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6030A -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6030A
CN108366030A CN201710082170.2A CN201710082170A CN108366030A CN 108366030 A CN108366030 A CN 108366030A CN 201710082170 A CN201710082170 A CN 201710082170A CN 108366030 A CN108366030 A CN 108366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subcarrier
raster
devian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21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6030B (zh
Inventor
孙伟
郭志恒
谢信乾
程型清
万蕾
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15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663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3489 priority patent/WO2018137574A1/zh
Priority to BR112019015404-3A priority patent/BR112019015404A2/pt
Priority to JP2019538527A priority patent/JP6904512B2/ja
Priority to EP18745138.0A priority patent/EP3576363B1/en
Publication of CN108366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6030A/zh
Priority to US16/517,282 priority patent/US1090405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6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60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821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C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81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aints
    • H04L27/2688Resistance to perturbation, e.g. noise, interference or f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6Requirements on out-of-channel emi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24Carrier regulation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2027/0026Correction of carrier off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83Signal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包括:基站根据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第一载波进行子载波映射,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有第一偏移值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关于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通过该方法可以避免了由子载波映射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子载波间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及基站、一种确定子载波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下一代通信技术,例如5G,需要低频载波来提供更好的覆盖和移动性需求。而现有6GHz以下的频带已经分配给了现有的通信系统,如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等。
5G的新空口(new radio,NR)技术如果使用6GHz以下的频带的载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频带重新划分,重新分配频带给NR使用,频带重新划分是一个比较复杂和长期的过程,且要考虑NR与LTE的邻频部署问题,会影响NR的实际部署和商用时间;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NR与LTE共享载波。
通过这种NR和LTE共享载波的方式,可以在保证NR的覆盖和移动需求时,使NR实现尽早部署和商用。但是,由于NR与LTE的子载波映射方式很可能不同,NR和LTE共享载波时会出现子载波干扰,从而严重影响了NR和LTE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以尽可能地避免存在不同子载波映射方式时可能出现的子载波干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包括:基站根据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第一载波进行子载波映射,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有第一偏移值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关于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通过对第一载波采用统一的子载波映射方式,可以减小或消除由于不同子载波映射方式同时存在而产生的子载波干扰。当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共享载波时,基站可以对该共享载波按照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进行子载波映射,从而在基站侧减小或消除由于不同子载波映射方式同时存在而产生的子载波干扰。例如,在NR与LTE共享载波时,基站对共享载波中NR的子载波映射方式进行调整,使得NR的子载波映射方式按照LTE的子载波映射方式进行映射,避免了在共享载波中NR与LTE的子载波间干扰。基站通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使得终端可以获取NR的子载波的实际映射的频率位置,从而使得终端可以进行更精确的频率同步,避免了由于终端和基站确定的子载波映射频率值不同导致的采样频率失败带来的传输失败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述第一载波的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绝对无线频道号EARFCN。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系统消息或者RRC信令中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或第二值。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0;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或者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二偏移值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0.5)*Raster,或者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Raster。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或者,所述第二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Raster2-Raster1)、+Raster1、或-Raster1中的任一个。其中,Raster1为第一信道栅格的值,Raster2为第二信道栅格的值,所述第一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所述第二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可选地,所述第二偏移值的取值为集合{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中的任一元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偏移值满足以下公式中的任一个: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Raster+7.5KHz、或X-floor(X/Raster)*Raster-7.5KHz。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至第十一值中的任一个。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0;所述第二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7.5KHz;所述第三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7.5KHz;所述第四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五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六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七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八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所述第九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所述第十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所述第十一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共享的下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子载波的方法,包括:终端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携带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一偏移值为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关于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以及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的频率位置。终端通过接收指示信息可以获取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的实际映射的频率位置。进而可以进行更精确的频率同步,避免了由于终端和基站确定的子载波映射频率值不同导致的采样频率失败带来的传输失败情况的发生。其中,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为LTE的子载波映射方式,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NR的子载波映射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述第一载波的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绝对无线频道号EARFCN,所述终端可以根据所述EARFCN获得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
其中,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消息或者RRC信令获得所述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或第二值。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0;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或者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二偏移值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0.5)*Raster,或者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Raster。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或者,所述第二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Raster2-Raster1)、+Raster1、或-Raster1中的任一个。其中,Raster1为第一信道栅格的值,Raster2为第二信道栅格的值,所述第一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所述第二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可选地,所述第二偏移值的取值为集合{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中的任一元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偏移值以及第一频率得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所述载波中心频率为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偏移值之和,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终端根据EARFCN获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偏移值满足以下公式中的任一个: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Raster+7.5KHz、或X-floor(X/Raster)*Raster-7.5KHz。