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1494A - 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1494A
CN108351494A CN201680066176.4A CN201680066176A CN108351494A CN 108351494 A CN108351494 A CN 108351494A CN 201680066176 A CN201680066176 A CN 201680066176A CN 108351494 A CN108351494 A CN 1083514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 side
refractive power
focal length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61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1494B (zh
Inventor
中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51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1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1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1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其具有至少150度的宽的总视角,具有高图像质量、小型、低成本并且甚至在车载摄像机等的恶劣环境下仍保持稳定质量。本发明包括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排列的弯月形状的第一透镜、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弯月形状的第三透镜、孔径光阑、双凸形状的第四透镜、双凹形状的第五透镜和双凸形状的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凸面朝向物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其凸面朝向物侧,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其凹面朝向物侧,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本发明整体由6组6片独立镜片构成,具有至少150度的总视角,并且满足预定的条件表达式。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成像镜头的技术领域,该成像镜头适用于例如车载摄像机、监视摄像机、移动设备的摄像机。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63877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3545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73156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车载摄像机、监视摄像机和用于移动装置的摄像机的成像装置已被广泛使用。随着由拍摄由成像镜头形成的图像的由CCD或CMOS所代表的成像元件的像素数目增加和小型化,对配备有小型化且低成本的成像镜头的成像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该成像镜头实现具有良好的外围分辨率性能的广角视角。满足这些要求的成像镜头的示例包括在以下专利文献1至3中描述的镜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成像镜头,其包括4组5片透镜并且通过接合包括塑料的第四透镜和包括塑料的第五透镜来抑制色差,具有超过180度的全视角。然而,在该技术中,塑料透镜的接合需要使用接合剂或进行接合处理,并且还包括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接合面的形状的风险,并且这会增加粘合透镜彼此分离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包括5组5片透镜且具有超过180度的全视角的成像镜头。然而,该透镜具有由两个透镜形成的后透镜组,即,一个正透镜和一个负透镜,导致难以完全校正色差,并且难以直到外围都达到满意的分辨率性能。
专利文献3是解决了上述两个文献中的问题的文献。专利文献3提出了一种成像镜头,其包括6组6片透镜并且具有超过180度的全视角,透镜屈光力布置从物侧起为负-正-正-正-负-正。然而,在成像镜头的每个示例中,第一、第四和第五透镜使用玻璃作为材料,并且尤其是,这些透镜中具有最大体积和最大有效透镜表面的第一透镜使用相对昂贵的玻璃材料,该玻璃材料在玻璃的d线处具有折射率Nd=1.7725和阿贝数vd=49.6,导致透镜的成本增加。
由于这些问题,对开发小型化成像镜头的需求很高,该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广角全视角并且能够以低成本提供高图像质量,并且甚至能够在诸如作为车载摄像机的应用的恶劣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质量。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广角全视角并且能够以低成本提供高图像质量,并且甚至能够在诸如作为车载摄像机的应用的恶劣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质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孔径光阑;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第一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第一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2):
(1)0<(R8+R9)/(R8-R9)<0.4,
(2)2<f456/f<3,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f456是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孔径光阑;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该第二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该第二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7):
(1)0<(R8+R9)/(R8-R9)<0.4,
(7)-4<f123/f<-2.7,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f123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孔径光阑;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第三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第三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8):
(1)0<(R8+R9)/(R8-R9)<0.4,
(8)1.3<(R1+R2)/(R1-R2)<1.9,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并且,
R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根据本技术的第四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孔径光阑;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第四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第四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9):
(1)0<(R8+R9)/(R8-R9)<0.4,
(9)1<(R3+R4)/(R3-R4)<1.63,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并且,
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根据本技术的第五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孔径光阑;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第五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第五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10):
(1)0<(R8+R9)/(R8-R9)<0.4,
(10)2.35<R5/f<5.5,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通过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成像镜头至第五成像镜头,可以提供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的广角的小型成像镜头,并且能够以低成本提供高图像质量,并且即使在诸如作为车载摄像机的应用的恶劣环境下也能够保持稳定的质量。
