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0560A - 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0560A
CN108340560A CN201810116746.7A CN201810116746A CN108340560A CN 108340560 A CN108340560 A CN 108340560A CN 201810116746 A CN201810116746 A CN 201810116746A CN 108340560 A CN108340560 A CN 108340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group
blowing
high pressure
blow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167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翔宇
张伟
陈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ewamstar Packag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ewamstar Packag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ewamstar Packag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ewamstar Packag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167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05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40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05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78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49/783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blowing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包括采用阀组控制机构,阀组控制机构中的预吹阀组的输出端设置有预吹单向阀,阀组控制机构中的中吹阀组的输出端设置有中吹单向阀;控制步骤包括:一、控制预吹阀组通路,预吹高压气体使瓶坯预成型,预吹高压气体的压力为4~12bar;二、控制中吹阀组通路,并在0.02~0.2s后控制预吹阀组断路,中吹高压气体使瓶坯定型,中吹高压气体的压力为15~20 bar;三、控制二吹阀组通路,并在0.02~0.2s后控制中吹阀组断路,二吹高压气体使瓶坯定型,二吹高压气体的压力为25~35 bar;四、控制排气阀组通路,使瓶内气体排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大大提高瓶坯的成型质量,大大降低瓶坯的厚度要求,从而能降低瓶坯吹制成本。

Description

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吹瓶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吹瓶时,模具中坯体受热软化后的瓶坯内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使得瓶坯膨胀至成型。由此可知高压气体的控制直接影响到瓶坯成型。传统的控制高压气体的阀组机构,包括:预吹阀组、中吹阀组、二吹阀组、排气阀组,预吹阀组的输入端与提供预吹高压气体的预吹气站相连通,中吹阀组的输入端与提供中吹高压气体的中吹气站相连通,二吹阀组的输入端与提供二吹高压气体的二吹气站相连通,预吹高压气体、中吹高压气体、二吹高压气体的压力依次增大。吹瓶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如下:预吹阀组通路,预吹高压气体进入瓶坯,瓶坯预成型;接着,预吹阀组断路,中吹阀组通路,中吹高压气体进入瓶坯内,瓶坯成型;然后中吹高压阀组断路,二吹阀组通路,二吹高压气体进入瓶坯内,瓶坯定型;之后,二吹阀组断路,排气阀组通路,成型后的瓶内气体通过排气阀组向外排出。
