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7560B - 转向管柱 - Google Patents

转向管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7560B
CN108357560B CN201810077930.5A CN201810077930A CN108357560B CN 108357560 B CN108357560 B CN 108357560B CN 201810077930 A CN201810077930 A CN 201810077930A CN 108357560 B CN108357560 B CN 1083575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column
load
absorbing member
gear
guid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779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7560A (zh
Inventor
权铉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L Mand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nd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1038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5314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do Corp filed Critical Mand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57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7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7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75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arrangements, e.g. by being 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 B62D1/192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colum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5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adjustable by axial displacement, e.g. telescop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arrangements, e.g. by being 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 B62D1/195Yieldable supports for the steering colum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转向管柱。车辆的转向管柱包括:固定齿轮,其设置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且位于内管的外侧,转向轴插入所述内管中,并且固定齿轮具有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布置的多个伸缩运动停止孔;活动齿轮,其插入伸缩运动停止孔中或者与伸缩运动停止孔分离;外管,其装配在内管上使得内管能够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滑动,并且具有在固定齿轮两侧设置的距离构件;杆螺栓,其穿过距离构件设置并且支撑活动齿轮,使得当控制杆被拧紧或松开时,固定齿轮和活动齿轮彼此联接或分离;以及负荷吸收单元,其包括引导块和第一负荷吸收构件,引导块与外管联接,第一负荷吸收构件与活动齿轮联接,以能够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在引导块上滑动。

Description

转向管柱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转向管柱,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车辆的可伸缩的转向管柱。
背景技术
近来,为了驾驶员的方便,车辆配备有附加具有伸缩或倾斜功能的转向管柱。伸缩装置是允许转向管柱轴向伸长和收缩的装置,倾斜装置是用于调节转向管柱的角度的装置。
汽车转向系统通常包括转向轴、装配在转向轴上的转向管柱、将转向管柱固定于车身的安装支架、安装在转向管柱上以允许转向管柱进行伸缩运动的距离构件、固定在距离构件上与其紧密接触的固定齿轮、与固定齿轮接合的活动齿轮、穿过距离构件设置的杆螺栓以及与杆螺栓的端部联接的锁定单元。
转向管柱的伸缩运动是通过拧紧和松开控制杆来进行的。当控制杆被拧紧时,活动齿轮在杆螺栓端部处的锁定单元的联接力的作用下与固定齿轮接合,由此约束伸缩运动。当控制杆被松开时,固定齿轮和活动齿轮脱离,由此允许进行伸缩运动。
然而,根据相关技术中的转向管柱,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齿搭齿连接(其中,固定齿轮的脊处于活动齿轮的脊上),导致杆螺栓未被锁定。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的杆操作感觉变差,并且在最差的情况下,齿轮会破裂,驾驶员会变得不安。
另外,由于齿搭齿连接,导致转向管柱未被稳定地固定,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在车辆发生碰撞或追尾碰撞时,转向管柱会弹出,不能确保驾驶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在此背景下已经做出了实施方式,并且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车辆的转向管柱,其中,当转向管柱被锁定从而在伸缩运动方面被约束时,固定齿轮和活动齿轮可彼此稳定地接合。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转向管柱,当由于车辆发生碰撞或追尾碰撞而导致碰撞负荷施加到转向管柱时,转向管柱能够稳定地吸收碰撞负荷。
本公开的各方面不限于此,并且将根据以下描述来理解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和优点。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车辆的转向管柱包括:固定齿轮,该固定齿轮设置在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且位于内管的外侧,转向轴插入所述内管中,并且该固定齿轮具有在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布置的多个伸缩运动停止孔;活动齿轮,该活动齿轮插入所述伸缩运动停止孔中或者与所述伸缩运动停止孔分离;外管,该外管装配在所述内管上,使得所述内管能够在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滑动,并且该外管具有在所述固定齿轮的两侧设置的距离构件;杆螺栓,该杆螺栓穿过所述距离构件设置并且支撑所述活动齿轮,使得当控制杆被拧紧或松开时,所述固定齿轮和所述活动齿轮彼此联接或分离;以及负荷吸收单元,该负荷吸收单元包括引导块和第一负荷吸收构件,所述引导块与所述外管联接,所述第一负荷吸收构件与所述活动齿轮联接,以能够在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在所述引导块上滑动。
