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7950A - 一种平衡车操纵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衡车操纵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7950A
CN108407950A CN201810440675.6A CN201810440675A CN108407950A CN 108407950 A CN108407950 A CN 108407950A CN 201810440675 A CN201810440675 A CN 201810440675A CN 108407950 A CN108407950 A CN 108407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vehicle bar
control stick
bar main
balanc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06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44067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079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07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7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07Automatic balancing machines with single main ground engaging wheel or coaxial wheels supporting a ri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B62K21/16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having adjustable parts therei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衡车操纵杆,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平衡车车杆用途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使用多样性的要求的技术问题。平衡车操纵杆,包括车杆主体和把手,车杆主体顶端连接把手,把手包括通过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于车杆主体的两个手把;当两个手把转动至夹角呈180度,且车杆主体完全伸展时操纵杆处于手控状态,当两个手把转动至相互平行,且车杆主体完全收缩时操纵杆处于脚控状态,本发明将平衡车的手控模式和脚控模式整合到一体,同时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满足了使用多样性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平衡车操纵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衡车操纵杆。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电动车的数量与日俱增。两轮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它与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车轮前后排列方式不同,而是采用两轮并排固定的方式。两轮电动平衡车采用两个轮子支撑,蓄电池供电,无刷电机驱动,加上单片机控制,姿态传感器采集角速度和角度信号,共同协调控制车体的平衡,仅仅依靠人体重心的改变便可以实现车辆的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动作。其中,平衡车的车杆也在平衡车运行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辅助平衡车行驶。
但是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平衡车车杆分为手控式和脚控式,手控式平衡车车杆在手控的基础上只能调节车杆的高度,而脚控式平衡车车杆只能用脚控制,车杆用途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使用多样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操纵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车杆操控方式单一,不能同时满足手控模式和脚控模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衡车操纵杆,包括车杆主体和把手,所述车杆主体顶端连接所述把手,其中:所述车杆主体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把手包括通过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杆主体的两个手把;操纵杆包括手控状态和脚控状态,当两个所述手把转动至夹角呈180度,且所述车杆主体完全伸展时操纵杆处于手控状态,当两个所述手把转动至相互平行,且所述车杆主体完全收缩时操纵杆处于脚控状态。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转动轴、销轴、弹性变形体、固定盖和定位块,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手把固接,所述车杆主体的上端两侧对称地开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用于容纳转动轴的容纳槽,所述车杆主体的上端开设有与两个所述容纳槽平行的两个不相连通的深槽,所述深槽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相连通;所述弹性变形体和所述定位块相抵设置于深槽中,当所述定位块受所述转动轴的挤压时,所述弹性变形体能够变形,以使所述转动轴能够脱离限位而转动。
可选地,所述弹性变形体为长方体,所述定位块横截面呈T形,T形的头部与所述弹性变形体配合连接,T形的尾部呈圆弧状且由所述深槽伸出。
可选地,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转动轴上沿过所述转动轴轴心的垂直平分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均能够与所述定位块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转动轴轴向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销轴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车杆主体上对应的孔相连,所述销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盖上对应的孔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盖通过至少两个螺钉与所述车杆主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手把为倒三角形状,其中,手扶部分与水平面呈30°度夹角。
可选地,所述车杆主体为三段式的伸缩杆。
可选地,所述车杆主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三段的上端及所述第二段的上端均具有用于调节所述车杆主体高度的螺纹旋紧装置。
