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2813A - 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及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及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72813A CN108372813A CN201610970169.9A CN201610970169A CN108372813A CN 108372813 A CN108372813 A CN 108372813A CN 201610970169 A CN201610970169 A CN 201610970169A CN 108372813 A CN108372813 A CN 1083728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armrest
- angle regulation
- sliding
- hand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Steps, Ramps, And Handrail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及汽车座椅,本发明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包括固连有转轴的安装座,及转动装设于转轴上的扶手本体,在扶手本体上形成有绕转轴布置的第一啮合部,还包括滑动设于转轴上的调整组件,转动设于转轴上的驱动组件,以及设于转轴上,以对调整组件施加沿其滑动方向的作用力的弹性组件。本发明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通过相对应的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以及驱动组件及弹性组件的设置,在外力驱使下,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扶手本体可绕转轴转动,以可进行角度调整,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扶手本体能够定位于转动角度上,从而能够实现扶手的转动调节,以可停放在不同的角度上,进而提升其使用感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座椅上的扶手一般设计有使用和收起两个位置,操作过程中通过安装的阻尼片保证扶手所处的位置,由于扶手仅能停留在两个位置,不能在其它角度上停放,因而随着座椅靠背的前倾或后倾,使得扶手的角度也会随之前倾或后倾,其会给驾乘人员的使用带来很大不便,大大降低扶手的使用舒适性。此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阻尼片的阻尼效果会越来越差,在形车过程中因汽车加速或者刹车均可能导致扶手位置发生变化,此时也会影响驾乘人员的使用感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以能够使扶手于多个角度上进行停放,提升扶手的使用感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包括固连有转轴的安装座,及转动装设于所述转轴上的扶手本体,在所述扶手本体上形成有绕所述转轴布置的第一啮合部,还包括:
调整组件,滑动设于所述转轴上,在所述调整组件的一端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啮合部布置的第二啮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啮合部,在所述调整组件的另一端设有配合部;
驱动组件,转动设于所述转轴上,并具有与所述配合部相接的抵接部;
弹性组件,设于所述转轴上,以对所述调整组件施加沿其滑动方向的作用力,在所述驱动组件因外部驱动而旋转时,所述调整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转轴的滑动,以使所述配合部构成与所述抵接部间抵接配合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间脱离啮合,而使所述扶手本体具有绕所述转轴的转动,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相连,而使所述扶手本体定位于其一转动角度上。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组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组件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主体,所述第二啮合部和所述配合部分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弹性组件抵置于所述主体和所述转轴之间,在所述主体和所述转轴间设有阻止所述主体绕所述转轴转动的限制部。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部包括设于所述转轴端部的、沿所述转轴轴向布置的限位槽,以及设于所述主体一端的、滑动嵌装于所述限位槽中的限位块,所述配合部形成于所述限位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一旋钮本体,所述抵接部为环所述第一旋钮本体的周向设于所述第一旋钮本体一侧的、于所述第一旋钮本体的轴向上交替凸凹布置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组件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滑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转轴上形成有沿其径向布置的滑槽,所述调整组件包括以靠背状滑动设于所述滑槽中的两个滑块,所述弹性组件抵置于两所述滑块之间,于两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啮合部和所述配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过其上的连接孔、转动设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二旋钮本体,所述抵接部为环所述连接孔的周向设置的、于所述第二旋钮本体的径向上交替凸凹布置的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转轴上固连有对所述扶手本体进行抵挡,以阻止所述扶手本体由所述转轴上脱出的阻挡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通过相对应的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以及驱动组件及弹性组件的设置,在外力驱使下,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扶手本体可绕转轴转动,以可进行角度调整,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扶手本体能够定位于转动角度上,从而能够实现扶手的转动调节,以可停放在不同的角度上,进而提升其使用感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座椅靠背,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如上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