根据本公开,即使活动齿轮的锁定凸起在伸缩运动锁定状态下位于固定齿轮的伸缩运动停止孔之间,活动齿轮也在其弹性的作用下保持按压固定齿轮,然后在例如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施加预定冲击时插入固定齿轮的相邻伸缩运动停止孔中,所以可稳定地锁定转向管柱。
另外,根据本公开,当由于车辆发生碰撞或追尾碰撞而导致设定范围或更大的碰撞负荷被施加到转向管柱时,施加到转向管柱的碰撞负荷被负荷吸收单元吸收,所以防止转向管柱由于外部冲击而弹出,由此可以确保驾驶员的安全。
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此,并且应该理解,这些效果包括可从以下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本公开的配置推断出的所有效果。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管柱的立体图。
图2是去除了一些部件的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管柱的立体图。
图3至图5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管柱的分解立体图。
图6和图7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管柱的第一模式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8和图9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管柱的第二模式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可以按各种不同方式进行修改,而不限于本文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另外,在附图中省略了与本公开无关的部件以使得本公开清楚,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指定相同的参考标号。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当描述元件“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时,不仅第一元件可“直接”连接到第二元件,而第一元件也可“电连接”到第二元件而第三元件插入二者之间。在本申请的整个说明书中,当描述某个单元“包括”某个元件时,这意味着该单元可包括任何其他元件,而没有排除任何其他元件,除非另有描述。
下文中,参照附图来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管柱的立体图,图2是去除了一些部件的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管柱的立体图,图3至图5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管柱的分解立体图,图6和图7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管柱的第一模式操作状态的示意图,图8和图9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管柱的第二模式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首先,参照图1至图5,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管柱包括内管100、固定齿轮200、外管300、活动齿轮400、控制杆500、锁定单元600和负荷吸收单元700。
内管100大体为中空圆柱体,转向轴10设置在内管100中。
固定齿轮200在内管的外侧,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是细长的,所以当内管100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在外管300中伸缩时,固定齿轮200与活动齿轮400接合或脱离,由此引导进行伸缩的内管100。
可通过焊接或单独的固定构件将固定齿轮200固定于内管100的外侧。
固定齿轮200总体具有Π形的横截面。也就是说,固定齿轮200具有顶部210和侧面220,侧面220从顶部210的两端弯曲并且被固定于内管100的外侧。
伸缩运动引导孔211被形成为穿透顶部210并且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是细长的,并且多个伸缩运动停止孔221被形成为以规则间隔穿透侧面220中的任一个,所以以下将描述的活动齿轮400的锁定凸起430可被插入并固定在伸缩运动引导孔211中。
外管300通过安装支架30固定于车身,并且内管100通过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滑动而在外管300中伸缩,所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进行折叠运动。
也就是说,当随控制杆500旋转的杆螺栓510被松开时,内管100滑动进出外管300。外管300具有切口部分310,该切口部分设置在固定齿轮200的上方。
在切口部分310的两侧形成有作为大体平板的支撑凸缘320。支撑凸缘320联接并支撑负荷吸收单元700。彼此径向面对的距离构件330设置在外管300的第一端的外侧处。距离构件330成对地设置并且其间对称地布置有切口部分310。
例如,距离构件330可与外管300一体地形成,或者可单独制造,然后与外管300结合。倾斜支架20可设置在距离构件330的外部,并且可有助于改变转向管柱的倾斜角度。
螺栓孔331被形成为穿透距离构件330,以插入杆螺栓510穿过距离构件330。从转向管柱的中心到螺栓孔331的距离可大于从转向管柱的中心到固定齿轮200的顶部210的距离。因此,控制杆500的杆螺栓510可设置在不妨碍固定齿轮200的位置处。
活动齿轮400与固定齿轮200联接以约束转向管柱的伸缩运动,或者活动齿轮400与固定齿轮200分离以允许转向管柱进行伸缩运动。活动齿轮可由具有足够强度和弹性的弹簧钢制成。
活动齿轮400设置在固定齿轮200的带有伸缩运动停止孔221的侧面220和面对侧面220的距离构件330之间。
活动齿轮400具有活动齿轮主体410、引导件420、锁定凸起430和固定轴440,引导件420从主体410的上端朝向顶部210弯曲,锁定凸起430从活动齿轮主体410的下端朝向固定齿轮200的侧面220突出,以便插入固定齿轮200的伸缩运动停止孔221中或与伸缩运动停止孔221分离,固定轴440形成在活动齿轮主体410的端部处,从而当杆螺栓510被拧紧或松开时成为旋转中心。
活动齿轮主体410可被设置成面对固定齿轮200的侧面220。当杆螺栓510被拧紧和松开时,锁定凸起430被插入到固定齿轮的伸缩运动停止孔221中或与伸缩运动停止孔221分离。也就是说,当锁定凸起430被插入伸缩运动停止孔221中时,可获得用于转向管柱的伸缩运动的约束力。
控制杆500随杆螺栓510旋转,并且驾驶员可通过操作控制杆500来使转向管柱伸缩。控制杆500和杆螺栓510可通过用于其有机组合的凸轮单元而彼此组合。
