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95007A - 曝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曝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95007A
CN108395007A CN201710068761.4A CN201710068761A CN108395007A CN 108395007 A CN108395007 A CN 108395007A CN 201710068761 A CN201710068761 A CN 201710068761A CN 108395007 A CN108395007 A CN 108395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eat
shape
group
room
kup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87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宏信
陈耿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687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950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95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5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曝气结构,其包括:一管体、一螺合件、一第一连接座组,该第一连接座组与螺合件相组设,该第一连接座组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盘及单向件、一第二连接座、一涡轮机组及两导流罩。气体由管体进入时,导流罩具有导引的功效,导流罩可同时导引液体池中的液体由第三容室及第二容室进入涡轮机组中,即能增加气体与液体池中的液体相混合而加速其作用。

Description

曝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曝气结构有关,特别是涉及一种曝气结构设有导流罩,气体由管体进入时,导流罩具有导引功效,导流罩可同时导引液体池中的液体由第三容室及第二容室进入涡轮机组,即能增加气体与液体池中的液体相混合而更加速其作用。
背景技术
常用的曝气结构,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097145852,证书号:I349523,专利名称:曝气装置,该专利案结构在于:一种曝气装置,包含:壳体、马达、涡轮扇叶以及出水管。
但此专利案结构的缺失在于:
1、曝气装置设置于任何需要维持水中一定含氧量的池水中,马达设置于壳体的容室内,马达以其传动轴连接涡轮扇叶,而使其快速转动,马达设于容室内时,容室即需完全密封设计,否则马达即会受池水中的金属或化学物质侵蚀而易使马达产生锈化而缩短其使用期限,实用性较为不足。
2、需设有马达,马达需连接有电源供电而造成使用上的能源耗损。
有鉴于上述常用曝气结构的缺失,本发明人基于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制造、生产及设计经验,终于有一能解决常用弊端的曝气结构的产品问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常用的曝气结构不具有导流功效,本发明的曝气结构的气体由管体进入时,导流罩具有导引功效,导流罩可同时导引液体池中的液体由第三容室及第二容室进入涡轮机组中,即能增加气体与液体池中的液体相混合而更加速其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曝气结构,其包括:
一管体,该管体呈透空的管体状,该管体设有第一组设部,该管体的轴心为第一轴心,该管体连接有管路,使各气体或其它物质进入管体内;
一螺合件,该螺合件外周面设有第二组设部,该第二组设部与第一组设部相组设,该第二组设部与第一组设部间呈紧配合结构,该螺合件内设有第一螺合部,该第一螺合部呈内螺纹状,该螺合件端部处设有转动部,该转动部呈六角形状;
一第一连接座组,该第一连接座组与螺合件相组设,该第一连接座组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盘及单向件;
该第一连接座端部设有第二螺合部,该第二螺合部与螺合件的第一螺合部相螺合,使该第一连接座与螺合件相组设,该第二螺合部呈外螺纹状,该第一连接座内一端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对正管体内部,该第一开口呈圆锥形槽状,该第一连接座内设有第一靠抵部,该第一靠抵部呈斜面状,该第一连接座设有第一穿槽,该第-穿槽设于该第一开口与第一靠抵部间,该第一穿槽与第一开口呈相通状,该第一连接座内设有第一容室,该第一容室与第一穿槽呈相通状,该第一穿槽设于该第一开口与第一容室间,该第一容室呈圆槽状;
