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3409A -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3409A
CN108353409A CN201580084329.3A CN201580084329A CN108353409A CN 108353409 A CN108353409 A CN 108353409A CN 201580084329 A CN201580084329 A CN 201580084329A CN 108353409 A CN108353409 A CN 108353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quipment
equipment
terminal
data flow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43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3409B (zh
Inventor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53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3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3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34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本申请提供第一终端设备包括:收发模块,用于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模块收到的数据流进行处理;第二终端设备用于从网络设备处接收网络设备通过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技术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由于第二终端设备参与了第一终端设备的MU‑MIMO下行数据传输,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避免了当第二终端设备没有数据传输需求或数据传输需求较小时,网络设备无法采用MU‑MIMO技术下发数据流,或即使采用MU‑MIMO技术下发数据流,但通信系统整体吞吐量性能不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可采用多天线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多根天线,扩展了空间域,提高系统容量。
下行单用户多进多出(Single User-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U MIMO)是多天线技术中的一种。
在传统的下行SU-MIMO技术中,多个数据流由基站进行预处理,由基站的多根天线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来发射。
如图1所示,基站发出来的信号被一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上的多根天线接收。基站的预处理使用了基站的发射天线和UE的接收天线的之间的下行信道的下行信道信息,使得UE接收到的多路数据流之间具有较少的干扰,能被UE正确的接收。
多用户多进多出(Multi User-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是另一种多天线技术。
在MU-MIMO技术中,多个数据流被发送给至少2个UE(UE1和UE2)。
如图2所示,多个数据流由基站进行预处理,在基站的多根天线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射。每个UE的天线接收发给自己的数据流。基站的预处理使用了基站的发射天线和每个UE的接收天线之间的下行信道信息,使得不同UE收到的数据流之间有较少的干扰,每个UE能正确的接收发给自己的数据流。
由于采用MU-MIMO技术,基站能同时给多个UE发多个数据流,而SU-MIMO只能给单个UE发多个数据流,MU-MIMO通常具有比SU-MIMO 更优越的下行吞吐性能。
当某些UE没有数据传输需求,或数据传输需求较小时,MU-MIMO会退化为SU-MIMO,而导致基站无法采用MU-MIMO技术下发数据流,或者即使可以采用MU-MIMO技术下发数据流,但通信系统整体吞吐量性能并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数据传输方法,用以实现采用MU-MIMO技术向终端设备发送多个数据流,提高整个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从第二终端设备处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收到的数据流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用于从服务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设备处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该实现方式中,在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时,由于第二终端设备也参与了MU-MIMO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传输,即使只有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传输或者属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的传输量较小时,第二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不会被浪费而是被用来辅助传输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避免了网络设备无法采用MU-MIMO技术向多个终端设备下发数据流而导致MU-MIMO退化为SU-MIMO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此外,也避免了同时有多个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但有些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需求较小,没有充分利用数据传输需求较小的终端设备本身的传输能力,从而也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由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来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获知 哪个终端设备来辅助转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从而有针对性地从该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后,对所述收发模块收到的数据流进行处理之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辅助通知消息;
所述第一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网络设备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设备通知网络设备自身可以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这样网络设备即可获知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流的终端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向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辅助请求消息,所述辅助请求消息用于询问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能否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发出辅助响应消息的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述辅助响应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出所述辅助响应消息的终端设备能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终端设备询问其他终端设备,从而第一终端设备确定了可以为自身接收数据流的第二终端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网络设备通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的指示来触发第一终端设备来确定辅助转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的第二终端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从第二终端设备处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可在第二终端设备无法向网络设备发送下行信道信息的情况下,使得网络设备仍能够获得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从而根据获得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采用MU-MIMO技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的控制消息来触发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所述第一终端 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由于在网络设备采用MU-MIMO技术时,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会对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上传输的数据流产生干扰,因而在该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来减少网络设备采用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时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所带来的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无数据传输需求。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第二终端设备除了接收自身的下行数据流,还可以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流,可充分利用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整体吞吐量;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终端设备没有数据传输需求,按照目前LTE系统的处理方式,当只有第一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实际上是无法实现MU-MIMO的,只能回退到SU-MIMO,而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即使第二终端设备没有数据传输需求,也可利用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流,这样就有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实现MU-MIMO,利用了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整体吞吐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该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二终端设备参与了MU-MIMO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传输,即使只有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传输或者属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的传输量较小时,第二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不会被浪费而是被用来辅助传输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避免了网络设备无法采用MU-MIMO技术向多个UE下发数据流而导致MU-MIMO退化为SU-MIMO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此外,也避免了同时有多个UE有数据传输需求,但有些UE的数据传输需求较小,没有充分利用数据传输需求较小的UE本身的传输能力,从而也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论第二终端设备是否有数据传输需求,第二终端设备均向网络设备发送自身的下行信道信息,这样,网络设备能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判断是否可以采用MU-MIMO技术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并行下发数据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所述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处理模块确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 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设备在获知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后,向网络设备发送自身的下行信道信息,避免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无用的下行信道信息,浪费第二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占用第二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上行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