杆螺栓510穿过一对距离构件330设置。杆螺栓510的第一端可通过凸轮单元等与控制杆500联接,并且第二端从距离构件330中的一个突出。用于紧固锁定单元600的螺纹形成在杆螺栓510的从距离构件330突出的部分的外侧。
在杆螺栓510的大体中间部分处形成有突起台阶511。突起台阶511利用凸轮单元的移动量来支撑活动齿轮400,使得当杆螺栓510在预定方向上旋转时,活动齿轮400与固定齿轮200分离。
在引导件420的端部处形成有支撑杆螺栓510的突起台阶511的螺栓支撑座420a。因此,当杆螺栓510被松开并且螺栓支撑座420a支撑突起台阶511时,活动齿轮400围绕固定轴440旋转并且锁定凸起430与伸缩运动停止孔221分离,由此使伸缩运动成为可能。
锁定单元600与杆螺栓510的从活动齿轮400突出的端部联接。例如,锁定单元600可包括紧固于杆螺栓510的端部的锁定螺母,并且可在活动齿轮400和锁定螺母之间设置轴承和垫圈。
同时,在车辆发生碰撞或追尾碰撞时吸收碰撞负荷的负荷吸收单元700包括引导块710、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和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引导块710被固定于外管300的支撑凸缘320,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设置在引导块710的内部并且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滑动,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设置在引导块710上并且随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移动。
引导块710设置在外管300的支撑凸缘320上。引导块具有从上面看时呈矩形形状的引导板711,并且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第一端部部分安置在引导板711的顶部上。
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在引导块710的引导板711上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笔直地移动,并且引导块710的引导板711支撑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使得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能够移动。
在引导板711的顶部的第一端处形成第一联接孔711a,诸如铆钉的联接构件740插入第一联接孔711a中。第二联接孔711b靠近第一联接孔711a形成。以下将描述的充气销插入第二联接孔711b中。在引导板711的第一端处,形成具有预定曲率的弯曲引导部分714。弯曲引导部分714引导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第二端部部分弯曲和移动。
在引导块7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从引导板711向上突出的止挡台阶712。止挡台阶712引导引导块710上的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在折叠方向上移动,并且防止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在引导块710的宽度方向上向外侧分离。
在止挡台阶712上,可形成朝向引导块710的内部突出的止挡凸缘713。止挡凸缘713通过支撑为折叠而移动的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顶部来防止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向上与引导块710分离。
在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弯曲部分721受到支撑的位置处,在引导块710的端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连接止挡凸缘713的连接凸缘713a。
在连接凸缘713a与弯曲引导部分714之间形成有空间,所以当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为折叠而移动时,连接凸缘713a与弯曲引导部分714一起牢固地支撑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顶部和底部,由此发生预定曲率的弯曲并且碰撞负荷被吸收。
引导块710具有支撑部分715,支撑部分715在纵向方向上(也就是说,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形成在引导块710中的下端。支撑部分715在引导块710的两个内侧彼此面对,并且在支撑部分715和弯曲引导部分714之间限定有空间,所以作为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第二弯曲端部部分被插入并支撑于该空间中。也就是说,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第一端部部分被插入连接凸缘713a和弯曲引导部分714之间,并且第一负荷吸收部分720的第二端部部分被插入弯曲引导部分714和支撑部分715之间,由此当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笔直移动发生折叠时,支撑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固定部分722(如下所述)。
至少一个紧固部分716形成在引导块7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紧固孔716a被形成为穿透紧固部分716,诸如螺杆的紧固件(未示出)可被插入紧固孔716a中。紧固件通过紧固孔716a与外管320的支撑凸缘320联接,由此将引导块710固定于外管300。
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第一端部部分安置在引导块710的顶部上。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第二端部部分在引导块710的弯曲引导部分714的作用下弯曲。也就是说,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同一方向上弯曲。
因此,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金属)制成,使得其可至少被弯曲。在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大体中心部分处形成有中空部分721,中空部分721在纵向方向上是细长的。在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被松开时,中空部分721防止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引起妨碍。
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在第一端处具有与活动齿轮400联接的固定部分722,并且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第一端通过诸如铆钉的联接构件740与引导块710的引导板711和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联接。