该第一连接座盘容设于该第一容室处,该第一连接座盘设有第一套合部,该第一套合部与第一容室呈相通状,该第一套合部呈圆槽状,该第一连接座盘设有复数第三穿槽,复数第三穿槽绕设第一套合部,复数第三穿槽呈环状排列状,该第三穿槽与第一容室呈相通状,该第三穿槽呈圆槽状;
该单向件靠抵于第一靠抵部处,该单向件封闭第一穿槽,该管体的气体经由该第一开口进入,该单向件受该管体的气体推动后,该单向件于该第一容室内上移而开启该第一穿槽,该单向件为一珠体结构;
一第二连接座,该第二连接座与第一连接座组相组设,该第二连接座设有第二套合部,该第二套合部部分与第一套合部相套合,该第二套合部内设有第三套合部,该第三套合部呈圆槽状,该第二连接座内设有复数支撑架,复数支撑架绕设第二套合部,该第二连接座内设有第二容室,该第二容室与第三穿槽呈相通状;
一涡轮机组,该涡轮机组枢设于该第二连接座上,该涡轮机组可于该第二连接座转动,该涡轮机组设有轴承组、涡轮转座及复数涡轮旋转片,该轴承组套合于该第三套合部内,该涡轮转座枢设于该第二连接座上,复数涡轮旋转片环状排列组设于该涡轮转座上,该复数涡轮旋转片可随该涡轮转座于该第二连接座上三百六十度自由旋转;
两导流罩,两导流罩相组设并套合于该第二连接座外,使该第一连接座组及第二连接座隐于两导流罩内,该导流罩设有第三容室,该第三容室与第二容室呈相通状,该第三容室与管体及第二连接座相对正,该导流罩底端部处设有第一端,该第一端接近该管体的第一轴心,或该第一端的位置低于该第一轴心,该导流罩顶端部处设有第二端,该导流罩设有第一弧面,该第一弧面为配合该管体的形状,该第一弧面呈凹圆弧面状。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连接座端部处设有第一卡制部,所述第二端略高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第一卡制部,所述第二端上凸设有第二卡制部,该第二卡制部卡制于所述第一卡制部处,使所述导流罩套设于第二连接座上。
每一导流罩的两侧设有复数结合部,所述两导流罩的每一结合部呈相对正;设有复数结合件,结合件穿设于所述两导流罩的每一结合部处,使两导流罩相结合。
所述两导流罩为一体状,导流罩套合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外。
所述两导流罩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外,所述两导流罩与第二连接座呈紧配合状态。
所述两导流罩为一体状,导流罩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为一体状。
所述连接座设有第一盘体,该第一盘体设于支撑架处,该第一盘体上设有布满复数第一穿孔,气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座盘的第三穿槽后可经由所述连接座的第二容室及第一穿孔进入涡轮机组中,该第一盘体可与所述连接座呈一体状,或该第一盘体为一元件状,该第一盘体再组设于所述连接座上。
所述涡轮机组处设有第二盘体,该第二盘体处设有布满复数第二穿孔,气体可经由第二穿孔进入涡轮机组中。
所述螺合件与第一连接座呈一体状,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第二螺合部直接固设于所述第一组设部处。
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气体由管体进入时,导流罩具有导引的功效,导流罩可同时导引液体池中的液体由第三容室及第二容室进入涡轮机组中,即能增加气体与液体池中的液体相混合而更加速其作用。
为使审查员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功效完全了解,兹配合附图和实施例就本发明的结构、组成说明于后,但以下所述仅为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是在本发明的精神下,所做的任何修饰变更接仍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曝气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曝气结构第一连接座的上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曝气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发明曝气结构部分元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发明曝气结构的上视图。
图7是本发明图6中B-B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部分元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图1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座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涡轮机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图1是本发明曝气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发明曝气结构第一连接座41的上视图,图3是本发明图2中A-A处的剖视图,本发明公开的曝气结构,包括:
