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19370B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19370B
CN108319370B CN201810107087.0A CN201810107087A CN108319370B CN 108319370 B CN108319370 B CN 108319370B CN 201810107087 A CN201810107087 A CN 201810107087A CN 108319370 B CN108319370 B CN 108319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ic quantity
conductive electrode
conductor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70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19370A (zh
Inventor
田�健
许邹明
郑启涛
刘纯建
张雷
朱顺成
郭总杰
谢晓冬
何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riental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Hefei BOE Ru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0708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19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19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9370A/zh
Priority to US16/056,736 priority patent/US2019024348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19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9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1
    • G06F2203/012Walk-in-place systems for allowing a user to walk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while constraining him to a given position i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8Touchless 2D- 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without distance measurement in the Z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电子设备包括:边框、垂直设置在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及处理器;处理器分别与各导电电极电连接,用于向各导电电极进行充电,并根据检测的各导电电极中的电量值,确定任意时刻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间的相对位置。该方法通过设置空间中的导电电极,以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的电量变化,实现悬浮触控检测,从而不仅增加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灵活性和多样性,还为用户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电子设备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在各种场合中使用。例如,在驾驶车辆时,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导航、播放音乐、播放视频等操作。
在实际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导航、播放音乐等操作时,由于电子设备通常具有触摸屏,且触摸屏一般分为:电容式触摸屏或电阻式触摸屏,因此当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操作时,就需要在触摸屏上进行接触式触摸或按压,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控制。
然而,上述接触式控制方式比较单一,不灵活,并且还会对用户及他人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通过设置空间中的导电电极,以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的电量变化,实现悬浮触控检测,从而不仅增加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灵活性和多样性,并且还为用户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边框、垂直设置在所述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各导电电极进行充电,并根据检测的所述各导电电极中的电量值,确定任意时刻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间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边框、垂直设置在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各导电电极电连接,用于向各导电电极进行充电,以检测各导电电极的电量值,然后根据检测的各导电电极中的电量值,确定任意时刻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间的相对位置。由此,通过设置空间中的导电电极,以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的电量变化,实现悬浮触控检测,从而不仅增加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灵活性和多样性,并且还为用户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的每条边上设置至少一个导电电极。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端与处理器连接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用于与其它电子设备连接,以将所述处理器确定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间的相对位置发送给所述其它电子设备。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用于容置所述其它电子设备。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边框内的触摸屏。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各导电电极远离所述边框的面的面积大于阈值。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包括:确定当前时刻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根据预设的电量值与工作状态的关系,确定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对应的各预设电量值;根据所述各导电电极的实际电量值及预设电量值,确定当前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首先确定当前时刻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然后根据预设的电量值与工作状态的关系,确定于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对应的各预设电量值,并根据各导电电极的实际电量值及预设的电量值,确定当前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由此,通过设置空间中的导电电极,以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的电量变化,实现悬浮触控检测,从而不仅增加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灵活性和多样性,并且还为用户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当前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之后,还包括:根据连续时间段内所述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导体的运动轨迹;根据预设的轨迹与控制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的运动轨迹对应的目标控制方式;根据所述目标控制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N个导电电极,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确定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对应的各预设电量值之前,还包括:向第i个导电电极进行充电,并检测各导电电极的电量值,其中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i个电极处于充电状态,其余N-1个电极处于感应状态时,各电极中的电量值。