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7875B - 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 - Google Patents

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17875B
CN108417875B CN201810151118.2A CN201810151118A CN108417875B CN 108417875 B CN108417875 B CN 108417875B CN 201810151118 A CN201810151118 A CN 201810151118A CN 108417875 B CN108417875 B CN 108417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mmunicated
distribution manifold
flow channe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11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17875A (zh
Inventor
李强
卜庆元
雷勇华
赵庆尧
郭文革
黄龙
石景武
刘志祥
马东生
陈晓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ho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inosynergy Hydrog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inosynergy Hydrog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inosynergy Hydrog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511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178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17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7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17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7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84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xternal manifo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并且通过第一主流道与第一空腔连通,多个第一分流道与第一空腔连通,第二主流道与第二空腔连通,多个第二分流道与第二空腔连通,第三主流道与第三空腔连通,多个第三分流道与第三空腔连通,以使得当分配歧管用于入堆时,冷却剂、氢气和空气能够分别输入电堆内,从而实现了入堆管路结构的集成,当分配歧管用于出堆时,电堆内的冷却剂、氢气和空气能够分别排出,从而实现了出堆管路结构的集成,以减小入堆管路结构和出堆结构的体积,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
背景技术
目前,燃料电池电堆组一般由多个电堆组成,各个电堆在工作时需要分别输入冷却剂、空气和氢气,还需要将电堆内的冷却剂、过量的空气和过量的氢气分别排出。现有的燃料电池电堆组的冷却剂的入堆管路结构、空气的入堆管路结构、氢气的入堆管路结构、冷却剂的出堆管路结构、空气的出堆管路结构和氢气的出堆管路结构分别采用单独的分配歧管,各个分配歧管分别由一个主管和若干个支管组成,主管接口与燃料电池系统的对应管路连接,若干个支管分别与若干个电堆对应软管接头一一对应连接,并用不锈钢卡箍卡紧密封,但是,这种单独的结构需要采用较多的零部件,从而导致占用的空间较大,因此造成空间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其能够将冷却剂的入堆管路结构、空气的入堆管路结构和氢气的入堆管路结构集成起来以及将冷却剂的出堆管路结构、空气的出堆管路结构和氢气的出堆管路结构集成起来,从而减小入堆管路结构和出堆管路结构的体积,进而有效地提高空间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配歧管,包括壳体、第一主流道、第二主流道、第三主流道、多个第一分流道、多个第二分流道和多个第三分流道,所述第一主流道、所述第二主流道和所述第三主流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上,多个所述第一分流道、多个所述第二分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三分流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上;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分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空腔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二分流道连通;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三空腔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三分流道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分流道、多个所述第二分流道与多个所述第三分流道均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依次并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均为棱柱体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分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水平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上,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一端上,且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另一端朝所述壳体的顶部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分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弧形部和第三水平部,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水平部上;所述第一分流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分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部和所述第三水平部之间,所述第二弧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部远离所述壳体的顶部的一侧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水平部的另一端齐平。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配歧管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第一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三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配歧管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三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和所述第三密封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圈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和所述第三密封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配歧管还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套设在所述第一主流道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软管套设在所述第二主流道远离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上,所述第三软管套设在所述第三主流道远离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配歧管还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
所述壳体的顶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端盖盖设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上,且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
