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1002B - 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21002B
CN108321002B CN201810132228.4A CN201810132228A CN108321002B CN 108321002 B CN108321002 B CN 108321002B CN 201810132228 A CN201810132228 A CN 201810132228A CN 108321002 B CN108321002 B CN 1083210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ing
rotating shaft
isolated
isolation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22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21002A (zh
Inventor
陈明煌
周昌勇
薛昌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YI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YI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YI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YI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322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210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21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1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21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10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6Operating arrangements
    • H01H33/6661Combination with other type of switch, e.g. for load break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4Contacts; Arc-extinguishing means, e.g. arc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H01H9/26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switch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igh-Tension Arc-Extinguishing Switches Without Spraying Means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包括:隔离模块、输出模块、储能簧、接地模块以及灭弧室模块,其中所述隔离模块和所述接地模块分别通过“U”型的撞板与输出模块上的滚子配合实现输出,所述储能簧设置在所述隔离模块和所述接地模块之间。通过灭弧室模块的增减实现将驱动隔离转轴三工位分合的单轴输出模式到驱动隔离转轴实现隔离分合和带动接地真空灭弧室接地关合的双输出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传动方式,简化了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接地开关关合使用隔离刀闸进行关合,缺点是进行接地关合时触头容易烧蚀,产生金属粒子电离,污染密封箱体内部环境,影响主回路的通流能力及绝缘水平。为了提高关合能力,一般采用具有高接地关合能力的接地真空灭弧室,而往往提高了整个开关柜的成本。
且现有的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都为单一的输出模式,即只能带动隔离转轴三工位分合或者带动接地真空灭弧室分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解决了当需要不同的接地开关关合模式时,本发明通过增减接地模块来实现将驱动隔离转轴三工位分合的单轴输出模式到驱动隔离转轴实现隔离分合和带动接地真空灭弧室接地关合的双输出模式。
本发明的三工位隔离接地机构改变了传统隔离接地机构侧传动方式,且结构简单、紧凑。
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包括: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三工位机构输出轴、接地转轴,设置在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与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之间的第一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接地转轴上的第二传动机构,
所述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上的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配合传动驱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转动;
当隔离断口进行分合时,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隔离触刀分合时,所述接地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转动来带动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所述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包括接地输出转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接地输出转轴之间的第四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四传动机构配合传动驱动所述接地输出转轴转动;
当隔离断口进行分合时,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接地真空灭弧室接地分合时,所述接地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四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接地输出转轴转动。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储能结构,第一传动组件,可绕轴转动的隔离撞板,以及与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固定一体的第一拐臂,所述主真空灭弧室隔离分合时,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弹性储能结构中的储能簧到过中位置,通过过中位置后,再由所述储能簧带动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隔离撞板转动,所述隔离撞板撞击所述第一拐臂来驱动三工位机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所述第一拐臂上设有第一滚子,所述隔离撞板通过撞击所述第一滚子,驱动所述第一拐臂转动。
所述隔离撞板呈U型,所述第一滚子处于所述隔离撞板的U型腔内。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弹性储能结构、第二传动组件、接地撞板;转动的接地转轴将第二弹性储能结构中的储能簧压缩到过中位置后,储能簧将压缩的行程释放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带动接地撞板转动。
所述第一弹性储能结构与所述第二弹性储能结构为同一个弹性储能结构形成,且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与所述接地转轴分设于所述弹性储能结构的储能簧的两端。
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上第二拐臂,所述接地撞板转动撞击所述第二拐臂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转动,实现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所述第二拐臂上设有第二滚子,所述接地撞板转动撞击所述第二滚子,带动第二拐臂转动。
所述接地撞板呈U型,所述第二滚子处于所述接地撞板的U型腔内。
