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3719B - 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3719B
CN108343719B CN201810381936.1A CN201810381936A CN108343719B CN 108343719 B CN108343719 B CN 108343719B CN 201810381936 A CN201810381936 A CN 201810381936A CN 108343719 B CN108343719 B CN 108343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shaft
gear
differential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19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3719A (zh
Inventor
朱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an Yongzhen Jiangda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an Yongzhen Jiangda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an Yongzhen Jiangda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an Yongzhen Jiangda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819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3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43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3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3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3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包括动力机构、接收机构、差速装置、负载装置、感应装置,所述的动力机构用于为接收机构提供动力,所述的差速装置用于接收动力机构的动力并向分别设置于差速装置一侧的接收机构、负载装置方向传递扭矩,所述的感应装置用于感应动力机构转速并控制负载装置的负载大小,所述的差速装置包括差速壳体、动力传递机构、差速机构、传动轴a、传动轴b,所述的传动轴a、传动轴b分别位于差速机构的一端且三者同轴连接,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用于接收动力机构提供的动力并将其传递至差速机构,所述的差速机构在动力作用下进行公转,差速机构公转并牵引传动轴a、传动轴b同步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液力变矩器。
背景技术
汽车液力变矩器应用于AT、CVT等形式自动档变速箱,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它主要作用是取代了手动挡变速箱的离合器,解决了自动挡变速箱的换挡问题,简化了驾驶人员的操作过程,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液力变矩器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但现有的液力变矩器的机械冲击以及机械磨损较大,同时汽车发动机怠速刹车时易发生熄火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速式液力变矩器,本发明采用差速装置进行中间的动力过渡,起到怠速刹车防熄火的作用,并解决现有变矩器在动力过渡/切换过程中的顿挫感、噪音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包括动力机构、接收机构、差速装置、负载装置、感应装置,所述的动力机构用于为接收机构提供动力,所述的接收机构、负载装置分别设置于差速装置一侧,所述的差速装置用于接收动力机构的动力并向分别设置于差速装置一侧的接收机构、负载装置方向传递扭矩,所述的感应装置用于感应动力机构转速并控制负载装置的负载大小,感应装置的状态分为未触发状态、触发状态,感应装置处于未触发状态时,接收机构的负载远大于负载装置的负载,感应装置处于触发状态时,负载装置的负载远大于接收机构的负载;
所述的差速装置包括差速壳体、动力传递机构、差速机构、传动轴a、传动轴b,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用于接收动力机构提供的动力并将其传递至差速机构,所述的差速机构设置于差速壳体内并且差速机构在动力作用下进行公转,所述的传动轴a、传动轴b分别位于差速机构的一端并且三者同轴连接,差速机构公转并牵引传动轴a、传动轴b同步转动,传动轴a与负载装置连接,传动轴b与接收机构连接;
所述的负载装置包括负载机构、液压管网、控制阀,所述的负载机构包括负载外壳、连动构件、液压缸,所述的传动轴a与连动构件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减速机构进行连接,所述的负载外壳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体结构并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负载端盖,负载外壳的封闭端同轴开设有轴承孔c,负载端盖的端面同轴开设有轴承孔d;
所述的减速机构包括减速壳体、减速构件,所述的减速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并且减速壳体与差速壳体同轴布置,减速壳体的一开口端与差速壳体同轴固定连接、另一开口端与负载外壳的封闭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速构件设置于减速壳体内,所述的传动轴a的一端穿过差速壳体并位于减速壳体内、并且与减速构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的连动构件的动力输入端位于减速壳体内并与减速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减速构件包括内齿圈、行星齿轮c、太阳齿轮、行星架,所述的行星架包括两部分并且分别为行星轴、行星盘,所述的行星轴的一端与连动构件的动力输入端同轴连接、另一端与行星盘同轴连接,所述的行星盘远离行星轴的端面同轴设置有转孔c,所述的传动轴a的一端活动套接于转孔c内并且传动轴a在转孔c内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行星盘远离行星轴的端面还设置有固定轴;
所述的内齿圈固定套接于减速壳体内,所述的行星齿轮c活动套接于固定轴外部并且与内齿圈啮合,所述的太阳齿轮固定套接于传动轴a的外部并且与行星齿轮c啮合;
所述的行星齿轮c设置有三个,固定轴相对应设置有三个并且三个固定轴沿行星盘的圆周方向呈均匀间隔分布。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差速壳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体结构,差速壳体的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差速端盖、封闭端同轴开设有轴承孔a,所述的差速端盖的端面同轴开设有轴承孔b,差速壳体的外圆面设置有与其内腔接通的安装壳体,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动力轴,所述的动力轴的轴向垂直于差速壳体的轴向,动力轴的动力输出端位于差速壳体内并与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安装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并且动力轴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通孔并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的接收机构包括变速箱、接收轴,所述的接收轴与传动轴b同轴连接,接收轴接收传动轴b的扭矩并将其传递至变速箱;
所述的差速机构包括框架、差速构件,所述的框架为圆柱体结构,框架的外圆面设置有贯穿其直径的安装孔,框架的两端均同轴设置有穿设孔,所述的传动轴a的一端为齿轮端且穿过穿设孔并位于框架内、另一端为连接端且穿过轴承孔b并位于差速壳体外部并且活动套接于转孔c内,传动轴a与穿设孔/轴承孔b之间均匹配设置有轴承,所述的传动轴b的动力输入端穿过另一穿设孔并位于框架内、动力输出端穿过轴承孔a并位于差速壳体外部并且与接收轴连接,传动轴b与穿设孔/轴承孔a之间均匹配设置有轴承;
