果实上灰霉病发生情况。
病果分级采用如下标准(以果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残留花发病;
3级:果脐部发病;
5级:病斑长度占果实的10%以下;
7级:病斑长度占果实的11—25%;
9级:病斑长度占果实的26%以上;
2.2.3药效计算方法: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271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272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指;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指;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指;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指。
2.2.4对作物的其他影响
观察作物是否有药害产生,也应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
2.2.5试验结果及分析
表8.不同实施例防治番茄灰霉病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273
Figure BDA0001224260470000281
由表8可以看出,啶菌噁唑单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要好于氟苯醚酰胺、氯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联苯吡菌胺、Pydiflumetofen和Isofetamid单剂的防效。通过复配后各实施例的防效相较于单剂有明显提升,复配混剂的所述杀菌组合物的防治效果比任意一种单独成分的防治效果要普遍高出7%以上。说明啶菌噁唑与氟苯醚酰胺、氯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联苯吡菌胺、Pydiflumetofen和Isofetamid复配对番茄灰霉病具有明显增效作用。田间目测,各处理均未出现对番茄的药害现象。
由此可见,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与单剂相比,该杀菌组合物对病害有增效作用,提高了杀菌效果;
(2)减低单剂的用药量和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以上结合附图示例性地说明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各实施例进行适当调整和重新组合,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8)

1.一种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啶菌噁唑和酰胺类杀菌剂;所述酰胺类杀菌剂选自氟苯醚酰胺、氯苯醚酰胺、Isofetamid、Pydiflumetofen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活性组分啶菌噁唑:酰胺类杀菌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30~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啶菌噁唑:酰胺类杀菌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0~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总和占组合物总重的4~8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总和占组合物总重的10~60%。
5.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为水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种衣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种子处理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或乳油。
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用途;所述植物病害是黄瓜灰霉病、草莓灰霉病、番茄灰霉病、葡萄灰霉病。
7.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施用于禾谷类、果树及蔬菜作物种植区域以防治植物病害;所述植物病害是黄瓜灰霉病、草莓灰霉病、番茄灰霉病、葡萄灰霉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括所述农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的组分制成制剂施用,或将包括所述农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的组分桶混后施用。
CN201710075736.9A 2017-02-13 2017-02-13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08419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5736.9A CN108419804B (zh) 2017-02-13 2017-02-13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5736.9A CN108419804B (zh) 2017-02-13 2017-02-13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9804A CN108419804A (zh) 2018-08-21
CN108419804B true CN108419804B (zh) 2020-06-19

Family

ID=63154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5736.9A Active CN108419804B (zh) 2017-02-13 2017-02-13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198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4568B (zh) * 2017-08-14 2021-04-06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142423A (zh) * 2018-02-02 2018-06-12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823630B (zh) * 2019-11-21 2021-11-23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用种子处理剂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9136A (zh) * 2017-01-10 2017-05-24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889078A (zh) * 2015-12-18 2017-06-27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双活性组分的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333773A (zh) * 2016-12-08 2017-11-10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9078A (zh) * 2015-12-18 2017-06-27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双活性组分的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333773A (zh) * 2016-12-08 2017-11-10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689136A (zh) * 2017-01-10 2017-05-24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isofetamid的开发;张一宾;《世界农药》;20140625;30-3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9804A (zh) 201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9961B (zh) 一种含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24393B (zh) 含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的应用
EA011956B1 (ru) Пестицидные смеси
CN104642348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虫杀菌组合物
CN108419804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57186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6922703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5265446B (zh) 一种含有烯肟菌胺及四氟醚唑的农药组合物
CN102640758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57184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5265434B (zh) 含有咯菌腈的农药组合物
TWI568352B (zh) 殺蟲組合物
CN102715168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657180B (zh) 一种含有四氟醚唑与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754649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8419798A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57187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6070236A (zh) 一种含有种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318863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454264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365744A (zh) 一种包含噻霉酮和苯醚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7333780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271044B (zh) 一种含有噻酰菌胺与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14766483B (zh) 一种含溴硝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857546A (zh) 含有肟菌酯和吩乙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