传统的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存在以下缺陷:在预吹阀组与中吹阀组的切换过程中、以及在中吹阀组与二吹阀组的切换过程中,会产生10毫秒的间歇,每次间歇都会使瓶坯内的压力变小,如图1所示,在t1、也即预吹阀组与中吹阀组的切换节点,以及在t2、也即中吹阀组与二吹阀组的切换节点,瓶坯内的压力明显减小。瓶坯内压力减小就会严重影响棱角分明的瓶型成型质量。如为了消除间歇,在预吹阀组与中吹阀组的切换过程中延迟预吹阀组的关断时间,或在中吹阀组与二吹阀组的切换过程延迟中吹阀组的关断时间,这又会导致中吹高压气体进入预吹高压气体中、二吹高压气体进入中吹高压气体中的窜气现象,从而导致预吹阀组与中吹阀组对应高压气体的压力都过大,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现象,进而使得瓶型成型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能提高成型质量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采用阀组控制机构,其结构包括:预吹阀组、中吹阀组、二吹阀组、排气阀组,预吹阀组的输入端与提供预吹高压气体的预吹气站相连通,中吹阀组的输入端与提供中吹高压气体的中吹气站相连通,二吹阀组的输入端与提供二吹高压气体的二吹气站相连通,预吹阀组的输出端设置有预吹单向阀,中吹阀组的输出端设置有中吹单向阀,预吹阀组输出端的预吹单向阀、中吹阀组输出端的中吹单向阀、二吹阀组的输出端、排气阀组的输入端均与输气管相连通;控制步骤包括:一、预成型:在各阀组断路状态下,控制预吹阀组通路,使得预吹气站中的预吹高压气体经预吹阀组、预吹单向阀、输气管进入瓶坯内,使瓶坯预成型,预吹高压气体的压力为4~12bar;二、成型:控制中吹阀组通路,并在0.02~0.2s后控制预吹阀组断路,中吹气站中的中吹高压气体经中吹阀组以及中吹单向阀进入输气管,输气管中的中吹高压气体进入瓶坯内、并将预吹单向阀关断,中吹高压气体使瓶坯定型,中吹高压气体的压力为15~20bar;三、定型:控制二吹阀组通路,并在0.02~0.2s后控制中吹阀组断路,二吹气站中的二吹高压气体进入瓶坯内、并将中吹单向阀关断,二吹高压气体使瓶坯定型,二吹高压气体的压力为25~35 bar;四、排气:控制二吹高压阀组断路,并控制排气阀组通路,使得成型后的瓶内气体通过排气阀组向外排出。
进一步地,前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其中,排气阀组包括:一次排气阀组、二次排气阀组和排空阀组,一次排气阀组、二次排气阀组、排空阀组的输入端均与输气管相连通;排气时,一次排气阀组、二次排气阀组和排空阀组依次通路,成型后的瓶内气体依通过一次排气阀组、二次排气阀组和排空阀组排出。
更进一步地,前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其中,一次排气阀组的输出端设置有一次回收气罐,一次回收气罐与中吹气站相连通,一次回收气罐中的气体汇集至中吹气站中作为中吹高压气体被重复使用。
更进一步地,前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其中,二次排气阀组的输出端设置有二次回收气罐,二次回收气罐与预吹气站相连通,二次回收气罐中的气体汇集至预吹气站中作为预吹高压气体被重复使用。
更进一步地,前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其中,预吹阀组、中吹阀组、二吹阀组、一次排气阀组、二次排气阀组和排空阀组中的每个阀组均包括有主阀和电磁先导阀,所有阀组中的电磁先导阀的输入端均连通至低压输送管,每个电磁先导阀的输出端均连通至对应主阀的控制端口,每个电磁先导阀失电时,对应主阀通路;每个电磁先导阀得电通路时,低压输气管中的低压气体会通过电磁先导阀进入至对应的主阀控制端口,从而使得该主阀断路。
更进一步地,前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其中,排空阀组的输出端连接有消音器。
发明的优点是:一、能有效避免窜气的现象发生。二、阀组切换过程中,瓶坯内的压力平缓增大,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瓶坯的成型质量,还对瓶坯的厚度要求大大降低,从而能降低瓶坯吹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传统的高压气体控制方法吹瓶时瓶坯内的压力曲线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采用的阀组控制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吹瓶时高压气体的通入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吹瓶时瓶坯内的压力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包括:采用阀组控制机构。如图2所示,所述的阀组控制机构的结构包括:预吹阀组1、中吹阀组2、二吹阀组3、排气阀组。预吹阀组1的输入端与提供预吹高压气体(P1)的预吹气站4相连通,中吹阀组2的输入端与提供中吹高压气体(PX)的中吹气站5相连通,二吹阀组3的输入端与提供二吹高压气体(P2)的二吹气站6相连通。预吹阀组1的输出端设置有预吹单向阀105,中吹阀组2的输出端设置有中吹单向阀106,预吹阀组1输出端的预吹单向阀105、中吹阀组2输出端的中吹单向阀106、二吹阀组3的输出端、排气阀组的输入端均与输气管104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排气阀组包括:一次排气阀组7、二次排气阀组8和排空阀组9,一次排气阀组7、二次排气阀组8、排空阀组9的输入端均与输气管104相连通;