此外,在根据本技术的成像镜头中,期望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4)、(5)和(6)中的至少一个。形式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3)1.5<D4/f<2.3
(4)1<D2/f<2
(5)-8.5<f1/f<-6
(6)5.5<f3/f<8.5,
其中,
D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D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和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
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
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通过将6组6片透镜的配置中的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形状和屈光力设置为优选模式,可以获得一种小型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广角全视角并且能够以低成本提供高图像质量,并且甚至能够在诸如作为车载摄像机的应用的恶劣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质量。
注意,这里描述的效果是为了示例性说明的目的而提供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还可以设想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将具体的数值应用于图1所示的成像镜头的数值示例1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
图3是示出成像镜头的第二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将具体的数值应用于图3所示的成像镜头的数值示例2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
图5是示出成像镜头的第三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将具体的数值应用于图5所示的成像镜头的数值示例3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
图7是示出成像镜头的第四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将具体的数值应用于图7所示的成像镜头的数值示例4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
图9是示出成像镜头的第五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将具体的数值应用于图9所示的成像镜头的数值示例5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
图11是示出成像镜头的第六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将具体的数值应用于图11所示的成像镜头的数值示例6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
图13是示出作为车载应用的安装示例1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作为车载应用的安装示例2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成像镜头]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注意,在本技术中,在近轴区域中限定包括凸面和凹面的透镜形状以及诸如正屈光力和负屈光力的透镜的屈光力的符号。此外,也在近轴区域中限定曲率半径,并且极性被定义为使得朝向物侧凸出的表面是正的,并且朝向像侧凸出的表面是负的。此外,将每个透镜的、合成的以及整个系统的焦距被定义为587.56nm处的d线的波长值。
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数值示例1的截面图。基本上类似于图1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来配置和示出在下面描述的第二至第六示例中的每一个中使用的成像镜头。因此,将参照图1进行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成像镜头。
在图1中,将左侧定义为物侧,将右侧定义为像侧,光轴由Z表示。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成像镜头1至6)被配置为具有6组6片透镜,其沿着光轴Z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每个透镜被独立地布置。孔径光阑S布置在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通过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配置孔径光阑S,能够实现径向的小型化并抑制倍率色差。
考虑到将成像镜头应用于成像设备的情况,图1还示出了成像镜头的像平面IM。此外,平行板CG被布置在第六透镜L6和成像镜头的像平面IM之间,该平行板CG作为在将成像镜头应用于成像装置时需要的盖玻璃和低通滤光片。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光力和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弯月形状。第一透镜L1的这种构造在实现广角和校正畸变方面将是有利的。而且,在示例中,第一透镜L1包括玻璃透镜。这是因为特别是考虑到车载应用,最靠近物侧布置的第一透镜L1需要实现耐候性、耐冲击性、耐磨性等。此外,由于使用玻璃作为材料形成非球面可能会增加成本,所以第一透镜L1的每个表面形成为球面。因此,就设计性能而言,允许将该表面形成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光力和具有面向物侧的凸面的弯月形状。通过将具有负屈光力的两个透镜彼此相邻地布置在物侧的配置,可以由两个透镜分担大的负屈光力。此外,在第二透镜L2的物侧表面形成为凸面的情况下,可以将来自广角视角的入射光线用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四个表面逐步地弯曲四个较小的角度,容易实现广角和畸变校正。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具有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通过在孔径光阑S的物侧布置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可以有助于校正倍率色差和场曲。
此外,通过将孔径光阑S布置在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可以减小广角成像镜头在径向上的尺寸。
孔径光阑S的像侧包括按顺序排列的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的第五透镜L5以及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的第六透镜L6。通过这样的三件套配置,可以有助于对影响成像性能的各种像差的校正。
特别地,通过在成像镜头中的最靠近像侧上布置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L6,可以有助于校正到作为图像形成平面的像平面的距离和轴外光线在像平面上的入射角,即校正后焦距和阴影(shading)。
根据本技术的成像镜头满足条件表达式(1)并满足条件表达式(2)、条件表达式(7)、条件表达式(8)、条件表达式(9)和条件表达式(10)中的至少一个。:
(1)0<(R8+R9)/(R8-R9)<0.4
(2)2<f456/f<3,
(7)-4<f123/f<-2.7
(8)1.3<(R1+R2)/(R1-R2)<1.9
(9)1<(R3+R4)/(R3-R4)<1.63
(10)2.35<R5/f<5.5,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f456是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f123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
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并且,
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条件表达式(1)是用于定义第四透镜L4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与第四透镜L4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之和与二者之差的比率的表达式。由于第四透镜L4具有双凸形状,所以该表达式表示第四透镜L4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大于图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在数字值的下限以下时,第四透镜L4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被减小,使得难以校正场曲。在超过数字值的上限时,难以校正球面像差。