所述第四传动机构包括曲柄、连接板、设置在转轴上的转动件、弧形连板,其中所述弧形连板的一端与所述接地撞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铰接,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曲柄的一端连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输出转轴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提供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通过灭弧室模块的开拆卸连接,即可增减的设置,实现将驱动隔离转轴三工位分合的单轴输出模式到驱动隔离转轴实现隔离分合和带动接地真空灭弧室接地关合的双输出模式。
(2)本发明提供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隔离模块和接地模块分别通过“U”型的撞板与输出模块上的滚子配合实现输出,改变了传统的传动方式,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申请三工位开关示意图;
图2:本申请环网柜侧视图;
图3:本申请环网柜正视图;
图4:安装灭弧室模块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俯视图;
图5:安装灭弧室模块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6:安装灭弧室模块的隔离触刀不同工位示意图;
图7:不安装灭弧室模块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俯视图;
图8:不安装灭弧室模块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三维示意图;
图9:不安装灭弧室模块的隔离触刀不同工位示意图;
图10:本申请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绝缘拉杆,2-软连接,3-主真空灭弧室,4-静触头,5-隔离刀闸,6-隔离触头,7-接地真空灭弧室,8-接地绝缘拉杆,9-出线套管Ⅰ,10-传动部件,11-出线套管Ⅱ,12-断路器机构,13-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4-气箱,15-底座,16-隔离模块,17-输出模块,18-储能簧,19-接地模块,20-灭弧室模块,21-接地触座,22-接地输出转轴,23-连接板,24-转轴,25-弧形连板,26-接地转轴,27-接地撞板,28-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9-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30-隔离撞板,31-第一滚子,332-第二滚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4-5以及7-8所示,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包括: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29、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接地转轴26,设置在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29与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之间的第一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接地转轴26上的第二传动机构,
所述接地回路中连接接地触座21时,所述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上的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配合传动驱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
当隔离断口进行分合时,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2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带动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隔离触刀分合时,所述接地转轴26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来带动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所述接地回路中连接接地真空灭弧室7时,所述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包括接地输出转轴2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接地输出转轴22之间的第四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四传动机构配合传动驱动所述接地输出转轴22转动,如图4-5所示;
当隔离断口进行分合时,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2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带动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接地真空灭弧室7接地分合时,所述接地转轴26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四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接地输出转轴22转动。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储能结构,第一传动组件,可绕轴转动的隔离撞板30,以及与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固定一体的第一拐臂,所述主真空灭弧室3隔离分合时,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2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弹性储能结构中的储能簧18到过中位置,通过过中位置后,再由所述储能簧18带动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隔离撞板30转动,所述隔离撞板30撞击所述第一拐臂来驱动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从而带动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如图4-8所示。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拐臂上设有第一滚子31,所述隔离撞板30通过撞击所述第一滚子31,驱动所述第一拐臂转动。
所述隔离撞板30呈U型,所述第一滚子31处于所述隔离撞板30的U型腔内。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弹性储能结构、第二传动组件,以及接地撞板27;转动的所述接地转轴26将第二弹性储能结构中的储能簧18压缩到过中位置后,所述储能簧18将压缩的行程释放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接地撞板27转动。
所述第一弹性储能结构与所述第二弹性储能结构为同一个弹性储能结构形成,且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29与所述接地转轴26分设于所述弹性储能结构的储能簧18的两端。
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上第二拐臂,所述接地撞板27转动撞击所述第二拐臂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实现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所述第二拐臂上设有第二滚子32,所述接地撞板27转动撞击所述第二滚子32,带动第二拐臂转动。
如图5所示,所述接地撞板27呈U型,所述第二滚子32处于所述接地撞板27的U型腔内。