所述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网络设备能够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或无数据传输需求。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第二终端设备除了接收自身的下行数据流,还可以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流,可充分利用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整体吞吐量;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终端设备没有数据传输需求,按照目前LTE系统的处理方式,当只有第一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实际上是无法实现MU-MIMO的,只能回退到SU-MIMO,而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即使第二终端设备没有数据传输需求,也可利用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流,这样就有多个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可以实现MU-MIMO,利用了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整体吞 吐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用于从所述网络设备处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收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该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二终端设备参与了MU-MIMO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传输,即使只有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传输或者属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的传输量较小时,第二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不会被浪费而是被用来辅助传输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避免了网络设备无法采用MU-MIMO技术向多个UE下发数据流而导致MU-MIMO退化为SU-MIMO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此外,也避免了同时有多个UE有数据传输需求,但有些UE的数据传输需求较小,没有充分利用数据传输需求较小的UE本身的传输能力,从而也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以及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消息发送的第一辅助通知消息,所述第一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网络设备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辅助通知消息,所述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前,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可在第二终端设备无法向网络设备发送下行信道信息的情况下,使得网络设备仍能够获得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从而根据获得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采用MU-MIMO技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前,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使得网络设备根据获取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采用MU-MIMO技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无数据传输需求。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第二终端设备除了接收自身的下行数据流,还可以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流,可充分利用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整体吞吐量;
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终端设备没有数据传输需求,按照目前LTE系统的处理方式,当只有第一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实际上是无法实现MU-MIMO的,只能回退到SU-MIMO,而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即使第二终端设备没有数据传输需求,也可利用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流,这样就有多个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可以实现MU-MIMO,利用了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整体吞吐量。
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以及它们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中分别提供了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它们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作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分别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基站采用SU-MIMO技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2为基站采用MU-MIMO技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网络的网络架构图;
图4A~图4D为本申请中终端设备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网络设备下发数据流,以及终端设备转发数据流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可应用的一个简化场景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采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采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采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方案和优势,下文提供了详细描述。该详细描述通过使用框图、流程图等附图和/或示例,阐明了装置和/或方法的各种实施方式。在这些框图、流程图和/或示例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到:这些框图、流程图或示例内的各个功能和/或操作,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硬件、软件、固件单独或共同实施,或者通过硬件、软件和固件的任意组合实施。
本申请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 /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图3示出了本申请适用的一种无线网络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无线网络系统30中包括:网络设备303、第一终端设备301(图中标识为T),以及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图中标识为A1,…Ai,…AN),N为正整数。
为了简洁,下述实现方式中,使用了变量i代替1到N中任意一个整数,因而以下陈述中对于变量i各种情况适用于i为1到N中任意一个整数的情形。
为了示意简单,图3中仅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303,但实际上,在无线网络系统30中,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303;以及图3中仅示出了一个第一终端设备301,但实际上,在无线网络系统30中,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第一终端设备301。
图3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30中,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与第一终端设备301直接进行通信,无需通过网络设备303的转发。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302可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roup Partner Project,3GPP)的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协议通信,也可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的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协议通信。由于第二终端设备302与第一终端设备301之间的通信可属于近距离通信,其通信质量可能比网络设备303与第二终端设备302之间的远距离通信要更优,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302与第一终端设备301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可具有相比网络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302之间,网络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301之间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或更低的发射功率。
图3所示的无线网络系统30中,第一终端设备301与网络设备303之间,以及第二终端设备302与网络设备303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制式包括但不限于: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IS-95、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TDD LTE)、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FDD LTE)、长期演进-增强(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dvanced)、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PHS)、802.11系列协议规定的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以及未来演进的各种无线通信制式。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301和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是无线终端,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或中继(relay)节点。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 Local Loop)站、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