所述壳体的底部上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端盖盖设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上,且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组,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以及所述分配歧管,所述分配歧管的数量为2个,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包括依次层叠的多个电堆,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一分流道与所述电堆的冷却剂输入端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二分流道与所述电堆的氢气输入端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三分流道与所述电堆的空气输入端连通;另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一分流道与所述电堆的冷却剂输出端连接;另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二分流道与所述电堆的氢气输出端连接;另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三分流道与所述电堆的空气输出端连接。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并且通过第一主流道与第一空腔的一端连通,多个第一分流道与第一空腔的另一端连通,第二主流道与第二空腔的一端连通,多个第二分流道与第二空腔的另一端连通,第三主流道与第三空腔的一端连通,多个第三分流道与第三空腔的另一端连通,以使得当分配歧管用于入堆时,从第一主流道输入的冷却剂流经第一空腔后,再分别通过多个第一分流道进入各个电堆中,从第二主流道输入的氢气流经第二空腔后,再分别通过多个第二分流道进入各个电堆中,从第三主流道输入的空气流经第三空腔后,再分别通过多个第三分流道进入各个电堆中,从而使得冷却剂、氢气和空气能够分别输入电堆内,进而实现了冷却剂的入堆管路结构、空气的入堆管路结构和氢气的入堆管路结构的集成,以减小入堆管路结构的体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当分配歧管用于出堆时,从各个电堆中排出的冷却剂流经所述多个第一分流道后,再通过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一主流道排出,从各个电堆中排出的氢气流经所述多个第二分流道后,再通过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二主流道排出,从各个电堆中排出的空气流经所述多个第三分流道后,再通过所述第三空腔和所述第三主流道排出,从而使得电堆内的冷却剂、氢气和空气能够分别排出,进而实现了冷却剂的出堆管路结构、空气的出堆管路结构和氢气的出堆管路结构的集成,以减小出堆管路结构的体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配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4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配歧管的工作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配歧管的爆炸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配歧管隐藏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配歧管隐藏第一端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配歧管隐藏第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配歧管隐藏第二端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端盖与第二密封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端盖与第三密封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配歧管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左视图;
图17是图15的右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燃料电池电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燃料电池电堆组的一个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燃料电池电堆组的另一个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燃料电池电堆组与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1、壳体;11、第一空腔;12、第二空腔;13、第三空腔;14、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第三通孔;17、第四通孔;18、第五通孔;19、第六通孔;2、第一主流道;21、第一软管;3、第二主流道;31、第二软管;4、第三主流道;41、第三软管;5、第一分流道;6、第二分流道;61、第二弧形部;62、第三水平部;7、第三分流道;71、第一水平部;72、第一弧形部;73、第二水平部;8、安装板;81、第一密封圈;91、第一端盖;92、第二端盖;93、第二密封圈;94、第三密封圈;100、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10、电堆;101、冷却剂输入端;102、氢气输入端;103、空气输入端;104、冷却剂输出端;105、氢气输出端;106、空气输出端;107、第一连接板;1071、第七通孔;1072、第八通孔;1073、第九通孔;108、第二连接板;1081、第十通孔;1082、第十一通孔;1083、第十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都是针对图3进行限定的,当分配歧管的放置方式发生改变时,其相应的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也将根据放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本发明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分配歧管,包括壳体1、第一主流道2、第二主流道3、第三主流道4、多个第一分流道5、多个第二分流道6和多个第三分流道7,所述第一主流道2、所述第二主流道3和所述第三主流道4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一侧上,多个所述第一分流道5、多个所述第二分流道6和多个所述第三分流道7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上;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空腔11、第二空腔12和第三空腔13,所述第一空腔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流道2连通,所述第一空腔11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分流道5连通;所述第二空腔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流道3连通,所述第二空腔12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二分流道6连通;所述第三空腔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流道4连通,所述第三空腔13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三分流道7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分流道5、多个所述第二分流道6与多个所述第三分流道7均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第一空腔11、第二空腔12和第三空腔13,并且通过第一主流道2与第一空腔11的一端连通,多个第一分流道5与第一空腔1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主流道3与第二空腔12的一端连通,多个第二分流道6与第二空腔12的另一端连通,第三主流道4与第三空腔13的一端连通,多个第三分流道7与第三空腔13的另一端连通,以使得当分配歧管用于入堆时,从第一主流道2输入的冷却剂流经第一空腔11后,再分别通过多个第一分流道5进入各个电堆10中,从第二主流道3输入的氢气流经第二空腔12后,再分别通过多个第二分流道6进入各个电堆10中,从第三主流道4输入的空气流经第三空腔13后,再分别通过多个第三分流道7进入各个电堆10中,从而实现了冷却剂的入堆管路结构、空气的入堆管路结构和氢气的入堆管路结构的集成,以减小入堆管路结构的体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当分配歧管用于出堆时,从各个电堆10中排出的冷却剂流经所述多个第一分流道5后,再通过所述第一空腔11和所述第一主流道2排出,从各个电堆10中排出的氢气流经所述多个第二分流道6后,再通过所述第二空腔12和所述第二主流道3排出,从各个电堆10中排出的空气流经所述多个第三分流道7后,再通过所述第三空腔13和所述第三主流道4排出,从而实现了冷却剂的出堆管路结构、空气的出堆管路结构和氢气的出堆管路结构的集成,以减小出堆管路结构的体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结合图4至图6所示,为了减小所述壳体1的体积,以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空腔11、所述第二空腔12和所述第三空腔13依次并列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通过将所述第一空腔11、所述第二空腔12和所述第三空腔13依次并列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以减小所述壳体1的体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