如图4-5所示,所述第四传动机构包括曲柄、连接板23、设置在转轴24上的转动件、弧形连板25,其中所述弧形连板25的一端与所述接地撞板27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铰接,所述连接板23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曲柄的一端连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输出转轴22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三工位开关,包括:绝缘支架、接地绝缘拉杆8、与断路器主回路中的主真空灭弧室3电连接的静触头4、与接地回路中的接地真空灭弧室7电连接的隔离触头6、隔离刀闸5以及驱动所述隔离刀闸5在与所述静触头4合闸时,使所述主真空灭弧室3所在的主回路导通,与所述隔离触头6合闸时,使所述接地回路导通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其中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具体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如实施例1所示。
所述接地真空灭弧室7在接地真空灭弧室安装位上可拆卸,因为接地真空灭弧室7可拆卸的设置,从而可以实现接地真空灭弧室7灵活更换,便于故障时维修更换及根据不同的技术方案来选择是否安装。所述接地真空灭弧室安装位上不设置接地真空灭弧室7时,所述三工位开关还包括与所述接地回路电连接的接地触座21,如图7-8所示;所述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驱动所述隔离刀闸5在与所述静触头4合闸时,使所述主真空灭弧室3所在的主回路导通;当隔离刀闸5处于隔离位置时,使所述主回路和接地回路都断开;与所述接地触座21合闸时,使所述接地回路导通。其中,通过所述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实现只有当隔离刀闸5处于隔离位置时,接地真空灭弧室7合闸才能使接地回路导通。从而在逻辑关系上确保了接地回路的可靠性。
所述隔离刀闸5设置在隔离转轴上,所述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的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通过中间传动结构驱动所述隔离转轴转动带动所述隔离刀闸5转动。
所述主真空灭弧室3与所述接地真空灭弧室7设置在绝缘支架上,且所述真空灭弧室3的轴线与所述接地真空灭弧室7的轴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有效的减小了空间尺寸。
绝缘支架采用尼龙加玻璃纤维混合的复合材料制成,或采用塑料加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制成;尼龙加玻璃纤维混合的复合材料和塑料加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都是环境友好型材料,具有重量轻、可重复利用、稳定性高等特点。
实施例3
一种环网柜,包括主绝缘拉杆1、软连接2、主真空灭弧室3、出线套管Ⅰ9、传动部件10、出线套管Ⅱ11、气箱14、底座15、设置在所述底座15上的断路器机构12以及三工位开关,所述断路器机构12通过传动部件10实现所述主真空灭弧室3的分合。其中三工位开关的具体结构如实施例2所述。
其中,主绝缘拉杆1的一端与主真空灭弧室3连接,并将软连接2压紧在主真空灭弧室3动端杆上;通过所述断路器机构12带动传动部件10来实现主真空灭弧室3的合闸、分闸;通过所述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实现只有当隔离刀闸5处于隔离位置时,接地真空灭弧室7合闸才能使接地回路导通,环网柜的具体结构如图2-3所示。
对整个环网柜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做如下陈述:
Ⅰ.当设置接地真空灭弧室7时,工作过程如下:
a、操作隔离分合
首先通过操作手柄对隔离转轴29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合闸顺时针、分闸逆时针),转动的隔离转轴29将储能簧18进行压缩,当储能簧18在被压缩到过中位置后,将由储能簧18将压缩的行程释放从而带动隔离撞板30转动。再由隔离撞板30带动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从而带动主回路的隔离转轴分合。
b、操作接地分合:(分合接地真空灭弧室)
通过操作手柄对接地转轴26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合闸逆时针、分闸顺时针),转动的接地转轴26将储能簧18进行压缩,当储能簧18在被压缩到过中位置后,将由储能簧18将压缩的行程释放从而带动接地撞板27转动。接地撞板27再通过弧形连板25、转轴24及连接板23带动最终的接地输出转轴22转动。从而实现带动接地真空灭弧室7分合。
Ⅱ. 当不设置接地真空灭弧室7时,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7-8所示,接地真空灭弧室7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安装,当不安装接地真空灭弧室7时,将接地真空灭弧室7更换为接地触座21,通过隔离触刀5来实现隔离合、隔离分、接地合等状态,隔离刀闸5有三种工作状态:触刀处于隔离合闸状态Ⅰ、触刀处于隔离分闸状态Ⅱ和触刀处于接地合闸状态Ⅲ,如图9所示。
此时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也不用安装灭弧室模块20,此时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的结构如图7-8所示。
a、操作隔离分合
通过操作手柄隔离转轴29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合闸顺时针、分闸逆时针),转动的隔离转轴29将储能簧18进行压缩,当储能簧18在被压缩到过中位置后,将由储能簧18将压缩的行程释放从而带动隔离撞板30转动。再由隔离撞板30带动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从而带动主回路的隔离刀闸分合。
b、操作接地分合:(分合隔离触刀)
通过操作手柄对接地转轴26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合闸逆时针、分闸顺时针),转动的接地转轴26将储能簧18进行压缩,当储能簧18在被压缩到过中位置后,将由储能簧18将压缩的行程释放从而带动接地撞板27转动。再由接地撞板27带动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从而带动主回路的隔离刀闸5分合。
图10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图10从左到右依次为接地合、接地分、隔离合、主回路合。主回路、接地回路分别有一个绝缘拉杆,也就是开关。而主回路和接地回路之间设置一个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该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的刀闸可以和主回路的触头连接,也可以和接地回路的触头连接。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的刀闸和接地回路的触头连接时,其必然与主回路的触头分开,也就是说主回路处于不接通状态,即,接地真空灭弧室7与隔离刀闸5存在逻辑上的先后连锁,只有当隔离刀闸5处于隔离位置时,接地真空灭弧室7合闸才能使接地回路导通。在逻辑关系上确保了接地回路的可靠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29)、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接地转轴(26),设置在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29)与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之间的第一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接地转轴(26)上的第二传动机构,
所述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上的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配合传动驱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
当隔离断口进行分合时,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2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带动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隔离触刀分合时,所述接地转轴(26)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来带动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所述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13)包括接地输出转轴(2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接地输出转轴(22)之间的第四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四传动机构配合传动驱动所述接地输出转轴(22)转动;