所述的差速构件包括自转轴、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半轴齿轮a、半轴齿轮b,所述的自转轴活动安装于安装孔内并且自转轴的轴向垂直于框架的轴向,自转轴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的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半轴齿轮a、半轴齿轮b均为锥齿轮结构,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均固定套接于自转轴外部并且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分别位于自转轴的一端,半轴齿轮a固定套接于传动轴a的齿轮端外部并且半轴齿轮a分别与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啮合,半轴齿轮b固定套接于传动轴b的动力输入端外部并且半轴齿轮b分别与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啮合;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所述的主动锥齿轮固定套接于动力轴的动力输出端外部,所述的从动锥齿轮固定套接于框架外部并且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动力轴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牵引框架同步转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液压缸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杆,所述的负载外壳的外圆面设置有与其内腔接通的固定套,所述的缸筒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并且缸筒的轴向垂直于负载外壳的轴向,缸筒固定安装于固定套内并且缸筒的一开口端位于负载外壳内、另一开口端位于外界并匹配安装有缸盖,所述的缸盖设置有与缸筒内腔连接接通的接口,所述的活塞设置于缸筒内并且两者构成密封式滑动配合,所述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活动连接、另一端位于负载外壳内并与连动构件连接;
所述的液压缸设置有四个并且四个液压缸沿负载外壳的圆周方向呈均匀间隔分布,四个液压缸分别为液压缸一、液压缸二、液压缸三、液压缸四,并且液压缸一与液压缸二关于传动轴a的轴线呈对称分布、液压缸三与液压缸四关于传动轴a的轴线呈对称分布;
所述的控制阀包括控制阀一、控制阀二、安装板,所述的控制阀一用于控制液压缸一与液压缸二之间的液压油单位流量大小,所述的控制阀二用于控制液压缸三与液压缸四之间的液压油单位流量大小,控制阀一与控制阀二均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且控制阀一与控制阀二的形状结构一致、并且控制阀一与控制阀二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液压管网包括液压管一、液压管二、液压管三、液压管四,所述的液压管一的一端与液压缸一的接口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控制阀一连接接通,所述的液压管二的一端与液压缸二的接口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控制阀一连接接通,所述的液压管三的一端与液压缸三的接口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控制阀二连接接通,所述的液压管四的一端与液压缸四的接口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控制阀二连接接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感应装置包括传动机构、感应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用于接收动力机构的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感应机构,所述的感应机构与阀杆连接并且用于感应动力机构转速并控制负载装置的负载大小;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动力传递构件一、动力传递构件二,所述的动力传递构件一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动力传递构件一的动力输出端与动力传递构件二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动力传递构件二的动力输出端与感应机构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差速装置进行中间的动力过渡,其可起到怠速刹车防熄火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解决现有变矩器在动力过渡/切换过程中的顿挫感、噪音大的问题,以及减小了发动机对传动系统的冲击载荷,提高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可使得动力持续输出并且使动力传递的过程平稳,不仅保护汽车变速箱、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并降低了齿轮等传动部件的磨损,而且在汽车起步时,能够使汽车起步平稳柔和,提高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差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差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差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差速机构、传动轴a、传动轴b的配合图。
图7为本发明的减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行星架、传动轴a的配合图。
图9为本发明的减速机构、负载装置、感应装置的配合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负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负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液压缸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连动构件、行星架的配合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连动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连动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固定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动力机构、动力传递构件一、动力传递构件二的配合图。
图21为本发明的感应机构、控制阀的配合图。
图22为本发明的感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感应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滑动构件、拉动构件的配合图。
图中标示为:
100、动力机构;110、动力轴;
200、接收机构;210、接收轴;
300、差速装置;
310、动力传递机构;311、主动锥齿轮;312、从动锥齿轮;
320、差速机构;321、框架;322、自转轴;323、行星齿轮a;324、行星齿轮b;325、半轴齿轮a;326、半轴齿轮b;
330、传动轴a;340、传动轴b;
400、减速机构;410、内齿圈;420、行星齿轮c;430、太阳齿轮;440、行星架;441、行星轴;442、行星盘;450、固定轴;
500、负载装置;
510、连动构件;511、连动轴a;512、转盘a;513、连接板a;514、连接板b;515、连接板c;516、转盘b;517、连动轴b;
520、液压缸;521、缸筒;522、缸盖;523、活塞;524、活塞杆;525、接口;
530、液压管网;
540、控制阀;
541、支撑壳体;541a、连接嘴一;541b、连接嘴二;
542、阀芯;542a、阀杆;542b、第一密封阀套;542c、第二密封阀套;
543、安装板;
600、感应装置;
610、动力传递构件一;611、安装轴一;612、主动带轮一;613、从动带轮一;614、传动带一;615、主动带轮二;616、从动带轮二;617、传动带二;
620、动力传递构件二;621、安装轴二;622、主动斜齿轮;623、中间斜齿轮;624、从动斜齿轮;625、齿轮轴;
630、感应机构;631、感应轴;632、连接构件;633、伸展杆;634、负载体;635、感应杆;636、滑动构件;637、拉杆;638、拉动构件;639、触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4所示,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包括动力机构100、接收机构200、差速装置300、负载装置500、感应装置600,所述的动力机构100用于为接收机构200提供动力,所述的接收机构200、负载装置500分别设置于差速装置300一侧,所述的差速装置300用于接收动力机构100的动力并向分别设置于差速装置300一侧的接收机构200、负载装置500方向传递扭矩,所述的感应装置600用于感应动力机构100转速并控制负载装置500的负载大小,感应装置600的状态分为未触发状态、触发状态,感应装置600处于未触发状态时,接收机构200的负载远大于负载装置500的负载,感应装置600处于触发状态时,负载装置500的负载远大于接收机构200的负载。
