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3199B - 内容发送装置及其内容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容发送装置及其内容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3199B
CN108353199B CN201680065341.4A CN201680065341A CN108353199B CN 108353199 B CN108353199 B CN 108353199B CN 201680065341 A CN201680065341 A CN 201680065341A CN 108353199 B CN108353199 B CN 108353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encryption
information
receiving apparatus
encryption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53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3199A (zh
Inventor
川前治
千叶浩
大野千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Maxell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695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55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53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3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3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3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7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video stream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08Annexed information, e.g. attach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0Multimedia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video transcoding, i.e. partial or full decoding of a coded input stream followed by re-encoding of the decoded output str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6Embed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the video signal during the compression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7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syntax aspects related to video coding, e.g. related to compression standa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66Channel or content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keys and entitlement messages in a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merging a VOD unicast channel into a multicast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66Channel or content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keys and entitlement messages in a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merging a VOD unicast channel into a multicast channel
    • H04N21/26606Channel or content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keys and entitlement messages in a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merging a VOD unicast channel into a multicast channel for generating or managing entitlement messages, e.g. 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 [ECM] or 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 [EM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67Systems rendering the television signal unintelligible and subsequently intelligible
    • H04N7/1675Providing digital key or authorisation information for generation or regeneration of the scrambling sequ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内容发送装置利用数字通信I/F对数字内容进行加密而发送到内容接收装置,具有:第一加密处理单元,通过第一加密处理对低分辨率的内容进行加密;第二加密处理单元,通过第二加密处理对高分辨率的内容进行加密;以及下转换单元,将高分辨率的内容下转换为低分辨率的内容。另外,从数字接收装置接收与数字接收装置的加密处理有关的信息,在数字接收装置支持第二加密处理时,通过第二加密处理单元进行加密而发送高分辨率的内容,在数字接收装置不支持第二加密处理时,对高分辨率的内容进行下转换,将下转换后的内容通过第一加密处理加密而发送。

Description

内容发送装置及其内容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容发送装置及其内容发送方法,特别涉及适合于根据内容接收侧的功能安全地发送内容的内容发送装置及其内容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在家庭内构筑的家庭网络上简单地享受数字内容。数字内容具有能够针对用户提供高精细且优美的图像并且能够提供各种附随的信息服务的优点。另一方面,与模拟数据的拷贝不同,数字内容在通过数字处理拷贝的情况下画质不会劣化。因此,为了防止违法拷贝,如何进行著作权保护成为问题。
这样,作为为了从著作权保护的观点防止违法拷贝而确定的标准,有DTCP(Digital Transmission Content Protection,数字传输内容保护)。DTCP是以家庭网络/个人网络内的声音和影像的拷贝防止的目的而使用的著作权保护方式,与作为用于主要在数字设备之间共享图像和声音数据的相互连接指南的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Allianc,数字生活网络联盟)一起使用。DTCP利用通过在数字设备之间交换共用密钥来进行加密的共用密钥加密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数字设备之间利用共用密钥发送接收数字数据的技术。
另一方面,由于智能手机的高性能化,想通过智能手机控制家电或者配送数字内容的智能手机和家电的协作功能得到瞩目。关于与该内容发送关联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使用户利用智能手机(便携电话终端)选择外部输出装置(TV等),确定选择出的外部输出装置的处理能力和识别该输出装置的识别信息。然后,请求家庭服务器以将适合于外部输出装置的处理能力的内容发送到该外部输出装置,与其对应地外部输出装置接收从家庭服务器发送的内容并进行图像输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42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434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制定影像和动画的分辨率(像素数)比现行的HD电视广播高的标准(4K/8K)而部分地开始4K广播。在现行的Full HD(2K)标准中,像素数是1920×1080(1080i、1080p),在4K UHD标准中,像素数是3840×2160(2160p),进而在8K UHD标准中,像素数成为7680×4320(4320p)。另外,作为光盘关联的下一代标准,有UHD BD(Ultra HDBlu-ray,超高清蓝光)(注册商标),作为像素数,规定了3840×2160(2160p)。
伴随这样的影像内容的高画质化,构筑一边进行著作权保护一边在任意的监视器装置中显示而收看的标准变得重要。另外,由于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平板、智能手机变得低价、普及,一般家庭中也存在具备监视器的多个数字设备,在基于以往的Full HD(2K)标准的内容(以下称为“2K内容”等)和基于新标准的4K/8K标准的内容混合存在时,如何显示于多个数字设备成为问题。
内容提供源为了额外费用服务等,存在希望将高画质的4K/8K内容与以往的内容区分而进行收看/拷贝限制的期望。另一方面,经由广播、因特网接收到著作权保护对象的4K/8K内容的装置(内容发送装置)需要依照内容提供源的意向将这些内容安全地发送到其他装置(内容接收装置)。
进而,在家庭内、办公室内存在显示接收到的内容的多个装置的情况下,内容发送装置存在希望通过期望的装置简单地收看4K/8K内容的需求。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利用DTCP对著作权保护对象内容进行加密的传送方法,但未考虑用于区分处理4K/8K内容这样的品质不同的多个内容的传送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能够选择与输出目的地的处理能力对应的外部输出装置,但未考虑加密处理。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机等内容发送装置,在显示不同的品质的内容的多个数字设备混合存在的环境中,能够根据内容接收侧的功能安全地发送内容,并且能够在仅能够显示以往的品质的内容的接收装置中显示新标准的高画质的内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内容发送装置构成为将数字内容发送到内容接收装置,该内容发送装置具有:利用数字通信I/F(Inter Face)对数字内容进行加密而发送的单元;第一加密处理单元,通过第一加密处理对低分辨率的内容进行加密;第二加密处理单元,通过第二加密处理对高分辨率的内容进行加密;以及下转换(down-convert)单元,将高分辨率的内容下转换为低分辨率的内容。另外,从数字接收装置接收与数字接收装置的加密处理有关的信息,在数字接收装置支持第二加密处理时,利用第二加密处理单元进行加密,发送高分辨率的内容,在数字接收装置不支持第二加密处理时,对高分辨率的内容进行下转换,通过第一加密处理对下转换后的内容进行加密而发送。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多个显示内容的数字设备混合存在的环境中能够根据内容接收侧的功能安全地发送内容并且能够在仅能够显示以往的标准的内容的接收装置中显示新标准的高画质的内容的智能手机等内容发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家庭网络和与其相关的组件的概要图。
