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82505A -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82505A
CN108382505A CN201810436549.3A CN201810436549A CN108382505A CN 108382505 A CN108382505 A CN 108382505A CN 201810436549 A CN201810436549 A CN 201810436549A CN 108382505 A CN108382505 A CN 108382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ar
riding
seat board
connecting rod
axl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365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82505B (zh
Inventor
韩云龙
王佳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 Shejun
Original Assignee
Han Sheju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 Shejun filed Critical Han Shejun
Priority to CN2018104365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825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82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2505A/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35069A priority patent/KR102456977B1/ko
Priority to US17/053,830 priority patent/US11352084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81986 priority patent/WO2019214386A1/zh
Priority to BR112020022656-4A priority patent/BR112020022656A2/pt
Priority to EP19800051.5A priority patent/EP3792168A4/en
Priority to RU2020139717A priority patent/RU2769844C1/ru
Priority to JP2021512984A priority patent/JP7065256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82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2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05Saddles having a seating area with multiple separate weight bear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10Internal adjustment of sad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单车配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包括用于与单车车架连接的支撑部以及分别对应骑行者两侧的两条大腿设置的两块座板,两块座板与支撑部之间设有联动部,联动部用于控制两块座板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联动交错往复升降以及控制其中一块座板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下降过程中推动另一块座板整体上升。本发明可使骑行过程中,两块座板不仅可实现前端联动往复交替升降,且前端升降过程中座板也可实现整体升降,进而提高舒适度并达到省力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车配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已经从以往单纯的代步工具发展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人群均能通过自行车运动得到适度的锻炼,并可根据身体情况及环境因素灵活制定运动路线和运动强度计划,约束较少,自主性较强,在运动过程中还可与大自然更多的接触,有益于身心健康。
现有技术中的单车车座设计多为整体式的前尖后宽,骑行者的两腿分居车座突出尖部的两侧,该突出尖部直接与骑行者的大腿根部摩擦,在骑行时间较长时,会对骑行者大腿根部皮肤造成损伤,且该突出尖部直接压迫骑行者的会阴部,对于男性骑行者来说,会阴部的长期压迫势必影响该处血液循环,造成尿频、尿急、阴部不适,甚至使前列腺长期充血引发炎症,影响身心健康。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最近市场上出现了出现了一种座板分离式的车座,两块座板的前端可随着骑行者骑行过程中两侧大腿的交替往复升降而进行升降,较好的解决了传统车座突出尖部对于骑行者会阴部压迫的问题。但是这种车座的自由度较低,活动部位只限于座板的前端而在实际骑行过程中,两块座板的后端高度仍基本不变,从而存在以下问题:以骑行者右侧大腿发力蹬车为例,右侧大腿发力并下压,左侧大腿未发力而上升,一方面,由于左侧大腿的上升并脱离左侧座板的中后部,造成压力全部集中于右侧大腿和右侧座板之间,如此往复交替,会造成车座的两块座板分别对骑行者的两侧大腿的间断挤压,同样引起骑行者的不适;另一方面,两块座板的中后部始终高度相同,使蹬车过程中骑行者腰部力量与自行车脚蹬之间的力量传输通道被车座过多阻挡,骑行过程中较为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使骑行过程中,两块座板不仅可实现前端联动往复交替升降,且前端升降过程中座板也可实现整体升降,进而提高舒适度并达到省力的效果。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包括用于与单车车架连接的支撑部以及分别对应骑行者两侧的两条大腿设置的两块座板,两块座板与支撑部之间设有联动部,联动部用于控制两块座板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联动交错往复升降以及控制其中一块座板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下降过程中推动另一块座板整体上升。