排气时,一次排气阀组、二次排气阀组和排空阀组依次通路,成型后的瓶内气体依次通过一次排气阀组、二次排气阀组和排空阀组排出。另外,一次排气阀组7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次回收气罐101,一次回收气罐101与中吹气站5相连通,一次回收气罐101中的气体汇集至中吹气站5中作为中吹高压气体被重复使用。二次排气阀组8的输出端设置有二次回收气罐102,二次回收气罐102与预吹气站4相连通,二次回收气罐102中的气体汇集至预吹气站4中作为预吹高压气体被重复使用。排空阀组9的输出端连接有消音器91,消音器91能有效降低排气时产生的噪音。一次回收气罐101和二次回收气罐102的设置能有效节约高压气体的使用量,降低吹瓶成本。
本实施例中,预吹阀组1、中吹阀组2、二吹阀组3、一次排气阀组7、二次排气阀组8和排空阀组9中的每个阀组均包括有主阀和电磁先导阀。每个阀组中的电磁先导阀的输入端均连通至低压输送管107,每个阀组中的电磁先导阀的输出端均连通至对应主阀的控制端口,每个电磁先导阀失电时,对应主阀通路;每个电磁先导阀得电通路时,低压输气管107中的低压气体(PP)会通过电磁先导阀进入至对应的主阀控制端口,从而使得该主阀断路。具体的,预吹阀组包括:预吹主阀11和预吹电磁先导阀12;中吹阀组2包括:中吹主阀21和中吹电磁先导阀22;二吹阀组3包括:二吹主阀31和二吹电磁先导阀32;一次排气阀组7包括一次排气主阀71和一次排气电磁先导阀72;二次排气阀组8包括二次排气主阀81和二次排气电磁先导阀82;排空阀组9包括排空主阀91和排空电磁先导阀92。预吹电磁先导阀12、中吹电磁先导阀22、二吹电磁先导阀32、一次排气电磁先导阀72、二次排气电磁先导阀82、排空电磁先导阀92的输入端均连通至低压输送管107。
预吹阀组1通路和断路的控制过程如下:预吹电磁先导阀12的输出端连通至预吹主阀11的控制端口,预吹电磁先导阀12失电时,预吹主阀11通路,此时预吹气站4中的预吹高压气体(P1)则能通过预吹主阀11经预吹单向阀105和输气管104进入至瓶坯10内。预吹电磁先导阀12得电通路,低压输气管107中的低压气体(PP)会通过预吹电磁先导阀12进入至对应的预吹主阀11的控制端口,从而使预吹主阀11断路。中吹阀组2和二吹阀组3的结构与预吹阀组1相类似,为了文字简洁起见,中吹阀组2与二吹阀组3的通路和断路的控制过程就不再具体展开,中吹阀组2与二吹阀组3的通路和断路的控制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的预吹阀组1的通路与断路的控制过程。
一次排气阀组7的通路和断路的控制过程如下:一次排气电磁先导阀72的输出端连通至一次排气主阀71的控制端口,一次排气电磁先导阀72失电时,一次排气主阀71通路,成型后瓶内的气体能通过输气管104经一次排气主阀71排出至一次回收气罐101中,一次回收气罐101中的气体能汇入至中吹气站5中。一次排气电磁先导阀72得电通路,低压输气管107中的低压气体(PP)会通过一次排气电磁先导阀72进入至对应的一次排气主阀71的控制端口,从而使得一次排气主阀71断路。二次排气阀组8的结构与一次排气阀组7相类似,为了文字描述简洁起见,二次排气阀组8的通路和断路的控制过程不再具体展开,二次排气阀组8的通路和断路控制过程可以参照一次排气阀组7的通路和断路的控制过程。
排空阀组9的通路和断路的控制过程如下:排空电磁先导阀92的输出端连通至排空主阀91的控制端口,排空电磁先导阀92失电时,排空主阀91通路,成型后瓶内气体能通过输气管104经排空主阀91向外排出。排空电磁先导阀92得电通路,低压输气管107中的低压气体会通过排空电磁先导阀92进入至对排空主阀91的控制端,从而使得排空主阀91断路。
吹瓶时高压气体的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一、预成型:在各阀组断路状态下,控制预吹阀组1通路,使得预吹气站4中的预吹高压气体(P1)经预吹阀组1、预吹单向阀105、输气管104进入瓶坯10内,使瓶坯10预成型。预吹高压气体(P1)的压力为4~12bar。
二、成型:控制中吹阀组2通路,并在0.02~0.2s后控制预吹阀组1断路,中吹气站5中的中吹高压气体(PX)经中吹阀组2以及中吹单向阀106进入输气管104,输气管104中的中吹高压气体(PX)进入瓶坯10内、并将预吹单向阀105关断,中吹高压气体(PX)使瓶坯10定型。中吹高压气体(PX)的压力为15~20 bar。
此过程中,中吹高压气体(PX)在预吹高压气体(P1)被关断前进入瓶坯10内,由于预吹阀组1的输出端设置了预吹单向阀105,并且中吹高压气体(PX)的压力高于预吹高压气体(P1),因此中吹高压气体(PX)会将预吹单向阀105关断,这样不仅不会发生中吹高压气体进入预吹气站4中的窜气现象,还在预吹高压气体(P1)与中吹高压气体(PX)的切换过程中形成过渡,从而确保瓶坯10内的压力平缓增大。如图3所示,P1表示预吹高压气体,PX表示中吹高压气体,在通入中吹高压气体(PX)的t1时刻之后的t2时刻关断预吹高压气体(P1),0.02s≤t2-t1≤0.2s,在图4上对应的t1~t2时间段的瓶坯10内的压力曲线呈明显的平缓增大的趋势。瓶坯10内的压力保持平缓增大,这就能大大提高瓶坯10的成型质量。
三、定型:控制二吹阀组3通路,并在0.02~0.2s后控制中吹阀组2断路,二吹气站6中的二吹高压气体(P2)进入瓶坯10内、并将中吹单向阀106关断,二吹高压气体(P2)使瓶坯10定型,二吹高压气体(P2)的压力为25~35 bar。