网络设备303可包括基站,或用于控制基站的无线资源管理设备,或包 括基站和用于控制基站的无线资源管理设备;其中基站可为宏站;基站也可为小站,比如:小小区(small cell)接入点、微小区(pico cell)接入点等,基站还可以为家庭基站,比如:家庭节点B(Home NodeB,HNB)、家庭演进节点B(Home eNodeB,HeNB)等。网络设备303也可为中继(relay)节点。
比如:对于TDD LTE、FDD LTE或LTE-A等LTE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系统30中的网络设备303可为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B,eNodeB),第一终端设备301和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为UE;对于TD-SCDMA系统或WCDMA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系统30中的网络设备303可包括:节点B(NodeB)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第一终端设备301和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为UE;对于GSM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的网络设备303可包括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和/或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第一终端设备301和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对于WiFi系统,网络设备303可包括: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或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AC),第一终端设备301和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为站点(station,STA)。
在图3所示的网络架构中,第一终端设备301接收网络设备303发送的第一组数据流D1和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发送的N个第二组数据流D21,…D2i,…D2N,所述N个第二组数据流由所述N个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303采用MU-MIMO技术并行发送的N个第三组数据流D31,…D3i,…D3N处理后生成。N个第三组数据流D31,…D3i,…D3N和N个第二组数据流D21,…D2i,…D2N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图3所示,第二终端设备Ai从网络设备303处接收第三组数据流D3i,并将由D3i生成D2i,并将D2i发给第一终端设备T。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网络设备303和第二终端设备302,以及第二终端设备302和第一终端设备301之间采用的通信协议可能不同,因而N个第二组数据流D21,…D2i,…D2N和N个第三组数据流D31,…D3i,…D3N可能表现为不同 数据流,但无论表现形式是什么,都包含了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301的信息,都是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301的数据流。
为了节约对终端设备的标识的规划,可以对终端设备进行分组管理,例如第一终端设备301和第二终端设备302可按照3GPP规定的D2D协议规范进行管理,具体可参看D2D协议规范。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301(T)和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A1,…Ai,…AN)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组Group1,如图4A所示。Group1中除了第一终端设备301之外的所有终端设备满足辅助条件。因而,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是满足辅助条件的。
可选地,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A1,…Ai,…AN)属于第二终端设备组Group2,第一终端设备301(T)不属于Group2,如图4B所示。Group2中的所有终端设备满足辅助条件。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301分别属于N个不同第三终端设备组(TG1,…TGi,…TGN),其中第三终端设备组TGi对应于第二终端设备302Ai,如图4C所示。第三终端设备组TGi中的终端设备满足目标条件。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301分别属于N个第四终端设备组(TAG1,…TAGi,…TAGN),其中第四终端设备组TAGi包括第二终端设备302Ai,如图4D所示。第四终端设备组TAGi中除了第二终端设备302Ai之外的其他终端设备满足目标条件,因而,第一终端设备301满足目标条件。
其中,上述辅助条件可包括下列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与第一终端设备301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第一数据传输速率阈值;
与第一终端设备30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剩余电量大于电量阈值。
上述目标条件可包括下列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与第二终端设备302Ai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第二数据传输速率阈值;
与第二终端设备302Ai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上述辅助条件和目标条件能够保证第二终端设备302为第一终端设备301 可靠、高效地转发数据流。
其中,N个第二终端设备A1,…Ai,…AN均有数据传输需求;N个第二终端设备A1,…Ai,…AN部分数据传输需求;或者N个第二终端设备A1,…Ai,…AN均无数据传输需求。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中网络设备303采用MU-MIMO技术向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下发数据流,以及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向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501:网络设备303确定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其中,M≥N,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包括上述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A1,…Ai,…AN)。需要说明的是,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是第一终端设备301周边能够为第一终端设备301从网络设备303转发数据流,M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的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是在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为第一终端设备301从网络设备303转发数据流。图5所示的流程中,以M=3,N=2为例加以说明。
网络设备303可通过多种可选实现方式确定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发送第一终端设备301的数据流,这里以下面的可选实现方式一和可选实现方式二为例加以说明。
【可选实现方式一】
可选实现该方式一中,由第一终端设备301通知网络设备303: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网络设备303可向第一终端设备301发送第一控制消息,该消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301确定转发数据流的第二终端设备302,网络设备303可在第一控制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301的标识信息;第一终端设备301在收到第一控制消息之后,根据消息中携带的自身的标识信息来触发确定可以为自身转发数据流的第二终端设备302;第一终端设备301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向网 络设备303发送第一辅助通知消息,该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所确定出的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网络设备303在收到该第一辅助通知消息后,确定上述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或者,第一终端设备301也可自行向网络设备303发送第一辅助通知消息(比如:周期性发送第一辅助通知消息),来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确定的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无需在收到网络设备303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才发送第一辅助通知消息。
第一终端设备301可采用下列多种方案确定上述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在第一终端设备301确定为其从网络设备303转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可以由网络设备303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确定上述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如果第一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不确定上述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
可选方案一:
第一终端设备301向周边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广播辅助请求消息,辅助请求消息用于询问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谁能否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从网络设备303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第一终端设备301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接收到了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响应于所述辅助请求消息分别发出的辅助响应消息,辅助响应消息用于通知第一终端设备301发出所述辅助响应消息的终端设备能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则第一终端设备301确定这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转发数据流。
可选方案二、
第一终端设备301接收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分别发送的第一辅助指示消息,第一辅助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发送第一辅助指示消息的终端设备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第一终端设备301根据收到的M个第二终端 设备302分别发送的第一辅助指示消息,确定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302可在收到第一终端设备301响应于第一辅助指示消息发的辅助确认消息后,确定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可选方案三、
第一终端设备301接收多个第二终端设备302(该多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包括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分别发送的第二辅助指示消息,第二辅助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发送第二辅助指示消息的终端设备期望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第一终端设备301在收到上述多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分别发送的第二辅助指示消息,且在第二终端设备302满足前述的“辅助条件”时,确定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302可在收到第一终端设备301响应于第二辅助指示消息发的辅助确认消息后,确定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可选地,第一辅助通知消息中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信息一、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中每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网络设备303可根据信息一,以及发送该第一辅助通知消息的第一终端设备301,确定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信息二、第一终端设备301的标识信息;
