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5772A - 检测系统、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系统、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5772A
CN108375772A CN201710962196.6A CN201710962196A CN108375772A CN 108375772 A CN108375772 A CN 108375772A CN 201710962196 A CN201710962196 A CN 201710962196A CN 108375772 A CN108375772 A CN 108375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hreshold range
distance
light incom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621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5772B (zh
Inventor
安藤信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75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5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5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5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46Indirect determination of position dat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4Systems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f a targe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46Indirect determination of position data
    • G01S17/48Active triangulation systems, i.e. us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51Display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检测系统、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检测系统(1)具有检测装置(200)和控制装置(150),检测装置(200)具有:投光部(2022),其向检测对象物投射光;受光部(2024),其接收光的反射光;受光量取得部(204),其取得由受光部接收到的受光量;以及距离取得部(206),其取得对光进行反射的部位与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控制装置(150)具有:设定部(1524),其设定阈值范围,该阈值范围是受光量的阈值与距离的阈值的组合;检测部(1526),其根据受光量是否属于阈值范围且距离是否属于阈值范围,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以及显示面(156),其显示将由受光量取得部取得的受光量与由距离取得部取得的距离关联起来的对应信息。

Description

检测系统、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检测装置取得由检测装置投射的光的反射光的受光量以及检测装置与检测对象物之间的距离。提出如下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设定第1模式与第2模式中的任意模式,其中,在该第1模式中使用该受光量但不使用该距离而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在该第2模式中使用该距离但不使用该受光量而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4889号公报
这样,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检测装置中,在选择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意模式的情况下,使用受光量和距离中的任意一方但不使用另一方而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因此,在仅利用受光量无法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状况、或者仅利用距离无法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状况的情况下,存在无法适当地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技术鉴于这样的问题,提供如下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即使是仅利用受光量无法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状况、或者仅利用距离无法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状况,也能够适当地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某方式的检测系统具有检测装置和对该检测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中,检测装置具有:投光部,其向检测对象物投射光;受光部,其接收光的反射光;受光量取得部,其取得由受光部接收到的受光量;以及距离取得部,其取得对光进行反射的部位与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控制装置具有:设定部,其设定阈值范围,该阈值范围是受光量的阈值与距离的阈值的组合;检测部,其根据受光量和距离是否属于阈值范围,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以及显示部,其显示将由受光量取得部取得的受光量与由距离取得部取得的距离关联起来的对应信息。
优选为,对应信息是以二维形式表示受光量和距离的信息。
优选为,当在显示部上显示对应信息的情况下,检测系统能够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信息,设定部根据用户针对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对应信息所输入的输入信息,设定阈值范围。
优选为,显示部在显示面上设置有输入单元,能够受理用户通过与显示面接触而接触到的部位的信息作为输入信息,设定部根据用户在显示对应信息的显示部的显示面上接触到的部位的信息,设定阈值范围。
优选为,设定部将阈值范围设定成与用户在显示对应信息的显示面上接触到的部位不同的范围。
优选为,在用户以形成封闭区域的方式与显示对应信息的显示面接触的情况下,设定部根据该封闭区域而设定阈值范围。
优选为,在用户以两根线状接触到显示对应信息的显示面的情况下,设定部根据由该两根线所夹的范围而设定阈值范围。
优选为,两根线中的至少一根线是直线。
优选为,两根线中的至少一根线是曲线。
优选为,当用户在显示对应信息的显示面上接触到多个区域的情况下,设定部根据该多个区域而设定该多个阈值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检测装置具有:投光部,其向检测对象物投射光;受光部,其接收光的反射光;受光量取得部,其取得由受光部接收到的受光量;距离取得部,其取得对光进行反射的部位与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设定部,其设定阈值范围,该阈值范围是受光量的阈值与距离的阈值的组合;以及检测部,其根据受光量和距离是否属于阈值范围,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检测方法具有如下的步骤:取得受光部的受光量,该受光部接收从检测装置的投光部向检测对象物投射的光的反射光;取得对光进行反射的部位与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根据受光量和距离是否属于阈值范围,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该阈值范围是受光量的阈值与距离的阈值的组合。