条件表达式(2)是用于定义布置在孔径光阑S的像侧上的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合成焦距与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比率的表达式。在数字值的下限以下时,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组合屈光力被增大,以使得难以获得成像镜头的后焦距,导致滤光片等的布置以及在组装时像平面调整的问题,即,导致了由CCD和CMOS代表的成像元件的焦点调整的问题。这也会使得很难校正各种像差,包括球面像差和场曲。在超过数字值的上限时,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组合屈光力被减小,以增加成像镜头的后焦距,增加成像镜头的总长度,导致成像镜头的尺寸增大。
条件表达式(7)是用于定义布置在孔径光阑S的物侧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的合成焦距与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比率的表达式。在作为数字值的下限以下时,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负屈光力被减小,使得难以实现广角。在超过作为数字值的上限时,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负屈光力被增加,使得难以校正场曲。
条件表达式(8)定义了第一透镜L1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和第一透镜L1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之和与二者之差的比率。在数字值的下限以下时,第一透镜L1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被增大,使得随着第一透镜L1的物侧表面的光学有效直径的扩大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成像镜头的扩大,损害透镜的商业价值。此外,这使得难以执行畸变像差的校正。在超过数值的上限时,第一透镜L1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被减小以减弱第一透镜L1的屈光力,使得难以实现广角。
条件表达式(9)定义了第二透镜L2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与第二透镜L2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之和与这两个曲率半径之差的比率。由于第二透镜L2形成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因此公式表示第二透镜L2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大,并且第二透镜L2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小。因此,具有负屈光力的弯月形状将不允许超过作为数字值的下限。在超过数字值的上限时,第二透镜L2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的值接近第二透镜L2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的值,即,第二透镜L2的负屈光力将会被减小。这使得难以实现广角或者场曲的校正。
条件表达式(10)定义了第三透镜L3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与成像镜头的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比率。该表达式意味着第三透镜L3的物侧表面朝着物侧凸出。在数字值的下限以下时,第三透镜L3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被减小,并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表面上的正屈光力被增加,使得难以校正场曲。在超过数值的上限时,第三透镜L3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被增加并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表面上的正屈光力被减小,使得难以校正倍率色差。
或者,根据本技术的成像镜头可以被配置为分别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1)、条件表达式(2-1)、条件表达式(8-1)和条件表达式(10-1),来代替条件表达式(1)、条件表达式(2)、条件表达式(8)和条件表达式(10):
(1-1)0<(R8+R9)/(R8-R9)≤0.31
(2-1)2.4<f456/f<2.8
(8-1)1.4<(R1+R2)/(R1-R2)<1.8
(10-1)2.5<R5/f<5.1,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f456是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此外,在根据本技术的成像镜头中,期望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4)、(5)和(6)中的至少一个。形式可以时单独或组合的。
(3)1.5<D4/f<2.3
(4)1<D2/f<2
(5)-8.5<f1/f<-6
(6)5.5<f3/f<8.5,
其中,
D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D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和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
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
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3)是定义第二透镜L2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L3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与成像镜头的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比率的表达式。在数字值的下限以下时,轴上光通量和轴外光通量彼此接近,使得难以独立地执行轴向像差和轴外像差的校正。具体而言,难以校正作为轴外像差的畸变像差、场曲和彗形像差。在超过数值的上限时,成像镜头的总长度被增加,导致成像镜头的扩大。
条件表达式(4)是用于定义第一透镜L1的像侧表面与第二透镜L2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与成像镜头的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比率的表达式。类似于条件表达式(3),在数字值的下限以下时,轴上光通量和轴外光通量彼此接近,使得难以独立校正轴向像差和轴外像差。具体而言,难以校正作为轴外像差的畸变像差、场曲和彗形像差。此外,为了尝试获得成像镜头的周边光量比,第一透镜L1的像侧表面和第二透镜L2的物侧表面将机械地相互干涉,导致对第一透镜L1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和第二透镜L2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的设置产生机械的限制,使得难以实现广角设计。在超过数值的上限时,成像镜头的总长度增加,导致成像镜头的扩大。
条件表达式(5)是定义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与成像镜头的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比率的表达式。该表达式意味着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光力。在作为数字值的下限之下时,第一透镜L1的负屈光力被减小,使得难以实现广角。在超过数值的上限时,第一透镜L1的负屈光力增加,使得难以校正畸变像差。
条件表达式(6)是用于定义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与成像镜头的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比率的表达式。该表达式意味着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光力。在数字值的下限以下时,第三透镜L3的正屈光力被增加,使得难以校正场曲。在超出数字值的上限时,第三透镜L3的正屈光力被减小,使得难以校正倍率色差。
[成像镜头的数值示例]
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具体数值示例。这里,将描述具体的数值分别应用于图1、3、5、7、9和11中所示的配置示例的成像镜头1-6的数值示例。
以下每个表格和描述中所示的符号的含义等如下所述。“表面编号”表示从物侧到像侧计数的第i个表面的编号。“Ri”表示第i个表面上的曲率半径的近轴值(mm),即,在光轴上的值。“Di”表示在第i个表面与第(i+1)个表面之间的轴向面距离(透镜中心厚度或空气间隔)的值(mm)。“Ndi”表示从第i个表面开始的透镜等的材料在d线(波长587.56nm)处的折射率的值。“vdi”表示从第i个表面开始的透镜等的材料在d线处的阿贝数的值。“Ri”的值为“∞”的部分表示平面或光阑面(孔径光阑S)。在“表面编号”中,标记为“光阑”的表面表示它是孔径光阑S.
