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4913A - 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通信线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通信线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4913A
CN108334913A CN201711442497.2A CN201711442497A CN108334913A CN 108334913 A CN108334913 A CN 108334913A CN 201711442497 A CN201711442497 A CN 201711442497A CN 108334913 A CN108334913 A CN 108334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line
receiving terminal
module
identity information
passive rf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424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凯
蓝腾仔
孙铃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L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424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349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4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49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01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 G06K19/0715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the arrangement including means to regulate power transfer to the integrated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用以检测通信线组中通信线的位置信息,包含发射端和若干接收端,发射端用于发送带有目标身份信息的查询信号,接收端对应配置在通信线组中的各通信线上,且每一接收端具有不同的第一身份信息;各接收端包含发光模组、能量转化模组和身份识别模组;能量转化模组用于将查询信号转化为电能;身份识别模组用于判断接收端接收到的查询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接收端的第一身份信息是否相同,且在判断两者相同时控制发光模组工作。使用本发明时,控制发射端发射出与要寻找的通信线相应的查询信号,对应通信线上的接收端的发光模组就会发光,使用户可以通过光源迅速的寻找到该通信线。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通信线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线管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通信线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是RFID是主要组成单元,是物联网信息载体,随着射频识别技术发展,工作在UHF频段(840-960MHZ)各类电子标签越来越多运用于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资产管理等领域。
传统有线通信网络中一个通信线组内往往上百甚至几百的通信线。而通信线的外观往往都很相似。现有通信线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用通信的颜色进行区分,但由于通信线种类过多,而且通信线外壳颜色会因时间过久而变化,不易辨认。也有通过给每根通信线路上贴上一个纸质标签进行识别管理。但这种纸质标签容易受到水、风沙等的侵蚀,时间稍微长点就会出现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的问题。当要寻找其中某条通信线时,往往耗时耗力,极其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通信线管理方法,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通信线只能通过颜色和纸质标签进行管理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用以检测通信线组中通信线的位置信息,包含发射端和若干接收端,所述发射端用于发送带有目标身份信息的查询信号,所述接收端对应配置在所述通信线组中的各通信线上,且每一接收端具有不同的第一身份信息;各接收端包含发光模组、能量转化模组和身份识别模组;所述能量转化模组用于将查询信号转化为电能以为发光模组和身份识别模组供电;所述身份识别模组用于判断接收端接收到的查询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接收端的第一身份信息是否相同,且在判断两者相同时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工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接收端均具有第二身份信息,且部分接收端的第二身份信息相同;所述身份识别模组还用于判断接收端接收到的查询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接收端的第二身份信息是否相同,且在判断两者相同时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工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为与该接收端对应的通信线的编号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为与该接收端对应的通信线的通信类型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为射频读写器,所述查询信号为射频信号,所述接收端为无源RFID标签,所述发光模组为LED灯,所述无源RFID标签设有用于接收射频信号的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连接,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分别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和所述LED灯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无源RFID标签进一步包括限幅器,所述限幅器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连接,所述限幅器用于将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转换的电能的电压值限制在预设的第一电压区间内。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无源RFID标签进一步包括稳幅器,所述稳幅器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连接,所述稳幅器用于配合所述限幅器将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转换的电能的电压值稳定为第一电压值,所述第一电压值在所述第一电压区间内。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无源RFID标签进一步包括调压模组,所述调压模组串接在所述能量转化模组和所述身份识别模组之间,所述调压模组用于调节接收到的电能的电压值。
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各接收端对应配置于通信线组内的各通信线上;
S2,在发射端设定目标身份信息;
S3,通过发射端发送带有目标身份信息的查询信号;
S4,当接收端接收到查询信号后,判断所述查询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接收端的第一身份信息是否相同,且在判断两者相同时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工作。
一种通信线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每一通信线上分别配置一无源RFID标签,所述无源RFID标签设有依次连接的天线、能量转化模组、身份识别模组和LED灯,且每一无源RFID标签内均存有该无源RFID标签所在通信线的编号信息;
S2,通过射频读写器发送带有目标身份信息的射频信号;