一管体10,管体10呈透空的管体状,管体10设有第一组设部11,管体10的轴心为第一轴心12,管体10连接有管路,使各气体或其它物质进入管体10内;
一螺合件20,螺合件20外周面设有第二组设部21,第二组设部21与第一组设部11相组设,第二组设部21与第一组设部11间呈紧配合结构,螺合件20内设有第一螺合部22,第一螺合部22呈内螺纹状,螺合件20端部处设有转动部24,转动部24呈六角形状;
一第一连接座组40,第一连接座组40与螺合件20相组设,第一连接座组40包括:第一连接座41、第一连接座盘42及单向件43,其中;
第一连接座41,请辅以图2及图3所示,第一连接座41端部设有第二螺合部411,第二螺合部411与螺合件20的第一螺合部22相螺合,使第一连接座41与螺合件20相组设,第二螺合部411呈外螺纹状,第一连接座41内一端设有第一开口412,第一开口412对正管体10内部,第一开口412呈圆锥形槽状,第一连接座41内设有第一靠抵部413,第一靠抵部413呈斜面状,第一连接座41设有第一穿槽414,第一穿槽414设于第一开口412与第一靠抵部413间,第一穿槽414与第一开口412呈相通状,第一连接座41内另一端设有第一容室415,第一容室415与第一穿槽414呈相通状,第一穿槽414设于第一开口412与第一容室415间,第一容室415呈圆槽状;
第一连接座盘42容设于第一容室415处,第一连接座盘42设有第一套合部421,第一套合部421与第一容室415呈相通状,第一套合部421呈圆槽状,第一连接座盘42设有复数第三穿槽422,复数第三穿槽422绕设第一套合部421,复数第三穿槽422呈环状排列,第三穿槽422与第一容室415呈相通状,第三穿槽呈圆槽状;
单向件43靠抵于第一靠抵部413处,单向件43封闭第一穿槽414,管体10的气体经由第一开口412进入,单向件43受管体10的气体推动后,单向件43于第一容室415内上移而开启第一穿槽414,单向件43为珠体结构;
一第二连接座50,第二连接座50与第一连接座组40相组设,第二连接座50设有第二套合部51,第二套合部51部分与第一套合部421相套合,第二套合部51内设有第三套合部52,第三套合部52呈圆槽状,第二连接座50内设有复数支撑架53,复数支撑架53绕设第二套合部51,第二连接座50内设有第二容室54,第二容室54与第三穿槽422呈相通状,第二连接座50端部处设有第一卡制部55;
一涡轮机组60,涡轮机组60枢设于第二连接座50上,涡轮机组60可于第二连接座50转动,涡轮机组60设有轴承组、涡轮转座及复数涡轮旋转片,轴承组套合于第三套合部52内,涡轮转座枢设于第二连接座50上,复数涡轮旋转片环状排列组设于涡轮转座上,复数涡轮旋转片可随涡轮转座于第二连接座50上三百六十度自由旋转;
两导流罩70,两导流罩70相组设并套合于第二连接座50外,使第一连接座组40及第二连接座50隐于两导流罩70内,导流罩70设有第三容室71,第三容室71与第二容室54呈相通状,第三容室71与管体10及第二连接座50相对正,导流罩70底端部处设有第一端72,第一端72接近管体10的第一轴心12,第一端72的位置低于第一轴心12,导流罩70顶端部处设有第二端73,第二端73略高于第二连接座50的第一卡制部55,第二端73上凸设有第二卡制部74,第二卡制部74卡制于第一卡制部55处,使导流罩70套设于第二连接座50上,每一导流罩70的两侧设有复数结合部75,两导流罩70的每一结合部75呈相对正,导流罩70设有第一弧面76,第一弧面76为配合管体10形状,第一弧面76呈凹圆弧面状;
复数结合件80,结合件80穿设于两导流罩70的每一结合部75处,使两导流罩70相结合。
管体10、螺合件20、第一连接座组40、第二连接座50、涡轮机组60、两导流罩70及复数结合件80相组设后即如图4所示,图5是本发明曝气结构部分元件的立体组合图,无涡轮机组60。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图6是本发明曝气结构的上视图,图7是本发明图6中B-B处的剖视图,螺合件20组设于管体10上,第一连接座组40与螺合件20相组设,第二连接座50与第一连接座组40相组设,涡轮机组60枢设于第二连接座50上,涡轮机组60可于第二连接座50上转动,两导流罩70相组设并套合于第二连接座50外,使第一连接座组40及第二连接座50隐于两导流罩70内。
曝气结构通常设置于水塔或任何需要维持液体中一定含氧量的液体池中,如废水池中,气体或其它物质由管体10进入,单向件43受管体10的气体推动后即于第一容室415内上移而开启第一穿槽414,气体即经由第一穿槽414、第一容室415、复数第三穿槽422及第二容室54而进入涡轮机组60中,使复数涡轮旋转片受气体上升而转动,使涡轮机组60于第二连接座50上三百六十度自由旋转,当气体由该管体10进入时,导流罩70具有导引的功效,导流罩70可同时导引废水池中的液体由第三容室71及第二容室54进入涡轮机组60中,即能增加气体与废水池中的液体相混合而更加速其作用。
请参阅图8所示,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两导流罩70为一体状,导流罩70套合于第二连接座50外,第二卡制部74与第一卡制部55相卡制,该实施例无设有复数结合件80。