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触摸屏;所述确定当前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触摸屏上的目标检测区域;对所述触摸屏上的目标检测区域进行检测,以确定用户当前的操作位置。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与其它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所述确定当前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之后,还包括向连接的其它电子设备发送当前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边框、垂直设置在所述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边框、垂直设置在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各导电电极电连接,用于向各导电电极进行充电,以检测各导电电极的电量值,然后根据检测的各导电电极中的电量值,确定任意时刻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间的相对位置。由此,通过设置空间中的导电电极,以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的电量变化,实现悬浮触控检测,从而不仅增加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灵活性和多样性,并且还为用户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各导电电极间的电量感应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各导电电极间存在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在触摸屏的每条边上设置至少一个导电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根据各导电电极的感应电量确定导体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在连续时间段内,根据各导电电极的感应电量确定导体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导体在触摸屏上的移动轨迹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当前时刻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子设备-1、边框-11、导电电极-12、处理器-13、连接线-14、其它电子设备-15、触摸屏-16、导体-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时,需要在电子设备触摸屏上进行接触式触摸或按压,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控制,这就使得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方式比较单一,不灵活,并且还会对用户及他人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提出的电子设备中,具有边框、垂直设置在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及处理器,且处理器分别与各导电电极电连接,用于向各导电电极进行充电,以检测各导电电极的电量值,并根据检测的各导电电极的电量值,确定任意时刻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间的相对位置。由此,通过设置空间中的导电电极,以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的电量变化,实现悬浮触控检测,从而不仅增加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灵活性和多样性,并且还为用户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首先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1包括:边框11、垂直设置在边框11上的各导电电极12以及处理器13。
其中,处理器13分别与各导电电极12电连接,用于向各导电电极12充电,并根据检测的各导电电极12中的电量值,确定任意时刻靠近电子设备1的导体17与各导电电极12间的相对位置。
在具体实现时,本发明电子设备1的处理器13,通过对垂直设置在边框11上的各导电电极12依次进行充电操作,并实时检测包括充电导电电极12在内的所有导电电极12的电量值。然后将实时检测的各导电电极12的电量值与预先设置的电量值进行比对,若各导电电极12的电量值与预先设置的电量值不匹配时,则说明当前时刻存在靠近电子设备1的导体17,那么电子设备1可根据电量值不匹配的情况对靠近自身的导体17与各导电电极12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由此,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12的电量变化情况,实现对电子设备1的悬浮触控检测,从而增加了对电子设备1的控制灵活性和多样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设置的电量值,具体是指在没有导体17时,处理器13对各导电电极12依次充电,各导电电极12所感应到的电量值。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中边框11的每条边上设置至少一个导电电极12,以实现对任意边上的导电电极12充电时,上述导电电极12与其它边上的导电电极12组成电容,从而根据上述电容的电量变化值,对靠近电子设备1的导体17与各导电电极12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判断,从而提高对导体17位置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实现时,若上述各导电电极12间构成的电容存储的电量特别小时,则容易导致对靠近电子设备1的导体17检测不准确,因此为了提高对导体17的判断准确性,本实施例可以对各导电电极12的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以将上述各导电电极12设置为远离边框11的面的面积大于阈值,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设置,此处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的,由于在实际应用时,电容的电量会受到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ε,极板面积S,极板间的距离d的影响,而本发明中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为空气,极板间的距离d也是固定的,那么对电容的电量造成影响的则为极板面积S。因此,本发明可通过将各导电电极12设置为远离边框11的面的面积大于阈值,以提高对靠近电子设备1的导体17的判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使本发明更清楚,下面通过示例对上述情况进行解释说明。
举例来说,若电子设备1的边框11中,两个长边上的导电电极12数量为两个,两个短边上的导电电极12数量为一个,且两个长边上的导电电极12分别为Tx2、Tx3、Tx5、Tx6,两个短边上的导电电极12分别为Tx1、Tx4,那么当处理器13对边框11各边上的各导电电极12依次进行充电操作时,边框11上的每个导电电极,如Tx1、Tx2、Tx3、Tx4、Tx5、Tx6均可以感应到对应的电量值,同时,处理器13也能够获取到边框11中6个导电电极12对应的六组感应电量值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的处理器13,对边框1中每条边上的导电电极12进行充电,并获取各导电电极12感应到的电量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图2中仅示例出Tx1与Tx2间的电量感应的示意图,其余导电电极12间的电量感应示意图与Tx1与Tx2间的电量感应的类似,在此不对其进行过多赘述。
