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0825A - 信号采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号采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0825A
CN108400825A CN201810179226.0A CN201810179226A CN108400825A CN 108400825 A CN108400825 A CN 108400825A CN 201810179226 A CN201810179226 A CN 201810179226A CN 108400825 A CN108400825 A CN 108400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ubregion
source
distance
signal sam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792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0825B (zh
Inventor
苏道
苏道一
牛晨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KWAVE COMMUNICATION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KWAVE COMMUNICATION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KWAVE COMMUNICATION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KWAVE COMMUNICATION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792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00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00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0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0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0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B17/102Power radiated at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信号采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获取所述子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第二距离,以及处于边缘位置的子区域和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所接收信号的第一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获取信号发射源的实际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子区域,通过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信号采样。采用本方法能够边缘区域的信号采集的精确度。

Description

信号采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近场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号采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常规的平面近场测试系统分为四个部分,发射模块,采样模块,接收模块和数据分析及处理模块。其中采样模块负责在一个平面的若干点上接收来自发射模块的信号,并将之传递给接收模块,由接收模块提取幅度和相位信息后传递给数据分析及处理模块,推算出天线的远场特性。
我们称采样模块进行多点采样的平面为测量面,传统方法采样模块进行信号采样时,只是在测量面上设置若干个点来接收发射模块的信号,由于测量面距离信号发射源的位置不同,接收到的信号强弱也就不同,因此距离发射源较远的位置接收到的信号较弱,从而影响采样信号的精确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平面近场系统中距离发射源较远位置接收信号弱的问题,提供一种信号采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一种信号采样方法,包括:
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获取所述子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第二距离,以及处于边缘位置的子区域和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所接收信号的第一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获取信号发射源的实际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子区域,通过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信号采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的步骤,包括:确定信号采样区域上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所对应的距离范围,将属于同一距离范围的信号接收点划分为一个子区域;由此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其中,不同距离范围之间不存在交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的子区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获取划分的子区域的数量;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和所述子区域的数量,计算两个相邻子区域的接收信号的第二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两个相邻子区域接收信号的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距离所述信号发射源由近到远的子区域的排列顺序;获取信号源的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所述排列顺序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各个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的步骤,包括: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其中,第一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近,第四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远。
一种信号采样装置,包括: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对应关系设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子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第二距离,以及处于边缘位置的子区域和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所接收信号的第一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采样模块,用于获取信号发射源的实际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子区域,通过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信号采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区域划分模块,用于确定信号采样区域上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所对应的距离范围,将属于同一距离范围的信号接收点划分为一个子区域;由此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其中,不同距离范围之间不存在交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信号采样装置还包括子区域划分模块,用于获取划分的子区域的数量;所述对应关系设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和所述子区域的数量,计算两个相邻子区域的接收信号的第二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获取所述子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第二距离,以及处于边缘位置的子区域和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所接收信号的第一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获取信号发射源的实际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子区域,通过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信号采样。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获取所述子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第二距离,以及处于边缘位置的子区域和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所接收信号的第一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获取信号发射源的实际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子区域,通过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信号采样。
上述信号采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与信号发射源的距离,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后;根据信号发射源发射功率的大小,调整进行信号采样的区域,使得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较大时,能够在距离信号发射源较远的子区域进行信号采样,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较小时,能够在距离信号发射源较近的子区域进行信号采样,从而提高了边缘区域的信号采集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信号采样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实施例信号采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信号采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信号采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平面近场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取得的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完整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已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图1为一实施例信号采样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为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信号采样方法。