请继续参阅图9所示,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部分元件的立体组合图,导流罩70无设有第二卡制部74,两导流罩70固设于第二连接座50外,两导流罩70与第二连接座50呈紧配合状态。
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上视图,图12是本发明图11中B-B处的剖视图,两导流罩70为一体状,导流罩70与第二连接座50为一体状。
请继续参阅图13所示,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座的立体图,连接座50设有第一盘体56,第一盘体56设于支撑架53处,第一盘体56上设有布满复数第一穿孔57,气体通过第一连接座盘42的第三穿槽422后可经由连接座50的第二容室54及第一穿孔54进入涡轮机组60中,第一盘体56可与连接座50呈一体状,或第一盘体56为一元件状,第一盘体56再组设于连接座50上。
请继续参阅图14所示,图14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涡轮机组的立体图,涡轮机组60处设有第二盘体61,第二盘体61处设有布满复数第二穿孔62,气体可经由第二穿孔62进入涡轮机组60中。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螺合件20可与第一连接座41呈一体状,亦即第一连接座41的第二螺合部41直接固设于第一组设部11处。
本发明的曝气结构具有下述优点:
1、气体由管体10进入时,导流罩70具有导引功效,导流罩70可同时导引液体池中的液体由第三容室71及第二容室54进入涡轮机组60中,即能增加气体与液体池中的液体相混合而更加速其作用。
2、一般而言,管体10直接置放于液体池中的底部处,导流罩71的第二端72即会更接近液体池中的底部处,液体池中的底部处会更积存废液体,导流罩71即可将液体池中的底部处的废液体导入第三容室71内而更加速与管体10进入的气体相混合,导流罩70具有搅动液体池中底部的液体上升的功效,使废液体与进入的气体相混合的效率更高。
3、气体或其它物质由管体10进入,经由第一穿槽414、第一容室415、复数第三穿槽422及第二容室54而进入涡轮机组60中,气体基本上由气体压缩机打入管体10内,亦即气体由动力装置而输入管体10内,气体的动力使涡轮机组60转动,涡轮机组60即于第二连接座50上三百六十度自由旋转,当涡轮机组60旋转时会使气体更易扩散于液体池中。
4、涡轮机组60受气体动力而转动,涡轮机组60转动时亦可搅动液体池中的液体而更增加气体与液体池中的液体相混合而更加速其作用。
5、涡轮机组60受气体动力而自由转动,因此本发明的曝气结构即不需有其它动力源,该动力源仅为使气体进入管体10内的动力源。
6、涡轮机组60受气体动力而转动,因此整体结构不需有密封设计。
7、当气体通过第一连接座组40的第一连接座41时,气体的气压动力会将单向件43向上移位,使第一穿槽414呈开放状,气体即可经由第一穿槽414、第一容室415、复数第三穿槽422及第二容室54而进入涡轮机组60中,单向件43可阻止液体池中的液体进入管体10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曝气结构系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诚能符合发明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管体,该管体呈透空的管体状,该管体设有第一组设部,该管体的轴心为第一轴心,该管体连接有管路,使各气体或其它物质进入管体内;
一螺合件,该螺合件外周面设有第二组设部,该第二组设部与第一组设部相组设,该第二组设部与第一组设部间呈紧配合结构,该螺合件内设有第一螺合部,该第一螺合部呈内螺纹状,该螺合件端部处设有转动部,该转动部呈六角形状;
一第一连接座组,该第一连接座组与螺合件相组设,该第一连接座组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盘及单向件;
该第一连接座端部设有第二螺合部,该第二螺合部与螺合件的第一螺合部相螺合,使该第一连接座与螺合件相组设,该第二螺合部呈外螺纹状,该第一连接座内一端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对正管体内部,该第一开口呈圆锥形槽状,该第一连接座内设有第一靠抵部,该第一靠抵部呈斜面状,该第一连接座设有第一穿槽,该第一穿槽设于该第一开口与第一靠抵部间,该第一穿槽与第一开口呈相通状,该第一连接座内设有第一容室,该第一容室与第一穿槽呈相通状,该第一穿槽设于该第一开口与第一容室间,该第一容室呈圆槽状;
该第一连接座盘容设于该第一容室处,该第一连接座盘设有第一套合部,该第一套合部与第一容室呈相通状,该第一套合部呈圆槽状,该第一连接座盘设有复数第三穿槽,复数第三穿槽绕设第一套合部,复数第三穿槽呈环状排列状,该第三穿槽与第一容室呈相通状,该第三穿槽呈圆槽状;
该单向件靠抵于第一靠抵部处,该单向件封闭第一穿槽,该管体的气体经由该第一开口进入,该单向件受该管体的气体推动后,该单向件于该第一容室内上移而开启该第一穿槽,该单向件为一珠体结构;