优选的,联动部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支撑部上的第一摆动横杆以及固定在支撑部上的第一固定横杆,第一摆动横杆的两端可以骑行方向为中心轴线摆动,第一固定横杆沿水平并垂直于骑行方向设置;第一摆动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万向球头机构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侧的座板上,且第一连杆与对应侧座板的铰接点位于座板上靠近骑行方向的前端,通过第一摆动横杆和两根第一连杆的配合以使其中一块座板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下降过程中推动另一块座板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上升;第一固定横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设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连接在第一固定横杆上并可以第一固定横杆为中心轴线转动,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对应侧座板铰接连接,且第二连杆与对应侧座板的铰接点位于座板上靠近骑行方向的后端,在支撑部上还转动设有第二摆动横杆,第二摆动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连杆远离座板的一端配合以使其中一块座板位于骑行方向的后端下降过程中推动另一块座板位于骑行方向的后端上升。
优选的,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固定横杆垂直固定在第一支撑柱的顶端,第一摆动横杆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柱的底端,第二摆动横杆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柱的中部。
优选的,在第一支撑柱的中部固定设有平行于第一固定横杆的限位横杆,且限位横杆设置在两根第二连杆远离座板的一端相背于第二摆动横杆的一侧的位置。
优选的,第一支撑柱的底端垂直固定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转动套设有第一轴套,第一轴套与第一摆动横杆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的中部转动设有第二轴套,第二轴套与第二摆动横杆的中部固定连接;座板底部并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固定设有第三轴套,第三轴套内转动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与第一连杆远离第一摆动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座板底部并位于骑行方向的后端固定设有第四轴套,第四轴套内转动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与第二连杆远离第二摆动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横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设有第十一轴套,第十一轴套与第二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二连杆包括固定在第十一轴套上并与第四转轴固定的铰接部以及固定在第十一轴套上并与限位横杆配合的拨杆部,铰接部与拨杆部之间的夹角为150-160°。
优选的,第一万向球头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摆动横杆端部的圆球以及固定在第一连杆端部并具有与圆球形状相应腔体的球套。
优选的,联动部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支撑部上并位于行进方向前端的第三摆动横杆、可转动设置在支撑部上并位于行进方向后端的第四摆动横杆以及固定在支撑部上并位于第三摆动横杆和第四摆动横杆之间的第二固定横杆,第三摆动横杆和第四摆动横杆的两端均可以骑行方向为中心轴线摆动,第二固定横杆沿水平并垂直于骑行方向设置;第三摆动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万向球头机构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侧的座板上,且第三连杆与对应侧座板的铰接点位于座板上靠近骑行方向的前端;第四摆动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万向球头机构与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侧的座板上,且第四连杆与对应侧座板的铰接点位于座板上靠近骑行方向的后端;第二固定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五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侧的座板上,且第五连杆与对应侧座板的铰接点位于座板上靠近骑行方向的后端。
优选的,支撑部包括沿骑行方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柱。
优选的,在第二支撑柱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转动设有第五轴套,第五轴套与第三摆动横杆的中部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柱位于骑行方向的后端转动设有第六轴套,第六轴套与第四摆动横杆的中部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横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设有第七轴套,第七轴套与第五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八转轴,第八转轴转动设置在固定于座板底部并位于骑行方向后端的第八轴套中,第四连杆远离第四摆动横杆的一端设有与第八转轴转动配合的第九轴套;座板底部位于骑行方向前端固定设有第十轴套,第十轴套内转动设有第十转轴,第十转轴与第三连杆远离第三摆动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包括两块相互分离的座板,两块座板在骑行过程中通过联动部的联动作用可实现座板前端的交替往复升降,从而避免了传统单车车座中部对于骑行者会阴部的持续压迫。