如图2所示,图2为一实施例信号采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上述步骤中,信号采样区域为天线近场测量系统中的测量面,信号采样区域上设有多个不同的信号接收点,其中,信号接收点为进行信号采样的位置。信号发射源为天线,第一距离为每个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间的距离,划分的子区域没有交集。
步骤S22,获取所述子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第二距离,以及处于边缘位置的子区域和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所接收信号的第一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上述步骤中,第二距离为每个子区域和信号发射源的距离;第一功率差值为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一定时,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近的子区域和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远的子区域能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关系表示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间的对应,即信号发射功率为某一特定值时,进行信号采样区域为特定的一个子区域。由于每个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的远近不同,当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不变时,距离信号发射源位置越近,能接收到的信号越强;距离信号发射源位置越远,能接收到的信号则越弱。其中,中心位置的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近,边缘位置的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远。
步骤S23,获取信号发射源的实际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子区域,通过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信号采样。
上述步骤中,实际信号发射功率为信号发射源当前的发射功率,根据信号发射源当前的发射功率,查询对应关系中该发射功率对应的子区域,从而得到应该进行信号采样的子区域。
上述信号采样方法,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与信号发射源的距离,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后;根据信号发射源发射功率的大小,调整进行信号采样的区域,使得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较大时,能够在距离信号发射源较远的子区域进行信号采样,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较小时,能够在距离信号发射源较近的子区域进行信号采样,从而提高了边缘区域的信号采集的精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1包括:确定信号采样区域上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所对应的距离范围,将属于同一距离范围的信号接收点划分为一个子区域;由此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其中,不同距离范围之间不存在交集。
需要说明的是,距离范围的设定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1之后,还包括:获取划分的子区域的数量: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和所述子区域的数量,计算两个相邻子区域的接收信号的第二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第二功率差值为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一定时,两个相邻子区域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差值。其中,第二功率差值根据第一功率差值和子区域的数量确定,设定随着信号发射源和信号接收区域的距离逐渐增加,信号接收区域能接收到的信号发射功率逐渐递减,则第一功率差值除以子区域的数量得到的第二功率差值,可以近似为两个相邻子区域间能接收到的信息强度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两个相邻子区域接收信号的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距离所述信号发射源由近到远的子区域的排列顺序;获取信号源的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所述排列顺序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各个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当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为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时,进行信号采样的区域为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近的子区域。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逐渐递加,每次递加的功率值为第二功率差值,每次发射功率变化后,根据信号发射功率与各个子区域的对应关系,进行信号采样的区域调整为距离信号发射源更远的一个子区域。
如图3所示,图3为另一实施例信号采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其中,第一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近,第四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远。
上述步骤中,信号接收点为进行信号采样的位置,信号采样区域上设有多个不同的信号接收点,第一距离为每个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间的距离,划分的子区域没有交集。
步骤S32,获取所述子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第二距离,以及第一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的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上述步骤中,第二距离为每个子区域和信号发射源的距离;第一功率差值为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一定时,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近的第一子区域和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远的第四子区域能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关系表示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间的对应,即信号发射功率为某一特定值时,进行信号采样区域为特定的一个子区域。
步骤S33,获取信号发射源的实际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子区域,通过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信号采样。
上述步骤中,实际信号发射功率为信号发射源当前的发射功率,根据信号发射源当前的发射功率,查询对应关系中该发射功率对应的子区域,从而得到应该进行信号采样的子区域。
上述信号采样方法,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与信号发射源的距离,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四个子区域后;根据信号发射源发射功率的大小,调整进行信号采样的区域,使得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较大时,能够在距离信号发射源较远的第四子区域进行信号采样,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较小时,能够在距离信号发射源较近的第一子区域进行信号采样,从而提高了边缘区域的信号采集的精确度。
如图4所示,图4为一实施例信号采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区域划分模块410,用于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其中,信号采样区域为天线近场测量系统中的测量面,信号采样区域上设有多个不同的信号接收点,其中,信号接收点为进行信号采样的位置。信号发射源为天线,第一距离为每个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间的距离,划分的子区域没有交集。
对应关系设定模块420,用于获取所述子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第二距离,以及处于边缘位置的子区域和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所接收信号的第一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第二距离为每个子区域和信号发射源的距离;第一功率差值为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一定时,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近的子区域和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远的子区域能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关系表示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间的对应,即信号发射功率为某一特定值时,进行信号采样区域为特定的一个子区域。由于每个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的远近不同,当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不变时,距离信号发射源位置越近,能接收到的信号越强;距离信号发射源位置越远,能接收到的信号则越弱。其中,中心位置的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近,边缘位置的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远。
采样模块430,用于获取信号发射源的实际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子区域,通过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信号采样。
实际信号发射功率为信号发射源当前的发射功率,根据信号发射源当前的发射功率,查询对应关系中该发射功率对应的子区域,从而得到应该进行信号采样的子区域。