图2是智能手机(内容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内置记录仪(recorder)的电视接收机(内容发送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电视接收机(内容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内容发送装置中的数据流图。
图6是内容接收装置中的功能和数据流图。
图7A是示出加密处理I支持的内容发送分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B是示出加密处理II支持的内容发送分组的头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C是示出加密处理II支持中的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D是示出在依照图7B所示的格式利用HTTP协议来传送内容的情况下的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A是示出设备信息定义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B是示出设备控制信息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C是示出设备信息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A是示出内容利用描述符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B是示出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C是示出下转换限制描述符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数字内容输出控制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数字内容记录控制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从内容发送装置向内容接收装置传送内容时的通用流程图。
图13是设备信息获取处理的时序图。
图14是设备认证处理的时序图。
图15是示出显示设备信息的用户界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示出内容收看和发送应用的用户界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5:广播站;6:内容提供服务器;7:基站;11:集线器;12:路由器;20:无线接入点;50:平板;60:因特网、GPS卫星;80:有线网络网;100:智能手机;200: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300:电视接收机;400:笔记本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至图16,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至图5,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家庭网络和与其相关的组件的结构。
图1是家庭网络和与其相关的组件的概要图。
图2是智能手机(内容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内容发送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电视接收机(内容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内容发送装置中的数据流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内容发送装置接收4K/8K内容并保持该分辨率或者根据内容接收装置的功能将其下转换而发送到内容发送装置的内容发送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的家庭网络中,如图1所示,在一个家庭内,存在作为便携设备的智能手机100、平板50,设置有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电视接收机300、笔记本电脑400。
另外,智能手机100、平板50作为内容发送装置发挥功能,电视接收机300、笔记本电脑400作为内容接收装置发挥功能,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作为具有它们两方的功能的内容发送接收功能发挥功能。
作为网络结构,无线接入点20、路由器12、集线器11、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电视接收机300以有线方式连接,智能手机100、平板50、笔记本电脑400依照IEEE802.11a/b/g/n/ac标准等无线LAN标准通过无线LAN(Wifi)进行通信。
关于内容的提供,天线42接收广播站5发送的广播电波,配送给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电视接收机300。智能手机100、平板50也能够接收广播站5发送的广播电波。另外,内容提供服务器6经由因特网60通过路由器12、集线器11这样的路径向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电视300配送内容。另外,内容提供服务器6还能够从基站7通过LTE线路等无线线路(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向智能手机100、平板50配送内容。
智能手机100、平板50能够接收广播站5配送的4K/8K内容、2K内容,配送给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电视接收机300。
另一方面,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能够接收4K/8K内容而显示,电视接收机300能够仅接收2K内容而显示。
在网络中,作为网络协议,使用标准的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协议),作为上位的传输协议,使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以及UDP(User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在内容的传送中,还使用上位的应用协议、例如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送协议)等。
智能手机100、平板50、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电视接收机300、笔记本电脑400、路由器12分别拥有用于在IP网络上识别自身的IP地址。另外,对各个网络通信处理电路的接口部提供了48比特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针对各装置的IP地址的设定只要通过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例如使路由器12作为DHCP服务器动作而从此分配各装置的IP地址即可。
如图2所示,智能手机100构成为作为硬件通过总线耦合有CPU(CentralProcessor Unit,中央处理单元)102、主存储器104、无线LAN部106、RF部108、基带处理器110、调谐器112、解复用器114、解码器116、HDMI输出部118、显示器I/F(InterFace,接口)120、音频I/F130、照相机140、GPS142、近距离传感器144、加速度传感器146、近距离无线部148、闪存存储器150。另外,对显示器I/F105连接显示器122和触摸面板124,对音频I/F109连接扬声器132和麦克风134。
CPU100是控制智能手机100的各部分并执行被载入到主存储器104上的用于内容发送的程序的用于运算和控制的部件。CPU100通过使主存储器104读入在闪存存储器150中储存的程序而执行来进行各种处理。这些程序、数据可以预先储存于闪存存储器150,也可以从USB存储器等存储介质输入,还可以经由网络从外部的服务器等下载。另外,也可以利用专用的硬件实现通过该程序实现的功能。
主存储器104是载入在闪存存储器150中存储的程序并临时地保管、存储工作数据的存储装置。
无线LAN部106是依照无线LAN的标准(例如IEEE 802.11 a/b/g/n/ac等)与邻近的无线接入点20进行通信的部分。
RF部108是用于将基带处理器110的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的高频信号、或者反过来将无线频带的高频信号变换为基带处理器110的信号的接口装置。智能手机100能够经由RF部108通过3G线路、4G线路经由基站7进行通信,或者通过因特网60与内容提供服务器6进行通信而下载内容。
基带处理器110是控制智能手机100的与通信、通话有关的模块的处理器。
调谐器112经由智能手机100的内部天线接收广播站5(内容提供源)配送的数字广播服务(地上波广播、卫星广播等)的内容,从多个频道中选择期望的频道,对被数字调制的节目进行解调。另外,根据需要,解除为了能够使用后述加密/解密程序仅接收与内容提供源约定的频道而实施的节目的干扰。本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100的调谐器112同时具有能够处理针对4K/8K内容的广播、针对SD/HD/Full HD等以往内容的广播的4K/8K调谐器112a、2K调谐器112b。
解复用器114是从广播节目抽出声音数据、影像数据、节目信息、数据、拷贝控制信息等的部分。
解码器116是对经由调谐器112输入的广播节目、在闪存存储器150中保存的内容中包含的被压缩的声音数据、影像数据进行解密并解压为原来的声音信号、影像信号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100的解码器116同时具有能够处理针对4K/8K内容的广播、针对以往内容的广播的4K/8K解码器116a、2K解码器116b。
HDMI(注册商标)(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多媒体接口)输出部118是将数字数据变换为HDMI的信号而输出的部分。在图2中示出有线方式,但也可以是无线方式。
显示器I/F120是连接显示器122和触摸面板124的接口。显示器122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对用户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装置,一般使用具有3英寸~5英寸左右的画面的显示尺寸的显示装置。触摸面板124是通过用户用手指或者触摸笔在显示器122上接触而输入数据、命令的结构的输入装置。
音频I/F130是连接麦克风134、扬声器132的接口。麦克风134是从外部采集声音的装置。扬声器132是输出声音的装置。