本发明的汽车座椅和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扶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安装座及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主体及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主体及限位块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旋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旋钮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的组装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于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于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的爆炸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扶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安装座及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第二旋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的组装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于第二状态下配合部与第四抵接面的配合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于第二状态下第二啮合齿与扶手啮合齿的配合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于第一状态下配合部与第三抵接面的配合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于第一状态下第二啮合齿与扶手啮合齿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靠背,2-座椅扶手,3-安装座,30-安装耳,31-第一转轴,32-限位槽,33-第二转轴,34-滑槽,35-连接板,36-贯通孔,37-端板,4-扶手本体,41-扶手安装孔,42-沉槽,43-扶手啮合齿,5-旋钮盖,6-主体,61-筒体,62-通孔,63-第一啮合齿,64-连接块,65-限位块,7-第一弹簧,8-挡圈,81-挡圈本体,82-凸环,83-过孔,9-第一旋钮本体,91-基体,92-第一抵接面,93-第二抵接面,10-挡板,11-第二旋钮本体,111-连接孔,112-第三抵接面,113-第四抵接面,12-滑块,121-第一滑块本体,122-第二滑块本体,123-定位柱,124-第二啮合齿,1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其包括固连有转轴的安装座,及转动装设于转轴上的扶手本体,在扶手本体上形成有绕转轴布置的第一啮合部,还包括滑动设于转轴上的调整组件,转动设于转轴上、并具有与配合部相接的抵接部的驱动组件,以及设于转轴上,以对调整组件施加沿其滑动方向的作用力的弹性组件。
本发明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在调整组件的一端设有对应于第一啮合部布置的第二啮合部,相对于第二啮合部,在调整组件的另一端设有配合部。在驱动组件因外部驱动而旋转时,调整组件具有相对于转轴的滑动,以使配合部构成与抵接部间抵接配合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间脱离啮合,而使扶手本体具有绕转轴的转动,在第二状态下,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啮合相连,而使扶手本体定位于其一转动角度上。
本发明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通过相对应的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以及驱动组件及弹性组件的设置,在外力驱使下,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扶手本体可绕转轴转动,以可进行角度调整,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扶手本体能够定位于转动角度上,从而能够实现扶手的转动调节,以可停放在不同的角度上。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中,座椅扶手2在汽车座椅上的布置如图1中所示,座椅扶手2安装于座椅靠背1的侧部,以对驾乘人员的手肘进行支撑。具体上,如图2和图3中所示,其中前述固连于安装座3上的转轴称之为第一转轴31,以与下文所述的转轴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相区分。扶手本体4转动设于第一转轴31上,前述的调整组件包括滑动套设于第一转轴31上的主体6,第二啮合部及配合部设于主体6的两端,前述的弹性组件为套设在主体6上的第一弹簧7,前述的驱动组件为转动设于第一转轴31端部的第一旋钮本体9。
在第一转轴31的端部还固连有位于第一旋钮本体9内侧的挡圈8,挡圈8构成了阻止安装后的扶手本体4由第一转轴31上脱出的阻挡部,此时,第一弹簧7的一端抵置在主体6上,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则通过挡圈8抵置在第一转轴31上。而为便于对第一旋钮本体9构成的驱动组件施加外部驱动力,在第一旋钮本体9上也卡套有旋钮盖5,旋钮盖5可通过螺接或卡接等形式固连于第一旋钮本体9的外周壁上。