在带动两块座板的前端交替往复升降的同时,本发明中的联动部可实现其中一块座板前端下降过程中联动另外一块座板整体上升,一方面,使整体上升的座板对于骑行者未发力侧的大腿进行有效的支撑,起到了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避免了两块座板对两侧的大腿间断性的压迫,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的舒适度;另一方面,由于未发力大腿在对应侧座板整体上升的支撑下高度整体高于发力侧大腿,形成朝向发力侧大腿的倾斜之势,减小了腰部力量到达蹬车脚之间力量传输的阻隔,可明显的起到省力的效果。
本发明中的联动部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的情况下,制造企业可灵活选择联动部的具体结构,并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限位横杆,2、第一支撑柱,3、第一转轴,4、第一轴套,5、第一摆动横杆,6、第二摆动横杆,7、第一万向球头机构,701、球套,702、圆球,8、滑杆,9、座板,10、第三转轴,11、第三轴套,12、第一连杆,13、第四转轴,14、第四轴套,15、第二连杆,1501、铰接部,1502、拨杆部,16、第一固定横杆,17、第二轴套,18、第三万向球头机构,19、第四摆动横杆,20、第六轴套,21、第二支撑柱,22、第四连杆,23、第九轴套,24、第八轴套,25、第八转轴,26、第五连杆,27、第七轴套,28、第十转轴,29、第十轴套,30、第三连杆,31、第五轴套,32、第三摆动横杆,33、第二万向球头机构,34、第二固定横杆,35、第十一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包括支撑部和两块座板9。在支撑部上沿行进方向间隔固定设有两根滑杆8,可通过两根滑杆8与单车车架相连并调整本发明与车把之间的间距。两块座板9之间相互分离并对应骑行者两侧的两条大腿设置,通过相互分离的两块座板9避免传统单车车座中部突出部位对于骑行者会阴部的持续压迫。
在支撑部上还设有一个联动部,联动部分别与两块座板9连接,通过联动部制两块座板9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联动交错往复升降以及控制其中一块座板9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下降过程中推动另一块座板9整体上升。以右侧大腿发力蹬车为例,右侧大腿发力并下压,左侧大腿未发力而上升。此时首先右侧座板9的前端和整体依次下降,然后左侧座板9的前端和整体依次上升。使得左侧座板9对于高度上升的左侧大腿进行支撑,骑行者身体的重量仍落于两块座板9上,避免了两块座板9对于对应侧大腿的间断式往复过度挤压,提高了骑行者的舒适度。并使得左侧大腿在做侧座板9整体上升的支撑下高度整体高于右侧大腿,形成右侧大腿的倾斜之势,减小了腰部力量到达蹬车脚之间力量传输的阻隔,可明显的起到省力的效果。
下面通过两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尽描述。显而易见地,本发明的联动部可采用多种结构形式,下面描述中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主体技术构思获得其它结构的联动部,或其它结构的联动部与座板9和支撑部的组合,但是这些由本发明的主体技术构思获得的实施方式仍落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沿竖直或稍向骑行方向的前方或后方倾侧,在第一支撑柱2的两侧分别沿骑行方向固定设有滑杆8,可通过滑杆8与单车车架上的接头配合固定安装并调节本发明与车把间的距离。
联动部包括可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柱2下端的第一摆动横杆5以及固定在第一支撑柱2上端的第一固定横杆16,第一摆动横杆5和第一固定横杆16为本实施例中联动部的主要联动件。第一固定横杆16沿水平并垂直于骑行方向设置,其中部与第一支撑柱2的上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柱2的下端垂直固定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上转动套设有第一轴套4,第一轴套4与第一摆动横杆5的中部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摆动横杆5的两端可以骑行方向为中心轴线进行上下摆动。
第一摆动横杆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万向球头机构7与第一连杆12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万向球头机构7包括固定在第一摆动横杆5端部的圆球702以及固定在第一连杆12端部并具有与圆球702形状相应腔体的球套701,使圆球702可不脱离球套701而在球套701中自由转向。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侧的座板9上。第一连杆12与对应侧座板9的铰接方式为:在座板9底部并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固定设有第三轴套11,第三轴套11内转动设有第三转轴10,第三转轴10与第一连杆12远离第一摆动横杆5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由此,即可通过第一摆动横杆5和两根第一连杆12的配合以使其中一块座板9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下降过程中推动另一块座板9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上升。
第一固定横杆16的两端分别转动设有第十一轴套35,第十一轴套35与第二连杆15的中部固定连接,使得第二连杆15可以第一固定横杆16为中心轴线转动,即第二连杆15的两端可朝向或相背于骑行方向自由摆动。第二连杆15的上端与对应侧座板9铰接连接,铰接方式为:在座板9底部并位于骑行方向的后端固定设有第四轴套14,第四轴套14内转动设有第四转轴13,第四转轴13与第二连杆15的上端垂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杆15下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摆动横杆6和限位横杆1。第二摆动横杆6的中部固定在第二轴套17上,第二轴套17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柱2的中部;限位横杆1平行于第一固定横杆16,其中部与第一支撑柱2固定连接,在第二摆动横杆6和限位横杆1之间形成供两根第二连杆15远离座板9的一端活动的行程空间,以使第二摆动横杆6的两端可分别与两根第二连杆15远离座板9的一端配合。