当隔离断口进行分合时,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2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带动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接地真空灭弧室(7)接地分合时,所述接地转轴(26)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四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接地输出转轴(22)转动;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弹性储能结构、第二传动组件、接地撞板(27);转动的接地转轴(26)将第二弹性储能结构中的储能簧(18)压缩到过中位置后,储能簧(18)将压缩的行程释放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带动接地撞板(27)转动;
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上第二拐臂,所述接地撞板(27)转动撞击所述第二拐臂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实现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所述第四传动机构包括曲柄、连接板(23)、设置在转轴(24)上的转动件、弧形连板(25),其中所述弧形连板(25)的一端与所述接地撞板(27)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铰接,所述连接板(23)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曲柄的一端连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输出转轴(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储能结构,第一传动组件,可绕轴转动的隔离撞板(30),以及与所述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固定一体的第一拐臂,主真空灭弧室(3)隔离分合时,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2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弹性储能结构中的储能簧(18)到过中位置,通过过中位置后,再由所述储能簧(18)带动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隔离撞板(30)转动,所述隔离撞板(30)撞击所述第一拐臂来驱动三工位机构输出轴(28)转动,从而带动主回路隔离转轴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拐臂上设有第一滚子(31),所述隔离撞板(30)通过撞击所述第一滚子(31),驱动所述第一拐臂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撞板(30)呈U型,所述第一滚子(31)处于所述隔离撞板(30)的U型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储能结构与所述第二弹性储能结构为同一个弹性储能结构形成,且所述三工位机构隔离转轴(29)与所述接地转轴(26)分设于所述弹性储能结构的储能簧(18)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拐臂上设有第二滚子(32),所述接地撞板(27)转动撞击所述第二滚子(32),带动第二拐臂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撞板(27)呈U型,所述第二滚子(32)处于所述接地撞板(27)的U型腔内。
CN201810132228.4A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 Active CN1083210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2228.4A CN108321002B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2228.4A CN108321002B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1002A CN108321002A (zh) 2018-07-24
CN108321002B true CN108321002B (zh) 2023-11-07

Family

ID=62903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2228.4A Active CN108321002B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210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2459B (zh) * 2022-09-29 2024-05-03 浙江巨瑞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组合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096A (zh) * 2013-06-26 2013-10-23 国家电网公司 固体绝缘环网柜
CN103871773A (zh) * 2014-03-25 2014-06-18 厦门凯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三工位操动机构
CN207752936U (zh) * 2018-02-09 2018-08-21 浙江华仪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096A (zh) * 2013-06-26 2013-10-23 国家电网公司 固体绝缘环网柜
CN103871773A (zh) * 2014-03-25 2014-06-18 厦门凯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三工位操动机构
CN207752936U (zh) * 2018-02-09 2018-08-21 浙江华仪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1002A (zh) 201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5040B (zh) 一种具有三工位开关的环网柜
CN112053924A (zh) 一种多工位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
CN108321002B (zh) 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
CN108321001B (zh) 一种三工位开关
CN207743142U (zh) 一种三工位开关
CN115603217B (zh) 负荷开关及环保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环网柜
CN202008931U (zh) Sf6负荷开关柜操作机构
CN207752936U (zh) 一种隔离接地三工位机构
CN116741565A (zh) 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装置以及充气柜
CN214506322U (zh) 一种用于环网柜的全屏蔽固体绝缘开关及环网柜
CN216818126U (zh) 上隔离下断路器开关五防联锁机构
CN206194582U (zh) 一种机构联动装置
CN208111317U (zh) 一种具有三工位开关的环网柜
CN208781766U (zh) 一种固体绝缘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08923705U (zh) 绝缘环网柜
CN219457453U (zh) 一种三相支柱式真空断路器
CN213988722U (zh) 一种带隔离接地功能的固封极柱真空断路器
CN205489228U (zh) 可抽出式空气绝缘环网柜
CN212380343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联合控制系统
CN109659844A (zh) 一种常压密闭永磁断路器柜
CN211957535U (zh) 侧装式断路器的传动机构
CN218602332U (zh) 紧凑式固封极柱式断路器
CN220272363U (zh) 一种gis用两工位隔离接地装置
CN212750797U (zh) 一种多工位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
CN210837593U (zh) 单轴式传动的高压真空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