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1558A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1558A
CN105471558A CN201410422694.8A CN201410422694A CN105471558A CN 105471558 A CN105471558 A CN 105471558A CN 201410422694 A CN201410422694 A CN 201410422694A CN 105471558 A CN105471558 A CN 105471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equations
related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antenna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26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1558B (zh
Inventor
肖华华
李儒岳
李剑
陈艺戬
郝鹏
徐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4226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71558B/zh
Priority to US15/506,257 priority patent/US1051136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75533 priority patent/WO201518491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471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1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1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1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6Co-operative diversity, e.g. using fixed or mobile stations as 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包括:根据接收网络中所有接收天线端口到发送网络中发送天线端口间的信道相关信息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将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传输给发送网络;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信道信息、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本发明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接收网络接收发送网络的信道相关信息,并计算信道相关信息,用计算的信道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发送网络根据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形成MIMO配置,并能获得更高的分集或复用增益。

Description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信令传输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技术中,第一类节点,例如演进的基站(eNB,eNodeB)使用多根天线发送数据时,可以采取空间复用的方式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即在第一类节点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在不同的天线位置发射不同的数据,第二类节点,例如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也使用多根天线接收数据。在单用户的情况下将所有天线的资源都分配给同一用户,此用户在一个传输间隔内独自占有分配给基站侧分配的物理资源,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单用户多入多出(SU-MIMO,SingleUser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在多用户的情况下将不同天线的空间资源分配给不同用户,一个用户和至少一个其它用户在一个传输间隔内共享基站侧分配的物理资源,共享方式可以是空分多址方式或者空分复用方式,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MultipleUser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其中基站侧分配的物理资源是指时频资源,如图1所示。
在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TermEvolution)中,反映下行物理信道状态的信息(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有三种形式: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squalityindication)、预编码矩阵指示(PMI,Pre-codingMatrixIndicator)、秩指示(RI,RankIndicator)。
CQI为衡量下行信道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在现有技术中CQI用0~15的整数值来表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CQI等级,不同CQI对应着各自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MCS),共分16种情况,可以采用4比特信息来表示。
PMI是指仅在闭环空间复用这种发射模式下,根据测得的信道质量告诉eNB应使用什么样的预编码矩阵来给发给该UE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信道进行预编码。PMI的反馈粒度可以是整个带宽反馈一个PMI,也可以根据子带(subband)来反馈PMI。
RI用于描述空间独立信道的个数,对应信道响应矩阵的秩。在开环空间复用和闭环空间复用模式下,需要UE反馈RI信息,其他模式下不需要反馈RI信息。信道矩阵的秩和层数对应,因此UE向基站反馈RI信息即是反馈下行传输的层数。
传输层是LTE和LTE-A中多天线“层”的概念,表示空间复用中有效独立信道的个数。传输层的总数就是空间信道的秩(Rank)。在SU-MIMO模式下,所有天线的资源都分配给同一用户,传输MIMO数据所用的层数就等于eNB在传输MIMO数据所用的秩;在MU-MIMO模式下,对应一个用户传输所用的层数少于eNB传输MIMO数据的总层数,如果要进行SU-MIMO模式与MU-MIMO的切换,eNB需要在不同传输模式下通知UE不同的控制数据。
设备到设备(D2D,devicetodevice)通讯是一种终端之间直接通信的技术,其主要特征为:处于网络覆盖下并且位于近距离的多个设备中某个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找到其他设备,并且实现设备之间的直连和通信。D2D通信在小区网络的控制下与小区用户共享资源,因此频谱的利用率将得到提升。此外,它还能带来的好处包括:减轻蜂窝网络的负担、减少移动终端的电池功耗、增加比特速率、提高网络基础设施故障的鲁棒性等,还能支持新型的小范围点对点数据服务。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第一类节点,如基站侧,可以采用多根发射和接收天线,而在第二类节点,如用户侧,由于体积、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在第二类节点上配置的天线数一般不会很多,MIMO技术的优势无法得以充分地发挥。
目前提出的一种上行虚拟MIMO的方法,是将多个第二类节点联合起来在同一时频资源中形成虚拟的MIMO信道,联合向具有多天线的基站发送数据。当第二类节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时,不同第二类节点到达第一类节点的信道可以认为是不相关的,因此克服了体积和成本的因素。
虚拟MIMO分为协作虚拟MIMO和非协作虚拟MIMO两类。协作虚拟MIMO的主要思想是第二类节点之间的数据可以相互分享,并通过共享各自的天线构成虚拟的多天线系统,现有的上行协作虚拟MIMO技术主要实现了MIMO的分集功能;非协作虚拟MIMO指的是第二类节点间的数据不能相互分享,而是各自向第一类节点发送独立的数据流,第一类节点根据第二类节点的信道情况,选择几个第二类节点进行配对,配对的第二类节点在相同的时频上向基站发送数据,第一类节点通过多天线来区分不同的第二类节点,这有点类似于下行的MU-MIMO,非协作的虚拟MIMO主要实现了MIMO的复用功能。
现阶段虚拟MIMO技术通常被建议应用于第二类节点端向第一类节点发送数据的上行链路,且多采用非协作的方式。