当处理器13获取到上述六组感应电量值信息之后,处理器13可将上述六组感应电量值与预设的电量值进行比对,若当Tx1充电时,Tx1、Tx2感应的电量减少,信号量变动较大,Tx3~Tx6感应的电量不变;若当Tx2充电时,Tx1、Tx2和Tx6感应的电量均有变化,其中Tx1感应的电量受影响多,Tx6感应的电量受到微弱影响,其它Tx3~Tx5感应的电量无变化;若当Tx3充电时,Tx1感应的电量受到影响,Tx2~Tx6感应的电量正常;若当Tx4充电时,Tx1感应的电量降低,其它导电电极12感应的电荷量正常;若当Tx5充电时,各导电电极13感应到的电量基本没有变化;若当Tx6充电时,Tx1感应的电量不变、Tx2感应的电量减小,Tx3~Tx6感应的电量正常,那么就可以确定在导电电极Tx1与Tx2之间存在导体17,具体如图3所示。图3为检测出导电电极Tx1与Tx2之间存在导体17的示意图。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导体17为用户的手。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处理器13不仅可以根据边框11上各条边的导电电极12感应到的电量,确定出靠近电子设备1的导体17与各导体电极间12的相对位置,还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对各导电电极12的充电操作,确定出任意时刻的导体17的位置信息,从而根据上述多个离散的位置信息,可以得到导体17的移动轨迹。
并且,在确定导体17的相对位置和移动轨迹之后,本实施例还可以将确定导体17的相对位置和移动轨迹发送给其它电子设备15,以使其它电子设备15根据上述导体17的相对位置和移动轨迹,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悬浮控制。
具体的,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1还包括:连接线14。
其中,连接线14一端与处理器13连接,另一端与其它电子设置15连接,以用于将处理器13确定的导体17与各导电电极12间的相对位置发送给其它电子设备15,以使其它电子设备15根据处理器13发送的相对位置,在对应的位置处进行悬浮控制。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3还可以将确定的导体17与各导电电极12间的移动轨迹发送给其它电子设备15,以使其它电子设备15根据上述导体17的移动轨迹,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悬浮控制。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3也可以将确定的导体17与各导电电极12间的相对位置和移动轨迹发送给其它电子设备15,以使其它电子设备15根据导体17的相对位置及移动轨迹进行相应控制,实现对设备的悬浮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其它电子设备15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连接线14将处理器13与其它电子设置15进行连接,使得处理器13能够将确定的导体17与各导电电极12间的相对位置等信息,通过连接线14直接发送给其它电子设备15,以使其它电子设备15根据上述相对位置等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控制,从而实现了对其它电子设备进行悬浮控制,改善了用户对设备的控制体验。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的边框11还可以用于容置其它电子设备15,具体如图4示。
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它电子设备15的尺寸大小包括多种,比如:5.0英寸、5.5英寸、5.5英寸、6.0英寸、9.0英寸等等,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尺寸的其它电子设备15,本实施例可以将边框11设置为可移动式的夹持边框11,或者其它形状的边框11,对此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边框11内的触摸屏16,以实现悬浮控制设备的触摸控制。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用户在手持方式下,也能够对电子设备1实现悬浮控制,本实施例还可以在触摸屏16的每条边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导电电极12,且上述设置的导电电极12均与电子设备1中的处理器13电连接,从而使得用户在手持方式下使用电子设备1时,不仅可以通过触摸方式对电子设备1进行操作,还可以通过悬浮控制方式对电子设备1进行控制,从而增加了电子设备1的控制方式,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的便利性提供依据。
下面结合图6至图9,对上述在触摸屏16的每条边上设置至少一个导电电极12,以根据各导电电极12在充电时,各导电电极12感应的电量值,确定任意时刻靠近电子设备1的导体17与各导电电极12间的相对位置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6所示,先在触摸屏16的两个长边上分别设置两个导电电极12,分别为:TX2、TX3和TX5、TX6,两条短条边上分别设置一个导电电极12,分别为:TX1和TX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在触摸屏16的每条边上设置的导电电极12仅是示例性的,不作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其次,利用处理器13分别对上述六个导电电极12依次进行充电操作,并获取上述六个导电电极12在充电时,对应的六组感应电量值。当处理器13获取到上述六组感应电量之后,处理器13可对上述六组感应电量与预设的电量进行分析,若对Tx1充电时,Tx2、Tx3、Tx4均正常感应电量,Tx1、Tx5感应电量减弱,Tx6感应电量最弱;若对Tx2充电时,Tx1、Tx3、Tx4、Tx5感应正常,Tx2感应电量减弱,Tx6感应异常;若对Tx3充电时,除Tx6之外,其他导电电极12均正常感应电量;若对Tx4充电时,Tx2~Tx5均正常感应电量,Tx6受影响较小,Tx1受到影响较大;若对Tx5充电时,Tx1感应电量减少,Tx2~Tx5感应电量不变,Tx6感应量微弱降低;若对Tx6充电时,Tx1感应电量很少,Tx2受到较大影响,Tx3~Tx5感应电量正常,Tx6感应电量减少,那么通过对上述六组数据分析之后,可以判断靠近电子设备1的导体17位于左下角位置,如图7所示。
进一步的,在确定出导体17与各导体电极12间的相对位置之后,为了对导体17的移动轨迹进行判断,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处理器13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对触摸屏16每条边上的各导电电极12依次进行充电操作,以获取不同时刻的六组感应电量情况,以根据不同时刻的六组感应电量确定导体17在触摸屏16上的移动轨迹。
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在对Tx1充电时,Tx1、Tx2、Tx3无法正常感应电量,即电量减少,Tx4、Tx5、Tx6感应电量正常;在对Tx2充电时,Tx1、Tx2受影响最大,感应电量明显减少,Tx3、Tx4、Tx5感应电量正常,Tx6感应电量减少;在对Tx3充电时,Tx1、Tx2受到影响,部分电荷被导体17吸走,其他导电电极12感应电量正常;在对Tx4充电时,Tx1、Tx2部分电荷被导体17吸走,其他导电电极12感应电量正常;在对Tx5充电时,Tx1、Tx2受影响,部分电荷被导体17吸走,Tx3、Tx4、Tx5、Tx6不受影响,感应电量正常;在对Tx6充电时,Tx2感应电量受较大影响,而其他导电电极12感应电量正常。由此,可以确定导体17处于触摸屏的右上角位置,具体如图8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判断过程仅为简化过程,在实际判断过程中,由于处理器的处理频率高,导体17在触摸屏的不同位置时,能够获取到多个位置信息,因此当导体17在不同位置时,能够得到多个位置信息,因此使得对导体17的位置判断准确性和可靠性更高。
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确定出导体17起始位置在触摸屏16的左下角位置,结束位置在右上角位置,因此可以得到导体17的移动轨迹为从下之上,具体如图9所示。