本实施例中,扶手本体4的结构如图4和图5中所述,其为一内部中空的壳体类结构,在扶手本体4的一端,于其两个相对侧壁上设有贯穿状的扶手安装孔41,并且在其中一侧侧壁的内侧,于扶手安装孔41的边沿还形成有下凹状的沉槽42,而前述的设置于扶手本体4上的第一啮合部即为设置于沉槽42内的环扶手安装孔41布置的扶手啮合齿43。
安装座3及第一转轴31的结构如图6中所示,安装座3为一块状结构,在其两相对端连接有安装耳30,以用于安装座3在座椅靠背1上的固定。第一转轴31固定于安装座3的中部,且第一转轴31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以能够有利于轻量化设计。在第一转轴31的端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布置的限位槽32,限位槽32贯穿第一转轴31外周壁的两侧,其用于和下文所述的设置于主体6上的限位块配合,而构成限制主体6相对于第一转轴31旋转的限制部。
主体6的结构如图7和图8中所示,其可沿第一转轴31的轴向滑动,且具体结构上,主体6包括具有通孔62的筒体61,第一转轴31即穿设于通孔62内。在筒体61的一端于其外周壁上形成有环状的第一啮合齿63,第一啮合齿63即是前述的与扶手本体4上的第一啮合部相对应的第二啮合部。相对于第一啮合齿63,在筒体61另一端的连接有连接块64,连接块64沿筒体61的径向布置,并位于筒体61端面的中部,在连接块64的端部则连接有沿筒体61的径向向两侧外伸的限位块65。前述的配合部即由限位块65靠近于筒体61一侧的端面形成,且限位块65可为通过螺钉或粘结等方式连接在连接块64的端部。
在主体6套设于第一转轴31上时,限位块65滑动嵌装于限位槽32内,由此实现阻止主体6绕第一转轴31的转动。挡圈8的结构如图9中所示,其包括形成有过孔83的挡圈本体81,在挡圈本体81的一侧端面上固连有绕过孔93布置的凸环82,凸环82的外径小于挡圈本体81,通过凸环82的设置可有利于在扶手本体4上的稳定布置。
第一旋钮本体9的结构如图10所示,其包括呈环状的基体91,而在基体91的一侧端面上则形成有沿基体91的周向布置,且于基体91的轴向上交替凸凹布置的第一抵接面92及第二抵接面93,各第一抵接面92和第二抵接面93共同构成了设置于前述驱动组件上的抵接部。第一抵接面92和第二抵接面93的凸凹布置,使得在第一旋钮本体9的轴线方向上形成了高程不同的可与形成于限位块65上的配合部相抵接的抵接配合,从而因该高程的交替,可实现对主体6的滑动驱使。
本实施例中旋钮盖5的结构如图11中所示,为便于承接外部驱动力,在旋钮盖5的外周壁上也形成有防滑纹路。而本实施例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在装配时如图12中所示,首先将第一转轴31穿于扶手安装孔41内,再将套设有第一弹簧7、并未连接限位块65的主体6从另一侧插于扶手安装孔41内,并套设于第一转轴31上。然后,将挡圈8通过螺接、卡接或粘结等形式固连于第一转轴31上,使得第一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扶手啮合齿43与第一啮合齿63啮合。最后,将第一旋钮本体9套设于第一转轴31端部,连接限位块65并使其卡设于限位槽32内,再连接上旋钮盖5便可。
本实施例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在使用时,当形成于限位块65上的配合部与第一旋钮本体9上的第二抵接面93抵接,如图13中所示,此时处于前述的第二状态下,因第一啮合齿63与扶手啮合齿43的啮合,而使得扶手本体4相对于安装座3固定,也即使得座椅扶手2于座椅靠背1固定。当需要对扶手本体4相对于座椅靠背1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如图14中所示,通过旋钮盖5带动第一旋钮本体9转动,使得限位块65上的配合部与第一旋钮本体9上的第一抵接面92抵接。因沿第一旋钮本体9高程的变化,使得限位块65带动主体6沿第一转轴31滑动,而使第一啮合齿63脱离与扶手啮合齿43的啮合,此时便可自由选择扶手本体4,当扶手本体4转动至合适角度,再选择第一旋钮本体9,使限位块65上的配合部重新与第二抵接面93抵接,在第一弹簧7的作用下,第一啮合齿63恢复与扶手啮合齿43的啮合,由此即可将扶手本体定位在调节后的角度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其为同基于实施例一中的设计思想下的座椅扶手2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如图15及图1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于安装座3上的转轴称之为第二转轴33,扶手本体4转动设置在第二转轴33上,前述的调整组件为沿第二转轴33的径向滑动设置的两个滑块12,两个滑块12之间以靠背状布置,在各滑块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啮合部及配合部。前述的弹性组件为抵置在两个滑块12之间的第二弹簧13,前述的驱动组件,为转动设置在第二转轴33上的第二旋钮本体11,而且在第二转轴33的端部也连接有可对扶手本体4进行抵挡,以构成前述阻挡部的挡板10。
扶手本体4的结构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扶手本体4有着和实施例一中的扶手本体4大致相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形成于一侧侧壁上的沉槽42位于该侧壁的外侧端面上,扶手啮合齿43依然设置于沉槽42内。本实施例的安装座3及第二转轴33的结构如图19中所示,其中,安装座3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第二转轴33仍固定于安装座3的中部,在第二转轴3的端部形成有沿第二转轴33的径向布置的滑槽34,滑槽34也位于第二转轴33端部的中部区域。
在滑槽34的中部还固连有沿第二转轴33的轴向布置的连接板35,连接板35上形成有贯通孔36,连接板35的端部连接有沿第二转轴33的径向布置的端板37。前述的两个滑块12即滑动嵌装于滑槽34内,并分别位于连接板35的两侧,而第二弹簧13穿过贯通孔36,以抵置在两侧滑块12之间,前述的固连于第二转轴33端部的挡板10则连接于端板37上,其具体可通过螺接、卡接或粘结等形式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的滑块12的结构如图20中所示,其包括呈半圆柱状的第一滑块本体121,以及固连于第一滑块本体121一端的呈方形的第二滑块本体122,在第二滑块本体122上形成有第二啮合齿124,且第二啮合齿124与第一滑块本体121弧状端面位于同一侧,该第二啮合齿124即是前述的用于和扶手本体4上的第一啮合部相对应的第二啮合部。相对于其弧状端面,在第一滑块本体121的另一侧端面上还固连有定位柱123,在使用中定位柱123为插设于第二弹簧13内,以此可使得第二弹簧13在两个滑块12之间布置的更为稳定。
