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4524A - 检查装置和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查装置和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14524A
CN108414524A CN201810025808.3A CN201810025808A CN108414524A CN 108414524 A CN108414524 A CN 108414524A CN 201810025808 A CN201810025808 A CN 201810025808A CN 108414524 A CN108414524 A CN 108414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mera shooting
core
imag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258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14524B (zh
Inventor
二村伊久雄
山田智弘
涩谷侑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K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K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KD Corp filed Critical CK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14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4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14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4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01M10/0409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for cells with woun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1/00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e.g. stereogrammetry; Photographic surveying
    • G01C11/04Interpretation of pictures
    • G01C11/06Interpretation of pictures by comparison of two or more pictures of the same area
    • G01C11/08Interpretation of pictures by comparison of two or more pictures of the same area the pictures not being supported in the same relative position as when they were tak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检查装置等,在该检查装置中,可更加正确地判断卷绕元件的品质是否良好,并且可充分地提高检查的可靠性。检查装置将卷绕于卷芯(13、14)上的各种片(2~5)作为检查对象,该检查装置包括对该检查对象照射光的照明装置(19a、19b);照相机(20),其对通过照明装置(19a、19b)而照射了光的检查对象进行摄像;摄像时刻控制机构,其控制照相机(20)的摄像的时刻;是否良好判断机构,其根据通过照相机(20)而获得的图像,判断检查对象是否良好。卷芯(13、14)中的卷绕有各种片(2~5)的外周面的截面呈非圆形状。摄像时刻控制机构按照在相对上述检查对象的照相机(20)的对焦时进行摄像的方式对应于卷芯(13、14)的旋转角度,控制照相机(20)的摄像的时刻。

Description

检查装置和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查二次电池等所采用的卷绕元件的检查装置,以及具有该检查装置的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卷绕元件,人们知道有锂离子电池等的二次电池所采用的类型。这种卷绕元件通过下述方式制造,该方式为:涂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电极片与涂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电极片在夹设对2个电极片进行绝缘的分隔片的状态,通过能旋转的卷芯而卷取。
但是,具有在各片的卷绕中,片产生卷绕偏差(片宽度方向的错位)或活性物质的涂敷位置具有偏差等,卷绕元件的结构部产生沿片宽度方向的错位的危险。这样的错位构成比如短路等的原因,具有导致卷绕元件的品质的降低的危险。
于是,作为检测卷绕偏差的有无的检查装置,人们提出有下述的技术,其中,通过对应于卷芯(旋转轴)的上游的片的运送通路而设置的摄像机构(摄像装置),对分隔片进行摄像,透过该分隔片而对电极片进行摄像,根据已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涉及卷绕偏差的检查(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但是,该检查装置不过是检测通过卷芯而卷取之前的片的错位。于是,具有该检查装置的是否良好的判断的结果,与通过卷取各片而获得的实际的卷绕元件是否良好的情况不一定一致的可能性。由此,具有无法正确地判断涉及卷绕元件的品质的是否良好的危险。
相对该情况,人们提出有下述的检查装置,其中,对卷绕于卷芯上的各片进行摄像,根据已获得的图像,判断卷绕元件的卷绕偏差的有无(比如,参照专利文献2、3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9—1701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6—1452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16—581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这样的检查装置中,从提高检查的可靠性的观点来说,最好极力地提高计量分辨率(图像的解像度)。
但是,如果提高计量分辨率,其结果是,摄像机构的景深变浅。由此,如果处于伴随各片的卷取的进行,卷绕于卷芯上的各片变厚,构成摄像对象的各片接近摄像机构的状态,则具有无法对各片进行对焦、图像模糊的危险。
另一方面,人们考虑在进行各片的卷取时,以对各片进行对焦的方式构成。在此场合,具有在开始各片的卷绕后,即,在构成摄像对象的各片与摄像机构离开时,无法对各片进行对焦,图像模糊的危险。
但是,如果像这样,使摄像机构的景深变浅,以便提高计量分辨率,则无法充分地应对伴随卷绕的各片和摄像机构之间的距离的变动,其结果是,具有无法充分地提高检查的可靠性的危险。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更加正确地判断卷绕元件的品质是否良好,并且可充分地提高检查的可靠性的检查装置和卷绕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下面分项地对适合于解决上述目的的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另外,根据需要,对相应的技术方案附加特有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检查装置,该检查装置用于通过下述方式而制造的卷绕元件的制造过程,该方式为:在夹设由绝缘原材料形成的带状的分隔片、交替地使涂敷有活性物质的带状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重合的状态,通过可旋转的卷芯而卷取该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其特征在于,该检查装置包括:
照射机构,该照射机构将卷绕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各片作为检查对象,对该检查对象照射规定的光;
摄像机构,该摄像机构对通过上述照射机构而照射了光的上述检查对象进行摄像;
摄像时刻控制机构,该摄像时刻控制机构控制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的时刻;
是否良好判断机构,该是否良好判断机构根据通过上述摄像机构而获得的图像,判断上述检查对象是否良好;
