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8190B - 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48190B
CN106648190B CN201510729145.XA CN201510729145A CN106648190B CN 106648190 B CN106648190 B CN 106648190B CN 201510729145 A CN201510729145 A CN 201510729145A CN 106648190 B CN106648190 B CN 1066481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lumn
preset value
length
geomet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91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48190A (zh
Inventor
方军
阮滨
廖志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291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481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48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8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48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81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触摸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误操作识别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是否呈狭长状;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时,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时,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从而通过分析最原始的电场变化的数据的特征来识别误操作,提高了误操作识别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屏幕尺寸的增大以及屏幕边框越来越窄,单手操作移动终端时产生误操作的概率越来越高。例如,当人手握持移动终端时,手掌可能不经意间就触摸到了触摸屏边缘,此时触摸屏会检测到有触摸,并上报触摸事件执行相应的操作,但此时用户并不期望该操作,从而造成了误操作,影响用户的触控体验。
如果能识别出这样的误操作,并拒绝上报误操作而产生的触摸操作事件,就不会执行错误的操作指令,防止误操作的发生。现有技术中,采用判断接触坐标位置距离边框的距离以及接触边缘时的阈值距离或速度等方式判断是否为误操作,进行选择性拒绝对移动终端边缘的触摸操作。但是,由于现有的误操作识别方法,并没有基于最原始的电场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因此误操作识别的准确性较低,容易错误的拒绝正常的触摸操作,影响用户正常的触控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和方法,旨在提高误操作识别的准确性。
为达以上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包括:
触摸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
误操作识别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是否呈狭长状;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时,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时,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优选地,所述误操作识别模块包括:
几何形状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所述触摸屏边缘的一列时,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当所述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
误操作识别单元,用于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
优选地,所述几何形状判断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比较所述列的长度与第二预设值的大小;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当所述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
所述误操作识别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时,判断所述触摸区域以外与所述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若否,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优选地,所述误操作识别模块包括:
几何形状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所述触摸屏边缘的两列时,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当所述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
误操作识别单元,用于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
优选地,所述几何形状判断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比较所述列的长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大小;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当所述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
所述误操作识别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时,判断所述触摸区域以外与所述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若否,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优选地,所述几何形状判断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比较所述列的长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大小;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当所述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
所述误操作识别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时,计算靠近所述触摸屏边缘的一列中感应信号强度最大的触摸点与与其并排的另一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的比值;当所述比值大于所述预设比值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当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比值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优选地,所述触摸区域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获取各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
将所述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的触摸点所限定的矩形区域确定为触摸区域。
本发明同时提出一种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包括,
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
判断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是否呈狭长状;
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时,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
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时,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优选地,所述判断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是否呈狭长状包括:
当所述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所述触摸屏边缘的一列时,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比较所述列的长度与第二预设值的大小;
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
当所述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并进一步判断所述触摸区域以外与所述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若否,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优选地,所述判断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是否呈狭长状包括:
当所述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所述触摸屏边缘的两列时,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
当所述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比较所述列的长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大小;
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
当所述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并进一步判断所述触摸区域以外与所述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若否,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比较所述列的长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大小;
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