根据本技术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即使是仅利用受光量无法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状况、或者仅利用距离无法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状况,也能够适当地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的状况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二维信息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二维信息显示步骤的流程图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标绘(plot)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阈值范围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阈值范围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阈值范围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阈值范围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阈值范围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对本实施方式的阈值范围进行二值化的情况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对本实施方式的阈值范围进行二值化的情况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对本实施方式的阈值范围进行二值化的情况的图。
图15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阈值范围设定步骤的流程图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检测步骤的流程图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7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18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19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20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21是用于对变形例的检测系统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2是用于对变形例的检测装置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3是用于对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
标号说明
1:检测系统;204:受光量取得部;206:距离取得部;1524:设定部;1526:检测部;2022:投光元件;2024:受光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对附图中的相同或者相应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而不重复其说明。
[使用检测装置200的状况]
首先,对使用检测装置200的状况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对使用检测装置200的状况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的例子中,在带式输送机1004上载置有多个工件1000。带式输送机1004能够在Y轴方向上进行动作。对工件1000赋予标记1002。并且,检测装置200被配置为与工件1000对置。并且,从检测装置200观察到的后方的壁1006(背景)与标记1002为相同的颜色。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1(参照图2)检测标记1002作为检测对象物。检测系统1根据该检测出的标记1002而执行规定的控制。规定的控制例如包含向检测出的标记1002喷墨等的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的一例]
图2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1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1包含检测装置200和显示装置150。检测装置200例如是光电传感器。并且,显示装置150由于对检测装置200进行控制,因而也称为控制装置。检测装置200通过缆线205而与显示装置150连接。并且,显示装置150通过缆线160而与电源连接。并且,显示装置150经由缆线160而输出后述的开启信号和关闭信号。
显示装置150具有显示部155。并且,显示部155由触摸面板构成。触摸面板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方式。触摸面板的方式例如只要采用电阻膜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红外线方式以及电磁感应方式中的任意方式即可。显示部155在显示后述的二维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信息。并且,显示部155具有供用户接触的显示面15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测系统1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检测步骤之前,用户能够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50设定阈值范围。在检测步骤中,根据所设定的阈值范围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用户通过与显示面156接触,能够设定阈值范围。在检测系统1中,受光量取得部204(参照图3)取得受光量,与此同时,距离取得部206(参照图3)取得检测装置200与对由检测装置200投射的光进行反射的部位之间的距离。
并且,在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属于该阈值范围并且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属于该阈值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系统1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系统1未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除此之外的情况包含由检测装置200的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属于该阈值范围并且由检测装置200的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不属于该阈值范围的情况。并且,除此之外的情况包含由检测装置200的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不属于该阈值范围并且由检测装置200的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属于该阈值范围的情况。并且,除此之外的情况包含由检测装置200的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不属于该阈值范围且由检测装置200的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不属于该阈值范围的情况。这样,检测系统1根据由用户设定的阈值范围对作为检测对象物的标记1002进行检测。
图3是用于对检测系统1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使用图3对检测装置200的功能结构例和显示装置150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检测装置200包含投光受光电路202、受光量取得部204以及距离取得部206。并且,投光受光电路202包含投光元件2022和受光元件2024。投光元件2022也称为投光部。受光元件2024也称为受光部。