本发明采用的液力变矩器的优越性在于,本发明采用差速装置进行中间的动力过渡,其可解决变矩器在输送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例如本发明采用的方案能到起到怠速刹车防熄火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解决现有变矩器在动力过渡/切换过程中的顿挫感、噪音大的问题,以及减小了发动机对传动系统的冲击载荷,提高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可使得动力持续输出并且使动力传递的过程平稳,不仅保护汽车变速箱、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并降低了齿轮等传动部件的磨损,而且在汽车起步时,能够使汽车起步平稳柔和,提高乘坐舒适性。
如图3-4所示,上述的差速装置300包括差速壳体、动力传递机构310、差速机构320、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310用于接收动力机构100提供的动力并将其传递至差速机构320,所述的差速机构320设置于差速壳体内并且差速机构320在动力作用下进行公转,所述的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分别位于差速机构320的一端并且三者同轴连接,差速机构320公转并牵引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同步转动,传动轴a330与负载装置500连接,传动轴b340与接收机构200连接。
所述的差速壳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体结构,差速壳体的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差速端盖、封闭端同轴开设有轴承孔a,所述的差速端盖的端面同轴开设有轴承孔b,差速壳体的外圆面设置有与其内腔接通的安装壳体,所述的动力机构100包括发动机、动力轴110,所述的动力轴110的轴向垂直于差速壳体的轴向,具体的,动力轴110的动力输出端位于差速壳体内并与动力传递机构310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安装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并且动力轴110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通孔并与发动机连接,优选的,动力轴110与安装壳体之间匹配设置有轴承。
所述的接收机构200包括变速箱、接收轴210,所述的接收轴210与传动轴b340同轴连接,接收轴210接收传动轴b340的扭矩并将其传递至变速箱。
如图4-6所示,上述的差速机构320包括框架321、差速构件,所述的框架321为圆柱体结构,框架321的外圆面设置有贯穿其直径的安装孔,框架321的两端均同轴设置有穿设孔,所述的传动轴a330的一端为齿轮端且穿过穿设孔并位于框架321内、另一端为连接端且穿过轴承孔b并位于差速壳体外部并且负载装置500连接于连接端,传动轴a330与穿设孔/轴承孔b之间均匹配设置有轴承,所述的传动轴b340的动力输入端穿过另一穿设孔并位于框架321内、动力输出端穿过轴承孔a并位于差速壳体外部并且与接收轴210连接,传动轴b340与穿设孔/轴承孔a之间均匹配设置有轴承。
更为具体的,为了使框架321在差速壳体内的转动更加顺利,所述的框架321与差速壳体之间匹配设置有轴承。
所述的差速构件包括自转轴322、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半轴齿轮a325、半轴齿轮b326,所述的自转轴322活动安装于安装孔内并且自转轴322的轴向垂直于框架321的轴向,自转轴322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的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半轴齿轮a325、半轴齿轮b326均为锥齿轮结构,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均固定套接于自转轴322外部并且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分别位于自转轴322的一端,半轴齿轮a325固定套接于传动轴a330的齿轮端外部并且半轴齿轮a325分别与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啮合,半轴齿轮b326固定套接于传动轴b340的动力输入端外部并且半轴齿轮b326分别与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啮合。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310包括主动锥齿轮311、从动锥齿轮312,所述的主动锥齿轮311固定套接于动力轴110的动力输出端外部,所述的从动锥齿轮312固定套接于框架321的外部并且从动锥齿轮312与主动锥齿轮311啮合,动力轴110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10牵引框架321同步转动;差速装置300的工作过程由两部分组成并分别为公转、自转,差速装置300的公转过程,具体表现为:动力轴110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10牵引框架321绕自身轴向转动,框架321转动并通过自转轴322带动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绕框架321的轴向转动,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绕框架321轴向转动并带动半轴齿轮a325、半轴齿轮b326绕框架321轴向转动,从而使得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绕框架321轴向转动,并且此时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的转向转速一致;差速装置300的自转过程,具体表现为:传动轴a330转速相对于传动轴b340增大时,即传动轴a330相对于传动轴b340做与框架321转向相同的转动,该转动通过半轴齿轮a325、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使得半轴齿轮b326做与框架321转向相反的转动,进而使传动轴b340的转速减小;传动轴a330转速相对于传动轴b340减小时,即传动轴a330相对于传动轴b340做与框架321转向相反的转动,该转动通过半轴齿轮a325、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使得半轴齿轮b326做与框架321转向相同的转动,进而使传动轴b340的转速增大。
如图9-17所示,上述的负载装置500包括负载机构、液压管网530、控制阀540,所述的负载机构与传动轴a330的连接端连接并且用于为传动轴a330提供负载,所述的液压管网530用于负载机构与控制阀540之间的连接接通,所述的控制阀540用于控制负载机构提供给传动轴a330的负载大小。
如图10-15所示,上述的负载机构包括负载外壳、连动构件510、液压缸520,所述的负载外壳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体结构并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负载端盖,负载外壳的封闭端同轴开设有轴承孔c,负载端盖的端面同轴开设有轴承孔d,所述的负载外壳的封闭端同轴固定于差速端盖并且传动轴a330的连接端穿过轴承孔c,传动轴a330的连接端与轴承孔c之间匹配设置有轴承。
所述的液压缸520包括缸筒521、活塞523、活塞杆524,所述的缸筒521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并且缸筒521固定安装于负载外壳,具体的,所述的负载外壳的外圆面设置有与其内腔接通的固定套,缸筒521的轴向垂直于负载外壳的轴向,缸筒521固定安装于固定套内并且缸筒521的一开口端位于负载外壳内、另一开口端位于外界并匹配安装有缸盖522,所述的缸盖522设置有与缸筒521内腔连接接通的接口525,所述的活塞523设置于缸筒521内并且两者构成密封式滑动配合,所述的活塞杆524的一端与活塞523活动连接、另一端位于负载外壳内。
所述的液压缸520设置有四个并且四个液压缸520沿负载外壳的圆周方向呈均匀间隔分布,四个液压缸520分别为液压缸一、液压缸二、液压缸三、液压缸四,并且液压缸一与液压缸二关于传动轴a330的轴线呈对称分布、液压缸三与液压缸四关于传动轴a330的轴线呈对称分布,即液压缸一的活塞杆524与液压缸二的活塞杆524位于同一直线,液压缸三的活塞杆524与液压缸四的活塞杆524位于同一直线。
所述的连动构件510包括连动轴a511、转盘a512、中间轴a、中间轴b、转盘b516、连动轴b517,并且沿负载外壳封闭端朝向负载外壳开口端的方向依次为连动轴a511、转盘a512、中间轴a、中间轴b、转盘b516、连动轴b517,所述的连动轴a511的动力输入端与传动轴a330的连接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转盘a512同轴固定连接于连动轴a511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的中间轴a、中间轴b的轴向均平行于传动轴a330,并且中间轴a的外部活动套接有连接套筒a、中间轴b的外部活动套接有连接套筒b,所述的连动轴b517与传动轴a330同轴布置,连动轴b517的动力输入端位于负载外壳内、动力输出端位于负载端盖的轴承孔d内并且两者之间匹配设置有轴承,所述的转盘b516同轴固定连接于连动轴b517的动力输入端。