如图2所示,下行虚拟MIMO可以将多个第二类节点的接收天线共享,形成一个虚拟的第二类节点,它跟SU-MIMO接收机一样,由于层间干扰较低,相对于它们之间做MU-MIMO可以获得更佳的链路性能以及更大的下行吞吐量,这对改善第二类节点比较密集的热点地区的通信状况有非常大的好处。但是,下行虚拟MIMO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协作虚拟MIMO,第二类节点之间需要共享从第一类节点接收到的信息,并进行联合解调和译码。这种数据共享一般通过D2D等无线链路进行的。从而对进行虚拟MIMO的第二类节点之间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地理位置上距离比较接近,通常它们在同一簇(Cluster)里面,这里的簇是指地理位置上比较接近的第二类节点集合,其中的一个第二类节点至少可以跟其它的一个第二类节点共享信道信息和/或接收数据。如果一个簇里的第二类节点激活数目少或者它们之间的信道比较相关,即使它们进行了虚拟MIMO配对,形成了一个虚拟节点,其性能提升可能也不明显。而Mu-MIMO由于不需要第二类节点间交互数据,可以在不同簇里选择第二类节点进行配对做Mu-MIMO。它的性能有可能反而比只在同一Cluster里配对的虚拟MIMO性能好。
另外,如图3所示,对于接收天线数目比较多的第二类节点,在第一类节点天线数目不多时,有时候为了给其它第二类节点配对,以提高性能,需要限制它的接收天线端口数目。即用所述第二类节点的部分接收天线端口构成一个虚拟MIMO来收发数据。这里,将这种形式的MIMO模式也称为虚拟MIMO,且把该第二类节点称为虚拟端口节点。
但目前的传输方案没有虚拟的第二类节点和其它簇的第二类节点或虚拟的第二类节点间配对形成Mu-MIMO的数据传输方案,也没有一个簇内的部分第二类节点形成Mu-MIMO的数据传输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能实现根据信道相关信息形成组合信道,并组成MIMO系统以传输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网络侧,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网络中所有接收天线端口到发送网络中发送天线端口间的信道相关信息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将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传输给发送网络;
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信道信息、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进一步地,根据接收网络中接收天线端口到发送网络中发送天线端口间的信道相关信息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天线端口接收所述发送天线端口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对应的第二类节点集合;
确定第二类节点集合到所述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为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
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
进一步地,当所述的第二类节点集合中包括多于一个第二类节点时,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包括:
第二类节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得到该第二类节点对应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并将所述节点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反馈给综合节点,综合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中的所有第二类节点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将每个第二类节点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信息作为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的元素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所述综合节点为以下的一项:未连接到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集中处理设备,或者为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中的一个第二类节点,或者为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外的一个第二类节点。
进一步地,当所述的第二类节点集合中包括一个第二类节点,且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第二类节点的全部接收天线端口时,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得到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信息作为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的元素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进一步地,当所述的第二类节点集合中包括一个第二类节点,且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第二类节点的部分接收天线端口时,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得到部分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将所述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对应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信息作为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的元素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一个MIMO信道配置,所述MIMO信道配置包括第二类节点的索引集合、接收天线端口索引集合或单个第二类节点的索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网络侧,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根据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传输方式;
确定所述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信道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信道相关信息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传输方式,包括:
计算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的信道容量;
将计算获得的容量最大的MIMO传输方式确定为MIMO传输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MIMO传输方式包括单个第二类节点的传输模式、多于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接收天线端口不共享接收数据的MIMO传输模式,多于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接收天线端口共享接收数据的MIMO传输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装置,设置于接收网络侧,包括:
形成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网络中所有接收天线端口到发送网络中发送天线端口间的信道相关信息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发送单元,将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传输给发送网络;
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信道信息、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形成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天线端口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对应的第二类节点集合;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类节点集合到所述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为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
组合信道形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发送网络发送的MIMO信道配置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装置,设置于发送网络,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传输方式;