在各数值示例中使用的一些透镜具有形成为非球面的透镜表面。在“表面编号”中,标有“*”的表面表示该表面是非球面。非球面形状由以下公式定义。在示出非球面系数的每个表格中,“E-n”表示以10为基数的指数表示法,即“10的-n次方”。例如,“1.2345E-05”表示“1.2345×(10的负五次方)”。
非球面的形状由以下表达式表示。
Z=[(Y^2/R)/[1+SQRT{1-(1+K)*(Y/R)^2}]+AA*Y^4+AB*Y^6+AC*Y^8+AD*Y^10+AE*Y^12
在上述非球面表达式中,从透镜表面的顶点起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被定义为“Z”,并像平面侧上的极性被定义为正。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高度被定义为“Y”,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被定义为R,圆锥常数被定义为“K”。“AA”、“AB”、“AC”、“AD”和“AE”分别表示第四阶、第六阶、第八阶、第十阶和第十二阶非球面系数。
应用以下数值示例的成像镜头1至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176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孔径光阑S、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并且穿过平行板CG在像平面IM上形成图像,该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具有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并且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第一透镜L1包括两个表面均为球形的玻璃。第二透镜L2至第六透镜L6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塑料,并且它们的两个表面都是非球面。此外,像平面位置被设置为使得在物点被布置在距第一透镜L1的物侧表面的顶点400mm的位置处的情况下物点被聚焦。尽管在图中的各种像差中没有示出畸变特性,但是等距投影系统被用在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中,并且根据示例应用了针对特定视角的放大率的增加和减小。
图1所示的成像镜头1中的数值示例1的透镜数据列于表1-1中,非球面数据列于表1-2中。全视角为176度,F值为2.04,成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f为1.033mm。
[表1-1]
面编号 Ri Di Ndi vdi
1 18.577 1.300 1.589 61.3
2 3.500 1.406
3* 10.115 0.700 1.544 55.5
4* 1.161 1.927
5* 2.615 1.100 1.64 23.5
6* 6.334 0.600
光阑 0.300
8* 2.472 1.029 1.544 55.5
9* -1.304 0.100
10* -1.716 0.600 1.64 23.5
11* 2.269 0.100
12* 2.418 1.679 1.544 55.5
13* -1.587 1.304
14 0.400 1.5168 64.2
15 0.300
IM 0.000
[表1-2]
非球面 Ki AAi ABi ACi ADi AEi
3 0 3.4436E-02 -1.0145E-02 1.0482E-03 -3.9695E-05 0
4 -7.9700E-01 6.5019E-02 3.8251E-02 -3.2542E-02 4.7410E-03 0
5 0 3.7812E-02 6.2761E-03 3.2314E-03 -1.6234E-03 0
6 0 5.3788E-02 4.2469E-02 -1.0667E-02 1.1874E-03 0
8 0 2.9471E-02 -1.8577E-02 1.5895E-02 -1.9374E-03 0
9 0 1.5074E-01 -9.6614E-03 -5.9533E-02 5.4091E-02 0
10 0 -3.4047E-02 6.6492E-02 -9.8507E-02 4.9482E-02 0
11 0 -1.2471E-01 7.6349E-02 -3.1562E-02 6.0730E-03 0
12 0 -3.8255E-02 1.0059E-02 -1.4042E-03 -8.9348E-05 0
13 -4.8429E-01 4.6031E-02 9.9202E-03 -5.9845E-03 2.7622E-03 -4.2131E-04
图3所示的成像镜头2中的数值示例2的透镜数据列于表2-1中,非球面数据列于表2-2中。全视角为176度,F值为2.03,成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f为1.028mm。
[表2-1]
面编号 Ri Di Ndi vdi
1 19.543 1.300 1.589 61.3
2 3.500 1.560
3* 5.771 0.700 1.544 55.5
4* 1.024 1.860
5* 2.735 1.100 1.64 23.5
6* 7.356 0.780
光阑 0.173
8* 2.318 0.961 1.544 55.5
9* -1.561 0.100
10* -2.256 0.600 1.64 23.5
11* 2.160 0.100
12* 2.119 1.432 1.544 55.5
13* -1.927 1.109
14 0.700 1.5168 64.2
15 0.300
IM 0.000
[表2-2]
非球面 Ki AAi ABi ACi ADi AEi
3 0 3.0329E-02 -9.9416E-03 1.0060E-03 -3.5865E-05 0
4 8.5942E-01 6.9583E-02 2.9896E-02 -3.1634E-02 5.0655E-03 0
5 0 2.9852E-02 1.1882E-02 -5.8571E-04 1.1092E-04 0
6 0 4.4519E-02 4.2903E-02 -1.5361E-02 1.0761E-02 0
8 0 2.0063E-02 2.1055E-02 -3.9016E-02 1.4550E-02 0
9 0 1.0708E-01 -2.5404E-02 -5.3309E-02 1.1417E-02 0
10 0 -4.8632E-02 5.0313E-02 -1.1786E-01 2.9164E-02 0
11 0 -1.2923E-01 7.0664E-02 -3.0940E-02 6.9463E-03 0
12 0 -5.0485E-02 1.1102E-02 -1.0825E-03 -5.1252E-04 0
13 -6.0301E-01 4.8583E-02 8.9997E-03 -5.9236E-03 2.4119E-03 -4.8736E-04
图5所示的成像镜头3中的数值示例3的透镜数据列于表3-1中,非球面数据列于表3-2中。全视角为176度,F值为2.03,成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f为1.215mm。
[表3-1]
面编号 Ri Di Ndi vdi
1 14.685 1.300 1.589 61.3
2 3.500 1.386
3* 4.799 0.700 1.544 55.5
4* 1.127 2.140
5* 4.524 1.100 1.64 23.5
6* 30.461 0.642
光阑 0.210
8* 2.114 1.208 1.544 55.5
9* -1.586 0.100
10* -2.629 0.600 1.64 23.5
11* 1.833 0.103
12* 2.204 1.352 1.544 55.5
13* -2.454 1.109
14 0.700 1.5168 64.2
15 0.300
IM 0.000
[表3-2]
非球面 Ki AAi ABi ACi ADi AEi
3 0 2.6785E-02 -9.7144E-03 1.0430E-03 -3.9665E-05 0
4 -7.5138E-01 7.7228E-02 3.6707E-02 -2.5148E-02 4.4700E-03 0
5 0 1.2697E-02 5.5252E-03 -9.1430E-04 3.8159E-04 0
6 0 -1.1562E-02 1.9705E-02 -1.1173E-02 5.0314E-03 0
8 0 -1.2927E-02 -2.4646E-03 9.8509E-03 -2.3863E-03 0
9 0 1.2509E-01 3.9704E-03 -5.7519E-02 3.4677E-02 0
10 0 -1.8152E-02 6.0299E-02 -1.0437E-01 4.4288E-02 0
11 0 -1.3637E-01 6.8604E-02 -3.3841E-02 4.6354E-03 0
12 0 -6.1061E-02 1.5642E-02 -4.7177E-04 -1.2291E-03 0
13 1.7630E-01 1.1604E-02 6.1994E-03 -3.8972E-03 3.2598E-03 3.2598E-03
图7所示的成像镜头4中的数值示例4的透镜数据列于表4-1中,非球面数据列于表4-2中。全视角为206度,F值为1.98,成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f为1.053mm。
[表4-1]
面编号 Ri Di Ndi vdi
1 12.909 1.300 1.589 61.3
2 3.300 2.013
3* 9620.832 0.700 1.544 55.5
4* 1.422 1.746
5* 5.319 1.100 1.64 23.5