所述的液压缸一的活塞杆524、液压缸二的活塞杆524均与连接套筒a活动连接,具体的,所述的液压缸一的活塞杆524的驱动端、液压缸二的活塞杆524的驱动端均呈弧状凹槽结构,并且液压缸一的活塞杆524的驱动端、液压缸二的活塞杆524的驱动端拼接成滑动套接于连接套筒a的环套a,所述的液压缸三的活塞杆524、液压缸四的活塞杆524均与连接套筒b活动连接,具体的,所述的液压缸三的活塞杆524的驱动端、液压缸四的活塞杆524的驱动端均呈弧状凹槽结构,并且液压缸三的活塞杆524的驱动端、液压缸四的活塞杆524的驱动端拼接成滑动套接于连接套筒a的环套b。
所述的转盘a512与中间轴a之间设置有连接板a513,所述的连接板a513的一端与转盘a512铰接且铰接处偏离转盘a512的圆心、并且铰接轴芯线平行于传动轴a330的轴向,连接板a513的另一端与中间轴a的动力输入端铰接并且铰接轴芯线平行于传动轴a330的轴向,转盘a512转动并带动连接板a513偏转,连接板a513偏转并带动中间轴a运动,中间轴a的运动由两部分组成并且分别为绕自身轴向转动、沿液压缸一的活塞杆524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中间轴a沿液压缸一的活塞杆524的延伸方向运动并带动液压缸一、液压缸二的活塞杆524同步运动。
所述的中间轴a与中间轴b之间设置有连接板b514,所述的连接板b514的一端与中间轴a的动力输出端铰接并且铰接轴芯线平行于传动轴a330的轴向,连接板b514的另一端与中间轴b的动力输入端铰接并且铰接轴芯线平行于传动轴a330的轴向,中间轴a运动并通过连接板b514带动中间轴b运动,中间轴b的运动由两部分组成并且分别为绕自身轴向转动、沿液压缸三的活塞杆524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中间轴b沿液压缸三的活塞杆524的延伸方向运动并带动液压缸三、液压缸四的活塞杆524同步运动。
所述的中间轴b与转盘b516之间设置有连接板c515,所述的连接板c515的一端与中间轴b的动力输出端铰接并且铰接轴芯线平行于传动轴a330的轴向,连接板c515的另一端与转盘b516铰接且铰接处偏离转盘b516的圆心、并且铰接轴芯线平行于传动轴a330的轴向,中间轴b运动并带动连接板c515偏转,连接板c515偏转并带动转盘b516绕自身轴向转动,转盘b516转动并牵引连动轴b517同步转动。
如图16-17所示,上述的控制阀540包括控制阀一、控制阀二、安装板543,所述的控制阀一用于控制液压缸一与液压缸二之间的液压油单位流量大小,所述的控制阀二用于控制液压缸三与液压缸四之间的液压油单位流量大小,控制阀一与控制阀二均固定安装于安装板543且控制阀一与控制阀二的形状结构一致、并且控制阀一与控制阀二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控制阀一与控制阀二均包括控制阀体,所述的控制阀体包括支撑壳体541、阀芯542,所述的支撑壳体541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矩形筒体结构,支撑壳体541的开口端匹配安装有阀盖并且阀盖上设置有与支撑壳体541内腔接通的避让孔,支撑壳体541的封闭端与安装板543固定连接,支撑壳体541上还设置有与其内腔连接接通的连接嘴一541a、连接嘴二541b,并且连接嘴一541a、连接嘴二541b分别设置于支撑壳体541不同侧面,所述的阀芯542设置于支撑壳体541内腔中。
所述的阀芯542包括阀杆542a、靠近阀盖的第一密封阀套542b、远离阀盖的第二密封阀套542c,所述的第一密封阀套542b、第二密封阀套542c均与支撑壳体541构成密封式滑动配合,并且第一密封阀套542b、第二密封阀套542c之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的连接嘴一541a、连接嘴二541b均位于第一密封阀套542b、第二密封阀套542c之间,所述的阀杆542a的一端与第一密封阀套542b连接、另一端穿过避让孔并与感应装置600连接,感应装置600处于未触发状态时,连接嘴一541a与连接嘴二541b之间相互接通,感应装置600处于触发状态时,第一密封阀套542b/第二密封阀套542c对连接嘴一541a与连接嘴二541b进行封堵,连接嘴一541a与连接嘴二541b之间的单位流量减小直至为零。
如图10所示,上述的液压管网530包括液压管一、液压管二、液压管三、液压管四,所述的液压管一的一端与液压缸一的接口525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控制阀一的连接嘴一541a连接接通,所述的液压管二的一端与液压缸二的接口525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控制阀一的连接嘴二541b连接接通,所述的液压管三的一端与液压缸三的接口525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控制阀二的连接嘴一541a连接接通,所述的液压管四的一端与液压缸四的接口525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控制阀二的连接嘴二541b连接接通;负载装置500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感应装置600处于未触发状态时,传动轴a330转动并通过连动轴a511、转盘a512、连接板a513带动中间轴a运动,中间轴a的运动由两部分组成并且分别为绕自身轴向转动、沿液压缸一的活塞杆524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中间轴a沿液压缸一的活塞杆524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并带动液压缸一、液压缸二的活塞杆524同步运动,具体的,中间轴a做靠近液压缸一的运动时,液压缸一的活塞杆524做靠近液压缸一的缸盖522的运动,液压缸二的活塞杆524做远离液压缸二的缸盖522的运动,此时液压缸一内的液压油通过液压管一、控制阀一、液压管二流入液压缸二内,中间轴a做靠近液压缸二的运动时,液压缸一的活塞杆524做远离液压缸一的缸盖522的运动,液压缸二的活塞杆524做靠近液压缸二的缸盖522的运动,此时液压缸二内的液压油通过液压管二、控制阀一、液压管一流入液压缸一内,中间轴a运动并通过连接板b514带动中间轴b运动,中间轴b的运动由两部分组成并且分别为绕自身轴向转动、沿液压缸三的活塞杆524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中间轴b沿液压缸三的活塞杆524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并带动液压缸三、液压缸四的活塞杆524同步运动,中间轴b使液压缸三、液压缸四的液压运动与中间轴a使液压缸一、液压缸二的液压运动一致,此过程中,负载装置500的负载为最小值;感应装置600处于触发状态时,第一密封阀套542b/第二密封阀套542c对连接嘴一541a与连接嘴二541b进行封堵,连接嘴一541a与连接嘴二541b之间的单位流量减小直至为零,即液压缸一与液压缸二、液压缸三与液压缸四之间的单位流量减小直至为零,此时负载装置500的负载达到最大值。
更为优化的,由于液压缸520在液压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该热量会对液压缸520的缸筒521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还会使缸筒521发生热变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述的设置于负载外壳外圆面并与其内腔接通的固定套的外部套接有散热片,缸筒521的热量通过固定套传递至散热片并通过散热片进行散热处理。
如图18-24所示,上述的感应装置600包括传动机构、感应机构630,所述的传动机构用于接收动力机构100的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感应机构630,所述的感应机构630与阀杆542a连接并且用于感应动力机构100转速并控制负载装置500的负载大小。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动力传递构件一610、动力传递构件二620,所述的动力传递构件二620包括固定外壳,所述的固定外壳分为两部分并且分别为轴向平行于动力轴110轴向的圆柱段a、轴向平行于传动轴a330的圆柱段b,所述的圆柱段a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体结构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固定盖、并且固定盖同轴设置有转孔a,所述的圆柱段b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体结构,圆柱段b的封闭端固定安装于设置于负载外壳开口端的负载端盖,圆柱段b的开口端固定安装于控制阀540的安装板543,所述的圆柱段a与圆柱段b为一体结构并且两者的内腔相互接通。
所述的支撑壳体541上设置有轴向平行于传动轴a330并与圆柱段b内腔接通的连接孔,所述的感应机构630的动力接收端穿过连接孔并位于圆柱段b内,所述的设置于差速壳体外圆面的安装壳体上设置有转孔b。
所述的动力传递构件一610包括安装轴一611、带传动一、带传动二,所述的安装轴一611的轴向平行于动力轴110的轴向并且安装轴一611设置于安装壳体内,具体的,安装轴一611活动安装于安装壳体内且安装轴一611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并且安装轴一611的动力输入端穿过转孔b并位于安装壳体外。