网络设备303可预先知道第一终端设备301和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组Group1,网络设备303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301的标识信息,确定Group1中的其他终端设备,即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或者,网络设备303预先知道第一终端设备301分别属于的M个第三终端设备组TG1,…TGi,…TGM,其中第三终端设备组TGi对应于第二终端设备302Ai,网络设备303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301的标识信息,确定M个第三终端设备组TG1,…TGi,…TGM,并确定M个第三终端设备组TG1,…TGi,…TGM 分别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信息三、
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和第一终端设备301所属的第一终端设备组Group1的标识信息;
网络设备303可预先知道Group1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301和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
信息四、
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所属的第二终端设备组Group2的标识信息;
网络设备303可预先知道Group2包括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根据Group2的标识信息,确定发送第一辅助通知消息的第一终端设备301可由Group2中的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转发数据流。
【可选实现方式二】
可选实现方式二中,由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分别通知网络设备303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可选地,网络设备303可分别向多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其中包括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发送第二辅助信息请求消息,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响应于第二辅助信息请求消息分别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用于指示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网络设备303在收到该第二辅助通知消息后,确定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302在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时,可指示可由第二终端设备302转发数据流的终端设备的信息,该信息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301的信息,网络设备303在收到的第二辅助通知消息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301的信息时,确定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或者
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也可自行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比如:周期性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无需在收到网络设备303发送的第二辅助信息请求消息之后才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
其中,第二辅助通知消息中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信息一、
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的第二终端设备302的标识信息。网络设备303可根据第二终端设备302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信息二、
第一终端设备301的标识信息,网络设备303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301的标识信息,以及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的第二终端设备302,确定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信息三、
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的第二终端设备302对应的第三终端设备组TG的标识信息;
网络设备303预先知道第三终端设备组与第二终端设备302的对应关系,确定TG所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信息四、
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的第二终端设备302所属的第四终端设备组TAG的标识信息;
网络设备303预先知道TAG与第二终端设备302的对应关系,确定TAG所包括的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S502:网络设备303通知上述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上报下行信道信息;
比如:网络设备303可向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发送信道信息上报请求消息,请求上报下行信道信息。
S502’:网络设备303通知第一终端设备301上报下行信道信息;
比如:网络设备303可向第一终端设备301发送信道信息上报请求消息,请求上报下行信道信息。
S503: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在分别收到网络设备303或第一终端设备301的通知,例如在收到信道信息上报请求消息后,向网络设备303上报M 个第二终端设备302每一个与网络设备303之间的下行信道的下行信道信息。
这里,信道信息上报请求消息可用于请求第二终端设备302或第一终端设备301上报第二终端设备302与网络设备303之间的下行信道信息,或第一终端设备301与网络设备303之间的下行信道信息;或者
信道信息上报请求消息也可用于请求第一终端设备301和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所属的第一终端设备组Group1内的终端设备上报下行信道信息,该消息中可携带Group1的标识信息,第二终端设备302在收到该消息后,由于预先知道自身属于Group1,因此上报下行信道信息;或者
信道信息上报请求消息也可用于请求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所属的第二终端设备组Group2内的终端设备上报下行信道信息,该消息中可携带Group2的标识信息,第二终端设备302在收到该消息后,由于预先知道自身属于Group2,因此上报下行信道信息;
网络设备303也可发送M个信道信息上报请求消息,M个消息中分别携带M个第四终端设备组TAG1,…TAGi,…TAGM的标识信息,第二终端设备302在收到信道信息上报请求消息后,若消息中携带自身所属的第四终端设备组的标识信息,则上报下行信道信息。
当然,第二终端设备302也可自行上报下行信道信息(比如:周期性发送下行信道信息),无需在收到网络设备303的通知才上报。比如:第二终端设备302在确定自身满足前述的“辅助条件”时,向网络设备303上报下行信道信息;或者
第二终端设备302在收到第一终端设备301的通知后,比如:收到第一终端设备301发送的信道信息上报请求消息后,向网络设备303上报下行信道信息;或者
第二终端设备302在检测到第一终端设备301向网络设备303上报下行信道信息时,向网络设备303上报下行信道信息。
S503’:第一终端设备301向网络设备303上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301与网络设备303之间的下行信道的下行信道信息;
当然,第一终端设备301也可自行上报下行信道信息(比如:周期性发送下行信道信息),无需在收到网络设备303的通知才上报。
步骤S502、步骤S502’、步骤S503和步骤S503’中,下行信道信息可以是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第一终端设备301或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选择数据传输速率最高的PMI和CQI上报给网络设备。下行信道信息也可以是用于反应信道传输特征的信息,例如信道传输矩阵(也常称为系统函数或者系统冲击响应)。通过对信道传输矩阵的处理,例如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确定预编码矩阵。
下面,以目前LTE系统,网络设备303为基站,终端设备为UE为例,对预编码矩阵和预编码的处理加以说明。基站在给多个UE同时下发数据流的时候,发给每一个UE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都需要使用预编码矩阵进行处理,基站将处理后的数据流通过天线发射给UE。基站在进行下行数据传输之前,根据预编码矩阵对下行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给终端设备,可以避免其他信道的干扰,使得预编码后的下行数据流在下行信道上可以获得最佳的传输质量。
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式,可以是基于码本空间的,也可以是非码本空间的。
对于基于码本空间的方式,一个码本空间包含多个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通过PMI来标识。码本空间可预先存储在基站和UE上,UE可以对下行信道进行测量,并确定出PMI,将PMI发送给基站使得基站确定出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对于非码本空间的方式,UE对下行信道测量,可将下行信道测量结果反馈给基站,基站根据下行信道测量结果确定出信道传输矩阵,并对信道传输矩阵进行处理(例如,SVD分解)来确定预编码矩阵。
步骤S502、步骤S502’、步骤S503和步骤S503’中,网络设备303也可通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301和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在内的M+1个终端设备 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上报下行信道信息,该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在收到通知后上报自身的下行信道信息;
或者,包括第一终端设备301和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在内的M+1个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自行上报下行信道信息,比如周期性上报下行信道信息。
S504:网络设备303根据收到的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分别发送的下行信道信息,确定可通过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中的上述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向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
可选地,网络设备303可通过MU-MIMO预处理,从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中,选择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这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满足:
PMI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应的信道之间相互正交或相互准正交。
若部分终端设备没有上报下行信道信息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303可使用预先设定这些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并根据这些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连同已上报下行信道信息的终端设备上报的下行信道信息,进行MU-MIMO预处理,从多个终端设备中选择可以采用MU-MIMO技术并行发送下行数据流的终端设备。