结合图4至图6以及图9至图1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空腔11、所述第二空腔12和所述第三空腔13均为棱柱体结构。通过将所述第一空腔11、所述第二空腔12和所述第三空腔13设置为棱柱体结构,以便于充分利用所述壳体1内部的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腔11、所述第二空腔12和所述第三空腔13优选为长方体结构,以便于更加充分地利用所述壳体1内部的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当然,所述第一空腔11、所述第二空腔12和所述第三空腔13还可以是圆柱体等其它结构,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为了所述第一分流道5、所述第二分流道6和所述第三分流道7能够更加紧凑,以便于设计密封圈进行密封,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三分流道7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水平部71、第一弧形部72和第二水平部73,所述第一水平部7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空腔13连通,所述第一水平部71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72上,所述第一弧形部7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部73的一端上,且所述第一弧形部72的另一端朝所述壳体1的顶部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分流道6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弧形部61和第三水平部62,所述第二弧形部6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12连通,所述第二弧形部61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水平部62上;所述第一分流道5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分流道5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部73和所述第三水平部62之间,所述第二弧形部61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部72远离所述壳体1的顶部的一侧上,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分流道5、所述第二分流道6和所述第三分流道7能够更加紧凑,以便于设计密封圈进行密封,同时能够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一分流道5、所述第二分流道6和所述第三分流道7的体积;此外,所述第一弧形部72和所述第二弧形部61能够减少在其内部通过的流体的阻力和压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道5、所述第二分流道6和所述第三分流道7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只需满足便于与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100之间的安装配合即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水平部71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部72的左端,所述第二水平部73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部72的右端;参见图17所示,所述第一水平部71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部72的右端,所述第二水平部73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部72的左端。参见图1至图3以及图15至图18所示,优选地,用于入堆的分配歧管和用于出堆的分配歧管为相互对称结构,当所述分配歧管用于入堆时,所述第一水平部71优选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部72的左端,所述第二水平部73优选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部72的右端;当所述分配歧管用于出堆时,所述第一水平部71优选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部72的右端,所述第二水平部73优选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部72的左端。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为了所述第一分流道5、所述第二分流道6和所述第三分流道7能够更加紧凑,以便于设计密封圈进行密封,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水平部7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分流道5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7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水平部62的另一端齐平。通过所述第二水平部7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分流道5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7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水平部62的另一端齐平,以使得所述第一分流道5、所述第二分流道6和所述第三分流道7能够更加紧凑,以便于设计密封圈进行密封,同时能够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一分流道5、所述第二分流道6和所述第三分流道7的体积。
结合图1和图3所示,为了便于将所述分配歧管安装至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100,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分配歧管还包括安装板8,所述第一分流道5远离所述第一空腔1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8上;所述第二分流道6远离所述第二空腔1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8上;所述第三分流道7远离所述第三空腔1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8上。通过将所述第一分流道5、所述第二分流道6和所述第三分流道7设置在所述安装板8,以便于将所述分配歧管安装至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100,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
结合图1、图3、图18至图20所示,为了提高分配歧管的安装便利性和安装效率,同时确保所述分配歧管与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100的电堆10之间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分配歧管还包括第一密封圈81,所述第一分流道5远离所述第一空腔11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分流道6远离所述第二空腔12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三分流道7远离所述第三空腔13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和所述第三密封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圈81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和所述第三密封槽内。由于现有的燃料电池电堆组的冷却剂的入堆管路结构、空气的入堆管路结构、氢气的入堆管路结构、冷却剂的出堆管路结构、空气的出堆管路结构和氢气的出堆管路结构分别采用单独的分配歧管,其分配歧管分别由一个主管和若干个支管组成,主管接口与燃料电池系统的对应管路连接,若干个支管分别与若干个电堆10对应软管接头一一对应连接,并用不锈钢卡箍卡紧密封,因此造成安装不便,而本实施例的所述分配歧管通过密封圈与燃料电池电池进行贴面连接,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安装便利性和安装效率。其中,在安装时,所述分配歧管还需要通过螺钉等紧固件来固定所述安装板8和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100,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此外,通过将所述第一密封圈81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和所述第三密封槽内,以使得通过一个密封圈即可实现所述第一分流道5、所述第二分流道6和所述第三分流道7分别与电堆10之间的密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安装便利性和安装效率。