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至第十一值中的任一个。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0;所述第二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7.5KHz;所述第三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7.5KHz;所述第四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五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六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七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八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所述第九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所述第十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所述第十一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共享的下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第一载波进行子载波映射,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有第一偏移值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关于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收发器,用于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通过对第一载波采用统一的子载波映射方式,可以减小或消除由于不同子载波映射方式同时存在而产生的子载波干扰。当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共享载波时,基站可以对该共享载波按照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进行子载波映射,从而在基站侧减小或消除由于不同子载波映射方式同时存在而产生的子载波干扰。例如,在NR与LTE共享载波时,基站对共享载波中NR的子载波映射方式进行调整,使得NR的子载波映射方式按照LTE的子载波映射方式进行映射,避免了在共享载波中NR与LTE的子载波间干扰。基站通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使得终端可以获取NR的子载波的实际映射的频率位置,从而使得终端可以进行更精确的频率同步,避免了由于终端和基站确定的子载波映射频率值不同导致的采样频率失败带来的传输失败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述第一载波的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绝对无线频道号EARFCN。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系统消息或者RRC信令中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或第二值。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0;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或者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二偏移值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0.5)*Raster,或者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Raster。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或者,所述第二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Raster2-Raster1)、+Raster1、或-Raster1中的任一个。其中,Raster1为第一信道栅格的值,Raster2为第二信道栅格的值,所述第一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所述第二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可选地,所述第二偏移值的取值为集合{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中的任一元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偏移值满足以下公式中的任一个: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Raster+7.5KHz、或X-floor(X/Raster)*Raster-7.5KHz。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至第十一值中的任一个。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0;所述第二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7.5KHz;所述第三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7.5KHz;所述第四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五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六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七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八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所述第九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所述第十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所述第十一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共享的下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收发器,用于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携带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一偏移值为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关于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以及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的频率位置。终端通过接收指示信息可以获取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的实际映射的频率位置。进而可以进行更精确的频率同步,避免了由于终端和基站确定的子载波映射频率值不同导致的采样频率失败带来的传输失败情况的发生。其中,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为LTE的子载波映射方式,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NR的子载波映射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述第一载波的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绝对无线频道号EARFCN,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EARFCN获得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
其中,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消息或者RRC信令获得所述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或第二值。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0;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或者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二偏移值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0.5)*Raster,或者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Raster。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或者,所述第二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Raster2-Raster1)、+Raster1、或-Raster1中的任一个。其中,Raster1为第一信道栅格的值,Raster2为第二信道栅格的值,所述第一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所述第二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可选地,所述第二偏移值的取值为集合{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中的任一元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偏移值以及第一频率得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所述载波中心频率为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偏移值之和,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终端根据EARFCN获得。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偏移值满足以下公式中的任一个: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Raster+7.5KHz、或X-floor(X/Raster)*Raster-7.5KHz。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至第十一值中的任一个。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0;所述第二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7.5KHz;所述第三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7.5KHz;所述第四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五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六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七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2-Raster1)-7.5KHz;所述第八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所述第九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所述第十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所述第十一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Raster1-7.5KHz。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共享的下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包括:基站根据第一信道栅格和第二信道栅格确定第二偏移值;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二偏移值的取值为集合{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中的任一元素。或者,所述第二偏移值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0.5)*Raster,或者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Raster。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第二信道栅格的值。通过该方法,使得终端可以获得实际的载波中心频率。进而终端可以进行更精确的频率同步,避免了由于终端和基站的子载波中心频率不同导致的采样频率失败带来的传输失败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当第二信道栅格为180KHz时,所述第二偏移值的取值为集合{0,-20,20,-40,40,-60,60,-80,80}中的任一元素。当第二信道栅格为90KHz时,所述第二偏移值的数值的取值为集合{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中的任一元素。所述基站还向终端发送EARFC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道栅格为LTE的信道栅格,第二信道栅格为NR的信道栅格。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载波中心频率的方法,包括:终端从基站接收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偏移值以及第一频率得到载波中心频率,所述载波中心频率为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偏移值之和,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终端根据EARFCN获得。通过该方法,终端可以获得实际的载波中心频率。进而可以进行更精确的频率同步,避免了由于终端和基站的子载波中心频率不同导致的采样频率失败带来的传输失败情况的发生。