S505:网络设备303将需要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的数据流分为至少一组数据流,该至少一组数据流中包括N个第三组数据流D31,…D3i,…D3N
S506:网络设备303将N个第三组数据流D31,…D3i,…D3N采用MU-MIMO技术并行发给上述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
可选地,网络设备303还可以发送终端设备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第三组数据流D31,…D3i,…D3N是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的。
可选地,网络设备303可在发送的第三组数据流中携带上述目标终端设备指示信息,第二终端设备302收到第三组数据流后,根据其中携带的目标终端设备指示信息确定收到的第三组数据流是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的,然后第二终端设备302可将第三组数据流处理后生成对应的第二组数据流,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或者
可选地,网络设备303可在发送第三组数据流之前,发送上述目标终端设备指示信息,指示即将发送的第三组数据流是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的,然后第二终端设备302可将第三组数据流处理后生成对应的第二组数据流,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或者
可选地,网络设备303可在发送第三组数据流之后,发送上述目标终端设备指示信息,指示已经发送的第三组数据流是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的,然后第二终端设备302可将第三组数据流处理后生成对应的第二组数据流,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
S506’:网络设备303将第一组数据流D1采用MU-MIMO技术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
其中,可选地,第一组数据流D1和N个第三组数据流D31,…D3i,…D3N是网络设备303采用MU-MIMO技术并行发送的;
前面描述的步骤中,网络设备303根据各个终端设备分别上报的下行信道信息,采用MU-MIMO技术并行发送数据流。可选地,除了前面描述的各个终端设备分别上报下行信息的方案外,还可以采用如下的下行信道信息的发送方案(其中,各个终端设备可以是有数传需求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无数传需求的终端设备):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301在向网络设备303发送第二终端设备302与网络设备303的下行信道信息之前,接收网络设备303发送第二控制消息,第二控制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301获取第二终端设备302的下行信道信息
各个终端设备将自身与网络设备303之间的下行信道的信息发送给一个中心终端设备,该中心终端设备可为上述各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也可为各个终端设备之外的终端设备;该中心终端设备可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各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终端设备向中心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第三数据传输速率阈值;
中心终端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电量阈值;
各个终端设备的每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与中心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距离阈值。
各个终端设备发送的下行信道的信息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信道信息,第一信道信息为信道传输矩阵。信道传输矩阵用于表示信道的固有传输特性,这些固有传输特性使得在该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产生形变,例如放大信号功率,衰减信号功率,使信号产生多普勒频移、信号相位偏移或多径时延等效果。这里的第一信道信息指第二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下行信道的信道传输矩阵。当网络设备在下行信道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时,在该下行信道上传输的下行数据将由于信道的固有传输特性而产生上述各种变化。
第二信道信息,第二信道信息为信道传输矩阵的变换矩阵。该变换矩阵可以是上述信道传输矩阵的线性变换,也可以是非线性变换。对信道传输矩阵线性变换后的变换矩阵本身就可以反应信道的固有传输特性。对信道传输矩阵的非线性变换后的变换矩阵,非线性变换需要不改变信道的固有传输特性。信道传输矩阵的变换矩阵可为信道传输矩阵的二阶特性矩阵,比如:信道传输矩阵的自相关矩阵。信道传输矩阵的变换矩阵也可为信道传输矩阵的高阶特性矩阵。
第三信道信息,第三信道信息为信道传输矩阵的量化处理后的矩阵,或信道传输矩阵的变换矩阵的量化处理后的矩阵。由于信道传输矩阵或信道传输矩阵的变换矩阵中的元素可能为模拟量,而目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主要为数字通信系统,为了便于处理,通过Z个量化值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方式,叫做量化处理,这里的Z取值为2的整数次幂。
第四信道信息,第四信道信息包括:
针对上报下行信道的信道信息的终端设备可使用的至少一组码本中的每一组码本,该组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PMI,以及采用该组码本对应的PMI时,网络设备303在为该终端设备同时发送K个数据流时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QI,K为正整数,且不大于网络设备303可为该终端设备同时发送的数 据流的最大个数。
其中,各个终端设备可利用与中心终端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的通信质量好的特点,以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或较低的发射功率,向中心终端设备发送上述下行信道的信息,避免了占用与网络设备303之间的信道容量,又能传输较丰富的信道信息。与目前LTE系统反馈下行控制信道的机制相比,可以较高的精度向网络设备303反馈信道信息。
中心终端设备根据各个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信息进行MU-MIMO预处理,在预处理过程中,根据各个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信息确定网络设备303可采用MU-MIMO技术向各个终端设备中的哪些终端设备同时下发数据流,并确定网络设备303在采用MU-MIMO技术并行下发数据流时,接收并行数据流的每一个终端设备适合使用的PMI,以及该终端设备在使用适合使用的PMI时,网络设备303在为该第二终端设备302同时发送K个数据流时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可选地,在预处理时,中心终端设备可在各终端设备使用的PMI对应信道相互正交或相互准正交的情况下,确定这些PMI为下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PMI。
目前LTE系统中,MU-MIMO预处理完全由基站执行,由于基站获取的下行信道信息有限,因此会影响MU-MIMO数据传输的性能。而上述可选方案中,MU-MIMO预处理还可以由中心终端设备执行,网络设备303直接根据收到的MU-MIMO预处理的结果进行MU-MIMO的下行数据传输,而中心终端设备是基于信道信息进行MU-MIMO预处理的,预处理得到的结果精度较高,网络设备303根据精度较高的MU-MIMO预处理的结果进行MU-MIMO传输,能够有效提高MU-MIMO数据传输的性能。
S507:对于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中的每一个第二终端设备302,该第二终端设备302在收到第三组数据流后,生成第二组数据流;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302可将收到的第三组数据流作为第二组数据流,直接转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或者
第二终端设备302可将收到的多个第三组数据流合并后生成第二组数据流,转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或者
第二终端设备302可将收到的第三组数据流拆分成多个第二组数据流,转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
S508:对于N个第二终端设备302中的每一个第二终端设备302,该第二终端设备302将生成的第二组数据流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301;
S509:第一终端设备301将收到的N个第二组数据流D21,…D2i,…D2N进行数据处理;可选地,若第一终端设备301在步骤S506’中接收了网络设备303发送的第一组数据流D1,则第一终端设备301根据D21,…D2i,…D2N和第一组数据流D1来确定下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PMI。
比如:网络设备303在采用MU-MIMO技术并行发送数据流时,将需要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的高层数据进行分段处理,为每一段数据添加分段标识,可表示各分段的高层数据的前后顺序,之后,网络设备303将各分段的高层数据经过物理层协议的处理,通过天线发给第一终端设备301。
第一终端设备301在收到各组数据流后,对每一组数据流进行物理层协议的处理,生成各段高层数据,并以及每个分段的高层数据的分段标识,将各个分段的高层数据按顺序拼接起来。
这里,以LTE系统为例,高层数据可指物理层以上的协议层数据,比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orl,MAC)层,完成数据的分段处理。物理层协议的处理可包括:加扰、调制、层映射、预编码、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映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生成、信号在天线端口发送等。
当然,步骤S505中,网络设备303在划分数据流时的方案也不限于上述方案,第一终端设备301对收到的多组数据流进行处理时也不限于上述处理方式,这里仅为举例说明。上述流程实现了网络设备303将发给一个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采用MU-MIMO技术通过多个终端设备发送,充分利用了网络设备303覆盖下的各个终端设备的下行发送能力,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 吐量。
其中,步骤S503’和步骤S506’为可选步骤,表示即使网络设备303不向第一终端设备301自身下发数据流,也可以采用MU-MIMO技术,通过其它终端设备,即第二终端设备302发送需要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301的下行数据。
下面,以图6所示的简化场景为例,第一终端设备301(T)和第二终端设备302(A1、A3、A4)组成第一终端设备组,网络设备303最终通过MU-MIMO技术向A1、A3、T并行发送数据流。
首先,T向周边的终端设备(包括A1、A2、A3和A4)发送辅助请求消息,收到A1、A3、A4反馈的辅助响应消息,则T和A1、A3、A4组成第一终端设备组;
然后,T和A1、A3、A4分别向网络设备303上报自身的下行信道信息;
接下来,网络设备303进行MU-MIMO预处理,确定可以通过A1和A3转发发给T的数据流;
之后,网络设备303采用MU-MIMO技术,并行发送如下数据流:
向T发送D1
向A1发送D31
向A3发送D33
最后,A1将D31处理后生成D21,发给T,A3将D33处理后生成D23发给T;T将收到的D1、D21的D24合并处理。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701,用于从第二终端设备处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处理模块702,用于对接收模块收到的数据流进行处理;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用于从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设备处接收网络设备通过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技术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该第一终端设备的其他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的第一终端设备301的 可选实现方式,其中,收发模块701可用于执行第一终端设备301的收发操作,处理模块702可用于执行第一终端设备301的处理操作。具体地,处理模块702如何确定第二终端设备,收发模块701如何发送第一终端设备301的下行信道信息、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接收网络设备的控制消息、向网络设备发送响应消息、接收第二终端设备转发的下行数据流等流程,可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中第一终端设备301的处理流程。