参见图21所示,所述分配歧管还包括第一软管21、第二软管31和第三软管41,所述第一软管21套设在所述第一主流道2远离所述第一空腔11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软管31套设在所述第二主流道3远离所述第二空腔12的一端上,所述第三软管41套设在所述第三主流道4远离所述第三空腔13的一端上。通过将所述第一软管21套设在所述第一主流道2上,所述第二软管31套设在所述第二主流道3上,所述第三软管41套设在所述第三主流道4上,以便于所述第一主流道2、所述第二主流道3和所述第三主流道4与其对应的供应管道或输出管道进行连接,同时确保了所述第一主流道2、所述第二主流道3和所述第三主流道4的密封性。当然,所述第一主流道2、所述第二主流道3和所述第三主流道4与其对应的供应管道或输出管道之间的连接还可以通过密封圈进行贴面连接等连接方式,只需满足便于安装且能够确保密封性即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结合图8至图14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分配歧管还包括第一端盖91、第二端盖92、第二密封圈93和第三密封圈94;所述壳体1的顶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和第三通孔16,所述第一通孔14与所述第一空腔11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5与所述第二空腔12连通,所述第三通孔16与所述第三空腔13连通;所述第一端盖91盖设并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上,且所述第二密封圈93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91和所述壳体1的顶部之间;所述壳体1的底部上开设有第四通孔17、第五通孔18和第六通孔19,所述第四通孔17与所述第一空腔11连通,所述第五通孔18与所述第二空腔12连通,所述第六通孔19与所述第三空腔13连通;所述第二端盖92盖设并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上,且所述第三密封圈94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92和所述壳体1的底部之间。通过将第一端盖91盖设并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上,所述第二密封圈93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91和所述壳体1的顶部之间,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端盖92盖设并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上,所述第三密封圈94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92和所述壳体1的底部之间,从而通过所述第一端盖91、所述第二端盖92和所述壳体1构成所述第一空腔11、所述第二空腔12和所述第三空腔13,同时确保了所述第一端盖91、所述第二端盖92和所述壳体1之间的密封性。此外,在安装时,所述第一端盖91和所述壳体1的顶部之间还需要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固定,所述第二端盖92和所述壳体1的底部之间还需要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固定,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分配歧管采用塑胶模压生产。特别是在大批量应用时,所述分配歧管采用塑胶模压生产更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分配歧管还可以采用铝合金型材或者不锈钢等材料进行加工,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结合图1至图4、图18至图21所示,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组,包括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100以及所述分配歧管,所述分配歧管的数量为2个,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100包括依次层叠的多个电堆10,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一分流道5与所述电堆10的冷却剂输入端101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二分流道6与所述电堆10的氢气输入端102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三分流道7与所述电堆10的空气输入端103连通;另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一分流道5与所述电堆10的冷却剂输出端104连接;另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二分流道6与所述电堆10的氢气输出端105连接;另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三分流道7与所述电堆10的空气输出端106连接。其中,多个所述电堆10、每一所述分配歧管的多个所述第一分流道5、每一所述分配歧管的多个所述第二分流道6与每一所述分配歧管的多个所述第三分流道7均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结合图18至图21所示,为了便于实现所述分配歧管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100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组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板107和多个第二连接板108,所述第一连接板107的一面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07的另一面连接在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100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07上设有第七通孔1071、第八通孔1072和第九通孔1073,所述第七通孔1071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一分流道5和所述电堆10的冷却剂输入端101相对设置,所述第八通孔1072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二分流道6和所述电堆10的氢气输入端102相对设置,所述第九通孔1073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三分流道7和所述电堆10的空气输入端103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板108的一面连接在另一个所述分配歧管上,所述第二连接板108的另一面连接在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100上,所述第二连接板108上设有第十通孔1081、第十一通孔1082和第十二通孔1083,所述第十通孔1081分别与另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一分流道5和所述电堆10的冷却剂输出端104相对设置,所述第十一通孔1082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二分流道6和所述电堆10的氢气输出端105相对设置,所述第十二通孔1083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三分流道7和所述电堆10的空气输出端106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板107、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板108与多个电堆10均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第一空腔11、第二空腔12和第三空腔13,并且通过第一主流道2与第一空腔11的一端连通,多个第一分流道5与第一空腔1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主流道3与第二空腔12的一端连通,多个第二分流道6与第二空腔12的另一端连通,第三主流道4与第三空腔13的一端连通,多个第三分流道7与第三空腔13的另一端连通,以使得当分配歧管用于入堆时,从第一主流道2输入的冷却剂流经第一空腔11后,再分别通过多个第一分流道5进入各个电堆10中,从第二主流道3输入的氢气流经第二空腔12后,再分别通过多个第二分流道6进入各个电堆10中,从第三主流道4输入的空气流经第三空腔13后,再分别通过多个第三分流道7进入各个电堆10中,从而使得冷却剂、氢气和空气能够分别输入电堆10内,进而实现了冷却剂的入堆管路结构、空气的入堆管路结构和氢气的入堆管路结构的集成,以减小入堆管路结构的体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当分配歧管用于出堆时,从各个电堆10中排出的冷却剂流经所述多个第一分流道5后,再通过所述第一空腔11和所述第一主流道2排出,从各个电堆10中排出的氢气流经所述多个第二分流道6后,再通过所述第二空腔12和所述第二主流道3排出,从各个电堆10中排出的空气流经所述多个第三分流道7后,再通过所述第三空腔13和所述第三主流道4排出,从而使得电堆10内的冷却剂、氢气和空气能够分别排出,进而实现了冷却剂的出堆管路结构、空气的出堆管路结构和氢气的出堆管路结构的集成,以减小出堆管路结构的体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配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主流道、第二主流道、第三主流道、多个第一分流道、多个第二分流道和多个第三分流道,所述第一主流道、所述第二主流道和所述第三主流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上,多个所述第一分流道、多个所述第二分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三分流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上;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分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空腔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二分流道连通;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三空腔