形成在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第二端部部分处的固定部分722在引导块710的弯曲引导部分714的作用下向下弯曲,被插入弯曲引导部分714和支撑部分715之间,并且具有从其底部向下突出的止动件722a。
止动件722a被插入固定齿轮200的伸缩运动引导孔211中。止动件722a在伸缩运动引导孔211中移动,以引导进行伸缩的转向管柱,并且将转向管柱的伸缩运动距离限制在伸缩运动引导孔211的设定距离内。
在没有妨碍止动件722a的位置处形成有穿透固定部分722的开口722b,并且活动齿轮400的固定轴440可被插入开口722b中。因此,活动齿轮400的固定轴440与固定部分722联接从而向上突出,所以它用作活动齿轮400的旋转轴。
在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第一端处,形成第二按压部分724。第二按压部分724在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第二端处弯曲并向上突出,由此按压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
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卷起并且设置在引导块710的引导板711上。当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由于诸如车辆发生碰撞时的外部冲击而为折叠而移动时,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被第二按压部分724按压,所以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在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中空部分721中展开,由此吸收碰撞负荷。
因此,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可由具有预定弹性的材料(例如,金属)制成。在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与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联接的边缘端部处,可形成厚度与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的厚度对应的台阶部分723。台阶部分723的高度可与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的厚度对应。因此,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的第一端设置在台阶部分723和引导块710的引导板711之间。
在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的第一端处,形成第一孔741。诸如铆钉的联接构件740被插入到第一孔741中,并且可被紧固于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台阶部分723和引导块710的第一联接孔711a。当施加超过预定值的冲击时,联接构件740会被切断。
在不妨碍第一孔741的位置处,在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的第一端处形成第二孔742。插入以下将描述的充气销,并且充气销可以紧固于引导块的第二联接孔711b。
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可通过充气单元800与引导块710联接。充气单元800可包括充气销810和销壳体820。
充气销810穿过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的第一端与引导块710联接。因此,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可通过充气销810固定于引导块710。充气销810响应于来自发送信号的冲击传感器等(例如,气囊系统)的信号而与引导块710和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分离。
销壳体820设置在充气销810的外部,用于接纳充气销810。用于分离充气销810的通孔被形成为穿透销壳体820的顶部。连接器830可与销壳体820的一侧连接。在接收到来自冲击传感器等的信号时,连接器830可向充气销810发送信号。
根据作为实施方式的配置的车辆的转向管柱,当操作控制杆500时,杆螺栓510在预定方向上旋转,并且突起台阶511按压活动齿轮400,活动齿轮400背离固定齿轮200移动并且伸缩运动锁定状态从锁定状态变成伸缩运动解锁状态,所以驾驶员可伸缩转向管柱。
然而,驾驶员在调节转向管柱的长度以适合他/她的体型之后,应该将伸缩运动解锁状态变成伸缩运动锁定状态。因此,当操作控制杆500时,杆螺栓510逆时针旋转,并且突起台阶511不再按压活动齿轮400,活动齿轮400在其弹性的作用下绕着固定轴440旋转,并且锁定凸起430与固定齿轮200联接。因此,活动齿轮的锁定凸起430被稳定地插入固定齿轮200的伸缩运动停止孔221中,由此锁定杆螺栓510。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活动齿轮400的锁定凸起430在伸缩运动锁定状态下可能位于固定齿轮200的伸缩运动停止孔221之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活动齿轮400也在其弹性的作用下按压固定齿轮200,并且当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施加预定的冲击等时,活动齿轮400的锁定凸起430滑动并且被插入固定齿轮200的相邻的伸缩运动停止孔221,所以杆螺栓510可被稳定地锁定。
图6和图7示出了即使车辆发生碰撞或追尾碰撞,当与以下将描述的第二模式操作状态相比施加相对小的负荷时冲击吸收单元的第一模式操作状态。
参照图6和图7,当从外部施加碰撞负荷时,内管100在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折叠方向)上移入外管300中。
当从外部施加的碰撞负荷对应于设定范围内的负荷时,联接构件740被切断并且充气销810与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分离。联接构件740被制造成具有一定强度,使得当碰撞负荷对应于设定范围内的负荷时,联接构件740被切断。
当内管100朝向外管300移动时,与固定齿轮200联接的活动齿轮400也朝向外管300移动。
当活动齿轮400朝向外管300移动时,与活动齿轮400联接的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也移动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侧,此时止动件722a插入固定齿轮200的伸缩运动引导孔211中并且在伸缩运动引导孔211中被引导。也就是说,与活动齿轮400联接的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固定部分722也朝向外管300移动,所以第一负荷吸收部件720被引导块710的弯曲引导部分714向外管300引导。