其中,与图7所示的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交互的第二终端设备可视为前述的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中的任一个。
可选地,处理模块702还用于:在收发模块701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确定第二终端设备。
处理模块702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中步骤S501中,第一终端设备301在确定可以为自身转发数据流的第二终端设备302时,可采用的三种可选方案。当然,处理模块702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三种可选方案,确定的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采用MU-MIMO技术下发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流,并向第一终端设备转发接收的下行数据流即可。
可选地,收发模块701还用于:
在处理模块702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后,对收发模块701收到的数据流进行处理之前,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辅助通知消息;
第一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网络设备由第二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
收发模块701发送第一辅助通知消息的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中步骤S501中。
可选地,收发模块701还用于:在处理模块702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向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辅助请求消息,辅助请求消息用于询问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能否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接收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
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将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发出辅助响应消息的终端设备确定为第二终端设备,辅助响应消息用于通知第一终端设备发出辅助响应消息的终端设备能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接收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
其中,收发模块701发送辅助请求消息和接收辅助响应消息的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中步骤S501中,第一终端设备301在确定可以为自身转发数据流的第二终端设备302时,采用的可选方式一中,第一终端设备301向周边设备发送辅助请求消息的实现方式,收发模块701发送的辅助请求消息可视为该可选方案一中,第一终端设备301发送的辅助请求消息。收发模块701接收的辅助响应消息可视为该可选方案一中,第一终端设备301接收的辅助响应消息。
可选地,收发模块701还用于:在处理模块702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第一控制消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
可选地,收发模块701还用于:
在从第二终端设备处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该可选方案中,图7所示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作为图5所示的流程中步骤S506’中描述的一个中心终端设备,将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转发给网络设备。
可选地,收发模块701还用于:
在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之前,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第二控制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可选地,收发模块701还用于:
在处理模块702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后,通知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 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可选地,收发模块701还用于: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或第二终端设备无数据传输需求。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采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收发模块701可由图8中的收发器801实现,处理模块702可由图8中的处理器802来实现。收发器801可通过一根或多根天线进行消息和数据的收发。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901,用于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从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设备接收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接收模块902,用于接收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发送模块903,用于将接收模块902接收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
该第二终端设备的其他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的第二终端设备302的可选实现方式,其中,处理模块901可用于执行第二终端设备302的处理操作,接收模块902可用于执行第二终端设备302的接收操作,发送模块903可用于执行第二终端设备302的发送操作。
该第二终端设备确定自身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转发下行数据流、发送自身的下行信道信息、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控制消息、向第一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发送响应消息、向第一终端设备转发下行数据流的可选流程,可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中第二终端设备302的处理流程。
图9所示的第二终端设备可视为前述的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中的任一个。
可选地,发送模块903还用于:在接收模块902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可选地,接收模块902还用于:在发送模块903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之前,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通知,通知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发送模块903上报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的可选实现方式、触发条件等,可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中步骤S503中第二终端设备302的处理。
其中,接收模块902接收的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可视为前述的步骤S503中描述的网络设备303发送的信道信息上报请求消息;接收模块902接收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通知,可视为前述的步骤S503中描述的第一终端设备301发送的信道信息上报请求消息。
可选地,发送模块903具体用于:
在处理模块901确认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可选地,发送模块903还用于:在发送模块903将接收模块902接收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之前,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
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接收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
发送模块903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的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步骤 S501中,网络设备303确定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的可选实现方式二。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或无数据传输需求。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采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处理模块901可由图10中的处理器1001实现,接收模块902可由图10中的接收器1002实现,发送模块903可由图10中的发射器1003实现。其中,发射器1003和接收器1002可共用一根或多根天线,发射器1003可通过该一根或多根天线进行消息和数据的发送,接收器1002可通过该一根或多根天线进行消息和数据的接收。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1101,用于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用于从网络设备处接收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收发模块1102,用于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
该网络设备的其他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的网络设备303的可选实现方式,其中,处理模块1101可用于执行网络设备303的处理操作,收发模块1102可用于执行网络设备303的收发操作。
网络设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下行信道信息、向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的可选流程,可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中网络设备303的处理流程。
其中,处理模块1101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步骤S501中网络设备303确定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的可选实现方式。
与图11所示的网络设备进行交互的第二终端设备可视为前述的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中的任一个。
可选地,收发模块1102还用于:在处理模块1101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 前,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第一控制消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以及从第一终端设备处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发送的第一辅助通知消息,第一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网络设备由哪个第二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
处理模块1101具体用于:根据收发模块1102接收的通知消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
可选地,收发模块1102还用于:在处理模块1101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网络设备该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接收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