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三分流道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分流道、多个所述第二分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三分流道的数量均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依次并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均为棱柱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水平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上,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一端上,且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另一端朝所述壳体的顶部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分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弧形部和第三水平部,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水平部上;所述第一分流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分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部和所述第三水平部之间,所述第二弧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部远离所述壳体的顶部的一侧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配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水平部的另一端齐平。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分配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歧管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第一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三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配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歧管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三分流道远离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和所述第三密封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圈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和所述第三密封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配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歧管还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套设在所述第一主流道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软管套设在所述第二主流道远离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上,所述第三软管套设在所述第三主流道远离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上。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分配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歧管还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
所述壳体的顶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端盖盖设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上,且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
所述壳体的底部上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端盖盖设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上,且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
10.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分配歧管,所述分配歧管的数量为2个,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组本体包括依次层叠的多个电堆,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一分流道与所述电堆的冷却剂输入端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二分流道与所述电堆的氢气输入端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三分流道与所述电堆的空气输入端连通;另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一分流道与所述电堆的冷却剂输出端连接;另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二分流道与所述电堆的氢气输出端连接;另一个所述分配歧管的所述第三分流道与所述电堆的空气输出端连接。
CN201810151118.2A 2018-02-09 2018-02-09 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 Active CN108417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1118.2A CN108417875B (zh) 2018-02-09 2018-02-09 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1118.2A CN108417875B (zh) 2018-02-09 2018-02-09 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7875A CN108417875A (zh) 2018-08-17
CN108417875B true CN108417875B (zh) 2020-07-14

Family

ID=63128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1118.2A Active CN108417875B (zh) 2018-02-09 2018-02-09 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178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3479B (zh) * 2018-08-31 2023-07-11 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排氢歧块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
CN109037729B (zh) * 2018-08-31 2023-07-11 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
CN108878945B (zh) * 2018-08-31 2023-07-11 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
CN209418656U (zh) * 2019-02-28 2019-09-20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堆气液分配装置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
CN110233278A (zh) * 2019-07-17 2019-09-13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模块流体分配结构
CN113036203B (zh) * 2019-12-24 2022-11-25 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燃料电池的集成式歧管、燃料电池及交通工具
CN113113637B (zh) * 2020-01-13 2022-02-01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并列布置的双堆燃料电池的歧管以及双堆燃料电池
CN111244496B (zh) * 2020-04-28 2020-08-14 北京朔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及配流装置
CN111769315A (zh) * 2020-06-30 2020-10-13 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流体歧管结构
CN112213647A (zh) * 2020-10-27 2021-01-12 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多堆测试装置
CN112952155B (zh) * 2021-05-11 2022-02-18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流结构及燃料电池系统