6* 8267.985 0.600
光阑 0.300
8* 1.793 1.070 1.544 55.5
9* -1.541 0.183
10* -1.992 0.600 1.64 23.5
11* 1.677 0.100
12* 2.104 1.360 1.544 55.5
13* -1.748 0.900
14 0.700 1.5168 64.2
15 0.300
IM 0.000
[表4-2]
非球面 Ki AAi ABi ACi ADi AEi
3 0 2.5893E-03 -3.2905E-04 1.9129E-05 0 0
4 0 -3.8759E-03 -3.1168E-03 2.7953E-03 0 0
5 0 -2.1847E-02 3.0217E-04 3.1910E-03 0 0
6 0 -6.0505E-02 1.5662E-02 -1.8706E-04 0 0
8 0 -4.1726E-02 2.9619E-02 -3.2707E-02 0 0
9 0 2.0049E-01 -1.3969E-01 1.8474E-02 0 0
10 0 7.8354E-02 -1.8346E-01 4.3949E-02 0 0
11 0 -1.2824E-01 1.4578E-02 -1.0334E-02 0 0
12 0 -3.3624E-02 1.2799E-02 -1.3911E-03 0 0
13 0 6.6830E-02 -1.3898E-02 2.2002E-02 0 0
图9所示的成像镜头5中的数值示例5的透镜数据列于表5-1中,非球面数据列于表5-2中。全视角为210度,F值为1.98,成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f为1.047mm。
[表5-1]
面编号 Ri Di Ndi vdi
1 12.277 1.300 1.589 61.3
2 3.300 1.966
3* 9212.621 0.700 1.544 55.5
4* 1.341 2.029
5* 4.633 1.100 1.64 23.5
6* 13057.199 0.100
光阑 0.575
8* 1.849 1.020 1.544 55.5
9* -1.311 0.130
10* -1.683 0.600 1.64 23.5
11* 1.740 0.100
12* 2.064 1.382 1.544 55.5
13* -2.042 0.900
14 0.700 1.5168 64.2
15 0.300
IM 0.000
[表5-2]
非球面 Ki AAi ABi ACi ADi AEi
3 0 2.7588E-03 -1.6593E-04 7.4440E-06 0 0
4 0 -1.7354E-02 1.4272E-03 -6.9286E-04 0 0
5 0 -2.0391E-02 4.5371E-03 1.3477E-02 0 0
6 0 -6.6375E-02 2.7480E-02 2.5177E-02 0 0
8 0 -7.2033E-02 3.1991E-02 -1.4699E-02 0 0
9 0 1.9685E-01 -1.4117E-01 6.4388E-02 0 0
10 0 8.7979E-02 -1.5699E-01 5.1544E-02 0 0
11 0 -1.0977E-01 1.6115E-02 -9.9127E-03 0 0
12 0 -4.0279E-02 1.2890E-02 -1.5789E-03 0 0
13 0 5.3300E-02 -1.3081E-02 1.4339E-02 0 0
图11所示的成像镜头6中的数值示例6的透镜数据列于表6-1中,非球面数据列于表6-2中。全视角为210度,F值为1.98,成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f为1.046mm。
[表6-1]
面编号 Ri Di Ndi vdi
1 12.580 1.300 1.589 61.3
2 3.300 1.957
3* 29589.346 0.700 1.544 55.5
4* 1.390 2.153
5* 4.567 1.100 1.64 23.5
6* 13667.987 0.100
光阑 0.549
8* 1.867 1.042 1.544 55.5
9* -1.258 0.100
10* -1.692 0.600 1.64 23.5
11* 1.737 0.100
12* 2.103 1.295 1.544 55.5
13* -2.245 0.900
14 0.700 1.5168 64.2
15 0.300
IM 0.000
[表6-2]
非球面 Ki AAi ABi ACi ADi AEi
3 0 5.1483E-03 -5.8791E-04 2.4803E-05 0 0
4 0 1.0057E-02 -3.2449E-03 4.7078E-03 0 0
5 0 -1.8194E-03 3.7689E-03 1.1519E-02 0 0
6 0 -4.3317E-02 2.1642E-02 2.9678E-02 0 0
8 0 -7.1615E-02 3.5525E-02 -2.2144E-02 0 0
9 0 1.9352E-01 -1.3146E-01 6.9754E-02 0 0
10 0 7.3951E-02 -1.4480E-01 6.2021E-02 0 0
11 0 -9.9973E-02 7.7049E-03 -7.9676E-03 0 0
12 0 -3.0918E-02 1.1819E-02 -1.1136E-03 0 0
13 0 3.6735E-02 -7.7765E-03 1.8461E-02 0 0
数值示例1至6的主要规格以及条件表达式(1)至(10)的值在表7中示出。
[表7]
如表7所示,数值示例1至6全部满足条件表达式(1)至(10)。
图2、4、6、8、10和12分别示出了数值示例1至6的球面像差和像散。在各图中,在球面像差中,短虚线表示在C线(656.27nm)处的值,实线表示在d线(587.56nm)处的值,长虚线表示在F线(486.13nm)处的值,而在像散中,实线表示在d线处的弧矢像面的值,虚线表示在d线处的子午像面的值。
各个像差图清楚地表明在数值示例1至6中各种像差被良好地校正以实现优异的成像性能。
[作为车载应用的安装示例]
图13示出作为车载应用的安装示例1,并且图14示出安装示例2。
作为车载应用的安装示例1是通过使用成像镜头的四个摄像头获得车辆11周围360度的图像的安装示例。例如,摄像机21安装在正面,摄像机22和摄像机23安装在侧面并且摄像机24安装在背面,并且通过组合由摄像机21、22、23和24拍摄的图像来获得360度的图像。作为成像镜头,期望使用具有200度或更大的全视角和180度或更大的水平全视角的规格的镜头。
作为车载应用的安装示例2是通过使用成像镜头的一个摄像头获得车辆11的后部图像的安装示例。例如,摄像机25安装在后部。作为成像镜头,期望使用全视角为150度以上且190度以下并且水平视角为120度以上且160度以下的规格的透镜。
[其他示例]
除了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之外,根据本技术的成像镜头可以包括诸如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之类的另一光学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通过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大致6片透镜配置来实现。
[当前技术]
本技术也可以被如下配置。
<1>
一种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孔径光阑;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
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2):
(1)0<(R8+R9)/(R8-R9)<0.4,
(2)2<f456/f<3,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f456是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
根据<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3)1.5<D4/f<2.3,
其中,
D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3>
根据<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4)1<D2/f<2,
其中,
D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4>
根据<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
(5)-8.5<f1/f<-6,
其中,
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5>
根据<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6):
(6)5.5<f3/f<8.5,
其中,
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6>
一种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孔径光阑;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
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7):
(1)0<(R8+R9)/(R8-R9)<0.4,
(7)-4<f123/f<-2.7,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f123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7>