所述第二偏移值的取值为集合{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中的任一元素。
或者,所述第二偏移值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0.5)*Raster,或者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Raster。所述载波中心频率为所述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偏移值之和,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终端根据EARFCN获得。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
具体地,当NR的信道栅格为180KHz时,所述第二偏移值的取值为集合{0,-20,20,-40,40,-60,60,-80,80}中的任一元素。当NR的信道栅格为90KHz时,所述第二偏移值的数值的取值为集合{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中的任一元素。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执行第五方面的方法的基站。所述基站可以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信道栅格和第二信道栅格确定第二偏移值;所述收发器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本实施例中更多的具体特征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执行第六方面的方法的终端。所述终端可以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所述收发器用于从基站接收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偏移值以及第一频率得到载波中心频率,所述载波中心频率为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偏移值之和,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终端根据EARFCN获得。本实施例中更多的具体特征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上行信号的方法,包括:基站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其中,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包括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所述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域偏移,所述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在频域上是对齐的;所述下行子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与所述上行子载波所在的上行载波是成对的;基站根据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接收上行信号。
其中,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
或者,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上行信号的方法,包括:终端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其中,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包括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所述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域偏移,所述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在频域上是对齐的;所述下行子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与所述上行子载波所在的上行载波是成对的;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发送上行信号。
其中,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
或者,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其中,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包括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所述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域偏移,所述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在频域上是对齐的;所述下行子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与所述上行子载波所在的上行载波是成对的;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接收上行信号。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其中,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包括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所述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域偏移,所述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在频域上是对齐的;所述下行子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与所述上行子载波所在的上行载波是成对的;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发送上行信号。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网络设备或UE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所设计的程序。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LTE下行载波的子载波映射示意图;
图2为一种LTE上行载波的子载波映射示意图;
图3为一种NR与LTE共享下行载波时的子载波间干扰示意图;
图4为一种NR与LTE共享上行载波的示意图;
图5为一种NR与LTE共享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结构的简化示意图;
图9为一种接收上行信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第一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11为第二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12为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的示意图;
图13为一种发送上行信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其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英文:evolved NodeB;简称: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英文:3rd generation;简称:3G)系统中,称为节点B(英文:Node B),在未来新无线(NewRadio,NR)网络中,称为gNB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基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指用户设备,具体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英文:Mobile Station;简称:MS)、移动终端(英文: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英文:Mobile Telephone)、手机(英文:handset)、便携设备(英文:portable equipment)、以及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NR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LTE的下行载波在进行子载波映射时,会预留一个直流子载波,该直流子载波位于下行载波的中心频率处。图1为一种LTE下行载波的子载波映射示意图。如图1所示,fc表示下行载波中心频率,直流子载波位于fc。LTE的上行载波的子载波映射时,上行子载波关于上行载波中心频率对称。图2为一种LTE上行载波的子载波映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fc表示上行载波中心频率,上行子载波关于fc对称。
NR的下行和上行的子载波映射都不会预留直流子载波,而且NR的上下行的子载波映射方式是相同的。具体地,NR可能采用图2所示的子载波映射方式。
对于NR采用图2的子载波映射方式的情形,当NR与LTE共享下行载波时,就会出现NR的下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图2所示,LTE的下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图1所示。图3为一种NR与LTE共享下行载波时的子载波间干扰示意图。在LTE和NR以频分复用(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FDM)的方式共享同一个下行载波时,因为NR和LTE的下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不同,当NR和LTE的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相同时,就会出现图3所示子载波间干扰。图3中虚线表示NR的子载波,实线表示LTE的子载波。
在LTE系统中,仅在被专门分配的载波上进行通信。根据LTE的技术标准,载波的中心频率必须为100kHz的整数倍,也即载波的中心频率需要满足信道栅格(Channel Raster)规则,即载波中心频率是信道栅格的值的整数倍。具体地,上行载波中心频率和下行载波中心频率由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绝对无线频道号(E-UTRA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EARFCN)标识。而终端在进行小区初始接入时,会在100kHz的整数倍的载波频率上进行搜索。终端一旦搜索到可以通信的小区便会尝试驻留到该小区,并根据搜索的信道栅格结果获得该小区下行载波中心频率,并读取该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该广播消息中包含了该小区的上行EARFCN。终端可以根据EARFCN获得该小区的上行载波中心频率,进而在该上行载波中心频率上发起随机接入,从而可以与基站建立连接。其中,载波中心频率可以认为是载波的中心频点,在某些场合也被简称为载波频率。
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NR与LTE可以以共享载波的形式共存。因此,当共享的载波为LTE的载波时,需要考虑LTE的子载波映射以及信道栅格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法,可以减小或消除由子载波映射或信道栅格引起的子载波干扰,下面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NR与LTE共享载波的场景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NR与LTE共享上行载波。图4为一种NR与LTE共享上行载波的示意图。其中,如图4所示,NR的专用载波是下行载波,进一步地,NR的专用载波的传输方式可以是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方式。NR与LTE共享使用LTE的上行载波。进一步地,该共享的上行载波的传输方式可以是(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方式。NR和LTE在某些子帧或时隙以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方式共享LTE的上行载波,如图4中的时隙3或子帧3。而NR和LTE在某些子帧或时隙以频分复用(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FDM)的方式共享LTE的上行载波,如图4中的时隙8或子帧8。其中,SRS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
第二种:NR和LTE共享下行载波和上行载波。图5为一种NR与LTE共享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的示意图。NR与LTE共享使用LTE的下行载波以及上行载波。NR和LTE共享使用LTE载波的方式可以是FDM方式,也可以是TDM方式。其中,在图5中,下行载波中,NR占用时隙3或子帧3,即为TDM方式。而NR和LTE在某些子帧或时隙共享LTE的下行载波,如图5中的时隙8或子帧8,即为FDM方式。另外,图5中NR没有异于LTE载波的专用载波,但也可以给NR分配异于LTE载波的专用载波。其中,PDCCH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时隙或子帧的个数及位置都只是一个示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换时隙个数以及位置。另外,也存在NR和LTE只共享下行载波的情形,具体共享方式可以参考图4或图5,在此不再赘述。