指示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信道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中信道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道容量;
比较模块,用于将计算获得的容量最大的MIMO传输方式确定为MIMO传输方式。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接收网络接收发送网络的信道相关信息,并计算信道相关信息,用计算的信道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发送网络根据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形成MIMO配置,并能获得更高的分集或复用增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同构网下行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多个第二类节点构成的一个虚拟MIMO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三的多个接收端口构成的一个虚拟MIMO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两个虚拟节点做MU-MIMO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信令传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信令传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所述的单个第二类节点的信令传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一种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另一种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一个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另一个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里,第一类节点包括但不限于:宏基站、微基站、无线接入点等各种无线通信设备。
第二类节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卡、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蓝牙等各种终端以及中继、拉远设备、无线接入点等各种无线通信设备。
如图8所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网络侧,包括:
根据接收网络中所有接收天线端口到发送网络中发送天线端口间的信道相关信息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将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传输给发送网络;
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信道信息、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本实施例应用于包括一个发送网络和接收网络的系统里。其中,发送网络包括K个第一类节点BS1,…,BSK,这K个第一类节点包括T个发送天线端口TP1,TP2,…,TPT;接收网络包括N个第二类节点UE1,UE2,…,UEN组成的系统里,这N个第二类节点包括R个接收天线端口RP1,RP2,…,RPR。这里,K、N、T、R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且K小于等于T,N小于等于R。
所述方法表示如下:
接收网络根据接收天线端口到发送天线端口间的信道相关信息H1,…,HR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S1,…,SL,将组合信道相关信息S1,…,SL反馈给发送网络。
其中,1≤L≤R,Hi为T个发送天线端口到第i个接收天线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为T维的行向量,i=1,…,R。
组合信道相关信息Sl包括Nl行向量Sl,k,对应一个接收端口索引集合其中,Θl中没有相同的元素,Ik属于集合{1,…,R}的一个元素。Sl,k为第Ik个接收天线端口到发送天线端口间的信道相关信息这里,k=1,…,Nl,Nl≥1为组合信道相关信息Sl的行数,l=1,…,L,L为组合信道相关信息的个数。
其中,组合信道相关信息Sl和Sj至少有一个不同的行向量,其中1≤l,j≤L,l≠j,L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进一步地,根据接收网络中接收天线端口到发送网络中发送天线端口间的信道相关信息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天线端口接收所述发送天线端口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对应的第二类节点集合;
确定第二类节点集合到所述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为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
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
所述方法表示如下:
确定组合信道相关信息Sl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集合Θl对应的第二类节点集合Ωl
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Ωl接收发送天线端口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出第二类节点集合Ωl到所述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H;其中,H为Rl×T维的复数矩阵,Rl为第二类节点集合Ωl里第二类节点对应的所有接收天线端口的数目;
根据信道相关信息H和接收天线端口Θl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Sl
进一步地,当所述的第二类节点集合中包括多于一个第二类节点时,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包括:
第二类节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得到该第二类节点对应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并将所述节点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反馈给综合节点,综合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中的所有第二类节点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将每个第二类节点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信息作为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的元素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所述综合节点为以下的一项:未连接到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集中处理设备,或者为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中的一个第二类节点,或者为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外的一个第二类节点。
根据信道相关信息H1,…,HR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Sl,且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Ωl有多于一个第二类节点,其过程为:
第二类节点集合Ωl中的一个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得到的信道相关信息,并将信道相关信息反馈给综合节点,综合节点接收所述的信道相关信息。综合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Ωl中的所有第二类节点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并将每个第二类节点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信息作为Sj一行形成组合信道Sj
其中,所述综合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一:未连接到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集中处理设备,或者为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Ωl中的一个第二类节点,或者为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Ωl外的一个第二类节点。