照相机140对智能手机100的周围的状况进行拍摄,将其作为图像数据保存于闪存存储器150。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部142是通过接收来自人造卫星的电波并对其进行解析而求出设备的位置的装置。
距离图像传感器144是对周边的对象物进行拍摄而求出与此相距的距离的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146是测量智能手机100中发生的加速度的传感器。测量出的加速度例如被用于画面的显示切换等。
近距离无线部148是用于依照Bluetooth(注册商标)等通信标准操作邻近的扬声器等数字设备的装置。
闪存存储器150是通常与主存储器104相比大容量地储存程序、数据的非易失性的存储器。闪存存储器150是存储音源数据、动画数据、图像数据等各种数据和用于内容发送的程序的应用软件等程序的比较大容量的存储装置。
在闪存存储器150中,作为CPU102执行的程序,储存有监视器识别程序152、下转换程序154、加密/解密程序156、设备认证程序158、设备管理程序160、记录再生程序162。
监视器识别程序152是使用由照相机140拍摄的可视图像、由距离图像传感器144拍摄的距离图像、经由无线LAN部106、近距离无线部148发送接收的信息来求出内容接收装置的厂商名、型号、设备类别的程序。
下转换程序154是从源图像生成降低了内容的分辨率的内容的数据的程序。
加密/解密程序156是如下程序:
(1)依照内容提供源规定/运用的预定的步骤(例如ARIB、Marlin、PlayReady、CMLA-OMA V2等)对经由调谐器112接收到的广播站5提供的广播节目、经由内容无线LAN部106接收到的内容提供服务器6提供的内容进行解密,
(2)为了将在(1)中解密出的内容记录于记录介质,依照内容提供源规定/运用的预定的步骤进行加密,进而为了利用记录内容进行解密,
(3)在由解码器116解压出在(1)或者(2)中解密出的内容进行之后,为了经由HDMI输出部118发送到外设的电视接收机(内容接收装置),依照内容提供源规定/运用的预定的步骤进行解密,
(4)为了将在(1)或者(2)中解密出的内容经由无线LAN部106发送到其他内容接收装置,依照内容提供源规定/运用的预定的步骤进行解密。
设备认证程序158是如下程序:为了经由有线或者无线的网络发送著作权保护对象的内容,认证是否为在与其他数字设备之间利用特定的认证协议相互合法地认定的设备,共享在内容的加密/解密中使用的密钥。
设备信息管理程序160是管理与通过设备认证程序158认证成功的网络连接设备有关的信息、在设备认证处理部108进行设备认证时所需的信息的程序。
记录再生程序162进行用于将内容记录于闪存存储器150、存储卡(未图示)等记录介质的记录控制和用于再生记录于记录介质的内容的再生控制。
如图3所示,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构成为作为硬件通过总线耦合有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202、主存储器204、HDMI输入输出部206、有线LAN部208、调谐器210、解复用器212、解码器214、显示器I/F216、音频I/F218、辅助存储I/F220。另外,对显示器I/F216连接显示器250,对音频I/F218连接扬声器260、输入部270。
CPU202是控制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的各部分并执行载入到主存储器204上的用于内容发送、接收的程序的用于运算和控制的部件。CPU202通过将在闪存存储器230中储存的程序读入到主存储器204而执行来进行各种处理。这些程序、数据可以预先储存于闪存存储器230,也可以从USB存储器等存储介质输入,还可以经由网络从外部的服务器等下载。另外,也可以利用专用的硬件实现通过该程序实现的功能。
主存储器204是载入在闪存存储器230中存储的程序而临时地保管、存储工作数据的存储装置。
HDMI(注册商标)(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输入输出部206是输入HDMI的信号而变换为数字数据、或者将数字数据变换为HDMI的信号而输出的部分。
有线LAN部208是依照与端口连接的有线网络的标准(例如Ethernet(注册商标))进行用于通信的接口处理的部分。
调谐器210经由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的内部天线接收广播站5(内容提供源)配送的数字广播服务(地上波广播、卫星广播等)的内容,从多个频道中选择期望的频道,对被数字调制的节目进行解调。本实施方式的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的调谐器210同时具有能够处理针对4K/8K内容的广播、针对2K内容的广播的4K/8K调谐器210a、2K调谐器210b。
解复用器212是从广播节目抽出声音数据、影像数据、节目信息、数据、拷贝控制信息等的部分。
解码器214对经由调谐器210输入的广播节目、在HDD222、光盘装置224中记录的内容中包含的被压缩的声音数据、影像数据进行解密而解压为原来的声音信号、影像信号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的解码器214同时具有能够处理针对4K/8K内容的广播、针对2K内容的广播的4K/8K解码器214a、2K解码器214b。
显示器I/F216是连接显示器250的接口。显示器250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等对用户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装置,一般使用具有20英寸~40英寸左右的画面的显示尺寸的显示装置。
音频I/F218是连接扬声器232、耳机(未图示)的接口。
辅助存储I/F220是连接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222、光盘装置224等与主存储器204、闪存存储器230相比大容量的辅助存储装置的接口。光盘装置是对Blu-rayDisc(注册商标)、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注册商标)等光盘介质进行读写的装置。
闪存存储器230是通常与主存储器204相比大容量地储存程序、数据的非易失性的存储器。闪存存储器230是存储音源数据、动画数据等各种数据和用于内容发送接收的程序的应用软件等程序的存储装置。
在闪存存储器230中,作为CPU202执行的程序,储存有监视器识别程序232、下转换程序234、加密/解密程序236、设备认证程序238、设备管理程序240、记录再生程序242。
监视器识别程序232是在从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内容发送接收装置)200发送内容时判定内容接收装置的类别(后述的加密处理的类别)的程序。
下转换程序234是从源图像生成降低了内容的分辨率的内容的数据的程序。
加密/解密程序236是如下程序:
(1)依照内容提供源规定/运用的预定的步骤(例如ARIB、DTCP-IP、Marlin、PlayReady、CMLA-OMA V2等)对经由调谐器210接收到的广播站5提供的广播节目、经由有线LAN部208接收到的内容提供服务器提供的内容进行解密,
(2)依照内容提供源规定/运用的预定的步骤(例如ARIB、DTCP-IP、Marlin、PlayReady、CMLA-OMA V2等)对经由有线LAN部208从其他内容发送装置再发送的内容进行解密,
(3)为了将在(1)或者(2)中解密出的内容记录于HDD222、光盘装置224的记录介质,依照内容提供源规定/运用的预定的步骤进行加密,进而为了利用记录内容而进行解密,
(4)在由解码器214解压出在(1)或者(2)或者(3)中解密出的内容之后,为了经由HDMI输入输出部206发送到外设的电视接收机(内容接收装置),依照内容提供源规定/运用的预定的步骤进行解密,
(5)为了将在(1)或者(3)中解密出的内容经由有线LAN部208发送到其他内容接收装置,依照内容提供源规定/运用的预定的步骤进行解密。
设备认证程序238是如下程序:为了经由有线或者无线的网络发送著作权保护对象的内容,认证是否为在与其他数字设备之间利用特定的认证协议相互合法地认定的设备,共享在内容的加密/解密中使用的密钥。
设备信息管理程序240是管理与通过设备认证程序238认证成功的网络连接设备有关的信息、在设备认证程序238进行设备认证时所需的信息的程序。
记录再生程序242进行用于将内容记录于HDD222、光盘装置224的记录介质的记录控制和用于再生记录于记录介质的内容的再生控制。关于著作权保护对象的内容,使用加密/解密程序240依照预定的步骤进行加密而记录、解密而进行再生。
输入部270是用于用户对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进行操作的输入装置,可以举出遥控器、鼠标、键盘等。
如图4所示,电视接收机(内容接收机)300构成为作为硬件通过总线耦合有CPU302、主存储器304、HDMI输入部306、有线LAN部308、调谐器308、解复用器310、解码器312、显示器I/F314、音频I/F316。另外,对显示器I/F314连接显示器350,对音频I/F316连接扬声器360、输入部370。
电视接收机300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300的结构大致相同,但不同点在于不具有辅助存储I/F、HDD、光盘装置等的记录仪功能。
另外,关于在闪存存储器330中存储的程序,不同点在于仅储存用于内容发送的加密/解密程序336、设备认证程序338、记录再生程序342而不具有监视器识别程序、下转换程序、设备管理程序。
另外,调谐器308用于接收广播波并解调时,不用于从内容发送机经由网络接收内容时。进而,能够由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机处理的影像内容为2K以下,所以调谐器308仅具有2K调谐器308b,解码器312仅具有2K解码器312b。
接下来,使用图5,说明内容发送装置中的功能和数据流。
首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密处理。
作为用于当前HDMI的数字信号的加密处理,采用HDCP(High-bandwidth DigitalContent Protection,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针对2K以下的内容的加密处理的HDCP标准记述为HDCP1,将作为扩展标准的针对4K/8K内容的加密处理的HDCP标准记述为HDCP2。另外,作为用于在有线LAN、无线LAN的家庭网络/个人网络上防止拷贝的加密处理,将针对2K以下的内容的加密处理记述为加密处理I,将针对4K/8K内容的加密处理记述为II。
图5所示的内容发送装置(智能手机100、内置记录仪的电视接收机200)具有将从广播站5接收到的4K/8K内容和2K以下的内容(以后称为2K内容)这两方输出到其他内容接收装置的功能。
首先,说明将接收到的内容保持非压缩数字形式以HDMI形式输出到外设的监视器的方法。
在接收到4K/8K内容时,通过4K/8K调谐器部401a从多个频道中解调出期望的频道,根据需要而进行干扰解除之后输入到解复用器部402a。解复用器部402a从广播信号中分离声音数据和影像数据,输入到4K/8K解码器部403a。
4K/8K解码器部403a将被压缩的声音数据和影像数据解码为非压缩的状态,输出到HDMI处理部405a。在HDMI处理部405a中,依照HDCP2的步骤实施预定的加密,变换为HDMI标准的信号,从HDMI端子410输出。该数据流在内容接收装置是能够显示4K/8K内容的监视器的情况下有效。
同样地,在接收到2K内容时,通过2K调谐器部401b解调为期望的频道,根据需要进行干扰解除之后输入到解复用器部402b。解复用器部402b从广播信号中分离声音数据和影像数据,输入到2K解码器部403b。
2K解码器部403b将被压缩的声音数据和影像数据解码为非压缩的状态,输出到HDMI处理部405b。在HDMI处理部405b中,依照HDCP1的步骤实施预定的加密,变换为HDMI标准的信号,从HDMI端子410输出。该数据流在内容接收装置是能够显示2K以下的内容的监视器的情况下有效。