根据<6>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3)1.5<D4/f<2.3,
其中,
D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8>
根据<6>或<7>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4)1<D2/f<2,
其中,
D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9>
根据<6>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
(5)-8.5<f1/f<-6,
其中,
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0>
根据<6>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6):
(6)5.5<f3/f<8.5,
其中,
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1>
一种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孔径光阑;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
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8):
(1)0<(R8+R9)/(R8-R9)<0.4,
(8)1.3<(R1+R2)/(R1-R2)<1.9,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并且,
R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12>
根据<1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3)1.5<D4/f<2.3,
其中,
D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3>
根据<11>或<12>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4)1<D2/f<2,
其中,
D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和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4>
根据<1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
(5)-8.5<f1/f<-6,
其中,
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5>
根据<1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6):
(6)5.5<f3/f<8.5,
其中,
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6>
一种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孔径光阑;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
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9):
(1)0<(R8+R9)/(R8-R9)<0.4,
(9)1<(R3+R4)/(R3-R4)<1.63,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并且,
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17>
根据<16>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3)1.5<D4/f<2.3,
其中,
D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8>
根据<16>或<17>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4)1<D2/f<2,
其中,
D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和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9>
根据<16>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
(5)-8.5<f1/f<-6,
其中,
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0>
根据<16>到<1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6):
(6)5.5<f3/f<8.5,
其中,
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1>
一种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孔径光阑;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
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10):
(1)0<(R8+R9)/(R8-R9)<0.4,
(10)2.35<R5/f<5.5,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2>
根据<2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3)1.5<D4/f<2.3,
其中,
D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3>
根据<21>或<22>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4)1<D2/f<2,
其中,
D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4>
根据<21>到<2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
(5)-8.5<f1/f<-6,
其中,
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5>
根据<21>到<2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6):
(6)5.5<f3/f<8.5,
其中,
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附图标记列表
1 成像镜头
2 成像镜头
3 成像镜头
4 成像镜头
5 成像镜头
6 成像镜头
L1 第一镜头
L2 第二个镜头
L3 第三个镜头
L4 第四镜头
L5 第五镜头
L6 第六镜头
S 孔径光阑
CG 平行板
IM 像平面
Z 光轴

Claims (25)

1.一种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孔径光阑;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
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2):
(1)0<(R8+R9)/(R8-R9)<0.4,
(2)2<f456/f<3,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f456是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3)1.5<D4/f<2.3,
其中,
D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4)1<D2/f<2,
其中,
D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
(5)-8.5<f1/f<-6,
其中,
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6):
(6)5.5<f3/f<8.5,
其中,
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6.一种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孔径光阑;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
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7):
(1)0<(R8+R9)/(R8-R9)<0.4,
(7)-4<f123/f<-2.7,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f123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3)1.5<D4/f<2.3,
其中,
D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4)1<D2/f<2,
其中,
D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