但是NR在与LTE共享载波时需要考虑因为子载波映射方式不同而导致的NR的子载波和LTE的子载波之间的干扰问题。例如,LTE的下行载波有直流子载波预留,上行载波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预留,而NR的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都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预留,在NR与LTE共享使用下行载波时,会由于NR的子载波和LTE的子载波映方式不同或者说子载波映射的频率位置相差半个子载波而产生子载波间干扰。例如图3所示的子载波间干扰。类似的,如果NR与LTE共享上行载波时,也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由于子载波映射方式不同而带来的子载波间干扰,在共享载波上,NR的子载波映射方式可以和LTE方式相同(例如在共享下行载波时,NR和LTE都采用图1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认为NR按照图1(或图2)的方式进行子载波映射时,相比于按照图2(或图1)的方式进行子载波映射的结果偏移半个子载波。但终端仍按照NR的原来映射方式进行处理时会出现频率偏差。因此基站需要通知终端相关信息以使得终端根据该相关信息能够得到实际的子载波映射的频率位置。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基站根据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第一载波进行子载波映射。
其中,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中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中的子载波有第一偏移值的频率偏移。进一步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中的子载波关于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有直流子载波,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中的子载波关于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另外,在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中的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中的子载波的频率宽度相同时,第一偏移值可以是半个子载波的频率宽度。具体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可以为LTE的子载波映射方式,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可以为NR的子载波映射方式。或者,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可以为图1所示的子载波映射方式,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可以为图2所示的子载波映射方式。
可选地,NR的专用载波可以类似地按照NR与LTE的共享载波的处理方式进行子载波映射。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载波是NR和LTE共享的下行载波,第一载波的子载波映射方式可以与LTE保持一致,子载波映射相对于载波中心频率偏移半个子载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子载波映射时,实际的载波载波中心频率偏移半个子载波。
步骤602:基站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携带第一偏移值的信息。
其中,该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系统消息或者RRC信令中发送。可选地,该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取值中的一个。该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取值对应着第一偏移值的一个或多个可能的情况。例如,第一偏移值为-7.5KHz、+7.5KHz或0时,该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可以为第一值、第二值或第三值,其中,第一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7.5KHz,以此类推。可选地,该第一偏移值的信息为第一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在第一方向上偏移半个子载波,该第一偏移值的信息为第二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在第二方向上偏移半个子载波,该第一偏移值的信息为第三值表示不进行偏移。当然,该第一偏移值的信息也可以不包括第三值,相应地,第一偏移值不包括为0的情况。
通过指示信息,基站可以通知NR的终端第一载波的子载波映射方式。该实现方式既可以适用共享下行载波的情形,也可以适用共享上行载波的情形。以共享下行载波为例,LTE的下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如图1所示。在共享下行载波时,为了使得NR的子载波与LTE的子载波不产生干扰,需要保证NR的子载波与LTE的子载波在频率上是对齐的或者是没有交叉的。因此,可以将共享的下行载波中NR按照LTE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例如图1的映射方式)进行子载波映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认为共享的下行载波中NR按照NR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例如图2的映射方式,其中NR的子载波宽度和LTE的子载波宽度相同)进行子载波映射后,又偏移了半个子载波。例如,根据LTE的子载波间隔,可以得到,NR的子载波的频率偏移值可以是-7.5Khz,或者+7.5Khz。
关于上述指示信息携带的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指示信息直接携带与第一偏移值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值。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由表1表示。
表1指示信息表
进一步地,根据偏移方向的不同,可以有向第一方向偏移半个子载波或者向第二方向偏移半个子载波。类似地,频率偏移可以是-7.5KHz,或者+7.5KHz。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格只是一个示例,可以针对共享下行载波和共享上行载波分别设计相应的表格。指示信息也可以有更多的取值,例如,指示信息为第三值时,表示频率偏移为x Hz,x可以为任意实数。
关于上述指示信息携带的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由表2表示。该指示信息与第一偏移值相对应,该对应关系(或该表)可以由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也可以是预先分别被配置在基站和终端当中。
表2指示信息的另一种形式
指示信息 含义
0 子载波映射不进行频率偏移
1 子载波映射进行频率偏移-7.5KHz
2 子载波映射进行频率偏移+7.5KHz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可以直接为频率偏移的具体取值,例如该指示信息为-7.5KHz、+7.5KHz或0。
对于NR没有专用下行载波的场景,例如图5所示的共享载波场景,共享载波可以是FDD载波(例如图5中时隙8中NR和LTE是通过频分的方式共享载波的)。需要通知终端共享载波的指示信息,以使得终端可以根据指示信息获取NR的子载波的频率位置。具体地,基站可以通知终端共享载波的EARFCN和该指示信息。一种可能的示例,同步信道在整个共享载波的频带中心位置,此时不需要通知EARFCN。终端可以通过检测同步信道获取载波中心频率,因此可以只需要通知该指示信息。对于NR有专用下行载波的场景,基站可以通过专用下行载波通知共享载波的指示信息(或相关载波信息)。进一步地,也可以通过该专用下行载波通知终端共享载波的EARFCN。需要说明的是,EARFCN用于指示一个载波的中心频率,其可以被其他能够实现该功能的参数替代,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
步骤603:终端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
其中,该指示信息携带第一偏移值的信息,该第一偏移值为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的频率偏移。进一步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中的子载波关于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有直流子载波,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中的子载波关于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另外,在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中的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中的子载波的频率宽度相同时,第一偏移值可以是半个子载波的频率宽度。
其中,终端可以通过接收系统消息或者RRC信令获取该指示信息。可选地,该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取值中的一个。该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取值对应着第一偏移值的一个或多个可能的情况。例如,第一偏移值为-7.5KHz、+7.5KHz或0时,该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可以为第一值、第二值或第三值,其中,第一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7.5KHz,以此类推。可选地,该第一偏移值的信息为第一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在第一方向上偏移半个子载波,该第一偏移值的信息为第二值表示第一偏移值为在第二方向上偏移半个子载波,该第一偏移值的信息为第三值表示不进行偏移。当然,该第一偏移值的信息也可以不包括第三值,相应地,第一偏移值不包括为0的情况。
进一步地,终端还可以从基站接收EARFCN。
步骤604:终端根据指示信息、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以及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确定该第一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的频率位置。
具体地,终端对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按照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偏移值进行偏移,以得到按照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实际载波中心频率,进而根据该实际载波中心频率以及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可以得到一个或多个子载波频率位置。例如,对于NR和LTE共享载波的情形,终端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NR的子载波的频率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通过EARFCN获取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后,终端通过NR的子载波映射方式获取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的第一频率位置,并根据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偏移值(或子载波映射频率偏移值),进一步获取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的第二频率位置。其中第二频率位置与第一频率位置有第一偏移值的频率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可以通过携带在广播消息或者专用消息中的EARFCN由终端获取,还可以为终端在接收同步信号时获取。
可选的,终端通过EARFCN获取载波中心频率方式为:下行EARFCN与下行载波中心频率(单位:兆赫兹(MHz))之间的关系由公式:FDL=FDL_low+0.1(NDL–NOffs-DL)给出,其中,FDL为下行载波中心频率,NDL为下行EARFCN,FDL_low为该频段的频率最低值和NOffs-DL为该频段内的偏置值。FDL_low和NOffs-DL可以由标准规定,例如表3所示。举例来说,当基站通知终端下行EARFCN(或NDL)为10时,NDL所在的取值范围为0–599,因此,对应的FDL_low和NOffs-DL分别为2110和0,根据公式计算得到NDL为10对应的载波中心频率为2111Mhz。类似地,上行EARFCN与上行载波中心频率(单位:兆赫兹(MHz))之间的关系由公式:FUL=FUL_low+0.1(NUL–NOffs-UL)给出,其中,FUL为上行载波中心频率,NUL为上行EARFCN,FUL_low为该频段的频率最低值和NOffs-UL为该频段内的偏置值。
表3FDL_low和NOffs-DL的取值
进一步地,终端通过EARFCN获取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后,根据指示信息携带的第一偏移值(或子载波映射频率偏移值),可以获得第一载波子载波映射时的实际载波中心频率,从而获得第一载波子载波映射的频率值。
可选的,终端可以直接根据EARFCN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偏移值(或子载波映射频率偏移值,可以用Foffs表示,获取若第一载波按照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进行子载波映射时的实际载波中心频率,FDL=FDL_low+0.1(NDL–NOffs-DL)+Foffs或者FUL=FUL_low+0.1(NUL–NOffs-UL)+Foffs,从而获得第一载波中一个或多个子载波映射的频率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LTE中载波的中心频率必须为100kHz的整数倍,也即载波的中心频率需要满足信道栅格规则。NR的信道栅格规则可能沿用LTE的规则,也可能与LTE不同,例如,NR的载波的中心频率可能是300kHz的整数倍。也就是说,当NR和LTE的信道栅格不相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由于信道栅格不同带来的频率偏移。