上述卷芯中的卷取上述各片的外周面的截面呈非圆形,该外周面按照伴随上述卷芯的旋转,从上述卷芯的外周面到上述摄像机构的距离变动的方式构成;
上述摄像时刻控制机构按照在相对上述检查对象的上述摄像机构的对焦时进行摄像的方式,对应于上述卷芯的旋转角度控制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的时刻。
此外,“卷绕于卷芯上”的含义指不相对位于本身的下层的卷芯的外周面或片而上浮,而与其紧密贴合。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将卷绕于卷芯上的电极片或分隔片作为检查对象,通过摄像机构而对该检查对象进行摄像,根据通过该摄像而获得的图像,是否良好判断机构判断检查对象是否良好。即,是否良好判断机构相对实际上卷取的状态的检查对象,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是否良好的判断既可比如针对片的卷绕偏差的有无而进行,也可针对电极片中的涂敷有活性物质的部位(活性物质涂敷部)的位置或设置于电极片上的焊片的位置等的其它的项目而进行。可通过对实际上卷取的状态的检查对象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更加正确地判断卷绕元件的品质是否良好。
另外,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卷芯中的卷取各片的外周面的截面呈非圆形状,从卷芯的外周面到摄像机构的距离(在下面,将其称为“两者间距”)对应于卷芯的旋转角度而变动。利用这一点,摄像时刻控制机构按照在相对检查对象的摄像机构的对焦时,进行摄像的方式对应于卷芯的旋转角度,控制摄像机构的摄像的时刻。比如,在伴随各片的卷取的进行,卷绕于卷芯上的各片变厚(各片的卷取量变多)的场合,摄像时刻控制机构在卷芯的旋转角度为规定角度,两者间距较大时,进行摄像。另外,比如,在于各片的卷取开始后,卷绕于卷芯上的各片薄的场合,摄像时刻控制机构在卷芯的旋转角度为规定角度,两者间距较小时,进行摄像。由此,可一边减小景深,提高计量分辨率,一边更加确实地对检查对象,进行对焦。即,可获得与处于所谓的权衡关系的,同时实现提高计量分辨率与增加景深(扩大对焦的范围)的两个方面的场合相同的效果。其结果是,可充分地提高检查的可靠性。
技术方案2.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机构包括规定的透镜,并且按照可沿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相对上述卷芯而移动的方式构成。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2,在卷绕元件为大型的场合等时,在从卷绕开始到卷绕结束的期间,即使在卷取中的各片的直径的变动较大的情况下,摄像机构仍相对卷芯而移动,由此,可相对构成检查对象的各片,更加确实地进行对焦。于是,可以良好的精度而检查各种的尺寸的卷绕元件。
技术方案3.涉及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片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上述摄像机构按照下述方式构成,透过上述分隔片,对上述2个电极片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摄像,由此,一次地对上述2个电极片和上述分隔片进行摄像。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3,可一次地对两个电极片和分隔片进行摄像。于是,可以少的摄像次数获得对于检查来说必要的图像,可提高检查效率。
技术方案4.涉及技术方案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以可按照预先获得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的时刻的教导模式而进行动作的方式构成;
在该教导模式中,在通过上述卷芯而卷取上述各片的状态,通过上述摄像机构连续对上述检查对象进行摄像,并且检测通过连续摄像而获得的多个上述图像中的相对上述检查对象的上述摄像机构所对焦的图像,而且获取获得该对焦的上述图像时的上述卷芯的旋转角度;
上述摄像时刻控制机构根据在上述教导模式中预先获得的上述卷芯的旋转角度,控制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的时刻。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4,根据通过实际上卷绕片而获得的对焦时的卷芯的旋转角度、控制摄像的时刻。由此,可在符合卷绕片的部位的伴随时间的形状变化、片的硬度、厚度等的要素的更加适合的时刻,进行摄像。由此,可更加确实地获得对焦的图像,可进一步提高检查的可靠性。
技术方案5.涉及技术方案4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在上述教导模式中,根据上述图像的亮度检测多个上述图像中的相对上述检查对象的上述摄像机构的对焦的图像。
如果比较摄像机构的对焦的场合的图像、以及没有对焦的场合的图像,在亮度的方面,两者具有差别。比如,在对焦的场合的图像中,亮度更高或亮度的变化更剧烈。
利用这一点,按照上述技术方案5,根据图像的亮度检测对焦的图像。于是,可更加容易地检测对焦的图像。其结果是,可更加容易地并且更加确实地获得适合的摄像时刻。
技术方案6.涉及一种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绕装置包括技术方案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6,实现基本上与上述技术方案1等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电池元件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表示电池元件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卷绕装置的外观结构图;
图4为卷绕部的外观结构图;
图5为表示照相机等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6为卷绕工序的流程图;
图7为教导模式时处理的流程图;
图8为检查处理的流程图;
图9为卷绕模式时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在开始各种片的卷绕后,获得对焦的图像时的卷芯的角度等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在各种片的卷绕结束之前,获得对焦的图像时的卷芯的角度等的示意图;
图12为通过照相机而获得的图像的示意图;
图13为开始卷绕时的卷绕部的外观结构图;
图14为切断分隔片时的卷绕部的外观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作为通过卷绕装置而获得的卷绕元件的锂离子电池元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像图1和图2所示的那样,锂离子电池元件1(在下面简称为“电池元件1”)通过下述方式制造,该方式为:夹设2个分隔片2、3,正电极片4和负电极片5在重合的状态卷绕。另外,在下面,在统称分隔片2、3和电极片4、5的场合,将其称为“各种片2~5”。
分隔片2、3分别呈具有相同宽度的带状,其由聚丙烯(PP)等的绝缘原材料构成,以便防止不同的电极片4、5之间相互接触而短路的情况。分隔片2、3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于是,可通过分隔片2、3,辨认正电极片4、负电极片5。
电极片4、5由薄板状的金属片构成,在其内外两个表面上涂敷活性物质。正电极片4采用比如铝箔片,在该内外两个表面上涂敷正极活性物质(比如,锰酸锂颗粒等)。负电极片5采用比如铜箔片,在其内外两个表面上涂敷负极活性物质(比如,活性炭等)。
电极片4、5为连续涂敷形态的电极片,片宽度方向的规定部分构成活性物质涂敷部4a、5a(在图2中,带有散点图案的部位),剩余的部分构成活性物质非涂敷部4b、5b。另外,经由活性物质涂敷部4a、5a,可进行正电极片4和负电极片5之间的离子交换。更具体地说,在充电时,离子从正电极片4侧向负电极片5侧而移动,在放电时,离子从负电极片5侧向正电极片4侧而移动。
另外,负电极片5的宽度窄于分隔片2、3,正电极片4的宽度窄于负电极片5。此外,在电池元件1中,处于正电极片4由负电极片5而覆盖的状态。由此,抑制伴随正电极片4没有由负电极片5覆盖的情况的不良状况(比如,在正电极片4上形成针状的析出物,损伤分隔件2、3等),谋求电池元件1的品质的提高。
此外,在图中未示出的多个正极引线从正电极片4的宽度方向另一端缘而伸出,并且在图中未示出的多个负极引线从负电极片5的宽度方向一端缘而伸出。
在获得锂离子电池时,电池元件1设置于金属制成的筒状的在图中未示出的电池容器(外壳)的内部,并且分别汇集上述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另外,汇集的正极引线与正极端子部件(在图中未示出)连接,并且汇集的负极引线与负极端子部件(在图中未示出)连接,两个端子部件按照堵塞上述电池容器的两端开口的方式设置,由此可获得锂离子电池。