(5)-8.5<f1/f<-6,
其中,
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6):
(6)5.5<f3/f<8.5,
其中,
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1.一种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孔径光阑;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
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8):
(1)0<(R8+R9)/(R8-R9)<0.4,
(8)1.3<(R1+R2)/(R1-R2)<1.9,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并且,
R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3)1.5<D4/f<2.3,
其中,
D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4)1<D2/f<2,
其中,
D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和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
(5)-8.5<f1/f<-6,
其中,
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6):
(6)5.5<f3/f<8.5,
其中,
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6.一种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孔径光阑;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
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9):
(1)0<(R8+R9)/(R8-R9)<0.4,
(9)1<(R3+R4)/(R3-R4)<1.63,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并且,
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3)1.5<D4/f<2.3,
其中,
D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4)1<D2/f<2,
其中,
D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和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
(5)-8.5<f1/f<-6,
其中,
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6):
(6)5.5<f3/f<8.5,
其中,
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1.一种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
孔径光阑;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双凹形状;和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
成像镜头整体上由基于6片独立透镜的6组6片透镜构成,
成像镜头具有150度以上的全视角,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和(10):
(1)0<(R8+R9)/(R8-R9)<0.4,
(10)2.35<R5/f<5.5,
其中,
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9是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
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曲率半径,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3)1.5<D4/f<2.3,
其中,
D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4)1<D2/f<2,
其中,
D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与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
(5)-8.5<f1/f<-6,
其中,
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6):
(6)5.5<f3/f<8.5,
其中,
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并且
f是整个系统的焦距。
CN201680066176.4A 2015-11-20 2016-10-07 成像镜头 Active CN1083514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7644 2015-11-20
JP2015-227644 2015-11-20
PCT/JP2016/079994 WO2017086052A1 (ja) 2015-11-20 2016-10-07 撮像レン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1494A true CN108351494A (zh) 2018-07-31
CN108351494B CN108351494B (zh) 2021-03-09

Family

ID=58718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6176.4A Active CN108351494B (zh) 2015-11-20 2016-10-07 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5263B2 (zh)
JP (1) JP6711361B2 (zh)
CN (1) CN108351494B (zh)
WO (1) WO201708605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6826A (zh) * 2019-08-12 2019-11-0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1323893A (zh) * 2018-12-14 2020-06-23 光芒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4047613A (zh) * 2021-10-29 2022-02-15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及投影装置
TWI824678B (zh) * 2020-12-25 2023-12-01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7218B (zh) * 2020-02-27 2021-01-2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及車燈裝置
KR102537511B1 (ko) * 2020-11-13 2023-05-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34393A1 (en) * 2005-06-15 2006-12-20 Ricoh Company, Ltd. Photographic optical system, photocographic lens unit, camera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JP2008058387A (ja) * 2006-08-29 2008-03-13 Nidec Copal Corp 超広角レンズ
JP2008112000A (ja) * 2006-10-31 2008-05-15 Nidec Copal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CN201434931Y (zh) * 2009-06-09 2010-03-31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超广角百万像素车载镜头
CN201852987U (zh) * 2010-11-10 2011-06-0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广视角取像镜组
EP2385406A1 (en) * 2009-01-21 2011-11-0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unit using the same
JP2013073155A (ja) * 2011-09-29 2013-04-22 Fujifilm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73164A (ja) * 2011-09-29 2013-04-22 Fujifilm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KR20140019663A (ko) * 2012-08-07 2014-02-17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차량 후방 카메라용 초광각 렌즈 시스템