上述信号采样装置,通过区域划分模块410,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与信号发射源的距离,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后;通过对应关系设定模块420和采样模块430,根据信号发射源发射功率的大小,调整进行信号采样的区域,使得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较大时,能够在距离信号发射源较远的子区域进行信号采样,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较小时,能够在距离信号发射源较近的子区域进行信号采样,从而提高了边缘区域的信号采集的精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区域划分模块410,用于确定信号采样区域上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所对应的距离范围,将属于同一距离范围的信号接收点划分为一个子区域;由此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其中,不同距离范围之间不存在交集。距离范围的设定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进行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信号采样装置,还包括子区域划分模块,用于获取划分的子区域的数量;所述对应关系设定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和所述子区域的数量,计算两个相邻子区域的接收信号的第二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其中,第二功率差值为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一定时,两个相邻子区域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差值。其中,第二功率差值根据第一功率差值和子区域的数量确定,设定随着信号发射源和信号接收区域的距离逐渐增加,信号接收区域能接收到的信号发射功率逐渐递减,则第一功率差值除以子区域的数量得到的第二功率差值,可以近似为两个相邻子区域间能接收到的信息强度差。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两个相邻子区域接收信号的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距离所述信号发射源由近到远的子区域的排列顺序;获取信号源的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所述排列顺序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各个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当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为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时,进行信号采样的区域为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近的子区域。信号发射源的发射功率逐渐递加,每次递加的功率值为第二功率差值,每次发射功率变化后,根据信号发射功率与各个子区域的对应关系,进行信号采样的区域调整为距离信号发射源更远的一个子区域。
下面结合实现上述信号采样方法的平面近场测试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平面近场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发射模块510,采样模块520,接收模块530和数据分析及处理模块540。其中,发射模块510用于发射功率,采样模块520包括采样探头,用于负责在一个测量面上接收来自发射模块的信号,并将之传递给接收模块530,由接收模块530提取幅度和相位信息后传递给数据分析及处理模块540,推算出天线的远场特性。设定采样模块进行信号采样的测量面划分为A1、A2、A3、A4四个区域,A1为距离发射模块最近的区域,A1、A2、A3、A4距离发射模块的位置依次增大。若A4区域的场强低于A1区域40dB,则设置发射模块的发射功率为-30dBm,采样模块的采样探头位于中心区域A1进行信号采样;当系统完成在A1区域的信号采样后,提高发射模块的功率到-20dBm,移动采样探头到A2区域进行信号采样;当系统完成在A2区域的信号采样后,再提高发射模块的功率到-10dBm,移动采样探头到A3区域进行信号采样;当系统完成在A3区域的信号采样后,进一步提高发射模块的功率到0dBm,移动采样探头到A4区域进行信号采样。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测量面划分为两个区域,其中,测量面的高度为3M(米),宽度为8M(米)。设置发射模块的发射功率为-20dBm,采样模块的采样探头在3M*(0-3M)区域内移动进行信号采样;当系统完成在3M*(0-3M)区域的信号采样后,提高发射模块的功率到0dBm,移动采样探头到3M*(3-8M)区域内进行信号采样。
上述实施例将平面近场测试系统中采用模块的动态尽可能转化为发射模块的动态,减少了采样模块的接收信号动态差,使得采样探头在测量面边缘处能接收到尽可能强的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获取所述子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第二距离,以及处于边缘位置的子区域和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所接收信号的第一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获取信号发射源的实际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子区域,通过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信号采样。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信号采样区域上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所对应的距离范围,将属于同一距离范围的信号接收点划分为一个子区域;由此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其中,不同距离范围之间不存在交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划分的子区域的数量;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和所述子区域的数量,计算两个相邻子区域的接收信号的第二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距离所述信号发射源由近到远的子区域的排列顺序;获取信号源的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所述排列顺序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各个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其中,第一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近,第四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获取所述子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第二距离,以及处于边缘位置的子区域和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所接收信号的第一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获取信号发射源的实际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子区域,通过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信号采样。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信号采样区域上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所对应的距离范围,将属于同一距离范围的信号接收点划分为一个子区域;由此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其中,不同距离范围之间不存在交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划分的子区域的数量;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和所述子区域的数量,计算两个相邻子区域的接收信号的第二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距离所述信号发射源由近到远的子区域的排列顺序;获取信号源的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所述排列顺序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各个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其中,第一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近,第四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信号采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获取所述子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第二距离,以及处于边缘位置的子区域和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所接收信号的第一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获取信号发射源的实际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子区域,通过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信号采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采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的步骤,包括:
确定信号采样区域上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所对应的距离范围,将属于同一距离范围的信号接收点划分为一个子区域;由此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其中,不同距离范围之间不存在交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采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的子区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划分的子区域的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和所述子区域的数量,计算两个相邻子区域的接收信号的第二功率差值;
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采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两个相邻子区域接收信号的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距离所述信号发射源由近到远的子区域的排列顺序;
获取信号源的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初始信号发射功率、所述排列顺序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各个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信号采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的步骤,包括:
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其中,第一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近,第四子区域距离信号发射源最远。
6.一种信号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根据信号采样区域上不同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将所述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对应关系设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子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第二距离,以及处于边缘位置的子区域和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所接收信号的第一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采样模块,用于获取信号发射源的实际信号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对应的目标子区域,通过所述目标子区域进行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信号采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划分模块,用于
确定信号采样区域上信号接收点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距离所对应的距离范围,将属于同一距离范围的信号接收点划分为一个子区域;由此将信号采样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其中,不同距离范围之间不存在交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子区域划分模块,用于获取划分的子区域的数量;
所述对应关系设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和所述子区域的数量,计算两个相邻子区域的接收信号的第二功率差值;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功率差值,确定信号发射功率与子区域的对应关系。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信号采样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信号采样方法。
CN201810179226.0A 2018-03-05 2018-03-05 信号采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400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9226.0A CN108400825B (zh) 2018-03-05 2018-03-05 信号采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9226.0A CN108400825B (zh) 2018-03-05 2018-03-05 信号采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0825A true CN108400825A (zh) 2018-08-14
CN108400825B CN108400825B (zh) 2021-07-20

Family

ID=63092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9226.0A Active CN108400825B (zh) 2018-03-05 2018-03-05 信号采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008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6671A (zh) * 2019-09-06 2020-01-17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78395A (zh) * 2020-10-26 2021-02-19 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从设备定位方法和控制方法、虚拟现实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5292A (zh) * 2006-11-02 2008-05-07 成都西谷曙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微功率网络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CN101868023A (zh) * 2009-04-14 2010-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定位终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595591A (zh) * 2011-01-06 2012-07-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位置范围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950543A (zh) * 2017-02-28 2017-07-14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07666677A (zh) * 2017-08-23 2018-02-06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通信无线专网的阴影衰落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5292A (zh) * 2006-11-02 2008-05-07 成都西谷曙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微功率网络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CN101868023A (zh) * 2009-04-14 2010-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定位终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595591A (zh) * 2011-01-06 2012-07-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位置范围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950543A (zh) * 2017-02-28 2017-07-14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07666677A (zh) * 2017-08-23 2018-02-06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通信无线专网的阴影衰落测量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6671A (zh) * 2019-09-06 2020-01-17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96671B (zh) * 2019-09-06 2021-06-29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78395A (zh) * 2020-10-26 2021-02-19 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从设备定位方法和控制方法、虚拟现实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112378395B (zh) * 2020-10-26 2023-08-08 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从设备定位方法和控制方法、虚拟现实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0825B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0825A (zh) 信号采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390192A (zh) 相控阵天气雷达快速幅度、相位一致性测量方法
CN110427893A (zh)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833863B (zh) 一种高频相控阵天线的远场暗室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783604A (zh) 基于少量样本的信息提取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012118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412573A (zh) 位置计算方法与位置计算装置以及位置计算程序
CN109379698B (zh) 基于信道模型特征提取的小区测量报告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6872920B (zh) 磁共振成像系统射频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08304243A (zh) 界面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902313A1 (en) Field strength testing method
CN108243447A (zh) 一种外部干扰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9342834A (zh) 一种终端天线的测试装置
CN108828430A (zh) 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的多同测可靠性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Anker et al. Improving sensitivity of the ARIANNA detector by rejecting thermal noise with deep learning
CN104768175B (zh) 一种区域网络覆盖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5205349B (zh) 马尔科夫毯嵌入式的基于封装的基因选择方法
CN107317639A (zh) 相控阵天线的近场校准测试方法及装置
US1078852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test
CN108008206A (zh) 一种近场天线发射单元级测量系统
CN108419247B (zh) 一种无线通信基站小区相关性计算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26338A (zh) 基于模拟退火的室内射线跟踪参数校正方法
CN110716167A (zh) 任意波形发生器幅度扫频自适应分辨率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16008779A (zh) 集成电路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09982333A (zh) 一种td-lte深度覆盖补盲的选址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