所述的动力传递构件二620包括斜齿轮传动组件、安装轴二621,所述的安装轴二621的轴向平行于动力轴110的轴向并且安装轴二621设置于固定外壳的圆柱段a内,具体的,安装轴二621活动安装于圆柱段a内且安装轴二621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并且安装轴二621的动力输入端穿过转孔a并位于圆柱段a外部,所述的圆柱段b的内腔腔底还设置有轴向平行于传动轴a330轴向的齿轮轴625。
所述的带传动一包括主动带轮一612、从动带轮一613、传动带一614,主动带轮一612固定套接于动力轴110的外部,从动带轮一613固定套接于安装轴一611的动力输入端外部,主动带轮一612与从动带轮一613之间通过传动带一614连接传动,动力轴110转动并通过带传动一带动安装轴一611同步转动。
所述的带传动二包括主动带轮二615、从动带轮二616、传动带二617,主动带轮二615固定套接于安装轴一611的动力输出端、从动带轮二616固定套接于安装轴二621的动力输入端外部,主动带轮二615与从动带轮二616之间通过传动带二617连接传动,安装轴一611转动并通过带传动二带动安装轴二621同步转动。
所述的斜齿轮传动组件包括主动斜齿轮622、中间斜齿轮623、从动斜齿轮624,主动斜齿轮622固定套接于安装轴二621的动力输出端外部,中间斜齿轮623活动套接于齿轮轴625外部且中间斜齿轮623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并且中间斜齿轮623与主动斜齿轮622啮合,从动斜齿轮624固定套接于感应机构630的动力接收端外部并且从动斜齿轮624与中间斜齿轮623啮合,安装轴二621转动并通过斜齿传动组件带动感应机构630的动力接收端同步转动。
如图21-24所示,上述的感应机构包括感应轴631、连接构件632、滑动构件636、拉动构件638,所述的感应轴631的轴向平行于传动轴a330的轴向,感应轴631的动力接收端穿过设置于支撑壳体541的连接孔并位于圆柱段b内,感应轴631在连接孔内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并且从动斜齿轮624固定套接于感应轴631的动力接收端。
所述的连接构件632设置于感应轴631的动力输出端,具体的,所述的连接构件632包括呈环形结构的连接套,所述的连接套固定套接于感应轴631的动力输出端并且连接套的外圆面设置有铰接凸起a。
所述的滑动构件636设置于感应轴631的动力输出端与控制阀540之间,具体的,所述的滑动构件636包括呈环形结构的滑动套,所述的滑动套活动套接于感应轴631的外部并且滑动套的外圆面设置有铰接凸起b,滑动套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并且可沿感应轴631的轴向运动,所述的滑动套朝向控制阀540的环形端面设置有拉杆637,具体的,所述的拉杆637呈环状结构并且拉杆637活动套接于感应轴631外部,拉杆637的一端与滑动套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拉动端并设置有外置台阶。
所述的拉动构件638设置于滑动构件636与控制阀540之间,并且拉动构件638与控制阀540的阀杆542a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的拉动构件638包括呈环形结构的拉动套,所述的拉动套朝向滑动构件636的环形端设置有内置台阶,拉动套套接于拉杆637的外部并且内置台阶与外置台阶相互抵触,拉动套的内腔与拉杆637的外圆面之间构成滑动配合,滑动套沿感应轴631的轴向运动并通过拉杆637牵引拉动套同步运动,所述的拉动套的外圆面还设置有连接凸起a、连接凸起b,所述的控制阀一的阀杆542a与连接凸起a固定连接、控制阀二的阀杆542a与连接凸起b固定连接,拉动套运动并牵引控制阀一/控制阀二的阀杆542a同步运动,从而控制控制阀一/控制阀二的连接嘴一541a与连接嘴二541b之间的单位流量。
如图22-23所示,上述的感应机构630还包括速度感应构件,所述的速度感应构件包括伸展杆633、感应杆635、触发弹簧639,所述的伸展杆633的一端与设置于连接套外圆面的铰接凸起a铰接并且铰接轴芯线垂直于感应轴631的轴向、另一端设置有负载体634,所述的感应杆635的一端与设置于滑动套外圆面的铰接凸起b铰接并且铰接轴芯线垂直于感应轴631的轴向、另一端与伸展杆633铰接并且铰接轴芯线垂直于感应轴631的轴向,所述的触发弹簧639套接于感应轴631外部,触发弹簧639的一端与连接套抵触、另一端与滑动套抵触,触发弹簧639的弹力使得滑动套沿感应轴631轴向做远离连接套的运动。
所述的伸展杆633与铰接凸起a的铰接处、感应杆635与铰接凸起b的铰接处、感应杆635与伸展杆633的铰接处均设置有滑槽;感应装置600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发动机运行并通过动力轴110、动力传递构件一610、动力传递构件二620使得感应轴631转动,发动机处于怠速,即感应轴631转速较低时,此时触发弹簧639的弹力通过限制滑动构件636沿感应轴631轴向做靠近连接构件632的运动,从而限制伸展杆633的伸展,伸展杆633的旋转轨迹尚未发生改变;发动机处于高速转动,即感应轴631转速较高时,感应轴631高速转动并带动伸展杆633、负载体634同步高速转动,负载体634转速较高时,由于在惯性的作用下,伸展杆633绕其与铰接凸起a的铰接轴转动、并且该转动为沿铰接轴轴向并朝远离滑动构件636的方向转动,伸展杆633转动过程中,伸展杆633牵引感应杆635并通过感应杆635牵引滑动构件636沿感应轴631轴向做靠近连接构件632的运动,触发弹簧639处于压缩状态,滑动构件636运动并通过拉杆637、拉动构件638牵引控制阀一/控制阀二的阀杆542a同步运动,从而控制控制阀一/控制阀二的连接嘴一541a与连接嘴二541b之间的单位流量。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速度感应构件设置有三个并且三个速度感应构件沿感应轴631的圆周方向呈均匀间隔分布;速度感应构件设置有三个使得感应机构630工作时更加稳定,若速度感应构件设置有一个时,也可实现感应机构630的正常工作,但由于重心偏离中心线,容易产生晃动。
更为优化的,所述的感应装置600还设置有用于对感应机构630进行保护的触发壳体,所述的触发壳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套筒结构并且触发壳体的开口端匹配安装有触发盖,触发壳体的封闭端固定安装于支撑壳体541并且触发壳体的封闭端开设有与设置于支撑壳体541的连接孔同轴布置的支撑孔a,触发盖同轴开设有与支撑孔a同轴布置的支撑孔b,所述的感应机构630设置于触发壳体内,并且感应轴631的动力接收端穿过支撑孔a、连接孔并位于固定外壳的圆柱段b内,感应轴631的动力输出端活动套接于支撑孔b内。
如图3、9所示,传动轴a330转动并带动连动轴a511同步转动,连动轴a511转动并通过连动构件510使得液压缸520做液压运动,由于液压缸一与液压缸二、液压缸三与液压缸四之间的液压油流通需一定时间,若传动轴a330牵引连动轴a511转动的转速过大时,会使液压缸520内产生大量热量并且该热量会对液压缸520的缸筒521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传递轴a330使连动轴a511转速过大的同时液压缸520通过连动构件510使得连动轴a511的转速降低,这样连动轴a511的中间部分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降低了连动轴a511的使用寿命,严重的会导致连动轴a511发生断裂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所述的传动轴a330与连动轴a511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400,所述的减速机构400用于降低连动轴a511的转速并且对传动轴a330、连动轴a511之间的动力传输不产生影响。
如图7-8、13所示,上述的减速机构400包括减速壳体、减速构件,所述的减速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并且减速壳体与差速壳体同轴布置,减速壳体的一开口端与差速端盖固定连接、另一开口端与负载外壳的封闭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速构件设置于减速壳体内,所述的传动轴a330的连接端穿过设置于差速端盖的轴承孔b并位于减速壳体内、并且与减速构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的连动轴a511的动力输入端位于减速壳体内并与减速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减速构件包括内齿圈410、行星齿轮c420、太阳齿轮430、行星架440,所述的行星架440包括两部分并且分别为行星轴441、行星盘442,所述的行星轴441的一端与连动轴a511同轴连接、另一端与行星盘442同轴连接,所述的行星盘442远离行星轴441的端面同轴设置有转孔c,所述的传动轴a330的连接端活动套接于转孔c内并且传动轴a330在转孔c内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行星盘442远离行星轴441的端面还设置有固定轴450。