下面对用于制造电池元件1的卷绕装置10进行说明。像图3所示的那样,卷绕装置10包括卷绕部11,该卷绕部11用于卷绕各种片2~5;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该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用于将正电极片4供向卷绕部11;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该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用于将负电极片5供向卷绕部11;分隔件供给机构51、61,该分隔件供给机构51、61分别用于将分隔片2、3供向卷绕部11;作为是否良好判断机构和摄像时刻控制机构的控制装置81。另外,上述卷绕部11或各供给机构31、41,51、61等的卷绕装置10内的各种装置为通过控制装置81而进行动作控制的结构。
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包括正电极片4呈卷状而卷绕的正电极片原卷32。正电极片原卷32通过可借助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旋转的支承轴33而支承。伴随支承轴33的旋转,从正电极片原卷32,抽出正电极片4。
另外,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包括片插入机构71与片切断用切割器72、张力施加机构73、缓存机构75。
片插入机构71将正电极片4供向卷绕部11,其按照可沿正电极片4的运送通路,在接近卷绕部11的接近位置、和卷绕部11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方式构成。片插入机构71包括可持握正电极片4的一对卡盘71a、71b。卡盘71a、71b按照可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构成。另外,在将正电极片4供向卷绕部11时,在通过卡盘71a、71b而持握正电极片4后,片插入机构71接近卷绕部11侧。
片切断用切割器72用于切断正电极片4,其包括分别位于正电极片4的内外面侧的一对刃部72a、72b。片切断用切割器72按照可在以该对刃部72a、72b夹持正电极片4的方式定位的片切断位置、与退避到正电极片4的运送通路之外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构成。
另外,正电极片4的切断可在通过上述卡盘71a、71b而持握正电极片4的状态进行。另外,在片插入机构71相对卷绕部11侧而接近移动,以便将正电极片4供向卷绕部11时,一对刃部72a、72b分别与正电极片4的运送通路离开,由此不妨碍片插入机构71的移动。
张力施加机构73包括一对辊73a、73b与张力调节辊73c,该张力调节辊73c以自由摆动的方式设置于该2个辊73a、73b之间。张力调节辊73c按照通过规定的恒定转矩电动机(在图中未示出)而动作,经常对正电极片4施加一定的张力的方式构成,通过对正电极片4施加张力,谋求正电极片4的松弛的防止。
缓存机构75临时贮存从正电极片原卷32而送出的正电极片4。缓存机构75包括一对从动辊75a、75b与升降辊75c,该升降辊75c以可于上下方向而发生位移的方式设置于2个辊75a、75b之间。根据正电极片4的贮存量,升降辊75c的上下位置发生位移。
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在其最上游侧具有负电极片5呈卷状而卷绕的负电极片原卷42。负电极片原卷42通过可借助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旋转的支承轴43进行支承。伴随支承轴43的旋转,从负电极片原卷42上抽出负电极片5。
另外,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与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相同,包括片插入机构71、片切断用切割器72、张力施加机构73和缓存机构75。这些机构除了将负电极片5用作对象的方面以外,与设置于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中的机构相同。于是,关于这些机构的具体的说明省略。
另一方面,分隔件供给机构51、61分别包括分隔片2、3呈卷状而卷绕的分隔件原卷52、62。分隔件原卷52、62在可自由旋转的状态支承。从这里,适当抽出分隔片2、3。
此外,分隔件供给机构51、61与电极片供给机构31、41相同,包括张力施加机构73。该张力施加机构73除了将分隔片2、3用作对象的方面以外,与设置于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中的机构相同。于是,关于该机构的具体的说明省略。
还有,在各种片2~5的运送通路的中途设置一对夹辊78a、78b。该夹辊78a、78b处于按照各种片2~5沿同一运送通路而运送的方式使各种片2~5重合的状态。向卷绕部11供给通过夹辊78a、78b而重合的状态的各种片2~5。
再有,夹辊78a、78b的旋转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夹辊78b的旋转量)可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夹辊用编码器而把握。另外,与夹辊78b的旋转量有关的信息从该夹辊用编码器,输入到控制装置81中。另外,夹辊78b的旋转量与各种片2~5的运送量相对应。
下面对卷绕部11的结构进行说明。像图4所示的那样,卷绕部11包括转台12,该转台12由2个圆盘状的台构成,该2个台相互面对,以可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旋转的方式设置;2个卷芯13、14,该2个卷芯13、14于该转台12的旋转方向以180°的间隔而设置;卡盘部15a,15b;分隔件切割器16;压辊17,该压辊17用于抑制卷绕后的各种片2~5的参差不齐;胶带粘贴机构18,该胶带粘贴机构18用于粘贴规定的固定胶带。
卷芯13、14分别用于在各自的外周侧卷取各种片2~5,按照可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以本身的中心轴作为旋转轴而旋转的方式构成。卷芯13、14的旋转量可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卷芯用编码器而检测,与卷芯13、14的旋转量有关的信息从该卷芯用编码器,输入到控制装置81中。
另外,卷芯13、14按照可沿转台12的轴线方向(图4等的纸面进深方向),相对构成转台12的其中一个台而出没的方式设置。另外,对于卷芯13、14,在处于相对上述其中一个台而突出的状态时,其前端部穿过形成于另一台上的接纳用的孔,该卷芯13、14在可通过2个台而旋转的状态支承。
此外,卷芯13、14分别按照在与旋转轴相垂直的截面中,外形线为非圆形状的方式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卷芯13、14在与本身的旋转轴相垂直的截面中呈椭圆状。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卷芯13、14的旋转,从卷芯13、14的外周面到后述的照相机20的距离变动。于是,伴随卷芯13、14的旋转,从卷于卷芯13、14上的各种片2~5到照相机20的距离也变动。
还有,卷芯13(14)分别包括沿本身的轴线方向(图4的纸进深方向)而延伸的一对芯片13a、13b(14a、14b)。在芯片13a、13b(14a、14b)之间形成间隙13c(14c)。
再有,卷芯13、14按照因转台12旋转,可在卷绕位置P1与取下位置P2之间旋转运动的方式构成。
卷绕位置P1为通过卷芯13、14而卷绕各种片2~5的位置。各种片2~5从上述各供给机构31、41、51、61供向卷绕位置P1。
取下位置P2为用于取下卷绕后的各种片2~5,即电池元件1的位置。在取下位置P2的周边部,设置用于从卷芯13、14进行电池元件1的取下的取下装置(在图中未示出)等。
卡盘部15a、15b用于在卷绕位置P1和取下位置P2之间夹持分隔片2、3。卡盘部15a,15b按照可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以与转台12或卷芯13、14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而旋转运动的方式构成。另外,卡盘部15a、15b可分别在夹持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运动。如果卡盘部15a、15b分别移动到夹持位置,则可通过卡盘部15a、15b夹持从夹辊78a、78b,到取下位置P2而设置的分隔片2、3(参照图13)。另一方面,卡盘部15a、15b在分别移动到退避位置时,设置于不妨碍卷芯13、14或分隔片2、3等的移动的位置(参照图3)。