可选地,所述车杆主体整体为外表面带有竖棱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柱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衡车操纵杆,包括车杆主体和把手,所述把手包括通过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杆主体的两个手把;当两个所述手把转动至夹角呈180度,且所述车杆主体完全伸展时操纵杆处于手控状态,当两个所述手把转动至相互平行,且所述车杆主体完全收缩时操纵杆处于脚控状态,本发明通过在平衡车车杆结构上的改进,使平衡车原本只能手控或者只能脚控的两种模式合并于一体,将伸缩杆拉开固定,并将把手对称打开呈180度,即可实现手控模式,将伸缩杆收回,并使把手转动至相互平行位置,即可实现脚控模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平衡车操纵杆手控式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平衡车操纵杆转动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平衡车操纵杆脚控式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平衡车操纵杆车杆主体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中:1、车杆主体;2、把手;3、转动轴;4、销轴;5、弹性变形体;6、固定盖;7、定位块;8、深槽;9、定位凹槽;10、旋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衡车操纵杆,如图1、图2所示,包括车杆主体1和把手2,车杆主体1顶端连接把手2,其中:车杆主体1为可伸缩结构,把手2包括通过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于车杆主体1的两个手把;操纵杆包括手控状态和脚控状态,当两个手把转动至夹角呈180度,且车杆主体1完全伸展时操纵杆处于手控状态,当两个手把转动至相互平行,且车杆主体1完全收缩时操纵杆处于脚控状态,本发明通过在平衡车车杆结构上的改进,使平衡车原本只能手控或者只能脚控的两种模式合并于一体,将伸缩杆拉开固定,并将手把对称打开呈180度,即可实现手控模式,将伸缩杆收回,并使两个手把转动至相互平行,即可实现脚控模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连接件包括转动轴3、销轴4、弹性变形体5、固定盖6和定位块7,转动轴3与手把固接,车杆主体1的上端两侧对称地开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用于容纳转动轴3的容纳槽,车杆主体1的上端开设有与两个容纳槽平行的两个不相连通的深槽8,深槽8与对应的容纳槽相连通;弹性变形体5和定位块7相抵设置于深槽8中,当定位块7受转动轴3的挤压时,弹性变形体5能够变形,以使转动轴3能够脱离限位而转动,本发明通过该连接件巧妙的结构设置,使把手2的转动安全、可靠,从而使平衡车在手控模式和脚控模式之间转换成为现实。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弹性变形体5为长方体,定位块7横截面呈T形,T形的头部与弹性变形体5配合连接,T形的尾部呈圆弧状且由深槽8伸出,伸出部分的T形头部由于转动轴3的转动受挤压后,使弹性变形体5产生形变,实现定位凹槽9之间的转换,本发明利用弹性变形体5的变形,使把手2的转动得以实现,该结构设计巧妙,并且简单实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转动轴3设置于容纳槽内,转动轴3上沿过转动轴3轴心的垂直平分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9和第二定位凹槽9,第一定位凹槽9与第二定位凹槽9均能够与定位块7相适配,该结构设计使把手2在限定的位置得以实现定位,结构设计简单,实用,且能满足现实生活中的使用要求。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转动轴3轴向开设有贯穿的通孔,销轴4的一端穿过通孔与车杆主体1上对应的孔相连,销轴4的另一端与固定盖6上对应的孔连接,销轴4两端通过车杆主体1的顶端对应孔和固定盖6上对应的孔固定,使转动轴3可靠地在销轴4上转动,从而满足使用需求。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固定盖6通过至少两个螺钉与车杆主体1固定连接,螺钉连接更为可靠,且拆卸方便,两个以上的螺钉固定可较为有效的固定固定盖6,可靠地固定使车杆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手把为倒三角形状,其中,手扶部分与水平面呈30°度夹角,符合人体站立时握扶把手2的生理构造,握感更加舒适。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车杆主体1为三段式的伸缩杆,能够长距离的伸缩,可以适用不同身高的人群。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车杆主体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三段的上端及第二段的上端均具有用于调节车杆主体1高度的螺纹旋紧装置10,便于调整好适合自己身高的位置进行固定,带来更好的行车体验。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车杆主体1整体为外表面带有竖棱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柱体,使三段式伸缩杆不易产生相对转动,且表面的竖棱增加了车杆的强度,提高了车杆整体的使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平衡车操纵杆,包括车杆主体(1)和把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杆主体(1)顶端连接所述把手(2),其中:所述车杆主体(1)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把手(2)包括通过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杆主体(1)的两个手把;操纵杆包括手控状态和脚控状态,当两个所述手把转动至夹角呈180度,且所述车杆主体(1)完全伸展时操纵杆处于手控状态,当两个所述手把转动至相互平行,且所述车杆主体(1)完全收缩时操纵杆处于脚控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转动轴(3)、销轴(4)、弹性变形体(5)、固定盖(6)和定位块(7),所述转动轴(3)与所述手把固接,所述车杆主体(1)的上端两侧对称地开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用于容纳转动轴(3)的容纳槽,所述车杆主体(1)的上端开设有与两个所述容纳槽平行的两个不相连通的深槽(8),所述深槽(8)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相连通;所述弹性变形体(5)和所述定位块(7)相抵设置于深槽(8)中,当所述定位块(7)受所述转动轴(3)的挤压时,所述弹性变形体(5)能够变形,以使所述转动轴(3)能够脱离限位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变形体(5)为长方体,所述定位块(7)横截面呈T形,T形的头部与所述弹性变形体(5)配合连接,T形的尾部呈圆弧状且由所述深槽(8)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3)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转动轴(3)上沿过所述转动轴(3)轴心的垂直平分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9)和第二定位凹槽(9),所述第一定位凹槽(9)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9)均能够与所述定位块(7)