当所述的第二类节点集合中包括一个第二类节点,且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第二类节点的全部接收天线端口时,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得到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信息作为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的元素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根据信道相关信息H1,…,HR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Sl,且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Ωl只有一个第二类节点,且接收天线端口Θl为该第二类节点的全部接收端口,其过程为:
所述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得到的信道相关信息,用所述信道相关信息的每一行组成Sl
当所述的第二类节点集合中包括一个第二类节点,且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第二类节点的部分接收天线端口时,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得到部分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将所述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对应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信息作为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的元素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进一步地,根据信道相关信息H1,…,HR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Sl,且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Ωl只有一个第二类节点,且接收天线端口Θl为该第二类节点的部分接收端口,其过程为:
所述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得到的信道相关信息,用接收天线端口集合Θl里的每一个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相关信息作为一行形成Sl
组合信道相关信息S1,…,SL分别对应一个MIMO信道配置M1,…,ML。所述MIMO信道配置包括第二类节点的索引集合、接收天线端口索引集合或单个第二类节点的索引。
如图9所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网络侧,包括:
接收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根据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传输方式;
确定所述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信道配置信息。
所述方法表示如下:
发送网络里接收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S1,…,SL,根据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S1,…,SL确定MIMO传输方式,并确定MIMO信道配置,将MIMO信道配置发送给接收网络里的第二类节点。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信道相关信息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传输方式,包括:
计算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的信道容量;
将计算获得的容量最大的MIMO传输方式确定为MIMO传输方式。
所述MIMO传输方式包括单个第二类节点的传输模式、多于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接收天线端口不共享接收数据的MIMO传输模式,多于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接收天线端口共享接收数据的MIMO传输模式。
多于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接收天线端口共享接收数据的MIMO传输模式为虚拟MIMO,其中,构成所述虚拟MIMO的第二类节点集合里的一个第二类节点至少需要跟集合里的另外一个第二类节点共享信道相关信息,并进行联合解调和译码
如图10所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装置,设置于接收网络侧,包括:
形成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网络中所有接收天线端口到发送网络中发送天线端口间的信道相关信息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发送单元,将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传输给发送网络;
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信道信息、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所述形成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天线端口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对应的第二类节点集合;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类节点集合到所述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为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
组合信道形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发送网络发送的MIMO信道配置信息。
如图11所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装置,设置于发送网络,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传输方式;
指示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信道配置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中信道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道容量;
比较模块,用于将计算获得的容量最大的MIMO传输方式确定为MIMO传输方式。
以下举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阐述。
在一个无线系统里,有一个发送网络有两个基站,基站下面有至少1个簇,每个簇里有多个第二类节点,比如中继、无线接入点,小基站,或家庭基站等形式的设备、手机、数据卡、笔记本等。为了便于描述这里将第二类节点简称为节点。如图4所示。在一个小区里有2个簇,每个簇里有4个节点,其中第一个簇里的用户标记为节点1~节点4;第二个簇里的用户标记为节点5~节点8。这里每个簇内的节点相互间距离比较靠近。而不同簇间的距离相互比较远。簇内的节点间可以通过无线Backhual进行通信以形成虚拟MIMO。构成多个虚拟MIMO的节点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它们之间会共享接收的数据信息和信道信息从而实现联合解调译码。它们在理想的Backhual假设下就类似SU-MIMO,在不是理想的Backhual下,有一些性能损失。在下行虚拟MIMO系统中,由多个终端形成的下行虚拟接收终端因为具有更多的接收天线,因此能获得更高的分集或复用增益。如图4所示的场景,假设每个节点只有1根接收天线,如果采用SU-MIMO,基站对各终端最多只能采用1层传输,而节点1~节点4形成的虚拟第二类节点有4根天线,最多可以采用4层传输,复用增益明显提升。与MU-MIMO相比,由于MU-MIMO需要各用户之间的等效信道必须严格正交才能保证用户之间没有干扰,实际中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MU-MIMO的性能会大打折扣,而采用下行虚拟MIMO,不存在用户间干扰,性能比MU-MIMO要好。与SU-MIMO和MU-MIMO不同的是,本发明在下行虚拟MIMO中终端间要共享各自天线上接收到的数据,数据的发送、接收与解调需要依靠信令的实现,以下对具体信令传输场景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描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为了反馈综合信道相关信息,信息交互的流程。在图4里有两个簇,其中每个簇的信令交互流程是类似的,所以这里只描述一个簇里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信令传输过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在虚拟MIMO中,在第一个簇里,有不少于4个的节点,其中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两个基站向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分别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1,CSI-RS2,CSI-RS3,CSI-RS4;