所述的内齿圈410固定套接于减速壳体内,所述的行星齿轮c420活动套接于固定轴450外部并且与内齿圈410啮合,优选的,行星齿轮c420设置有三个,固定轴450相对应设置有三个并且三个固定轴450沿行星盘442的圆周方向呈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的太阳齿轮430固定套接于传动轴a330的外部并且与行星齿轮c420啮合;减速机构400的减速过程,具体表现为:传动轴a330转动并带动太阳齿轮430同步转动,太阳齿轮430转动并带动行星齿轮c420转动,由于内齿圈410固定套接于减速壳体内且行星齿轮c420与内齿圈410啮合,从而使得行星齿轮c420沿内齿圈410的圆周方向滚动,进而带动行星架440绕自身轴向转动,行星架440转动并牵引连动轴a511同步转动,同时由于行星齿轮c420沿内齿圈410的圆周方向滚动一圈所需时间远大于太阳齿轮430转动一圈所需时间,即行星架440转动的转速远小于传动轴a330的转速。
汽车变矩器工作时,踩刹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动力轴110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10牵引框架321绕自身轴向转动,框架321转动并通过自转轴322带动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绕框架321的轴向转动,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绕框架321轴向转动并带动半轴齿轮a325、半轴齿轮b326绕框架321轴向转动,从而使得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绕框架321轴向转动,并且此时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的转向转速一致,同时此过程中,感应装置600处于未触发状态,传动轴a330所受负载为负载装置500的负载并且该负载处于最小值,传动轴b340所受的负载为刹车负载与车重等负载之和并且该负载远大于此时传动轴a330所受的负载,即传动轴b340的转速相对于传动轴a330的递减,传动轴b340相对于传动轴a330做与框架321转向相反的运动,并通过半轴齿轮b326、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使得半轴齿轮a325做与框架321转向相同的转动,进而使传动轴a330的转速递增,即此时发动机的动力朝传动轴a330方向传递,车子静止不动。
松刹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动力轴110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10牵引框架321绕自身轴向转动,框架321转动并通过自转轴322带动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绕框架321的轴向转动,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绕框架321轴向转动并带动半轴齿轮a325、半轴齿轮b326绕框架321轴向转动,从而使得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绕框架321轴向转动,并且此时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的转向转速一致,同时此过程中,感应装置600处于未触发状态,传动轴a330所受负载为负载装置500的负载并且该负载处于最小值,传动轴b340所受的负载为车重等负载之和并且该负载小于此时传动轴a330所受的负载,即传动轴a330的转速降低,传动轴a330相对于传动轴b340做与框架321转向相反的转动,该转动通过半轴齿轮a325、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使得半轴齿轮b326做与框架321转向相同的转动,进而使传动轴b340的转速增大,即此时发动机的动力朝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方向传递动力并且朝传动轴b340方向传递的动力递增,车子缓慢前进。
踩油门,即发动机处于高速状态,此时感应装置600处于触发状态,传动轴a330所受负载为负载装置500的负载并且该负载逐渐增大直至为最大值,传动轴b340所受的负载为车重等负载之和并且该负载远小于此时传动轴a330所受的负载,即传动轴a330的转速逐渐降低直至为零,发动机的动力朝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方向传递并且朝传动轴b340方向传递的动力递增,车子前进速度递增直至为最大值。
一种采用差速方式使汽车起步平稳柔和的方法,其步骤在于:
S1:踩刹车,动力机构100处于怠速状态并使差速装置300公转,差速装置300公转并向分别设置于差速装置300一端的接收机构200、负载装置500方向传递扭矩;所述的差速装置300包括差速壳体、动力传递机构310、差速机构320、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所述的差速壳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体结构,差速壳体的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差速端盖、封闭端同轴开设有轴承孔a,所述的差速端盖的端面同轴开设有轴承孔b,差速壳体的外圆面设置有与其内腔接通的安装壳体,所述的动力机构100包括发动机、动力轴110,所述的动力轴110的轴向垂直于差速壳体的轴向,动力轴110的动力输出端位于差速壳体内并与动力传递机构310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动力传递机构310的动力输出端与差速机构320连接,安装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并且动力轴110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通孔并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的差速机构320包括框架321、差速构件,所述的框架321为圆柱体结构,框架321的外圆面设置有贯穿其直径的安装孔,框架321的两端均同轴设置有穿设孔,所述的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框架321三者同轴布置,传动轴a330的一端为齿轮端且穿过穿设孔并位于框架321内、另一端为连接端且穿过轴承孔b并位于差速壳体外部并且负载装置500连接于连接端,传动轴b340的动力输入端穿过另一穿设孔并位于框架321内、动力输出端穿过轴承孔a并位于差速壳体外部并且与接收轴210连接,所述的差速构件包括自转轴322、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半轴齿轮a325、半轴齿轮b326,所述的自转轴322活动安装于安装孔内并且自转轴322的轴向垂直于框架321的轴向,自转轴322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的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半轴齿轮a325、半轴齿轮b326均为锥齿轮结构,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均固定套接于自转轴322外部并且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分别位于自转轴322的一端,半轴齿轮a325固定套接于传动轴a330的齿轮端外部并且半轴齿轮a325分别与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啮合,半轴齿轮b326固定套接于传动轴b340的动力输入端外部并且半轴齿轮b326分别与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啮合,所述的接收机构200包括变速箱、接收轴210,所述的接收轴210与传动轴b340同轴连接,接收轴210接收传动轴b340的扭矩并将其传递至变速箱,所述的负载装置500连接有感应装置600,所述的感应装置600用于感应动力机构100转速并控制负载装置500的负载大小,感应装置600的状态分为未触发状态、触发状态,感应装置600处于未触发状态时,接收机构200的负载远大于负载装置500的负载,感应装置600处于触发状态时,负载装置500的负载远大于接收机构200的负载;踩刹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动力轴110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10牵引框架321绕自身轴向转动,框架321转动并通过自转轴322带动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绕框架321的轴向转动,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绕框架321轴向转动并带动半轴齿轮a325、半轴齿轮b326绕框架321轴向转动,从而使得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绕框架321轴向转动,并且此时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的转向转速一致,同时此过程中,感应装置600处于未触发状态,传动轴a330所受负载为负载装置500的负载并且该负载处于最小值,传动轴b340所受的负载为刹车负载与车重等负载之和并且该负载远大于此时传动轴a330所受的负载,即传动轴b340的转速相对于传动轴a330的递减,传动轴b340相对于传动轴a330做与框架321转向相反的运动,并通过半轴齿轮b326、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使得半轴齿轮a325做与框架321转向相同的转动,进而使传动轴a330的转速递增,即此时发动机的动力朝传动轴a330方向传递,车子静止不动;