并且,显示装置150包含处理部152、输出部154、显示面156以及存储部158。处理部152作为显示装置150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发挥功能。并且,处理部152具有设定部1524的功能、检测部1526的功能以及图形(graph)生成部1528的功能。存储部158能够存储阈值范围等各种信息。存储部158包含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投光元件2022输出光。该光例如可以为可见光,也可以为红外光。受光元件2024接收由投光元件2022输出的光的反射光。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由受光元件2024接收到的光量(以下,记为受光量)。并且,距离取得部206取得检测装置200(受光元件2024)与对来自投光元件2022的光进行反射的部位之间的距离L。该距离L的取得方法可以是任意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三角测距的方法。并且,在从投光元件2022投射的光被工件1000反射的情况下,距离取得部206取得检测装置200与工件1000之间的距离。并且,距离取得部206可以根据由受光元件2024接收到的光的受光量来取得距离,也可以不根据该受光量而取得距离。
由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的数据(以下,称为受光量数据)和由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L的数据(以下,称为距离数据)输入至处理部152。图形生成部1528根据该输入的受光量数据和距离数据而显示二维信息,该二维信息以二维形式表示由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和由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L。并且,二维信息也称为图形(graph)。
随着进行反射的部位的颜色与标记1002的颜色的类似程度变高而使本实施方式的受光量取得部204的受光量变多。并且,在进行反射的部位的颜色与标记1002的颜色相同的情况下,受光量被设定成最大值。在图1的例子中,由于壁1006的颜色与标记1002的颜色相同,因此在被标记1002反射的情况下或者被壁1006反射的情况下,受光量成为最大值。
并且,输出部154在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的状态下,经由缆线160向外部输出开启信号,该开启信号表示对该标记1002进行检测。并且,检测装置200在未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的状态下,经由缆线160向外部输出关闭信号,该关闭信号表示未对该标记1002进行检测。外部装置(未特别地图示)根据向外部输出的开启信号或者关闭信号而执行规定的控制。
[关于二维信息]
图4是用于说明在显示面156上显示的二维信息的一例的图。使用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二维信息进行说明。在图4的例子中,在X轴上表示由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在Y轴上表示由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L。在图4的例子中,表示基于受光量与距离的图形B。另外,作为变形例,也可以在X轴上表示距离L,在Y轴上表示受光量。
这里,在图1这样的状况的情况下,检测装置200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的状态是指由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L比较短且由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比较多的状况。于是,用户能够假定为在约Z1的范围中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因此,用户通过手指或者记录笔等来指定(接触)作为包含范围Z1在内的区域的Z。由此,设定部1524将范围Z1设定为阈值范围。并且,由设定部1524设定的阈值范围的数据被存储在存储部158中。阈值范围的数据例如由距离的最小值数据、距离的最大值数据、受光量的最小值数据和受光量的最大值数据构成。
另外,在图1中,取得属于图4的区域X的距离和受光量的状态是指检测装置200对壁1006进行检测(即,从检测装置200投射的光被壁1006反射)的状态。其原因在于,属于区域X的受光量与范围Z1的受光量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属于区域X的距离比范围Z1的距离长。
并且,在图1中,取得属于图4的区域Y的距离和受光量的状态是指检测装置200对工件1000中的标记1002以外的部位进行检测(即,从检测装置200投射的光被工件1000中的标记1002以外的部位反射)的状态。其原因在于,属于区域Y的距离与范围Z1所示的距离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属于区域Y的受光量比范围Z1的受光量少。
另外,图形B是根据由检测装置200对在带式输送机中流动的1个工件进行检测所得到的受光量和距离而生成并显示的。但是,图形B并不是根据通过1次检测得到的受光量和距离而生成并显示的,而是根据通过多次检测得到的受光量和距离而生成并显示的。因此,若检测出的值的偏差较大则图形B的线宽变粗,若检测出的值的偏差较小则图形B的线宽变细。
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1的处理步骤包含二维信息显示步骤、阈值范围设定步骤以及检测步骤。如图1所示,二维信息显示步骤是指使多个工件移动,储存(汇总)并显示该多个工件各自的二维信息(图形)的步骤。阈值范围设定步骤是指针对所显示的二维信息由用户设定阈值范围的步骤。所设定的阈值范围被存储于存储部158中。并且,在显示面156中设置有输入单元,能够受理用户通过与显示面156接触而接触到的部位的信息作为输入信息。从显示面156(显示部155)受理的输入信息被发送给处理部152。阈值范围设定步骤是根据用户在显示二维信息的显示面156上接触到的部位的信息(输入信息)而设定阈值范围的步骤。检测步骤是根据该设定的阈值范围而由检测系统1对检测对象物(标记1002)进行检测的步骤。并且,在检测步骤中,读出存储在存储部158中的阈值范围,检测系统1根据该读出的阈值范围对检测对象物(标记1002)进行检测。并且,在检测步骤中,作为检测对象物,可以与在二维信息显示步骤中检测出的检测对象物相同,也可以为与该检测对象物不同的检测对象物。以下,对这3个步骤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关于二维信息显示步骤]
首先,对二维信息显示步骤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二维信息显示步骤中,将多个工件1000载置在带式输送机1004上并且在Y轴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该多个工件1000分别相同。检测系统1取得该多个同一工件1000各自的距离数据和受光量数据。在二维信息显示步骤中,在该取得的同时显示二维信息。
图5是二维信息显示步骤的流程图。在S2中,处理部152进行初始设定。初始设定例如包含用于由检测装置200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准备处理等。并且,初始设定不限于检测系统1的处理,包含使作为外部装置的带式输送机1004可动的处理等。
接着,在S4中,图形生成部1528读入由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和由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
接着,在S6中图形生成部1528计算数据标绘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如图4所示,受光量设定于X坐标上,距离设定于Y坐标上。接着,在S8中,图形生成部1528在显示面156上对S6中设定的数据进行标绘。图6是示出在S8中标绘的点的一例的图。在图6中,示出标绘出与受光量为170且距离为285对应的点的例子。另外,假设距离的单位例如为“mm”。并且,关于受光量,将受光元件2024能够受光的最大量设为规定的数(例如,1000)的情况的值。
在S10中,图形生成部1528判断标绘停止条件是否成立。这里,标绘停止条件包含用户停止条件和工件结束条件。用户停止条件是指通过由用户执行使二维信息显示步骤结束的操作而成立的条件。并且,工件结束条件是通过对于所有的多个工件结束了距离数据和受光量数据的读入而成立的条件。在S10中,在判断为标绘停止条件成立时(S10的“是”),结束二维信息显示步骤。并且,当在S10中判断为标绘停止条件不成立时(S10的“否”),返回S4。