节点i根据接收到的CSI-RSi计算出节点i到两个基站所有发送端口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相关信息CRI2、CRI3、CRI4,并将此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节点1,这里节点1为综合节点,i=2、3、4;
节点1根据接收到的节点2、节点3、节点4发来的信道相关信息,结合自身根据CSI-RS1计算得到的CRI1信息,计算出下行虚拟MIMO系统的组合信道相关信息CRIV,将该信息反馈给基站;
基站接收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的组合信道相关信道,以及它服务的每个簇里的第二类节点、虚拟第二类节点、虚拟端口节点的组合信道相关信息。计算包括至少一个组合信道信息下的MIMO信道容量,并将信道容量最大的组合信道信息对应的第二类节点的索引集合作为MIMO信道配置,并且,将其对应的MIMO配置为该基站的MIMO信道配置。
基站将MIMO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类节点,并按MIMO配置所指定的传输方式发送数据给所调度的第二类节点。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MIMO配置信息和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解调译码。如果为虚拟MIMO,则需要进行联合解调译码,否则,只需要单个第二类节点解调译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信道容量也可以是其它的技术指标,比如信噪比、信道质量、信干噪比、误码率、误块率、误帧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以4个节点构成虚拟第二类节点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适用于4个节点的情况,可以应用于大于1个节点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列出了两个第一类节点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适用于2个第一类节点的情况,可以应用于大于等于1个第二类节点的情况。
本实施例里的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CRI如果为信道状态信息时,包括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的CSI1\PMI1\CQI1\RI1、CSI2\PMI2\CQI2\RI2,PMI3\CQI3\RI3、PMI4\CQI4\RI4。
CRI如果为信道信息时,包括基站到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的信道矩阵H1、H2、H3、H4。其中H1、H2、H3、H4为NRi×NT的复数矩阵,这里NT为所有基站的发送天线数目,NRi为节点i的接收天线数目,i=1、2、3、4。
CRI如果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时,包括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的CSI-RS1,CSI-RS2,CSI-RS3,CSI-RS4。综合节点需要根据这些参考信道信息计算出综合信道信息发送给基站,或者直接发送这些参考信息给基站,让基站根据这些参考信道信息计算出综合信道信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描述虚拟第二类节点为了反馈综合信道相关信息,信息交互的流程。在图4里有两个簇,其中每个簇的信令交互流程是类似的,所以这里只描述一个簇里的虚拟第二类节点的信令传输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虚拟MIMO中,在第一个簇里,有不少于4个的节点,其中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第二类节点,基站向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分别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1,CSI-RS2,CSI-RS3,CSI-RS4;
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分别根据接收到的CSI-RS1、CSI-RS2、CSI-RS3、CSI-RS4计算出下行链路的信道相关信息CRI1、CRI2、CRI3、CRI4,并将此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综合节点,这里节点为节点1~节点4外的一个节点或者未连接到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集中处理设备。
综合根据接收到的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发来的CRI信息,计算出下行虚拟MIMO系统的综合信道相关信息CRIV,将该信息反馈给基站;
基站接收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的组合信道相关信道,以及它服务的每个簇里的第二类节点、虚拟第二类节点、虚拟端口节点的组合信道相关信息。计算包括至少一个组合信道信息下的MIMO信道容量,并将信道容量最大的组合信道信息对应的第二类节点的索引集合作为MIMO信道配置,并且,将其对应的MIMO配置为该基站的MIMO信道配置。
基站将MIMO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类节点,并按MIMO配置所指定的传输方式发送数据给所调度的第二类节点。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MIMO配置信息和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解调译码。如果为虚拟MIMO,则需要进行联合解调译码,否则,只需要单个第二类节点解调译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信道容量也可以是其它的技术指标,比如信噪比、信道质量、信干噪比、误码率、误块率、误帧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以4个节点构成虚拟第二类节点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适用于4个节点的情况,可以应用于大于1个节点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列出了两个第一类节点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适用于2个第一类节点的情况,可以应用于大于等于1个第二类节点的情况。
本实施例里的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CRI如果为信道状态信息时,包括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的CSI1\PMI1\CQI1\RI1、CSI2\PMI2\CQI2\RI2,PMI3\CQI3\RI3、PMI4\CQI4\RI4。
CRI如果为信道信息时,包括基站到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的信道矩阵H1、H2、H3、H4。其中H1、H2、H3、H4为NRi×NT的复数矩阵,这里NT为所有基站的发送天线数目,NRi为节点i的接收天线数目,i=1、2、3、4。
CRI如果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时,包括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的CSI-RS1,CSI-RS2,CSI-RS3,CSI-RS4。综合节点需要根据这些参考信道信息计算出综合信道信息发送给基站,或者直接发送这些参考信息给基站,让基站根据这些参考信道信息计算出综合信道信息。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描述虚拟端口节点为了反馈综合信道相关信息,信息交互的流程。
如图3所示,有个中继,它有很多个接收端口,其中第1接收端口为P1,第2接收端口为P2,第3接收端口为P3,第4接收端口为P4,并假设这个实施例里端口P1、P4一起构成虚拟端口节点。基站向中继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中继接收CSI-RS,并计算出基站到接收端口P1、P4的信道,如果中继还有其它接收端口,那么这里不考虑,只计算构成虚拟端口节点的接收端口对应的信道H。利用信道H计算信道相关信息CRI。将CRI反馈给基站。
基站接收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的组合信道相关信道,以及它服务的每个簇里的第二类节点、虚拟第二类节点、虚拟端口节点的组合信道相关信息。计算包括至少一个组合信道信息下的MIMO信道容量,并将信道容量最大的组合信道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索引集合作为MIMO信道配置,并且,将其对应的MIMO配置为该基站的MIMO信道配置。