另外,说明针对能够显示2K以下的内容的监视器(内容接收装置)HDMI输出接收到的4K/8K内容的数据流。
仅在内容提供源许可了4K/8K内容的分辨率、画面尺寸、亮度范围等的变更的情况下,将从4K/8K解码器部403a输出的信号通过下转换部404进行下转换,作为2K内容,通过HDMI处理部405b作为加密处理按照HDCP1被加密并被变换为HDMI标准的信号,从HDMI端子410输出。
在此,HDMI端子410可以具备1个以上,由HDMI处理部405a、HDMI处理部405b共用各端子,也可以明示地分别分配预定的端子。
接下来,说明将接收到的内容保持压缩数字形式经由网络输出到其他内容接收装置的方法。
在接收到4K/8K内容时,使用认证部406执行后述认证处理,仅在确认了发送目的地的内容接收装置是合法的装置的情况下将来自解复用器部402a的输出信号输入到通信处理部407a。
通信处理部407a使用由上述认证部406共享的密钥信息作为加密处理通过加密处理II进行加密,向内容接收装置从无线LAN部412以无线方式作为电波发送信号、或者通过有线LAN端子414以有线方式发送信号。
同样地,在接收到2K以下的内容时,使用认证部406执行后述认证处理,仅在确认了发送目的地的内容接收装置是合法的装置的情况下将来自解复用器部402b的信号输入到通信处理部407b。通信处理部407b使用由上述认证部406共享的密钥信息作为加密处理通过加密处理I进行加密,向内容接收装置从无线LAN部412以无线方式作为电波发送信号、或者通过有线LAN端子414以有线方式发送信号。在此,认证部406在4K/8K内容和2K内容中使用不同的认证算法或者不同的各种参数来实施。另外,在上述通信处理部407a和上述通信处理部407b中使用值、数据长度不同的密钥信息。
另外,说明针对无法将接收到的4K/8K内容原样地再生或者记录的内容接收装置、或者希望削减网络上的传送量、记录的数据量的内容接收装置网络输出的数据流。
仅在内容提供源许可了4K/8K内容的分辨率、画面尺寸、亮度范围等的变更的情况下,将来自解复用器部402a的信号输入到4K/8K解码器部403a,将输入数据解码为非压缩数据后,通过下转换部404对信号进行下转换。之后,通过编码部408压缩,将被压缩的数据输出到通信处理部407b。通信处理部407b使用由上述认证部406共享的密钥信息作为加密处理通过加密处理I进行加密,向内容接收装置从无线LAN部412以无线方式作为电波发送信号、或者通过有线LAN端子414以有线方式发送信号。
接下来,使用图6,说明内容接收装置中的功能和数据流。
图6是内容接收装置中的功能和数据流图。
图6所示的内容接收装置具有接收4K/8K内容、2K以下的内容两方并显示于内置或者外设的监视器的功能。
从HDMI端子430输入的HDMI信号在4K/8K内容时通过HDMI处理部425a被解密,输出到显示部428并显示。另外,在2K内容时通过HDMI处理部425b被解密,输出到显示部428并显示。
另一方面,由无线LAN部412或者有线LAN端子414接收到的信号在4K/8K内容时使用由认证部426在与内容发送装置的认证处理中共享的密钥,通过通信处理部427a在加密处理II中被解密,输出到4K/8K解码器部423a。4K/8K解码器部423a对输入信号进行解码,输出到显示部428并显示。同样地,在2K内容时使用由认证部426在与内容发送装置的认证处理中共享的密钥,通过通信处理部427b在加密处理I中被解密,输出到2K解码器部423b。2K解码器部423b对输入信号进行解码,输出到显示部428并显示。
在此,虽然未图示,内容接收装置可以具备向HDD、光盘的记录再生部,在通过通信处理部472a或者427b解密由无线LAN部412或者有线LAN部414接收到的被加密的压缩数字内容之后,依照内容提供源许可的预定的步骤再次进行加密,记录于HDD、光盘等记录介质。
接下来,使用图7A至图7D,说明与内容发送接收相关的数据结构。
图7A是示出加密处理I支持的内容发送分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B是示出加密处理II支持的内容发送分组的头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C是示出加密处理II支持中的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D是示出依照图7B所示的格式利用HTTP协议传送内容的情况的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7A(a)所示,与加密处理I相关的内容传送分组是在内容发送装置与内容接收装置之间交换的数据分组,由头部801和有效载荷部802构成。
头部801如图7A(b)所示由预约区域(Reserved)8011、加密方式(C_A)8012、加密模式(E-EMI)8013、交换密钥标签(Exchange_Key_Label)8014、随机值(Nc)8015、有效载荷大小(Byte Length of Payload)8016构成。
预约区域(Reserved)8011是预约区域,设定0。
加密方式(C_A)8012表示有效载荷部的加密方式,例如明示用128比特的密钥长度的AES被加密的情况、应用的密钥种类等。
加密模式(E-EMI)8013表示有效载荷部的加密模式,与随机值(Nc)8015一起用于内容密钥的计算。
在交换密钥标签(Exchange_Key_Label)8014中,设定用于确定在认证处理(后述)中交换的密钥的标签。
在有效载荷大小(Byte Length of Payload)8016中,设定该分组的有效载荷大小。
有效载荷部802是储存加密内容的部分。
如图7B(a)所示,与加密处理II相关的内容传送分组900是扩展为扩展拷贝控制信息对应的数据分组,由头部901和有效载荷部902构成。
头部901如图7B(b)所示由有效载荷类型(P_T)9017、预约区域(Reserved)9011、加密方式(C_A)9012、加密模式(E-EMI)9013、交换密钥标签(Exchange_Key_Label)9014、随机值(Nc)9015、有效载荷大小(Byte Length of Payload)9016构成。
有效载荷类型(P_T)9017是表示有效载荷是内容还是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的标识符,例如在内容的情况下设定0,在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的情况下设定1。
预约区域(Reserved)9012是预约区域,设定0。关于其以外的部分,与以往的内容传送分组的头部相同。
有效载荷部902由加密内容或者被加密的扩展拷贝控制信息(后述)构成。
在有效载荷部902是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的情况下的加密模式(E-EMI)9013可以与在内容中设定的值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在使用本格式的情况下,关于有效载荷部902的加密方法,使用交换密钥和根据加密模式(E-EMI)9013、随机值(Nc)9015生成的内容密钥进行加密。
另外,例如对扩展拷贝控制信息进行散列化,将与在内容分组的头部中包含的随机值(Nc)9015的异或作为内容的加密密钥等,从而使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的值和对内容进行加密的内容密钥相关,由此即使不加密扩展拷贝控制信息而发送,也能够防止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的篡改。
扩展拷贝控制格式如图7C(a)所示由Type1001、Length1002、扩展拷贝控制信息1003构成。
Type1001是表示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的形式的ID,用于识别该分组的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的格式。
Length1002表示在该分组中包含的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的大小。
扩展拷贝控制信息1003表示该内容的拷贝控制信息,例如如图7C(b)所示由Retention_Move_Mode10031、Retention_State10032、EPN10033、DTCP_CCI10034、Image_Constraint_Token10035、APS10036、Copy_Count10037、Time_Span10038、Image_Convert_Constraint10039的各条目构成。
Retention_Move_Mode10031是表示可否临时保存的条目。
Retention_State10032是表示临时保存时间的条目。
EPN10033是表示带输出保护的拷贝无限制运用可否的条目。
DTCP_CCI10034是表示以DTCP方式规定的拷贝控制信息的条目。
Image_Constraint_Token10035是表示有无影像输出信号的限制的条目。
APS10036是表示模拟输出拷贝控制信息的条目。
Copy_Count10037是表示拷贝次数的条目。
Time_Span10038是表示收看期限的条目。
Image_Convert_Constraint10039是表示接收到的内容的分辨率、画面尺寸、亮度范围等的变更(例如下转换)有无许可的条目。
关于传送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的分组,将数据的第1比特处理为用于识别扩展拷贝控制信息传送用分组和内容传送用分组的标识符,在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该标识符设为1等,如果是能够与图7A中的内容传送分组格式区分的形式,则也可以并非与内容传送分组格式类似的图7B所示的形式,例如可以是头部由图7C的结构例中的Type1001、Length1002构成、有效载荷部仅由扩展拷贝控制信息1003构成的形式。
通过以如以上的格式传送扩展拷贝控制信息,例如能够以不依赖于内容的格式的形式容易地传送当前未以DTCP-IP方式规定的拷贝控制信息。另外,根据本格式,能够简单地区分分组是内容还是扩展拷贝控制信息,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拷贝控制信息的追加、变更等。
在使用图7B所示的格式利用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传送内容的情况下,例如以如图7D所示的格式传送。在此,作为传输层协议使用TCP,省略TCP头部。此外,也可以代替HTTP而利用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
在使用图7B、图7C所示的格式传送内容的情况下的传送数据1100包括HTTP头部1101、扩展拷贝控制信息传送用分组1110、内容传送用分组1120。
扩展拷贝控制信息传送用分组1110由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用头部1111和有效载荷部(扩展拷贝控制信息)1112构成。该扩展拷贝控制信息传送用分组1110也可以是在传送数据1100内包括1个以上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针对内容提供源、广播站等的每个服务/频道、内容的每个类别(2K以下的内容、4K内容、8K内容等)包括不同的扩展拷贝控制信息传送用分组1110。
内容传送用分组1120由内容用头部1121和有效载荷部(内容)1122构成。
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用头部1111是在图7B所示的内容传送分组的头部中将有效载荷类型(P_T)9017设定为1的头部。
在有效载荷部(扩展拷贝控制信息)1112中,储存根据在内容发送装置与内容接收装置之间的设备认证处理(后述)中交换的交换密钥和在扩展拷贝控制信息用头部1111中设定的加密模式(E-EMI)9013、随机值(Nc)9015等信息被加密的扩展拷贝控制信息。
在扩展拷贝控制信息1003中,不仅可以包括图7C所示的结构例,也可以同时包括多个格式的信息。