S3,无源RFID标签的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为电能并传输给身份识别模组,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判断所述射频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所述无源RFID标签内的编号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控制所述无源RFID标签上的LED灯点亮。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无源RFID标签内进一步存有该无源RFID标签对应的通信线的通信类型信息,且部分无源RFID标签内的通信类型信息相同;所述身份识别模组还用于判断无源RFID标签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无源RFID标签内的通信类型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控制所述无源RFID标签上的LED灯点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通信线管理系统,使用时,将存有第一身份信息接收端分别配置在通信线组内的各通信线上,当需要查找某条通信线时,在发射端设定其对应的目标身份信息,并控制发射端发送带有该目标身份信息的查询信号,每一接收端接收到查询信号后,会判断该查询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其本身内存有的第一身份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控制发光模组发光。用户可以通过光源快速的寻找到目标通信线。由于本发明中,每一接收端内的第一身份信息均不同,故而只有用户想要查找的通信线上的接收端才会发光。其他的接收端不会发光,不会影响对目标通信线的寻找。同时,本发明中的接收端可将接收到的查询信号转化为电能供内部机制使用,不需额外设置电源,不需经常更换电源,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也增长了设备的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中无源RFID标签的示意图。
图标:
射频读写器1
无源RFID标签2
LED灯21
通信线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用以检测通信线中通信线3的位置信息,包含发射端和若干接收端,所述发射端用于发送带有目标身份信息的查询信号,所述接收端对应配置在所述通信线中的各通信线3上,且每一接收端具有不同的第一身份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为与该接收端对应的通信线3的编号信息;各接收端包含发光模组、能量转化模组和身份识别模组;所述能量转化模组用于将查询信号转化为电能以为发光模组和身份识别模组供电;所述身份识别模组用于判断接收端接收到的查询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接收端的第一身份信息是否相同,且在判断两者相同时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工作。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存有第一身份信息接收端分别配置在通信线内的各通信线3上,当需要查找某条通信线3时,在发射端设定其对应的目标身份信息,并控制发射端发送带有该目标身份信息的查询信号,每一接收端接收到查询信号后,会判断该查询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其本身内存有的第一身份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控制发光模组发光。用户可以通过光源快速的寻找到目标通信线3。由于本发明中,每一接收端内的第一身份信息均不同,故而只有用户想要查找的通信线上的接收端才会发光。其他的接收端不会发光,不会影响对目标通信线3的寻找。同时,本发明中的接收端可将接收到的查询信号转化为电能供内部机制使用,不需额外设置电源,不需经常更换电源,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也增长了设备的使用年限。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接收端均具有第二身份信息,且部分接收端的第二身份信息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为与该接收端对应的通信线3的通信类型信息;所述身份识别模组还用于判断接收端接收到的查询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接收端的第二身份信息是否相同,且在判断两者相同时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工作。
通信线中的通信线3数量庞大,在进行通信中查找和整理时,往往是通过通信线3类型进行批量查找和管理,此时,可以通过使用第二身份信息来进行查找和管理。同时,也可根据不同的规则对通信线组中的通信线3进行多种分组,在接收端中储存不同的第二身份信息,进一步方便对通信线3的查找和管理,大大增加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更具体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为射频读写器1,所述查询信号为射频信号,所述接收端为无源RFID标签2,所述发光模组为LED灯21,所述无源RFID标签2设有用于接收射频信号的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连接,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分别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和所述LED灯21连接。本具体实施方案的实施方法与上述相同,不加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无源RFID标签2进一步包括储能模组,所述储能模组可使用锂电池或其他具有储备电能能力的设备。所述储能模组分别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和所述身份识别模组连接,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转换的其中一部分电能传输到所述储能模组。所述储能模组将接收到的电能储存起来,一部分用于激活内部机制,另一部分输送给身份识别模组,用于供给LED灯21的消耗。添加储能模组可减少过剩的电能的浪费,使用不完的电能可储存在储能模组中留给下一次操作时使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同时也可通过储能模组作为电能的缓冲模块,从储能模组中输出的电能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无源RFID标签2进一步包括限幅器和稳幅器,所述限幅器和所述稳幅器均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连接,所述限幅器可将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转换的电能的电压值限制在预设的第一电压区间内。避免电压过高烧坏无源RFID标签2的供电管脚。所述稳幅器可以与所述限幅器配合使电压值稳定为第一电压值。让电压输出时不会发生波动,让电能输出更加平稳。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区间为1.4V-3.6V,所述第一电压值为3.3V。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无源RFID标签2进一步包括调压模组,所述调压模组串接在所述能量转化模组和所述身份识别模组之间。所述调压模组可调节经过所述限幅器和所述稳幅器处理过的电能的电压。将适合LED灯21的电压输出到所述身份识别模组,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再将电能提供给LED灯21,使其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用于操作上述通信线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各接收端对应配置于通信线内的各通信线3上;
S2,在发射端设定目标身份信息;
S3,通过发射端发送带有目标身份信息的查询信号;
S4,当接收端接收到查询信号后,判断所述查询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接收端的第一身份信息是否相同,且在判断两者相同时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工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线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每一通信线3上分别配置一无源RFID标签2,所述无源RFID标签2设有依次连接的天线、能量转化模组、身份识别模组和LED灯21,且每一无源RFID标签2内均存有该无源RFID标签2所在通信线3的编号信息;