基站将MIMO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类节点,并按MIMO配置所指定的传输方式发送数据给所调度的第二类节点。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MIMO配置信息和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解调译码。如果为虚拟MIMO,则需要进行联合解调译码,否则,只需要单个第二类节点解调译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信道容量也可以是其它的技术指标,比如信噪比、信道质量、信干噪比、误码率、误块率、误帧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以2个接收端口构成虚拟端口节点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并不2个接收端口的情况,可以应用于大于1个接收端口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列出了两个第一类节点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适用于2个第一类节点的情况,可以应用于大于等于1个第二类节点的情况。
本实施例里的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描述单个第二类节点为了反馈信道相关信息,信息交互的流程。
如图7所示,一个基站下面服务了N个第二类节点,比如,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等。对于N个节点中的一个节点,基站向该节点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N个节点中的一个节点接收CSI-RS,并计算出基站到该节点的信道信道相关信息CRI,将CRI反馈给基站。
基站接收虚拟第二类节点反馈的组合信道相关信道,以及它服务的每个簇里的第二类节点、虚拟第二类节点、虚拟端口节点的组合信道相关信息。计算包括至少一个组合信道信息下的MIMO信道容量,并将信道容量最大的组合信道信息对应的单个第二类节点的索引作为MIMO信道配置,并且,将其对应的MIMO配置为该基站的MIMO信道配置。
基站将MIMO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类节点,并按MIMO配置所指定的传输方式发送数据给所调度的第二类节点。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MIMO配置信息和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解调译码。如果为虚拟MIMO,则需要进行联合解调译码,否则,只需要单个第二类节点解调译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信道容量也可以是其它的技术指标,比如信噪比、信道质量、信干噪比、误码率、误块率、误帧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列出了两个第一类节点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适用于2个第一类节点的情况,可以应用于大于等于1个第二类节点的情况。
本实施例里的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虽然本发明所揭示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其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核心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和细节上做任何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网络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网络中所有接收天线端口到发送网络中发送天线端口间的信道相关信息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将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传输给发送网络;
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信道信息、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接收网络中接收天线端口到发送网络中发送天线端口间的信道相关信息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天线端口接收所述发送天线端口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对应的第二类节点集合;
确定第二类节点集合到所述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为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
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
3.如权利要2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的第二类节点集合中包括多于一个第二类节点时,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包括:
第二类节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得到该第二类节点对应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并将所述节点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反馈给综合节点,综合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中的所有第二类节点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将每个第二类节点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信息作为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的元素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所述综合节点为以下的一项:未连接到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集中处理设备,或者为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中的一个第二类节点,或者为所述第二类节点集合外的一个第二类节点。
4.如权利要2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的第二类节点集合中包括一个第二类节点,且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第二类节点的全部接收天线端口时,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得到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信息作为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的元素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5.如权利要2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的第二类节点集合中包括一个第二类节点,且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第二类节点的部分接收天线端口时,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计算得到部分接收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将所述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对应的每个接收端口的信道信息作为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的元素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6.如权利要2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一个MIMO信道配置,所述MIMO信道配置包括第二类节点的索引集合、接收天线端口索引集合或单个第二类节点的索引。
7.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网络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根据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传输方式;
确定所述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信道配置信息。