一第二连接座,该第二连接座与第一连接座组相组设,该第二连接座设有第二套合部,该第二套合部部分与第一套合部相套合,该第二套合部内设有第三套合部,该第三套合部呈圆槽状,该第二连接座内设有复数支撑架,复数支撑架绕设第二套合部,该第二连接座内设有第二容室,该第二容室与第三穿槽呈相通状;
一涡轮机组,该涡轮机组枢设于该第二连接座上,该涡轮机组可于该第二连接座转动,该涡轮机组设有轴承组、涡轮转座及复数涡轮旋转片,该轴承组套合于该第三套合部内,该涡轮转座枢设于该第二连接座上,复数涡轮旋转片环状排列组设于该涡轮转座上,该复数涡轮旋转片可随该涡轮转座于该第二连接座上三百六十度自由旋转;
两导流罩,两导流罩相组设并套合于该第二连接座外,使该第一连接座组及第二连接座隐于两导流罩内,该导流罩设有第三容室,该第三容室与第二容室呈相通状,该第三容室与管体及第二连接座相对正,该导流罩底端部处设有第一端,该第一端接近该管体的第一轴心,或该第一端的位置低于该第一轴心,该导流罩顶端部处设有第二端,该导流罩设有第一弧面,该第一弧面为配合该管体的形状,该第一弧面呈凹圆弧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端部处设有第一卡制部,所述第二端略高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第一卡制部,所述第二端上凸设有第二卡制部,该第二卡制部卡制于所述第一卡制部处,使所述导流罩套设于第二连接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导流罩的两侧设有复数结合部,所述两导流罩的每一结合部呈相对正;设有复数结合件,结合件穿设于所述两导流罩的每一结合部处,使两导流罩相结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导流罩为一体状,导流罩套合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外。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导流罩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外,所述两导流罩与第二连接座呈紧配合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导流罩为一体状,导流罩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为一体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设有第一盘体,该第一盘体设于支撑架处,该第一盘体上设有布满复数第一穿孔,气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座盘的第三穿槽后可经由所述连接座的第二容室及第一穿孔进入涡轮机组中,该第一盘体可与所述连接座呈一体状,或该第一盘体为一元件状,该第一盘体再组设于所述连接座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机组处设有第二盘体,该第二盘体处设有布满复数第二穿孔,气体可经由第二穿孔进入涡轮机组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合件与第一连接座呈一体状,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第二螺合部直接固设于所述第一组设部处。
CN201710068761.4A 2017-02-08 2017-02-08 曝气结构 Pending CN1083950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8761.4A CN108395007A (zh) 2017-02-08 2017-02-08 曝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8761.4A CN108395007A (zh) 2017-02-08 2017-02-08 曝气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5007A true CN108395007A (zh) 2018-08-14

Family

ID=63093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8761.4A Pending CN108395007A (zh) 2017-02-08 2017-02-08 曝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9500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7754A1 (en) * 2002-01-09 2003-07-10 Ruzicka Wayne E. Wave generator with oxygen injection for treatment of a body of fluid
CN2597472Y (zh) * 2003-01-23 2004-01-07 浙江大学 曝气机气水导流装置