CN113629283A (zh) * 2021-07-28 2021-11-09 江苏江淮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几组电池进出液的液箱组件
CN113871678B (zh) * 2021-09-07 2023-03-24 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流体汇流分配歧管
CN114464837B (zh) * 2021-10-08 2024-01-16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以及装配工艺
CN114464863B (zh) * 2021-10-08 2023-12-1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歧管以及燃料电池
CN114497622B (zh) * 2021-10-08 2024-01-16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CN114335653A (zh) * 2021-12-28 2022-04-12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无歧管电堆单元及其集成系统
CN114497671B (zh) * 2022-01-11 2023-10-31 佛山仙湖实验室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歧管结构
CN115000484B (zh) * 2022-07-19 2023-10-27 大同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电堆结构
CN117174982B (zh) * 2023-11-02 2024-01-23 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的空气出入堆分配结构及其出入堆总成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8502A (zh) * 2010-11-17 2012-05-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分配引导件的歧管嵌入件和包含该歧管嵌入件的燃料电池组
CN103003999A (zh) * 2010-07-13 2013-03-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用配管单元及具备该配管单元的燃料电池单元、燃料电池系统
EP2860807A1 (en) * 2013-03-26 2015-04-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uel cell stack
CN104798236A (zh) * 2012-09-21 2015-07-22 博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绕过燃料电池的系统及方法
CN104885274A (zh) * 2012-12-24 2015-09-02 Posco公司 燃料电池用隔板及包括其的燃料电池
CN205319240U (zh) * 2015-12-29 2016-06-15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歧管装置
CN107069067A (zh) * 2015-11-24 2017-08-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3999A (zh) * 2010-07-13 2013-03-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用配管单元及具备该配管单元的燃料电池单元、燃料电池系统
CN102468502A (zh) * 2010-11-17 2012-05-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分配引导件的歧管嵌入件和包含该歧管嵌入件的燃料电池组
CN104798236A (zh) * 2012-09-21 2015-07-22 博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绕过燃料电池的系统及方法
CN104885274A (zh) * 2012-12-24 2015-09-02 Posco公司 燃料电池用隔板及包括其的燃料电池
EP2860807A1 (en) * 2013-03-26 2015-04-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uel cell stack
CN107069067A (zh) * 2015-11-24 2017-08-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堆
CN205319240U (zh) * 2015-12-29 2016-06-15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歧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7875A (zh) 2018-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7875B (zh) 分配歧管和燃料电池电堆组
CN111370744B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电堆组的分配歧管
EP2574796A1 (en) Insert vaccuum pump
CA2480960A1 (en) Manifold for a fuel cell system
CN113113637B (zh) 用于并列布置的双堆燃料电池的歧管以及双堆燃料电池
CN214797484U (zh) 一种车辆、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多电堆介质分配装置
CN114497671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歧管结构
CN112713287B (zh) 燃料电池及其介质出入模块
CN210467991U (zh) 一种燃料电池流体分配集块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
WO2004102707A3 (en) Improvements in fuel utilisation in electrochemical fuel cells
CN113285091A (zh) 燃料电池进气歧管、燃料电池发动机以及车辆
CN215731798U (zh) 一种中冷器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系统
CN215299310U (zh) 燃料电池进气歧管、燃料电池发动机以及车辆
US7338731B2 (en) Compact reactant gas plumbing serving dual identical fuel cell stacks
CA2710670A1 (en) Fuel cell system
CN211182379U (zh) 氢燃料电池电堆歧管
GB2606890A8 (en) Reactant gas plates, electrochemical cells, cell stacks and power supply systems
CN217009264U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电堆组的歧管装置
CN218274656U (zh) 氢燃料电池系统
CN216698454U (zh) 一种燃料电池装置
CN220155578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进出管路集成结构及其电堆
CN210224189U (zh) 一种燃料电池端板与燃料电池
CN217009265U (zh) 一种双燃料电池包塑公共歧管总成
CN212161983U (zh) 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
CN114464841B (zh) 一种分配歧管以及燃料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8, Hydrogen Energy Avenue, Foshan (Yunfu) Industrial Transfer Industrial Park, Silao Town, Yuncheng District, Yunf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73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uoho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No.9, Nanyuan District, Foshan Industrial Transfer Park, Silao Town, Yuncheng district, Yunf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SINOSYNERGY HYDROGEN POWER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4000 Room 501-2, Building 37, Hangzhou Bay New Economic Park, Port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oho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Jiax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8, Hydrogen Energy Avenue, Foshan (Yunfu) Industrial Transfer Industrial Park, Silao Town, Yuncheng District, Yunf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73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uoho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