此过程中,二吹高压气体(P2)在中吹高压气体(PX)被关断前进入瓶坯10内,由于中吹阀组2的输出端设置了中吹单向阀106、且二吹高压气体(P2)的压力高于中吹高压气体(PX),因此二吹高压气体(P2)会将中吹单向阀106关断,这样不仅不会发生二吹高压气体(P2)进入中吹气站5中的窜气现象,还在中吹高压气体(PX)与二吹高压气体(P2)的切换过程中形成过渡,从而确保瓶坯10内的压力平缓增大。如图3所示,PX表示中吹高压气体,P2表示中吹高压气体,在通入二吹高压气体(P2)的t3时刻之后的t4时刻关断中吹高压气体(PX),0.02s≤t4-t3≤0.2s,在图4上对应的t3~t4时间段的瓶坯10内的压力曲线呈明显的平缓增大的趋势。瓶坯10内的压力保持平缓增大,这就能大大提高瓶坯10的成型质量。
四、排气:瓶坯10定型后控制二吹高压阀组3断路,并控制排气阀组通路,使得成型后的瓶内气体通过排气阀组向外排出。具体地,一次排气阀组7先通路,成型后的瓶内的一部分气体通过输气管104、一次排气阀组7进入至一次回收气罐101中,当一次回收气罐101中的气体压力与瓶坯10内相同时,一次排气阀组7断路。一次回收气罐101内的气体汇集至中吹气站5中被重复使用。接着,二次排气阀组8通路,此时瓶坯10内的一部分气体则通过输气管104、二次排气阀组8进入至二次回收气罐102中,当二次回收气罐102中的压力与瓶坯10内相同时,二次排气阀组8断路。二次回收气罐102中的气体汇集至预吹气站4中被重复使用。然后,排空阀组9通路,瓶坯10内的气体通过输气管104和排空阀组9排空。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能有效避免窜气的现象发生。二、阀组切换过程中,瓶坯内的压力平缓增大,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瓶坯的成型质量,还对瓶坯的厚度要求大大降低,从而能降低瓶坯吹制成本。

Claims (6)

1.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阀组控制机构,其结构包括:预吹阀组、中吹阀组、二吹阀组、排气阀组,预吹阀组的输入端与提供预吹高压气体的预吹气站相连通,中吹阀组的输入端与提供中吹高压气体的中吹气站相连通,二吹阀组的输入端与提供二吹高压气体的二吹气站相连通,预吹阀组的输出端设置有预吹单向阀,中吹阀组的输出端设置有中吹单向阀,预吹阀组输出端的预吹单向阀、中吹阀组输出端的中吹单向阀、二吹阀组的输出端、排气阀组的输入端均与输气管相连通;控制步骤包括:一、预成型:在各阀组断路状态下,控制预吹阀组通路,使得预吹气站中的预吹高压气体经预吹阀组、预吹单向阀、输气管进入瓶坯内,使瓶坯预成型,预吹高压气体的压力为4~12bar;二、成型:控制中吹阀组通路,并在0.02~0.2s后控制预吹阀组断路,中吹气站中的中吹高压气体经中吹阀组以及中吹单向阀进入输气管,输气管中的中吹高压气体进入瓶坯内、并将预吹单向阀关断,中吹高压气体使瓶坯定型,中吹高压气体的压力为15~20 bar;三、定型:控制二吹阀组通路,并在0.02~0.2s后控制中吹阀组断路,二吹气站中的二吹高压气体进入瓶坯内、并将中吹单向阀关断,二吹高压气体使瓶坯定型,二吹高压气体的压力为25~35 bar;四、排气:控制二吹高压阀组断路,并控制排气阀组通路,使得成型后的瓶内气体通过排气阀组向外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气阀组包括:一次排气阀组、二次排气阀组和排空阀组,一次排气阀组、二次排气阀组、排空阀组的输入端均与输气管相连通;排气时,一次排气阀组、二次排气阀组和排空阀组依次通路,成型后的瓶内气体依通过一次排气阀组、二次排气阀组和排空阀组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次排气阀组的输出端设置有一次回收气罐,一次回收气罐与中吹气站相连通,一次回收气罐中的气体汇集至中吹气站中作为中吹高压气体被重复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排气阀组的输出端设置有二次回收气罐,二次回收气罐与预吹气站相连通,二次回收气罐中的气体汇集至预吹气站中作为预吹高压气体被重复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吹阀组、中吹阀组、二吹阀组、一次排气阀组、二次排气阀组和排空阀组中的每个阀组均包括有主阀和电磁先导阀,所有阀组中的电磁先导阀的输入端均连通至低压输送管,每个电磁先导阀的输出端均连通至对应主阀的控制端口,每个电磁先导阀失电时,对应主阀通路;每个电磁先导阀得电通路时,低压输气管中的低压气体会通过电磁先导阀进入至对应的主阀控制端口,从而使得该主阀断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排空阀组的输出端连接有消音器。