分隔件用切割器16设置于卷绕位置P1和取下位置P2之间,设置于卡盘部15a、15b的取下位置P2侧。分隔件用切割器16可在规定的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而进行往复移动,从上方位置移向下方位置,由此切断分隔片2、3。
压辊17设置于取下位置P2的附近,其按照可在:接近转台12、按压各种片2~5的接近位置,与和转台12离开、不妨碍卷芯13、14的移动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构成。
胶带粘贴机构18设置于取下位置P2的附近,在卷绕结束时,将上述固定用胶带粘贴于分隔片2、3的终端部。通过上述固定用胶带的粘贴,停止电池元件1的卷绕。
另外,卷绕部11包括作为照射机构的照明装置19a、19b和作为摄像机构的照相机20。照明装置19a、19b和照相机20分别对应于卷绕位置P1而设置。
照明装置19a、19b对卷绕于位于卷绕位置P1的卷芯13、14上的作为检查对象的各种片2~5中的至少包括宽度方向端缘的部位,照射规定的光(比如,可见光、近红外光等)。照明装置19a、19b对距至少从卷芯13、14的旋转轴小于等于卷芯13、14的短径的尺寸的位置照射光。由此,在卷芯13、14的各种片2~5的卷绕中,可经常照射各种片。
照相机20在从照明装置19a、19b照射的光的波长区域,具有灵敏度,对至少通过照明装置19a、19b而照射了光的各种片2~5(检查对象)进行摄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19a、19b和照相机20按照2组而设置,一组对应于各种片2~5的宽度方向一端缘而设置,另一组对应于各种片2~5的宽度方向另一端缘而设置。
此外,在照相机20的摄像范围内,处于正电极片4位于最外周,分隔片3位于其之下,负电极片5位于分隔片3之下,分隔片2位于负电极片5之下的状态。于是,通过照相机20,一次地至少对正电极片4、分隔片3、可透过分隔片3而辨认的负电极片5、分隔片2进行摄像。
照相机20像图5所示的那样,包括透镜21、摄像元件22、触发信号输出部23、图像存储器24、对焦检索部25、运算部26和输出部27。
透镜21汇聚从照射装置19a、19b而照射的光中的由各种片2~5等反射的光,对成像元件22上进行成像。透镜21既可为普通透镜,也可为远心透镜。
摄像元件22将通过透镜21的光变换为电信号,其由比如CMOS成像传感器、成像CCD传感器构成。
触发信号输出部23将触发信号输出给摄像元件22。每当输出触发信号时,对摄像元件22进行曝光,并且将各种片2~5的图像(图像数据)从摄像元件22输出给图像存储器24。所获得的图像至少包括正电极片4、分隔片3与透过分隔片3而摄像的负电极片5、以及分隔片2(参照图12)。但是,由于分隔片2、3的各边缘部2E、3E(宽度方向端缘)通常是重合的,故在图像中无法判断分隔片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照相机20的景深较浅的方式构成,所获得的图像的分辨率较高,即检测分辨率较高。
另外,后述的教导模式信号或摄像执行信号从控制装置81输入到照相机20中,但是,如果输入教导模式信号,则触发信号输出部23在输入后述的教导模式结束信号之前的期间,每一定的较短时间反复输出触发信号。由此,进行连续摄像,将多个图像从摄像元件22,输出给图像存储器24。另一方面,如果将摄像执行信号输入给照相机20,则触发信号输出部23输出1个触发信号。由此,摄像仅仅进行1次,将1个图像从摄像元件22输出给图像存储器24。
图像存储器24存储从摄像元件22而输入的图像。另外,在图像存储器24中,与每个图像相关联地存储表示摄像顺序的号码。关于表示摄像顺序的号码的处理通过运算部26而进行。
对焦检索部25仅仅在从控制装置81输入教导模式信号的场合进行动作。对焦检索部25检测通过连续摄像而获得的多个图像中的相对各种片2~5的对焦的图像。具体来说,对焦检索部25在各种片2~5的卷绕时,根据在卷芯13、14旋转1圈的期间而获得的多个图像,分别针对每个图像而计算基于亮度值的值。接着,将已计算的值为最大的值的图像作为对焦的图像而检测。其原因在于:在对焦的图像中,各像素的亮度值基本上是高的。
另外,在假设已计算的值为最大的值的图像具有多个的场合,将其中1个作为对焦的图像而检测。其结果是,对焦检索部25相对卷芯13、14的各圈,每次1个地检测对焦的图像。此外,对于构成基于亮度值的值的类型,可列举有比如,构成图像的多个像素的亮度值的平均值,邻接的规定的图像之间的亮度值的差等。
运算部26在从控制装置81而输入教导模式信号的场合,在于图像存储器24中存储图像时,对该图像进行关联表示该图像的摄像顺序的号码的处理。在运算部26中,设置用于把握摄像顺序的计数器,每当从触发信号输出部23而输出触发信号时,进行使上述计数器的值递增1的处理。另外,如果输入教导模式结束信号,则将计数器的值重新设定为初始值。
此外,运算部26在从控制装置81而输入教导模式信号的场合,将通过对焦检索部25而检测到的对焦的图像和表示该图像的摄像顺序的号码从图像存储器24送给输出部27。另一方面,运算部26在从控制装置81,输入摄像执行信号的场合,将存储于图像存储器24中的图像送给输出部27。
输出部27仅仅将图像和表示该图像的摄像顺序的号码,或图像发送给控制装置81。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输出部27送给控制装置81的图像的数量小于等于卷取各种片2~5时的卷芯13、14的转数。由此,作为输出部27或连接输出部27和控制装置81的传送线路,不必要求采用处理能量,通信能量等的优良的特别的线路。于是,可利用普通的传送系统的技术(比如,普通的图像传送技术),将图像从输出部27,传送给控制装置81。
下面对控制装置81进行说明。控制装置81包括作为运算机构的CPU、存储各种程序的ROM、临时存储运算数据、输出数据等的RAM,长期存储运算数据的硬盘等。控制装置81如上所述,控制卷绕部11或各供给机构31、41、51、61等的卷绕装置10内的各种装置的动作。
另外,控制装置81按照可将卷绕装置10的动作模式切换到教导模式或卷绕模式的方式构成。教导模式为以一边制造电池元件1,一边获得卷绕模式的照相机20的摄像时刻为目的的动作方式。卷绕模式为在利用通过教导模式而获得的摄像时刻,制造电池元件时所采用的动作模式。控制装置81在无论以2个模式中的哪者而使卷绕装置10动作的场合,均根据从照相机20而送来的图像而进行与各种片2~5的错位等有关的检查。另外,关于检查的具体手法,将在后面描述。
关于卷绕装置10的动作模式是教导模式还是卷绕模式,根据从在图中未示出的规定的输入装置,向控制装置81的输入而确定。输入内容存储于控制装置81的硬盘等中。
控制装置81在以教导模式而使卷绕装置10动作的场合,像下述这样而进行动作。即,控制装置81开始各种片2~5的卷绕工序,并且将教导模式信号输出给照相机20。
伴随教导模式信号的输出,依次将图像和伴随该图像的摄像顺序的号码从照相机20输入到控制装置81中。所输入的图像为对焦的图像。控制装置81根据已输入的图像进行各种片2~5的错位等的检查。另外,根据已输入的表示摄像顺序的号码,获得进行该号码的图像的摄像时的卷芯13、14的旋转角度的累积。该动作根据比如预先设定的表示摄像顺序的号码和旋转角度的累积的关系的表格而进行。另外,控制装置81将已获得的旋转角度的累积作为摄像执行角度而存储于硬盘等中。其结果是,存储其数量与已输入的图像相同的摄像执行角度。
另外,控制装置81在以卷绕模式而使卷绕装置10动作的场合,像下述那样而进行动作。即,控制装置81开始各种片2~5的卷绕工序,每当等于以教导模式而获得从卷绕步骤的开始起的卷芯13、14的旋转角度的累积的摄像执行角度时,输出摄像执行信号。由此,通过照相机20,对位于对焦的范围的各种片2~5进行摄像。接着,从照相机20向控制装置81,依次输入对焦的图像。控制装置81根据已输入的图像,进行各种片2~5的错位等的检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照相机20和控制装置81构成用于进行电池元件1的检查的检查装置100。
下面对上述卷绕装置10对各种片2~5的卷绕工序进行说明。另外,在卷绕工序之前,在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间隙13c(14c)中,预先设置分隔片2、3,另外,该分隔片2、3处于通过卡盘部15a,15b而保持的状态(参照图13)。
在卷绕工序中,像图6所示的那样,首先,在步骤S11,通过以规定数量而使其中一个卷芯13(14)旋转,处于分隔片2、3以规定量而卷取于其中一个卷芯13(14)上的状态。然后,使卡盘部15a、15b分别移动到退避位置。
接着,在步骤S12,通过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的片插入机构71,将负电极片5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具体来说,持握负电极片5的片插入机构71接近卷绕部11侧,将负电极片5插入到分隔片2、3之间,由此供给负电极片5。另外,在插入后,解除片插入机构71对负电极片5的持握,并且片插入机构71返回到原始的位置。