进而,处理器13可以根据上述确定的导体17与触摸屏16中各导电电极12的相对位置及导体17的移动轨迹,对电子设备1进行对应的控制,从而实现了对电子设备1在手持控制时的悬浮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边框、垂直设置在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各导电电极电连接,用于向各导电电极进行充电,以检测各导电电极的电量值,然后根据检测的各导电电极中的电量值,确定任意时刻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间的相对位置。由此,通过设置空间中的导电电极,以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的电量变化,实现悬浮触控检测,从而不仅增加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灵活性和多样性,并且还为用户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知晓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在边框上设置导电电极,以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的电量变化情况,来实现悬浮触控,从而使得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更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下面基于上述电子设备,对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的,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确定当前时刻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充电状态、感应状态等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来确定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112,根据预设的电量值与工作状态的关系,确定与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对应的各预设电量值。
其中,预设的电量值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设置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也就是说,当导电电极工作在充电状态时,可以确定出对充电状态时的预设电量值;当导电电极工作在感应状态时,可以确定出感应状态时的预设电量值。
例如,若导电电极A工作状态为感应状态,则可以确定出感应状态下的导电电极A的预设电量值。
步骤114,根据各导电电极的实际电量值及预设电量值,确定当前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
具体的,在确定出各导电电极的实际电量值和预设的电量值之后,本实施例可以将上述实际电量值和预设的电量值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说明当前时刻没有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若匹配不成,则说明当前时刻存在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此时就需要进一步对当前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
具体实现时,可在匹配结果中,查询匹配失败的部分,然后对匹配失败的部分进行分析处理,即可确定出当前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了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12的电量变化情况,实现对电子设备1的悬浮触控检测,从而增加了对电子设备1的控制灵活性和多样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首先确定当前时刻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然后根据预设的电量值与工作状态的关系,确定于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对应的各预设电量值,并根据各导电电极的实际电量值及预设的电量值,确定当前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由此,通过设置空间中的导电电极,以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的电量变化,实现悬浮触控检测,从而不仅增加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灵活性和多样性,还为用户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电子设备根据各导电电极的实际电量值与预设电量值,确定当前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为了能够根据当前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对电子设备进行更准确的控制,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还可以在连续时间段内,获取不同时刻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然后根据上述不同的相对位置确定导体的运动轨迹,从而使得电子设备根据上述运动轨迹进行相应的控制。下面结合图11,对上述情况下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图11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0,确定当前时刻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
需要说明的,由于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可以包括N个导电电极,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因此,在执行步骤120时,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确定各导电电极当前时刻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具体如图12所示。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确定当前时刻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140,向第i个导电电极进行充电,并检测各导电电极的电量值,其中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步骤142,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i个电极处于充电状态,其余N-1个电极处于感应状态时,各电极中的电量值。
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对N个导电电极依次进行充电操作,以确定各导电电极在充电状态时的电量值,以及在感应状态时的电量。
步骤122,根据预设的电量值与工作状态的关系,确定与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对应的各预设电量值。
步骤124,根据各导电电极的实际电量值及预设电量值,确定当前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
其中,上述步骤122-124的具体实现过程及原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26,根据连续时间段内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各相对位置,确定导体的运动轨迹。
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获取连续时间段内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多个离散的相对位置,以对上述多个离散的相对位置进行分析之后,即可确定出导体的运动轨迹。
步骤128,根据预设的轨迹与控制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的运动轨迹对应的目标控制方式。
步骤130,根据目标控制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其中,本实施例中预设的轨迹与控制方式的对应关系,可以是根据大量实验建立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举例来说,若导体运动轨迹为:从左侧直线向右侧运行,那么电子设备可以将上述运动轨迹与预设的对应关系进行匹配,以确定出对应的控制方式,然后根据确定的控制方式控制电子设备执行对应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预先建立的轨迹与控制方式进行更新,以提高对电子设备的控制速度,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反映能力。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还可以包括:触摸屏。
因此,步骤124之后,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确定触摸屏上的目标检测区域;
对触摸屏上的目标检测区域进行检测,以确定用户当前的操作位置。