CN203630431U (zh) * 2013-10-30 2014-06-04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镜头
CN104297904A (zh) * 2014-09-22 2015-01-21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超广角镜头
CN104330868A (zh) * 2014-07-29 2015-02-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1273A (ja) * 1996-05-21 1997-12-02 Konica Corp 可変焦点距離レンズ
TW442666B (en) 1998-12-22 2001-06-23 Minolta Co Ltd Zoom lens system
JP2000187157A (ja) 1998-12-22 2000-07-04 Minolta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5064154B2 (ja) 2007-09-07 2012-10-31 日本電産ニッシン株式会社 超広角レンズ
JP5647569B2 (ja) 2011-06-22 2014-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3046565A1 (ja) * 2011-09-29 2013-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73156A (ja) 2011-09-29 2013-04-22 Fujifilm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582483B (zh) * 2015-10-12 2017-05-11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六片式廣角鏡頭
JP6741019B2 (ja) * 2015-11-20 2020-08-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車載用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34393A1 (en) * 2005-06-15 2006-12-20 Ricoh Company, Ltd. Photographic optical system, photocographic lens unit, camera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JP2008058387A (ja) * 2006-08-29 2008-03-13 Nidec Copal Corp 超広角レンズ
JP2008112000A (ja) * 2006-10-31 2008-05-15 Nidec Copal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EP2385406A1 (en) * 2009-01-21 2011-11-0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unit using the same
CN201434931Y (zh) * 2009-06-09 2010-03-31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超广角百万像素车载镜头
CN201852987U (zh) * 2010-11-10 2011-06-0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广视角取像镜组
JP2013073155A (ja) * 2011-09-29 2013-04-22 Fujifilm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73164A (ja) * 2011-09-29 2013-04-22 Fujifilm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KR20140019663A (ko) * 2012-08-07 2014-02-17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차량 후방 카메라용 초광각 렌즈 시스템
CN203630431U (zh) * 2013-10-30 2014-06-04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镜头
CN104330868A (zh) * 2014-07-29 2015-02-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4297904A (zh) * 2014-09-22 2015-01-21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超广角镜头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3893A (zh) * 2018-12-14 2020-06-23 光芒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26826A (zh) * 2019-08-12 2019-11-0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426826B (zh) * 2019-08-12 2024-06-0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TWI824678B (zh) * 2020-12-25 2023-12-01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CN114047613A (zh) * 2021-10-29 2022-02-15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及投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29180A1 (en) 2018-11-15
WO2017086052A1 (ja) 2017-05-26
JPWO2017086052A1 (ja) 2018-09-06
CN108351494B (zh) 2021-03-09
JP6711361B2 (ja) 2020-06-17
US10585263B2 (en) 202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9688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5319687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5093497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154498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537279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255856B (zh) 摄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以及车用摄影装置
CN103576295B (zh) 光学摄影镜片系统
CN105511063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065143B (zh) 镜头模块
CN105487206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249381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324801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535834B (zh) 光学镜头和成像设备
CN106249390B (zh) 变焦镜头系统
CN108351494A (zh) 成像镜头
KR101914042B1 (ko) 광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상 장치
CN105652409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5425361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292025B (zh) 成像镜头
CN107305276B (zh) 光学镜头
JP2007279632A (ja) 超広角レンズ
CN106324805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5676420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267841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267842A (zh) 光学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