8.如权利要7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信道相关信息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传输方式,包括:
计算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的信道容量;
将计算获得的容量最大的MIMO传输方式确定为MIMO传输方式。
9.如权利要8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IMO传输方式包括单个第二类节点的传输模式、多于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接收天线端口不共享接收数据的MIMO传输模式,多于一个第二类节点同时频传输且接收天线端口共享接收数据的MIMO传输模式。
10.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装置,设置于接收网络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网络中所有接收天线端口到发送网络中发送天线端口间的信道相关信息形成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发送单元,将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传输给发送网络;
所述信道相关信息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信道信息、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天线端口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接收天线端口集合对应的第二类节点集合;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类节点集合到所述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相关信息为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
组合信道形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集合的信道相关信息和接收天线端口形成组合信道相关信息。
12.如权利要1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发送网络发送的MIMO信道配置信息。
13.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装置,设置于发送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确定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传输方式;
指示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接收天线端口的MIMO信道配置信息。
14.如权利要13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组合信道的信道相关信息中信道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道容量;
比较模块,用于将计算获得的容量最大的MIMO传输方式确定为MIMO传输方式。
CN201410422694.8A 2014-08-25 2014-08-25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471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2694.8A CN105471558B (zh) 2014-08-25 2014-08-25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5/506,257 US10511366B2 (en) 2014-08-25 2015-03-31 Signaling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PCT/CN2015/075533 WO2015184915A1 (zh) 2014-08-25 2015-03-31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2694.8A CN105471558B (zh) 2014-08-25 2014-08-25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1558A true CN105471558A (zh) 2016-04-06
CN105471558B CN105471558B (zh) 2021-03-16

Family

ID=54766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2694.8A Active CN105471558B (zh) 2014-08-25 2014-08-25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1366B2 (zh)
CN (1) CN105471558B (zh)
WO (1) WO201518491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3113A1 (zh) * 2015-12-29 2017-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WO2017185370A1 (zh) * 2016-04-29 2017-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式接入点ap簇的形成方法和接入点
CN109756869A (zh) * 2017-11-07 2019-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3472500A (zh) * 2017-01-09 2021-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令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9166A1 (ko) * 2015-09-01 2017-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9234478A1 (en) * 2018-06-08 2019-1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dma carrier sharing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548A (zh) * 2007-08-18 2008-02-20 姜永权 非协作虚拟mimo技术
CN101882979A (zh) * 2009-05-05 2010-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间协作的方法及系统
CN101883075A (zh) * 2010-07-05 2010-11-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mimo系统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01958735A (zh) * 2009-07-20 2011-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通信的预处理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02017487A (zh) * 2008-04-28 2011-04-13 北电网络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v-mimo的候选者列表的产生的方法和设备
WO2011054381A1 (en) * 2009-11-04 2011-05-1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sol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outdating
EP2555444A2 (en) * 2010-03-29 2013-02-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US20140161018A1 (en) * 2014-02-18 2014-06-12 Juo-Yu Lee Multi-user mimo via frequency re-use in smart antennas
US20140177461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a cluster set of mobile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920A (zh) * 2009-02-23 2009-07-29 电子科技大学 分布式mimo小区多跳接力传送的信道矩阵形成方法
CN101827387A (zh) * 2009-03-04 201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报告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CN101873161A (zh) * 2010-06-23 2010-10-27 中国民航大学 基于簇用户协作的虚拟mimo中继传输方法及系统