仍以骑行过程中右侧大腿发力蹬车为例,在通过第一摆动横杆5和两根第一连杆12的联动作用下,右侧座板9前端下降,左侧座板9前端上升后,随着右侧大腿的继续下压,右侧座板9的后端同样下降使得右侧座板9整体下降,此时右侧第二连杆15的下端推动第二摆动横杆6的右端,使得第二摆动横杆6沿逆时针转动,继而由第二摆动横杆6左端推动左侧第二连杆15的下端,使得左侧座板9的后端上升,进而使得左侧座板9整体上升,与整体下降的右侧座板9之间配合使骑行者形成朝向右侧倾斜之势。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杆15包括固定在第十一轴套35上并与第四转轴13固定的铰接部1501以及固定在第十一轴套35上并与限位横杆1配合的拨杆部1502,铰接部1501与拨杆部1502之间的夹角为150-160°,可有效利用空间,并达到增大左右两侧座板9高度落差的效果。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包括沿骑行方向设置或两端稍向上方或下方倾斜设置的第二支撑柱21。在第二支撑柱21的两侧分别沿骑行方向固定设有滑杆8,可通过滑杆8与单车车架上的接头配合固定安装并调节本发明与车把间的距离。
联动部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支第二支撑柱21前端的第三摆动横杆32、可转动设置在第二支撑部后端的第四摆动横杆19以及固定在第二支撑柱21上并位于第三摆动横杆32和第四摆动横杆19之间的第二固定横杆34,第三摆动横杆32、第四摆动横杆19以及第二固定横杆34为本实施例中联动部的主要部件。在第二支撑柱21前端转动设有第五轴套31,第五轴套31与第三摆动横杆32的中部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柱21后端转动设有第六轴套20,第六轴套20与第四摆动横杆19的中部固定连接,使得第三摆动横杆32和第四摆动横杆19的两端均可以骑行方向为中心轴线上下摆动。第二固定横杆34沿水平并垂直于骑行方向设置,其中部与第二支撑柱21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第三摆动横杆3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万向球头机构33与第三连杆30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二万向球头机构33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万向球头机构7相似;第三连杆30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侧的座板9上,铰接方式为:座板9底部位于骑行方向前端固定设有第十轴套29,第十轴套29内转动设有第十转轴28,第十转轴28与第三连杆30远离第三摆动横杆32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
第四摆动横杆19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万向球头机构18与第四连杆22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三万向球头机构18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万向球头机构7相似,第四连杆22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侧的座板9上。
第二固定横杆34的两端分别转动设有第七轴套27,第七轴套27与第五连杆2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五连杆26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侧的座板9上,且第五连杆26和第四连杆22与对应侧座板9的铰接点为共节点,铰接方式为:在第五连杆26远离第七轴套27的一端固定设有第八转轴25,第八转轴25转动设置在固定于座板9底部并位于骑行方向后端的第八轴套24中,第四连杆22远离第四摆动横杆19的一端设有与第八转轴25转动配合的第九轴套23。
在实施例二的实施过程中,仍以骑行过程中右侧大腿发力蹬车为例,在通过第三摆动横杆32和两根第三连杆30的联动作用下,右侧座板9前端下降,左侧座板9前端上升后,随着右侧大腿的继续下压,右侧座板9的后端同样下降使得右侧座板9整体下降,此时右侧第四连杆22和第五连杆26配合,使得第四连杆22的下端推动第四摆动横杆19的右端,使得第四摆动横杆19沿顺时针转动,继而由第四摆动横杆19左端推动左侧第四连杆22的下端,使得左侧座板9的后端上升,进而使得左侧座板9整体上升,与整体下降的右侧座板9之间配合使骑行者形成朝向右侧倾斜之势。
在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中,各个转轴和轴套以及支撑柱和轴套之间可设置推力轴承,以降低摩擦卡顿,提高本发明中各个配件联动的灵活度。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包括用于与单车车架连接的支撑部以及分别对应骑行者两侧的两条大腿设置的两块座板(9),其特征在于:两块座板(9)与支撑部之间设有联动部,联动部用于控制两块座板(9)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联动交错往复升降以及控制其中一块座板(9)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下降过程中推动另一块座板(9)整体上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其特征在于:联动部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支撑部上的第一摆动横杆(5)以及固定在支撑部上的第一固定横杆(16),第一摆动横杆(5)的两端可以骑行方向为中心轴线摆动,第一固定横杆(16)沿水平并垂直于骑行方向设置;第一摆动横杆(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万向球头机构(7)与第一连杆(12)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侧的座板(9)上,且第一连杆(12)与对应侧座板(9)的铰接点位于座板(9)上靠近骑行方向的前端,通过第一摆动横杆(5)和两根第一连杆(12)的配合以使其中一块座板(9)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下降过程中推动另一块座板(9)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上升;第一固定横杆(16)的两端分别转动设有第二连杆(15),第二连杆(15)的中部铰接连接在第一固定横杆(