并且,按照采样周期来执行由S4~S10构成的1个处理。采样周期是预先设定的周期,例如设为0.1秒。并且,采样周期也可以由用户等设定。
并且,通过重复进行由S4~S10构成的1个处理而生成作为点的集合的二维信息(图4所示的图形B)。
[关于阈值范围设定步骤]
接着,对阈值范围设定步骤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阈值范围设定步骤中,用户与显示二维信息的显示面156接触,由此设定阈值范围。在本实施方式的阈值范围设定步骤中,用户能够以各种方式接触显示面156。以下,使用图7~图11,示出该各种方式。
图7是示出用户以形成封闭区域的方式(以包围圆或者椭圆的方式)接触显示面156的例子。在图7的例子中,以形成封闭区域的方式接触的情况例如是指由用户接触轮廓A1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设定部1524将由该轮廓A1形成的封闭区域设定为阈值范围A。阈值范围A例如是在图7中赋予了点的范围。并且,图7的阈值范围A包含在受光量的范围为200~500且距离的范围为150~200的矩形范围中。并且,在后述的检测步骤中,在处于由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属于阈值范围A且与该取得的受光量同时由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也属于阈值范围A的状态时,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并且,在处于该状态以外的状态时,未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
这样,用户以形成封闭区域的方式与显示二维信息的显示面156接触,由此能够设定阈值范围A。因此,用户能够轻松地设定阈值范围A。
图8示出用户以标绘两根线的方式接触到显示面156的例子。并且,在图8的例子中,示出该两根线都是直线L1和直线L2的情况。将直线L1的端点设为L1a和L1b。并且,将直线L2的端点设为L2a和L2b。
在该情况下,设定部1524视为描绘出了将L1a和与包含该L1a的直线L1不同的直线L2的端点中的接近该L1a的端点(即,L2a)连结的直线。并且,设定部1524视为描绘出将L2a和与包含该L2a的直线L1不同的直线L2的端点中的接近该L2a的端点(即,L2b)连结的直线。然后,设定部1524将由连结L1a和L2a的直线、连结L1b和L2b的直线、直线L1、以及直线L2包围的封闭区域设定为阈值范围A。
这样,用户以描绘两根直线的方式与显示二维信息的显示面156接触,从而能够设定阈值范围A。因此,用户能够轻松地设定阈值范围A。并且,用户以沿X轴方向描绘两根直线的方式接触显示面156,由此能够设定受光量的范围较宽的阈值范围A。并且,用户以沿Y轴方向描绘两根直线的方式接触显示面156,由此能够设定距离的范围较宽的阈值范围A。
图9示出用户以描绘两根线的方式接触显示面156的例子。并且,在图9的例子中,示出该两根线都是曲线C1和曲线C2的情况。将曲线C1的端点设为C1a和C1b。并且,将曲线C2的端点设为C2a和C2b。
在该情况下,视为描绘出将C1a和与包含该C1a的曲线C1不同的曲线C2的端点中的接近该C1a的端点(即,C2a)连结的直线。并且,设定部1524视为描绘出将C2a和与包含该C2a的曲线C1不同的曲线C2的端点中的接近该C2a的端点(即,C2b)连结的直线。然后,设定部1524将由连结C1a和C2a的直线、连结C1b和C2b的直线、曲线C1、以及曲线C2包围的封闭区域设定为阈值范围A。
这样,用户以描绘两根曲线的方式与显示二维信息的显示面156接触,由此能够设定阈值范围A。因此,用户能够轻松地设定阈值范围A。
另外,在图8中示出了由用户描绘的两根线双方都是直线的例子,在图9中示出了由用户描绘的两根线双方都是曲线的例子。然而,也可以将两根线中的一根线设为直线,将另一根线设为曲线。并且,关于图9的曲线,示出了具有一个弧的曲线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具有多个弧的曲线(例如,波线)。
这样,用户即使不以自身形成封闭区域的方式接触显示面156,也通过以描绘两根线的方式接触,而视为形成了封闭区域。因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并且,在图7中示出设定了1个阈值范围A的情况的例子。然而,也可以设定2个以上的阈值范围A。图10是示出设定了2个阈值范围A的情况的图。如图10所示,在用户以形成2个以上的封闭区域的方式接触显示面156的情况下,该2个以上的封闭区域被设定为该2个以上的阈值范围Aa、阈值范围Ab。这样,用户能够设定2个以上的阈值范围。
并且,用于设定该2个以上的阈值范围的用户的接触方式不限于形成封闭区域的接触方式(参照图7),也可以是图8和图9中说明的接触方式。
在图7和图10的例子中,说明了将由用户接触的封闭区域设定为阈值范围A的例子。然而,设定部1524也可以将由用户接触的封闭区域以外的区域设定为阈值范围A。换言之,设定部1524根据由用户接触的显示面156的部位,设定与阈值范围A不同的范围。
图11是示出将由用户接触的封闭区域以外的区域设定为阈值范围A的例子的图。并且,图11是示出以由用户形成2个封闭区域D1、D2的方式用户进行了接触的情况的图。
如图11所示,设定部1524将封闭区域D1和封闭区域D2以外的区域设定为阈值范围A。根据图11中说明的结构,例如能够由用户轻松地设定较宽的阈值范围。
并且,也可以选择第1模式和第2模式,在第1模式中将由用户形成的封闭区域设为阈值范围,在第2模式中将由用户形成的封闭区域以外的区域设为阈值范围。例如,显示装置150也可以在显示面156上显示选择画面。该选择画面显示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画面作为选项。显示装置150在显示该选择画面时,设定由用户选择的(接触的)选项的模式。根据这样的结构,用户能够选择第1模式和第2模式。因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并且,在图11中,对形成2个封闭区域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像图7所示那样形成1个封闭区域的情况以及描绘出2根线的情况(参照图8和图9)都可以应用图11中说明的思想。例如,在将图11中说明的思想应用于图7中说明的思想的情况下,将显示面156的所有区域中的阈值范围A的区域以外的区域设定为阈值范围。并且,在将图11中说明的思想应用于图8中说明的思想的情况下,将显示面156的所有区域中的阈值范围A的区域以外的区域设定为阈值范围。并且,在将图11中说明的思想应用于图9中说明的思想的情况下,将显示面156的所有区域中的阈值范围A的区域以外的区域设定为阈值范围。
并且,在后述的检测步骤中,使用基于所设定的阈值范围的判定表,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判定表是对显示面156的各要素(各坐标)进行2值化而得到的。接着,对该2值化进行说明。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对由用户设定的封闭区域进行2值化的情况的图。另外,关于图12和后述的图13和图14,为了简化附图,作为受光量(X轴)的范围示出0~19,作为距离(Y轴)的范围示出0~17。但是,实际上关于受光量和距离,也可以并不是这些范围而是其他的范围。受光量的范围例如为0~1000,距离的范围例如为100~300等。
并且,在图12中,“1”表示由用户接触的部位,“0”表示未由用户接触的部位。并且,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用户以形成封闭区域的方式接触显示面156的情况的图。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图13的封闭区域转换成“1”的情况的图。阈值范围能够以图12和图14所示的方式来表达。并且,关于图14,示出由用户选择第1模式(将由用户形成的封闭区域设为阈值范围的模式)的情况。例如,在由用户选择了第2模式(将由用户形成的封闭区域以外的区域设为阈值范围的模式)的情况下,在图14中,“0”的部位变为“1”,“1”的部位变为“0”。
图15是示出阈值范围设定步骤的流程图的图。在S60中,设定部1524取得显示面156上的用户的接触点的坐标列。该坐标列是由用户接触的部位的坐标的集合。在S62中,设定部1524根据S60中取得的坐标列来检测封闭区域。接着,在S64中,设定部1524判断是否选择了第1模式。在S64中,在判断为选择了第1模式的情况下(S64的“是”),进入S68。并且,在S64中,在判断为没有选择第1模式的情况下,即在判断为选择了第2模式的情况下(S64的“否”),进入S66。