在该过程中,通过发生弯曲并且沿着引导块710移动的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塑性变形来吸收从外部施加的碰撞负荷,所以可施加到驾驶员的负荷可显著减少。在该过程中,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在引导块710上保持卷起状态。
图8和图9示出了由于车辆发生碰撞或追尾碰撞,当与第一模式操作状态相比向转向管柱施加大的负荷时负荷吸收单元的第二模式操作状态。
参照图8和图9,当施加比第一模式操作状态的设定范围内的压力大的碰撞负荷时,联接构件740被切断,并且充气销810保持与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和引导块710联接。联接构件740被制造成具有一定强度,使得当碰撞负荷是设定范围内的负荷时,联接构件740被切断。
内管100移动到外管300中,并且当内管100朝向外管300移动时,与固定齿轮200联接的活动齿轮400也朝向外管300移动。
当活动齿轮400朝向外管300移动时,与活动齿轮400联接的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也移动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侧,此时止动件722a插入固定齿轮200的伸缩运动引导孔211中并且在伸缩运动引导孔211中被引导。也就是说,与活动齿轮400联接的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固定部分722也朝向外管300移动,所以第一负荷吸收部件720被引导块710的弯曲引导部分714向外管300引导。另外,主要通过发生弯曲并且沿着引导块710移动的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塑性变形来吸收施加到转向管柱的压力。
另外,由于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通过充气销810而固定在引导块710的第一端处,因此当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移动时,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被按压部分724按压。因此,当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移动时,卷起的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逐渐展开并且在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的移动方向上移动。因此,施加到转向管柱的碰撞负荷被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二次吸收。
如上所述,施加到转向管柱的碰撞负荷被沿着引导块710移动的第一负荷吸收构件720和第二负荷吸收构件730吸收,由此可以更强有力地确保司机的安全。
以上描述是作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并且应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改变本公开的精神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容易地以其他各种方式来修改本公开。
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不应该被解释为在所有方面都是限制性的。例如,被描述为单个部件的组件可被划分并且被描述为单独部件的组件可被一体化。
本公开的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并且从权利要求书和等同构思的含义和范围获得的所有变化和修改应该被解释为被纳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1月2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012721和2017年8月1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03839的优先权,这两个韩国专利申请出于所有目的特此以引用方式并入,好像在本文中完全阐述一样。

Claims (17)

1.一种车辆的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包括:
固定齿轮,该固定齿轮设置在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且位于内管的外侧,转向轴插入所述内管中,并且该固定齿轮具有在所述固定齿轮的第一侧在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布置的多个伸缩运动停止孔;
活动齿轮,该活动齿轮在所述固定齿轮的第一侧插入所述多个伸缩运动停止孔中或者与所述多个伸缩运动停止孔分离;
外管,该外管装配在所述内管上,使得所述内管能够在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滑动,并且该外管具有在所述固定齿轮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固定齿轮的第二侧设置的距离构件;
杆螺栓,该杆螺栓穿过所述距离构件设置并且支撑所述活动齿轮,使得当控制杆被拧紧或松开时,所述固定齿轮和所述活动齿轮彼此联接或分离;以及
负荷吸收单元,该负荷吸收单元包括引导块和第一负荷吸收构件,所述引导块与所述外管联接,所述第一负荷吸收构件与所述活动齿轮联接,以能够在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在所述引导块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中,在所述第一负荷吸收构件的第一端处设置有固定部分,该固定部分具有与所述活动齿轮联接的开口,所述固定部分向下弯曲到所述引导块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中,所述引导块具有引导所述第一负荷吸收构件的引导板,并且在所述引导板的第一端处形成有弯曲引导部分,所述弯曲引导部分支撑并引导所述第一负荷吸收构件的待被弯曲的弯曲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中,所述固定齿轮具有顶部,所述顶部设置在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内管的外侧,并且所述固定齿轮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从所述顶部的两端弯曲并且固定于所述内管的外侧,并且
伸缩运动引导孔在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穿透所述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柱,其中,所述活动齿轮具有:
活动齿轮主体,该活动齿轮主体设置成面对所述第一侧;
引导件,该引导件设置在所述活动齿轮引导件上方并且安置在所述顶部上;以及