在下一步骤S13,在于负电极片5的供给后,其中一个卷芯13(14)以规定数量(比如,1圈)而旋转的阶段,通过片插入机构71将正电极片4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具体来说,持握正电极片4的片插入机构71接近卷绕部11侧,将正电极片4插入到分隔片2、3之间,由此供给正电极片4。另外,在插入后,解除片插入机构71对正电极片4的持握,并且片插入机构71返回到原始的位置。
然后,在下一步骤S14,根据相对控制装置81的输入内容,判断所选择的动作模式是否是教导模式。在所选择的动作模式是教导模式的场合(步骤S14:是),转到步骤S15。进行教导模式时的处理,以便以教导模式而使卷绕装置10动作。
在教导模式时的处理中,像图7所示的那样,首先,在步骤S31,按照以一定速度而旋转的方式控制其中一个卷芯13(14),卷绕各种片2~5。卷绕各种片2~5时的卷芯13、14的旋转速度在教导模式和卷绕模式中是相同的。
接着,在步骤S32,向照相机20输出教导模式信号。由此,通过照相机20连续对卷绕中的各种片2~5进行摄像。接着,从照相机20向控制装置81输入通过对焦检索部25而检测为对焦的图像的图像和表示该图像顺序的摄像顺序的号码。
然后,在步骤S33,判断正电极片4的运送量是否达到预定的规定量。即,判断是否满足教导模式处理的结束条件。正电极片4的运送量采用通过上述夹辊用编码器而获得的从卷绕开始起的各种片2~5的运送量。另外,该规定量与构成1个电池元件的量的正电极片4的长度相对应。通过将正电极片4以规定量而送给卷芯13、14,处于1个元件量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对应于片切断用切割器72而设置的状态。
在于步骤S33而判定为否的场合,转到步骤S34。在步骤S34,进行是否从照相机20输入图像等的判断。如果在步骤S34,判定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33。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4,判定为是,则转到步骤S35,进行检查处理。
在检查处理中,像图8所示的那样,首先,在步骤S101,根据已输入的图像,进行分隔片3的边缘部3E(宽度方向端缘部)、分隔片2的边缘部2E、正电极片4的边缘部4E、负电极片5的边缘部5E的抽取(参照图12)。另外,在边缘部2E、3E重合,无法抽取边缘部2E的重合,将边缘部3E作为边缘部2E而对待。
在下一步骤S102,根据已输入的图像抽取正电极片4中的活性物质涂敷部4a和活性物质非涂敷部4b的边界部4T、与负电极片5中的活性物质涂敷部5a和活性物质非涂敷部5b的边界部5T(参照图12)。
接着,在步骤S103,根据在上述步骤S101、102而抽取的边缘部2E、3E、4E、5E、边界部4T、5T进行各种距离的运算。即,对卷绕在其中一个卷芯13(14)上的各种片2~5的错位量进行运算。
具体来说,以边缘部3E为基准计算到片宽度方向的边界部4T的距离L1、到片宽度方向的边缘部4E的距离L2、到片宽度方向的边界部5T的距离L3、到片宽度方向的边缘部5E的距离L4、到片宽度方向的边缘部2E的距离(在图中未示出)(参照图12)。
然后,在步骤S104,根据在上述步骤S103而计算的各距离,判断各距离是否在预定的允许范围内。
在这里,判定各距离中的哪个不在允许范围内的场合,即,认为产生各种片2~5中的卷绕偏移、活性物质涂敷部4a、5a的涂敷错位的场合,于步骤S105判定为不良,结束检查结果。
另一方面,在于步骤S 104中判定各距离中的任意者均在允许范围内的场合,在步骤S106判定为良好,结束检查处理。
返回到图7,在检查处理的实施后,转到步骤S36,判断在之前的检查处理中是否判定为良好。在于步骤S36中判定为否的场合,即,在于检查处理中判定为不良的场合,转到步骤S37,停止卷芯13、14的旋转,由此在中途,中止各种片2~5的卷绕。另外,在已进行后述的步骤S39的处理,在硬盘等中存储摄像执行角度的场合,撤销已存储的摄像执行角度。然后,在步骤S38,将该卷绕中途的电池元件1判定为不良品,转到步骤S42。
另一方面,在于步骤S36而判定为是的场合,即,在于检查处理中判定为良好的场合,转到步骤S39,根据表示已输入的摄像顺序,获得进行该其号码的图像的摄像时的卷芯13、14的旋转角度的累积。接着,将已获得的旋转角度作为摄像执行角度,存储于硬盘等中。
在步骤S39后,返回到步骤S33。像这样,在教导模式处理中,在正电极片4的运送量为规定量之前的期间,每当从照相机20而输入图像等时,只要在检查处理中没有判定为不良,则反复地进行步骤S35、S39的处理。其结果是,获得多个摄像执行角度,并且将已获得的多个摄像执行角度存储于硬盘等中。另外,分别对多个对焦的图像进行检查处理。
顺利地进行摄像执行角度的存储、检查处理,如果正电极片4的运送量为规定量(步骤S3:是),则在步骤S40,停止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接着,在步骤S41,将由卷绕中途的各种片2~5构成的电池元件1判断为良好品,转到步骤S42。
接着,在步骤S42,将教导模式结束信号输出给照相机20,结束教导模式时的处理。通过步骤S42的处理,停止来自触发信号输出部23的触发信号。
返回到图6,在于步骤S14而判定为否的场合,转到步骤S16,根据相对控制装置81的输入内容,判断所选择的动作模式是否为卷绕模式。在于步骤S16而判定为否的场合,即,在没有选择动作模式的场合,在步骤S19,进行异常时处理,结束卷绕工序。在异常时的处理中,比如,进行用于将没有选择动作模式的情况,没有存储摄像执行角度的情况通报给作业人员等的处理等。
另一方面,在于步骤S16而判定为是的场合,转到步骤S17,判断是否已存储摄像执行角度,即,是否已存储与以卷绕模式而进行摄像的时刻有关的信息。在于步骤S17而判定为否的场合,在步骤S19进行异常时的处理,结束卷绕工序。
相对该情况,在于步骤S17而判定为是的场合,转到步骤S18,进行卷绕模式时的处理,以便以卷绕模式而使卷绕装置10动作。
在卷绕模式时的处理中,像图9所示的那样,首先,在步骤S51,按照以一定速度而旋转的方式控制其中一个卷芯13(14),卷绕各种片2~5。
接着,在步骤S52,判断正电极片4的运送量是否达到预定的规定量。即,判断是否满足卷绕模式时的处理的结束条件。
在于步骤S52,判定为否的场合,于步骤S53,判断从各种片2~5的卷绕开始起的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累积旋转角度是否达到预先存储的多个摄像执行角度中的任一者。另外,还可考虑后面的处理的时间滞后等,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累积旋转角度是否达到从摄像执行角度中扣除规定值的角度。
如果在步骤S53而判定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52。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5而判定为是,则在步骤S54,将摄像执行信号输出给照相机20。由此,像图10和图11所示的那样,通过照相机20,对位于对焦的范围R的各种片2~5进行摄像。比如,像图10所示的那样,在开始各种片2~5的卷绕后,在从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外周面到照相机20的距离较小时,各种片2~5位于照相机20对焦的范围R内。由此,将此时作为摄像时刻,实施照相机20的摄像。另一方面,比如,像图11所示的那样,在各种片2~5的卷绕结束之前,在从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外周面到照相机20的距离较大时,各种片2~5位于照相机20对焦的范围R内。由此,此时作为摄像时刻,实施照相机20的摄像。
返回到图9,在紧接步骤S54的步骤S55,判断正电极片4的运送量是否达到预定的规定量。该判断在从照相机20传送图像之前,在正电极片4以一定量而卷绕时进行,以便结束卷绕模式时的处理。在于步骤S55而判定为是的场合,转到步骤S61。
另一方面,在于步骤S55而判定为否的场合,在步骤S56,进行是否从照相机20输入图像的判断。如果在步骤S56而判定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55。如果相对该情况,在步骤S56而判定为是,则转到步骤S57,进行上述的检查处理。
在进行检查处理后,转到步骤S58,判断在之前的检查处理中,是否良好。在于步骤S58而判定为否的场合,即,在检查处理中判定不良好的场合,转到步骤S59,停止卷芯13、14的旋转,由此在中途而停止各种片2~5的卷绕。然后,在步骤S60,将由卷绕中途中的各种片2~5构成的电池元件1判定为不良品,结束卷绕模式时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于步骤S58而判定为是的场合,返回到步骤S52。其结果是,在卷绕模式时的处理中,在正电极片4的运送量为规定量之前的期间,只要在检查处理中没有不良判定,则反复进行步骤S57的处理。其结果是,对多个对焦的图像中的各自图像,进行检查处理。
在顺利地进行检查处理,于步骤S52或步骤S55而判定为是的场合,于步骤S61,停止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接着,在步骤S62,将由卷绕中途的各种片2~5构成的电池元件1判定为良品,结束卷绕模式时的处理。