因此,指示信息还可以携带第二偏移值的信息,该第二偏移值为由于信道栅格不同带来的频率偏移。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偏移值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_NR+0.5)*Raster_NR或者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_NR)*Raster_NR,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可取的值为从0到(Y-100),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_NR的公倍数,Raster_NR表示NR的信道栅格的值,第二偏移值的单位为KHz。根据NR的信道栅格的值,可以计算得到Y,进一步计算得到所有可选的X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第二偏移值的所有可选的取值。当NR的信道栅格的值为300KHz时,Y的取值为300Khz,则第二偏移值的可能取值为0,100KHz,-100KHz。可选地,该第二偏移值的取值可以如表4所示。其中表4的对应关系可以由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也可以是预先分别被配置在基站和终端当中。例如:
表4第二偏移值的取值
第二偏移值 含义
0 0
1 100KHz
2 -100KHz
可选地,基站分别发送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和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时,终端接收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后,可以按照上文中第一偏移值的操作方式进行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指示信息可以携带总偏移值的信息或者只携带该总偏移值的信息。该总偏移值可以根据第一偏移值和第二偏移值得到,例如总偏移值为第一偏移值与第二偏移值之和。传输总偏移值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法中关于第一偏移值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当NR的信道栅格的值为300KHz时,Y的取值为300Khz,总偏移值的取值如表5或表6所示,表5或6中的对应关系可以由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也可以是预先分别被配置在基站和终端当中。
表5总偏移值的取值
总偏移值 含义
0 0
1 +7.5KHz
2 100KHz+7.5KHz
3 -100KHz+7.5KHz
表6总偏移值的取值
总偏移值 含义
0 0
1 -7.5KHz
2 100KHz-7.5KHz
3 -100KHz-7.5KHz
可选地,当NR的Channel Raster取值为180KHz时,Y的取值为900KHz,该第二偏移值的取值可以如表7所示。其中表7的对应关系可以由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也可以是预先分别被配置在基站和终端当中。例如:
表7第二偏移值的取值
第二偏移值 含义(单位:KHz)
0 0
1 20
2 -20
3 40
4 -40
5 60
6 -60
7 80
8 -80
可选地,当NR的Channel Raster取值为180KHz时,Y的取值为900KHz,则总偏移值的取值如表8或表9所示,表8或9中的对应关系可以由基站和终端预先约定,也可以是预先分别被配置在基站和终端当中。
表8总偏移值的取值
表9总偏移值的取值
总偏移值 含义
0 0
1 -7.5KHz
2 20-7.5KHz
3 -20-7.5KHz
4 40-7.5KHz
5 -40-7.5KHz
6 60-7.5KHz
7 -60-7.5KHz
8 80-7.5KHz
9 -80-7.5KHz
应注意,当没有由于子载波映射所带来的频率偏差时,基站也可以只通知终端第二偏移值的信息。举例来说,基站根据第一信道栅格和第二信道栅格确定第二偏移值;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二偏移值的取值为集合{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中的任一元素。或者,所述第二偏移值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0.5)*Raster,或者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Raster。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第二信道栅格的值。具体地,当第二信道栅格为180KHz时,所述第二偏移值的取值为集合{0,-20,20,-40,40,-60,60,-80,80}中的任一元素。当第二信道栅格为90KHz时,所述第二偏移值的数值的取值为集合{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中的任一元素。上述集合中任一元素的单位可以为KHz。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道栅格为LTE的信道栅格,第二信道栅格为NR的信道栅格。更多具体实现方法可以参考第一偏移值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NR与LTE共享载波时,基站对共享载波中NR的子载波映射方式进行调整使得NR的子载波映射方式按照LTE的子载波映射方式进行映射,避免了在共享载波中NR与LTE的子载波间干扰。基站通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使得终端可以获取NR的子载波的实际映射的频率位置,从而进行更精确的频率同步,避免了由于终端和基站确定的子载波映射频率值不同导致的采样频率失败带来的传输失败情况的发生。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避免了在共享载波的子载波干扰问题,一方面也保证了NR的频率同步,提高了共享载波的频带利用率,同时通过低频载波的共享,也提高了NR的覆盖和移动性能。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从基站和终端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确定子载波的方法以及相关信令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基站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基站包括收发器701,控制器/处理器702。所述收发器701可以用于支持基站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的终端之间收发信息,以及支持所述终端与其它UE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所述控制器/处理器702可以用于执行各种用于与终端或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功能。在上行链路,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接收,由收发器701进行调解,并进一步由控制器/处理器702进行处理来恢复终端所发送到业务数据和信令信息。在下行链路上,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由控制器/处理器702进行处理,并由收发器701进行调解来产生下行链路信号,并经由天线发射给终端。
具体地,控制器/处理器702可以用于根据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第一载波进行子载波映射,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有第一偏移值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关于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所述收发器701可以用于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偏移值满足以下公式中的任一个: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Raster+7.5KHz、或X-floor(X/Raster)*Raster-7.5KHz。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作为另一种示例,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共享的下行载波;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子载波映射方式、指示信息、第一偏移值等特征,相关细节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7仅仅示出了基站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基站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基站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结构的简化示意图,所述终端可以是上文中提到的终端中的一个。所述终端包括收发器801,控制器/处理器8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03和调制解调处理器804。
收发器801调节(例如,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该输出采样并生成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发射给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在下行链路上,天线接收上述实施例中基站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收发器801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并提供输入采样。在调制解调处理器804中,编码器8041接收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调制器8042进一步处理(例如,符号映射和调制)编码后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提供输出采样。解调器8044处理(例如,解调)该输入采样并提供符号估计。解码器8043处理(例如,解交织和解码)该符号估计并提供发送给终端的已解码的数据和信令消息。编码器8041、调制器8042、解调器8044和解码器8043可以由合成的调制解调处理器804来实现。这些单元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LTE及其他演进系统的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
收发器801可以用于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携带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一偏移值为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关于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
控制器/处理器80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以及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的频率位置。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或第二值;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0;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或者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二偏移值为X-floor(X/Raster+0.5)*Raster,或者为X-floor(X/Raster)*Raster。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作为另一种示例,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共享的下行载波;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子载波映射方式、指示信息、第一偏移值等特征,相关细节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终端或基站的控制器/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由处理模块实现,收发器可以由收发模块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图7所示的基站以及图8所示的终端。
图9为一种接收上行信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上行信号的方法,包括:
步骤901:基站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其中,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包括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
所述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域偏移,所述下行子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与所述上行子载波所在的上行载波是成对的。具体的,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在频率划分上或小区初始接入上是成对的。
图10为第一映射方式示意图。如图10所示,UL载波中的每个子载波与DL载波中的每个子载波不是对齐的。可以认为UL子载波与DL子载波之间有半个子载波的偏移。该第一映射方式可以应用于NR与LTE共享LTE上行载波的场景。则,图10中的DL可以指代LTE的下行载波,UL可以指代NR的上行载波。举例来说,低频段(比如800MHz频段)有一对LTE的上下行FDD载波,且高频段(比如3.5GHz甚至几十GHz的频段)上部署有NR下行或NR的TDD系统,由于NR基站在高频段上可以采用大规模天线阵的波束成形技术来抵抗高频带来的路径损耗进而增强下行覆盖,但终端由于尺寸受限而一般会采用全向天线,那么终端的上行发送在高频段上有覆盖问题。因此,可以通过NR的高频段上部署的下行载波与低频段的LTE上行载波联合工作来服务NR终端,此时相当于NR与LTE共享了LTE的上行载波。或者说用LTE的上行载波(或上行载波的一部分)来进行NR的上行传输。