16)上并可以第一固定横杆(16)为中心轴线转动,第二连杆(15)的一端与对应侧座板(9)铰接连接,且第二连杆(15)与对应侧座板(9)的铰接点位于座板(9)上靠近骑行方向的后端,在支撑部上还转动设有第二摆动横杆(6),第二摆动横杆(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连杆(15)远离座板(9)的一端配合以使其中一块座板(9)位于骑行方向的后端下降过程中推动另一块座板(9)位于骑行方向的后端上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柱(2),第一固定横杆(16)垂直固定在第一支撑柱(2)的顶端,第一摆动横杆(5)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柱(2)的底端,第二摆动横杆(6)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柱(2)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支撑柱(2)的中部固定设有平行于第一固定横杆(16)的限位横杆(1),且限位横杆(1)设置在两根第二连杆(15)远离座板(9)的一端相背于第二摆动横杆(6)的一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柱(2)的底端垂直固定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上转动套设有第一轴套(4),第一轴套(4)与第一摆动横杆(5)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2)的中部转动设有第二轴套(17),第二轴套(17)与第二摆动横杆(6)的中部固定连接;座板(9)底部并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固定设有第三轴套(11),第三轴套(11)内转动设有第三转轴(10),第三转轴(10)与第一连杆(12)远离第一摆动横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座板(9)底部并位于骑行方向的后端固定设有第四轴套(14),第四轴套(14)内转动设有第四转轴(13),第四转轴(13)与第二连杆(15)远离第二摆动横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横杆(16)的两端分别转动设有第十一轴套(35),第十一轴套(35)与第二连杆(15)的中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杆(15)包括固定在第十一轴套(35)上并与第四转轴(13)固定的铰接部(1501)以及固定在第十一轴套(35)上并与限位横杆(1)配合的拨杆部(1502),铰接部(1501)与拨杆部(1502)之间的夹角为150-16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其特征在于:第一万向球头机构(7)包括固定在第一摆动横杆(5)端部的圆球(702)以及固定在第一连杆(12)端部并具有与圆球(702)形状相应腔体的球套(7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其特征在于:联动部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支撑部上并位于行进方向前端的第三摆动横杆(32)、可转动设置在支撑部上并位于行进方向后端的第四摆动横杆(19)以及固定在支撑部上并位于第三摆动横杆(32)和第四摆动横杆(19)之间的第二固定横杆(34),第三摆动横杆(32)和第四摆动横杆(19)的两端均可以骑行方向为中心轴线摆动,第二固定横杆(34)沿水平并垂直于骑行方向设置;第三摆动横杆(3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万向球头机构(33)与第三连杆(30)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三连杆(30)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侧的座板(9)上,且第三连杆(30)与对应侧座板(9)的铰接点位于座板(9)上靠近骑行方向的前端;第四摆动横杆(19)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万向球头机构(18)与第四连杆(22)的一端铰接连接,第四连杆(22)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侧的座板(9)上,且第四连杆(22)与对应侧座板(9)的铰接点位于座板(9)上靠近骑行方向的后端;第二固定横杆(34)的两端分别与第五连杆(26)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五连杆(26)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侧的座板(9)上,且第五连杆(26)与对应侧座板(9)的铰接点位于座板(9)上靠近骑行方向的后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包括沿骑行方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柱(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支撑柱(21)位于骑行方向的前端转动设有第五轴套(31),第五轴套(31)与第三摆动横杆(32)的中部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柱(21)位于骑行方向的后端转动设有第六轴套(20),第六轴套(20)与第四摆动横杆(19)的中部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横杆(34)的两端分别转动设有第七轴套(27),第七轴套(27)与第五连杆(2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五连杆(26)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八转轴(25),第八转轴(25)转动设置在固定于座板(9)底部并位于骑行方向后端的第八轴套(24)中,第四连杆(22)远离第四摆动横杆(19)的一端设有与第八转轴(25)转动配合的第九轴套(23);座板(9)底部位于骑行方向前端固定设有第十轴套(29),第十轴套(29)内转动设有第十转轴(28),第十转轴(28)与第三连杆(30)远离第三摆动横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