返回到图6,在进行教导模式时的处理,或卷绕模式时的处理后,在步骤S20,通过片插入机构71持握正电极片4,然后通过片切断用切割器72切断正电极片4。另外,如果在教导模式时的处理或卷绕模式时的处理中,判定卷绕中途的电池元件1为良品,则在1个元件量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进行切断。另一方面,如果在教导模式时的处理或卷绕模式时的处理中,判定卷绕中途的电池元件1为不良品,则在上述终端部的靠近自己的位置,切断正电极片4。
在下一步骤S21,判断在教导模式时的处理或卷绕模式时的处理中,判定是否进行良品判断。在于步骤S21而判定为是的场合,再次开始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转到步骤S22。
另一方面,于步骤S21而判定为否的场合,不再次开始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转到步骤S23。即,在判定卷绕中途的电池元件1为不良品的场合,不以此以上的程度而供给负电极片5。
在步骤S22,从供给开始起的负电极片5的运送量是否达到规定量的判断反复进行,直至满足该条件。该规定量与构成1个电池元件量的负电极片5的长度相对应。负电极片5的运送量根据通过上述夹辊用编码器而获得的各种片2~5的运送量而导出。在于步骤S22而判定为是的场合,即,在当前卷绕的1个元件量的负电极片5的终端部到达片切断用切割圈器72的场合,临时停止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转移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通过片插入机构71持握负电极片5,然后通过片切断用切割器72切断负电极片5。
接着,在步骤S24,再次开始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由此卷取电极片4、5的终端部分(卷绕剩余部分)。
在紧接步骤S24的步骤S25,不切断分隔片2、3,而沿逆时针方向使转台12旋转。由此,位于卷绕位置P1的其中一个卷芯13(14)一边从分隔件供给机构51、61中,抽出分隔片2、3,一边移向取下位置P2侧。另一方面,位于取下位置P2侧的另一卷芯14(13)在隐没于转台12中的1个台中的状态,移向卷绕位置P1侧。
然后,在步骤S26,与转台12的旋转并行地使卷绕有各种片2~5的其中一个卷芯13(14)旋转。
接着,在下一步骤S27进行卷绕结束处理,由此结束卷绕工序。
在卷绕结束处理中,首先,在通过上述卷芯用编码器而把握且从负电极片5的切断时起的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量达到规定量的时刻,停止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另外,在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停止之前,与停止同时地或在停止之后,停止转台12的旋转。
如果停止其中一个卷芯13(14)和转台12的旋转,则处于位于卷绕位置P1的其中一个卷芯13(14)位于取下位置P2,位于取下位置P2的另一卷芯14(13)位于卷绕位置P1的状态。
在该状态,使压辊17接近其中一个卷芯13(14),通过压辊17,按压各种片2~5。另外,通过将卡盘部15a、15b从退避位置移到夹持位置,在两个位置P1、P2之间夹持分隔片2、3。然后,分隔件用切割器16接近分隔片2、3,由此切断分隔片2、3(参照图14)。
此外,另一卷芯14(13)从转台12中的其中一个台而突出,将分隔片2、3设置于另一卷芯14(13)的间隙14c(13c)中。在下次的卷绕工序中,另一卷芯14(13)以规定量而旋转,由此,处于分隔片2、3以规定量而卷绕于其外周的状态。接着,将电极片4、5供向卷绕有分隔片2、3的另一卷芯14(13)。
在切断分隔片2、3后,在通过压辊17而按压各种片2~5的状态,使其中一个卷芯13(14)旋转。由此,在没有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完全地卷取分隔片2、3和电极片4、5的终端部分。然后,通过胶带粘贴机构18,借助上述固定用胶带,对分隔片2、3的终端部的卷绕进行固定,结束卷绕结束处理。卷绕固定的电池元件通过上述取下装置,从其中一个卷芯13(14)上取下。接着,将判定为良品的电池元件1送给正规的线。另一方面,将判定为不良品的电池元件1送给规定的不良排出机构。
像以上具体描述的那样,按照本实施方式,以卷绕于卷芯13、14上的电极片4、5或分隔片2、3为检查对象,通过照相机20对该检查对象进行摄像,根据通过该摄像而获得的图像,控制装置81判断检查对象是否良好。即,控制装置81对实际上卷取的状态的检查对象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通过像这样,对实际上卷取的状态的检查对象,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可更加正确地判断与电池元件1的品质有关的是否良好。
另外,卷芯13、14中的卷取各种片2~5的外周面的截面呈圆形状,从卷芯13、14的外周面,到照相机20的距离对应于卷芯13、14的旋转角度而变动。利用这一点,控制装置81按照在照相机20对检查对象对焦时进行摄像的方式,对应卷芯13、14的旋转角度,控制照相机20的摄像的时刻。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81在卷芯13、14的旋转角度到达摄像执行角度时,向照相机20,输出摄像执行信号,以便进行照相机20的摄像。由此,可一边使景深浅,提高计量分辨率,一边更加确实地相对检查对象而进行对焦。即,可获得与下述场合相同的效果,该场合指同时实现提高计量分辨率,以及增加景深(扩大对焦的范围)的两者。其结果是,可充分地提高检查的可靠性。
另外,可通过照相机20,一次地对电极片4、5和分隔片2、3进行摄像。于是,可以少的摄像次数,获得对于检查来说必要的图像,可提高检查效率。
此外,根据通过实际上卷绕各种片2~5而获得的摄像执行角度,控制摄像的时刻。由此,各种片2~5可在依照卷绕各种片2~5的部位的伴随时间而产生的形状变化,各种片2~5的硬度,厚度等的因素的更加适合的时刻,进行摄像。由此,可更加确实地获得对焦的图像,可进一步提高检查的可靠性。
还有,在获得摄像执行角度时,根据图像的亮度,检查对焦的图像。于是,可更加容易地检查对焦的图像。其结果是,可更加容易地,并且更加确实地获得适合的时刻。
再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比如,也可像下述那样而实施。显然,在下面没有列举的其它的应用例子,变形例子也是当然可能的。
(a)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按照以教导模式,使卷绕装置10动作,实际上卷绕各种片2~5,由此,获得摄像执行角度的方式构成。相对该情况,还可根据卷芯13、14的形状或各种片2~5的厚度等,通过计算等的方式,获得摄像执行角度。即,还可在实际上不卷绕各种片2~5的情况下,获得摄像的时刻。另外,也可将与已取得的摄像的时刻有关的信息预先输入到控制装置81中,根据该信息,控制摄像的时刻。
(b)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根据已获得的图像,进行涉及各种片2~5的卷绕偏移或活性物质涂敷部4a、5a的涂敷位置的错动的检查,但是检查项目不限于此。于是,比如,还可在于电极片4、5上设置焊片的场合,根据已获得的图像,进行涉及沿电极片4~5的宽度方向的焊片的位置的检查。作为焊片,包括焊接于电极片4、5中的活性物质非涂敷部4b,5b上的焊接焊片,通过于电极片4、5的宽度方向一端部而间歇地设置切入部的方式形成的切入焊片等。显然,根据已获得的图像,还可进行涉及其它的项目的检查。无论是什么样的检查项目,由于根据已对焦的图像,进行检查,故可充分地提高检查的可靠性。
(c)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的记载,但是,还可按照照相机20沿透镜21的光轴方向而相对卷芯13、14而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通过像这样构成,在电池元件1为大型等的场合等时,在从卷绕开始到卷绕结束的期间,即使在卷绕中的各种片2~5的直径的变动较大的情况下,仍可通过照相机20相对卷芯13、14而运动,更加确实地相对构成检查对象的各种片2~5,进行对焦。于是,可以更加良好的精度检查各种尺寸的电池元件1。
此外,照相机20还可对应于各种片2~5的卷绕而慢慢地移动,也可在各种片2~5的卷绕量达到规定量的阶段,移向规定位置。
(d)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从照相机20向控制装置81输出图像,控制装置81根据图像判断各种片2~5是否良好。相对该情况,也可按照照相机20(比如,运算部26)根据图像判断各种片2~5是否良好,并且将判断结果输出给控制装置81的方式构成。在此场合,可进一步减少从照相机20传送给控制装置81的数据量,可谋求处理负担的减轻。