US20060011555A1 (en) * 2004-07-15 2006-01-19 Usa Pelican, Inc. D/B/A Water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Vessel with oxygenation system and decontamination method
CN101172705A (zh) * 2007-09-21 2008-05-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高效氧化沟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1648752A (zh) * 2009-07-06 2010-02-17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喷泉曝气喷头及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CN204625332U (zh) * 2015-05-06 2015-09-09 蒋立伟 一种液下微孔曝气机
CN205838700U (zh) * 2016-06-23 2016-12-28 赖宏信 曝气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7754A1 (en) * 2002-01-09 2003-07-10 Ruzicka Wayne E. Wave generator with oxygen injection for treatment of a body of fluid
CN2597472Y (zh) * 2003-01-23 2004-01-07 浙江大学 曝气机气水导流装置
US20060011555A1 (en) * 2004-07-15 2006-01-19 Usa Pelican, Inc. D/B/A Water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Vessel with oxygenation system and decontamination method
CN101172705A (zh) * 2007-09-21 2008-05-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高效氧化沟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1648752A (zh) * 2009-07-06 2010-02-17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喷泉曝气喷头及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CN204625332U (zh) * 2015-05-06 2015-09-09 蒋立伟 一种液下微孔曝气机
CN205838700U (zh) * 2016-06-23 2016-12-28 赖宏信 曝气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2673B1 (ko) 오존 나노버블 및 와류를 이용한 폐수처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01458840U (zh) 多级切割缓释气体扩散器
CN208918799U (zh) 一种行星减速快装型蠕动泵
CN108395007A (zh) 曝气结构
WO2023043487A3 (en) Atomizer for use in water treatment and method for its use
CN208975732U (zh) 一种气体混合装置
CN102068928B (zh) 一种汽液两相流混合器
CN206375737U (zh) 一种离心增压推流曝气机
CN205838700U (zh) 曝气结构
CN207418371U (zh) 生物接触氧化池
CN205838698U (zh) 一种多角度变化的自吸式螺旋曝气机
CN108532687A (zh) 一种淋浴装置
CA2499051C (en) Surface aeration impellers
EP1915895A3 (en) Dispenser for dividing a main flow of a fluid into a number of partial fluids
CN105585109A (zh) 一种自旋式多级布气旋混曝气器
CN210613409U (zh) 一种管道混合器
CN203916485U (zh) 一种气液混合器
CN205500888U (zh) 全方位随动射流曝气搅动装置
CN202065520U (zh) 结合臭氧的立式水龙头
CN203625154U (zh) 旋切孔口散流曝气器
CN107543429B (zh) 一种新型混水器的混水结构
CN105457526B (zh) 一种双液体快速混合搅拌器
TWI629413B (zh) Aeration structure
CN208308491U (zh) 一种新型加药装置
CN2438712Y (zh) 旋流混合扩散曝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