CN201810436549.3A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Active CN108382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6549.3A CN108382505B (zh)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BR112020022656-4A BR112020022656A2 (pt) 2018-05-09 2019-04-10 selim de bicicleta com vários graus de liberdade
US17/053,830 US11352084B2 (en) 2018-05-09 2019-04-10 Multi-degree-of-freedom riding saddle
PCT/CN2019/081986 WO2019214386A1 (zh) 2018-05-09 2019-04-10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KR1020207035069A KR102456977B1 (ko) 2018-05-09 2019-04-10 다중 자유도를 갖춘 라이딩 안장
EP19800051.5A EP3792168A4 (en) 2018-05-09 2019-04-10 MULTIPLE DEGREE OF FREEDOM SADDLE
RU2020139717A RU2769844C1 (ru) 2018-05-09 2019-04-10 Велосипедное седло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степенями свободы
JP2021512984A JP7065256B2 (ja) 2018-05-09 2019-04-10 多自由度を有する乗用サド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6549.3A CN108382505B (zh)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82505A true CN108382505A (zh) 2018-08-10
CN108382505B CN108382505B (zh) 2021-03-19

Family

ID=63071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6549.3A Active CN108382505B (zh)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2084B2 (zh)
EP (1) EP3792168A4 (zh)
JP (1) JP7065256B2 (zh)
KR (1) KR102456977B1 (zh)
CN (1) CN108382505B (zh)
BR (1) BR112020022656A2 (zh)
RU (1) RU2769844C1 (zh)
WO (1) WO201921438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4386A1 (zh) * 2018-05-09 2019-11-14 韩社军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7152A (zh) * 2007-11-09 2008-05-14 李家骥 舒适型自行车车座
CN204606016U (zh) * 2015-04-22 2015-09-02 李辉 一种有随动座面的自行车鞍座
CN205113526U (zh) * 2015-10-29 2016-03-30 赵波 新型双座板骑行鞍座
US20170073028A1 (en) * 2015-09-14 2017-03-16 Jon A. Petty Adustable saddle
CN206202506U (zh) * 2016-11-25 2017-05-31 韩社军 一种骑行车座
CN107651055A (zh) * 2017-11-14 2018-02-02 韩社军 一种车座
FR3055253A1 (fr) * 2016-08-30 2018-03-02 Phy Ky Psy Concept Siege adapte notamment a une bicyclette.
CN208216879U (zh) * 2018-05-09 2018-12-11 韩社军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9559A (en) 1976-09-13 1978-05-16 Prange Bernard H Vehicle seat
US4387925A (en) 1980-06-30 1983-06-14 J. B. Two Corporation Bicycle seat
US4541668A (en) * 1984-06-08 1985-09-17 William Rouw Cycle seat
JPH0120231Y2 (zh) * 1984-12-17 1989-06-14
JPH0740871A (ja) * 1993-07-29 1995-02-10 Tokico Ltd 自転車用サドル装置
DE19512016A1 (de) * 1995-03-31 1996-10-02 Josef Bergmeister Gmbh & Co Ba Fahrradsitz
US5988740A (en) 1998-11-06 1999-11-23 Caraballo; Abelardo Bicycle seat
US6142562A (en) * 1999-01-21 2000-11-07 Varan; Cyrus Bicycle seat
US6786542B1 (en) * 2001-10-31 2004-09-07 Joseph Nuzzarello Articulating adjustable resistance suspension seat
RU2247051C1 (ru) * 2003-07-07 2005-02-27 Дворянид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Гаврилович Тандем а.г. дворянидова
US7494181B2 (en) * 2006-09-05 2009-02-24 Samuel Tucker Bicycle seat
KR101027867B1 (ko) * 2009-08-13 2011-04-07 유현규 분할형 자전거 안장
IT1403509B1 (it) * 2011-01-22 2013-10-31 Cosimo De Sella duale per biciclette
JP5741274B2 (ja) 2011-07-22 2015-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NL2010082C2 (en) * 2012-04-24 2013-11-18 Alink Walker device with sitting assembly.