(e)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根据各种片2~5的相对位置而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但是,还可根据各种片2~5的绝对位置而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在此场合,比如,还可采用附在卷芯13、14的记号,获得各种片2~5的绝对位置。
另外,也可按照通过比较多个对焦的图像,进行是否良好的判断的方式构成。比如,在比较于各种片2~5的卷绕开始后获得的图像,与在各种片2~5的卷绕结束前获得的图像的场合,在沿各种片2~5的宽度方向的各种片2~5的位置的变动量大时,作为各种片2~5相对卷芯13、14的旋转轴而倾斜地卷取的类型,也可判定为不良。通过像这样构成,可把握各种片2~5的整体的位置变动的程度,可更加正确地判断电池元件1是否良好。
(f)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按照分隔片2、3和两个电极片4、5分别通过同一运送通路供向卷芯13、14的方式构成。另外,按照一次地对分隔片2、3和两个电极片4、5进行摄像的方式构成。相对该情况,还可按照2个分隔片2、3中的一者和2个电极片4、5中的一者,与2个分隔片2、3中的另一者和2个电极片4、5中的另一者分别通过各自的运送通路而供向卷芯的方式构成。此外,在此场合,还可按照分别对卷绕在卷芯上的2个分隔片2、3中的一者和2个电极片4、5中的一者,与卷绕于卷芯上的2个电极片4、5中的一者,与2个分隔片2、3中的另一者和2个电极片4、5中的另一者进行摄像的方式构成。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次地对4个片进行摄像,但是也可按照分别对2个片进行摄像的方式构成。
(g)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卷芯13、14采用卷绕各种片2~5的外周形状呈椭圆状而构成的类型,但是卷芯13、14的形状不限于此。于是,也可采用比如,外周形状呈长方形状(扁平状),多边形状、长圆形状等的卷芯。
(h)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分隔片2、3或电极片4、5的材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分隔片2、3由PP形成,但是,还可通过其它的绝缘性材料形成分隔片2、3。另外,比如,也可适当变更涂敷于电极片4、5上的活性物质。
(i)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卷绕部11为具有2个卷芯13、14的结构,但是,卷芯的数量不限于此,还可为具有3个以上的卷芯的结构。另外,在卷芯为1个的场合,可省略转台12等。
(j)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按照相对可旋转的卷芯13、14的外周直接卷绕各种片2~5的方式构成,但是,还可通过可旋转的轴部和设置于该轴部的外周上的筒状的卷芯芯体构成卷芯,相对卷芯芯体的外周面卷绕各种片2~5。在此场合,卷芯芯体的外周面的截面可为非圆形。
标号的说明:
标号1表示电池元件(卷绕元件);
标号2、3表示分隔片;
标号4表示正电极片;
标号5表示负电极片;
标号10表示卷绕装置;
标号13、14表示卷芯;
标号19a、19b表示照明装置(照射机构);
标号20表示照相机(摄像机构);
标号21表示透镜;
标号81表示控制装置(摄像时刻控制机构,是否良好判断机构);
标号100表示检查装置。

Claims (6)

1.一种检查装置,该检查装置用于通过下述方式而制造的卷绕元件的制造过程,该方式为:在夹设由绝缘原材料形成的带状的分隔片、交替地使涂敷有活性物质的带状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重合的状态,通过能旋转的卷芯而卷取该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其特征在于,该检查装置包括:
照射机构,该照射机构将卷绕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各片作为检查对象,对该检查对象照射规定的光;
摄像机构,该摄像机构对通过上述照射机构而照射了光的上述检查对象进行摄像;
摄像时刻控制机构,该摄像时刻控制机构控制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的时刻;
是否良好判断机构,该是否良好判断机构根据通过上述摄像机构而获得的图像,判断上述检查对象是否良好,
上述卷芯中的卷取上述各片的外周面的截面呈非圆形,该外周面按照伴随上述卷芯的旋转,从上述卷芯的外周面到上述摄像机构的距离变动的方式构成,
上述摄像时刻控制机构按照在相对上述检查对象的上述摄像机构的对焦时进行摄像的方式,对应于上述卷芯的旋转角度控制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的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机构包括规定的透镜,并且按照能沿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相对上述卷芯而移动的方式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片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上述摄像机构按照下述方式构成,透过上述分隔片,对上述2个电极片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摄像,由此,一次地对上述2个电极片和上述分隔片进行摄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以能按照预先获得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的时刻的教导模式而进行动作的方式构成;
在该教导模式中,在通过上述卷芯而卷取上述各片的状态,通过上述摄像机构连续对上述检查对象进行摄像,并且检测通过连续摄像而获得的多个上述图像中的相对上述检查对象的上述摄像机构所对焦的图像,而且获取获得该对焦的上述图像时的上述卷芯的旋转角度;
上述摄像时刻控制机构根据在上述教导模式中预先获得的上述卷芯的旋转角度,控制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的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在上述教导模式中,根据上述图像的亮度检测多个上述图像中的相对上述检查对象的上述摄像机构的对焦的图像。
6.一种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绕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
CN201810025808.3A 2017-01-13 2018-01-11 检查装置和卷绕装置 Active CN1084145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3850 2017-01-13
JP2017003850A JP6670769B2 (ja) 2017-01-13 2017-01-13 検査装置及び巻回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4524A true CN108414524A (zh) 2018-08-17
CN108414524B CN108414524B (zh) 2022-05-24

Family

ID=62716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25808.3A Active CN108414524B (zh) 2017-01-13 2018-01-11 检查装置和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70769B2 (zh)
CN (1) CN108414524B (zh)
DE (1) DE10201722383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3733A (zh) * 2018-09-10 2019-01-25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自动纠偏收尾系统及电芯自动纠偏收尾方法
CN109585902A (zh) * 2018-12-24 2019-04-05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极耳错位的电芯卷绕系统和方法
CN112284284A (zh) * 2019-07-24 2021-01-29 天臣新能源(渭南)有限公司 卷芯椭圆度检测及优化