扩展拷贝控制信息传送用分组1110表示在其以后发送的内容的拷贝控制信息,至少每当内容的拷贝控制信息发生变化时插入到发送数据。
内容用头部1121是在图7B所示的内容传送分组的头部中将有效载荷类型(P_T)设定为0的头部。
在有效载荷部(内容)1122中,设定根据在内容发送装置与内容接收装置之间的设备认证处理(后述)中交换的交换密钥和在内容用头部1121中设定的加密模式(E-EMI)9013、随机值(Nc)9015等信息被加密的内容。
接下来,使用图8A至图8C,说明与设备信息有关的表格群。
图8A是示出设备信息定义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B是示出设备控制信息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C是示出设备信息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与这些设备信息有关的表格群包括设备信息定义表格5100、设备控制信息表格5200、设备信息表格5300而储存于内容传送装置的存储装置(例如在图2的智能手机100的情况下闪存存储器150)。
设备信息定义表格5100是用于定义在内容传送时与设备有关的各常数的表格,如图8A所示,包括设备认证最大数5101、计数器最大值5102、同时访问最大数5103、同时访问最大数(4K/8K)5104。
设备认证最大数5101是表示在设备认证处理(后述)时在内容发送装置与内容接收装置之间设备认证可执行的最大数的字段。
计数器最大值5102是表示有效用以认证处理的计数器的最大值的字段。
同时访问最大数5103是表示同时许可针对2K以下的内容的访问请求的装置的最大数的字段。
同时访问最大数(4K/8K)5104是表示同时许可针对更高画质的4K/8K内容的访问请求的装置的最大数的字段。
图8B所示的设备控制信息表格5200是储存用于控制设备的信息的表格。
交换密钥5220是储存在内容发送装置与内容接收装置之间发送内容时在加密解密处理中使用的密钥信息、其附加信息(标签、密钥的种类等)的字段。
认证设备数5221是储存在与本设备之间设备认证完毕的内容接收装置的数量的字段。在该值达到上述的设备认证最大数5101的情况下,内容发送装置不执行以后的设备认证处理、或者不受理来自内容接收装置的设备认证请求。
同样地,在同时访问数5222、同时访问数(4K/8K)5223的值达到上述同时访问最大数5103、同时访问最大数(4K/8K)5104的情况下,内容发送装置不执行以后的内容输出、或者不受理来自内容接收装置、用户的以后的内容发送请求。
设备信息表格5300是储存进行内容发送的设备的信息的表格,如图8C所示,包括ID5301、设备ID5302、地址信息5303、认证用计数器值5304、发送状态5305、厂商名5310、形式5311、设备类别5312、分辨率5320、HDR5321、HDCP版本5322、输入端子数5323、输出端子数5324、加密标准版本5330、端子个数5331、无线标准5332、速度5333。
ID5301是表示表格的登记编号的字段。
设备ID5302是储存用于唯一地识别各设备的标识符的字段。设备ID5302是由特定的认证机构、许可证管理机构生成并在各设备的制造时预先保存于非易失存储器、或者在购入后执行特定的登记处理之后安全地记录于非易失存储器的设备固有的信息,针对每个设备具有唯一的值。在设备ID5302中除了制造串行编号以外也可以包括公开密钥等信息。
地址信息5303是储存网络上的各设备的IP地址(IPv4/IPv6)、MAC地址等的字段。IP地址也可以限定于私有地址、本地地址等设想在屋内的使用的地址形式。
认证用计数器值5304是储存相应的设备的认证用计数器的当前的值的字段。
发送状态5305是储存向内容接收装置的内容发送状况(例如访问中、停止等)的字段。
厂商名5310是储存该设备的厂商名的字段。
形式5311是储存该设备的型号(模型编号)的字段。
设备类别5322是储存电视接收机、智能手机、平板、PC等数字设备的分类的字段。
分辨率5320~输出端子数5324是与该设备的HDMI接口(图2的HHDMI输出部118、图3的HDMI输入输出部206、图4的HDMI输入部306)有关的信息。分辨率5320储存与该设备的显示有关的分辨率,在Full HD(2K)时储存表示通称的“1080i”“1080p”的值,在4K时储存表示“2160p”的值。HDR5321是储存有无HDR的支持的字段。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是在影像表现中合成曝光不同的多个图像来扩大能够灰度表现的范围的方法。HDCP版本5322是储存相应的HDMI接口搭载的HDCP的版本的字段。输入端子数5323、输出端子数5324是分别储存HDMI输入端子的数量、HDMI输出端子的数量的字段。
加密标准版本5330~速度5333是与该设备的网络有关的信息。加密标准版本5330是储存在利用网络传送时使用的加密标准版本的字段。端子个数5331是储存有线LAN中的Ethernet(注册商标)端子数的字段。无线标准5332是储存该设备支持的无线的标准的字段,储存表示“IEEE802.11b/g/n/ac”等标准的值。速度5332是网络中的通信速度,储存表示“100Mbps/1Gbps”等速度的值。
接下来,使用图9A至图9C,说明附随于内容的控制信息。
图9A是示出内容利用描述符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B是示出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C是示出下转换限制描述符的一个例子的图。
内容利用描述符1200、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1300、下转换限制描述符1400是被附加到广播站5、内容提供服务器6的内容提供源配送的内容而记述配送内容的利用限制的信息。接收到该内容的装置在处理这些信息的情况下(可否输出到其他装置、有无针对输出内容的加密、加密模式、记录控制)进行参照。
内容利用描述符1200例如被设定于SI(Service Information:节目编排信息)的SDT(Service Description Table:服务说明表格)、EIT(Event Information Table:事件信息表格)。
内容利用描述符1200是表示控制接收到的内容的记录、向其他内容接收装置的输出的信息并为了该内容的提供源(例如广播站、内容服务提供商等著作权者侧)控制针对该内容的记录/输出而附加的信息。内容利用描述符1200与后述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1300、下转换限制描述符1400组合而使用。
如图9A所示,内容利用描述符1200具有拷贝限制模式(copy_restriction_mode)1201、分辨率限制比特(image_constraint_token)1202、临时保存控制比特(retention_mode)1203、临时保存容许时间(retention_state)1204、输出保护比特(encryption_mode)1205、远程访问限制模式(remote_access_restriction_mode)1206、下转换限制模式(downconvert_restriction_mode)1207。此外,内容利用描述符1200的结构也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不限定于该结构例。
拷贝限制模式(copy_restriction_mode)1201表示拷贝个数限制的模式,通过内容运营商的运用规定来确定。例如,在其值是“0”的情况下表示运用拷贝的个数限制的意思,在“1”的情况下表示不运用的意思。另外,在未包括(未配置)该信息的情况下,视为设定“1”作为默认。
分辨率限制比特(image_constraint_token)1202是表示从数字影像/声音输出端子116输出的影像信号的画质有无限制的信息。例如,在其值是“0”的情况下限制影像声音输出的分辨率,在“1”的情况下不进行限制。
临时保存控制比特(retention_mode)1203是表示是否许可附条件地接收到的内容的临时保存的信息。例如,在其值是“0”的情况下,即使后述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1300是“拷贝禁止”,仍能够临时保存,在“1”的情况下无法进行临时保存。
临时保存容许时间(retention_state)1204表示从接收内容后的临时保存容许时间,例如,设定无限制、1小时30分、3小时、1日、1周等信息。
输出保护比特(encryption_mode)1205是表示从数字输入输出端子114后述的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1300输出“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的内容时的输出保护的有无的信息。例如,在其值是“0”的情况下,进行输出保护的处理,在“1”的情况下,不进行输出保护的处理。
远程访问限制模式(remote_access_restriction_mode)1206表示从处于外出目的地、用户其他住宅这样的屋外的终端针对接收到的内容的利用限制的模式,通过内容运营商的运用规定来确定。例如,在其值是“0”的情况下,表示禁止远程访问中的利用的意思,在“1”的情况下,表示不限制的意思。通过在以后的处理中使用该值,内容提供源能够限制向内容的远程访问。
下转换限制模式(downconvert_restriction_mode)1207是表示是否许可内容的分辨率、画面尺寸、亮度范围等的下转换的信息。例如,在“1”时禁止下转换,在“0”时容许下转换。
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1300是表示控制数字记录装置中的拷贝代的信息并被附加以用于在进行数字拷贝以及模拟拷贝的情况下使内容的提供源(例如广播站、内容服务提供商等著作权者侧)能够将与针对该内容的记录/拷贝有关的信息传送到记录装置的信息。
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1300如图9B所示包括数字拷贝控制信息(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1301、拷贝控制形式信息(copy_control_type)1302、模拟输出拷贝控制信息(APS_control_data)1303。此外,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1300的结构也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不限定于该结构例。
数字拷贝控制信息(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1301是控制接收到的内容的拷贝代的信息。例如,在其值是“00”的情况下,设为“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在“01”“11”的情况下,设为“拷贝禁止”,在“10”的情况下,设为“可允许拷贝仅1代”。
拷贝控制形式信息(copy_control_type)1302是控制接收到的内容的拷贝代的形式的信息。例如,在其值是“01”的情况下,使用内容的提供源指定的加密方式(例如DTCP、DTCP-IP、Windows Media DRM等)对该内容进行加密而从数字输入输出端子114输出,在“11”的情况下,不进行加密而从数字输入输出端子114输出。
模拟输出拷贝控制信息(APS_control_data)1303是控制在上述数字拷贝控制形式信息1301的值是“01”或者“11”的情况下的模拟输出的拷贝的信息。例如,在其值是“00”的情况下是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在其以外的值的情况下以某制约条件限制拷贝。
下转换限制描述符1400是记述对内容进行下转换时的条件的信息,如图9C所示包括下转换对象内容(downconvert_objection)1401、下转换限制日期时间(downconvert_restriction_date)1402、同时节目信息(simul_program_information)1403、下转换条件(downconvert_condition)1404。