当所述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并计算靠近所述触摸屏边缘的一列中感应信号强度最大的触摸点与与其并排的另一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的比值;当所述比值大于所述预设比值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当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比值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包括:
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获取各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
将所述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的触摸点所限定的矩形区域确定为触摸区域。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接收到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时,根据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根据触摸区域的形状对误操作进行识别,从而通过分析最原始的电场变化的数据的特征来识别误操作,提高了误操作识别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屏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人手没有触摸触摸屏时检测获得的阵列数据;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人手触摸触摸屏时检测获得的阵列数据;
图4是本发明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区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区域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区域的又一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区域的再一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是图11中步骤S25的具体流程图;
图13是图11中步骤S25的另一具体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的另一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应用于触摸屏,特别是电容式触摸屏。互电容检测技术是目前应用于电容式触摸屏最为普及的一项技术,其可以实现真实的多点的检测。如图1所示,为触摸屏的电路示意图,包括触摸控制器、多路复用器、感应电路、驱动电路以及阵列排布的若干感应电极。感应电极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排列成若干行;驱动电极与驱动电路电连接,且沿第二方向排布,排列成若干列;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优选相互垂直,如图1所示,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分别沿X轴向和Y轴向排布。
互电容技术采用阵列排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形成检测通道,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机优选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薄膜制成。其中,假设有N个驱动检测通道,M个感应检测通道,则可以构建出一个N x M的电容矩阵网络,共可以检测N x M个数据。
基于电场理论的分析,不同的手法接触触摸屏引起的电场变化数据的规律不同,因此人手握持移动终端时触摸触摸屏边缘与手指正常点击触摸屏边缘时检测到的数据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可以通过算法予以识别。
当人手没有触摸触摸屏时检测获得的N x M个阵列数据,作为基准数据予以存储(如图2所示);当人手触摸触摸屏时,会使得被触摸区域的电容值发生变化,此时检测得到另一阵列数据(如图3所示);利用基准数据减去当前检测到的数据,获得N x M个阵列差值数据,差值不为零的位置,就是手指触摸引起变化的位置,该位置的差值数据就是手指触摸产生的感应信号(具体表现为电容变化值)。
当人手握持移动终端时,手掌可能会触摸到触摸屏边缘,通常会使得靠近边缘的两个检测通道产生感应信号,通过分析边缘两个检测通道的感应信号的特征可以判断当前是人手握持时产生的误操作还是手指点击产生的正常操作。
一般手握时,接触的面积较大,边缘产生感应信号的位置会较多;手指点击边缘时,接触的面积较小,则产生感应信号的位置就较少。同时,手握时相对来说感应信号的变化比较平缓,正常点击一般感应信号的变化比较剧烈,通过对这种平缓程度进行配置,还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场景。而且,可以对触摸区域的面积、形态进行判断,当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时,则认定为手握产生的误操作,同时对狭长状的判断标准进行配置,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4,提出本发明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一实施例,所述装置包括触摸区域确定模块和误操作识别模块,其中:
触摸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
具体的,当人手触摸触摸屏边缘时,检测获得N x M个阵列数据,利用基准数据减去当前检测到的阵列数据,获得陈列差值(即触摸产生的感应信号),差值不为零的位置即为此次触摸的触摸点,获得各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具体可表现为电容变化值);然后从中查找出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的触摸点,并据此绘制一包含了所有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的触摸点的矩形,将该矩形区域即为触摸区域,换句话说,将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的触摸点所限定的矩形区域确定为触摸区域。
如图5-图8所示,为从N x M个阵列差值数据中截取出的差值不为零的部分区域的差值数据,即触摸屏被触摸的位置所产生的感应信号数据,其中,粗线边框所限定的区域即为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的触摸点所限定的矩形区域,该矩形区域即为触摸区域。该第一阈值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为不同的值,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误操作识别模块:用于判断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是否呈狭长状;若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则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若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则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进一步地,若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时,则根据触摸区域临近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进行具体分析,后面将会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误操作识别模块包括几何形状判断单元和误操作识别单元,其中:
几何形状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是否呈狭长状,具体的:
如图5所示,当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一列时,判断该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当该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当该列的长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比较该列的长度与第二预设值的大小;当该列的长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当该列的长度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其中,第二预设值小于第一预设值,准狭长状即介于狭长状和非狭长状之间,接近狭长状的几何形状。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该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当该列的长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则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
其中,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如图6-图8所示,当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两列时,判断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当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当列的长度小于第三预设值时,比较列的长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大小;当列的长度小于第四预设值时,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当列的长度等于第四预设值时,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当列的长度小于第三预设值时,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
其中,第三预设值和第四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误操作识别单元:用于当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当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时,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当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时:
若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一列(如图5所示),则判断触摸区域以外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若否,则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显然,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优选为与触摸区域同一列的与首尾两端的触摸点相邻的两个位置;可选地,也可以是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的触摸点并排的两个位置;或者包括前述四个位置。可以是相邻的任一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就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也可以是相邻的两个位置或四个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二阈值时才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第二阈值以及前述相邻位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若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两列(如图6-图8所示),则判断触摸区域以外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若否,则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优选为与靠近触摸屏边缘的一列的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另一列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具体为与另一列同属一列的相邻的两个位置或/和与另一列首尾两端的触摸点并排的两个位置)。可以是相邻的任一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就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也可以是相邻的两个位置、四个位置或六个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二阈值时才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第二阈值以及前述相邻位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此处的第二阈值与单列时的第二阈值可以相等也可不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若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两列,则计算靠近触摸屏边缘的一列中感应信号强度最大的触摸点与与其并排的另一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的比值;当比值大于预设比值时,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当比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比值时,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预设比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举例而言:
实例一、如图5所示,黑色线框所限定的区域为触摸区域,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一列,各触摸点产生的感应信号强度分别为177、244、235。列的长度可以以该列的触摸点数量来度量,第一预设值优选为4,第二预设值优选为3。
当该列的触摸点数量大于等于4时,几何形状判断单元则判定触摸区域呈狭长状,误操作识别单元则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
当该列的触摸点数量小于3,为2或1时,几何形状判断单元则判定触摸区域成非狭长状,误操作识别单元则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当该列的触摸点数量为3时,几何形状判断单元则判定触摸区域呈准狭长状。此时,误操作识别单元判断触摸区域以外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图5所示,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优选为上下两端感应信号强度为60和41的位置,当两个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任一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时,则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否则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实例二、如图6-图8所示,黑色线框所限定的区域为触摸区域,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两列。列的长度可以以该列的触摸点数量来度量,第三预设值优选为5,第四预设值优选为4。
当一列的触摸点数量大于等于5时,几何形状判断单元则判定触摸区域呈狭长状,误操作识别单元则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
当一列的触摸点数量小于4,为3、2或1时,几何形状判断单元则判定触摸区域成非狭长状,误操作识别单元则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当该列的触摸点数量为4时,几何形状判断单元则判定触摸区域呈准狭长状。此时:
在某些实施例中,误操作识别单元判断触摸区域以外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图6所示,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优选为上下两端感应信号强度为78和6的位置,当两个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任一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时,则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否则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误操作识别单元则计算靠近触摸屏边缘的一列中感应信号强度最大的触摸点与与其并排的另一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的比值。如图7所示,所述比值为241/139=1.7;如图8所示,所述比值为243/75=3.2。比较比值与预设比值的大小,预设比值优选为3;当比值大于预设比值时,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图8);当比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比值时,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图7)。
前述实施例中,触摸屏边缘可以是左右边缘或上下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只对触摸屏的左右边缘或上下边缘进行误操作识别;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触摸屏的左右边缘和上下边缘均进行误操作识别。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开关,根据不同的应用或不同的需要,开启或关闭对触摸屏的左边缘、右边缘、上边缘或下边缘的误操作识别。
当检测到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为误操作后,对触摸屏边缘进行抑制处理,即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不进行上报处理;较优的,连续多次成功检测可以提高可靠性,当连续N帧检测到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为误操作后,对触摸屏边缘进行抑制处理,N可以根据需要配置。
当触摸屏边缘检测到多个手指的触摸操作时,很有可能是手握状态,对触摸屏边缘进行抑制处理;较优的,当某两个手指触摸的距离小于3个检测通道的距离(即3个触摸点的距离),才对触摸屏边缘进行抑制处理;较优的,当连续N帧检测到触摸屏边缘有多个手指触摸时,对触摸屏边缘进行抑制处理。
进一步地,用户可以自定义抑制的边缘区域,比如:只对触摸屏的下半屏抑制,上半屏不抑制,或者反之;或者只对触摸屏的右边缘抑制,左边缘不抑制,或者反之。
当触摸屏边缘进行抑制处理状态后,当检测到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时,退出抑制处理状态;较优的,为了增加可靠性,当连续N帧检测到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时,退出抑制处理状态。
其中,对触摸屏边缘进行抑制处理是指对距离边缘N个检测通道以内的坐标进行抑制,不输出。
本发明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接收到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时,根据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根据触摸区域的形状对误操作进行识别,从而通过分析最原始的电场变化的数据的特征来识别误操作,提高了误操作识别的准确性。
参见图9,提出本发明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第一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
具体的,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获取各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将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的触摸点所限定的矩形区域确定为触摸区域。
S12、识别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当呈狭长状时,执行步骤S13;当呈非狭长状时,执行步骤S14。
S13、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
S14、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其中,步骤S12中,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的识别方法具体如图10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21、确定触摸区域内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触摸点的列数。当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一列时,执行步骤S122;当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两列时,执行步骤S123。
S122、比较列的长度L与第一预设值L1的大小。当L≥L1时,执行步骤S124;当L<L1时,执行步骤S125。
S123、比较一列的长度L与第三预设值L3的大小。当L≥L3时,执行步骤S124;当L<L3时,执行步骤S125。
S124、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
S125、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
参见图11,提出本发明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第二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
具体的,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获取各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将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的触摸点所限定的矩形区域确定为触摸区域。