锁定凸起,该锁定凸起设置在所述活动齿轮主体的下部分处,以便插入所述多个伸缩运动停止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还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在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从所述活动齿轮主体延伸并且具有能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于所述开口中的弯曲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柱,其中,在所述固定部分的底部上形成有插入所述伸缩运动引导孔中的止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还包括第二负荷吸收构件,所述第二负荷吸收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负荷吸收构件及所述引导块联接的第一端和在所述引导块上卷起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还包括联接构件,所述联接构件将所述第二负荷吸收构件与所述第一负荷吸收构件和所述引导块联接,
其中,当施加超过设定范围的负荷时,所述联接构件被切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还包括充气单元,所述充气单元包括将所述第二负荷吸收构件固定于所述引导块的充气销和接纳所述充气销的销壳体,
其中,当从外部施加的负荷到达设定范围内的负荷时,所述充气销与所述引导块及所述第二负荷吸收构件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还包括按压部分,所述按压部分在所述第一负荷吸收构件的第二端处向上弯曲,以按压所述第二负荷吸收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其中,在所述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上,在所述弯曲引导部分下方形成有支撑部分,用于在所述第一负荷吸收构件滑动时支撑所述固定部分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中,所述外管在所述距离构件之间具有切口部分,并且
在所述切口部分的两侧形成有与所述负荷吸收单元联接的支撑凸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中,在所述杆螺栓的外侧形成有突起台阶,所述突起台阶在所述控制杆被松动时支撑所述活动齿轮的第一端从所述固定齿轮向外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中,在所述引导块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有向上突出的止挡台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向管柱,其中,在所述止挡台阶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引导块的内部的止挡凸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向管柱,其中,在所述引导块的端部处形成有连接所述止挡凸缘的两侧的连接凸缘。
CN201810077930.5A 2017-01-26 2018-01-26 转向管柱 Active CN108357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12721 2017-01-26
KR20170012721 2017-01-26
KR1020170103839A KR101953140B1 (ko) 2017-01-26 2017-08-16 차량의 조향컬럼
KR10-2017-0103839 2017-08-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7560A CN108357560A (zh) 2018-08-03
CN108357560B true CN108357560B (zh) 2020-07-24

Family

ID=62813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77930.5A Active CN108357560B (zh) 2017-01-26 2018-01-26 转向管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3029B2 (zh)
CN (1) CN108357560B (zh)
DE (1) DE10201820119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514096D0 (en) * 2015-08-10 2015-09-23 Trw Ltd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DE102016220531A1 (de) * 2016-10-19 2018-04-19 Thyssenkrupp Ag Lenksäule mit adaptiver Energieabsorp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1981194B1 (ko) * 2017-11-28 2019-08-30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 조향컬럼
FR3079274B1 (fr) * 2018-03-26 2020-03-13 Robert Bosch Automotive Steering Vendome Dispositif d'absorption d'energie modulaire
US11001292B2 (en) * 2018-04-02 2021-05-11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y of a telescoping steering column
KR102575152B1 (ko) * 2018-08-07 2023-09-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스티어링 컬럼 장치
GB2579371B (en) * 2018-11-29 2022-08-24 Zf Automotive Uk Ltd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KR20200110205A (ko) * 2019-03-14 2020-09-23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 조향컬럼
KR102682960B1 (ko) * 2019-07-24 2024-07-05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스티어 바이 와이어식 조향장치
CN114954628A (zh) * 2022-06-10 2022-08-30 泰林汽车配件(张家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钢球式汽车转向中间轴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34560U (zh) * 2009-07-30 2010-07-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N202138407U (zh) * 2011-05-24 2012-02-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
CN104024083A (zh) * 2011-11-03 2014-09-03 南阳工业株式会社 转向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34514C5 (de) * 2002-07-30 2012-06-14 Zf Lenksysteme Nacam Gmbh Positionseinstell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lenksäulen