S2:松刹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动力轴110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10牵引框架321绕自身轴向转动,框架321转动并通过自转轴322带动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绕框架321的轴向转动,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绕框架321轴向转动并带动半轴齿轮a325、半轴齿轮b326绕框架321轴向转动,从而使得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绕框架321轴向转动,并且此时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的转向转速一致,同时此过程中,感应装置600处于未触发状态,传动轴a330所受负载为负载装置500的负载并且该负载处于最小值,传动轴b340所受的负载为车重等负载之和并且该负载小于此时传动轴a330所受的负载,即传动轴a330的转速降低,传动轴a330相对于传动轴b340做与框架321转向相反的转动,该转动通过半轴齿轮a325、行星齿轮a323、行星齿轮b324使得半轴齿轮b326做与框架321转向相同的转动,进而使传动轴b340的转速增大,即此时发动机的动力朝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方向传递动力并且朝传动轴b340方向传递的动力递增,车子缓慢前进;
S3:踩油门,即发动机处于高速状态,此时感应装置600处于触发状态,传动轴a330所受负载为负载装置500的负载并且该负载逐渐增大直至为最大值,传动轴b340所受的负载为车重等负载之和并且该负载远小于此时传动轴a330所受的负载,即传动轴a330的转速逐渐降低直至为零,发动机的动力朝传动轴a330、传动轴b340方向传递并且朝传动轴b340方向传递的动力递增,车子前进速度递增直至为最大值。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动力机构、接收机构、差速装置、负载装置、感应装置,所述的动力机构用于为接收机构提供动力,所述的接收机构、负载装置分别设置于差速装置一侧,所述的差速装置用于接收动力机构的动力并向分别设置于差速装置一侧的接收机构、负载装置方向传递扭矩,所述的感应装置用于感应动力机构转速并控制负载装置的负载大小,感应装置的状态分为未触发状态、触发状态,感应装置处于未触发状态时,接收机构的负载远大于负载装置的负载,感应装置处于触发状态时,负载装置的负载远大于接收机构的负载;
所述的差速装置包括差速壳体、动力传递机构、差速机构、传动轴a、传动轴b,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用于接收动力机构提供的动力并将其传递至差速机构,所述的差速机构设置于差速壳体内并且差速机构在动力作用下进行公转,所述的传动轴a、传动轴b分别位于差速机构的一端并且三者同轴连接,差速机构公转并牵引传动轴a、传动轴b同步转动,传动轴a与负载装置连接,传动轴b与接收机构连接;
所述的负载装置包括负载机构、液压管网、控制阀,所述的负载机构包括负载外壳、连动构件、液压缸,所述的传动轴a与连动构件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减速机构进行连接,所述的负载外壳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体结构并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负载端盖,负载外壳的封闭端同轴开设有轴承孔c,负载端盖的端面同轴开设有轴承孔d;
所述的减速机构包括减速壳体、减速构件,所述的减速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并且减速壳体与差速壳体同轴布置,减速壳体的一开口端与差速壳体同轴固定连接、另一开口端与负载外壳的封闭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速构件设置于减速壳体内,所述的传动轴a的一端穿过差速壳体并位于减速壳体内、并且与减速构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的连动构件的动力输入端位于减速壳体内并与减速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减速构件包括内齿圈、行星齿轮c、太阳齿轮、行星架,所述的行星架包括两部分并且分别为行星轴、行星盘,所述的行星轴的一端与连动构件的动力输入端同轴连接、另一端与行星盘同轴连接,所述的行星盘远离行星轴的端面同轴设置有转孔c,所述的传动轴a的一端活动套接于转孔c内并且传动轴a在转孔c内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行星盘远离行星轴的端面还设置有固定轴;
所述的内齿圈固定套接于减速壳体内,所述的行星齿轮c活动套接于固定轴外部并且与内齿圈啮合,所述的太阳齿轮固定套接于传动轴a的外部并且与行星齿轮c啮合;
所述的行星齿轮c设置有三个,固定轴相对应设置有三个并且三个固定轴沿行星盘的圆周方向呈均匀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差速壳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体结构,差速壳体的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差速端盖、封闭端同轴开设有轴承孔a,所述的差速端盖的端面同轴开设有轴承孔b,差速壳体的外圆面设置有与其内腔接通的安装壳体,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动力轴,所述的动力轴的轴向垂直于差速壳体的轴向,动力轴的动力输出端位于差速壳体内并与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安装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并且动力轴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通孔并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的接收机构包括变速箱、接收轴,所述的接收轴与传动轴b同轴连接,接收轴接收传动轴b的扭矩并将其传递至变速箱;
所述的差速机构包括框架、差速构件,所述的框架为圆柱体结构,框架的外圆面设置有贯穿其直径的安装孔,框架的两端均同轴设置有穿设孔,所述的传动轴a的一端为齿轮端且穿过穿设孔并位于框架内、另一端为连接端且穿过轴承孔b并位于差速壳体外部并且活动套接于转孔c内,传动轴a与穿设孔/轴承孔b之间均匹配设置有轴承,所述的传动轴b的动力输入端穿过另一穿设孔并位于框架内、动力输出端穿过轴承孔a并位于差速壳体外部并且与接收轴连接,传动轴b与穿设孔/轴承孔a之间均匹配设置有轴承;
所述的差速构件包括自转轴、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半轴齿轮a、半轴齿轮b,所述的自转轴活动安装于安装孔内并且自转轴的轴向垂直于框架的轴向,自转轴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的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半轴齿轮a、半轴齿轮b均为锥齿轮结构,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均固定套接于自转轴外部并且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分别位于自转轴的一端,半轴齿轮a固定套接于传动轴a的齿轮端外部并且半轴齿轮a分别与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啮合,半轴齿轮b固定套接于传动轴b的动力输入端外部并且半轴齿轮b分别与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啮合;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所述的主动锥齿轮固定套接于动力轴的动力输出端外部,所述的从动锥齿轮固定套接于框架外部并且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动力轴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牵引框架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液压缸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杆,所述的负载外壳的外圆面设置有与其内腔接通的固定套,所述的缸筒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并且缸筒的轴向垂直于负载外壳的轴向,缸筒固定安装于固定套内并且缸筒的一开口端位于负载外壳内、另一开口端位于外界并匹配安装有缸盖,所述的缸盖设置有与缸筒内腔连接接通的接口,所述的活塞设置于缸筒内并且两者构成密封式滑动配合,所述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活动连接、另一端位于负载外壳内并与连动构件连接;