S22、判断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当呈狭长状时,执行步骤S23;当呈非狭长状时,执行步骤S24;当呈准狭长状时执行步骤S25。
S23、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
S24、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S25、根据触摸区域相邻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来识别误操作。
本步骤S25中,其具体识别过程如图1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251、获取触摸区域以外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判断获取的感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当大于第二阈值,则执行步骤S252;否则,执行步骤S253。
当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一列时,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优选为与触摸区域同一列的与首尾两端的触摸点相邻的两个位置;可选地,也可以是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的触摸点并排的两个位置;或者包括前述四个位置。可以是相邻的任一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就执行步骤S252,也可以是相邻的两个位置或四个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二阈值时才执行步骤S252;第二阈值以及前述相邻位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当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两列时,与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优选为与靠近触摸屏边缘的一列的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另一列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具体为与另一列同属一列的相邻的两个位置或/和与另一列首尾两端的触摸点并排的两个位置)。可以是相邻的任一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就执行步骤S252,也可以是相邻的两个位置、四个位置或六个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二阈值时才执行步骤S252;第二阈值以及前述相邻位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S252、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
S253、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此外,当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两列时,步骤S25中误操作的具体识别过程还可以如图1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261、计算靠近触摸屏边缘的一列中感应信号强度最大的触摸点与与其并排的另一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的比值,判断该比值是否大于预设比值。当大于预设比值时,执行步骤S262;当小于或等于预设比值时,执行步骤S263。
S262、判定触摸操作为误操作。
S263、判定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另外,步骤S22中,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的识别方法具体如图1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221、确定触摸区域内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触摸点的列数。当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一列时,执行步骤S222;当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触摸屏边缘的两列时,执行步骤S224。
S222、比较列的长度L与第一预设值L1的大小。当L≥L1时,执行步骤S226;当L<L1时,执行步骤S223。
S223、比较列的长度L与第二预设值L2的大小。当L<L2时,执行步骤S227;当L=L2时,执行步骤S228。其中,L2<L1。
S224、比较一列的长度L与第三预设值L3的大小。当L≥L3时,执行步骤S226;当L<L3时,执行步骤S225。
S225、比较一列的长度L与第四预设值L4的大小。当L<L4时,执行步骤S227;当L=L4时,执行步骤S228。其中,L4<L3。
S226、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
S227、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
S228、判定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与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且装置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方法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从而,本发明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当接收到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时,根据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根据触摸区域的形状对误操作进行识别,从而通过分析最原始的电场变化的数据的特征来识别误操作,提高了误操作识别的准确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控制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磁盘、光盘等。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不能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摸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
误操作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摸区域的触摸点排列的列的长度判断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并根据所述几何形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是否为正常操作,包括:
当所述触摸区域的触摸点排列的列的长度满足预设的非狭长状条件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当所述触摸区域的触摸点排列的列的长度满足预设的狭长状条件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
当所述触摸区域的触摸点排列的列的长度满足预设的准狭长状条件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并判断所述触摸区域以外与所述触摸区域首尾两端相邻的位置的感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若否,则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或者
当所述触摸区域的触摸点排列的列的长度满足预设的准狭长状条件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计算靠近所述触摸屏边缘的一列中感应信号强度最大的触摸点与与其并排的另一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的比值;当所述比值大于预设比值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当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比值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误操作识别模块包括:
几何形状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所述触摸屏边缘的一列时,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当所述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
误操作识别单元,用于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几何形状判断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比较所述列的长度与第二预设值的大小;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当所述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误操作识别模块包括:
几何形状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所述触摸屏边缘的两列时,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当所述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
误操作识别单元,用于当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几何形状判断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比较所述列的长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大小;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当所述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几何形状判断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比较所述列的长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大小;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当所述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区域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获取各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
将所述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的触摸点所限定的矩形区域确定为触摸区域。
8.一种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
根据所述触摸区域的触摸点排列的列的长度判断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并根据所述几何形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是否为正常操作,包括:
当所述触摸区域的触摸点排列的列的长度满足预设的非狭长状条件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正常操作;或者
当所述触摸区域的触摸点排列的列的长度满足预设的狭长状条件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判定所述触摸操作为误操作;或者
当所述触摸区域的触摸点排列的列的长度满足预设的准狭长状条件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并根据所述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判定所述触摸操是否为正常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触摸区域的触摸点排列的列的长度判断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包括:
当所述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所述触摸屏边缘的一列时,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比较所述列的长度与第二预设值的大小;
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
当所述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准狭长状;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触摸区域的触摸点排列的列的长度判断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包括:
当所述触摸区域内的触摸点排列成平行于所述触摸屏边缘的两列时,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
当所述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狭长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比较所述列的长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大小;
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比较所述列的长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大小;
当所述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时,判定所述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呈非狭长状;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确定触摸区域包括:
根据对触摸屏边缘的触摸操作获取各触摸点的感应信号强度;
将所述感应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的触摸点所限定的矩形区域确定为触摸区域。
CN201510729145.XA 2015-10-30 2015-10-30 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66481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9145.XA CN106648190B (zh) 2015-10-30 2015-10-30 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9145.XA CN106648190B (zh) 2015-10-30 2015-10-30 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8190A CN106648190A (zh) 2017-05-10
CN106648190B true CN106648190B (zh) 2019-07-02

Family

ID=58809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9145.XA Active CN106648190B (zh) 2015-10-30 2015-10-30 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481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4711A (zh) * 2017-07-26 2018-01-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全面屏边缘触控面板误操作率的控制方法
CN107390932B (zh) * 2017-07-27 2020-12-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边缘防误触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62346A (zh) * 2017-09-06 2018-01-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92170B (zh) * 2017-12-11 2022-10-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控制器、装置、终端及触控方法
CN108762557A (zh) * 2018-05-22 2018-11-06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检测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10874B (zh) * 2019-02-22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响应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1925A (zh) * 2011-04-22 2011-10-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触控输入识别方法
CN103164087A (zh) * 2011-12-14 2013-06-19 天津天维移动通讯终端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摸位置的检测方法
CN103246415A (zh) * 2012-02-09 2013-08-14 索尼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便携式终端、位置检测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4020878A (zh) * 2014-05-22 2014-09-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摸输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615303B (zh) * 2015-01-30 2018-02-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误触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1925A (zh) * 2011-04-22 2011-10-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触控输入识别方法
CN103164087A (zh) * 2011-12-14 2013-06-19 天津天维移动通讯终端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摸位置的检测方法
CN103246415A (zh) * 2012-02-09 2013-08-14 索尼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便携式终端、位置检测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4020878A (zh) * 2014-05-22 2014-09-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摸输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615303B (zh) * 2015-01-30 2018-02-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误触方法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8190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8190B (zh) 防止触摸屏边缘误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CN102999198B (zh) 触摸面板边缘持握触摸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KR100866485B1 (ko) 다접점 위치 변화 감지 장치,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모바일기기
CN105487809A (zh) 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588621B2 (en) Touch screen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eof
US879728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touch screen response
CN102822783B (zh) 用于触敏装置的基线更新程序
US908091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ition detection with palm rejection
US9019216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coordinate position
CN102289321B (zh) 手持设备及其触摸屏的误触摸处理方法
KR20080032901A (ko) 멀티 터치 판단 장치 및 방법
CN108052234B (zh) 触摸屏的触摸识别方法
US2015024205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touch screen accuracy
KR20150091365A (ko) 멀티터치 심볼 인식
US20200218424A1 (en) Touch detec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5320379A (zh) 触摸式输入装置
WO2014002316A1 (ja) 操作装置
CN104881174A (zh) 一种动态调整触摸屏灵敏度的方法及装置
TW202109251A (zh) 用於觸控板和鍵盤的混合電路
JP2015026375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入力信号識別方法
JP2015032276A (ja) 指示入力装置、指示入力検出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3370680A (zh) 触摸输入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输入方法
US998373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shadow effects in touch systems
CN107870685A (zh) 一种触控操作识别方法和装置
CN209514585U (zh) 一种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