下转换对象内容(downconvert_target_content)1401是与作为下转换的对象的内容的条件有关的信息。例如,储存如“分辨率1920×1080(1080p)、HDR支持”、“分辨率3840×2160(2160p)以上的分辨率”的信息。
下转换限制日期时间(downconvert_restriction_date)1402是与进行下转换的日期时间有关的信息。例如,储存“在2018/3/31以前禁止下转换”、“在2018/4/1以后许可下转换”这样的信息。
同时节目信息(simul_program_information)1403是进行下转换的对象的内容的配送信息。例如,储存如以广播波同时配送且“通过2K调谐器在相同时刻配送”、或者以流形式进行配送且通过访问“URL:http://www.aaa.co.jp”能够从因特网浏览器收看这样的信息。
下转换条件(downconvert_condition)1404是与在许可了内容的下转换的情况下能够转换至哪个范围的条件有关的信息。例如,在下转换对象内容是应对HDR的情况下,储存如“如果是HLG(Hybrid Log-gamma,混合对数伽玛)方式则能够变更为SDR(StandardDynamic Range,标准动态范围)、LDR(Low Dynamic Range,低动态范围),但HDR10方式不可变更”、“不可向分辨率720×480、720×576变更”的信息。
除了上述以外,也可以是包括在许可了下转换的情况下的拷贝次数、限制向其他装置的输出数的同时输出数的结构。
接下来,使用图10以及图11,说明内容发送装置以及内容接收装置在内容输出、内容记录时参照的控制表格。
图10是示出数字内容输出控制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数字内容记录控制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数字内容输出控制表格1500是表示从内容发送装置输出时的制约条件和此时的动作的表格,如图10所示,具有拷贝控制形式信息(copy_control_type)条件1501、数字拷贝控制信息(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条件1502、输出保护比特(encryption_mode)条件1503、下转换限制模式(downconvert_restriction_mode)条件1504、输出动作1505的栏。
拷贝控制形式信息(copy_control_type)条件1501、数字拷贝控制信息(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条件1502是与图9A所示的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1300的条目有关的条件,输出保护比特(encryption_mode)条件1503、下转换限制模式(downconvert_restriction_mode)条件1504是与图9A所示的数字拷贝利用描述符1200的条目有关的条件,是被附加到从广播站5、内容提供服务器6配送的内容的信息。
在满足这些条件时,意味着关于可否输出来自从广播站5、内容提供服务器6接收到内容的内容发送装置的数字输出端子的数字内容、有无加密、加密模式,进行记述于输出动作1500的动作。在此,数字输出端子是包括Ethernet标准的端子、HDMI端子等与数字数据有关的输出端子和通过无线方式传送数字数据的所有结构的概念。
例如,在拷贝控制形式信息条件1501是“01”、数字拷贝控制信息条件1502是“00”、输出保护比特条件1503是“1”时,作为输出动作,能够从数字输出端子不加密地输出内容,在拷贝控制形式信息条件1501是“01”、数字拷贝控制信息条件1502是“01”、下转换限制模式条件1504是“0”时,表示不许可拷贝但作为输出动作能够对接收到的内容下进行转换、加密而从数字输出端子输出。
此外,在进行下转换时,内容发送装置还受在图9C所示的下转换限制描述符1400中规定的要件的约束。
数字内容记录控制表格1600是表示包含内容发送装置、内容接收装置的记录数字内容的数字设备将内容记录于记录装置时以及声音输出时的制约条件和此时的动作的表格,如图11所示,具有拷贝控制形式信息(copy_control_type)条件1601、数字拷贝控制信息(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条件1602、输出保护比特(encryption_mode)条件1603、下转换限制模式(downconvert_restriction_mode)条件1604、记录控制动作1605、声音输出动作1606的栏。
拷贝控制形式信息(copy_control_type)条件1601、数字拷贝控制信息(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条件1602是与图9A所示的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1300的条目有关的条件,输出保护比特(encryption_mode)条件1603、下转换限制模式(downconvert_restriction_mode)条件1604是与图9A所示的数字拷贝利用描述符1200的条目有关的条件。内容接收装置以及内容发送装置参照这些条件,执行从数字输入端子输入的数字内容的记录控制。同样地,意味着关于从数字输入端子输入的数字内容的声音输出而进行记述于声音输出动作1606的动作。
例如,在拷贝控制形式信息条件1601是“01”、数字拷贝控制信息条件1602是“00”、输出保护比特条件1603是“1”时,能够不加密地记录从数字输入端子输入的内容,在拷贝控制形式信息条件1601是“01”、数字拷贝控制信息条件1602是“01”、下转换限制模式条件1604是“0”时,表示记录被禁止而作为声音输出动作能够加密而对内容进行声音输出并且此时还能够进行下转换。
接下来,使用图12至图16,说明从内容发送装置向内容接收装置传送内容时的处理。
图12是从内容发送装置向内容接收装置传送内容时的流程图。
图13是设备信息获取处理的时序图。
图14是设备认证处理的时序图。
图15是示出显示设备信息的用户界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示出内容收看和发送应用的用户界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内容发送装置通过根据需要进行用于收看内容的应用启动、功能选择,获取与本装置可收看或者输出的内容有关的信息,在内置或者外设的监视器显示内容一览画面。例如在智能手机100的情况下,上述内容有通过调谐器112接收中或者预定接收的内容、通过无线LAN106接收中或者预定接收的内容、记录于主存储器104、闪存存储器230的内容。用户从显示出的内容的一览画面使用触摸面板124、输入部270/370选择希望收看的内容(S00)。
接下来,使用监视器识别程序152选择用于收看在S00中选择出的内容的监视器。首先,通过有线LAN(Ethernet)、无线LAN(Wifi)、近距离通信(Bluetooth)、距离图像传感器144等1个以上的通信方式,获取与处于附近的内容接收装置有关的信息(S01)。该设备信息获取处理S01例如利用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通用即插即用)、DLNA(DigitalLiving Network Alliance,数字生活网络联盟)的构造。后面利用图13详述该设备信息获取处理S01。
接下来,内容发送装置在内置或者外设的监视器画面上显示获取到的设备信息(S02)。后面以智能手机100的情况为例详述显示设备信息的例子。
用户使用触摸面板、输入部来指定内容接收装置(S02),指示该内容的发送(S03)。此时,内容发送装置根据需要,针对利用DLNA等协议指定的内容接收装置指示该内容的接收。
接下来,使用设备认证程序,在内容发送装置与内容接收装置之间进行预定的设备认证处理(S04)。后面利用图14详述该设备认证处理S04。
接下来,内容发送装置参照在S00中选择出的内容的格式,判断其内容是否为4K/8K内容(S05)。在此,与内容的格式有关的信息例如在MPEG系统中的PMT(Program MapTable,节目映射表)内的视频中包含于代码控制描述符(video_decode_control_descriptor)。
在并非4K/8K内容时(S05:“否”),参照该内容的数字内容输出控制表格1500,判断是否能够输出。然后,仅在能够输出的情况下,传送到内容接收装置。在此,说明需要使用加密/解密程序在输出时加密的情况的处理。在上述S404中执行的设备认证处理是2K内容用的认证算法的情况下,使用加密处理I407b根据在与内容接收装置之间共享的密钥信息实施加密,以在图7A中记载的格式发送。另一方面,在设备认证处理是4K/8K内容用的认证算法的情况下,使用加密处理II407a根据在与内容接收装置之间共享的密钥信息实施加密,以在图7B中记载的格式发送(S07)。
在4K/8K内容时(S05:“是”),参照在上述S01中获取到的信息,判断成为内容的发送的对象的内容接收装置是否支持4K/8K内容。另外,内容发送装置判断在上述S04的设备认证处理中使用的认证算法是用于2K内容还是用于4K/8K内容(S06)。例如,即使在根据上述S01中获取到的信息而支持4K/8K时,在上述S04中使用2K内容用的认证算法的情况下,也判断为不支持4K/8K内容。另外,虽然未图示,也可以设置在设备认证处理时从内容接收装置对内容发送装置报告支持的分辨率的序列。
在支持4K/8K内容时(S05:“是”),参照该内容的数字内容输出控制表格1500,判断是否能够输出。然后,仅在能够输出的情况下,传送到内容接收装置。在此,在需要使用加密/解密程序在输出时进行加密的情况下,使用加密处理II407a根据在与内容接收装置之间共享的密钥信息实施加密,以在图7B中记载的格式发送(S07)。
在不支持4K/8K内容时(S05:“否”),判断是否有2K的同时广播的节目(S08)。这能够通过图9C的下转换限制描述符1400的同时节目信息1403来确认。
在有同时广播的节目时(S08:“是”),参照该节目的内容的数字内容输出控制表格1500,判断是否能够输出。然后,仅在能够输出的情况下,传送到内容接收装置。在此,在需要在输出时进行加密的情况下,使用加密处理I407b根据在与内容接收装置之间共享的密钥信息实施加密,以在图7A中记载的格式发送(S13)。
在无同时广播的节目时(S08:“是”),判定图9A的内容利用描述符1200的下转换限制模式1207是否为许可下转换(S09)。
在未许可下转换时(S09:“否”),内容发送装置在内置或者外设的监视器画面进行无法传送内容的意思的错误显示(S12)。
在下转换被许可时(S09:“是”),内容发送装置使用下转换程序和下转换部404,进行变更内容的分辨率、画面尺寸、亮度范围等的下转换处理(S10),将通过编码部408对其下转换后的内容进行再压缩而得到的内容传送到内容接收装置。在此,在需要在输出时进行加密的情况下,使用加密/解密程序和加密处理I407b根据在与内容接收装置之间共享的密钥信息实施加密,以在图7A中记载的格式发送(S11)。
在此,内容发送指示S03和设备认证处理S04也可以在判断是否为4K/8K内容的S05之后实施。
接下来,利用图13说明设备信息获取处理。此外,本处理使用内容发送装置的CPU102和设备信息管理程序160、内容接收装置的CPU202和设备信息管理程序240来执行。
内容发送装置对内容接收装置进行设备信息请求(S100)。此时,内容发送装置也可以与自身具备的多个接口并行地使用各种协议。例如,也可以一边使用DLNA的构造经由无线/有线LAN和近距离无线部(Bluetooth)获取设备信息一边使用由距离图像传感器、照相机获取到的距离图像、彩色图像来进行监视器检测。
内容接收装置接受该设备信息请求,发送厂商名/形式/设备类别等信息(S102)。另外,也可以包括厂商提供的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er,统一资源定位符)。
接下来,内容发送装置对内容接收装置进行数字接口信息请求(S104)。
内容接收装置接受该数字接口信息请求,发送数字接口信息(S106)。数字接口信息例如在HDMI时是分辨率、HDR支持的有无、HDCP的版本、输入端子的个数、输出端子的个数等,在LAN时是加密处理的版本、端子的个数、无线标准、速度等。