CN113532335A (zh) * 2021-07-16 2021-10-2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机卷芯对齐度ccd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3725473A (zh) * 2021-11-04 2021-11-30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卷绕极耳错位实时纠偏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17644A1 (ja) * 2019-04-22 2020-10-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学習済みモデルの生成方法、保全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82385A (ja) 2019-11-14 2021-05-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表示方法、学習済みモデルの生成方法、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457968B2 (ja) 2020-03-09 2024-03-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学習済みモデルの生成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119184A1 (en) * 2021-12-21 2023-06-29 G.D S.P.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coil, preferably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intended for producing batteries
IT202200008102A1 (it) * 2022-04-22 2023-10-22 Gd Spa Apparato e metod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a bobina, preferibilmente per una cella elettrochimica destinata alla produzione di batteri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0958A (ja) * 1998-09-14 2000-03-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電池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2002289251A (ja) * 2001-03-27 2002-10-04 Toshiba Battery Co Ltd 電極体監視装置、及び、電極体監視方法
CN104394323A (zh) * 2014-12-04 2015-03-04 厦门大学 一种放大显微图像的拍摄方法
CN105987919A (zh) * 2014-09-08 2016-10-05 Ckd株式会社 检查装置和卷绕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9949B2 (ja) * 2008-10-22 2011-12-07 東芝It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電池検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0958A (ja) * 1998-09-14 2000-03-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電池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2002289251A (ja) * 2001-03-27 2002-10-04 Toshiba Battery Co Ltd 電極体監視装置、及び、電極体監視方法
CN105987919A (zh) * 2014-09-08 2016-10-05 Ckd株式会社 检查装置和卷绕设备
CN104394323A (zh) * 2014-12-04 2015-03-04 厦门大学 一种放大显微图像的拍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3733A (zh) * 2018-09-10 2019-01-25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自动纠偏收尾系统及电芯自动纠偏收尾方法
CN109585902A (zh) * 2018-12-24 2019-04-05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极耳错位的电芯卷绕系统和方法
CN112284284A (zh) * 2019-07-24 2021-01-29 天臣新能源(渭南)有限公司 卷芯椭圆度检测及优化
CN113532335A (zh) * 2021-07-16 2021-10-2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机卷芯对齐度ccd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3725473A (zh) * 2021-11-04 2021-11-30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卷绕极耳错位实时纠偏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223834A1 (de) 2018-07-19
CN108414524B (zh) 2022-05-24
JP6670769B2 (ja) 2020-03-25
JP2018113198A (ja) 2018-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4524A (zh) 检查装置和卷绕装置
CN108414523A (zh) 检查装置和卷绕装置
CN108931184A (zh) 检查装置和卷绕装置
CN105987919A (zh) 检查装置和卷绕设备
JP6101328B2 (ja) 捲回装置及び捲回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6558724A (zh) 垂片焊接装置和卷绕装置
CN108855767B (zh) 定点涂布机的控制方法及定点涂布机
US4229865A (en) Machine for laser scribing and winding metallized film capacitor blanks
CN218726728U (zh) 图像采集装置和极片缺陷检测系统
US4265410A (en) Machine for winding strip material
KR20210147658A (ko)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및 이차전지 제조장치
CN211404633U (zh) 锂电池制片设备
CN112255759A (zh) 相机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015988B1 (ko) 폴리머 전극 비전 검사장치
KR100696811B1 (ko) 이차전지의 전극롤 권취 방법
CN115498241A (zh) 缠绕抓边系统及缠绕抓边方法
CN115479896A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分切毛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US6519920B1 (en) Coin wrapping machine and method
KR102461774B1 (ko) 이차 전지 언로딩 그립퍼 및 이차 전지 폴딩 장치
JP7209117B1 (ja) Led照明装置、検査ユニット及び検査方法
KR102630749B1 (ko) 이차전지 제조 시스템의 전극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EP4332498A1 (en) Coating thickness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8083666A (zh) 收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控制器、存储介质
CN221056333U (zh) 一种搭配红外线检测功能的胶合质量检测装置
JP2002280258A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