本实施例中,前述的设于滑块12上的配合部即由第一滑块本体121弧状端面形成。而第二旋钮本体11的结构如图21中所示,其为一圆饼状结构,在第二旋钮本体11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111,连接孔111为一长圆孔,其内壁上两个相对的呈平面的内壁构成了可与上述滑块12上的配合部相抵接的第三抵接面112,而连接孔111内壁上两个相对呈弧形的内壁则构成了可与滑块12上配合部相抵接的第四抵接面113。由图21可看出,第三抵接面112及第四抵接面113也为于第二旋钮本体11径向上交替凹凸布置,两者共同构成了设于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上的抵接部。
本实施例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在组装时,如图22所示,先将扶手本体4套设于第二转轴33上,然后将第二弹簧13穿于贯通孔36中,并将两个滑块12以靠背状装入滑槽34中,再将第二旋钮本体11套装于第二转轴33上,并使两侧滑块12中的第一滑块本体121插装于连接孔111中,使得第二弹簧13呈压缩状,最后将挡板10固连于端板37上即可。
本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在使用时,当形成于滑块12中第一滑块本体121上的配合部与连接孔111中的第四抵接面113抵接配合时,如图23及图24中所示,此时处于前述的第二状态下,因两侧第四抵接面113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两侧第三抵接面112之间的径向距离,因此在第二弹簧13的作用力下,两侧滑块12上的第二啮合齿124与扶手本体4上的扶手啮合齿43啮合,扶手本体4被定为在第二转轴33上,也即座椅扶手2被固定在座椅靠背1上。
当需要调整座椅扶手2的角度时,如图25及图26中所示,先施加外力转动第二旋钮本体11,使得滑块12上的配合部与第三抵接面112抵接,此时两侧滑块12相向滑动,而使得第二啮合齿124与扶手啮合齿43脱离,便可转动扶手本体4。在扶手本体4转动至合适角度后,再次转动第二旋钮本体11,使滑块12上的配合部恢复与第四抵接面113的抵接,在第二弹簧13的作用下,第二啮合齿124也恢复与扶手啮合齿43的啮合,由此扶手本体4,也即座椅扶手2便可固定在调整角度后的位置上。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座椅靠背,还包括设置于座椅靠背上的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通过装设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能够实现扶手的转动调节,以可使其停放在不同的角度上,而提升座椅扶手的使用感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包括固连有转轴的安装座(3),及转动装设于所述转轴上的扶手本体(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扶手本体(4)上形成有绕所述转轴布置的第一啮合部,还包括:
调整组件,滑动设于所述转轴上,在所述调整组件的一端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啮合部布置的第二啮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啮合部,在所述调整组件的另一端设有配合部;
驱动组件,转动设于所述转轴上,并具有与所述配合部相接的抵接部;
弹性组件,设于所述转轴上,以对所述调整组件施加沿其滑动方向的作用力,在所述驱动组件因外部驱动而旋转时,所述调整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转轴的滑动,以使所述配合部构成与所述抵接部间抵接配合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间脱离啮合,而使所述扶手本体(4)具有绕所述转轴的转动,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相连,而使所述扶手本体(4)定位于其一转动角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主体(6),所述第二啮合部和所述配合部分设于所述主体(6)的两端,所述弹性组件抵置于所述主体(6)和所述转轴之间,在所述主体(6)和所述转轴间设有阻止所述主体(6)绕所述转轴转动的限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包括设于所述转轴端部的、沿所述转轴轴向布置的限位槽(32),以及设于所述主体(6)一端的、滑动嵌装于所述限位槽(32)中的限位块(65),所述配合部形成于所述限位块(6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一旋钮本体(9),所述抵接部为环所述第一旋钮本体(9)的周向设于所述第一旋钮本体(9)一侧的、于所述第一旋钮本体(9)的轴向上交替凸凹布置的第一抵接面(92)和第二抵接面(9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上形成有沿其径向布置的滑槽(34),所述调整组件包括以靠背状滑动设于所述滑槽(34)中的两个滑块(12),所述弹性组件抵置于两所述滑块(12)之间,于两所述滑块(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啮合部和所述配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过其上的连接孔(111)、转动设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二旋钮本体(11),所述抵接部为环所述连接孔(111)的周向设置的、于所述第二旋钮本体(11)的径向上交替凸凹布置的第三抵接面(112)和第四抵接面(11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上固连有对所述扶手本体(4)进行抵挡,以阻止所述扶手本体(4)由所述转轴上脱出的阻挡部。
10.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70169.9A CN108372813B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及汽车座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70169.9A CN108372813B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及汽车座椅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72813A true CN108372813A (zh) | 2018-08-07 |
CN108372813B CN108372813B (zh) | 2020-06-16 |
Family