KR101230633B1 (ko) * 2012-06-11 2013-02-15 (주) 전시나라 자전거용 안장
US9738341B2 (en) * 2013-05-10 2017-08-22 Balanced Bicycle Seats Llc Bicycle seat
KR101591923B1 (ko) * 2014-07-08 2016-02-04 임한진 자전거용 안장의 회동 연결장치
KR101618622B1 (ko) * 2014-07-08 2016-05-09 임한진 자전거용 안장
CN104908852A (zh) 2015-04-22 2015-09-16 李辉 一种有随动座面的自行车鞍座
ITUB20154760A1 (it) * 2015-10-27 2017-04-27 Traces S R L Sellino sdoppiato per bicicletta.
RU2622315C1 (ru) * 2015-12-21 2017-06-14 Серг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Лукьянов Велосипед рикамбент с изменяемой посадкой
CN108382505B (zh) 2018-05-09 2021-03-19 韩社军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7152A (zh) * 2007-11-09 2008-05-14 李家骥 舒适型自行车车座
CN204606016U (zh) * 2015-04-22 2015-09-02 李辉 一种有随动座面的自行车鞍座
US20170073028A1 (en) * 2015-09-14 2017-03-16 Jon A. Petty Adustable saddle
CN205113526U (zh) * 2015-10-29 2016-03-30 赵波 新型双座板骑行鞍座
FR3055253A1 (fr) * 2016-08-30 2018-03-02 Phy Ky Psy Concept Siege adapte notamment a une bicyclette.
CN206202506U (zh) * 2016-11-25 2017-05-31 韩社军 一种骑行车座
CN107651055A (zh) * 2017-11-14 2018-02-02 韩社军 一种车座
CN208216879U (zh) * 2018-05-09 2018-12-11 韩社军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4386A1 (zh) * 2018-05-09 2019-11-14 韩社军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US11352084B2 (en) 2018-05-09 2022-06-07 Shejun Han Multi-degree-of-freedom riding sadd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14386A1 (zh) 2019-11-14
US20210114676A1 (en) 2021-04-22
JP2021522110A (ja) 2021-08-30
KR102456977B1 (ko) 2022-10-21
BR112020022656A2 (pt) 2021-02-02
CN108382505B (zh) 2021-03-19
RU2769844C1 (ru) 2022-04-07
EP3792168A1 (en) 2021-03-17
JP7065256B2 (ja) 2022-05-11
KR20210006950A (ko) 2021-01-19
US11352084B2 (en) 2022-06-07
EP3792168A4 (en) 2022-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1973B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轮椅床
CN101836927B (zh) 多功能健身装置
CN103707989A (zh) 一种俯卧式双驱动自行车
CN206202506U (zh) 一种骑行车座
CN208216879U (zh)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CN108382505A (zh)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骑行车座
CN102327166B (zh) 多功能医用床
CN200991390Y (zh) 腿部康复器
CN107651055A (zh) 一种车座
CN107157666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
CN201642741U (zh) 多功能健身装置
CN111888191A (zh) 心病内科康复装置
CN2647273Y (zh) 可左右摆动的三维多功能牵引床
CN211705776U (zh) 一种多功能心肺训练器
CN208799715U (zh) 旋转单杠
CN210844158U (zh) 一种儿童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
CN203497113U (zh) 一种俯卧式双驱动自行车
CN208760821U (zh) 一种踏板自行车
CN208989407U (zh) 一种具备担架功能的轮椅
CN207631392U (zh) 一种车座
CN107878608A (zh) 一种具有省力以及提高骑行舒适度功能的骑行车座
CN208710300U (zh) 步态康复训练机
CN204352058U (zh) 一种多功能座椅的助力装置
CN201101852Y (zh) 一种新型摇摆踏步机
CN2892646Y (zh) 摇摆式健身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