S2,通过射频读写器1发送带有目标身份信息的射频信号;
S3,无源RFID标签2的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为电能并传输给身份识别模组,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判断所述射频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所述无源RFID标签2内的编号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控制所述无源RFID标签2上的LED灯21点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源RFID标签2内进一步存有该无源RFID标签2对应的通信线3的通信类型信息,且部分无源RFID标签2内的通信类型信息相同;所述身份识别模组还用于判断无源RFID标签2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无源RFID标签2内的通信类型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控制所述无源RFID标签2上的LED灯21点亮。
其中所述无源RFID标签2和所述射频读写器1的配置及内部结构可参考上述通信线管理系统中的内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用以检测通信线组中通信线的位置信息,其特征在于,包含发射端和若干接收端,所述发射端用于发送带有目标身份信息的查询信号,所述接收端对应配置在所述通信线组中的各通信线上,且每一接收端具有不同的第一身份信息;各接收端包含发光模组、能量转化模组和身份识别模组;所述能量转化模组用于将查询信号转化为电能以为发光模组和身份识别模组供电;所述身份识别模组用于判断接收端接收到的查询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接收端的第一身份信息是否相同,且在判断两者相同时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接收端均具有第二身份信息,且部分接收端的第二身份信息相同;所述身份识别模组还用于判断接收端接收到的查询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接收端的第二身份信息是否相同,且在判断两者相同时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为与该接收端对应的通信线的编号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为与该接收端对应的通信线的通信类型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为射频读写器,所述查询信号为射频信号,所述接收端为无源RFID标签,所述发光模组为LED灯,所述无源RFID标签设有用于接收射频信号的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连接,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分别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和所述LED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RFID标签进一步包括限幅器,所述限幅器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连接,所述限幅器用于将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转换的电能的电压值限制在预设的第一电压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RFID标签进一步包括稳幅器,所述稳幅器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连接,所述稳幅器用于配合所述限幅器将所述能量转化模组转换的电能的电压值稳定为第一电压值,所述第一电压值在所述第一电压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RFID标签进一步包括调压模组,所述调压模组串接在所述能量转化模组和所述身份识别模组之间,所述调压模组用于调节接收到的电能的电压值。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线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各接收端对应配置于通信线组内的各通信线上;
S2,在发射端设定目标身份信息;
S3,通过发射端发送带有目标身份信息的查询信号;
S4,当接收端接收到查询信号后,判断所述查询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接收端的第一身份信息是否相同,且在判断两者相同时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工作。
9.一种通信线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每一通信线上分别配置一无源RFID标签,所述无源RFID标签设有依次连接的天线、能量转化模组、身份识别模组和LED灯,且每一无源RFID标签内均存有该无源RFID标签所在通信线的编号信息;
S2,通过射频读写器发送带有目标身份信息的射频信号;
S3,无源RFID标签的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后,所述能量转化模组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为电能并传输给身份识别模组,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判断所述射频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所述无源RFID标签内的编号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控制所述无源RFID标签上的LED灯点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线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RFID标签内进一步存有该无源RFID标签对应的通信线的通信类型信息,且部分无源RFID标签内的通信类型信息相同;所述身份识别模组还用于判断无源RFID标签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内的目标身份信息与该无源RFID标签内的通信类型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控制所述无源RFID标签上的LED灯点亮。
CN201711442497.2A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通信线管理方法 Pending CN1083349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2497.2A CN108334913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通信线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2497.2A CN108334913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通信线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4913A true CN108334913A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2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42497.2A Pending CN108334913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通信线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34913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3526A (zh) * 2004-09-23 2006-03-29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具有无线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1135728A (zh) * 2006-08-28 2008-03-05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Rfid定位发射接收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1680997A (zh) * 2007-03-09 2010-03-24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可视指示器的无源rfid元件