处理模块1101具体用于:根据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
图11所示的网络设备接收第二辅助通知消息以及根据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步骤S501中,网络设备303确定M个第二终端设备302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301转发数据流的可选实现方式二。
可选地,收发模块1102还用于:在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之前,
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第二控制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二控制消息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可选地,收发模块1102还用于:
在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之前,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可选地,收发模块1102还用于:
在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之前,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或第二终端设备无数据传输需求。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采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收发模块1102可由图12中的收发器1202实现,处理模块1101可由图8中的处理器1201来实现。收发器1202可通过多根天线进行消息和数据的收发。
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301、第二终端设备302以及网络设备303以及它们所执行的方法中,在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301的数据流时,该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二终端设备参与了MU-MIMO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传输,即使只有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传输或者属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的传输量较小时,第二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下行信道不会被浪费而是被用来辅助传输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避免了网络设备无法采用MU-MIMO技术向多个终端设备下发数据流而导致MU-MIMO退化为SU-MIMO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此外,也避免了同时有多个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但有些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需求较小,没有充分利用数据传输需求较小的终端设备本身的传输能力,从而也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9)

  1. 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从第二终端设备处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收到的数据流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用于从服务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设备处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后,对所述收发模块收到的数据流进行处理之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辅助通知消息;
    所述第一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网络设备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向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辅助请求消息;
    所述辅助请求消息用于询问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能否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发出辅助响应消息的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辅助响应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出所述辅助响应消息的终端设备能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5.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从第二终端设备处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
    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8.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9.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10.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无数据传输需求。
  11. 一种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
    所述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处理模块确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15. 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
    所述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网络设备能够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 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16. 如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或无数据传输需求。
  17.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用于从所述网络设备处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收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以及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消息发送的第一辅助通知消息;所述第一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网络设备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辅助通知消息,所述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20. 如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前,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21. 如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22. 如权利要求17~21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前,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23. 如权利要求17~2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无数据传输需求。
  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处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收到的数据流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用于从服务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设备处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处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收到的数据流进行处理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辅助通知消息;
    所述第一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网络设备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
  27. 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辅助请求消息,所述辅助请求消息用于询问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能否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发出辅助响应消息的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述辅助响应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出所述辅助响应消息的终端设备能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28. 如权利要求25~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29. 如权利要求24~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处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
    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31. 如权利要求24~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32. 如权利要求24~3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使用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33. 如权利要求24~3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无数据传输需求。
  3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服务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
    所述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37.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
  38. 如权利要求34~3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辅助通知消息;
    所述第二辅助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网络设备能够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U-MIMO技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39. 如权利要求34~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需求,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无数据传输需求。
CN201580084329.3A 2015-12-29 2015-12-29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534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9529 WO2017113113A1 (zh) 2015-12-29 2015-12-29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3409A true CN108353409A (zh) 2018-07-31
CN108353409B CN108353409B (zh) 2020-10-23