CN201810116746.7A 2018-02-06 2018-02-06 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83405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6746.7A CN108340560A (zh) 2018-02-06 2018-02-06 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6746.7A CN108340560A (zh) 2018-02-06 2018-02-06 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0560A true CN108340560A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58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16746.7A Pending CN108340560A (zh) 2018-02-06 2018-02-06 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05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4864A (zh) * 2019-09-09 2021-03-09 Gea普洛克玛柯股份公司 从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型坯开始模制容器的模制设备及其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4220A (ja) * 1986-11-26 1988-06-06 Kao Corp ブロ−成形機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4228042A (zh) * 2014-09-03 2014-12-24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吹瓶结构及吹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4220A (ja) * 1986-11-26 1988-06-06 Kao Corp ブロ−成形機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4228042A (zh) * 2014-09-03 2014-12-24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吹瓶结构及吹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4864A (zh) * 2019-09-09 2021-03-09 Gea普洛克玛柯股份公司 从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型坯开始模制容器的模制设备及其工艺
CN112454864B (zh) * 2019-09-09 2022-06-14 Gea普洛克玛柯股份公司 从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型坯开始模制容器的模制设备及其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92499C (en) Method for recycling energy in a blow moulding machine for blow moulding containers
CN108556311A (zh) 用于控制吹瓶高压气体的阀组机构
CN108340560A (zh) 吹瓶高压气体的控制方法
WO2016033998A1 (zh) 一种吹瓶结构及吹瓶方法
CN208101016U (zh) 用于控制吹瓶高压气体的阀组机构
CN101258016A (zh) 用于控制和调节中空体制造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CN201544452U (zh) 气体回收装置
ITRM20060001A1 (it) Processo ed impianto di produzione per soffiaggio di contenitori in plastica
CN202318901U (zh) 吹瓶机回收高压气体系统
CN114103202B (zh) 节能型新能源硫化系统
CN205991212U (zh) 一种高压阀组装置
JPH1030610A (ja) 空気圧装置
CN112212038B (zh) 一种集成四合一节能阀组的吹瓶机吹气控制装置
JP3843335B2 (ja) 壜体のブロー成形方法
CN104723539A (zh) 具有用于吹塑嘴回复的安全功能的用于将塑料预制件成形为塑料容器的设备
CN106762756B (zh) 一种纺织用空气压缩系统及空气压缩方法
CN208529620U (zh) 一种多排串联节料塑封模具
CN207842035U (zh) 一种吹塑制品成型过程漏气检测机
CN102092129A (zh) 平移式注吹成型机
JP2580277B2 (ja) ボトルのブロ―成形方法
CN108437411B (zh) 气流式自膨胀成型吹瓶装置
CN106352131A (zh) 一种高压阀组装置
CN113427744A (zh) 一种五步吹瓶法
CN211390096U (zh) 一种吹瓶机瓶坯拉伸装置
CN218660340U (zh) 一种纯气控的延时回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