在S68中,如图14所示,将封闭区域内的要素全部设为“1”。并且,将封闭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要素全部设为“0”。另一方面,在S66中,将封闭区域内的要素全部设为“0”。并且,将封闭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要素全部设为“1”。
在S66结束后以及在S68结束后,进入S70。在S70中,设定部1524判断是否完成了阈值范围的设定。在S70中,设定部1524在判断为完成了阈值范围的设定的情况下(S70的“是”),结束图15的处理。并且,在S70中,设定部1524在判断为未完成阈值范围的设定的情况下(S70的“否”),返回S60。并且,当在显示面156上显示图7等的图形的情况下,还显示设定结束按钮(未图示)。S70的判断是根据设定结束按钮是否被接触而执行的。在S70的判断处理中,在判断为设定结束按钮被接触的情况下,在该S70中判断为“是”。并且,在S70的判断处理中,在判断为设定结束按钮未被接触的情况下,在该S70中判断为“否”。
这样,在阈值范围设定步骤中,能够通过用户与显示面156的接触而轻松地设定阈值范围。这样,图12和图14这样的阈值范围是“判定表”。并且,也将在判定表中规定的“0”和“1”的值称为“要素值”。
[关于检测步骤]
接着,对检测步骤进行说明。是根据该设定的阈值范围由检测系统1对检测对象物(标记1002)进行检测的步骤。图16是示出检测步骤的流程图的一例的图。首先,在S12中,检测部1526取得来自受光量取得部204的受光量(数据),取得来自距离取得部206的距离(数据)。并且,该受光量和该距离是由检测装置200同时取得的。
接着,在S14中,检测部1526通过参照判定表(参照图12和图14等)而取得与在S12中取得的距离和受光量对应的要素值。例如,在判定表是图14所示的图形的情况下,当在S12中取得的受光量是10且距离为15的情况下,作为要素值取得“1”。并且,当在S12中取得的受光量为7且距离为9的情况下,作为要素值取得“0”。若S14的处理结束,则进入S16。
在S16中,检测部1526判断在S14中取得的要素值是否为1。当在S16中判断为要素值是1时,进入S20,当在S16中判断为要素值是0时,进入S18。
在S20中,通过检测部1526的控制,输出部154输出开启信号。开启信号是表示对作为检测对象物的标记1002进行检测的信号。并且,在S18中,通过检测部1526的控制,输出部154输出关闭信号。关闭信号是表示未对作为检测对象物的标记1002进行检测的信号。
若S18的处理和S20的处理结束,则进入S22。在S22中,检测部1526判断所有的工件1000各自的标记1002的检测是否结束。例如,用户判断所有的工件1000各自的标记1002的检测是否结束。该用户在判断为结束的情况下,执行检测结束操作。S22的判断是根据用户是否执行了检测结束操作而执行的。检测结束操作是指对检测结束按钮(未图示)的操作。在S22的判断处理中,在判断为检测结束按钮被操作的情况下,在该S22中判断为“是”。并且,在S22的判断处理中,在判断为检测结束按钮未被操作的情况下,在该S22中判断为“否”。
当在S22中判断为“是”时,检测步骤结束。并且,当在S22中判断为“否”时,返回S12。并且,按照规定的检测周期来执行S12~S22的一系列的处理。该规定的检测周期可以与图5中说明的采样周期相同,也可以是其他的周期。
并且,关于图16的S14和S16,换言之,检测部1526根据由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是否属于阈值范围A且由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是否属于阈值范围A,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并且,若简单地表达,根据由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和由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是否属于阈值范围A,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更详细地说,在判断为由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属于阈值范围A且由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属于阈值范围A时,判断为检测装置200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并且,若简单地表达,在判断为由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和由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属于阈值范围A时,判断为检测装置200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1实现的效果]
(1)接着,对由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1实现的效果进行说明。在图1中说明的状况中,关于不使用距离而只使用受光量对检测对象物(标记1002)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以下,称为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进行说明。并且,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例如输出光并接收反射光,根据该受光量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并且,该受光量基于对所输出的光进行反射的部位的颜色。并且,随着进行反射的部位的颜色与标记1002的颜色的类似程度变高,而作为受光量的值变大。并且,在进行反射的部位的颜色与标记1002的颜色相同的情况下,作为受光量的值被设定为最大值。
即,该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对于来自工件1000中的标记1002的部位的反射光的受光量取得较大的值。另一方面,该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对于来自工件1000中的标记1002以外的部位的反射光的受光量取得较小的值。
换言之,如果处于作为反射光的受光量取得较大的值的状态,则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并且,如果处于作为反射光的受光量取得较小的值的状态,则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对工件1000中的标记1002以外的部位进行检测。并且,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在处于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的状态下,向外部输出开启信号,该开启信号表示对该标记1002进行检测。并且,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在未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的状态下,向外部输出关闭信号,该关闭信号表示未对该标记1002进行检测。
这里,关于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与检测对象物不对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从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输出的光并不是被检测对象物反射,而是被壁1006反射。壁1006与标记1002为相同的颜色。因此,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对于来自壁1006的反射光取得较大的值。于是,虽然没有对标记1002进行检测,但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向外部输出开启信号,结果为进行错误检测。这样,第1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如果处于图16所示的状况,则进行错误检测。