在此,S100和S104的信息请求也可以集中为1个请求。另外,还有代替在S100中获取到厂商名/型号/URL的信息之后进行S104,而使用有线/无线LAN访问各厂商提供的Web信息来获取详细信息的方法。
接下来,利用图14说明设备认证处理。此外,本处理使用内容发送装置的认证部406和设备认证程序158、内容接收装置的认证部426和设备认证程序238来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内容接收装置对内容发送装置进行认证请求(S601)。在认证请求处理中,内容接收装置将包括上述设备ID的设备固有的信息、加密处理的版本(加密处理I的标准还是加密处理II的标准)以及针对设备固有的信息的证书附加到认证请求而送到内容发送装置。代替加密处理的版本,可以包括服务类别(预先确定的服务水平、收费/免费等)、内容类别(SD/HD/Full HD/UHD等分辨率水平、新闻/体育/电影等类型等),也可以包括以预定的协议定义的设定值。
内容发送装置接受认证请求并将其接收确认送到内容接收装置(S602)。此时,确认设备控制信息表格5200内的认证设备数5221的值是否小于设备信息定义表格5100内的认证设备最大数5101,如果小于认证设备最大数5101,则继续以后的处理,在达到认证设备最大数5101的情况下,在发送错误的接收确认之后结束处理。
接下来,确认内容接收装置指定的加密处理是加密处理I还是加密处理II,在确定使用的认证算法之后,制作从自己这侧发出的认证请求,与S601的内容接收装置的情况同样地,附加内容发送装置的固有信息和其证书而送到内容接收装置(S603)。
内容接收装置接受认证请求,将其接收确认送到内容发送装置(S604)。
接下来,内容发送装置依照加密处理I或者加密处理II的步骤验证收到的认证请求的各信息,将认证响应送到内容接收装置(S605),该认证响应附加有在加密处理I和加密处理II中不同的密钥信息的生成所需的参数。
内容接收装置在接受认证响应并将其接收确认送到内容发送装置(S606)后,制作从自己这侧发出的认证响应,与内容发送装置的情况同样地,将附加有密钥信息的生成所需的参数的认证响应送到内容发送装置(S607),使用所需的参数生成与内容发送装置共同的认证密钥。
接下来,内容发送装置接受认证响应并将其接收确认送到内容接收装置(S608),与内容接收装置同样地使用所需的参数生成与内容接收装置共同的认证密钥。
之后,内容发送装置为了确认内容接收装置是否为在屋内存在的装置,在启动定时器之后对内容接收装置发送屋内确认执行请求(S615)。相对于此,内容接收装置将其接收确认送到内容发送装置(S616)。内容发送装置在接受到接收确认时,停止上述定时器,确认从发出上述屋内确认执行请求至接受接收确认的测量值(T1)未超过预定的值(T)。在测量值(T1)≤预定的值(T)的情况下,判断为内容接收装置是存在于屋内而存在于个人利用的范围内的装置。另一方面,在测量值(T1)>预定的值(T)的情况下,判断为内容接收装置有可能存在于屋外,中断以后的处理而结束设备认证处理。在目前为止的步骤中,在内容发送装置的认证部406和内容接收装置的认证部426中相互共同的认证密钥被生成而共享。
接下来,内容发送装置生成在对内容进行加密时使用的交换密钥,使用生成的认证密钥对交换密钥进行加密,与用于识别交换密钥的ID一起送到内容接收装置(S609)。在此,在加密处理I和加密处理II中生成密钥长度、运算方式不同的交换密钥。
然后,内容接收装置使用之前生成的认证密钥对从内容发送装置发送的交换密钥进行解密,发送接收确认(S610)。
接下来,内容发送装置在接受到接收确认时,在图8C所示的设备信息表格5300中登记与内容接收装置有关的信息(S621)。
通过上述图14所示的处理步骤,内容发送装置和内容接收装置能够相互共享共同的交换密钥。交换密钥和与交换密钥有关的附加信息一起被设定到图8B的设备控制信息表格5200内的交换密钥5220,用于生成用于对内容进行加密/解密的共用密钥。
在此,仅在上述设备认证处理成功的情况下,内容发送装置许可以后的内容加密以及输出。此时,关于在加密处理I中需要加密的内容,参照设备控制信息表格5200内的同时访问数5222,关于加密处理II需要加密的内容,参照同时访问数(4K/8K)5223,确认这些值是否小于设备信息定义表格5100内的同时访问最大数5103或者同时访问最大数(4K/8K)5104,仅在确认了小于这些值的情况下输出。
另外,内容发送装置也可以在接收到S601的认证请求之后实施在S603中实施的认证算法的确定。
另外,也可以在有发送请求的内容是4K/8K内容且下转换被禁止的情况下,在上述S603中内容接收装置指定的加密处理是加密处理I时,结束以后的处理。
接下来,利用图15以及图16,说明智能手机100是内容发送装置时的用户界面。
作为图12的S02所示的内容设备信息显示的例子,图15示出智能手机100在内容发送应用(以下将智能手机100中的应用软件简称为“应用”)中显示设备信息和发送的对象的内容的标题的例子。
用户通过确认在接收设备显示区域701中显示的设备信息(厂商/设备类别/形式/发送目的地的内容支持)并用自己的手指触按,电台按钮703被标记,能够选择内容的发送目的地。
另外,能够通过确认在发送内容显示区域702中显示的内容的标题并用手指触按来选择。由此,被选择的内容的标题被亮度显示。
另外,用户在向选择出的内容接收装置发送选择出的内容的标题时,触按发送按钮710。
另外,作为其他内容发送时的用户界面,考虑如图16所示能够进行内容的收看且易于在视觉上直观地操作的用户界面。
智能手机100在收看区域801中再生内容。还能够在收看区域801中如图所示添加控制条802。
另外,在接收装置显示区域810中,处于智能手机100的附近的数字设备被显示为数字设备图标811。在设备图标811中,作为附随信息,显示距离812、内容支持信息813。
通过有线LAN(Ethernet)、无线LAN(Wifi)、近距离通信(Bluetooth)等通信方式,利用图13所示的设备信息获取处理来进行设备信息的获取。另外,智能手机100利用图2所示的距离图像传感器144求出处于附近的数字设备的距离,另外获取图像,对设备的形态、设备的型号显示字符等进行图像识别,与预先准备的设备的模板信息(未图示)进行匹配,从而求出厂商名、形式,与通过设备信息获取处理获取到的厂商名、形式匹配,从而能够进行数字设备图标811和实际的内容接收装置的对应。
另外,也可以根据无线LAN(Wifi)、近距离通信(Bluetooth)等电波强度的强弱来推测距离,将数字设备图标811和设备信息获取处理的内容接收装置对应起来。
进而,为了确认虽然未处于内容发送装置的附近但能够接收Wifi的电波而通信的设备,在Wifi区域820中显示其设备类别和型号。
在用户希望将内容发送到由数字设备图标811显示的内容接收装置时,只要将收看区域801直接拖到该设备图标811即可(830)。
以上,内容提供源能够容易地确保著作权并且对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内容,用户不超过内容的个人利用的范围就能够在合适的监视器中安全地收看合适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内容发送装置,将内容发送到内容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加密处理单元,通过第一加密处理对所述内容进行加密;
第二加密处理单元,通过与所述第一加密处理不同的第二加密处理对所述内容进行加密;
转换单元,转换所述内容,
接收单元,从所述内容接收装置接收设备的信息;
显示单元,显示接收到的设备的信息;
发送单元,向与显示出的信息对应的内容接收装置中被选择的内容接收装置发送内容;
距离图像传感器,获取所述内容接收装置的图像而求出到该内容接收装置的距离;以及
监视器识别单元,根据图像识别内容接收装置,
所述内容发送装置从所述内容接收装置接收与所述内容接收装置的加密处理有关的信息,
在所述内容接收装置支持所述第二加密处理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加密处理单元进行加密而发送所述内容,
在所述内容接收装置不支持所述第二加密处理的情况下,转换所述内容以适合于所述第一加密处理,通过所述第一加密处理对该转换后的内容进行加密而发送所述内容,
所述显示单元对由所述监视器识别单元识别出的内容接收装置进行图标化而显示,将内容接收装置的图标与由所述距离图像传感器获取到的距离一起显示,将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设备的信息和内容接收装置的图标对应起来显示,
所述发送单元向与所述内容接收装置的图标对应起来的内容接收装置中被选择的内容接收装置发送所述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密处理是对分辨率比所述第二加密处理作为对象的内容低的内容进行加密的处理,
所述转换是对内容进行下转换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保持与内容的同时广播有关的信息,
在所述内容接收装置不支持所述第二加密处理时,参照所述与内容的同时广播有关的信息,判定是否有按照适合于所述第一加密处理的方式的对应的内容的同时广播,
在有按照适合于第一加密处理的方式的对应的内容的同时广播时,接收所述内容的同时广播,通过所述第一加密处理进行加密而发送所述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所述内容接收装置的识别中,所述监视器识别单元根据图像求出内容接收装置的厂商名、型号、设备类别。
5.一种内容发送方法,将内容从内容发送装置发送到内容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容发送装置具有:
第一加密处理单元,通过第一加密处理对所述内容进行加密;
第二加密处理单元,通过与所述第一加密处理不同的第二加密处理对所述内容进行加密;以及
转换单元,转换所述内容,
所述内容发送方法具有:
所述内容发送装置从所述内容接收装置接收与所述内容接收装置的加密处理有关的信息的步骤;
在所述内容接收装置支持所述第二加密处理的情况下,所述内容发送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加密处理单元进行加密而发送所述内容的步骤;
在所述内容接收装置不支持所述第二加密处理的情况下,所述内容发送装置转换所述内容以适合于所述第一加密处理的步骤;
所述内容发送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加密处理对该转换后的内容进行加密而发送所述内容的步骤;
从所述内容接收装置接收设备的信息的步骤;
显示接收到的设备的信息的步骤;
向与显示出的信息对应的内容接收装置中被选择的内容接收装置发送所述内容的步骤;
获取所述内容接收装置的图像而求出到该内容接收装置的距离的步骤;
根据图像识别内容接收装置的步骤;
对识别出的所述内容接收装置进行图标化而显示,将内容接收装置的图标与求出的所述距离一起显示,将接收到的所述设备的信息和所述内容接收装置的图标对应起来显示的步骤,以及
向与所述内容接收装置的图标对应起来的内容接收装置中被选择的内容接收装置发送所述内容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容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密处理是对分辨率比所述第二加密处理作为对象的内容低的内容进行加密的处理,
所述转换是对内容进行下转换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容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容发送装置保持与内容的同时广播有关的信息,
所述内容发送方法具有:
在所述内容接收装置不支持所述第二加密处理时,所述内容发送装置参照所述与内容的同时广播有关的信息来判定是否有按照适合于所述第一加密处理的方式的对应的内容的同时广播的步骤;
在有按照适合于第一加密处理的方式的对应的内容的同时广播时,所述内容发送装置接收所述内容的同时广播的步骤;以及
所述内容发送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加密处理对接收到的所述内容进行加密而发送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容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容接收装置的识别中,根据图像求出内容接收装置的厂商名、型号、设备类别。