DE102009009577B3 (de) 2009-02-19 2010-05-27 Thyssenkrupp Presta Ag Lenksäul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
DE102010061268A1 (de) 2010-12-15 2012-06-21 Thyssenkrupp Presta Ag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GB201303513D0 (en) * 2013-02-27 2013-04-10 Trw Ltd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9056628B2 (en) * 2013-03-08 2015-06-16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eering column roll strap
US9302696B2 (en) * 2013-05-31 2016-04-05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eering column energy absorption strap
JP2015044507A (ja) * 2013-07-31 2015-03-1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150017917A (ko) 2013-08-08 2015-02-23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의 조향 컬럼
KR101559821B1 (ko) 2014-04-28 2015-10-15 남양공업주식회사 스티어링 컬럼
EP3051376B1 (en) 2015-01-27 2017-12-20 ABB Schweiz AG Ship emergency stopping
GB201504034D0 (en) * 2015-03-10 2015-04-22 Trw Ltd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KR20170012721A (ko) 2015-07-23 2017-02-03 (주)본엔지니어링 원료절감형 사출금형
GB201514096D0 (en) * 2015-08-10 2015-09-23 Trw Ltd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6764562B2 (ja) * 2016-06-14 2020-10-0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7130358A1 (de) * 2017-12-18 2019-06-19 Trw Automotive Gmbh Lenksäulenbaugrupp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34560U (zh) * 2009-07-30 2010-07-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N202138407U (zh) * 2011-05-24 2012-02-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
CN104024083A (zh) * 2011-11-03 2014-09-03 南阳工业株式会社 转向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201198B4 (de) 2019-12-05
US10683029B2 (en) 2020-06-16
US20180208233A1 (en) 2018-07-26
CN108357560A (zh) 2018-08-03
DE102018201198A1 (de) 2018-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7560B (zh) 转向管柱
US11186308B2 (en)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for vehicle
EP1693280B1 (en) Steering device safety structure
US7497470B2 (en) Energy absorbing apparatus
US8056925B2 (en) Column-mounted knee airbag device
US7311333B2 (en) Vehicle shock absorption type steering column device
EP1627796B1 (en) Telescopic structure and steering column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
US11312407B2 (en)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US20220126907A1 (en) Energy absorption strap assembly with metal breakaway feature
EP1518775B1 (en) Shock absorbing steering column device for vehicle
CN108407881B (zh) 转向装置
CN108357559B (zh) 转向管柱
US11279396B2 (en) Energy absorbing strap assembly for a steering column
US6443491B1 (en) Device for rockably supporting a steering column for a tilt-type steering apparatus
JP2022189046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050104355A1 (en) Impact absorbing steering column device
US7125046B2 (en) Shock absorbing steering column device for vehicle
JP2978788B2 (ja) 自動車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
JP4207799B2 (ja)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CN109562776A (zh) 低初始阻力转向柱碰撞设备
KR20140065844A (ko) 자동차의 스티어링 컬럼 장치
JP2022189047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953140B1 (ko) 차량의 조향컬럼
KR101389600B1 (ko) 틸트 또는 틸트 앤 텔레스코프 조향장치
JP2003026006A (ja) 衝撃吸収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Hanna Wandu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MANDO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