所述的液压缸设置有四个并且四个液压缸沿负载外壳的圆周方向呈均匀间隔分布,四个液压缸分别为液压缸一、液压缸二、液压缸三、液压缸四,并且液压缸一与液压缸二关于传动轴a的轴线呈对称分布、液压缸三与液压缸四关于传动轴a的轴线呈对称分布;
所述的控制阀包括控制阀一、控制阀二、安装板,所述的控制阀一用于控制液压缸一与液压缸二之间的液压油单位流量大小,所述的控制阀二用于控制液压缸三与液压缸四之间的液压油单位流量大小,控制阀一与控制阀二均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且控制阀一与控制阀二的形状结构一致、并且控制阀一与控制阀二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液压管网包括液压管一、液压管二、液压管三、液压管四,所述的液压管一的一端与液压缸一的接口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控制阀一连接接通,所述的液压管二的一端与液压缸二的接口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控制阀一连接接通,所述的液压管三的一端与液压缸三的接口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控制阀二连接接通,所述的液压管四的一端与液压缸四的接口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控制阀二连接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感应装置包括传动机构、感应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用于接收动力机构的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感应机构,所述的感应机构与阀杆连接并且用于感应动力机构转速并控制负载装置的负载大小;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动力传递构件一、动力传递构件二,所述的动力传递构件一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动力传递构件一的动力输出端与动力传递构件二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动力传递构件二的动力输出端与感应机构连接。
CN201810381936.1A 2018-04-26 2018-04-26 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 Active CN108343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1936.1A CN108343719B (zh) 2018-04-26 2018-04-26 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1936.1A CN108343719B (zh) 2018-04-26 2018-04-26 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3719A CN108343719A (zh) 2018-07-31
CN108343719B true CN108343719B (zh) 2019-12-03

Family

ID=62955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1936.1A Active CN108343719B (zh) 2018-04-26 2018-04-26 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37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1887B (zh) * 2018-08-08 2020-12-01 阜阳市华顺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应用于水泥管道的安全缓降装卸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0250B2 (ja) * 1988-03-18 1999-07-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CN201944223U (zh) * 2011-02-24 2011-08-24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多功能液力变矩器的行星变速箱
CN102146997B (zh) * 2011-04-06 2013-04-17 四川大学 双腔半环面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
CN102954156B (zh) * 2012-11-20 2015-08-1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及应用其的汽车
CN203309051U (zh) * 2013-05-02 2013-11-27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机械复合传动机构
WO2017068718A1 (ja) * 2015-10-23 2017-04-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ロックアップ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CN105221692B (zh) * 2015-11-09 2019-02-12 西南大学 一种无离合无级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3719A (zh) 2018-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7739B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5339705B (zh) 三模式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行星齿轮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US10677336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EP3103910A1 (en) Washing machine decelerating clutch and washing machine
CN107191553A (zh) 具有分离双级减速行星系的双速电动全轮驱动
WO2013177785A1 (en)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0014830A (zh) 行星系输出的机械式双超越离合自适应自动变速桥
US10677335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8591412A (zh) 采用差速方式对汽车等行进设备进行动力离合的方法
CN106958641B (zh) 行星差速变速轴
CN108343719B (zh) 一种汽车液压变矩器
CN108556623A (zh) 多向扭矩平衡控制汽车平稳柔和起步的方法
CN108426019A (zh) 一种对缸差速离心式汽车液压变矩器
CN108343722B (zh) 一种汽车的动力持续输出式离合器
CN108426020A (zh) 低磨损、差速感应式汽车液压变矩器
CN207378075U (zh) 一种齿圈输入双轮驱动全自动多挡变速器
CN206918223U (zh) 一种机械传动用盲多圈螺线槽弹性可压缩扭矩缓冲装置
CN215171932U (zh) 一种输出自适应负载特性的纯机械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CN105864371B (zh) 无极变速装置
CN108533713A (zh) 一种汽车的差速被动式离合器
CN207593839U (zh) 一种柔性臂可变刚度臂杆
CN209398799U (zh) 一种大速比高速行星轮系减速器结构
CN206802215U (zh) 一种轴输入式三挡内变速器
CN105209792B (zh) 动力传递装置
US11906000B2 (en) Monostable coupling system and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1

Address after: Room 303, 306, building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center, Yingbin Avenue, Lu'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237000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u'an Yongzhen Jiang Da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521-2523, Block 5 of Shimaobinjiang Garden, Binjiang Avenue, Jinghu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hu seven creation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