Family

ID=59224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432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53409B (zh) 2015-12-29 2015-12-29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10287A1 (zh)
EP (1) EP3389327B1 (zh)
JP (1) JP6639680B2 (zh)
CN (1) CN108353409B (zh)
WO (1) WO201711311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4676A (zh) * 2020-03-05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WO2024066879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终端聚合传输方法、终端、网络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79919B2 (en) * 2016-05-27 2018-09-18 Solarflare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cessing data
CN109257810B (zh) * 2017-07-12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726647B (zh) * 2020-06-17 2023-05-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8383A (zh) * 2002-12-16 2006-03-15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带有经协调的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空-时编码的通信系统
WO2012144822A2 (en) * 2011-04-19 2012-10-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a relay node
CN103580814A (zh) * 2013-10-10 2014-02-1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终端直通的虚拟多入多出通信方法
CN104219021A (zh) * 2013-05-31 2014-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虚拟多天线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28905A1 (en) * 2008-03-14 2011-06-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lay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0016831A1 (en) * 2008-08-05 2010-02-1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perative partial detection using mimo relay
KR101715939B1 (ko) * 2009-06-18 2017-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JP5540592B2 (ja) * 2009-07-23 2014-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移動端末、および中継装置
BR112012015627A2 (pt) * 2009-12-25 2018-05-29 Intel Corp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transmissão mimo de multiplos usuários de enlace descendente em uma rede sem fio"
WO2011134493A1 (en) * 2010-04-26 2011-11-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nection arrangement in relay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2665321B1 (en) * 2012-05-15 2017-03-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for setting up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KR102050745B1 (ko) * 2013-02-28 2019-12-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단말 사이의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50043444A1 (en) * 2013-08-12 2015-02-12 Acer Incorporated Concurrent device to device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method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9906964B2 (en) * 2013-10-09 2018-02-27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Hierarchica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3061298A4 (en) * 2013-10-23 2017-05-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cellular and d2d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5471558B (zh) * 2014-08-25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160128027A1 (en) * 2014-11-03 2016-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jacent channel co-existence for d2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8383A (zh) * 2002-12-16 2006-03-15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带有经协调的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空-时编码的通信系统
WO2012144822A2 (en) * 2011-04-19 2012-10-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a relay node
CN104219021A (zh) * 2013-05-31 2014-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虚拟多天线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80814A (zh) * 2013-10-10 2014-02-1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终端直通的虚拟多入多出通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4676A (zh) * 2020-03-05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3364676B (zh) * 2020-03-05 2023-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WO2024066879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终端聚合传输方法、终端、网络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39680B2 (ja) 2020-02-05
CN108353409B (zh) 2020-10-23
JP2019508927A (ja) 2019-03-28
WO2017113113A1 (zh) 2017-07-06
EP3389327A1 (en) 2018-10-17
EP3389327B1 (en) 2020-03-18
US20180310287A1 (en) 2018-10-25
EP3389327A4 (en) 2019-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7364B2 (en) Quasi co-location for beamforming
JP6044858B2 (ja) 時分割複信(tdd)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周期的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レポート
KR101581601B1 (ko) 협력형 멀티­포인트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및 송신을 위한 방법
JP6038317B2 (ja) Ri報告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820290B2 (en)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of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information in MIMO system
CN109152035B (zh) 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方法及装置
US20150029986A1 (en) Mu-mimo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JP2019506084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4541456A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835051B (zh)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台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N108353409A (zh)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1099946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391631A (zh) Csi-rs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21223211A1 (en) Signaling design for type ii csi-rs spatial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basis configuration
US1050577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downlink channel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05471558A (zh)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478948A (zh) 一种信道信息传输装置、方法和系统
US1071522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signalling in uplink precoding
EP3468060B9 (en) Spatial stream determin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WO2022121746A1 (zh)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通信装置
KR20130125058A (ko) 채널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US1198566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DSCH based CSI measurement
US2024005708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dsch based csi measurement
WO2017113114A1 (zh)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WO2023212671A1 (en) Srs enhancement for multi-trp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ope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3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