对于NR与LTE共享LTE上行载波的场景,两者的子载波需要对齐,从而可以使得两个系统间的资源协调和资源复用,避免或减少相邻的子载波间的干扰。LTE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绝对频率上的子载波划分方式或者相对于LTE下行子载波划分方式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率偏移。那么也就要求NR的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也需要与LTE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一致。或,NR的上行子载波要相对于绝对频率上的子载波划分方式或者相对于LTE下行子载波划分方式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率偏移。
所述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在频域上是对齐的;所述下行子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与所述上行子载波所在的上行载波是成对的。具体的,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在频率划分上或小区初始接入上是成对的。
图11为第二映射方式示意图。如图11所示,UL载波中的每个子载波与DL载波中的每个子载波是对齐的。可以认为UL子载波与DL子载波之间没有子载波的偏移。该第二映射方式可以应用于NR与LTE不共享LTE上行载波的场景,或者说是NR独立工作的场景,或者也可以适用于NR系统中的灵活双工技术的场景。则,图11中的DL可以指代NR的下行载波,UL可以指代NR的上行载波。灵活双工是指NR FDD的下行载波上的某些子帧可以发送上行信号,且NR FDD的上行载波上的某些子帧可以发送下行信号,这样就会带来相邻基站或相邻小区间的下行发送对于上行接收的干扰.目前的解决方式包括干扰协调或干扰消除,无论哪种解决方式,都需要上下行的子载波是对齐的。此外,相比于LTE的主要部署为子载波间距为15KHz,NR需要支持多种子载波间距的部署,比如15KHz的子载波间距用于支持移动宽带业务,60KHz的子载波间距用于支持低时延且高可靠业务。NR的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需要与绝对频率上的子载波划分方式一致或者与NR下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一致。这样的好处是,不需要对于不同的子载波间距的情况下偏移不同的频率值。比如对于15KHz的子载波间距要偏移半个子载波的7.5KHz,对于30KHz的子载波间距要偏移半个子载波的15KHz,对于60KHz的子载波间距要偏移半个子载波的30KHz,等等。
进一步地,基站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时,可以根据标准预定义的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来确定,也可以根据内部算法来确定。例如,基站根据频段与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的对应关系来确定。一种实现方式是,低频段(如800MHz频段)对应第一映射方式,高频段(如3.5GHz频段)对应第二映射方式,则基站根据实际通信的频段可以确定赏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的边界与绝对频率的子载波分界点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的边界与绝对频率的子载波分界点是对齐的。图12为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频域的子载波会有子载波分界点,可以称为绝对频率的子载波分界点。这些分界点可以认为是频域上的某些固定的频点。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的边界与这些分界点有半个子载波的频率偏移(也可以认为是(N+1/2)个子载波的频率偏移,N为整数)。二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与这些分界点是对齐的。
步骤902:基站根据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接收上行信号。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第一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比如等于2048或4096或其他值等),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比如等于15KHz或30KHz等),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可以看到,生成上行信号的IFFT操作时,上行子载波相对于子载波频率划分方式或相对于下行子载波的映射方式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率偏移。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第二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比如等于2048或4096或其他值等),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比如等于15KHz或30KHz等),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可以看到,生成上行信号的IFFT操作时,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在子载波频率划分上是对齐的,或者上行子载波与子载波划分方式下的子载波频率边界是对齐的。
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场景下,比如NR系统与LTE共享上行载波的场景下,以及NR系统不与LTE共享或NR系统的灵活双工的场景下,子载波映射方式可以做不同的适配,解决干扰子载波间干扰问题。
图13为一种发送上行信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上行信号的方法,包括:
步骤1301:终端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其中,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包括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
所述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域偏移,所述下行子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与所述上行子载波所在的上行载波是成对的。具体的,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在频率划分上或小区初始接入上是成对的。
图10为第一映射方式示意图。如图10所示,UL载波中的每个子载波与DL载波中的每个子载波不是对齐的。可以认为UL子载波与DL子载波之间有半个子载波的偏移。该第一映射方式可以应用于NR与LTE共享LTE上行载波的场景。则,图10中的DL可以指代LTE的下行载波,UL可以指代NR的上行载波。举例来说,低频段(比如800MHz频段)有一对LTE的上下行FDD载波,且高频段(比如3.5GHz甚至几十GHz的频段)上部署有NR下行或NR的TDD系统,由于NR基站在高频段上可以采用大规模天线阵的波束成形技术来抵抗高频带来的路径损耗进而增强下行覆盖,但终端由于尺寸受限而一般会采用全向天线,那么终端的上行发送在高频段上有覆盖问题。因此,可以通过NR的高频段上部署的下行载波与低频段的LTE上行载波联合工作来服务NR终端,此时相当于NR与LTE共享了LTE的上行载波。或者说用LTE的上行载波(或上行载波的一部分)来进行NR的上行传输。
对于NR与LTE共享LTE上行载波的场景,两者的子载波需要对齐,从而可以使得两个系统间的资源协调和资源复用,避免或减少相邻的子载波间的干扰。LTE的上行子载波相对于绝对频率上的子载波划分方式或者相对于LTE下行子载波划分方式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率偏移。那么也就要求NR的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也需要与LTE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一致。或,NR的上行子载波要相对于绝对频率上的子载波划分方式或者相对于LTE下行子载波划分方式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率偏移。
所述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在频域上是对齐的;所述下行子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与所述上行子载波所在的上行载波是成对的。具体的,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在频率划分上或小区初始接入上是成对的。
图11为第二映射方式示意图。如图11所示,UL载波中的每个子载波与DL载波中的每个子载波是对齐的。可以认为UL子载波与DL子载波之间没有子载波的偏移。该第二映射方式可以应用于NR与LTE不共享LTE上行载波的场景,或者说是NR独立工作的场景,或者也可以适用于NR系统中的灵活双工技术的场景。则,图11中的DL可以指代NR的下行载波,UL可以指代NR的上行载波。灵活双工是指NR FDD的下行载波上的某些子帧可以发送上行信号,且NR FDD的上行载波上的某些子帧可以发送下行信号,这样就会带来相邻基站或相邻小区间的下行发送对于上行接收的干扰.目前的解决方式包括干扰协调或干扰消除,无论哪种解决方式,都需要上下行的子载波是对齐的。此外,相比于LTE的主要部署为子载波间距为15KHz,NR需要支持多种子载波间距的部署,比如15KHz的子载波间距用于支持移动宽带业务,60KHz的子载波间距用于支持低时延且高可靠业务。NR的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需要与绝对频率上的子载波划分方式一致或者与NR下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一致。这样的好处是,不需要对于不同的子载波间距的情况下偏移不同的频率值。比如对于15KHz的子载波间距要偏移半个子载波的7.5KHz,对于30KHz的子载波间距要偏移半个子载波的15KHz,对于60KHz的子载波间距要偏移半个子载波的30KHz,等等。
进一步地,终端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时,可以根据标准预定义的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来确定,也可以根据内部算法来确定。例如,终端根据频段与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的对应关系来确定。一种实现方式是,低频段(如800MHz频段)对应第一映射方式,高频段(如3.5GHz频段)对应第二映射方式,则终端根据实际通信的频段可以确定赏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终端也可以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来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该配置信息指示终端采用第一映射方式或第二映射方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的边界与绝对频率的子载波分界点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的边界与绝对频率的子载波分界点是对齐的。图12为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频域的子载波会有子载波分界点,可以称为绝对频率的子载波分界点。这些分界点可以认为是频域上的某些固定的频点。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的边界与这些分界点有半个子载波的频率偏移(也可以认为是(N+1/2)个子载波的频率偏移,N为整数)。二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与这些分界点是对齐的。
步骤1302:终端根据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发送上行信号。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第一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比如等于2048或4096或其他值等),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比如等于15KHz或30KHz等),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可以看到,生成上行信号的IFFT操作时,上行子载波相对于子载波频率划分方式或相对于下行子载波的映射方式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率偏移。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第二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比如等于2048或4096或其他值等),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比如等于15KHz或30KHz等),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可以看到,生成上行信号的IFFT操作时,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在子载波频率划分上是对齐的,或者上行子载波与子载波划分方式下的子载波频率边界是对齐的。
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场景下,比如NR系统与LTE共享上行载波的场景下,以及NR系统不与LTE共享或NR系统的灵活双工的场景下,子载波映射方式可以做不同的适配,解决干扰子载波间干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其中,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包括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所述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域偏移,所述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在频域上是对齐的;所述下行子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与所述上行子载波所在的上行载波是成对的;