CN201680065341.4A 2016-02-08 2016-02-08 内容发送装置及其内容发送方法 Active CN1083531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9546.6A CN113395548A (zh) 2016-02-08 2016-02-08 内容发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3685 WO2017138075A1 (ja) 2016-02-08 2016-02-08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9546.6A Division CN113395548A (zh) 2016-02-08 2016-02-08 内容发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3199A CN108353199A (zh) 2018-07-31
CN108353199B true CN108353199B (zh) 2021-06-29

Family

ID=595637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5341.4A Active CN108353199B (zh) 2016-02-08 2016-02-08 内容发送装置及其内容发送方法
CN202110669546.6A Pending CN113395548A (zh) 2016-02-08 2016-02-08 内容发送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9546.6A Pending CN113395548A (zh) 2016-02-08 2016-02-08 内容发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2595B2 (zh)
JP (1) JP6545835B2 (zh)
CN (2) CN108353199B (zh)
WO (1) WO20171380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4302B (zh) * 2015-11-30 2019-07-09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和设备
JP6545835B2 (ja) * 2016-02-08 2019-07-17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
CN109691122B (zh) * 2016-09-12 2022-08-09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广播接收装置
CN110235438B (zh) * 2016-12-01 2021-12-28 Lg 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和包含该图像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系统
WO2019176262A1 (ja) * 2018-03-12 2019-09-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通信装置、映像通信方法、映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KR102445544B1 (ko) * 2018-04-02 2022-09-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기록매체
TW201946443A (zh) * 2018-04-30 2019-12-01 圓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調整影像的方法
CN112565651B (zh) * 2020-11-30 2022-10-21 深圳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4334A (ja) * 1997-04-25 1998-11-13 Canon Inc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4015141A (ja) * 2002-06-04 2004-01-15 Fuji Xerox Co Ltd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US7167560B2 (en) * 2002-08-08 2007-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artial encryption of stream-formatted media
JP4828931B2 (ja) 2005-12-21 2011-11-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
US20070255659A1 (en) * 2006-05-01 2007-11-01 Wei Y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M translation
JP5034104B2 (ja) 2007-05-14 2012-09-26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249023A (ja) * 2011-05-26 2012-12-13 Panasonic Corp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及び代理再生機器特定方法
BR112014000632A2 (pt) * 2011-08-05 2017-02-14 Panasonic Corp dispositivo de recebimento/reprodução, dispositivo de transmissão, método de recebimento/reprodução e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JP5941760B2 (ja) * 2012-06-08 2016-06-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表示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4082667A (ja) * 2012-10-17 2014-05-08 Sony Corp 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848218B2 (en) * 2013-01-28 2017-1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ource device, content providing method using the source device, sink devic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the sink device
US10068101B2 (en) * 2013-12-23 2018-09-04 Intel Corporation Secure content sharing
JP6545835B2 (ja) * 2016-02-08 2019-07-17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10035A1 (en) 2018-10-25
JP6545835B2 (ja) 2019-07-17
CN113395548A (zh) 2021-09-14
WO2017138075A1 (ja) 2017-08-17
CN108353199A (zh) 2018-07-31
JPWO2017138075A1 (ja) 2018-08-30
US10652595B2 (en)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3199B (zh) 内容发送装置及其内容发送方法
US8984646B2 (en) Content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ntent reception device
US10542307B2 (en) Content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ntent transmission method
JP5856015B2 (ja)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
US9509668B2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method,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source device, and sink device
US20150304725A1 (en) Network terminal system, display device,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 display device, and program
JP2015103890A (ja) 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
WO2013088794A1 (ja) ルータ装置
JP2008005445A (ja) 放送受信装置
JP7042373B2 (ja)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
JP5315542B2 (ja) 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
JP2004186812A (ja) Av通信制御集積回路及びav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30347119A1 (en) Data processor, communication de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JP2022181737A (ja) 番組予約装置、番組予約プログラム、アドレス情報取得方法および番組予約方法
JP6039046B2 (ja)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
JP2016015728A (ja)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
JP5734367B2 (ja)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
JP2012080503A (ja) 移動体セットトップボックスを用いたコンテンツ閲覧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体セットトップボックス
JP2010183457A (ja) 放送受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および放送受信装置、ならびに、視聴制御方法および放送受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4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