US9344299B2 (en) * 2011-05-13 2016-05-17 Lg Electronics Inc. CSI-RS based channel estimating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CN103650372A (zh) * 2011-07-19 2014-03-19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针对分段载波提供信道状态信息(csi)测量和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10989A1 (ko) * 2012-07-12 2014-0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피드백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009626B (zh) * 2013-02-24 2018-09-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用于3维波束形成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
US10116371B2 (en) * 2013-10-24 2018-10-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033507B2 (en) * 2014-07-28 2018-07-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channel esti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548A (zh) * 2007-08-18 2008-02-20 姜永权 非协作虚拟mimo技术
CN102017487A (zh) * 2008-04-28 2011-04-13 北电网络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v-mimo的候选者列表的产生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82979A (zh) * 2009-05-05 2010-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间协作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58735A (zh) * 2009-07-20 2011-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通信的预处理方法、基站、及系统
WO2011054381A1 (en) * 2009-11-04 2011-05-1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sol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outdating
EP2555444A2 (en) * 2010-03-29 2013-02-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1883075A (zh) * 2010-07-05 2010-11-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mimo系统的协作传输方法
US20140177461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a cluster set of mobile devices
US20140161018A1 (en) * 2014-02-18 2014-06-12 Juo-Yu Lee Multi-user mimo via frequency re-use in smart antenna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3113A1 (zh) * 2015-12-29 2017-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WO2017185370A1 (zh) * 2016-04-29 2017-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式接入点ap簇的形成方法和接入点
CN109076498A (zh) * 2016-04-29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式接入点ap簇的形成方法和接入点
CN113472500A (zh) * 2017-01-09 2021-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令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9756869A (zh) * 2017-11-07 2019-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09756869B (zh) * 2017-11-07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11366B2 (en) 2019-12-17
US20170366243A1 (en) 2017-12-21
WO2015184915A1 (zh) 2015-12-10
CN105471558B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12214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system and associated user equipment
CN107294583B (zh) 一种信道状态测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418271B2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feeding bac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device
CN102255689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820290B2 (en)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of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information in MIMO system
CN104378148B (zh) 并发的蜂窝式装置间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JP5687799B2 (ja) 多重ノード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US20150049692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04170271A (zh) 用于具有每csi-rs反馈的相干协作多点传输的演进型节点b和方法
KR20130137033A (ko) 협력 셀들과의 무선 통신
CN102611536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5471558A (zh)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841357A (zh)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857277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391631A (zh) Csi-rs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663199A (zh) 用户设备和基站系统中的码本实现
CN104219021A (zh) 一种下行虚拟多天线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27887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与用户设备
WO2013038601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04219022B (zh) 一种虚拟多天线系统的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91217B (zh) 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4036205A2 (en) Codebook report design to support dynamic multi-trp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operation
WO2023212603A1 (en) Channel measurement resource configuration to support multi-trp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WO2021144028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daptive cyclic delay diversity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