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3)轴向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销轴(4)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车杆主体(1)上对应的孔相连,所述销轴(4)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盖(6)上对应的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6)通过至少两个螺钉与所述车杆主体(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为倒三角形状,其中,手扶部分与水平面呈30°度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杆主体(1)为三段式的伸缩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衡车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杆主体(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三段的上端及所述第二段的上端均具有用于调节所述车杆主体(1)高度的螺纹旋紧装置(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衡车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杆主体(1)为外表面带有竖棱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柱体。
CN201810440675.6A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平衡车操纵杆 Pending CN1084079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0675.6A CN108407950A (zh)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平衡车操纵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0675.6A CN108407950A (zh)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平衡车操纵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7950A true CN108407950A (zh) 2018-08-17

Family

ID=63138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0675.6A Pending CN108407950A (zh)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平衡车操纵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0795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6075B1 (en) * 2001-05-03 2002-05-14 Hsuan-Sen Shiao Swingable handle adapted for rotating a tool bit of a hand tool
CN104118508A (zh) * 2014-08-06 2014-10-29 东莞易步机器人有限公司 平衡车
CN105438346A (zh) * 2015-11-26 2016-03-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平衡车的操纵杆高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5752237A (zh) * 2015-12-31 2016-07-13 杭州速控软件有限公司 平衡车控制杆伸缩机构
CN207311718U (zh) * 2017-08-23 2018-05-04 王金 一种平衡车
CN207889893U (zh) * 2017-06-09 2018-09-21 南京华吉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车两用控制把手
CN208181301U (zh) * 2018-05-09 2018-12-04 边疆 一种平衡车操纵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6075B1 (en) * 2001-05-03 2002-05-14 Hsuan-Sen Shiao Swingable handle adapted for rotating a tool bit of a hand tool
CN104118508A (zh) * 2014-08-06 2014-10-29 东莞易步机器人有限公司 平衡车
CN105438346A (zh) * 2015-11-26 2016-03-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平衡车的操纵杆高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5752237A (zh) * 2015-12-31 2016-07-13 杭州速控软件有限公司 平衡车控制杆伸缩机构
CN207889893U (zh) * 2017-06-09 2018-09-21 南京华吉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车两用控制把手
CN207311718U (zh) * 2017-08-23 2018-05-04 王金 一种平衡车
CN208181301U (zh) * 2018-05-09 2018-12-04 边疆 一种平衡车操纵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87204U (zh) 人机互动体感车
US20210380190A1 (e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sport vehicle
CN106184542B (zh) 一种无轮距车辆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5691505A (zh) 单踏板可转向的两轮电动平衡车
CN208181301U (zh) 一种平衡车操纵杆
CN205010388U (zh) 一种两用平衡车
CN205872283U (zh) 一种带起落架的双轮电动平衡车
CN108407950A (zh) 一种平衡车操纵杆
CN105947041B (zh) 一种双轮自平衡车及其方法
CN207580071U (zh) 人机互动体感车
CN105966515A (zh) 一种自平衡电动滑板车
CN205365929U (zh) 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CN105346652B (zh) 脚转向的两轮电动滑板
CN206664789U (zh) 一种电动漂移车的把手
CN206087049U (zh) 一种平衡车
CN106114707B (zh) 一种平衡车
CN207550387U (zh) 一种平衡车扭动驱动器
CN206374884U (zh) 人机互动体感车
CN209096382U (zh) 一种单人自平衡球形电动汽车
CN206374883U (zh) 人机互动体感车
CN207078259U (zh) 平衡车
CN205819400U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平衡箱车
CN205801340U (zh) 一种滑板车
CN206528569U (zh) 一种滑板车
CN107021167A (zh) 两用两轮电动平衡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