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接收上行信号。
其中,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
或者,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其中,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包括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所述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域偏移,所述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在频域上是对齐的;所述下行子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与所述上行子载波所在的上行载波是成对的;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发送上行信号。
其中,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
或者,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根据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第一载波进行子载波映射,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有第一偏移值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关于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
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或第二值;
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0;
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或者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二偏移值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0.5)*Raster,或者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Raster;
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偏移值满足以下公式中的任一个: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Raster+7.5KHz、或X-floor(X/Raster)*Raster-7.5KHz;
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共享的下行载波;
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
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
所述第一载波的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绝对无线频道号EARFCN。
7.一种确定子载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携带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一偏移值为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关于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以及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的频率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或第二值;
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0;
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或者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二偏移值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0.5)*Raster,或者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Raster;
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偏移值以及第一频率得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终端根据EARFCN获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偏移值满足以下公式中的任一个: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Raster+7.5KHz、或X-floor(X/Raster)*Raster-7.5KHz;
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共享的下行载波;
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
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绝对无线频道号EARFCN;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所述EARFCN获得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第一载波进行子载波映射,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有第一偏移值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关于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
收发器,用于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或第二值;
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0;
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或者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二偏移值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0.5)*Raster,或者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Raster;
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偏移值满足以下公式中的任一个: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Raster+7.5KHz、或X-floor(X/Raster)*Raster-7.5KHz;
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共享的下行载波;
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
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
所述第一载波的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绝对无线频道号EARFCN。
1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携带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一偏移值为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相对于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子载波关于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对称且在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上没有子载波;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以及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的频率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包括第一值或第二值;
其中,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0;
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或者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偏移值为-7.5KHz。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还携带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述第二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二偏移值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0.5)*Raster,或者满足公式X-floor(X/Raster)*Raster;
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移值的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偏移值满足以下公式中的任一个: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0.5)*Raster-7.5KHz、X-floor(X/Raster)*Raster+7.5KHz、或X-floor(X/Raster)*Raster-7.5KHz;
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X为100KHz的整数倍,且X的取值范围为从0到(Y-100)KHz,其中Y为100KHz与Raster的公倍数,Raster为信道栅格的值,所述信道栅格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对应的通信模式所采用的信道栅格。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共享的下行载波;
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子载波映射方式;
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子载波映射方式。
24.根据权利要求19-2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
所述第一载波的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绝对无线频道号EARFCN;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EARFCN获得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中心频率。
2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其中,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包括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所述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域偏移,所述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在频域上是对齐的;所述下行子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与所述上行子载波所在的上行载波是成对的;
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接收上行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
2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其中,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包括第一映射方式和第二映射方式,所述第一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存在半个子载波的频域偏移,所述第二映射方式对应的上行子载波与下行子载波在频域上是对齐的;所述下行子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与所述上行子载波所在的上行载波是成对的;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发送上行信号。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一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子载波映射方式为所述第二映射方式时,所述上行信号为
其中0≤t<(NCP,l+N)×TsN为IFFT点数,NSC为UE当前的上行信号所占的频域子载波个数,Δf为子载波间距,ak,l代表时频资源单元的信号数值,k代表频域子载波索引,l代表时域符号索引,NCP,l代表符号l上的循环前缀长度,Ts=1/(Δf×N)代表时域采样点长度。
CN201710082170.2A 2017-01-26 2017-02-15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Active CN1083660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1574.9A CN110266631B (zh) 2017-01-26 2017-02-15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PCT/CN2018/073489 WO2018137574A1 (zh) 2017-01-26 2018-01-19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BR112019015404-3A BR112019015404A2 (pt) 2017-01-26 2018-01-19 Método para enviar informações de portadora, estação base e terminal