与此相对,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1,不仅使用受光量而且还使用距离对检测对象物(标记1002)进行检测,因此能够适当地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并且,关于不使用受光量只使用距离对检测对象物(标记1002)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以下,称为第2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进行说明。例如,在图1中说明的状况中,在第2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中,不论进行了反射的部位是工件1000的标记1002的情况还是工件1000的标记1002以外的部位,都取得相同的距离。因此,在第2比较对象的检测装置中,无法适当地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与此相对,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1,不仅使用距离而且还使用受光量对检测对象物(标记1002)进行检测,因此能够适当地对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2)接着,对通过显示二维信息(图4等所示的图形B)而实现的效果进行说明。通过显示该二维信息,能够使用户识别检测系统1的检测状态的稳定性。图17和图18是用于对检测状态的稳定性进行说明的图。并且,这里,在二维信息显示步骤中,关于取得所有相同的多个工件各自的距离和受光量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7示出检测系统1的检测状态稳定时的二维信息。由于多个工件全部相同,因此在检测系统1的检测状态稳定的情况下,检测出的值的偏差较小,显示为图形B的线宽较细。换言之,在重叠了该多个工件各自的图形得到的图形如图17所示那样显示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户识别出检测状态稳定。
图18示出检测系统1的检测状态不稳定时的二维信息。在虽然多个工件全部相同但检测系统1的检测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检测出的值的偏差较大,显示为图形B的线宽较粗。换言之,在该多个工件各自的图形如图18那样显示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户识别出检测状态不稳定。
(3)接着,对通过显示二维信息(图4等所示的图形B)而实现的其他效果进行说明。通过显示该二维信息,能够使用户识别出判定裕度。这里,判定裕度表示对取得了距离和受光量的工件(以下,称为检测对象的工件)是合格工件(满足标准的工件)还是不合格工件(不满足标准的工件)进行判定的余裕的程度。若判定裕度较高,用户就能够容易地判断检测对象的工件是合格工件和不合格工件中的哪种。在图19和图20中,用实线(图形B1)表示合格工件的图形,用虚线(图形B2)表示不合格工件的图形。合格工件的图形与不合格工件的图形越大幅不同,则用户越容易识别检测对象的工件是合格工件和不合格工件中的哪种。并且,合格工件的图形与不合格工件的图形越大幅不同,则判定裕度越高。
图20与图19相比,合格工件的图形与不合格工件的图形的开口较大(双方的图形的不同程度较大)。因此,图20与图19相比,判定裕度较大。这样,通过显示合格工件和不合格工件各自的二维信息(图形),能够使用户识别出判定裕度。
[变形例]
以上,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应用。以下,关于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等进行说明。
(1)图21是用于对变形例的检测系统10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如图21所示,检测系统10包含检测装置500和显示装置600。并且,检测装置500与显示装置600双方能够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
并且,显示装置600只要能够显示二维信息,也可以是任意的结构。显示装置600也可以为不携带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并且,显示装置600也可以为能够由用户等携带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例如只要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的任意一方即可。这样,显示装置600还例如保存有能够显示二维信息的应用程序。这样,如果是变形例的检测系统10,则能够像本实施方式那样不使用检测系统1专用的显示装置,而使用已有的显示装置,因此能够容易地构成检测系统。
图22示出检测装置500的功能结构例,图23示出显示装置600的功能结构例。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1与变形例的检测系统10的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1中显示装置150执行阈值范围设定步骤和检测步骤,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的检测系统10中由检测装置500执行阈值范围设定步骤和检测步骤。另外,在本变形例的检测系统10中,由显示装置600执行二维信息显示步骤。
并且,检测装置500经由通信I/F 1542将由受光量取得部204取得的受光量和由距离取得部206取得的距离作为通信信号而发送给显示装置600。显示装置600根据该发送的受光量和距离而执行二维信息显示步骤(显示二维信息)。
并且,在显示装置600的显示部606上显示二维信息,通过由用户接触该显示部606的显示面而经由通信I/F 602将该接触的坐标作为通信信号发送给显示装置600。检测装置500的设定部1524根据该接触的坐标来设定阈值范围A。
这样的变形例的检测系统10实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也可以由检测装置执行二维信息显示步骤、阈值范围设定步骤与检测步骤中的至少1个,由其他的装置执行剩余的步骤。
(2)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户的输入例示出该用户与显示面156的接触。然而,用户的输入方式不限于与显示面156的接触,也可以为其他的方式。其他的方式例如也可以为用户的语音输入。例如,用户发出“距离120~180、受光量300~400”这样的语音,由此检测系统根据该语音来设定阈值范围。在该情况下,还通过该语音而表示的“距离120~180、受光量300~400”被设定为阈值范围。
并且,其他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用户的数值输入。例如,也可以使显示装置连接具有硬键的键盘。用户也可以通过对该键盘的输入而进行数值输入。并且,显示装置也可以在显示面上显示软键。用户也可以通过对该软键的输入而进行数值输入。这样,通过数值输入进行阈值设定,由此用户能够输入准确的数值。
(3)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距离与受光量的二维信息例示出图形B(参照图7等)。然而,如果是将距离与受光量关联起来的对应信息,也可以显示任意的信息。例如,也可以将在左侧表示距离、在右侧表示与该距离同时取得的受光量的表显示为二维信息。这样的结构的检测系统也实现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4)并且,显示装置150也可以将图形B与生成该图形B的日期关联起来进行存储。换言之,显示装置150也可以对赋予了时间戳的图形B进行存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对检测装置200的长期的检测状态进行存储。因此,用户等能够确认在检测装置200等中发生了异常时的检测状态。并且,在用户发现了异常时,该用户也能够掌握距离和受光量。因此,用户能够实现检测装置200的配置和工件1000的配置以防止发生异常。并且,该图形B可以存储在显示装置150中,也可以存储在与该显示装置150外部连接的外部存储装置中。
(5)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1个显示装置150连接1个检测装置200而进行说明。然而,也可以对1个显示装置150连接多个检测装置20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廉价地建立对多个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检测系统。
(6)并且,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150中的处理和图23所示的显示装置600中的处理是通过各硬件和由CPU执行的软件来实现的。这样的软件有时被预先存储在闪速存储器中。并且,软件还有时被保存在存储卡或其他的记录介质中,而作为程序产品进行流通。或者,软件还有时作为通过所谓的能够与互联网连接的信息提供商下载的程序产品而被提供。这样的软件由IC卡读写器或其他的读取装置从该记录介质读取,或者经由通信IF进行下载之后,一旦保存在闪速存储器中。该软件被保存为由CPU从闪速存储器读出且进一步能够在闪速存储器中执行的程序的形式。CPU执行该程序。