ID=6301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70169.9A Active CN108372813B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及汽车座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7281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74562A (zh) * | 2019-03-04 | 2019-05-21 | 陈碧毅 | 新型汽车座椅 |
CN111231785A (zh) * | 2020-03-27 | 2020-06-05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卡车座椅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61967A1 (en) * | 1981-03-26 | 1982-10-06 | Nissan Motor Co., Ltd. | Seat with a reclining back and an armrest |
US5597209A (en) * | 1995-05-11 | 1997-01-28 | Hoover Universal, Inc. |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armrest with a ratchet |
CN1784324A (zh) * | 2003-05-07 | 2006-06-07 | 株式会社宇宝技术 | 肘靠倾斜装置 |
CN102717730A (zh) * | 2011-03-30 | 2012-10-1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调角器及车辆座椅 |
US20150223610A1 (en) * | 2014-02-07 | 2015-08-13 | Po-Chuan Tsai | Rotatable Armrest |
-
2016
- 2016-10-28 CN CN201610970169.9A patent/CN1083728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61967A1 (en) * | 1981-03-26 | 1982-10-06 | Nissan Motor Co., Ltd. | Seat with a reclining back and an armrest |
US5597209A (en) * | 1995-05-11 | 1997-01-28 | Hoover Universal, Inc. |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armrest with a ratchet |
CN1784324A (zh) * | 2003-05-07 | 2006-06-07 | 株式会社宇宝技术 | 肘靠倾斜装置 |
CN102717730A (zh) * | 2011-03-30 | 2012-10-1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调角器及车辆座椅 |
US20150223610A1 (en) * | 2014-02-07 | 2015-08-13 | Po-Chuan Tsai | Rotatable Armrest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74562A (zh) * | 2019-03-04 | 2019-05-21 | 陈碧毅 | 新型汽车座椅 |
CN111231785A (zh) * | 2020-03-27 | 2020-06-05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卡车座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72813B (zh) | 2020-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44508B2 (en) | Seat reclining device | |
CN102145663B (zh) | 座椅调角器及其自锁机构及具有该调角器的座椅 | |
JP5537661B2 (ja) | 車両シート用取付具 | |
US9022478B2 (en) | Stick-slip elimination device for seat recliner mechanism | |
CN108368921A (zh) | 皮带轮解耦器 | |
EP2823993B1 (en) | Recli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 |
TW201014747A (en) | Multiple bevel assembly with hollow bodies | |
CN104276057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楔形件的斜度调节器 | |
KR101787990B1 (ko) | 차량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닝장치 | |
KR101422419B1 (ko) | 자동차 시트용 리클라이너 | |
CN104854369A (zh) | 扭振减振器 | |
CN108372813A (zh) | 多角度调节的座椅扶手及汽车座椅 | |
US9579784B2 (en) | Connecting structure-contained connection device of electric tool for connection with angle adjuster | |
CN105691251A (zh) | 一种无极调节调角器 | |
US8955910B2 (en) | Recliner swing-gate control spacer | |
CN102341266B (zh) | 用于车辆座椅的配件 | |
US11065995B2 (en) | Pumping device for seat of vehicle | |
EP3984813B1 (en) | Seat reclining device | |
CN105636826B (zh) |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可分离的铰链组件 | |
JP2016109299A (ja) | 自動車用のトルク伝達装置 | |
KR101730583B1 (ko) | 차량 시트용 리클라이너 샤프트 | |
JP5186827B2 (ja) | 回転留め装置 | |
KR20140135328A (ko) | 자동차 조향축의 잠금장치 | |
KR100896412B1 (ko) | 시트 리클라이닝 장치 | |
CN108297758A (zh) | 座椅扶手安装总成及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