JP2019538527A JP6904512B2 (ja) 2017-01-26 2018-01-19 キャリア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EP18745138.0A EP3576363B1 (en) 2017-01-26 2018-01-19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arrier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US16/517,282 US10904051B2 (en) 2017-01-26 2019-07-19 Method for sending carrier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18309 2017-01-26
CN201710061830 2017-01-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1574.9A Division CN110266631B (zh) 2017-01-26 2017-02-15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6030A true CN108366030A (zh) 2018-08-03
CN108366030B CN108366030B (zh) 2022-09-02

Family

ID=630098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2170.2A Active CN108366030B (zh) 2017-01-26 2017-02-15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201910561574.9A Active CN110266631B (zh) 2017-01-26 2017-02-15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1574.9A Active CN110266631B (zh) 2017-01-26 2017-02-15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04051B2 (zh)
EP (1) EP3576363B1 (zh)
JP (1) JP6904512B2 (zh)
CN (2) CN108366030B (zh)
BR (1) BR112019015404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0013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26576B2 (en) * 2017-04-28 2019-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using long-term evolution (LTE) reference signals for nested system operations
CN109391578B (zh) * 2017-08-11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11540281B2 (en) * 2018-05-07 2022-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arrier configuring and signalling scheduling in co-existing radio access system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0158A (zh) * 2010-06-28 2011-12-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获知载波信息及载波信息指示方法和设备
US20130229955A1 (en) * 2012-03-02 2013-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sca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ystem center frequency for lte tdd
CN105493549A (zh) * 2013-03-20 2016-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中心频点获取和指示方法及装置
WO2016119440A1 (zh) * 2015-01-30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子带资源确定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4263B (zh) * 2008-10-29 2012-0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及其带宽范围频域位置的映射方法
CN102905361B (zh) 2011-07-28 2015-06-17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情形下的定时方法和设备
US9955442B2 (en) * 2012-03-20 2018-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design for new carrier type
CN104639486B (zh) 2013-11-12 2018-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451340B (zh) 2014-08-29 2019-02-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11109376B2 (en) 2014-09-22 2021-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ructured channel rasters for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16070903A1 (en) 2014-11-03 2016-05-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mall bandwidth cell configuration,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with overlapping large bandwidth cell
CN105049386B (zh) 2015-05-26 2018-03-06 浙江大学 一种ufmc系统中的主动干扰消除方法
US10278180B2 (en) 2016-01-15 2019-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ster design for narrowband operation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WO2017146342A1 (ko) * 2016-02-26 2017-08-31 엘지전자(주) 협대역 iot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356773B2 (en) * 2016-08-26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bandwidth determination
CN106376050B (zh) * 2016-09-30 2022-03-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US10785736B2 (en) * 2016-10-03 2020-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that facilitates a coexistence of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resource technology with narrowband internet-of-things technolog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0158A (zh) * 2010-06-28 2011-12-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获知载波信息及载波信息指示方法和设备
US20130094409A1 (en) * 2010-06-28 2013-04-18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carrier information and carrier information indication
US20130229955A1 (en) * 2012-03-02 2013-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sca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ystem center frequency for lte tdd
CN104126323A (zh) * 2012-03-02 2014-10-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针对lte tdd的系统中心频率的频率扫描方法
CN105493549A (zh) * 2013-03-20 2016-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中心频点获取和指示方法及装置
WO2016119440A1 (zh) * 2015-01-30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子带资源确定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等: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Ad Hoc #4 R4-103929》", 15 October 2010 *
SAMSUNG: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 R1-1611684》", 18 November 201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0013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网络设备
CN111757363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9015404A2 (pt) 2020-03-31
CN110266631A (zh) 2019-09-20
CN110266631B (zh) 2020-09-08
EP3576363A1 (en) 2019-12-04
JP2020507259A (ja) 2020-03-05
CN108366030B (zh) 2022-09-02
EP3576363A4 (en) 2020-02-12
US20190342130A1 (en) 2019-11-07
EP3576363B1 (en) 2021-07-28
JP6904512B2 (ja) 2021-07-14
US10904051B2 (en)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741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calable frame structure
US8705463B2 (e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491381B (zh)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其方法
CN110832923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366030A (zh)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US20200287768A1 (en) Processing device for a network access node for generating phase compensated modulation symbols
KR20180131585A (ko) 전송 방법, 기기 및 시스템
US111656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de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171689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7733829A (zh) 一种发送和检测同步信号的方法、设备
CN110785974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4208106A (zh)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WO2018203395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077535A (zh) 使用频域处理的无线系统中的异步信令
CN108737306B (zh) 基于频分复用的通信
WO2020030253A1 (en) Reducing dci payload
WO2018137574A1 (zh)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6803173A (zh) 用于femimo的csi-rs的波束行为的方法和ue
WO2018235298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3347715A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79045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网络设备
CN110061819A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
US2023031877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l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 signaling structure
WO2023279301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US20220216965A1 (e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