CN102651082A (zh) * 2012-04-09 2012-08-29 卓捷创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带隙基准自启动电路及无源射频识别标签
CN103426129A (zh) * 2013-05-30 2013-12-04 国家电网公司 架空通信线缆及室内配线资源管理系统
CN104331732A (zh) * 2013-07-22 2015-02-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于光纤上的rfid标签以及光纤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5138944A (zh) * 2015-09-06 2015-12-09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信息光缆电子信息标签识别方法
CN106385008A (zh) * 2015-08-01 2017-02-08 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 声光监测与保护共存的稳压电源
CN106529611A (zh) * 2015-09-09 2017-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射频识别标签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6524900A (zh) * 2015-09-14 2017-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位置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处理中心
CN206481330U (zh) * 2017-01-03 2017-09-08 上海华和得易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智能药库及其设备
CN107301358A (zh) * 2016-04-14 2017-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357203A (zh) * 2017-07-01 2017-11-17 合肥东玖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高低电压连续监测装置
CN206711139U (zh) * 2017-05-23 2017-12-05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萍乡供电分公司 变电站临时接地线定位与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3526A (zh) * 2004-09-23 2006-03-29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具有无线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1135728A (zh) * 2006-08-28 2008-03-05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Rfid定位发射接收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1680997A (zh) * 2007-03-09 2010-03-24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可视指示器的无源rfid元件
CN102651082A (zh) * 2012-04-09 2012-08-29 卓捷创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带隙基准自启动电路及无源射频识别标签
CN103426129A (zh) * 2013-05-30 2013-12-04 国家电网公司 架空通信线缆及室内配线资源管理系统
CN104331732A (zh) * 2013-07-22 2015-02-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于光纤上的rfid标签以及光纤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6385008A (zh) * 2015-08-01 2017-02-08 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 声光监测与保护共存的稳压电源
CN105138944A (zh) * 2015-09-06 2015-12-09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信息光缆电子信息标签识别方法
CN106529611A (zh) * 2015-09-09 2017-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射频识别标签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6524900A (zh) * 2015-09-14 2017-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位置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处理中心
CN107301358A (zh) * 2016-04-14 2017-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6481330U (zh) * 2017-01-03 2017-09-08 上海华和得易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智能药库及其设备
CN206711139U (zh) * 2017-05-23 2017-12-05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萍乡供电分公司 变电站临时接地线定位与管理系统
CN107357203A (zh) * 2017-07-01 2017-11-17 合肥东玖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高低电压连续监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70189A1 (en) RFID readers and RFID tags communicating using extensible bit vectors
US20150163887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521642A (zh) 一种rfid标签芯片
CN105590078B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自动识别装置及自动识别方法
JP5290170B2 (ja) 識別対象物に取り付けられる無線識別デバイス(rfid)
CN109919266A (zh) 一种电子标签、电子拣货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3577775A (zh) 手机查找识别个人物件的方法
CN101488040B (zh) 可省电的无线输入装置与系统
KR20120062210A (ko) 안테나 포트 확장을 위한 하이브리드 스위치 및 그 제어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rfid 시스템
CN104426689A (zh) 光纤管理系统和该光纤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CN112949809B (zh) Rfid电子标签及标签上电通信方法
CN108334913A (zh) 一种通信线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通信线管理方法
CN108197674A (zh) 一种物品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物品管理方法
CN100353729C (zh) 具有两种供电电压的转发器
CN207731277U (zh) 基于rfid技术的位置识别系统
CN201508570U (zh) 非接触智能模块及智能卡
CN110418456A (zh) 一种基于电力线传输调幅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led模块
CN102136054A (zh) 一种动物电子标签识读设备
CN201697004U (zh) 带有源射频标签电路的路灯
CN108319994A (zh) 一种文件夹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文件夹管理方法
CN208110643U (zh) 可切换的高频多天线读写系统
US7701349B2 (en) IC tag read-write apparatus and antenna unit thereof
CN115085770A (zh) 无源nfc接口及设备
CN107437107A (zh) 一种rfid标签
CN113596622A (zh) 一种基于lora无线通信技术的水表数据采集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