具体的,由于现有技术中,触摸屏在检测用户操作位置时,通常是对整个触摸屏区域进行实时检测,这不仅影响电子设备的处理速度,而且还造成电量的浪费。对此,本发明通过对触摸屏进行区域性检测,即根据悬浮操作的位置判断,缩小屏幕操作位置的检测范围,以对触摸屏上用户的操作位置进行检测,不仅提高了屏幕触摸位置检测的速度,节省了处理器的处理量,改善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与其它电子设备通信连接,以在确定当前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之后,向连接的其它电子设备发送当前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使得其它电子设备可以根据上述相对位置进行相应的操作控制,从而实现对其它电子设备进行悬浮控制,改善了用户对设备的控制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首先确定当前时刻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然后根据预设的电量值与工作状态的关系,确定于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对应的各预设电量值,并根据各导电电极的实际电量值及预设的电量值,确定当前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并且根据连续时间段内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各相对位置,确定导体的运动轨迹,然后根据预设的轨迹与控制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的运行轨迹对应的目标控制方式,并根据目标控制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由此,通过设置空间中的导电电极,以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的电量变化,实现悬浮触控检测,从而不仅增加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灵活性和多样性,还为用户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并且,还能根据目标控制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以提高对电子设备的控制速度,提高设备的操作流畅性,满足了用户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图1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上述电子设备包括:边框11、垂直设置在边框11上的各导电电极12及处理器13;
所述处理器13,用于执行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中,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包括:确定当前时刻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根据预设的电量值与工作状态的关系,确定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对应的各预设电量值;根据所述各导电电极的实际电量值及预设电量值,确定当前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实施过程和技术原理参见前述对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解释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边框、垂直设置在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各导电电极电连接,用于向各导电电极进行充电,以检测各导电电极的电量值,然后根据检测的各导电电极中的电量值,确定任意时刻靠近电子设备的导体与各导电电极间的相对位置。由此,通过设置空间中的导电电极,以根据各导电电极感应的电量变化,实现悬浮触控检测,从而不仅增加了对电子设备的控制灵活性和多样性,还为用户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垂直设置在所述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及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各导电电极进行充电,并根据确定当前时刻所述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以及根据预设的电量值与工作状态的关系,确定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对应的各预设电量值,并根据所述各导电电极的实际电量值及预设电量值,确定当前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每条边上设置至少一个导电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处理器连接的连接线;
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用于与其它电子设备连接,以将所述处理器确定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间的相对位置发送给所述其它电子设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用于容置所述其它电子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边框内的触摸屏。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电电极远离所述边框的面的面积大于阈值。
7.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当前时刻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及实际电量值;
根据预设的电量值与工作状态的关系,确定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对应的各预设电量值;
根据所述各导电电极的实际电量值及预设电量值,确定当前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之后,还包括:
根据连续时间段内所述导体与各导电电极的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导体的运动轨迹;
根据预设的轨迹与控制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的运动轨迹对应的目标控制方式;
根据所述目标控制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N个导电电极,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确定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工作状态对应的各预设电量值之前,还包括:
向第i个导电电极进行充电,并检测各导电电极的电量值,其中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i个电极处于充电状态,其余N-1个电极处于感应状态时,各电极中的电量值。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触摸屏;
所述确定当前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触摸屏上的目标检测区域;
对所述触摸屏上的目标检测区域进行检测,以确定用户当前的操作位置。
11.如权利要求7-10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与其它电子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确定当前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之后,还包括
向连接的其它电子设备发送当前导体与所述各导电电极的相对位置。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垂直设置在所述边框上的各导电电极及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7-11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N201810107087.0A 2018-02-02 2018-02-02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319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7087.0A CN108319370B (zh) 2018-02-02 2018-02-02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6/056,736 US20190243481A1 (en) 2018-02-02 2018-08-07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7087.0A CN108319370B (zh) 2018-02-02 2018-02-02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9370A CN108319370A (zh) 2018-07-24