构成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150和图23所示的显示装置600的各结构要素是一般的结构要素。因此,本发明的本质的部分可以说是保存在闪速存储器、存储卡或其他的记录介质中的软件、或者能够经由网络下载的软件。
另外,作为记录介质,不限于DVD-ROM、CD-ROM、FD(Flexible Disk:软盘)、硬盘,也可以是磁带、盒带、光盘(MO(Magnetic Optical Disc:磁性光盘)/MD(Mini Disc:迷你磁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光盘))、光卡、掩模ROM、EPROM(Electronically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速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等固定地承载程序的介质。并且,记录介质是能够由计算机读取该程序等的非临时性的介质。
这里所说的程序不仅包含能够由CPU直接执行的程序,还包含源程序形式的程序、压缩处理后的程序、加密后的程序等。
(7)应当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只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说明表示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表示,旨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Claims (12)

1.一种检测系统,其具有检测装置和对该检测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装置具有:
投光部,其向检测对象物投射光;
受光部,其接收所述光的反射光;
受光量取得部,其取得由所述受光部接收到的受光量;以及
距离取得部,其取得对所述光进行反射的部位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设定部,其设定阈值范围,该阈值范围是所述受光量的阈值与所述距离的阈值的组合;
检测部,其根据所述受光量和所述距离是否属于所述阈值范围,对所述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以及
显示部,其显示将由所述受光量取得部取得的所述受光量与由所述距离取得部取得的所述距离关联起来的对应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对应信息是以二维形式表示所述受光量和所述距离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
当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所述对应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检测系统能够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信息,
所述设定部根据用户针对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所述对应信息所输入的所述输入信息,设定所述阈值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部在显示面上设置有输入单元,能够受理用户通过与所述显示面接触而接触到的部位的信息作为所述输入信息,
所述设定部根据用户在显示所述对应信息的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显示面上接触到的部位的信息,设定所述阈值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设定部将所述阈值范围设定成与用户在显示所述对应信息的所述显示面上接触到的部位不同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
在用户以形成封闭区域的方式与显示所述对应信息的所述显示面接触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根据该封闭区域而设定所述阈值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
在用户以两根线状来接触到显示所述对应信息的所述显示面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根据由该两根线所夹的范围而设定所述阈值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两根线中的至少一根线是直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两根线中的至少一根线是曲线。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
当用户在显示所述对应信息的所述显示面上接触到多个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根据该多个区域而设定该多个所述阈值范围。
11.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具有:
投光部,其向检测对象物投射光;
受光部,其接收所述光的反射光;
受光量取得部,其取得由所述受光部接收到的受光量;
距离取得部,其取得对所述光进行反射的部位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
设定部,其设定阈值范围,该阈值范围是所述受光量的阈值与所述距离的阈值的组合;以及
检测部,其根据所述受光量和所述距离是否属于所述阈值范围,对所述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12.一种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具有如下的步骤:
取得受光部的受光量,该受光部接收从检测装置的投光部向检测对象物投射的光的反射光;
取得对所述光进行反射的部位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
根据所述受光量和所述距离是否属于阈值范围,对所述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该阈值范围是所述受光量的阈值与所述距离的阈值的组合。
CN201710962196.6A 2017-01-30 2017-10-17 检测系统、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Active CN1083757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4533A JP6926491B2 (ja) 2017-01-30 2017-01-30 検出システム、検出装置、および検出方法
JP2017-014533 2017-0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5772A true CN108375772A (zh) 2018-08-07
CN108375772B CN108375772B (zh) 2022-01-07

Family

ID=6284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62196.6A Active CN108375772B (zh) 2017-01-30 2017-10-17 检测系统、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4458B2 (zh)
JP (1) JP6926491B2 (zh)
CN (1) CN108375772B (zh)
DE (1) DE10201712483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2183A (zh) * 2020-07-27 2020-10-30 深圳市维图视技术有限公司 瓶体检测装置及瓶体检测方法
CN113544464A (zh) * 2019-03-11 2021-10-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位移计的设定值调整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99267B1 (de) * 2017-12-13 2020-02-19 Sick Ag Triangulationslichttaster
US11601445B2 (en) 2020-03-31 2023-03-07 Forescout Technologies, Inc. Clustering enhanced analysis