CN108319370B true CN108319370B (zh) 2021-11-23

Family

ID=62902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7087.0A Active CN108319370B (zh) 2018-02-02 2018-02-02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43481A1 (zh)
CN (1) CN1083193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4758B (zh) * 2019-01-30 2021-05-1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驱动方法和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9246A (zh) * 2013-06-06 2013-09-04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板
CN105912152A (zh) * 2015-02-25 2016-08-3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
CN106371685A (zh) * 2016-09-30 2017-02-01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悬浮电容式触摸屏
CN106774948A (zh) * 2017-02-16 2017-05-31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3078B2 (ja) * 2008-08-06 2012-09-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表示装置
US8791899B1 (en) * 2010-01-26 2014-07-29 Open Invention Network,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osition tracking and detection of user input information
TWI451305B (zh) * 2011-11-25 2014-09-01 電壓式電容感應觸控裝置及觸控感應方法
US9411472B2 (en) * 2011-12-08 2016-08-09 Atmel Corporation Touch sensor with adaptive touch detection thresholding
JP6029842B2 (ja) * 2012-03-30 2016-11-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入力装置
CN103440049B (zh) * 2013-08-28 2017-05-31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装置及输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9246A (zh) * 2013-06-06 2013-09-04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板
CN105912152A (zh) * 2015-02-25 2016-08-3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
CN106371685A (zh) * 2016-09-30 2017-02-01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悬浮电容式触摸屏
CN106774948A (zh) * 2017-02-16 2017-05-31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43481A1 (en) 2019-08-08
CN108319370A (zh) 201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2861B2 (en) Method and sensor device for the detection of a gripping of a hand-held device
CN102273075B (zh) 电容式传感器系统
US9811204B2 (en) Time multiplexed touch detection and power charging
EP3076643A1 (en) Fall-proof method and fall-proof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EP3285205A1 (e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component, pressure detection method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ic
EP2570897A2 (en) Edge grip detection method of a touch panel and a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495682B (zh) 触摸识别方法及装置、空间鼠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70123568A1 (en) Touch panel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543870A (zh) 触摸屏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7969161B (zh) 用于控制触摸屏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48190B (zh) 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US20180129307A1 (en) Touch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ilt state of stylus device
CN10831937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28307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hich effects touch coordinate based on proximity and strain
CN107203322A (zh) 触控式音响按键及其控制方法
US10073564B2 (en) Input device, control method of input device, and program
US9035894B2 (en) Touch sensing and feedback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US20110227823A1 (en) Puck-type pointing apparatus, pointing system, and pointing method
CN104215966A (zh) 一种终端测距方法
CN102707818B (zh) 空间鼠标以及触摸识别方法与装置
CN102810006B (zh) 设备激活的方法及设备
CN104679244A (zh) 一种终端
CN104656898A (zh) 一种距离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CN103677432A (zh) 触控面板驱动方法及触控系统
CN104375724B (zh) 移动终端及其触控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8

Address after: 230012 No. 668 Longzihu Road, Xinz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BOE Ruishe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Oriental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012 Hefei City, Anhui, New Station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Oriental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