JP2022139746A (ja) * 2021-03-12 2022-09-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光学式センサ、光学式センサの制御方法及び光学式センサ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2139823A (ja) * 2021-03-12 2022-09-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光学式センサ、光学式センサの制御方法及び光学式センサ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889A (ja) * 1994-07-01 1996-01-19 Idec Izumi Corp 光電スイッチ
CN1821711A (zh) * 2005-02-18 2006-08-23 株式会社其恩斯 位置敏感光电传感器和在该传感器中设置基准距离的方法
JP2008249673A (ja) * 2007-03-30 2008-10-16 Fujifilm Corp 測距装置、測距方法及び測距システム
JP2010107448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oyota Motor Corp 距離測定装置
JP2010191939A (ja) * 2009-01-21 2010-09-02 Omron Corp パラメータ決定支援装置およびパラメータ決定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02866404A (zh) * 2011-07-08 2013-01-09 株式会社尼康美景 距离测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3612B2 (ja) * 1990-07-17 1999-05-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窪み観測装置
JPH1010233A (ja) * 1996-06-24 1998-01-16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レーザ式障害物検知方法およびセンサ
JPH1163964A (ja) * 1997-08-11 1999-03-05 Mazda Motor Corp 移動体の挙動検出方法および検出装置
US8085182B2 (en) * 2009-03-31 2011-12-2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llecting weather information using an airborne aircraft
JP2014092372A (ja) * 2012-10-31 2014-05-19 Jfe Steel Corp スラブの地金位置検出方法及び地金位置検出装置
US10310064B2 (en) * 2016-08-15 2019-06-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aliency based beam-forming for object de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889A (ja) * 1994-07-01 1996-01-19 Idec Izumi Corp 光電スイッチ
CN1821711A (zh) * 2005-02-18 2006-08-23 株式会社其恩斯 位置敏感光电传感器和在该传感器中设置基准距离的方法
JP2008249673A (ja) * 2007-03-30 2008-10-16 Fujifilm Corp 測距装置、測距方法及び測距システム
JP2010107448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oyota Motor Corp 距離測定装置
JP2010191939A (ja) * 2009-01-21 2010-09-02 Omron Corp パラメータ決定支援装置およびパラメータ決定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02866404A (zh) * 2011-07-08 2013-01-09 株式会社尼康美景 距离测定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4464A (zh) * 2019-03-11 2021-10-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位移计的设定值调整装置
CN113544464B (zh) * 2019-03-11 2022-08-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位移计的设定值调整装置
CN111842183A (zh) * 2020-07-27 2020-10-30 深圳市维图视技术有限公司 瓶体检测装置及瓶体检测方法
CN111842183B (zh) * 2020-07-27 2021-09-28 深圳市维图视技术有限公司 瓶体检测装置及瓶体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24088A (ja) 2018-08-09
US20180217259A1 (en) 2018-08-02
US10514458B2 (en) 2019-12-24
DE102017124838A1 (de) 2018-08-02
JP6926491B2 (ja) 2021-08-25
CN108375772B (zh)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5772A (zh) 检测系统、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US9076048B2 (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authent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using near-infrared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combined with 3D imaging of the human ear
CN103946668B (zh) 指示棒检测装置以及指示棒检测方法
Bernardini et al. The 3D model acquisition pipeline
CN103307975B (zh) 模型生成设备和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9858316A (zh) 用于生物计量识别的系统和方法
KR20170080617A (ko) 터치센서 데이터를 이용한 지문인증
CN103597820B (zh) 光学地形成像
CN109117700A (zh) 脸部验证方法和设备
Marin et al. Reliable fusion of tof and stereo depth driven by confidence measures
US20150022639A1 (en) Method of capturing three-dimensional (3d) information on a structure
CN108012559A (zh) 自动三维模型生成
Ashikhmin et al. Distribution-based brdfs
CN102142080A (zh) 生物特征认证装置、生物特征认证方法以及程序
CN108304789A (zh) 脸部识别方法及装置
US9355297B2 (en) Biometric information input apparatus and biometric information input method
CN110268440A (zh) 图像解析装置、图像解析方法、以及图像解析程序
CN107251052A (zh) 用于形成指纹图像的方法及指纹感测系统
CN105493104B (zh) 具有松弛对准的支付卡ocr
CN108140255A (zh) 用于识别场景中的反射表面的方法和系统
Kanich Fingerprint damage simulation
CN105783768A (zh) 三维形状测量设备、三维形状测量方法及程序
CN107690656B (zh) 检测光学模组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882168A (zh) 一种基于视觉的触觉传感器的数字孪生方法及装置
CN107563262A (zh) 基于指纹识别的方向导航方法、装置及指纹图像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